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到了愚人節總會想起張國榮,他為什麼魅力這麼大?


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
一者說大部分都是跟風。
一者說90後跟張國榮的時代沒有交集。
一者說我沒看過張國榮的電影歌曲,但我就是無感。看到有人刷屏就路轉黑。


你們的獨立自主的思維呢?
你們自命清高的審美觀呢?
首先。自己沒調查過就輕易因為別人的行為而改變自己對該事物的觀點。
這是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洗腦呢?


跟風不易,反跟風更難.

兩者有什麼差別嗎?
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回頭看看那些驕傲著宣揚著我不了解張國榮,也不想了解張國榮,但就是被跟風噁心,路轉黑的
言論者,
他們的行為不正和那些跟風者相當嗎?
因為我逼格高,不跟風。所以我路轉黑了。
因為我不跟風。所以我不了解張國榮我就路轉黑了。
一個10歲孩子和8歲孩子在爭寵嗎?
在標榜著我喜歡喜羊羊還是你喜歡熊大熊二誰逼格高嗎?


//先正經答題
因為覺得惋惜。
惋惜他芳華絕代卻匆匆離去
惋惜某些答主這樣的人欣賞不了他的美卻妄加評價

//再斗膽問某些答主一個問題
清明節為什麼你要跟你家人去掃墓?你見過你太爺爺一輩?你不是在跟風?你不是在標榜自己孝順?
這世上總是有些人看不得別人好看不懂別人優秀。你不喜歡沒人讓你緬懷。但請你也別嘲諷喜歡人的真心。
端午節我們還紀念屈原呢!全國人民都跟風呢!


前幾天看了張國榮1997復出的演唱會視頻,發現這個人真的值得被全世界疼愛!!那些不懂張國榮為何這麼受歡迎的人,推薦你們去看看


是這樣的 我真的不是喜歡張國榮的年紀
但我還挺喜歡他的
沒有很多高尚的理由 只是覺得他長得真好看啊 演戲演的真好啊
我並沒有諸位那樣多麼了解他 我只看過一些電影 聽過一些歌 看過一些照片 知道一些故事
他在我心中很棒


愚人節,求的是歡樂,要的是放鬆。零三年我還小,我覺得牛逼:愚人節離世,難道稱不上是真勇士的真勇敢?長大了,我打開電腦、雜誌、音頻播放器,四處都是「張國榮」,一種恍惚產生,似乎人人都愛張國榮。我又疑惑,為何歲月消長,世人卻似乎從未忘記過張國榮。


藝術成就是藝術家的通行證。


1956年9月12日他生於香港,是歌手,是演員。1983年以《風繼續吹》成名,1984年以《Monica》奠定歌壇地位。近二十年里,他出版了60餘張唱片,參演過50多部電影,從嶄露頭角到獲獎無數,曝光度高,攢集了相當高的人氣。

同年,紅極一時的梅艷芳也離開人世。但是懷念勢頭卻遠遠無法與哥哥同日而語。其中的關鍵就在於作品。哥哥演的程蝶衣、阿飛、寧采臣,哪一個不是絕唱式的經典?當年提攜張國榮的陳凱歌、王家衛如今都蜚聲國際,是「中國電影」的符號,他們的作品也被反覆觀摩學習,一次又一次地打動後人,《霸王別姬》《春光乍泄》更成為難以超越的藝術高峰被刻在影史的碑石上。2010年,張國榮這個名字在其軀體都以腐化之際,入選了美國CNN評出的「史上最偉大的25位亞洲演員」。


以歌手身份出道,《Monica》在最新一季的《我是歌手》中還被古巨基重新演繹,完全不因時代的變遷而褪色。


藝術家是不會死的,他們永遠活在自己的作品之中。


現時的中國影音市場,總是有意無意地將「藝術性」和「商業性」對立起來。一說起商業腦子裡浮現的就是白花花的胸部和麻酥酥的床戲,一說起藝術就是苦哈哈的工裝和皺巴巴的掌紋。


但是沒人可以否定,九十年代的張國榮是把藝術和商業結合到了一個高度的明星。

又加上生逢其時,張國榮趕上香港文化產業的盛世。


八十年代的香港樂壇,譚詠麟、陳百強已經揭開了香港唱片工業欣欣向榮的幕布,張學友、林憶蓮等開始冒頭,beyond大熱,九十年代已經評出了所謂的「四大天王」。香港的粵語歌曲通過電台上的播放普及起來,再加上形象包裝及演唱會熱潮,粵語流行曲也攻入內地,影響遍及中國和東南亞等地。


