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工作中怕得罪人的老好人個性?
1.中國8大委屈
前段時間網路上出了一個段子,總結了一下中國人活的憋屈的方面,稱為「中國人的八大委屈」。
以下就是偉大的網友歸納出的8條中國人常見委屈,對照自檢,看看你中槍了幾條?
都不容易
你喜歡就好,隨便吧
別管我了
忍一忍就過去了
別傷和氣
那好吧
可以,沒問題,再晚我也會做完
習慣就好
翻譯成今天心理學的話就是「一個人應該以別人的需求為中心,即便本心上做不到以別人為中心,也要假裝能做到」。
總而言之,就是要犧牲自己,成全別人,委屈自己,悅納別人,如此行為上才能貼合一個主流並正常的人際行為標準。
——————
在長期這樣的文化要求下,中國人容易出現兩種傾向。
一種是變得虛偽,所謂心口不一。
表面上處處為別人著想,實際上卻十分的、處處的自私自利,外在的好人形象成為一種表演和扮演,俗稱「會做人」;
但還有後一種人,是真的變成了中國式的老好人。
這種人真的會處處犧牲自己,成全別人,一切圍繞著別人的需求轉,一切看別人的眼色行事,特別委屈自己,不敢表達意見,活的特別苦逼。
當後一種人發展到極端,就容易出現所謂的「討好型」的人。
即把別人的評價看的特別重要,不敢做自己,表達自己,平常容易唯唯諾諾,害怕與人衝突,行為以取悅別人為主。
與他們表面總是在人表現出來的好人形象不同,在私下裡,他們其實內心衝突很多。
正是因為解決不了這些內心衝突,他們活的很累,很壓抑,很委屈、很抑鬱、生命很萎縮,甚至很憤怒。
——————
我今天想說的主題是:
如果把時間、精力及人生目標浪費在博得別人的喜愛上,你就會成為世界上最受愛戴的死人!
一個人不能做自己,處處取悅別人,以別人為中心,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之一。
2.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
有著哪些錯誤的心理邏輯?
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通常會具有如下典型特徵:
(1)「都是我的錯。」 | 對別人的感受過度敏感
討好型的人通常都對別人的情緒非常的敏感,別人有任何一絲不悅或者心情陰雲,他們都能快速而又及時的捕捉到,有時這種覺察甚至到了「自以為覺察」的地步。
遺憾的是,他們之所以這樣,通常是因為內心有一個不好的假設,即他們會認為別人的情緒變化跟自己息息相關。
他們有義務讓別人高興,似乎別人不高興就是他們表現不好造成的,他們非常害怕別人對他們有不好的評價,為了維持住別人對他們好的評價,他們必須深刻提高警惕,關注著別人,為的是趕在別人指責自己時,及時調整自己,讓別人對自己滿意。
因為這一點,他們會自動的在與別人的關係里,把自己放在滿足別人的位置上,類似於奴隸,而別人是他們的主人,一個奴隸必須時刻討好主人,也許就是討好者內心和行為的最真實描寫。
儘管有時候他們意識不到這種荒謬的邏輯,卻按照這樣邏輯規則在指導自己的行動。
(2)「我決定不了任何事。」 | 抬高別人,貶低自己
討好型的人對於別人的負面反饋往往吸收消化很快,他們一貫的會採用別人都很強,很好,而我很弱,很差的模式來解釋一切事情。
所以在討好型人格的內心裡會認為:「我根本無法決定自己的事情,而必須依賴別人的判斷和對我的評價才行」。
本質上,抬高別人,貶低自己是把自己放在一種弱者的位置上來獲取安全感的方式。
因為在討好者的內心裡,他們會認為「我都這麼弱了,我都這麼自我貶低了,我不會攻擊你,只會捧著你。你也就不好再來攻擊我,嫉妒我了吧,因此我就安全了」。
他們害怕自己表現的強大和美好時,會引發別人的攻擊性。為了避免衝突,他們提前繳槍投降。
(3)「我害怕說不。」 | 不敢發出請求,很難拒絕別人
具有討好型特徵的人很害怕給別人添麻煩,因為他們有很深的不配得感,即會認為自己給別人添麻煩是件很過意不去、很愧疚的事。
當他們獲得幫助時,往往會表現的受寵若驚,感覺自己承受不起或不配承受別人的幫助和恩惠。
與自己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相反,討好型人格的人在面對別人的要求時,很難拒絕別人,即便當他們意識到別人的需求可能會不合理,他們也拒絕不掉,因為他們害怕一旦拒絕掉別人,別人會對他們不滿,對他們有很差的評價。
即便他們做出了拒絕別人的行動,也會反覆的給別人道歉,為的是試圖消滅掉別人的差評和不滿。
日本作家太宰治在小說《人間失格》里有這麼一段話,可謂是對這種心理的形象寫照: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4)「寶寶心裡苦,寶寶不說。」 | 缺乏界限和原則
討好型的人做事以取悅別人為目的,害怕別人的不滿和差評,會導致他們在生活中沒有原則,在交往中也喪失界限。
一方面他們會守不住自己的界限和原則,任憑別人無限制的對自己違矩而做不出任何反抗,比如有的討好者任憑別人跑到自己的生活里來指手畫腳,對自己指指點點,即便內心不舒服卻做不出任何反抗。
另一方面他們也容易突破別人的界限,希冀著別人為他們過度的負責,期待建立過度親密的關係,但同時常常因為別人不能滿足他們的期待而受傷。
討好型的人的這種缺乏界限,主要是因為他們自身沒有界限感造成的,因為自己界限缺乏,想當然的也會認為別人界限也缺乏,所以會引發各種人際痛苦。
3.哪兩類父母,
容易塑造討好型人格的孩子?
