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往自由職業,本質是對現實生活中重重困難的逃避心理嗎?

本題已收錄圓桌自由職業之路 ?,更多「自由職業」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謝邀。

啰嗦幾句。
我從大二開始認真寫字掙錢,到現在八年。沒上過一天班。除了2008-10年的一小段兼職(這個另外提),吃穿用度,每一分收入都是寫字得來的。大概我能算個自由職業者了吧。


我父母都從事商務工作(父親國際商務,母親汽車銷售)。當初大學專業,是他們給我定的,也指望我畢業之後,找個單位坐辦公室,「當白領」。我對他們的願望,也沒那麼推拒:坐辦公室也沒什麼不好嘛。
到2004年我大二,出了第一本書,2005年第二三本。開始有稿費收入,作為學生,能支付房租和日常用度了。但當時,我還是沒確定畢業後做什麼。因為說實話,在中國寫字,稿費收入不算高。我當時的念想,更多是:走一步算一步吧。
當時,大學裡需要考的四六級、計算機證,我一樣不漏的去考了。學位也拿到了。用我爸爸的話說,「哪怕一時不找工作,該備的東西,總要備好。」

2006-07年前後,發現寫字這行也挺煩的,比我想像中複雜得多,而且寫字多了,容易寫廢了手。當時的想法是,」怎麼樣能夠找一個活兒,既不讓我厭惡,又能夠賺錢呢?嗯,寫專欄吧,先找體育專欄的活兒做。就去了。到2007年,我寫專欄的收入穩定了。我跟我爸聊天時,算了這麼筆帳:

按照我當時的稿費收入和寫作速度,我每個月大概寫25個小時,就能維持自己和女朋友在上海的日常用度——其他時候,我可以全然自由支配。
我和女朋友都算無欲無求之輩,也一時考慮不到太久遠的將來——所以這個模式暫時還頂用的。
我當時已經開始入了轍,就是說,找到了工作的節奏,也有了一些朋友——放棄了怪可惜的。
那就繼續唄。

2008年,因為和女朋友訂了計劃來巴黎讀書,要存錢,寫作量大增。2008和2009年僅紙媒專欄+書籍交稿字數都超過了70萬字,其他零星不算。這樣,每天花在資料閱讀+寫作上的時間達到近三小時了。加上一些自學法語之類的事,大體比以前累得多,但也還能支撐。順便,那段時間也是我打遊戲最瘋狂的歲月,PS3和XBOX360和WII的三機制霸……

之後2008秋到2010年夏,我去上海某頻道做NBA解說嘉賓。收入不算低,這也是我第一次有類似上班的經歷。但我遇到了這麼個問題:
一場通常的直播,比如,東海岸球賽通常是中國時間八點左右開始,西海岸直播通常是中國時間十點到十一點開始。我得提前兩小時起床,洗漱、刮鬍子、整裝、出門、上車、到頻道里、跟其他老師交流、上鏡、全神貫注說兩小時,回到家起碼午後了,而且會很累,會想睡一小時——一起床,好,一天的一半時間搭進去了。最重要的是,有球賽的前一天晚上,我都不敢晚睡。
這種感覺是這樣的:
相比起我當時的寫作,去電視台做解說時,我是在以一種更花時間、效率更低的方式賺取收入,而且牽絆更多。

以前回答過,當自由撰稿人當然很累,而且在中國當自由撰稿人,效率極低,有種種不方便、不安全處,而且會被人當怪物,最重要的是,遠遠沒有許多人想像中「好自由啊,想幹嘛就幹嘛」那麼簡單。我認識的大多數自由撰稿人,都有種奇怪的強迫症。因為不安全感,我們的工作量都很大。有一個例子,足證一切自由撰稿人的好與壞。2010年底,我怕冷,和女朋友去海南度假,住在《非誠勿擾2》的那個鳥巢(當時非2還沒映,那裡的房價還挺便宜的)。但饒是度假期間,我每天還是開筆記本寫東西。我女朋友當時說,都年底了,而且「你已經攢了一段時間都不一定用得到的錢」,何必呢?但沒法子,你得寫。因為自由撰稿人很清楚的知道兩件事:
A 一切的收入,以及」圈內聲譽「,都繫於你自己的寫作上。
B 你每天都在面對」我寫完這幾篇稿子就能把這幾天度假的房錢/那天買的ipad/那頓晚飯給掙出來「這樣活生生的現實。


小結一下。
在中國從事自由職業,現實中重重困難不會更少,只會更多。等你辦出國簽證了、需要用到單位了、涉及一切福利了養老了保證金了,你會非常困苦。


但從事自由職業,有三件好處——雖然我覺得,這三樣都和好逸惡勞無關:
你吃越多的苦,你得到的越多。你的付出和你的收穫,大致是成正比的——雖然效率不高。
你的時間可以自己安排——雖然為了維持你的職業生涯,大多數時間還是得花在工作上(我認識的自由職業者自主學習能力和熱情都匪夷所思)。
你真的可能獲取某種程度的自由——比如我現在到巴黎三個月了,可以靠給國內寫稿維持生活。


中國自由職業者的環境不算好,要富貴極難。但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你可以更自主的控制自己的生活,做一些自己相對不那麼討厭的事,可以把更多時間投入到工作本身,而非其他瑣碎的事情上。所以自由職業者不適合"逃避困難」的人,而適合」逃避瑣碎「的人。最初從事自由職業的人或者出於一種浪漫想像,但最後會延續下來的,大多是效率至上者。比如我會一直延續,就是覺得這樣賺取收入雖然累,但效率比較高,而且工作之外的時間,可以塞滿自己愛做的事——不是為了逃避困難,而是更多的受苦,然後更多的享樂。
至少我是這麼想的。


是的。但從事自由職業則不是。


我認識的自由職業者,基本都是各自領域裡手藝最好的從業者之一。我更願意將他們看做是專業人士。

隱藏在公司體制內,抱怨的同時卻不去行動,才是對現實困難的逃避。而自由職業者,他們已經做出了選擇,並且敢於去承擔這種選擇的代價。


我湊熱鬧來了。

我從2009年開始接觸的自由職業。那年我還在德國,讀博第一年,窮學生一個。從小到大按部就班,感覺讀書就是為了進個大公司,搞自由職業那是個體戶,這也許是我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常有的想法。