香港電影則更是在八十年代達到巔峰時期。產量、票房、藝術價值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龐大的電影工業,被稱之為「東方的好萊塢」。同時香港電影「新浪潮」運動也如火如荼,王晶、吳宇森、許鞍華、劉偉強等等等等基本上你現在所知道的牛逼的香港電影導演,這時都成長起來。


在外國意識形態的和經濟制度的衝擊影響下,此時的香港影視產業,儼然一座「星工廠」。藝人的經理人制度、電影票房操作等等都得到了發展和完善。


張國榮恰好生在這個年代,恰好「歌而優則演」,恰好又趕上香港回歸,恰好作品被傳入內地,恰好成為當時無數人的心靈慰藉,而那一部分人,現在恰好又有很大一部分是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張國榮紅得理所當然,紅得理直氣壯。


他是藝人,也是人。


作為香港最早公開自己同性戀身份的藝人。哥哥叛逆而深情。這是他的個性和獨特。他與其同性愛人唐先生的衣食住行是香港八卦雜誌頭條的常客,他穿著貝殼裙、高跟鞋在公開場合亮相,張揚地挑戰著傳統權威和輿論的壓力。從出道開始直至生命的結束,批判和嘲諷如影隨形。

海明說,那些不能打垮我的都使我更強大。

張國榮走過來了。外界的輿論起先讓他十分在意,後來經過歷練打磨,身旁的風聲雨聲議論聲都像對他都是大雨打在石頭上——入不得。

為什麼張國榮如此有魅力?

以上都是理由,以上都還不夠。

追溯歷史可以幫助分析,但是我們回到現在,回到「懷念」的主體——我們自己。當我們懷念張國榮的時候,我們在做什麼?

讓·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在《消費社會》中曾今提到這樣一個概念:新潮,即對過時的事物的復興。他認為,文化消費可以被定義為那種誇張可笑的復興、那種對已經不復存在之事物——對已被「消費」事物進行滑稽追憶的時間和場所。(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志剛譯,南京大學出版社)

眾所周知,哥哥是80年代火起來的。但事實上,他70年代就出道了。從演三級片開始的。他失意了很多年。生前並沒有人統一喚其為哥哥。如果今天微博微信懷念張國榮的人對這一些基本事實都非常清楚的話,如果他們不是為了懷念而懷念,我相信那些隨之而來的文字也不會僅僅是「別留意歲月中我我無意的柔情萬種」。歌詞雖美,可惜太薄。

自媒體發達的今天,理念和信息的爆炸性傳播非常便捷。但是卻也非常空虛。

談到張國榮,我們搜尋大腦,能想到的最直接的就是他的影視形象,他憂鬱深邃的神情,他的同性戀身份。而這種「直接想到」,事實上是一種偷懶。是大眾對於集體印象的管理記憶,它很清晰,卻也很扁平。

十幾年演繹下來,準確地說,張國榮更多的是作為一個符號活在現代化的「懷念」里。對於沒有真正經歷過、品味過他的人而言,這種懷舊的情緒不過是一種被引導了的情感寄託。

我相信韓寒是真懷念,但是我不相信韓寒當年那篇懷念的文字下的留言者都是真懷念。

今天你打開新浪微博,在搜索欄輸入「張國榮」,每5-30秒就有人更新與之有關的微博。微博、朋友圈、自媒體,甚至包括你的知乎主頁,這些公開化的社交工具,都是一場印象管理。或者說,它是一場表演。而且這種成分在微信微博上更為簡便和明顯。原因是其操作的簡易性和人群的大眾化。

曾有人問過,為什麼我覺得上知乎用戶都男才女貌,學識淵博,十分優秀?因為人們永遠只會讓你看到他們想讓你看到的樣子。戈夫曼曾嘗試用戲劇理論來關照人際傳播中的符號互動,他認為社會是一個戲劇舞台,每個人都是演員,這個傳播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不由自主地符號化自我,這種「符號化」的根據就是個體的「情境定義」。

我深以為然。

很多人在知乎上的形象是學識淵博,不苟言笑;在微博上的形象是,嘻嘻哈哈,沒心沒肺;在朋友圈裡又是文藝酷炫,死去活來。這就是印象管理。這種行為的目的就在於為他人心目中塑造一個自己所希望的形象表演。它完全可以是扁平化的,也可以根據需要立體化,因人而異,因需而異。

