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寶寶膽子越來越小,怎麼辦?

還差一個月就要兩歲的女寶,以前膽子還挺大的,現在看到包括兔子都不敢看,說怕怕,看到大灰狼的圖片都嚇的哭了,是什麼心理機制導致的?有什麼可以引導的?應該還不算恐懼症的範圍,謝謝各位
--------------------------------------------------------------------------------------------------------------------------
問題補充:
8月份之前,女寶喜歡看兔子,會主動給兔子喂青菜,不讓她喂太多還不開心。
可以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對紅太狼,灰太狼沒有恐懼感和不適感,同樣也沒有表示的很有興趣。
轉變是在看巧虎樂智小天地,其中有個大手套的故事,是許多小動物(包括大灰狼)一起在一個大手套中過冬的故事,故事中的大灰狼也沒有表現出攻擊性,只是一個擬人化動物,我覺得換個形象不變,換個大狗狗的稱號都可以。
但是女寶情緒波動了,先是表現為厭惡,其他小動物都可以進大手套,就是大灰狼不允許,之後變現為恐懼,出現大灰狼的鏡頭,她就害怕的逃開,然後波及到所有大灰狼形象的圖片。
至於小兔子,則是周六上午看了大灰狼卡片嚇哭後,外出看到市場里賣的,關在籠中的小兔子,小狗,小鳥都表示害怕


如何引導孩子的害怕情緒?

首先,接納孩子害怕的情緒,大人也會害怕,沒什麼大不了的,理解孩子為什麼害怕,給予安慰。比如我們家孩子怕傘,因為第一次關注到傘是爸爸突然打開一把很大很黑的自動傘,啪的一下聲響把他嚇了一大跳,之後就不允許我們拿傘了。我們沒有特意在生活中避開傘,就正常生活,只是每次他表現出害怕傘,我們就安慰安慰,害怕傘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害怕就害怕嘛,順其自然也許哪天就不怕了。

其次,家長不要傳遞害怕或覺得孩子應該害怕的信號。孩子很多時候是不知道危險的,他們是通過看家長的反應來判斷是否應該害怕,如果家長很慌張,或在孩子還沒有反應的時候就表現出寶寶你別怕呀,一副要保護孩子的樣子,則反而給了孩子信號他(她)應該害怕。比如有一次我和寶寶在樓前玩,突然下起了大暴雨,我抱起寶寶就往樓門跑,結果寶寶就很害怕,那種氛圍就讓他害怕,不知道出現了什麼危險都。

再次,幫助孩子了解他(她)所害怕的東西。最恐怖的感覺來自於你不知道害怕的是什麼,如果能對害怕的東西有所了解,看到它的真面目,正視它,對減輕害怕會很有幫助。比如我寶寶第一次過年聽見外面放煙花,那時候8個月左右,他一開始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這麼響,表情有一些震驚和疑惑。這時候,我們表現得很平常很淡定,給他的信號是這沒啥大不了,生活一切正常。然後我們帶他到窗戶邊看煙花,我們家客廳是一面落地窗,正好又對著一個煙花燃放點,觀賞位置絕佳。於是寶寶明白,這聲響是從這裡來的,煙花還挺漂亮的,爸爸媽媽看到它很開心很興奮,不是啥危險。後來,我們還專門帶他出門聽聲效,感受震撼的效果,他聚精會神地欣賞。

第二年過年前,有一次給他講繪本,有一個畫面是滿天絢麗的煙花,效果很逼真。沒想到快一年沒看過煙花,他還記得,指指繪本里的煙花,再指指窗外的天空,表示在那裡見過。哇,這說明當時他有多麼印象深刻!稍有害怕的感覺其實是好事,讓我們警惕,讓我們感興趣,讓我們深入探究。我們不是要保護孩子到從未害怕過,而是要引導孩子如何處理害怕的情緒。


至於題主的具體問題,信息量太小了,無法判斷可能的原因。你說她以前膽子挺大的,是指哪些方面?那時她怕兔子么?怕大灰狼么?有什麼害怕的東西?現在除了怕兔子和大灰狼,還有什麼害怕的?有什麼以前不害怕現在卻害怕的東西么?現在為什麼怕兔子和大灰狼?是怎樣一個具體的場景下?之前相關領域有什麼其他經歷么?被嚇過?被大人恐嚇過?等等。

小孩子害怕一些東西是很正常的,有些人害怕這個,有些人害怕那個,害怕是一種正常的情緒,沒有才是需要擔心的。如果只是害怕兔子和大灰狼,且是有一定原因造成,這不能就給孩子一個標籤叫「膽小」。


在孩子五六歲以前,希望家長盡量做到以下三條:
1、不給孩子看喜羊羊熊出沒等動畫片,容易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有些孩子也會模仿暴力傾向,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影響孩子將來的智商。選擇的繪本也要注意,選沒有怪物和大灰狼的。

