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內向者能夠「偽裝」成外向者?是如何做到的?

有些人更喜歡獨處喜歡一對一對話,但在某些場合卻能安然成為人群焦點,自如地與眾人問候侃侃而談。是因為在人格維度中他們介於外向和內向之間,還是因為某種經歷或努力甚至是環境使他們能夠跳脫出自己的性格限制?


這不是偽裝,也不是扮演。
內向的人是需要有自己的單獨空間,來充實精力,吸收養分,恢復氣血滿格;社交是在消耗精力,但這並不等同於,他們缺少社交能力,即你所看到的,與陌生人談笑風生等等,很多時候,他們的言談要比一些開朗人的言談更吸引人,更有營養。
外向的人是需要有和人相處的空間,以此來吸收養分,需要不停地和其他人說話、互動,才有存在感;讓外向人獨處,是在消耗他們的能量,太多的獨處,他們覺得難受,會憋壞的。


沒什麼奇特的,世上不存在真正違背物理規律的東西,所以內向者可以看起來比較外向,其實只有一個解釋——————能力。TBBT四人組一開始就給出這個答案了,為什麼要通過衛星來控制室內的燈光呢?because we can.
為了避免成為單純的炫耀,我盡量長話短說:作為徹底反社交的內向者,即使和我的親友相處,都會令我無比疲倦,惟有沉默以對————但是我作manager,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上司下屬客戶(奇葩們);我小學的時候除了回答正確答案以外,完全徹底害怕公開發言說話————但是目前我敢說自己是公司內部最善於演講的幾個人之一;直到現在我都無法理解同事們的情緒反應(因為我不會產生類似反應),但是我已經能夠做到別人一張口就猜到背後的潛台詞是什麼(僅限工作領域)......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
1)CPU超負荷運轉。別人不言自明的情緒反應,我不得不通過大量的邏輯推演來得出。情商不夠智商補。世界真的是可以理解的,很多看似不合理的事情,其實不過是我們還沒有真的掌握其規律。
2)長期、艱苦、無時無刻的「鍛煉」。每一次群體活動,對外向者來說或許是個開心的party,對我等真.內向者來說,每每都是一場「戰役」,永無止境————我有時候也會苦惱想要逃避,但是最後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了。
所以說穿了很簡單:
A)善用內向者的優勢。條條大路通羅馬,沒有必要邯鄲學步、畫地為牢。
B)勇敢的面對困境。世界上難以克服的困難確實存在,但社交恐怕不在其列。


哇,居然能遇到我非常有經驗的題。
本人致力於偽裝外向20年。a-c是廢話,敬請跳過。


a.因何內向?
跟樓上的答案相似,我也是因為父母是雙職工,所以小時候我爸媽一直把我鎖家裡讓我自己玩,可供娛樂的項目有:1)錄像帶;2)書,反正就是沒有朋友。錄像帶就那麼幾個,翻來覆去看膩了就開始看書,我媽媽對我的教育比較早,沒上小學前我就可以自己讀雜誌、書籍之類的啦。
上幼兒園的時候很壓抑,因為周圍的人比較難交流,他們說的我不敢興趣,我說的人家也不敢興趣。那個時候的幼兒園不怎麼比拼識字啊,算數之類的,反而比較重視舞蹈,歌唱,體育這一類,幼兒園的老師也比較喜歡活潑外向的,像我這樣的小孩一般都被老師評價為「木愣愣」的,很難獲得什麼存在感。好在因為當時識字比較多,反應也挺快,我媽沒有迷信老師說的話,直接給我轉了一個新的幼兒園。新的幼兒園的園長是我們家樓下的阿姨,對我比較好,總算沒有走上心理變態的道路。

b.跳脫性格限制的經歷
小學之後大家就開始重視知識了么,一個懂得比老師多,學習輕鬆的人很容易有存在感啊,哪怕我比較內向,也會有人主動找我說話,老師有事情也會交給我去做。不過在三年級之前還是比較內向的,一般別人跟我講話我才會回話,不會主動跟別人講。只有一個好朋友,到三年級仍然只認識班裡的一部分人。
到三年級突然變得可以外向了,發生了幾件事,很難說哪個影響更大,都列出來吧:1)新換了班主任,而他的兒子當時在上高中,在我媽媽的班裡,所以三年級一開學班主任就讓我當了班長。2)因為奧數成績很好,所以被學校里很多人認識。3)跟我好友一起玩網遊,帶著學校里的一堆人「征戰沙場」。總之就是:因為當了班長,不得不外向;因為老被老師誇,所以有自信;因為網路,所以有機會接觸比較多的人。

c.周而復始
初中的時候進校第一,之後一直前三,初中班主任的女兒還是我媽媽的學生(感謝我媽),所以當了班長,總之又是啥事我都能參與,跟大家的關係好像都很好,以至於連我自己都忘記我是個內向的人了,雖然私下裡我仍然喜歡一個人待在家裡看書,不喜歡出去跟大家一起玩。
中考的時候我考砸了。
中考後的假期我一直沒出門,每天就是窩在家裡看書,別人打電話也不接,除了偶爾跟我媽我爸說兩句,其餘時候都不說話。等高中開學的時候,我都不會說話了。第一次在名單末尾才能聽到自己的名字,第一次不是班幹部,因為中考成績的原因也不想和原先認識的人說話。第一周思政會議我沒去(很煩學校的各種會議,原先都是直接翹掉的,老師都假裝不知道),結果新班主任直接在自習課對我批鬥了一節課。
反正我是又變成內向的人了。有一段時間每天通宵玩遊戲,上學就睡覺,下午自習,晚自習全部翹掉,平時的課也是能不上就不上。尤其是我班主任的科目,我半學期沒交過作業,上課沒聽過。
內向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失去自信吧,另外還有就是因為班主任而產生的厭學心理。
大約多半個學期吧,學校組織了一個百科知識競賽,沒有題庫,高中的班長是我小學同學,對我比較了解,就讓我參加了。我記得好像是分了三輪,班級形式參加,每班三個人。每個人一輪,積分累計。因為我們班第二輪的人出現失誤,直接墊底,而且分差很大,反正大家都覺得沒希望了。第三輪的時候我一直在搶答,到最後主持人都直接站我旁邊了。最後以10分之差拿了冠軍,小小的在學校出了一下名。之後稍微恢復了一點自信,之後成績又提高了,也就逐漸沒那麼內向了。