討好背後的本質是一個人的低自尊。
有兩種類型的父母容易塑造討好型的孩子。
一類是父母本身就是討好者人格,自尊和價值感都很低。
他們一方面會不停的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就是要討好別人獲取生存,一方面又言傳身教許多討好的模式。
甚至從小時候開始,父母就會在對待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時,犧牲自己孩子的需求去滿足別人家孩子的需求,捧著別人家的孩子,照顧別人家父母的臉色,而委屈自己,犧牲自己。
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自我感覺就低人一等,不自覺的就容易討好別人。
一個家族在傳遞討好的時候,它一定會傳遞與之匹配的抱怨。
在外人眼裡,討好型的家庭似乎與世無爭,對外總是在示好。但是就像一個人一樣,過度的討好會引發人性的失衡。在討好者家庭的內部,也會有更多的抱怨和負能量釋放的方式。
除非發現這種模式的不合理,才會嘗試去改變,不然的話,他們就會一直討好下去,甚至把這種討好模式傳遞給後代。
——————
另一類出現討好型孩子的家庭往往存在著控制欲過強的父母。
在這種家庭里,孩子的一切必須圍著父母的需求轉,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意見和自我,孩子必須孝順,一旦孩子做不到這些,這些父母就會通過指責、批評、打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漸漸的,孩子內心的聲音被完全泯滅,而成為只依賴大人評價的傀儡,孩子變的膽怯畏縮,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覺得自己必須討好父母,因為只有討好父母,自己才有好日子過。
當他們長大後,討好父母的模式就變成了討好所有外部世界的人的模式。
——————
不管在哪種養育模式里,我們都可以看到,討好型的孩子從小就缺乏自我價值感,或者被剝奪了自我價值感,而「討好」是他們唯一知道和掌握的獲取自我價值感的渠道。
為了獲得這種自我價值感,他們才會不惜自我犧牲、自我壓抑、自我委屈、自我矮化,努力努力的去滿足別人,以交換到別人對自己的滿意和好評。
4.長大後,如何走出討好型的人際模式?
要走出討好型的人際模式,可能需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1)首先,要有站起來的意識
外界在評價對一個人友好不友好,佩服不佩服時,更多的是考量這個人的能力因素和對他人的價值。
如果你不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把精力用在討好別人上,時間久了,別人都會容易看不起你,忽視你,因為你對別人會越來越沒有價值。
改變討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有站起來的意識。
站起來就意味著要尊重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渴望,自己的意願。
在合理的情況下,別人應該尊重自己有這些渴望和要求,因為自己配。
你要勇於捍衛自己的這種權利,而不是把這種權利拱手讓給別人。
(2)站起來的下一步是有膽量和勇氣為自己負責
討好型的人之所以甘於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就是因為他們想拋棄或者逃避自我負責的部分,他們不想為自己的人生承擔責任,也不想冒險,他們只想依賴強者。
然而這個世界的真相是,沒人可以為別人的人生負責,也無所謂強者弱者,只有自己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是每個人逃脫不掉的責任。
既然逃脫不掉,不如直面責任和挑戰,去承擔它,而一個人的能力和勇氣也會在這種承擔中得到鍛煉而一步步強大。
(3)意識到原生家庭對自己的禁錮和塑造
好多人的人生都活在原生家庭帶來的慣性行為模式里,討好者也不例外。
一個被否定過多的人需要重新去看待自己的早年模式,重新去看待自己內心那種求認可的模式更多的是由早年不良的教育模式引發的。
早年沒有獲得認可,所以對認可有著貪婪的渴求,不過是在彌補早年的缺失,而生命如果一直被這種缺失捆綁,就會嚴重影響自己的成長和外部關係。
走出原生家庭對自己的禁錮,就要擺脫原來塑造的一些舒適區,突破自己的恐懼區,比如原來覺得一旦有人對我不滿或者差評,自己就感覺天要塌了,要有災難發生了。
現在不妨嘗試著去做一做,看看即便以為引發了別人不滿或者差評的情況下,天有沒有塌,災難化的後果有沒有發生?