2、盡量在家裡做好防護措施,比如插座上安個保護套,桌角和櫃角貼上保護膠,讓孩子可以自由地在屋裡走或爬。如果孩子要玩剪刀小刀或有刺的植物等,告訴他可能的結果,只告訴一次。孩子很可能會刺破手留點血什麼的,你負責善後,最多說句寶貝疼不疼,千萬別教育她以後不能玩了。不然的話以後她可能什麼都不敢碰,膽子小。孩子如果要去外面撿什麼東西玩或者玩什麼看上去不是很乾凈的設施,隨她玩,飯前洗手液洗手就好,千萬別說有細菌,別太緊張,不然孩子長大點很可能神經緊張,什麼都不敢玩。

3、請跟家裡人特別是爺爺奶奶溝通好,盡量不要逗孩子,也不要總跟孩子說外面好多壞人你一定要跟緊媽媽。五歲以下的孩子的安全完全依賴於大人,你跟她說什麼都沒用,只會徒增她的恐懼。孩子不肯吃飯不肯睡覺,請用專業方式處理,不能搬出大灰狼和老巫婆嚇孩子,你不睡覺大灰狼要來,這樣就是在孩子心裡種下恐懼的種子。

至於孩子怕動物,是不是家長怕孩子被動物咬?可以帶孩子去有放養的貓和狗的地方玩玩,讓孩子看到哥哥姐姐和小動物玩也沒關係的。我原來帶過很怕小狗的四五歲孩子,看到其他孩子摸狗抱狗,開始他也很害怕,幾天以後就敢扔肉給狗吃了,再過幾天,就敢摸了。家長不要在這個問題上太焦慮,孩子是很開放的,只要家長放下恐懼,孩子到六七歲以後,不會太害怕動物的。


一種比較大的可能性是被嚇到了。比如有人逗孩子說,你不聽話大灰狼來把你吃掉(語言恐嚇)。或者孩子被狗追,被狗吠(2歲小孩小孩分不清狗狼)。這種害怕的情緒還可能無限延伸到有毛的動物,所有的動物,家裡的毛絨玩具等等。
不到兩歲的孩子很可能是階段性的。父母最好的辦法是無視。不要見人就說我家孩子膽小(不要貼標籤),也不要試圖強行扭轉,故意說我家寶寶膽子最大了,來來咱們看喜羊羊,灰太狼多可愛啊,一點也不嚇人。
就當做完全沒有這件事,生活中在一段時間內盡量迴避(不讓寶寶覺察到),過段時間(長一點)遠距離試探,中距離,等到近距離都沒事就是忘記了。
後遺症最多就是有形恐懼症,長大不吃田雞雞爪。有形恐懼,毛絨恐懼都不等於孩子膽小,不要給孩子貼上她是個膽小鬼的標籤,不要影響生活中正常的其他方面的遊戲拓展。


小時候,家裡的豬跑出了豬圈。家裡大人一起圍捕,4歲的我也加入其中。
那隻豬一下從我頭頂飛了過去,,,,,,,,
然後我就不記得了。看見豬就怕,,,,
到了我8歲的時候我發現豬挺可愛


2歲的寶寶在成長中處於探索世界的過程中,隨著思維的發展,對於周圍事物會出現一些喜歡的,厭惡的,甚至是害怕的,但很多時候這些都是階段性,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消失,題主認識到這點,才能在孩子出現害怕某些事物時不會自己過於緊張,反而對孩子的害怕情緒產生強化作用;


另外害怕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對於2歲的寶寶來說不要過早的去給他貼膽小的標籤,接納他的情緒。


另外,對於孩子的害怕情緒的處理,我們要遵循「尊重孩子感受」的原則,出現這樣的情緒時父母要關注孩子當下的感受,安撫孩子的情緒,向孩子傳遞安全的信息,對與題主描述孩子對於大灰狼、小兔子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抗拒和害怕,那肯定是在看動畫片的過程某些細節讓孩子感受到了不舒服,題主在孩子情緒稍緩之後可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害怕,鼓勵她說出來。


不要太在意,暫時他不喜歡就不要給他看了

我家小妞看到巧虎蛇沒有腳沒法穿鞋子的段落的時候也會很不喜歡,之後就非常抵觸看這段。

讓她看別的好了,看得多了就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了


詳細的理論不再講,孩子的喜歡和害怕是周期性的,大人放平心態,陪伴孩子耐心度過這個周期


這是正常的.懂事些了嘛,開始有了自己的小想法和世界觀.
耐心的引導就是了. 但是此處的耐心是指你自己給想清楚,而不只是嘴裡說"寶寶,沒關係"之類的.你給切切實實的認識到,這麼小的小朋友,對世界有出現一些奇怪的認識是再正常不過的才行,這種情況下做出一些看似反常或荒唐的行為是很正常的.否則,你的身體語言會出賣你. 小孩子和家長溝通最主要是靠解讀表情和情緒.如果嘴上說的沒關係,表情卻表現的不耐煩或者著急,我認為會讓小朋友更困惑.