與此同時,整個社會裡充滿了「張國榮」三個字,對於很大一部分人來說,其實是「被迫跟隨」,是不想被孤立或者不想被沉默。前面已經介紹過張國榮的優秀和輝煌,並且他是真的有很多真心的粉絲(但是沒有你看到的那麼多,也不是你看到的那一些人。)這些人在當年內地文化環境相對單一和枯槁的情況下能接觸到這些優秀的影視作品,並且這些作品很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對其造成了一種永恆的影響,而更重要的是,當年那群小孩子中的一部分正是現在中國社會裡掌握「權力」的人。這個權力可以是事業、可以是資歷、可以是品味,簡言之,它有一種權威性。

權力所好,不乏粉絲。

SNS社交網路中的權力所有者(我們可以暫時簡單地默認為各家官媒和各位大V),都在不斷地努力優化自己在自己的受眾中的這種印象。他們想塑造什麼印象,就會選擇張國榮的哪一個點去呈現和表達,反正你們不懂,反正總會有很多人感興趣點開的,它們的期望是去刺激受眾,從而獲得一個預期的「反應」,並且試圖把「張國榮」這個符號身上的某些特質挪移到自己的形象上。

當然,這只是一部分人,是一種現象。

還有一部分人懷念張國榮,是因為他的一生太富戲劇性。或者說,悲劇性。

悲劇的情感效果我們常以「激起同情與恐懼」一語概括,但是這些基本感情還包括了範圍極廣的種種反應:了解、悲憫、傾慕、警覺、警兆、畏懼、驚愕、恐怖。同情與恐懼起源於人類兩種本能的反應:自衛和利他。亞里士多德在他的《詩學》(Poetics)中說,同情之自來是由於我們警覺到某種痛苦或即將降臨到某個與我們自己相像的人身上,而我們如果處於他的地位,便會感到恐懼。
(《世界戲劇藝術欣賞》,原著布萊凱特,翻譯胡耀恆)

魯迅先生不是說嗎。喜劇是把人生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而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張國榮從毀滅自己的安全印象(同性戀),到毀滅自己的精神(抑鬱症),到毀滅自己的生命(自殺),他接受了常人無法企及的光榮,也接受了常人無法到達的痛苦。

