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別人「自私」的人是否也是自私的?

觀點1:說別人「自私」,是因為別人沒有滿足自己的慾望;
觀點2:說別人「自私」,是因為覺得那個人已超過社會認可的關於「獲取自身利益」的平均值


之前和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正好可以拿過來反駁這個題目下的大部分答案。
室友曾經給我宣揚過一個理論:
在自己和他人的利益發生衝突時
如果把自私定義為 【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 無私定義為 【優先考慮他人利益】
那麼會出現一個很奇怪的悖論
一個自私的人 往往會要求身邊的人無私。
一個無私的人 往往會希望身邊的人自私。
看起來很有道理
可是,這個理論是錯誤的 原因在於,自私和無私不是這樣定義的。
事實上,在人際交往中,在自己和他人的利益發生衝突時,沒有人會因為優先考慮自己利益而被指責為自私。
什麼情況下人會被指責為自私呢?
自己的低級利益和他人(社會)的高級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還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才會被指責為自私。 特別是當這個「他人」 是自己的親人/朋友/配偶 的時候

比如5000元助學金,就一個名額,我和一個家境不好的朋友都有資格拿。 對我來說5000塊錢就是換個手機,對我的朋友來說,沒這個錢他就要退學回家。 這時候我和他的利益發生衝突,我仍然要去施展手段搶到這個助學金,這時候我才會被指責為自私。

再比如室友在學英語練聽力,我在玩遊戲。 學英語比玩遊戲重要,但是若我仍然拒絕和他妥協,在寢室玩遊戲不戴耳機,公放聲音,這時候我才會被指責為自私。

所以,當一個人的低級利益和別人的高級利益發生衝突,他仍然寧願犧牲別人的高級利益而去滿足自己的低級利益,他就會被罵「自私」。 而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說 指責這個人的人也是自私的。


自私的人,才會覺得別人自私


不自私的人還是人嗎?
人的本性就是自私,不然沒法延續到現在。承認本性自私的人反而不會太自私,因為他知道身邊的人也自私,不會萬事唯他是命。
不過我身邊極度自私的人,是最愛用自私要求他人不自私無私為他們奉獻的。


我是想知道這個問題才搜索過來的,我不但想知道:
「覺得別人自私是自己不夠無私嗎?」

我還想知道:
覺得別人愚蠢是自己不夠聰明嗎?
覺得別人心眼小是自己心胸不夠開闊嗎?
覺得別人幼稚是自己不夠成熟嗎?
覺得別人愛慕虛榮是自己對名利看得不夠淡嗎?
覺得別人貪財是自己不夠豁達嗎?

後來我發現,答案我一開始就想明白了,而之所以還提出這種問題,是因為我潛意識裡不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

提出這些問題並努力尋找答案是因為我不願意承認自己也是一個自私的人、一個心眼小的人。
我的潛意識在試圖掩飾自己並不完美的實質。

那麼,我們應不應該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呢?
應該。

所以,雖然你替舍友打掃衛生數日很辛苦,雖然他們也許比你自私數倍。但是你必須承認,在你覺得他們自私的那一刻自己也是利己的。

但是利己並不是不對的。(感謝@瘋神俊朗的建議 )


自私就是一個罵人的話而已,扯上公眾利益上綱上線而已,人家罵你是某種動物??你就得引論據證明你不是某種動物??論據不足xx就是某種動物???
自私的反義詞是無私也就是慷慨咯,這我下面我會說到,先現在第一的答案:

典型的學生思維,單一視覺,二分法判斷……
首先他的寢室故事的判斷得建立在利益趨同,也就是在所有人都認同學英語比玩遊戲重要的基礎上,但實質上那些n流學校,大部分人就是來混日子的,你裝啥……從結果論來說,你努力了沒考過和沒努力貌似真沒啥區別……
其次他的寢室故事的內容報道有可能失實,完整版有可能是這樣的:
一個平時非常用功的學霸,已經複習得非常好,考前他需要放鬆精神玩玩遊戲,而層主自己平時不學無術,臨急抱佛腳,把考前緊張焦慮的情緒隨意發泄在他人身上…… (這是真實故事,學霸年年拿獎學金,但考前他都在寢室看電影或者玩啥的……)
那什麼是高級利益什麼低級利益???如何衡量??
這隻會引申了一個新問題:考前應該放鬆還是複習? - 教育 (真有人這樣問,這不是我……)
---------------------------------------------------------------------------------------------------------------
說完層主的單一判斷,再說說其結論:當一個人的低級利益和別人的高級利益發生衝突,他仍然寧願犧牲別人的高級利益而去滿足自己的低級利益,他就會被罵「自私」 一個人判斷都不準了,那一群人呢??群眾的眼睛真是雪亮的么?
社會道德判斷其實是失實的矛盾的…… 慷慨的不一定慷慨,自私不一定自私……
表層故事是這樣的,某一次為了公眾集體利益的活動,原預算50,但某土豪A和B慷概提出獨立贊助1000以獲得更好的效果,而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需要人均收費80作為經費,C君自私的不參加不交費……
實際上:土豪A和B月入3000以上,1000隻佔據其收入的33%不到;而B君月入400,扣除最低伙食標準預算和必要花費實際只剩餘50…… 對於ab來說,這個月來幾回野戰激情少開幾回房就有1000了,搞不好裝個逼提高了好感度,還能發現新大陸呢…… 對於c來說,實在有點殘酷,在最低伙食標準下還得窮逼兩個月……

誰自私誰慷慨???這個故事其實就和子貢贖奴本是益事 為何最後孔子罵了子貢(具體故事自己看)一模一樣,在某些「大善者」的帶動下提高了群體道德標準,然後某些人就從道德變成不道德了,最後的結果就是少數服從多數的強制把某些人某些行為列為不道德……

寢室版:a本想去刷個便宜的雞肉火鍋,寢室兩土豪b、c非連鎖大店羊肉火鍋不可……
----------------------------------------------------------------------------------------------------------------------------
自私只是一個無固定標準無具體判斷的貶義罵人的詞語而已,只基於個人或某部分人情緒衡量……
這種無聊事就別探討了,寫完這文我都覺得我很無聊……


這個世上沒有絕對無私,也沒有絕對自私。
自私與無私的判斷,是每個人的羅生門


誰不是自私的,啐。


是的,我們通過教育把無私奉獻灌輸給別人,教導別人自私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生來自私(《自私的基因》中有類似的話,看到震驚了)


這要看說你自私的人數,一個人說你自私,你可以不用在意,如果說你自私的人多了,你就該學會如何掩飾自己的自私。

同時有幾個人評價你自私時,你應該回想一下是否曾經有人同樣對你作出過類似的評價,如果有那就學會掩飾自己的自私,比如一起做某件事情你覺得就是你付出更多,理應得到更多,但不想人家說你自私,你就告訴自己,這些人雖然只幫了一點小忙,但是還需要長期穩定發展,為了更多的利益,我現在多分一點點給他們也不吃虧。然後裝作大度的樣子,多分給他人一下利益。想著想著,就會慢慢說服自己,你也真的會得到更多的利益,漸漸也會覺得多分人家一些利益理所當然。這樣漸漸就好像「改掉」了自私的毛病。

如果只有一個人說你自私,你就應該思考是否該與那人進行更深入的交往,這個適用於普通朋友也適用於情侶。

因為這可能只是單純的三觀不合。

很多你不覺得應該計較的事情,或者你不在意的事情被那個人所計較所在意,不一定是對方自私才這樣覺得,可能和彼此的生活成長教育環境有關,你們就是不適合,不論是朋友還是情侶。

不過作為一個小氣記仇的人,我固執的認為,自私的人更容易發現他人的自私,寬容的人跟容易發現他人的寬容,心靈美好的人更容易發現他人的美好。以此類推。

所以,既然問這個問題了,你肯定對對方已經有了間隙,那麼就不用更深入的交往了,不然一個疙瘩卡在心裡,總有一天會大爆發的。


世上哪有不自私的 又是誰說自私比無私高尚呢


「自私」在中文裡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並不是只有一個意思。具體要看在什麼情況下的自私。
待補充