d.反思如何偽裝
我本質還是內向的。喜歡一個人,不喜歡跟人說話。高中的時候有時候也思考過關於性格方面的問題。內向是否是性格缺陷?我到底是內向還是外向?如果我是內向的,我需不需要刻意變外向?找了蠻多書來解惑。
首先內向不是性格缺陷,具體見:內向者優勢 (豆瓣)
其次,在我表現上看是外向的時候,我仍然喜歡一個人呆在家裡看書,參加完聚會後感覺很累。所以本質上我還是一個內向的人。
這個社會終究還是一個外向者優勢的社會,外向的人不但佔有優勢,還會放過來歧視內向的人。因此在合適的場合只能表現出外向,但是沒有必要每時每刻都裝作外向。

根據我對我內向時期和外向時期的對比,我覺得內向的人在裝作外向時有幾個要素:
(1)自信:講話時如果不自信,別人也不會聽你的。無論你對自己說的話是否確信,都要自信的講出來。至於如何變得自信就是另外的問題了,不詳述。
(2)主動:佔據對話時的主動方。引導對話進入你比較感興趣的領域,可以有話可說。對方也就不容易發現你內向了。
(3)不怕丟臉:就算你真的說錯話,大家笑你了,你跟著一起笑就行了。大家才沒那麼多精力記你犯得錯呢,隔天就忘了。
(4)部分場合提前想好要說的內容。
(5)學會說廢話。有時候不一定要言之有物。換種方式重複對方的話有時候能起到很好的鏈接作用。
(6)平時關注一些各個方面的知識,開發一下自己的興趣。內向的人在說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時還是有可能滔滔不絕的嘛。

講一下現在的結果吧。比較了解我的人還是會發現我很內向,但是一般接觸的人會覺得我比較外向。
據說要舉個實例?
這學期參加一個創業項目吧,本來的負責人不是我,但是原本的負責人在競選前3天突然退出,其他人不太願意當負責人,我只好頂上了。當時需要準備出3天後競選的材料。我先構思了一下第一次開會時應該確定哪些內容:競選時的形式,行業背景調查,項目創新點,團隊優勢分析,人員分工。在開會時我先講明了會議的流程,然後問大家有什麼要補充的。問的時候最好點一個人來問。在討論具體問題的時候,如果冷場,可以用複述總結的方法給大家一些思考時間。
在競選的時候,演講的人是我(其實挺不想的)。在講的時候注意不要語速過快或過低,有口誤也沒關係,我們準備的內容也比較充分,所以當時的效果還可以。當時20多個團體分成5組分別答辯,為了展現本團隊的積極性,我先要求第一組第一個講,在我們組講完之後我還跟老師要求旁聽一下其他幾個組。第二輪是選了幾個第一輪表現出色的組進行答辯,因為在第一輪的時候旁聽了所有人的展示,所以在答辯的時候可以有所針對。比如老師問我如何解決財務方面的問題時我是這樣回答的:「我們團隊在考慮財務問題的時候主要從制度和人員兩個方面考慮的,我們正在討論財務制度該如何制定,首先(具體的就不寫了,寫了容易暴露身份),其次(。。。。);之前考慮到財務問題,在組成團隊的時候就有從會計系選人。XX組提到的方法我覺得也很好,如果我們能選上,也會加入該方法。」【實際上我們之前沒有考慮這個問題,但是在旁聽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個組提到了,而且評審老師有一個是學校財務處的,因此臨時想了一下,然後拿鎮定的姿態講出來,就跟真的討論過一樣=。=】
-----------------------------------------------------------------------------------------------------------------
哎,本來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很深入得體會的,結果寫完好像還是不能很清楚的說明。可能我裝作外向時的心態是在模仿我以前外向時的心態,所以很難描述清楚通過那些步驟可以裝作一個外向的人。另外,我是一邊看比賽一邊寫的,有的地方可能寫著寫著看比賽去了,如果有哪些描述看不太懂請告訴我。最後,作為一個內向的人,我匿了,描述中有些地方為了不讓熟人認出來有一些小改動。


不請自答~~!作為一個掉進榮格深坑裡面爬不出來的書蟲,表示這個問題一定要答!!!可能有點偏題和長。。。。對入這個答案的坑的筒子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首先先給一個大概的答案:內傾者(內向)沒有必要也基本不可能偽裝成外傾者(外向),如果一定要強行做到這點,會存在巨大的危險。


然後是論述一些基本的概念。但是我想先讓大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就是榮格所論述的內傾與外傾和我們一般所理解的內向和外向的概念有一些稍稍的區別,至於這個區別,我想在下面引用榮格自身關於內傾和外傾的定義當中詳細的進行解釋。另外一點就是,按照榮格人格類型理論當中的解釋,還有我個人對於當前社會的人群的觀察,還有我所接觸到的使用MBTI問卷所進行的研究的結論,我認為目前社會當中,內傾者的比例可能比我們想像當中還要高很多。

下面的概念的引用來自於《榮格文集》第8卷當中有關《人格類型》的描述,然後我會把這些概念在榮格理論當中的關係進行論述:

心理能量(libido):
在我看來,libido意指心理能量。心理能量是心理過程的強度,它的心理價值。這並不是指價值的分配,無論是其道德的價值、審美的價值還是理智的價值;心理價值已經蘊含在其決定性的力量當中,以特定的心理效用表現出來。我從未把libido理解為一種心理力(force),而許多批評家正式因為這種誤解才步入歧途的。我也沒有把能量的概念實體化,而只是用它來表示一種強度或價值。