09年那會兒我的教授問我有沒有興趣參與個中德財政項目,多接觸點兒社會(我很宅),跟業內的人學習學習。我當然願意了,一方面有外塊拿,另一方面還可以充實下自己的簡歷,一石二鳥。當時那個項目是關於給國內6家城商行做盡職調查的。我肯定不夠格兒做這個,所以給我安排的工作就是給項目組的外國專家做翻譯,同時兼職訂機票,安排行程,飯桌擋酒等"專業類"工作。回國這一去就是整整一個月,從浙江台州到南京,從重慶到哈爾濱,對於當時的我真的是開了眼界。做這種翻譯壓力大,不是現場給行長翻譯就是給銀監會的領導翻譯,開會的時候沒有人會給你思考的時間,也沒有多少人會有耐心給你翻譯錯的時間,你要做的就是硬著頭皮抓住這次機會,做爛了以後沒人會再找你。那次項目我拿了大概2000歐稅後,不多但絕對不少。也是那次項目讓我嘗到了甜頭,給了我機會,開啟了自由職業的道路。

當時有可能是因為德國這邊缺這方面的人吧,也可能是因為上次做的還不錯,2010年我又多次參與這類項目,前後跑了不知道多少家國內的銀行或金融機構,從做翻譯到11年開始做初級的獨立顧問(其實還是翻譯...外加高端打雜,不用擋酒了)。掙的錢多多少少夠自己在德國的生活費,大學還會發我一點讀博的工資,所以那會兒的生活還算滋潤。當時就想,以後拿了博士乾脆就自己單幹吧,時不時接點類似的活兒。有了這個想法,當即就在德國辦了個個體戶的營業執照(稅務要求)。

但是生活,往往是跟你對著乾的。2012年的一個項目,當時和一個美國的專家去中信和招商做調研。那個專家以前是世界銀行的員工,現在單幹。他語重心長地跟我說,他說這個圈子其實不大,你要乾的不是很差,矬子里拔將軍也不會餓著你,但是你有時候會有種缺失和不安全的感覺,這是很多時候大公司工作的人體會不到的。大公司是一種銘牌,你掙的再少,當你跟人家說我在阿里騰訊或大眾汽車工作,你心裡還是會有種莫名的自信與自豪。我那時候開始懂了,什麼叫圍城。

也是機緣巧合,12年底的時候項目組的一個專家推薦,我有機會去一家歐洲top5的基金公司工作(那會兒博士快畢業了),結合當時那個美國專家的話對我影響不小,我又是個俗人,好面子,於是毅然的選擇了這家基金。

基金公司的這兩年我並沒有完全放棄自由職業的根,只是我不再跑項目,因為一是沒有那麼多假期可以用,另一方面也是多少有些工作衝突。因此,我的自由職業慢慢轉向了駐歐洲培訓翻譯。這是個金礦,以前從來不知道的金礦。國內有很多銀行或者公司,他們有不少培訓經費,每年必須花,不花下一年預算會減少,而同時很多那裡的員工也希望來國外旅遊購物,所以一站式高管旅遊購物培訓項目就自然而然的火了。

他們來歐洲,一般一來最短一個星期,一般水平的隨行翻譯,國內的我不清楚,這邊找的話一天大概500歐是有的。好一些的800歐朝上。因為搞活動的公司也知道,你培訓老師都是外國人,講的再激情,你翻譯得不好,效果直接折扣。當時正好以前的大學搞了很多這類高管培訓,我自然而然的又成了首選,藉助之前金融類工作的經驗外加幾年的隨行翻譯經歷,給我的價碼不低,所以這又逐漸成為了我新的自由職業的收入來源。

這一做又是兩年,直到我跳槽來了現在的東家。跳槽有幾個原因:一是14年開始國內來培訓的銀行少了,國內高管出國卡的嚴了,另一方面是我覺得不能一直這樣做翻譯做下去,收入上有硬傷。也因此,我打算再踏實幾年,去個大銀行,把基本技能培養一下,爭取以後不再是站在底下看人家臉色的翻譯,而是站在上面人家要看我心情的講師。

所以說,嚮往自由職業嗎?肯定嚮往,越工作越會覺得限制很多,而大公司里人際關係的複雜,站隊的學問,太多太多不是自己可以左右的,往往很多的付出並沒有得到相同的回報。自由職業不一樣,如果你有相對突出的技能,慢慢建立起來的業務圈子,你的收入是很可觀的,付出了就會得到回報,時不時還可以給自己放個假。

那嚮往自由職業是因為現實生活困難重重嗎?我的經歷來看,應該不是生活上困難重重,更多的是希望實現自己真正的價值,給自己更多的選擇和自由,畢竟人就這一輩子,多彩一點有什麼不好。

走到今天,我還沒有完全成功轉型自由職業,但是我嚮往,也仍然在努力。我想說,大部分成功的可以舒服養活自己的自由職業者往往都是那個行業很優秀的人才,讓他去個大公司,應該是分分鐘的事兒。如果是為了逃避現實生活的困難而去做自由職業,除非你有中彩票的運氣,否則我覺得那確實是為了逃避現實,但是逃避了,你並不能自豪的稱自己為自由職業者。

最後,還是要說,自由職業者都是硬生生辛苦的打拚出來的,並不舒服。我做培訓翻譯的時候,精神高度集中,一小時可以扛,但是我是連續5天,每天6個小時,而且我當時是站著的,連個座兒都不給。所以說,自由職業者,在我看來,是個很神聖的職業,不能隨意的玷污。也僅此,祝所有嚮往自由職業的人,早日實現自己的目標 - 當別人在苦逼工作的時候,我們在自家的陽台喝奶昔看電影,坐等收錢。:)


