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達克效應?


達克效應證明了很多時候其實人並不真正的了解自己。
詳情請看心理學書籍《最熟悉的陌生人》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828600/
丹尼爾吉爾博特的《哈佛幸福課》


(?????) 本文共計927字,建議閱讀3分鐘。你可以等過馬路的時候進來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上觀點 】

達克效應的定義: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產生對自己過高的評價,至少會把自己的能力評價在平均水平以上;而能力較高的人,則會傾向於低估自己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估自己」,也就是「過度自信」,是我們人類固有的毛病。「過度自信」除了過高預估自己的能力外,它還會讓一個人過低評價別人的實力。

很多人喜歡對他人的「優異表現」不屑一顧,認為自己上也行。但等到自己上台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對方的舉重若輕對自己來說是如此的困難。

這種「高估自己」、「過度自信」在管理學上被稱作:達克效應。

達克效應定義是: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產生對自己過高的評價,至少會把自己的能力評價在平均水平以上;而能力較高的人,則會傾向於低估自己的能力。

你應該見過有人這樣說:XXX的位置換我來坐,我絕對乾的比他好。這種吐沫星子橫飛,指點江山的人往往出現在市井之中。他們還有一個共性:相信陰謀論。認為壞事都是壞人做的,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人在幕後操縱。自己沒得到什麼東西,不是因為自己能力不夠,而是因為有人在背後下黑手。

用一句話總結,凡是做成的事,都是因為自己能力強;凡是沒做成的事都是是因為運氣差,或者是別人使壞。

與之相對,取得成就的人一般都很謙虛。很多人以為成功人士的謙虛話語往往是「故作姿態」,其實不是這樣的,他們是發自內心的對他人保持尊重。見識越多,越知道自己的無知,越會對萬事萬物保有敬畏之心。

為什麼會出現達克效應呢?這是由於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一個人在自己相對比較低能的領域裡,不容易理解比自己能力高的人到底厲害在哪裡,所以很多別人厲害的地方自己認識不到,就會產生彼此之間沒有什麼差距的錯覺。

舉個例子,很多人認為富二代只是比自己有錢,其他的地方大家沒什麼區別。但事實是,「有錢」這個特點,只是普通人能感知到的唯一區別。除了金錢上的差距,閱歷、氣度、知識儲備、人脈等方面他們無一不佔據優勢。

再舉個例子,有些人覺得,國足踢不好球,是因為不夠拚命。所以便出謀劃策,建議國家下強制命令,如果輸球的話全體隊員拉回來關監獄(別笑,真有很多人發自內心的這麼想)。這是因為這些球迷朋友不踢球,也不怎麼看球,對這個領域了解的很少。他們不知道中國隊和頂級強隊之間的真正差距不是「精神層面」的,而是技戰術能力、青訓質量等等各個方面。因為這種信息的不對稱,他們不僅會建議把球員關監獄,更會感嘆要不是已經老了,青春不再,自己為國家披掛上陣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雖然能力比較強的人會時刻注意「不高估自己」,但「高估自己」作為人的本性還是會不知不覺間有所體現。2011年,曾經有一個包括了2000位經理人的大規模調查統計,高達90%以上的經理人都認為自己誠信正直,而按照對他們下屬的調查,同意者只接近50%。在溝通努力方面,90%的經理人都認為自己做得非常出色,但他們的下屬中只有不到60%的人同意經理人的自我評價。也就是說,在下屬的眼睛裡,這些經理人並沒有他們自己想像的那樣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廣告】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或搜索「五分鐘成長學堂」即可關注

http://weixin.qq.com/r/A0WnvwTE-1mArUDc9xAR (二維碼自動識別)


達克效應是國外報告中提到的內容,但與我們國內常提到的無知者無畏、初生牛犢不怕虎不謀而合。這其實只是解釋了一些社會中最常見的現象。 比如你會發現 身份地位越高的人往往越謙和;學識越淵博的人,往往越謙虛、虛懷若谷,因為知識越豐富,越感受到知識的海洋廣袤無邊,越感覺到自己的渺小與無知,所以他們才會越謙虛。反之,越沒有見識的人,往往越狂妄,目空一切,無知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無知,卻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


抑鬱症的人因為知道太多人生的本質和真相覺得活下去很難。


知道得越多,就知道知道的越少


達克效應(D-K effect),全稱為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它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這些能力欠缺者們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以上為百度百科的內容

講道理,達克效應實際上可以認為是人們自滿心理的一種重要體現。對自己的能力沒有清晰認知,同時以自己習以為常的身份地位(通常是思維定勢或心態優越感)來揣測和推斷擁有某些技能的人。

各位看官可能會有與答主相類似的體會:在你做著一件絞盡腦汁的事情的時候,總會有一個門外漢對你的工作指指點點。這種門外漢通常又是你的長輩或者上司。於是你就會開始進入教學模式,可是又不能顯得十分居高臨下,否則就會GG。

總而言之對於自己就要避免達克效應產生,對於別人就要因勢利導。

因為這種效應之中的人通常會被看做是SB...


low profile.


達克效應(D-K effect),全稱為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它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這些能力欠缺者們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1. 能力差的人通常會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2.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確認識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3. 能力差的人無法認知且正視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極端程度;
4.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夠經過恰當訓練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們最終會認知到且能承認他們之前的無能程度。

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越無知的人越以為自己有知,越有知的人越覺得自己無知。所以無知的人越來越狂妄不接受任何糾正,而有知的人越發謙虛地去學習彌補自己的無知。

個人認為這不僅是一種認知偏差,更是性格使然,往往偏執或者自戀性的人更加無法聽進別人的勸說,而一味覺得自己都是對的,凡是自己不知道的就是不存在的。  


推薦閱讀:

應該怎樣看待逃避心理?逃避傾向是可恥的還是無可厚非的呢?
如何看待斯坦福監獄實驗?
網上流傳,對一個人的迷戀最多只能維持四個月,超過四個月就是真愛。有相關的心理學研究嗎?
如何瞬間用語言把陌生人變成熟人?
為什麼在公共場合里大家明明被影響到了,卻對影響公共秩序的人放任不管?

TAG:心理學 | 日常心理分析 | 討論 | 社會心理學 | 心理學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