如果想理解榮格下面的精彩的論述,我想首先要對他理論的整個基礎心理能量進行下基礎的理解。題主所提的問題在我看來是很聰明的,因為是直接從榮格的心理能量觀對內外向進行定義,這個角度是很好的角度。但是可能因為某些原因,題主對於榮格所描述的心理能量的觀點有一定的誤解。不過確實,他的心理能量觀也確實比較偏門和難以理解,這個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是「外傾」和「內傾」的概念和摘自百度的「外向「和「內向」的對比。

外傾(extraversion):
外傾意指libido的外向轉移。我用這個概念表示主體對客體的一種明顯的聯繫,一種主觀興趣明確朝向客體的運動。處於外傾狀況,每個人都在與客體相關的聯繫當中進行思考、感受和行動,並且其方式是直接的、顯而易見的,以致毫無因為地存在著他對於客體的明確的依附性。因為在此意義上,外傾是一種從主題到客體的興趣的轉移。如果是一種思維的外傾,那麼主體自己便入乎客體之內來運思;如果是一種情感的外傾,那麼就覺得自己進入了客體。處於外傾狀態時,就算客體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至少具有強大的力量。當外傾是意向性的時候,它是主動的,當客體驅使它時,即當客體根據自己的要求吸引主體的興趣,甚至吸引與其意志相反的興趣時,它就成為被動的了。外傾一旦形成習慣,我們就稱之為外傾類型。
外向:
外向一指好活動、好交往,活潑而開朗的性格特徵。

內傾(introversion):
內傾意味著libido的內向流動。它表現了一種主體對於客體的否定性關係。興趣不是朝向客體運動,而是從客體退回到主體。每一個持內傾態度的人都按照這樣的方式思考、感覺和行動,該方式清楚的顯示出主體是動機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客體僅僅獲得了次要的價值。內傾可能是理智的或者情緒的,正像它可能具有感覺或直覺的特徵一樣。當主體自願把自己和客體隔離開來時,內傾便是主動的,而當主體無法從客體流回的libido再回復到客體時,它就是被動的了。內傾一旦形成習慣,我們則稱其為內傾型。

內向:
艾森克個性問卷對典型的內向性格描述為: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保守,與人保持一定距離(除非摯友)。傾向於做事有計劃,瞻前顧後,不憑一時衝動。日常生活有規律,嚴謹。遵循倫理觀念。做事可靠。很少進攻行為,多少有些悲觀。焦慮、緊張、易怒還有抑鬱。睡眠不好。具體表現與受教育程度、個人經歷、生活環境諸因素有關。屬於中醫『氣虛 』體質。

通過上面的比較,應該可以發現,榮格所論述的內外傾和內外向之間存在的一點點差異。首先我們一般認為的外向,其實更應該被看做是好交際的人格類型,而榮格所論述的外傾,則是更廣泛一點,除了包括好交際的人格類型之外,其實也應該包括那些注意力主要放在外部世界的人,我想舉一個可能不太合適的例子:我認為實驗物理學家們應該大部分都是外傾性的人,他們更加關注這個世界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而非是在理論上的探討。而這些人在某些社交場合當中,可能表現出對社交無興趣的狀態,因為他們可能更加關注自己的實驗應該怎麼做。而在內向和內傾的比較上來看,我認為艾森克所描述的內向的人其實應該是從外表看起來的內傾的人的狀態。我覺得按照榮格的描述來看,內傾的人其實也可以喋喋不休的討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但是這些話題很有可能都是自己理解的東西而非是現實,只要是聽眾和他們一樣興趣點在內部就可以和他們聊的很開心,特別是假如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當中,其實內傾者會很享受表達自己想法的快感,即使這樣會讓他們成為眾人視線的聚集點。

而我覺得如果想要抓住榮格所論述的內外傾之間的差異的話,我想上面舉得那個不太靠譜的例子可能比較形象。上面的例子當中,我認為實驗物理學家們大部分應該是外傾型的人,因為我認為,他們對於客體實際上十分很感興趣,而不是很關注是否有一個理論,當然如果有一個理論他們也不會拒絕,因為這樣可以更好的進行自己的實驗。特別是那些從實驗當中抽象出理論的實驗物理學家。而相對的,我認為可能更多的理論物理學家們應該是內傾型的人,因為他們更加關注物理理論的建構,試圖用理論上來解釋這個世界,之後留下自己的猜測等待實驗物理學家們驗證自己的想法。所以說,站在榮格理論的角度上來說,內傾與外傾其實都是很重要的,而且也基本不可能像題主所說的那樣去」偽裝「,因為興趣點在內或者是在外其實是很難去改變的。而假如一定要偽裝這種內外傾的話,榮格也做出過相對應的論述,他認為那樣會導致自我(ego)和自體(self)的混淆,進而導致心理虛弱症(psychasthenia),這種癥狀的特徵是一方面具有極端敏感的特徵,另一方面又感到極度的精疲力竭和長久的睏倦。所以我認為,內傾者沒有必要做出偽裝成外傾者的事,因為那樣很難不說,更加會導致心理危險。

不過話說回來,我個人感覺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是在問有關內傾的人是否能做到像外傾的人一樣的和其他人交往。我覺得這個問題來看的話,內傾和外傾並不是影響人際交往的關鍵性因素。就像我上面說到的,內傾者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當中喋喋不休,和自己相熟的人激烈的討論自己的看法,但是在陌生的人面前可能顯得沉默寡言,甚至很難交流。我想這些可能對於內傾的人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情境是否是一個合適的交朋友的場合,還有就是能不能找到能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人——因為內傾的人的交際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與雙方是否在一個頻道上。這點我想和外傾的人是一樣的。