這個問題沒有直接明確的答案,因為想要做「自由職業」只是一種表象,而「逃避現實中的困難」是表象後面的動機。表象也許一樣,但是背後的動機則可能完全不同。


我敢百分之百肯定,有的人想要做自由職業,就是想逃避現實中的困難。工作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不喜歡老闆,不喜歡打卡,不喜歡被人管,甚至不喜歡工作,對他們來說,「自由職業」中的關鍵詞是「自由」,自由聽上去十分美好,可以隨心所欲,沒有人管,想工作就工作,想不工作就不工作。


然而,我也十分確定,有些人想成為自由職業,是因為公司里的種種限制(例如:政治鬥爭、被老闆欺壓、無效的會議、繁瑣的流程等等),無法讓他們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


企業的本質是一種組織方式,它是工業革命的產物。企業之所以會存在是因為它能夠有效地將大規模的人力組織起來完成那些需要很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事情。但是時代在改變,很多事情,已經不需要再通過把那麼幾十人、幾百人在同一時間和地點聚集起來協同工作,因為遠程協作已經變得很方便了,而且大型組織背後的管理成本在不斷上升。這就會出現一個現象,越來越多有實力,有獨立工作能力的人會發現,其實脫離繁瑣的大型組織(企業),反而會更有效,更輕鬆,而且很多事情都可以通過遠程協作來完成。

最後,在回到這個問題。我覺得評判一個人嚮往「自由職業」背後的動機,要看幾個因素:

1)對自己的能力、實力以及優勢是否有很好的理解,可以獨立高效地完成工作;

2)對於自我成長和事業成就上是否有很高的要求;

3)目前的企業組織是否成有效工作以及自我價值實現的障礙;

4)是否對未來有比較清晰的思考和計劃。


如果滿足以上條件,那麼我答案就是「否」,如果不滿足以上條件,那麼,我的答案就是「是」或者「不確定」。

在最末尾,我還想分享一句話:

人類有自主、獨立、尋求歸屬感的內在動機。如果這個動機被釋放出來,人們就能取得更多成就,就能生活得更加充實。 - 丹尼爾?平克


大家都說的這麼歡了,我再來湊熱鬧還有人搭理么?也說說自己的經歷吧。

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自由職業者的,或許兩三年了,或許才剛剛開始,我終於發現我天生就是為自由職業而生的,這點我在大三的時候才知道,也是這一剎那的領悟讓我產生了退學的衝動,到現在我也一直認為我的做法非常明智,現在想起大學唯一讓我遺憾的是沒有多泡幾個妞,沒有去學校的舞蹈社團。我毫不掩飾的說我喜歡寫作、設計、編程、旅遊、唱歌、跳舞,可是我沒有一樣做的好,於是很多人讓我專註於一件事情,放棄一些沒有必要的事情,我選擇聽他們的話,我放棄了朝九晚五的工作來滿足自己的任性。我會為了1px的誤差推翻整個方案在電腦房裡折騰一天一夜,我也會為了練好一個基本的舞步待在舞蹈室里重複成幾千次,我會琢磨一天寫一篇很爛但很自豪的故事,我也會因為心情不爽就背上行李選擇遠行,我會一整天拿著麥克風在那裡為了練好一首歌而單曲循環下去,我會……

在生活圈裡我很少跟人提及我是自由職業者,有些人覺得自由職業是自主創業,有些人覺得是無業游民,而我爸媽也一直認為我遊手好閒,琢磨一些看似沒有用的東西,於是不停的催促我找個穩定的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混跡了大半年之後我終於小有成就的接了幾個還算可以的單子,爸媽某種程度上認同了我,但是並不太贊成我的做法。很多人對自由職業者的看法是想工作就工作,想旅遊就旅遊,甚至還有更多夢幻般的說法,以致於一些人開始憧憬這份職業,所以有必要普及一下大家對自由職業這一群體的認識。

自由職業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這裡我重點針對全職,兼職其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自由職業者多見於藝人(演員、歌手、播音、主持人、舞蹈等)、撰稿人(作家或寫手)、IT精英(網路營銷、程序員等)、設計繪畫類(設計師、畫家、攝影師等)、顧問(講師,律師等)……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這類人沒有明確的界限,存在於各個行業,大多以從事腦力勞作為主,多數人有一(或多)技之長,獨立工作,不隸屬於任何公司,辦公地點、辦公時間不受約束,你可以自由的安排你的工作和生活,與此同時你的收入得不到保障和也不會享有一些政策,你可能很窮壓力很大,但也可以很富足生活很輕鬆。

自由職業者的壓力。
和上班族的壓力不同,自由職業者的壓力不僅僅體現在不穩定的收入上,還有身邊人的輿論壓力,尤其是親朋好友的不理解,如果你有家庭,身上的責任就可能把你壓垮。工作短期沒有進展之後又找不到出路之後的迷失,而更重要的是生活和工作被弄的一團糟之後,如何找回正常的節奏。面臨重重壓力,我相信有很多曾經從事自由職業的人又回到公司上班了吧?

自由職業者的狀態
如果你曾經或者現在是自由職業者,我猜測你的生活和工作應該是一團糟的吧?自由的安排時間,結果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而生活對你來說就是8小時或者更短時間的睡覺,其他時間不是在學習就是在工作,工作學習依次往複,你變得越來越宅,交際能力匱乏,自由的最後就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而你的自由職業路也走到頭了。如果你是這麼一種狀態,而且沒有找到改善的辦法,我衷心的建議你上班工作吧,至少現在自由職業不適合你。

如何做一個有前景的自由職業者?

