精神類藥物的副作用如發胖和反應變慢,這種傷害是可逆的嗎?停葯後可能會恢復嗎?
12-03
親人罹患抑鬱症六年,如今已基本痊癒,但是身體發胖,反應能力下降,不僅不如以前靈敏,情緒感知似乎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但是家人堅持一直用藥,我恐怕藥物副作用的損傷會越來越大。請問家人這樣的做法有道理嗎?
如果有道理,請問如何能使藥物帶來的損傷降到最小?
如果沒有道理,請問患者如何擺脫家人的極端控制,如何說服家人減少或是停止用藥?
如果你不是長期照顧那位親人,不是非常了解他病情的直系親屬,或者不是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就不要在這兒說「你覺得他已經痊癒了」。
你這位親人已經服藥六年,如果他在第一次發病時堅持治療並且遵醫囑服藥一至兩年,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再次發病,才有停葯的指征。
而且,如果停葯後再次發病,基本上以後都要終身服藥了。
你這位親人已經服藥六年,如果他第一次治療後沒有再發過病,他的家人幹嘛要他繼續服藥啊?六年的精神藥物治療也是一筆負擔,而且如題主所說這葯是有副作用的,誰都知道吃多了不行。
基於題主所描述,這位親人已經服藥六年,說明你這位親人已經離不開藥物控制,一旦停葯或者減葯就會發病。
要知道,多發一次病,對患者本身是一次身體的透支。所以,保險起見,一般都不建議隨便減葯。
題主現在看到那位親人的狀態,以為他是好了,事實上他的狀態是在藥物作用下維持的。
如果在藥物副作用與維持精神穩態之間做選擇,精神病患者的直系家屬在經過幾年的糾結與現實的折磨之後,包括精神病患者自己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精神病的藥物對代謝的影響在停葯後可逐漸恢復。另外對於一些長期受精神病困擾的人而言,在討論藥物對認知的影響的同時要考慮一部分就是,精神病本身是腦部功能失調的一種表現,有過一些研究觀察不治療的精神病患,在這種失調的狀況下持續幾年下來,CT、MRI等都可發現腦部明顯結構的改變(一些腦區嚴重萎縮、腦室擴大等等),相較之下,用藥是在盡人最大的可能試圖糾正這種不平衡,實際上是減緩了腦部的病理改變。
可逆的,治療階段劑量較大,副作用大,到了維持階段藥物劑量減少後會有改善。
昨天和一位好友間發生了很有意思的對話
他問,你就不怕長期吃精神類藥物會對身體產生不可逆的損害嗎?
我第一反應的回答是,不吃的話我隨時都在想死呂成榮, 余亞文, 陶旭東, 那愛國, 華曄, 趙山等. (2011). 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腎功能的影響. 中國藥物與臨床, 11(1), 196-196.
李再忠, 胡珍玉, 田海華. (2007). 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對早期腎功能的影響. 現代實用醫學, 19(10), 805-806.
張惠劍. (2014). 慢性家族性抑鬱症患者臨床腎臟b超結果分析. 中國藥物與臨床, 14(4), 471-472.
靈活可以恢復 發胖這個比較難 真的非常難以忍受 副作用真的不好 可是堅持吃藥吧 每複發一次身體面貌體型腦袋心理包括生活全都面目可憎面目全非。
能感覺到題主非常關係你的親人,為了親人的健康四處求問,我相信這位抑鬱症的患者知道,也會很感激你的,而有你這樣的親人關心,一定比吃藥更有效果。
我以前在精神科醫院就主管抑鬱症和躁狂的住院病房,所以會比較了解。
首先說,抑鬱症的葯在精神病里算是副作用最小的了,在劑量逐漸降低達到可控水平的時候,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計的,而且身體之前造成的傷害,也是完全可以恢復的。
但是,用藥的多少題主需要根據醫生的要求進行,並不是說外在癥狀看不到了,你的親戚就真的痊癒了。所有的精神性疾病想要痊癒,沒有3、5年是不可能的。
如果沒有醫生的診斷,冒然減少用藥甚至停止用藥,抑鬱症一旦複發,回來來勢更加洶湧,比之前的更加嚴重,持續時間更長!
還有一些輔助性的工作題主可以做,患者如果身體條件允許,題主可以儘可能的帶領親人做一些戶外活動(此時需要題主的足夠耐心),恢復患者的一些興趣愛好,至少每天散步聊天半個小時是很有價值的。這些也是對抗抑鬱症,緩解藥物副作用的好方法。
這些副作用都是可逆的,劑量減少後會慢慢恢復。如題主所說,沒有專業醫生的診斷不能斷定已經康復。
遵醫囑。
請遵醫囑,精神方面的疾病狀況如何,從外在是很難判斷的,例如你無法判斷親人表現出正常的狀態是真的痊癒了還是藥物控制的結果,擅自停葯萬一複發又該如何處理呢?專業問題還是相信專業意見比較好,畢竟醫生懂得比我們多,她們每天接觸那麼多病人,就算不論科學性,經驗值也比我們高。至於發胖之類的,如果沒有證據,歸結於藥物的副作用也是不太合理的。
跑來提問而不去求助專業醫生,也是夠了…
而且當時在下的主治醫生特別說過,有些抑鬱類藥物吃過量就很容易狂躁,根據您的描述並沒有發現您的家人有狂躁的傾向,可能就需要長期或是終身服藥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