以上。。。我擦。。終於完事了。。。一個半小時啊。。。


本人有這方面的傾向,答之。
性格內向,喜歡不超過三個人的安靜環境,談話聊天,超過三個以上的社交場合覺得很累,但也能找到合適的話題,能成功的引領圈子的話題中心。
我覺得這都是被逼的。
首先對於自己內向的性格並不欣賞,更樂意看到別人在社交圈子遊刃有餘的氣度,所以逼迫自己改變現狀去努力充實自己,改掉怯懦和自卑心態。
其次,去模仿和學習,看身邊社交圈子佼佼者,他們在環境里說什麼,講什麼,自己逐漸多積累,多思考,如果我遇到某些場合,話改如何說,多思勤練,總會提高。
第三,社交場合不管何種類型,都要以真誠相交,切忌說那些顛三倒四不著邊際的妄詞,即使什麼都不說,都比亂說要好。平時多讀書,多積累,人與人交往,雖然身份學識有差別,但就某些共同話題:例如婚姻,家庭,人生,理想都是有著共同之處的,就這些話題展開討論,技能凸顯格調高一些,又能喚起圈子裡所有人的共鳴。
最後,內向的人不管如何改變,仍然是內向的,本質改變不了。還是嚮往簡單的社交場合。最重要的,以自然的姿態出現在社交圈,同樣可以交到好朋友。
樓主加油。


八個字,勉強自己,迎合別人
從沒人說我內向,找工作也說自己outgoing,因為印象里外向型的人比較受歡迎,比較容易被接納
內向的特質只有自己知道,比如比較喜歡安靜,喜歡一個人或者兩個人的活動,比較被動,不愛張嘴說話,這些特質都被刻意隱藏起來了
如果問怎麼隱藏,我覺得真沒什麼秘訣,就是主動
主動和人交流,主動了解別人,主動獲取信息,主動分享,主動行動,主動去笑,有時候甚至主動生氣
主動的行為如果不是發自內心就很累很勉強,經常會很猶豫,想法又快又多,朋友多而不交心,偶爾會略顯冷漠
-----
摺疊吧,來知乎真是的能滿足不說話又能傾述的需求


作為內向者寫給一個內向者, 具體的方法和做法並不是最重要的, 需要的是清楚根本的概念

內向 外向 , 是注意力的方向.

懂了概念就沒有必要裝

注意力在自身, 在內心世界, 在抽象世界, 在二手知識的世界, 在幻想世界, 發展出的能力 和 外在體現自然是偏向 安靜 不善交流 不清楚他人的反應 局促等等.

把注意力引向 外部世界, 具體世界, 關心具體的人, 具體的現實的世界, 觀察一手世界的對你的反饋, 發展出的能力 自然是 能夠了解其他人的反應, 擅長對於一手信息的把握, 並且自己要做出行動來刺激外部世界對自己反應互動.

我的做法是 關注外部世界 迎刃而解


我認識很多這樣的人,包括我自己,原因大多都是被生活逼的
原始模式就是內向型人格,不想說話,完全沒有溝通的慾望,包括和家裡人,只想一個人安靜地呆著。幼兒園最好的朋友也是這種人格,所以兩個人的相處模式就是整天一言不發地對著堆積木。別人稍微大聲點說話就想哭,要我當眾講話簡直能要了我的命,當時有個小老師挺喜歡我安排我進了舞蹈隊,但我四肢不協調完全跳不來,但她對我大概是真愛又讓我做了領隊,就是去給領導外賓表演節目時站在最前面奶聲奶氣嘰嘰咕咕一大串的那種,內向型朋友大概能理解我的那種絕望,那段時間我嚇得每天尿床,父母看得不忍心還去和老師說「那就算了吧」,但因為那個老師對我一向不錯,我也就在她的鼓勵下鼓起勇氣站上了台,第一次在一群恐怖的大人面前大聲講了話,還思維清楚地回答了主持人的問題,下來時感覺是「啊我居然還活著媽蛋再也不想去了艾瑪突然好想尿」。這件事其實根本沒有改變我不想說話不想當眾發言不想引人注意的本質,但通過這件事我意識到「雖然很可怕但我也能活下來而且堅持沒尿裙子」,所以之後遇到這種事我不會再堅持認為自己做不到,在非常必要的時候我也會盡量鼓起勇氣去做。
誠然內向的人有內向的優勢,但是外向的人也有外向的優勢。雖說人終究還是要看內涵,但外向的人的內涵更加容易表現出來,就像巷口的商店要比巷子里的商店更容易被發現。所以在能做到的情況下,一些人都願意通過努力兼而有之。對於內向的人來說並不需要隨時隨地都表現出外向,只要在必要的場合表現出外向就好了。
至於如何做到的,有些人被生活逼到牆角幾次就能做到了,也有一些人意識到外向的優勢有意識地主動努力去嘗試鍛煉,當然也有些人覺得實在困難無論怎樣努力也做不到,那也沒關係,這也不是什麼關乎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內向外向本來沒有優劣之分,區別在於:內向的人需要通過獨處來恢復能量,而外向的人需要通過社交來獲取能量。具體表現呢,就是內向的小夥伴很多時候表達不夠,顯得不自信,經常遇到溝通不暢的問題。


無論內心怎樣,不爭的事實是,社會資源向外向型人傾斜,無論談戀愛,找工作,交朋友,談合作,外向的表現都會讓人得到更多機會。


首先,讓我們聊聊如何練習變得自信。


自信

要提升自信心,首先要從調整姿態和外表開始。自信心不是無端端有的,有句話叫做「自信是做出來的」。就算心裡想上一百遍「我要有自信」,也不如從外錶行為開始改變,做出自信的樣子哦。


自信是可以從外錶行為開始練習,由表及裡來養成嗒。Curney, Cuddy Yap (2010) 通過實驗發現,不僅自信的心理狀態可以讓人做出自信的姿態,更重要的是,做出自信的姿態和動作也可以讓人心理變得自信。


a.調整站立和走路姿態

自信的姿態:站直,抬頭,挺胸,沉肩。簡單來說就是要有種舞蹈演員的姿態。女明星裡面劉詩詩算是姿態非常好的,之前跳舞,現在架子保持的也不錯。看到了吧?兩肩是往後收的,脖子是拉長挺直的。脖子挺直,下巴就會自然的往裡面收,不會歪歪扭扭。