重心一:生活。
要不定期的提高生活質量,比如飯菜豐盛一些,傍晚去健身房鍛煉一個小時,晚上出來看場電影或者參加Party,周末陪陪父母,可以的話還可以出來逛街散步,有兒女還要記得陪孩子去娛樂場逛逛,讓孩子多享受童年的樂趣,這樣他(她)會更有創造力……現實的生活顯然沒有上面描述的如此愜意,生活中你可能會因為一些小事和家人鬧口角(家庭的矛盾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如果你身處的是大家庭……我不想多說了),甚至一些意想不到的天災人禍的降臨也會把一個正常人弄得瘋狂,所以生活每個人都不同,不可同日而語。無論如何要盡量讓自己和身邊的人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狀況和良好的心理狀態,你還有幾十年的時間去享受短暫的人生,所以請把目光放長遠些,不要著急也不要想太遠想太多,但是也別什麼都不幹。

重心二:工作。自由職業者都在做什麼?這些人存在於各個領域沒有明確的界限,簡單一句話:自由職業者為解決公司或企業兼顧不到的業務而生。比如做一場節目的嘉賓,或者是脫口秀主持人,寫詞、寫曲、寫小說,甚至可以是解決一場糾紛,或者是公司出現的即時性問題,或者一些外包業務。所以自由職業的說法太過泛泛,即使如此,專業和效率是你工作的保證。頂級的專業技能是以自由職業者立足在這個殘酷的現實社會的基礎。一般來說,自由職業者在某領域一定有點才能,那就繼續努力讓自己躋身領域的前列,為自己帶來人氣和威望的同時保障工作收入。

重心三:學習。一些老套的話就不搬出來了,整天嘈吵技能也沒有用,多花點時間去學習一門手藝,或讓自己的技能更加純熟,去培訓班,去學校進修,更不靠譜的可以自學(雖然有很多人在自學,但在對大多數人來說自學是件很不靠譜的事情),如何學習和提升不是我能說的,所以還是說點其他方面的學習。至少精通一門外語。不要覺得一門漢語可以走天下,如果有機會出國生活幾年,你會發現自己以往認知中的諸多缺陷,認識到差異,是你學習的動力,當然你也可以按兵不動,甚至過你的舒服日子去,沒人管得著。

好了,最後回答一下LZ的問題,嚮往自由職業本質是向循規蹈矩的生活宣戰,對於一些初出茅廬的人來說,或許抱有一些浪漫主義情懷,當你真正踏上這條道路,你會發現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條很長的人行道,有的很整潔,而有的有裂縫、香蕉皮和煙頭。而你能做的是看清腳下,不要停止腳步。


自由職業兩年。從當初選擇做自由職業開始,心裡秉承前輩教過的一句話:真正的自由是以高度自律換來的。
體制和規則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大部分人都需要它們的約束力。朝九晚五,做五休二,坐班的時候,必須要服從,所以自我約束就沒有那麼難,因為有外力迫使你這樣做。
但是自由職業不是,所有的時間都掌握在自己手上。今天到底是要幹活,還是要拓展業務,用來自我投資,還是給自己放個假,都由自己決定,沒有外力。
我覺得做自由職業在別人眼中是瀟洒自在的,但是只有做過的人,才知道自我組織、自我剋制和自我約束的重要性。還有怎樣平衡工作和生活,當外部的界限消失了之後,你會發現往往別人的假期你在工作,別人的晚上你在加班,和親人朋友的活動時間會產生錯位。這種對自己工作節奏的把握和調整,需要一段時間的探索。
還有樓上很多知友提到的,需要好的技術作保障和積累,就是能力和資源。如果純粹覺得自由,但是量的積累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那估計自由職業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至於問題本身,自由職業是不是對現實的逃避,我覺得不是,至少能做出來的,都不是;做不出來的,吃點虧,認識一下現實世界,了解一下體制內外到底哪一個更適合自己,也是不錯的收穫。

2016年11月9日新增:

因為做這一行也有四年時間了,太感激工作的機會,能學到無數令人讚歎的知識。學的越多,越覺得自己了解的少。但是很多知識和辭彙如果只有自己知道也無法物盡其用,因此向知乎申請了一個專欄,記錄下工作中學習到的有意思的知識。專欄有序一篇,每周五定期更新,歡迎關註:)

言語有意 - 知乎專欄

還有公眾號benefittranslation,同步更新。大家覺得哪個方便就關注哪個,感謝你來。


問題問的非常好。

某種程度上我同意這個觀點,這確實是一種逃避心理,是因為很多人都愛夢想,上著朝九晚五的班,看著別人的故事希望自己也能說走就走,做自己的主人,但這僅僅是想想而已,永遠沒有計劃、沒有行動。

但人有夢想是一件好事,很多人期望這樣的生活方式,也付諸了行動。

有的自由職業者很多有足夠的才能、經濟基礎和圈子支撐自己很快開啟了穩定的自由職業生意,但更多的自由職業者因為各種資源的缺乏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獲得經濟上的自給自足,真正支配自己的時間。

自由職業本身的概念就是模糊的。

嚮往指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到達的意思。

所謂嚮往自由職業,嚮往的是能夠自由的工作、自在的生活。

這是人之常情。倒不見得一定是一種逃避,人總是需要夢想的。

長期在特定的組織機構中服務,會對生活和工作產生厭倦感。

即使是在一些五百強大公司,你也可能會覺得人浮於事、效率低下。

自由職業不需要長期向特定的一個僱主效力,可以自由選擇工作地點,可以自由安排工作時間。這大約是多數人嚮往的理由。

成功的自由職業者憑藉自己的技能確實能夠獲得比全職工作類似或者更多的收益,又能夠有更多閑暇時間。

不是所有的人都嚮往創業,是因為很多的創業故事讓你知道,創業會很苦,會很累。

自由職業貌似沒那麼難?這是對自由職業的誤解。

如果把自由職業當成兼職來對待,是不可取的,要做就要做好。

自由職業本身是一種創業,一個人的創業,也是逐漸一個擺脫經濟壓力和生活壓力的過程。

很多人從事自由職業之後,無法找到過往組織平台給予的優勢,掙扎很久發現並無法達到預期的自由生活目標,要麼繼續咬牙堅持,要麼回到組織懷抱。

你需要讓市場證明你的真正價值。當你成功搭建了自己的生意平台,擁有了一套賺錢系統,就可以稱之為真正自由。

幾點建議:

  • 不斷試錯
  • 選對方向
  • 建立個人品牌
  • 學會協作

其實,就是要邁過幾道坎而已。


超哥知乎回答文章總目錄

獲得小型創業技巧與經驗

請關注超哥微信公眾號:淘海 taohaibaobao

超哥創業俱樂部 Chao Startup Club 每天回答你的一個創業問題


不同意。
這個問題的隱含前提是:自由職業者沒壓力,不用面對現實生活中的重重困難。

我們認真學習、努力工作、拚命賺錢,其本質就在於獲得更多的自由與選擇權。

比如,我囊中羞澀在寒風中等了半天公交也沒來,你手頭寬裕手一招打出租就走了。金錢給你帶來了更豐富的選擇權,你也獲得了更多的自由。

再比如,我從事自由職業,老子明天想睡到自然醒,就關了鬧鐘蒙頭睡。而你要上班,鬧鐘一響就得極不情願地起來,擠公交地鐵去公司打卡。那麼於我而言,自由職業給我也帶來了不打卡的自由,我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時間怎麼安排。

當然,你到了月底卡上會自動進賬,可以海吃山喝;也不用擔心下月的收入從哪裡來。而我要絞盡腦汁地想事情該怎麼做才可以賺到下一筆錢。那麼於你而言,非自由職業給你帶來了穩定而持續的收入,旱澇保收;而我能否賺到下一筆錢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但是,我更享受這種自己安排自己時間的自由,而願意承擔收入不穩定的風險。這並不意味著我在逃避生活的重重困難。


說一個不那麼正能量的例子,因為那個圈子估計不會有人混知乎,所以不匿了

是戶外論壇的一個朋友,我不熟,只知道大概的情況:
香港人,40來歲
在香港沒有置業,若干年前來深圳,大概帶了小几十萬,不知幹什麼賠進去了
在深圳結了婚,沒小孩
過了幾年,突然又聽說隻身去了雲南,沒有和老婆商量,後來離婚了
去雲南本來是想和別人合夥開客棧,結果主要出資人退股了,沒做成
現在在香格里拉做設計的工作

很好的一個人,這次來深圳,給我們帶了很多松茸、牛乾巴、乳扇,到館子里加工,來了滿滿兩桌人
臨走的時候我們又一起吃飯給他送別,只湊足一桌
下半場唱K,他把自己喝得很醉,後來我和另一個朋友把它送到7天開房,預好morning call
他第二天7點的飛機到昆明,第三天傍晚才到香格里拉,我很難想像他來時帶著幾十斤東西的輾轉,回去時只是一直癟癟的雙肩包

短短几次的接觸,我看到他的善良、隨性、瀟洒,也看到他的壓抑、苦悶和凄涼

我無權判斷他現在過得是否幸福,但選擇這種生活的有兩種人,一種在追求一些東西,而另一種,在逃避一些東西

我希望他是前者,我希望他感到幸福


我覺得。。上班才是一種逃避。。自由職業者是一種執行,坦然面對。。


我也是自由職業,離開體制內的央企(銀行,內地省份地市級的銀行),已經10年了。
也可以說我是在逃避,但我不是逃避工作中的困難,我是非常煩感無休止的考核。
我希望有一種隨性的工作,當我工作時,我自我要求、自己給自己訂目標、自我考核,我不希望單位或領導,給我訂一些我討厭的任務,不跟我商量、不容我解釋、強迫我去完成。
我討厭朝9晚5的刻板工作節奏,我目前是想工作時,就一整天幾乎不停歇地工作,心情不好的時候,三五天也不碰電腦,滿處溜達。
我有我自己的興趣,我覺得互聯網上機會很多,樂趣很多,我不願意一天花8小時左右的時間,呆在單位里做那些毫無樂趣的工作,但我又不想在單位表現得不思進取、弔兒郎當、太無所謂、當滾刀肉,讓領導同事內心厭煩,所以我當時在崗的時候,工作期間還是很努力的。
我越是在單位里努力地工作,我內心就越苦悶,從周一煩到周五,周五當天是快樂的,因為感到光明就在眼前。周六是瀟洒的,周日是越來越不高興的,因為又快到周一要上班了,黑暗就要來了。

離職後,我每周的工作時間,是遠超40小時的,但幾乎每一分鐘,內心都很輕鬆、愜意。而且,收入也比原來工作中要高。

當然,自由職業也有不足的地方。
比如,體制中的人脈,慢慢就斷了;有單位的時候,是有社會地位的,人們會表面上尊重你一些。有些知識,在單位里,學的很快,問問別人馬上就知道了,而soho工作中,要自己前前後後地捉摸。另外,一些福利沒有了,比如體制內的醫保,當然你自己可以在社會上買。
比如,有單位的時候,你辦信用卡,幾乎沒什麼難處。自己soho,辦信用卡要多證明。

但總體上來說,soho對我是利大於弊的。


是的,自由職業輕鬆休閑毫不費力,每天上知乎發圖抖機靈就把錢賺了,怕困難怕壓力想要躺著年入百萬的趕緊來啊!


我的理解是,自由職業就是一個人的創業。


除了張公子的回答,上面的高票答案,多少都有點指責」嚮往而不行動「的意味。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立刻去做自由職業的

有的人,能力夠了,資源夠了,自身需求可以滿足了,那他自然可以選擇跳出去做自由職業。
而總有更多的人,會處於想逃而不能逃的境地
這不是單單一句」沒有勇氣「就能粉飾太平的——生存的壓力、家庭的壓力、社會的壓力,對很多人而言都不是二選一那麼簡單

我的一個朋友,每天加班到凌晨,每次精疲力盡覺得第二天一定要辭職
可還是會補眠兩三個小時候繼續加班
他有不上班的老婆,準備上學的孩子,一大家人需要養活,現階段環境下的自由職業為她們提供持續而穩定的生活
就這麼簡單

換句話說,就算是因為對現實的不滿而產生」逃避「,因此而「嚮往」理想中的生存狀態,又有什麼可指責的呢。
和嚮往藍天嚮往大海嚮往清新的空氣沒什麼區別。
有多少人吸了一輩子霧霾,也沒能移民到一個世外桃源
無關勇氣心態,關乎現實。