我認為批判別人自私的行為,只(或者說至少?)能有兩種動機,一是以某種高尚(至少自認為高尚)的價值觀為評判標準去批判別人來獲取優越感和興奮,二是這個人影響到了批判者本人的利益(或是批判者所在集體中每個人的共同利益,但是其所在集體中每個人的共同利益被影響同時或最終會影響其本人的利益),兩種動機都是出於為自己著想。
舉個例子,在一個高一年級的教室,在一段中午自由活動的時間裡(沒有任何限制),如果所有人都在聊天打鬧,而你在睡覺,這個時候如果你向別人提出意見,毫無疑問幾乎沒有人會理,就算有人理也會批判你自私,因為你個人的力量遠比不上剩餘大多數人的力量,這個時候聊天是正確的;那麼,如果不止你一個,有好幾個人在睡覺呢(從個人利益針對其他所有人的利益變為少數人的利益針對多數人的利益)?相信結果不會有什麼改變,只不過從批判你一個人變成批判幾個人。接下來,如果比例變成雙方各佔五成呢?這時候很有可能事情會僵持,雙方要麼有一方或者同時做出讓步,要麼就會爆發衝突(通常只有在雙方力量平衡時才有可能爆發衝突,因為力量不平衡時誰會贏誰會輸非常明顯,每一個人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通常是不會引發衝突的),在這之後,如果情況變成大多數人在睡覺,只有幾個人在聊天呢?那麼情況就會反轉,睡覺的人成為了所謂正確的一方,這幾個人會受到批評,如果只有你一個人在發出噪音?那麼你肯定會受到激烈的批判,自私之類的詞肯定有人會對你說,甚至難聽很多很多的詞。
我想通過這個例子說明:多數人的共同利益,本質上是由大量的個人利益疊加而成的,是由大量的維護個人利益想法,也就是自私的想法疊加而成的,多數人的利益並不見得有多麼正確,只是一大群自私的人的力量比一個或幾個自私的人的力量要大的多,少數打不過,也無法和多數對抗,因此多數就成了正確的,成了真理。所以,「批判別人自私的行為,這個批判者本人就是自私的。」這句話我是同意的(除非批判者有第三種從各個方面都不利己的動機)。
所以,我同意你的第一種觀點。
再稍解釋一下第二種觀點,你所說的「社會認可的關於『獲取個人利益』的平均值」我認為就是社會上所有的人,或者說全體人類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所達成的共識,也就是社會上所有人共同利益的體現,或者說人類共同利益的體現,然後人類共同利益也可以被描述為我上文所提到的「多數人的共同利益」。


我支持觀點1
因為觀點2中「超過社會認可的關於「獲取自身利益」的平均值」,只有在「別人沒有滿足自己的慾望」的情況下,才會被指責為自私。
舉個例子,一個人特別喜歡牡丹花,自己出錢出力,找了一片足有十個足球場那麼大的荒地,全都種上了牡丹花。你會覺得他自私嗎?但是如果他是在你們小區的,把步行的小路變窄了20公分,在這20公分的地方種上牡丹花,你肯定就不爽了。同樣是種花,甚至第一種情況他種花的面積遠遠的大於了「獲取自身利益」的平均值(正常人沒有那麼大的花田的),沒人會覺得什麼。但是只要涉及到你自己,哪怕只有20公分,你一樣超級不爽。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而且這種可能更常見。就是這個事情表面上看起來,跟其他人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吃瓜群眾喜歡站在「公眾」的制高點上,說別人自私。常見的有,你不生孩子,人類都要滅亡了,你自私;你自殺,你都不為自己的爸媽考慮一下嗎,你自私。
這類情況,表面上和自己的利益一點關係都沒有。你生孩子,孩子又不是我的,你自殺,我又不是你爸媽,我們沒有利害衝突的,我不是出於自己的利益,才去說你自私的。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別人不生孩子,但是你自己是不是已經生了孩子,或者打算生孩子呢?別人自殺,是不是你很害怕自己的親人做出同樣的事情來呢?
一個人說另外一個人自私,除了直接利益的損失,還有感情傾向沒有得到認同,自己的感情需要沒有被滿足。
還是之前的例子,一個人特別喜歡牡丹花,自己出錢出力把你們小區的一片玫瑰花地的玫瑰花都拔了,重新種上牡丹花,這個時候,你會覺得他自私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得到的結果都是一片花田,只是玫瑰和牡丹的區別,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但是這個時候你會覺得這個人很自私,因為他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過你的感受,你覺得自己被忽視了。