所以張國榮是獨特的,唯一的。

但你看不由自主間,它又走回到符號化的認識里——對於那些並不是真正愛張國榮的人來說。

不過說實話,不重要。失去的人才知失去的痛。而這正是失去的含義。

我正在露台看月亮。一靜下來,你發現,自己所有的「紀念」原來都是默然的,甚至有些黯淡的。他們不由分說地離開,成為再也無法親近的倒影。

我沒有任何話可以說。也不想歸做遺憾,人生就是這個樣子吧。

站了又坐,坐了又起。

我想,最高形式的「紀念」應該是「記住」,他不是你和陌生人約好日期的「想起」,它是長在肉里的陪伴。

或許這就是某人某物曾出現在你生命中的歸宿。不管是張國榮,還是任何你曾愛過的人事物。他們的魅力,最後都是都落在你心上的那一塊印子。

愚人節要快樂的對吧。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我們一起笑一下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是在大一的時候才開始接觸有關哥哥的一切的,準確說是在去年愚人節,也就是紀念張國榮逝世十一周年的周年紀念日,那天我一打開電腦,上土豆網找視頻看,主頁面一打開全頻顯示紀念張國榮逝世十一周年經典電影剪輯MV,正中心是一個播放按鈕,照以往的習慣土豆一打開便是時長為一分的廣告,看著主頁面上靜止的畫面,心裡覺得怪怪的,這土豆是怎麼了,是不是卡住了,於是就在播放按鈕上點了一下,接著就看著哥哥的畫面一幕幕浮過眼前,那是一個時長二十分鐘的MV,我一連看了三遍,看完後心裡感覺怪怪的,腦子裡浮出幾個奇怪得不得了的問題,這個人我好像在哪兒見過,這個人居然死了啊,這個少年模樣的人死了啊,居然還死了十一年。於是我便翻了其他幾條有關於他的消息,有一條便是哥哥是怎麼遲世的,看到上面說哥哥死的那天正好是愚人節,他在高樓上與其經濟人打電話說,你在樓下等著,我馬上就來,接著就是有人跳樓,經辨認正是哥哥本人,當時看完後,整個人都震驚,好端端一個人,還是大紅大紫的明星,居然要以這樣離奇的方式與世界告別,這肯定不是真的,一定是網上瞎編的,於是我便問室友,室友是廣州東莞的,對此比我多有了解,一聲一聲的說,是真的,是真的,我說不會吧,是不是得了抑鬱症啊,他說聽人說是的,網上關於張國榮的死因有很多說法,具體哪一種,我也說不清楚。接著室友又補了一句,很奇怪的,還是同性戀呢!那時候,我還挺迷芥川龍之介的,聽其寫下《河童》一書還便自殺,心裡就驚訝得不得了,現在我聽到關於張國榮的一切,簡直顛覆了世界觀。原來抑鬱症與自殺真的有必然聯繫,原來同性戀這碼事是真有,而這兩碼事恰巧就發生在這麼一個風華絕代,深情款款的翩翩公子身上。於是,我便開始搜尋哥哥的足跡。看的第一部電影便是《倩女幽魂》,剛一如鏡,便看到帥呆又無邪,書生面相的寧采臣,拍指南針,淋雨時對著破傘齜牙等舉動,這些時常發生在七八歲小男孩身上,我當時想演這麼一個不諳世事,真誠無邪的角色,現實生活中的他應該也是很陽光,會有很爛燦笑容的大男孩吧,怎麼也不會與抑鬱症和自殺掛鉤吧。由於當時的我正處在情感黯淡期,看了倩女和書生纏綿而憂傷的愛情故事,心裡感動得不得了,接著又看了倩女2,3等,看東邪西毒,沒想到電影還可以這麼拍,歐陽鋒也不算壞人了,看東成西就,看哥哥擠眉弄眼,笑得不得了,看英雄本色,看縱橫四海,看阿飛正傳,看胭脂扣,接著就看了這部有史以來最難以讓人忘懷的電影《霸王別姬》,無論後來我看了多少電影,什麼好萊塢經典大片,世界經典電影排名前二十,歐美經典,日本的動漫或青春傷感,韓國的倫理劇等,都沒能撼動《霸王別姬》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這是屬於咱們中國人自己的電影,永遠忘不了哥哥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美艷,那一刻我讀懂了什麼叫萬千寵愛在一身,或許再也沒有第二個男人能配上這個詞了,永遠忘不了哥哥在審庭之上對著眾人喧泄,你們殺了我吧,那時的他心裡該有多少積怨,又壓抑了多久,才會喊出這樣的話,很弱又很強,忘不了哥哥的那次摔門而去,忘不了哥哥因不忍霸王的背叛,拍案而起,忘不了哥哥每一句醋意十足的冷言涼語,忘不了哥哥挽著霸王離開戲場時的頤指氣使,忘不了哥哥說,娘,手冷,水都結冰了時令人心酸的顫抖,忘不了哥哥燒掉戲服時的不屑一顧的神情,忘不了哥哥婆娑的淚眼,遺世獨立的身姿,他身上好像始終有一種脆弱,弱到好像就要倒下去,再倒下去,可他偏偏又很強,不甘於示弱,不甘於倒下,當他與菊仙一起迎接從牢里出來的段小樓時,非要跑到菊仙的前面,迎來的卻是霸王的一耳光,還有那段揭發,全篇的高潮,所有的恩怨情仇,悲歡離散一齊擊發,都是瘋了,都是魔了,那是蝶衣的爆發,也是在觀眾心裡壓抑良久的抑鬱之情的爆放,真可謂不瘋魔不成活啊。這些種種,怎能讓人釋懷,這個世上哥哥曾來過,當時的我既高興又落寞,高興的是在這個年齡能接觸到有關於哥哥的東西,落寞的是我已經錯過了那個有關於他的時代,並且再也趕不上了,像我們這些九零後,之於哥哥,總懷著一份眷戀之情,我們註定了錯過,註定了懷念。
初中的時候,有女生和我談張國榮,我說不認識,她只能幽幽地說,哎,香港天王巨星你居然不認識
高中的時候,有女生和我談張國榮,認真地說,推薦你看《霸王別姬》,截止目前為止我認為最好看的華語電影,,,,,,我不喜歡看同性戀的電影
大學時,我看了很多有關於哥哥的電影,可再也沒有女生和我談及哥哥了
我想,這就是哥哥的魅力吧。