才兩歲你就怕ta膽子小,看來怕也可以遺傳。


我小時候,怕我爸爸看的鬼片,後來怕老師找我爸,後來怕高中班主任,後來我覺得我什麼都不怕了。。。我又怕我喜歡的人跟了別人,,後來我怕她不合我結婚,,,後來我怕我的孩子不能傳承我的意志與態度,,後來我怕我的孩子什麼都怕。。。
其實你只要讓他去正面的面對,讓他去經歷,很多事情慢慢就不怕了。。或者是習慣了。就算害怕也會隨著長大變的不怕。
二十年了,我還是最怕蟑螂。
但我敢踩死它。


介紹一部給小孩子看的動畫片,看了保證治好膽小:

Happy Tree Friends


@豬豬 說的挺全面了,我啰嗦幾句我閨女的事兒,希望有幫助。
我家同爺不到九個月,完美繼承了她媽媽窩裡橫、出門慫的性格特點,看著各種奔放,其實膽子特別小。為了避免同爺延續她媽媽極其怕狗的狀況(貴賓都怕),我特意買了個巴掌大的可愛布偶小狗給她,可是太逼真了,同爺一看到小狗的眼睛就嚇哭了,貌似那天睡得也不好,八成就是因為狗狗做了噩夢。。。然後我們就把它放到爬行墊上,離同爺大概三四十公分的地方(太遠了她就忽視了,太近了又太在意),背對著她,接下來大家都是該幹嘛幹嘛。時不時的會問一句「小狗狗呢?」,同爺就會停下手裡的玩具,凝視它幾秒鐘,然後悲愴的看我一眼,我則報以微笑,用歡快的語氣說「摸摸小狗狗吧。。。不摸啊?不摸算了。。。」之類的。。。總之就是忽略它的獨特性(包括可怕),循序漸進讓她習慣它的存在,然後過了一星期左右吧,這期間只要同爺在玩耍小狗狗就一定會被放在她身邊不遠處,同爺突然伸手把它抓了過來,明顯用力的一口咬了下去,叼著撕扯了五六秒,抱在懷裡跟它對視,然後抬頭沖我笑了。。。從此,同爺在小狗狗面前徹底站起來了!


首先,站在孩子的立場分析一下她的行為表現。這個沒有好壞正確之分,只是一種可能。(非專業人士,只是平常比較搞得定小孩子)

為什麼對紅太狼和灰太狼沒抗拒反應,對進手套的狼有抗拒?
喜羊羊動畫片里灰太狼是「反派」好嗎?他們是要吃羊的,不反抗是因為動畫片里他從來都吃不到羊,而是被整很慘,小孩子喜歡通過看「壞人或惡人得到懲罰」,「好人沒有遭到迫害,幸福的生活」感到開心。所以,當狼和其他小動物一起進手套過冬就成大事了!壞人怎麼可以和小動物們在一起過冬?!它不能進手套,它會吃了其他小動物的!不要,不要,不要啊!
雖然故事是告訴小朋友類似於不要有歧視,所有小動物都一樣的觀點。但這對您的女兒來說,就是我們常戲說的「毀三觀」啊。所以她會覺得大灰狼太壞了,小動物們無法阻止大灰狼的迫害。或者那些小兔子和大灰狼是一夥的,它們都是可怕的。無論是哪個結論,對兩歲的孩子來說都是悲觀恐怖的。以至於出現您說的膽小的表現。

我覺得大灰狼過冬的故事,對於兩歲的孩子來說太早了。但故事已經看了,我們如何消除孩子心中的這種誤解呢?
解鈴還須繫鈴人啊,和她再看一遍大灰狼過冬的故事。
不過你說上次記錯了,大灰狼沒有和小動物在一個手套,而是在他冷得快死時,被他的狼兄狼弟找到了,在一個樹洞里過冬了,大灰狼很感謝他的兄弟。後來小白兔聽說因為他們沒有讓大灰狼進手套,大灰狼差點被凍死感到很愧疚。雖然大灰狼會抓他們,但是大灰狼那時候答應他們,如果進手套是不會吃其他小動物的。因為小白兔很善良,她不願意看到森林裡任何一個小動物死去,包括大灰狼,小白兔想,如果我害死了大灰狼,那麼這和大灰狼抓走其他小動物有什麼區別呢?小白兔不要變成大灰狼那樣的人!春天到了,小白兔在森林裡采了很多漂亮的花,送到大灰狼的樹洞前,表示抱歉。最後,他們和睦的生活在了大森林裡。
故事是我瞎編的,如果不放心也可以向身邊較專業的童話作者求助。總之,就是不要簡單粗暴的把大灰狼和其他小動物混在一起。