-----------------------------------------------------------------------------------------------
吐槽完畢,扯扯其它

對於自由職業,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發言權
可能用兼職形容更加恰當:從大二到大四,靠著接私單補充可憐的生活費,零零總總也賺到了六位數。
大學畢業時,也曾考慮過是否繼續SOHO,但最終還是選擇了上班
然後就開始了作為職場新兵的摸爬滾打,奇葩老闆、跳槽、轉行,一一經歷

因為經歷過兩種狀態,所以更能理解,那些因」逃避「而」嚮往「的人是什麼心態

在職場上——

早上開會,一堆人七嘴八舌討論3小時卻說不到重點時,時間是不自由的
辛苦改了N遍的方案,只因團隊戰五渣無法執行時,能力是不自由的
臨到下班,領導丟給你一打發票,「幫我填下報銷單」——這下,連人身都跟著不自由了

· · · · ·

因此,在很多人的觀念里,如果選擇了自由職業——
就能控制自己的時間,不再為沒有意義的事情而犧牲;
就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自己對自己的結果負責;
至於像辦公室政治,幫領導打雜等等令人討厭的事情,自然也一同煙消雲散了。

但更為現實的情況是:
控制時間,需要極強的自制力和自律能力
發揮能力,前提是你的能力(資源/人脈)在脫離團體後還足夠強大,起碼能夠幫你賺到滿足需求的錢。
辦公室政治是沒有了,但人際交往也隨之弱化了。如果沒有刻意地彌補,很容易與社會脫節。

而上述三種情況,在我SOHO的那段時間,幾乎都經歷過。

即便如此,現在的我,還是會嚮往自由職業狀態。
只是我知道現在並非好的時機——我也有各種牽掛:房貸,滿足各種興趣愛好的資金,環遊世界的夢想,生養一個漂亮女兒並給她相對優越的生活條件。這是我的壓力,即便庸俗,也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知道以自己現時的能力,還不足以通過自由職業實現上述目標。
所能做的,是會一邊忍受著職場,一邊自己慢慢培養起自律的能力,慢慢獲取足夠滿足生活目標的資源與能力,慢慢建立起一個非同事但仍正常運轉的交際圈。
然後我才能放心的,自由職業。

但,就如同我前面說過的
有些人吸了一輩子霧霾,也沒能移民到世外桃源
努力不一定成功
努力只是一定會有結果而已


去年年底,我考慮離職,打算以後都不找工作了。如今作為自由職業者3個月了,來分享下改變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一、打工VS自由職業?

問題

討厭坐班
喜歡安靜
身體疲勞,回家的時間都用於休息,自己的事情什麼都做不了
討厭被別人管理
內心受到束縛,但凡在公司上班就會涉及心理壓力大
期待假期,去旅行的每一天都不想回北京

思維導圖

職業訪談

這時候,我想也許可以找身邊一些人聊一聊,到底要何去何從。

1、找到你認為比較了解或者已經在做你理想中工作的人,每個人單獨溝通15分鐘以上

2、向他們最簡單的介紹你目前的情況和你的需求

3、請他們幫助你解答這個職位的優缺點,以及你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這就是所謂的職業訪談了,執行起來一點都不難。我在一天內找到了16個人,其中11人給正面反饋,支持我離職,5人對我會面臨的不穩定因素感到擔憂。11正:5負!

結論

這些問題在我畢業後10年內找的5份工作中都同樣出現。於是我對自己說:即使換第6份工作,也只能還是這樣的結果。當然,我至今感謝且承認從5份打工中學到了各種有用的東西。從任何環境學到的內容都會對人日後有推動作用。只是我不想再重複下去了。有人說,在打工遇到困難的狀態繼續挑戰,直到把這些變為不困難。我覺得這樣的人很堅強,可我不想繼續折磨自己,我確實不適合上班,不服管,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內耗,不如自己微創業。另外當時已經確定結婚,既然家裡有一個人上班有固定收入,另外一個人承擔更多風險就可以了。

我決定離職去作自己喜歡的事情。

二、內心的恐懼

我要求自己分清楚到底是怕工作上的挫折而逃避,還是真的當下的情況阻止了我的前進和影響身心健康?如果選擇離職,下一步作自由職業會遇到什麼風險?我很清楚選擇任何一項都會有恐懼出現,於是列出了一張恐懼清單。

恐懼清單
自由職業
怕收入低、不穩定
怕跟別人不一樣不被認同
怕接觸人頻率低,與社會脫節
打工
怕收入無法提高
怕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怕擔不必要的責任
怕做錯事背負心理壓力

結論
不管如何,打工對我的負面影響更大,恐懼點也更多,不如去大膽試一試。也許作自由職業者會遇到的各種紙老虎恐懼會被自己一一攻破。

三、能做些什麼

我想,即使不上班,也可以用一些方式工作,也可以通過理財有收入。不需要擔心自制力不夠導致每天在家閑晃而消磨鬥志。當時我是這麼計劃的:

如今1個季度了,我也是這麼做過來的,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很適合我,又豐富多彩,還逐步確立了獨自工作時的習慣與節奏。我很開心。

最近看到長投網公眾微信發布的一篇文章《寧做創業狼,不做打工狗》上寫:中國溫州人號稱中國最富有的人群,最喜歡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寧願睡地板,也要做老闆」或者「寧願做生意一個月只賺1000元,不願打工一月賺3000元」。這些理念相信是他們的長輩在生活中告誡他們的,潛移默化中成為他們心中做事情的原則。浙江人中出了一個經濟學家,很了不起,他總結了浙江人的工作哲學:「寧做創業狼,不做打工狗」,當然這話說的很極端,很多打工的朋友都不樂意聽,但是我們仔細想想,還真有點道理呢。

看到這段話,內心很有共鳴,不同的工作形式根源於不同的思維方式。我會持續經營自己的自由職業,看看人生第二個工作的10年又會如何?!