高圓圓的街拍一直以來也保持了高水準,但是。。。這張禮服照姿態不夠挺拔(肩膀沒打開,歪脖側身),氣場跟穿同款的模特差了好多條街。

看來上過舞蹈課的小夥伴們有天然的優勢啊,沒上過也ok,兩種練習方法讓你昂頭挺胸,展示自信。

  • 方法1:靠牆站 —— 能讓頭,肩膀和後腳跟保持在同一直線上,肩膀要貼著牆,也能幫助把雙肩打開,避免佝肩駝背。ps,靠牆站也是好多女明星推薦的減肥方法,飯後站半小時,瘦身瘦腿妥妥的。親測站15分鐘基本就是極限了,30分鐘絕對減肥。

  • 方法2 ——頭頂書走路:可以讓肩膀下沉,脖子自動伸直。

走路的時候,上半身請依舊肩膀打開,脖子伸直,雙腿呢,請邁開大步,有多大邁多大。重心落在兩腳的中間。男神女神的氣場標配,奏是,大步流星向前走。看大表姐劉雯這個步子多豪邁。看起來是不是自信滿滿呢?

b.視線:保持視線平視或向上

與人交談的時候,保持眼神交流,如果不習慣看對方眼睛,可以看他的眉心,對方會以為你在看他眼睛,練習好了就可以直視別人的眼睛了。悄悄告訴你,有時候遇到滔滔不絕的講話者,實在沒有精力集中注意力那麼久,就緊緊盯著對方的眉心,微笑點頭,腦子裡其實是放空的狀態,哈哈。


c.音高: 一定要降下來

聲音的語調一定要低下來,低音高能展示更高的自信度。

比如女王劉嘉玲的訪談向來都收放自如,她的音色雖然很柔美,但是音高比一般女性低(語音分析軟體Praat測試:174HZ),她的話,就連解釋梁朝偉跟張曼玉的緋聞,聽起來都很可信,氣場強大。

相比之下,志玲姐姐的娃娃音雖然聽的心裡酥酥的,但是自信跟氣場還是差了些,音高高到(語音分析軟體Praat測試:213HZ),還是萌萌的少女風。

d.對女生來說:化美美的妝,穿自己喜歡的衣服

素麵朝天固然真實純樸,可是化妝和得體的打扮就像是盔甲跟武器,給你更大的勇氣去面對世界。不會化妝的夥伴們,什麼都不畫也要畫眉毛啊!眉毛絕對是全臉的核心,精氣神兒都在眉毛上啦!

接下來就是來聊聊如何變


外向?


變外向,就是從小事做起,慢慢多給自己創造說話機會:

1. 熟練使用套路打招呼


最簡單的主動打招呼:

——熱情的說hi!

——早!

——你好!

問些寒暄的問題:

——你好嗎?

——最近在忙什麼?

——上周末去哪裡玩兒啦?

——過節有什麼計劃啊?

準備好3個問題和自己的答案,作為自己的打招呼「錦囊」,一旦有所準備你會發現打招呼以後接下來聊天沒那麼難了。


2. 做枚微信評論小能手

如果不習慣面對面,可以從網上開始,增加跟朋友的互動。

比如微信問候一下,朋友圈多評論,多留言。記得嗎?保持互動要多用問句,你問我答,才會推動對話的開展哦。


3.扮演,直到你成為想成為的人

如果不想在現在的生活圈子裡面突然改變個人風格,可以走出你的舒適圈,參加一個俱樂部或者社團,找機會讓你扮演一個外向的你。

比如說跑步團,繪畫課等等,認識新朋友,形成新圈子。由於有相同的愛好,肯定有共同話題。


4. 主動搭訕,練習讓你更自如

利用每一次聚會或結識新朋友的場合。提前準備:自我介紹,3個問題,帶一個能引起話題的東西,比如胸針,領帶,手鏈等等。

多向別人問路,習慣了主動開口才不會跟陌生人說話就莫名緊張。前幾次緊張很正常,甚至會話都說不太利索,千萬告訴自己緊張沒什麼,緊張說明你的身體在為了你更好地聊天,更自信地說話而緊張準備,你會表現地更好。

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 語言就是力量

我們就是要:好好說話 · 天天向上


-
作為一個內向者,如今已經能做到在需要的場合下自如的發揮,展現自己積極熱情的一面。

這個修鍊的過程花了我很久時間,但核心精神總結起來只有一句話:

學會將自己的人格特質與社會角色分開來,不要把你扮演的社會角色認同成你,反之,也別因為自己的人格特質影響自己社會角色的扮演。

暫且說到這裡,有空後補。
-


我應該算是一個樓主列舉的典型的「可以偽裝為外向者的內向者」。
首先造成我這種性格的原因是我父母都是雙職工,小時候常年被鎖在家裡,只能看書,發現與書交流比與人交流輕鬆多了,還能長知識,所以從小其實就不太喜歡出去和小夥伴們玩耍,為此還經常被我媽說太悶。上學後到因為經過舉家搬遷,所以在班級裡面不是太融入的了,和我做夥伴的也都是班級裡面的怪人,不過我並沒有受到什麼排擠,就是融入不了非常密切的同學圈裡去,這造成了我和我的小學同學與初中同學幾乎沒有什麼來往,同學的交往從高中才開始。
但是像我這麼內向的人,在大學期間卻擔任了一個積極組織活動的老班長!各種聚會、周邊游、聚餐,很HAPPY。但是同時,我大學期間沒有參加過任何一個社團組織,大部分的時間除了上課就是看書看電影,偶爾打遊戲,沒有什麼擴展社交圈動力,有些硬性的社交任務簡直是痛苦至極。
現在問題來了,我發現我並非是我認知中的內向的人,我能很快地和人攀談很能聊,也願意幫助別人做些事,但是我可能不會主動做這些事情,如果別人主動,我也能配合的很好,所以我只是【不愛社交不想成為焦點的被動性格】,如果以社交來區分內外向,可能我確實是內向型,但是我認為區分內外向更直觀的還是要看是否擅長與人交流。
決定一個人內外向可能是家庭影響或者是成長經歷,但是不愛社交的原因就多了,可能是覺得自己沒有社交的必要(不依靠別人做什麼事情)、懶、覺得和一堆人在一起瞎混沒有意義、擅長獨立工作而造成的後遺症等等。
其實大部分人都是在陌生人面前比較靦腆,熟了以後就比較熱情多話,要相信世界上的人來瘋和自來熟確實還是少數,這也是這類人容易出彩的原因...