我們的那些恐懼更多的是父母行為導致的結果,但現在我們面對的對象是世界上的其他人,並不是人人都像自己的父母,一旦不符合他們的需求或評價時,就會嚴厲斥責自己。
即便遇到嚴厲斥責自己的人,也要意識到,你已經是個成年人了,不再是個孩子,你完全有力氣捍衛自己的觀點和利益。
(4)別人對你的喜歡和接納並不是建立在你必須做些什麼的基礎上
討好者一般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模式,那就是我必須做些什麼,別人才會喜歡我,或者我必須不能表達出什麼,別人才會接納我。如果我自己什麼也不做,是沒有人喜歡我,接納我的。
其背後是自己無法接納自己,愛自己。必須不停的去獲取肯定。
其實生活的一個真相是,你無需去追求別人喜不喜歡你,接納不接納你,只要你自己喜歡自己了,接納自己了,你會發現全世界也都會接納和喜歡你,因為即便世界上還存在一些不接納或不喜歡,也無所謂了。
因為,只要我自己喜歡自己,接納自己就好了啊。
我就是我的世界,我就是我的一切。
討好的行為越多,自我被殺死的也就越多,可以說每一次討好,都是對自己自我的踐踏和凌辱,以至於最後即便獲得了全世界的「愛戴」又怎麼樣?
你真實的自我已經成為一個死人。
所以當你再試圖討好別人時,不妨看一下自己,朝著那個關係看一看,你會發現,這時的自己正在踐踏貶低弱化著自己,這種時刻,你是否有勇氣提醒自己:
我要做一個窩囊畏縮的老好人嗎?還是勇於喊出自己的需求,為自己頂起一片天,痛痛快快的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文章首發於壹心理公眾號「心理公開課」,
作者:達芙妮,心理學碩士,心理諮詢師,婚戀諮詢師,《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周刊》、壹心理等多家媒體及心理諮詢機構專欄作家,豆瓣熱門專欄《與人相處那些事》作者。青年詩人及小說家。
更多文章,歡迎關注「工業時代的月亮」。
前段時間看過一篇馬德老師的文章,很應景這個問題,分享給大家:
「得罪幾個人沒那麼可怕,一輩子活得委曲求全戰戰兢兢才最可怕。
這個世界,有一類人的確嘴損,陰一句,陽一句,就說得你臉上擱不住了。你還不好意思翻臉,一翻臉顯得自己小氣,卻又還不上嘴,啞口無言,急在那裡。
若與這類人急赤白臉動真格的,不管贏了輸了,最後都是你輸了。因為,就這麼一個陷阱,你「撲通」一聲跳了進去。無論多寬廣的你,一下子便顯得窄憋。更遑論,你一認真,還會生一肚子氣。也就是說,人家好好的,你卻自己重創了自己。
對於這種情況,你只需冷眼冷顏。必要的時候,一句話噎死對方就夠了。此後,他便很難再在你面前叨逼叨叨逼叨說個沒完。有時候,一種態度,比一萬句的回擊更有意義。對方在你這裡喪失的,是一種氣焰,一種囂張,一種心理優勢。看人下菜碟,本質上就是,對方摸透了你,從而無所畏懼。
對方敗在你的態度里,比敗在你的回擊里更有意義。因為,此後,你會發現,你的原則和態度,才是人生真正的利器。」明哲保身未必不是一件壞事。
但等你吃了一樣東西,吃多了你就不會再是一個老好人了。
這種東西叫「虧」。
首先,所有的人,都是「欺軟怕硬」,包括你自己。 比如你會選擇麻煩一個你人為很nice的人去幫你做一件事,雖然這件事會給他帶來麻煩(只說事,遑論職責)。
所以,當你在人群中就是這樣的nice時,大家都會選擇你突破,因為他們覺得你自己就對這件事無所謂。
次之,如果你堅守不住底線,就會被人一次次越過底線,進而有種被欺負的感覺。
我覺得不需要克服,因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當你被坑的多了,被欺負的多了,被掠去的多了,自然就不怕得罪別人了。
不改變難道等著被人利用?樓上答案全他媽是廢話,那是傻逼。既然題主已經醒悟,那我就給你一些建議吧。首先準備一張紙,寫下你的底線,牢記。工作中誰超過你的底線,你就告訴他這是你的底線,不能逾越。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你的底線了,你就算成功了
以前我很害怕得罪人,不敢要求,不敢說錯話,怕冷場,怕被忽略,怕對方不高興,誠惶誠恐的面對所有人。
遺憾的是,我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尊重。
後來,我開始寵愛和遷就自己,在KTV唱自己聽的懂的歌,從自己的品味去穿衣,依自己的口味去點菜,不諂媚不恭維,做個張揚且謙遜的自己。
然後發現,我不但被重視,而且更開心了。
畢竟,我就是我,只有活成我,才能算是我。
所以呀,少年,且去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吧。
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你可以忍耐,但關鍵時刻必須爆發。寧可我得罪別人,不可別人得罪我。
煩的是你知道這不是經驗的問題,可是總有人這樣說,此外還有人把其歸為你的性格,應該接受。打死我都不能信這他媽是性格
推薦閱讀:
※說自己有起床氣的人是什麼心態?
※你聽過最悲愴的一句話是什麼?
※讓你最心酸的一瞬間是什麼?
※男性是否會在意女友的家境?
※哪一件事情或哪種品質讓你決定對方可以託付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