想了解我後來的自由職業之路,請看做一個自由職業者是怎樣一番體驗? - 袁春楠的回答

http://weixin.qq.com/r/DUzl-YHE_NyHrcWe9xk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理解自由職業者逃避的是"現實的規則",而不是"現實的困難"。逃避現實中不公平的規則,甚至潛規則;要說困難,不管做什麼都會有困難。


除了工作,我也有三份兒兼職的自由職業

一是做了多款國內外的商業軟體出售。

二是做站群+affiliate

三是在國外的外包平台上接軟體開發和網站開發的單子。

之前還接批命書、取名、擇日和看風水的單子,現在這塊兒停了。

之所以加入了自由職業的大軍,當初是因為國企待遇低,被錢所逼,現在則是興趣所致,想多折騰點兒事兒。


選擇成為自由職業者,據旁觀者分析有多種情況,這裡指出兩種,一種是逃避,一種是自我發展(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
1.
沒有進入過職場或進入職場不順暢的選擇成為自由職業者。他們往往心高氣傲、積極、熱情、自己為是、心存夢想化理想的有激情的年輕人。他們嚮往自由、抵制各種自認為不必要的羈絆、為實現自我價值有成為自由職業的想法或行為他們一般不喜歡朝九晚五的工作,奔波、擁擠、打卡、績效、等系列考核、公司政治等,喜歡不被束縛的環境。----這裡不能說是單純的逃避,而是逃避+夢想的矛盾思維做出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選擇的自由職業生涯往往會半路夭折。在做的過程中,走了彎路,他們會發現身上的各種不足,自律性差,自己能力的不足、安排不好自己的時間等導致飲食不規律、抽煙酗酒無度、身體健康指數下降、頭腦混亂、情緒波動、孤獨......總之在接近墮落的邊緣。這時候頭腦稍微清醒的會選擇重新去找工作。當然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成為自由職業者,也不缺乏幸運兒。
2.在職場中是佼佼者,技能、溝通、管理思維等都是出來拔萃,同時也在平台上積累了一定人脈。
這些人選擇自由職業水到渠成。因其自律性強,別人願意把工作交給沒有人監管他的他。一般前期只不過是把工作帶回家做,按時交任務。隨著自由工作經驗、人脈的積累,享受到自由工作的好處,不願意工作之外的雜事(公司政治、各種考核......)牽絆,全心放到自己的發展上。自由職業成為其事業生涯當做的一個順其自然的選項。這類人開始就是自己的老闆,贏虧自負,選擇了也順其自然,心裡知道萬事沒有一帆風順。收穫還靠自己耕耘!!!

誰不想實現財務自由?試問自己憑什麼創業,真的可以干好創業這件事?

我身邊有一些醞釀著辭職單幹的90後小朋友,但我從不鼓勵他們這麼做。他們在現有的工作崗位中都做的馬馬虎虎,無論是業務水平還是人際關係都僅僅處在及格的邊緣。這樣的工作能力維持一份薪水都顯得艱難,又怎麼可能扛起創業的大旗。

讓我擔憂的是,在他們眼中,創業是用來逃避職場朝九晚五的工作作息,逃避老闆和領導的管理,逃避繁瑣的業務工作。一旦自己搖身變成了創業者就可以擺脫討人厭的工作,擁有自由的人生。

可是,外界看來的那些瀟洒創業經歷背後,心酸故事又有幾個人知道。

更讓我擔憂的是,因為創業思維的影響,這些孩子根本不會認真對待手頭的這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既不願意跟前輩學經驗知識,也不願意加班多做點事情。心情好的時候混混日子,心情不好的時候辭職出去玩幾個月再重新找下一份工作。

他們會覺得人生隨時隨地都可以重來,當職場上的路走不通,還有創業這條路可以走。

但是,創業從來就不是一個年輕人職場生命的救命稻草。

在職場上混得不算好的人,往往會有一些共性:

比如說沒有上進心和學習力,總會有理由讓自己「舒坦。對待崗位上的工作馬馬虎虎,拿到任務也是一副得過且過的樣子。能拖就拖,能糊弄就糊弄,能踢皮球就踢皮球。好像自己少做點事情,就可以沾一點單位水電、WIFI的光。少花點時間在完成工作上,就可以為自己節約點刷屏的時間。

比如怕苦怕累怕鑽研,一遇到什麼困難,就開始找幫手去求助,寧可花時間在求別人辦事上,也不願意自己嘗試去解決下困難。

再比如過度關注職場的八卦是非,甚至搬弄是非,一副誰都不服,捨我其誰的架勢。寧可花大量的時間去打聽各種小道消息,而不願意自己沉下來來關注下手頭的工作。把精力放到擠兌、摸黑能力好、老闆看重的人身上。

工作中最沒有含金量的東西往往就是工資,經驗經歷的積累、能力的提升、人脈圈的培養,這些才是最寶貴的。但是,那些混日子的年輕人偏偏選擇了「買櫝還珠」這條路。誰都不服、捨我其誰,更何談虛心學習?哪裡有跟對貴人交對朋友的機會?

試問,連本職工作都干不好,就真的可以干好創業這件事?

他在創業過程中面臨的那些紛爭、挑戰、困難要遠遠多過自己在公司里所面臨那一切。在公司上班,難題和搞不定的人際關係都是老闆自己抗,通常分配到下屬手上的那些活早就被過濾了好幾遍,僅剩下技術性的工序罷了。

打工的人只需要為當月的薪水能夠按時發放操心,而老闆們則要為公司今年能夠不能順利活下去而操心,根本就是不同的層次嘛。

挑戰和艱難不是沒有,而是大多數生活在公司基層的職工壓根看不到而已。等到了某一日,這些生活在公司基層的人也面臨這些挑戰和艱難的時候,夢想著實現自由職業、財務自由時,他們會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做好任何準備,只有被市場幹掉的份。

我曾經寫過很多開源的文章,一直倡導大家分兩步走:

1、在自己熱愛的職場領域打磨核心競爭力。如果能夠在一家世界500強的企業或者有著很好前景的創業技術型公司中紮根,花上10年左右的時間,從基層做到中層,甚至挑戰下高管,年收入肯定不再是按月支付,而是一年幾十萬甚至近百萬。甚至享受豐厚的股權收益,這種經濟上的待遇絕對不會遜色於創業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創業還有90%失敗的可能性,而好好打磨職場競爭力卻是贏面很大的選擇。總之能選擇提升自己的平台提升、歷練自我
是個好的開始,只是開始。