內向者一般專註於某一方面,並能自己獲得樂趣。同理,在與人交往時視若無物,當作是獨自的表演或遊戲即可。

作為一個內向者,你越是關注其他人你便越顯得內向,還不如放開了自我欣賞。


如何判斷自己是外向或者內向很重要。
第一,喜歡擴大社交圈不斷認識新朋友的是外向,為了社交而立足喜歡故人的是內向;
第二,說話會不會成為一種負擔、會成為負擔的是內向,反之外向;
第三,是一對一式的交友還是群體性質的友誼。

我舉我自己的栗子給大家吃。
我本身非常討厭講話,對我來說講話給別人聽非常的費腦。要把握語速、音調、措辭、主題以及面部表情,然而更重要的是我本質性格非常守舊,進而內向。排斥新的社交圈。對敏感事物的反應較外化,就是容易被人一眼看出來。沒有偽裝的情況下生悶得出奇。
我如何裝的這麼像得益於以下幾點:
1,長期在國外生活,社交就像高三那年每天都有的排名考試,自然而然變得裝模作樣起來。因為被學校里主流的社交圈排斥的話,日子還真的不太好過。
2,喝過酒之後會變得特別喜歡與人交心,但說的基本都是廢話。這種最適合裝作外向的內向人,讓人覺得你真的是個藏不住事情的直心眼子。
3,長期自我欺騙。試著明白外向這幅皮囊存在的意義,試著讓自己與它相處。掌握了相處之道後開始努力獨處,並保持冷靜地自我欺騙。講自己的偽裝與社會法則聯繫在一起,不要逼自己,而是讓自己順應環境。
4,多讀書,想要賣弄的虛榮心會將你的內向表述方式與一兩句說不清的知識相結合,於是你只是看起來像個外向的人在裝悶騷…

以上。


參考周星馳及其電影。


看了上面的一些回答,感覺都挺專業的,但和我的想法還是不太一樣。我就是在努力學著「裝」,也可以說是以內向者的身份適應和融入外向者的世界。上面有說沒必要裝也有說被逼的,我覺得都挺消極的,我個人還是挺樂意這麼「裝」的。

其實也不能說是裝成外向者,說成是以外向者的方式和他們生活可能更加合適。如果你覺得你一個人在自己的世界或者一個小圈子活一輩子就夠了,不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不用考慮以後的發展,那也不用裝。這類內向者也不少,不想改變或者覺得自己無法改變,維持現狀就夠了。

對於想改變或者想適應外向者世界或者想更好發展的內向者,裝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應該融入自己的想法、習慣里。簡單地說就是,獨處時可以隨著性子表現內向者原本的樣子,但是當與人相處時盡量表現得外向、開朗、幹練一些。

我覺得內向要「裝」外向,最重要的是拋棄「內向」這個標籤。標籤其實是很可怕的東西,只要被打上了標籤,自己的內在也就會發生變化。如果你一直是被同學覺得很內向,那麼如果上課有個問題你很有想法,你也不會舉手發言,因為你從來不舉手,今天突然舉手突然顯得很積極,肯定會讓別人大吃一驚或者不敢相信,一般情況下內向者是不願這樣成為焦點的。如果是一群陌生人,那很可能就不一樣,反正誰都不認識誰,沒人知道你是內向從來不舉手發言的,也就沒人對你的發言感到驚訝了。只是「內向」的標籤倒也還好,如果是和內向相近的「老實」或者「懦弱」這樣更有負面意味的標籤,被打上標籤者有意無意地越發老實或懦弱,那麼結果就會更加不好。我曾經就為了不受過去影響,在進去大學之前企圖把過去在網上的記錄都隱藏起來,這樣剛進入大學大家相互不認識,不會相互貼標籤,至少可以延遲一段時間,不至於馬上被貼上「內向」的標籤。我這種抹掉記錄的做法現在想想是有些極端了,並且內向的人最終會被看出與外向者會有不同,但是至少可以改善標籤的深度。從一個學校升到另一個學校或從一個單位升到另一個單位,多轉換幾次,如果在表現上有變化,那麼「內向」的標籤也會逐漸變淡。因此,認識到身上的標籤,並且突破標籤就很重要,想要突破「內向」標籤,一開始就很可能需要「裝」外向,一方面是別人知道我不是就像我身上的「標籤」的那樣,只用憑標籤無法認識真正的或者完整的我,另一方面也告訴自己我可以突破標籤可以做得更好。