以上。


我覺得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但是不同的人或許在不同的環境下會有不同的表現。有的人大部分都是為他人著想,但有的人又大多隻為自己想。我對這個有些感受。
我的表弟,是家裡的第二個孩子,又是我們家最小的孩子(當時),可以想像,對他有多麼寵愛。我這個人是很喜歡小孩子的,但他從小給我的印象就是,只要想要什麼東西就哭,得不到什麼也就哭,跟姐姐說不過也哭(姐姐在他小時候那段時間經常挨打),我一直不理解,他們家為什麼把一個小男孩慣成了那樣,就因為小?
我一直對他產生不了特別大的好感,但是仍然對他很好(我媽教育我要大氣一點,但我總是對他的行為感到很無奈也很氣憤)
說說最近的事,我放假回家,這小子四年級了,剛見到我們(我和我表姐)竟然害羞得不行,好吧,對於這個樣子,我只能表示理解。畢竟小時候就愛哭嘛。
後來我們一起去醫院看爺爺,他搶著要看動畫片(我不知道這麼大的男孩子看動畫片正不正常,應該是正常的?但我發現他唯一的愛好就是看動畫片,吃零食,或許我還不知道)好咯,都滿足他。我媽要去開車過來,問他去不去,他說,你要給我買吃的,我媽答應(其實我媽很久之前就告訴我,他們家也就是我媽的哥哥借了我們很多錢,要我對弟弟態度好,所以我媽對弟弟一向)
後來跟我們熟了,他把十幾塊錢甩給我,我說你這麼大方啊,把錢給我,就聽見他嘟囔,給你錢是教你給我買吃的。
中午吃飯,有那種比較好的位置嘛,給爸爸舅舅們坐,然後他來了,坐下,臉黑著。我媽問你挑的著菜嗎,他不回答,臉黑著,我爸看見了說,要不你坐我這,他想坐我這,舅母就說別管他,然後最終結局就是他坐了我爸的位置。我還看到了他掩飾不住的笑,好吧,原來是這樣。
吃著吃著飯,我爸說他瘦了,大舅舅給他挑了一筷子菜,他一下子撂筷子,我不吃了。舅母生氣了,說他(其實每次他任性舅母都會說他,但說實在的我很少看見有什麼用)他說我沒餓,舅母又吼他,他也急著了,恨了眼大舅舅(我看到的,我發覺我知道的太多了),端著碗夾了菜,到茶几那吃了。
今天下午,看完爺爺回家,在我家,對,我在拿遙控看電視,他說我要看動畫片,我當時就說我要看(我為什麼要跟一小孩斗),他默默走開了,後頭在沙發上翻來滾去,我還聽到他罵人,瓜pi,我當時就後悔了,這電視也不好看,我還遭人罵,我繼續調著台。突然調過一個兒童頻道,他大叫我就要看這個,我正愁沒台階下,馬上放下遙控趕快走,太恐怖了。
每次見到這小孩都會讓我產生不舒服的感覺,但我表姐和我媽就能對他的那些奇怪行為(把電風扇只對他一個人)應付的很好,我下午一直在想自己的問題。
其實弟弟他也不是沒有好的時候,但我實在很難想起。是不是說別人自私就是自己自私,我認為我的弟弟自私,是不是就是我自己也自私。我姐我媽就沒有我這種糾結。
但我想對自己說,大氣一點。


非使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經》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自私 | 自私與慷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