張國榮1999年榮譽大獎高清版

99年勁歌金曲 榮譽大獎
意氣風發的劉德華,坐在劉德華後面呆萌的陳醫生
剛摔完吉他的謝檸檬

曾志偉:其實頭先你掟嘜果下已經犀利啦~


看了那麼多回答,覺得很無奈。這個話題從我開始喜歡張國榮那年就在撕,幾年過去了還在撕,撕的內容都差不多。
剛喜歡他的時候會覺得很痛心很遺憾,想告訴所有人他有多好。每次想一堆形容詞都覺得不夠,不夠,最後只能歸結於一個字——好,當然和我文字水平太低也有關係=_=。
喜歡他第二年帶四個月,還很短,但是已經從剛開始的狂熱轉化為淡然,他不再是生活的重心而變成內心深處的習慣,有些事情也能看淡理解。每年他的忌日和生日還有我喜歡上他的那一天,我都會去當地有他往生蓮位的寺廟去看看他。照有些人的說法,我每年只有這幾天的行為是可以讓旁人看出我對張國榮的懷念的,其他362天里都是記不起他的,因為我聽他的歌看他的電影罵我跟瘋狗的人不知道我在做這些事。退一步講,即使我每年只有這幾天想起他懷念他又怎麼了?這完全是私人的事情,旁人有什麼資格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批評我「都是一群跟風狗」呢?一瞬間的真誠也是真誠,為什麼別人不能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表達這種真誠?有什麼真粉絲假粉絲之分,都是對他的喜愛,喜愛得多一點了解得多一點就會有優越感嗎?
每年四月一號都會有一群反跟風的跟風者來諷刺他們所謂的跟風者,我已經習慣了,但是這一次出現在我比較喜歡的知乎,而且用詞顯得那麼膚淺咄咄逼人,所以想說幾句(這樣一想把知乎首答也獻給老張了( ̄▽ ̄)),雖然可能沒幾個人看到,可能也不會有改變,粉的人不會因為一些黑他的文字就轉黑,黑的人也不會因為我這段話而轉粉。但是在喜歡他的這兩年里,我學到的一件事就是不要輕易下定論,要做到真實客觀,不要對自己不了解的事隨意發表片面的評論。我正在努力做到這一點,以往一些說話偏激不經過思考就隨便嚷嚷的答主也能認可我這個觀點。
話說的亂七八糟沒有邏輯,已經在工科女的路上走到黑回不了頭了( ̄Д ̄)?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不懂為什麼那麼多人一口咬定懷念他就是跟風。沒趕上他的時代就一定不能了解嗎?你生活在一個互聯網時代好嗎?你有無數的信息來源,了解一個距離今天時間並不長,並且曾留下濃墨重彩的一個人根本就不難好嗎?非得是外界塞給你什麼,你才能了解什麼嗎?別人稍稍發揮一下主觀能動性就做到的事,在你眼裡那麼難理解嗎?


喜歡他穿西裝的樣子 喜歡他留下的讓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的電影作品


對於很多後榮迷來說,沒有經歷他的時期是遺憾的,但有心人沒有共同度過,就長存你心。每年的4.1和912不是只有很多人在網路說什麼懷念你,真的有很多人在香港,星光大道,寶福山,文華酒店,蠟像館,所有跟他有關的地方都是一片花香,很多人從內地去,只是我為了去到有過他的地方,每年各地都會有榮迷自己舉辦的活動,或大或小,很多人在這天為愛人相聚,看已經看了很多次的電影,卻還是像看首映一樣激動,看他的一場演唱會,一般都會留出9排12號的作為,十周年的時候全世界的榮迷為他折的紙鶴數量創了吉尼斯紀錄。很多城市都有他的牌位,那都是榮迷們自己弄的,就是希望有個紀念他的地方,很多人為他做了很多事,不是所有都是人們說的很風,之所以有這個風可以跟,是因為有很多真愛,他曾經的朋友,跟他合作過的人每年也都會發微博或者ins 紀念正因為很多人不曾忘記,其實很多90,00,能了解他的方式就是通過網路,他的芳華絕代,他的美好聲音都留在光影中,我們反覆看,反覆聽,其實他的個人魅力真的不用多說什麼,只要用心看他的一場演唱會,看他怎麼演繹他自己,看他的一部電影,看他怎麼演繹別人,都會被他吸引,能不能真的愛上也就看緣分,我是榮迷,愛上已經很多年,說真的03年的時候我小學五年級,一個藝人的離開對我真的沒什麼感覺,但終究還是要入坑,其實你可以不喜歡他,但真的請別詆毀他,他離開以後的錯天我們不希望他還受到傷害