其次要說的是認識到自己的「內向」,正視「內向」的自己。這點也很重要,重要程度不比上一點低。上面很多回答都是內向者在談內向,但是我相信很多內向者說不出自己是內向的。我以前就是這樣,那時我有種觀念是「好人從來不會說自己是好人,只有壞人會辯解說自己是好人」。同樣的,那個時候我認為內向者不會說自己是內向的,只有外向者會在騙人的時候這麼說,如果一個內向者說自己是內向的人,那他就是不夠內向。我後來發現這其實是沒有正視內向的自己,和是不是內向沒有關係。我是在回想起小學時的一件事時領悟到這一點的。小學時有一次不知道做錯了什麼被老師批評,其中有一句就是「明明一點都不老實,XXX還說你很老實」,這句話比任何罵我的話都要讓我感覺受傷,當時的感受是在老師眼裡好的形象沒了(這就是上一條「內向」的標籤被毀了,但是被動被毀和主動要毀卻是很不一樣)。多年以後想起來這件事,老師話里的XXX是誰已經記不清了,可能是我父母也可能是其他老師,我這個時候想起來是比較釋然的「我又沒說我是老實的,她覺得我老實只是她覺得和我有什麼關係,不管是父母還是其他老師也都一樣,除非我自己發現並承認我老實」。後來我又看了一些關於內向者和心理學的書,從科學的角度判斷了我是屬於內向者(這方面上面的回答中有很多)。我又了解到有很多名人和看上去外向的人其實都是內向者,他們都不避諱自己內向的性格特徵,比如郭德綱。所以我也逐漸開始正視自己的內向者身份,有兩件比較有代表性的事,一件事在公共關係課每個人的PPT演講上承認自己是內向者並且論證內向者能否成為公關人員,另一件事是在面試的自我介紹里告訴面試官從心理學來看我是內向性格者,因此我的優勢是……,弱勢是……。經過這兩件事,我覺得我再在別人面前說我是內向者時我已經有勇氣了,因為這是從心理學上科學的測量評價評價出來的結果而不是我自己亂說的,這已經是客觀事實並且無法改變,調查數據表明有比例不少的人是內向或者內傾性格,內向者有內向者獨有的優勢,內向者中有許多成功人士。

第三點是微笑。這點不是我想的,是書上寫的,因為看上去很簡單,也沒什麼好說的,本來想放在最後一筆帶過,但是正因為簡單是最容易學會的,所以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我現在已經有點不好評價我自己的性格,有時候是愛笑隨和,有時候是平靜嚴肅,有時候是冷漠憂鬱。內向者有後兩種性格特點很正常,第一種就有些奇怪。我和其他人相處時就會比較愛笑,從微笑到發出笑聲的笑都會有,一開始是按書上說的笑一笑可以拉近人和人的距離,後來就成了一種習慣。因為我內心也不想其他人覺得我就是一個不合群的反社會的冷漠的人,所以我發自內心地想給人留下隨和的印象,所以我的笑也不會很虛偽。相比獨處時的輕鬆自在,個人相處時需要微笑確實會有點累,但這累不至於說是戴一天的面具或者表演一天那麼累,這只是臉部肌肉的累,你看到喜劇真實地笑多了也會累的。我不太習慣主動和人打招呼,所以有時候就對著對方笑笑,這儘管和很多人比起來會顯得不夠熱情,但是相比路人一樣擦肩而過應該要好很多。


最後在說說「裝」。郭德綱說他是個內向的人,我想正常人聽到這話都會覺得是個「包袱」。但這確實是他在談話節目里說的,而不是相聲里。他說他在台上這麼能說,台下他和一桌子人吃飯都會覺得不舒服,也不喜歡參加有很多陌生人的聚會。我相信他的話是真心的,我相信他在台上是作為相聲演員存在,在台下是作為他自己存在。你可能覺得這反差太大了,我倒覺得如果是讓我演別人,我可能也能顯得很外向,因為演的人的性格和演員性格無關,只和演員演技有關。加上郭德綱從小練的基本功,隨便說幾段是不成問題。我們普通人不可能會有這樣的演的練習,但這不妨礙我們演。在我們自身性格的基礎上,做出突破,在稍微演繹一些超出我們性格的東西,這也是未嘗不可的事。

第四點是通過和一些比自己差的人在一起提升自己的信心。其實這麼說是有些不準確的,但想不到更好的說法了,姑且就這麼說吧。再差的人也會有自己的長處,或者是也會遇到比自己差的人,況且很多內向覺得自己差是因為自卑而不是真的很差。比如我原先就覺得自己很差,但在大學裡發現居然還有人比我更不會講話、更害怕發言。如果和這樣的人一組做作業,我就自然有責任領導他們,多做一部分,承擔上台演講的工作。這種事多發生幾次,自信心就自然好起來了,如果在努力下作業還被老師表揚那就更好了。所以說我挺慶幸自己考了一所爛大學,如果是好大學,其他同學都比你優秀,那想提升自信心就很難了。當然,如果大學太爛也不好,在學校上就抬不是頭,顯得比以前的同學或者其他學校的畢業生低一等。書上包括上面其他回答一般都是說發現發揮自己的優點長處,我之所以沒用這個說法是因為我到現在都還沒發現,儘管我在簡歷和自我介紹里會說自己的優勢是…,但那全是不得已想出來的空話。除了和比自己差的人組隊,還有一種方法是接近女生。先聲明不是歧視女性,男性比女性在某些方面有些天然優勢,比如跑步速度或者搬東西的力氣,當然不是讓你如何練跑步的或者練格鬥的女性比。所以,多個女性相處,多幫女性跑跑腿,付付錢,搬搬水也是可以提升自信,畢竟大部分女性會有天然地有依靠男性的心理,滿足女性這種心理對男性的自信是有幫助。

目前我的人生閱歷總結到的就這四點,說多也不多。作用這四點打下基礎,然後多和外向者打交道,多學習他們做事的方法可能也會有幫助,但是我還沒有這樣的經驗,所以不敢亂說。