還有一個方案,我覺得更適合大點的孩子。就是直接告訴他們事實。告訴他們自然界的食物鏈,告訴他們沒有絕對的壞人。人還吃雞肉、牛肉呢,對不對?要這麼說對於雞和牛來說,人就是壞人。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為什麼世界上有壞人,為什麼我們要成為好人。我們有句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要認識世界,但不要害怕世界。這個世界有好可怕的東西,比但也有多美好的東西啊。你有你的好朋友,父母,對不對?你可以去遊樂園,去旅遊,認識好多善良的叔叔阿姨,對不對?
雖然這些都是簡單的道理,但父母教育孩子應該就是這樣吧。不斷和孩子交流,隨著年齡的不同,處理方式也不同。

我覺得如果影響不厲害,順其自然當然好,也可以成為以後說給孩子聽的樂事。但是如果影響很明顯,一看小孩子就搞不定,父母就需要施以援手了,父母搞不定,就要請心理醫生了。如果一直這樣膽小害怕下去,會對她的性格造成負面的影響的。我不是危言聳聽,只是分析一下最壞的情形。如果真有一天因為對這個世界的恐懼,產生自閉,最後選擇輕生,會留給家庭無限的悔恨和遺憾。這時的順其自然就有偷懶,不負責的嫌疑了。


給她看奧特曼
我家表弟從小看奧特曼現在天不怕地不怕
我家侄子自從看奧特曼會跟人單挑了有木有?


表現:這是自我營造恐懼環境,然後陷入循環思維。越演越烈
解決方案:你們夫婦心太細,孩子不夠愣。越是敏感的孩子越是敏感於細節。你們不關注恐懼點,用其他來充斥其內心,就行了。簡單的說初級洗腦


我LP怕一切活的動物,看到路過的狗,貓都會逃的遠遠的,連菜場的雞鴨都會怕...
應該是小時候被恐嚇過,家長起了不好的作用


首先,對於孩子看的動畫片應該進行篩選。早期的動畫片,應該是對孩子進行行為的引導,而且是讓孩子了解概念的屬性,而不是武斷地告訴他們什麼就是好的,什麼就是不好的。國外知名的幼教動畫片,天線寶寶,花園寶寶,布魯精靈等,都沒有表現誰是壞人,誰是好人。其中的人物有不同人物設定,每個人有擅長的地方,也有不擅長的地方。但有人不擅長的時候,大家更多的是鼓勵,而不是嘲笑,也不會隨便就說什麼就是壞的。優秀的動畫片會給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同樣也會培養孩子的判斷力,而不是一刀切的告訴孩子什麼就是不好的。
其次,應對孩子進行一定引導。我大概兩歲的時候,爸媽沒有時間看護我,請一位奶奶看護我。老奶奶害怕我隨便離開,就告訴我路上的人和車都是壞人,導致我非常害怕任何人。幸好爸媽發現的早,開始逐漸帶著我去見各種人,讓我自己去感受世界上的人並不是所謂的「壞人」。對於孩子認為大灰狼就是壞的,應該讓她了解,狼只是一種動物及動物的屬性。


根據你的描述,有可能是因為她表現出害怕後,你對她產生了額外的關注,這使得她故意表現出害怕,來換取你的關注安慰,她對小兔子都害怕以後你更加關注安慰……於是她也就更加不可收拾了。
以我的經驗…小孩子在這個年齡大部分行為都是圍繞著吸引家長注意、關懷來的,這是他們的終極目標,哪怕這個過程中他們會累,會有其他不適,都是他們主動可以克服的。
不如你試試反其道而行之,她恐懼你就逐漸選擇漠視,正常就關懷獎勵,這樣可能會改善。


聽家裡長輩說過,我剛滿月的時候很多親戚來看我,當時有一個大嬸逗我玩說「窗戶外面的野貓捉寶寶吃咯~」其實作為一個剛滿月的寶寶,我是肯定聽不懂那些話的,可是我媽媽聽到後立馬阻止了那位大嬸,說不要嚇到孩子。說這個只是想說明,在孩子心智閃幼的階段,大人最好避免讓孩子接觸到一些可能會讓他們感到害怕的東西。即使孩子當時很小可能還不明白「害怕」為何物,但是家長也要引起足夠重視。當孩子真的被嚇到了的時候,不要硬逼著孩子去克服,告訴他們「如果害怕到媽媽這裡來,媽媽保護你,爸爸媽媽會幫你打敗壞人」遠比告訴他們「這個東西一點都不可怕」要有效得多。


誰小時候不膽小


推薦閱讀:

「隔代教養」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有多大?

TAG:教育 | 育兒 | 早教 | 寶寶 | 啟蒙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