從喜歡哥哥開始四一再也不是愚人節。


因為題主閑得蛋疼~


因為他是張國榮吧


一歲一哭榮


因為這本是個尋開心的日子。想起這樣一位風華絕代的巨星謝世,更覺殘酷。


睡前刷知乎,突然看見有關於Leslie的話題,身為榮迷想想還是得為他說上幾句。 本人女,95年,Leslie去世時才8歲應該是最容易被說成跟風狗的,因《霸王別姬》而開始去了解並喜歡上他。影視作品至今看了30多部,這裡是精選的17部http://tieba.baidu.com/p/3673340312?share=9105fr=share
首先,Leslie的抑鬱症屬大腦的物理病變,是患者本身無法控制,必須要靠藥物治療的是純粹的生理原因。故他的自殺請勿過度猜測。
二,Leslie在香港甚至整個華語樂壇中登上至尊地位,幾乎包攬了華語樂壇全部至高榮譽:第22屆港台十大中文金曲終身成就獎『金針獎"(代表香港樂壇最高殊榮)
第17屆無線十大勁歌金曲榮譽大獎。
中國原創音樂榜千禧全國成就大獎…………… 2010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舉辦的樂迷票選50年來的』「全球TOP5最具指針性音樂人」張力壓貓王,與MJ和披頭士齊名,這乃亞洲榮光,可惜斯人已逝。
三,電影:一生所演56部影片,憑藉《阿飛正傳》奪得金像獎影帝而前後共獲得十三次提名,《春光乍泄》評委竟誤以為他是本 色演出差點連提名都沒有!要知道當初被墨鏡騙阿根廷差點連命也喪掉。 《霸王別姬》這部蜚聲國際的優秀華語片獲得嘎納「金棕櫚獎」而在國內他連提名的機會都沒有! 2004年,張國榮獲第2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追頒的「演藝光輝永恆大獎」。(聽說貓有九條 命,但電影演員可以超過九條命,每一部電影就是一個生命by張國榮)
四,演唱會:97年告別演唱會穿著高跟鞋魅惑的《紅》,2000年「熱情」從天使到魔鬼。 既走在時代尖端,又深諳返璞歸真之理。 如果這些藝術成就還不夠你去愛上他,那還有他的人格魅力。
五, 對朋友:他曾提攜古巨基,王力宏,阿妹,張柏芝等人。與他接觸過的藝人無不稱讚他待人真城。
六,對粉絲:堅持每天為患病男孩打電話鼓勵他至到離世……
七,對路人:勸剛離異得抑鬱的鄰居按時吃藥而他自己當時也被病痛折磨著………
八,對愛情:大方承認摯愛唐先生,即使在不被人接收的情況下。Leslie離世十二年唐先生仍獨自一人。(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愛綿綿無絕期)唐生題詞。
九,堅持理想自我:「張國榮也要熬8年」就以他的外貌與才華也要堪堪捱過8年的低潮付出八年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我們普通人何以不奮鬥?!
十,後榮迷:沒有生於張國榮那個時代卻通過他的作品與為人而喜歡上他的一批人。不得不承認跟風狗的確有,前兩天還批評了一個學弟,說他想念哥哥卻能把leslie的逝世周年弄錯。不過,我認識一些同是喜歡Leslie的妹子,她們的確可愛,善良並且性格堅韌且有自己的想法

2009,中國最大的綜合性辭典《辭海》,將「張國榮」作為詞條收入其中,這是辭海第一次收錄當代明星。
2010年,香港電台揭曉了「最愛香港的理由」評選結果,第一條理由赫然是:「有張國榮。」

張國榮有近乎完美的容顏,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有一顆與外表相襯的心靈,他的眼睛由始至終溫潤靈透「三分洞察世情三分調侃三分驕傲,外滲半點嫵媚半點不羈。」 他一生演過無數精彩的角色,但哪一個都不如張「國榮」這般真實可愛,這般真誠積極,這般精緻優雅。 偶像是有引導作用的,他教會我真摯,熱情,信任,而這些都是成長過容易缺失的。


哥哥的優秀不只是在音樂演藝上的成就,更是人格上的魅力,只是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跟風湊熱鬧。


當你讀懂他的一生,當你看過他的電影聽過他的歌,你會愛上這個人。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你用什麼方式記錄青春?
如果你變成了蚊子,如何讓別人知道你是人類?
對於哈利波特電影版來說,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露娜,但很少有人喜歡羅恩?
有哪些演員抽煙的時候最好看?

TAG:電影 | 明星 | 愚人節 | 張國榮 | 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