就碼到這裡,希望能夠有用,也與君共勉。


親身感受,內向和外向是相對的,看對誰了


問過很多人對我的印象。在部分人眼中是外向的吧,反正沒有人說過我內向就對了。和自己玩得非常好五年以上的朋友對我的感覺是,看上去很近,實際很遠。再往上到摯友部分他們都說我比較喜歡憋事兒不過已經習慣我了。
另外,我還是一個在校大學生。所以從來沒有有意識的去強迫自己改變自己的性格變得外向去適應社交之類的。但是從來沒有受到內向的評價。看到這個問題,自己花了很長時間總結了一下。當然也是為了更了解自己。(最近正好在對自我的迷茫期。。。&> &<)
1.有幾個熱愛社交的好朋友。我自己是屬於那種自己一個人處著一個月都會覺得很舒坦的人。(中考完曾經一個月都拒絕參與社交活動還非常怡然自得,我的朋友們都覺得我是中考失利在家裡窩在被子里痛哭流涕...)但是自己有一個玩了十幾年的特別好的朋友,屬於社交狂人,在高中就比較有社交意識了吧。基本上只要打過照面就連中長途私家車的司機的電話號碼都會主動要。出去玩總愛叫上我湊人頭。叫了很多次總有幾次會不好意思拒絕,所以總是隔三差五的參加一些聚會啊聚餐什麼的。雖然會覺得沒意思,但是去的多了總會有經驗怎樣應對這種場合,認識的人也會多些。所以也不會覺得我內向吧。(還是很謝謝我的朋友們^ ^)
2.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覺得就算是內向的人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一群人聚在一起也應該不會覺得難受吧。很慚愧我在初中的時候就喜歡 上了打麻將和撲克。現在回想起來打麻將真是很好的社交活動啊,不需要共同語言幾個人就能湊在一起坐一下午邊打邊閑扯。現在玩的好的都是那時候玩麻將的麻友。 不過現在到了大學倒是不怎麼喜歡打麻將了,和熟人打習慣了比較隨意沒怎麼注意培養好牌品。所以還是喜歡放假回家和老朋友打麻將。哈哈哈。
3.多為別人著想。想一下你自己在和人交往中聊天說話什麼的別人不吭聲不接話你自己會有多尷尬就好。其實參加比較大型的聚會活動什麼的你不說話也沒幾個人在乎,但是在一對一和一對幾的交往活動中,你不說話會顯得場面特別尷尬。每次不想說話的時候我想想自己可能給對方造成的不快,還是會去接起話題。尤其偶爾會有意外收穫,也許會發現這個或這幾個人特別對你胃口噢。
4,特殊場合說話內容早早打好腹稿。這樣就不會給人留下不善言辭的印象了。我有一個朋友就準備了很多不同場合用的自我介紹背的滾瓜爛熟的。
5.多上上刷刷社交網站應該有好處吧。不過我不怎麼喜歡,上的比較少。
6.交自己覺得相處起來輕鬆愉快的人。既然和人交往已經讓你覺得痛苦了就不要老是逼自己和不願交往只是有價值的人打交道了。你自己相處起來輕鬆愉快的人,你下一次也更加傾向於和他來往。比較容易形成比較穩定的朋友關係。

再想到會補充。
其實做到這幾點,有比較穩定的朋友圈,和人交往不露怯,應該沒有人會給你貼上內向的標籤了吧。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喜歡長時間的獨處,遇到了事情喜歡自我消化,很多人的場合下思緒早已經天馬行空。不愛開口說話,也不擅於去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即使你內心裏面早已是大浪滔天表面也波瀾不驚。
但是其實我一直為自己的性格對朋友們感到抱歉。為那些本該同歡欣雀躍的時候自己選擇了只是在一旁淡淡陪著笑的時刻。為每逢節日互訴衷腸的時刻我只選擇了送上一句平淡無奇的XX快樂。為每逢你們對我噓寒問暖關心體貼我的時候我只會略帶拘謹的說上一句謝謝。為每次你們從別人口中得知我的近況時的嗔怪。也為那些說出對我的印象只是「感覺很近,其實很遠」的委屈和我些未曾對你們一一說出口的「你其實對我很重要。"
這些是就算是再如何看《內向人優勢》也無從補救的愧意,很謝謝我的朋友們願意留在我的身邊。我也一直為此在努力讓自己盡量外向開朗一點。

以上


我是內向的人 很喜歡一個人 特別愛獨處 喜歡萬籟俱寂的夜晚 喜歡看書喜歡向自己在意的領域攀爬 特別討厭被別人干擾 不喜歡無意義的社交

但是同時也被認為是外向的人 彷彿社交遊刃有餘 不論是同齡人還是長輩 我常常被認為是外向的 在人群中會很自信自如

其實思考後發現 無非是心態
內向的人與內向的人是不同的

同樣內向的人面對別人的目光 一個人會緊張的趕緊避開 不自然的移開視線 而另一個人或許會平靜 象大海那樣自然的接上對視

到社交場合這就可以衍生很多種不一樣的選擇和可能 人與人自然也就不同了

暫時開個頭 以後慢慢補充


內向的性格在一個團體中往往更容易被孤立繼而被排斥。
可能是這些人過去有過此類經歷,不想要重蹈覆轍,所以才努力表現得外向一些,營造一個容易相處的形象,讓自己融入周圍人中間去。


我從沒參加過小學初中高中同學的聚會,畢業即斷了聯繫。比一般人更極端,我在每個階段有意的改變容貌形態,比如瘦子-胖子-瘦子-胖子,還有愛好,比如瘋狂喜歡羽毛球又非常討厭,還有個人特質。我在以前的生活中只有一張畢業照,那是唯一的相。我試圖抹除所有存在痕迹。
但是只有一條不能斷裂的紐帶,我感興趣的人和關心我的人,第一種因為想認識不得不去主動探索,第二種是種責任,能得到他人的關心是幸運,所以儘可能的去回應他人。
當我和別人閑扯的時候,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更多的時候是表達一種情緒,記憶僅存於存儲卡中。
能成為人群焦點,自由攀談的時候,大多是因為我真不同意他人的觀點,覺得有義務去澄清真相。前提是,我對這方面真的精通。
我只是覺得偽裝這種事情不算難,才會去偽裝的。一個微笑,一句寒暄,能讓他人開心就行了。


推薦閱讀:

「敏感」能不能成為一種健康的力量?
喜歡看《夏目友人帳》和《蟲師》這一類型動漫的人,怎樣分析其性格?
性格是天生的嗎?
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情緒化的掉眼淚?
如何消解因內向,敏感導致的抑鬱情緒?

TAG:心理學 | 人際交往 | 內向 | 性格 | 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