2、如果職場發展空間小,身不由己的選擇為了工作而工作的工作就可以選擇利用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人脈資源發展職場外的空間,第二產業的培養也是MINI層面的小型創業,風險小,掉頭快,即便出現的決策錯誤,還有餘地重新開始。

我從來不建議衝動指引下的辭職創業,因為大多數辭職創業的職場人最終只會成為1%創業成功者奮鬥路上的分母群體。那些真正成功的人,要麼有著很稀缺的物質資源,要麼有著很廣泛的人脈圈子,要麼就是有著更強的技術能力。只有這些人才能夠在市場的淘沙中活下來,而普普通通的職場工薪族能掌握哪些技術,哪些資源呢?

我身邊曾經有個90後鬧著要創業,然後說自己能吃苦能拚命,靠勤奮也能成功。

這真是個單純的孩子,如果光憑勤奮努力就能創業成功的話,富士康流水線上的工人豈不是個個都是創業高手,在中國這個市場上,我們還能說自己比這些流水線上的工人要勤奮和玩命?

創業不是單靠流血流汗流眼淚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它是靠腦子靠資源靠技術才可以慢慢上路的事情。

所以當時給我跟他說,你先把第一份工作干好,當你覺得這份工作沒有什麼養分可以汲取了,就跳到更高的平台,繼續學經驗學本事。等到某一日你有了技術,有了視野,有了人脈,有了資源渠道,更有了強大內心建設,那個時候,創業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你積累的所有的財富會合著力幫你創業成功的。


按照我的理解,創業路分成兩類:第一類是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模仿前輩創業的路子;第二類是徹底開闢新的領域。

先說第一類,這也是大多數人最好上手的一類。

打個比方,早些年很多人做淘寶,都是朋友帶著朋友做起來,一個人找到了盈利的模式,後面跟進的人就會少走彎路,直接進入盈利模式。不過這種方式只能在市場尚未飽和的前提下操作,一旦蛋糕都被瓜分的差不多了,那麼共贏模式就會消失。

當然,不見得非要介入淘寶微商這類人滿為患的市場。當一個人擁有核心競爭力的時候,他在某個領域就一定會擁有發言權和稀缺資源,那麼這就是創業上的優勢。比如高校教師最大的優勢是教育資源,那麼在教育相關的這個領域深耕細作就比較有勝算;比如在設計領域工作,跟設計相關的市場就值得去挖掘等等。

光有競爭力還不夠。如果說打工是下屬跟領導之間1對1的溝通,屬於2D的範疇,那麼創業就是一個人跟整個市場的博弈,屬於3D的範疇。創業者要以技術或者人脈資源作為底子,同時還需要有很好的與人溝通的人力,尋找市場商機的學習力,不斷追尋市場動向的敏感力,以及面對挫折而不倒的強大心理承受力。

用我一位老師的話說,打工是被動地由上級灌輸知識,而創業就是自己主動去學習知識,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都在思考公司未來的運作。從成長角度來看,創業的確是很好的學習方式。從我目前接觸下來,身邊的創業朋友大多走的是這條路,充分挖掘自己手頭的資源和人脈關係,利用自己深耕多年的職場經驗,去做工作室或者開一家小公司。還有一點很重要,大多數做的比較成功的人,在原來的職場上就很能獨當一面,算是老東家裡的佼佼者。

第二類就是開闢新領域的創業模式。

創新是這個時代最被濫用的詞,也是最好忽悠年輕人的詞。可是我們冷靜想想,所謂創新就要顛覆一個行業,或者徹底改變一種生態圈,這是何其難的事情。「互聯網+」橫空出世的時候,很多人都說傳統銀行業完蛋了,未來就是互聯網的市場。但世界上,本質從未發生過改變,只不過我們購買產品多了一個互聯網的渠道罷了。互聯網大佬們花了無數的億元也根本無法徹底顛覆一個行業,我們作為芸芸眾生又有什麼能量去徹底革新某個領域呢。所以,個人的力量很難走第二條道路,明智的選擇是個人加入到創新型的公司中,藉助於公司團隊作戰的力量,去成為撬動地球槓桿的「阿基米德們」的成員。以上就是我對於年輕人是否要創業的一點看法。

最後送上"阿門」老師曾經寫過的一段話:

有能力的人再去創業,而不是鼓勵人人去創業,對於大部分人,那是死路條。就如在鼓勵大家跳崖一樣,前面示範成功的都是已經準備好降落傘的,然後對大家說:跳下去,你的人生就如他們那樣精彩。旁觀者看到很多人跳,但是沒人給你展示下面的屍體而已。我重申一下我的觀點:我鼓勵有降落傘的人跳。

如果你已經有想法或已經選擇:

那你要知道:「做好了是自由職業者---時間自由、財富自由。做不好就得接受「無業游民」的稱呼。」


要做好心理準備
1.自由職業不自由,自己做自己的老闆更需自律,耐得住孤獨。一個安排不好時間,沒有時間觀念的人談自由職業總是讓人覺得「天方夜譚」。準備好為自己行為導的結果負責。自律是必做選項!
2.自己堅信自己的「技能」做好長期無收入的打算。有的吃穿,被理想與現實的差異時常打擊、動搖的準備。
3.自己相信自己,才有贏得他人信任的可能。自己都不信,不妨繼續找個平枱曆練個人能力、資源到一定水平,自由職業自然成為選項!到時候選不選在自己!
物質準備:
1.萬事總有個過程,創業需要投入。資金上的投入,就算不準備資金投入到事上,但也得做好長時間無收入或收入不穩定的狀況。
2.精力投入分清主次!大家可能認為你沒事做,閑人!這個讓你陪著逛街,那個邀請你去幫忙!在農村的話,也許還讓人拉著去掰棒子!
3.持之以恆的同時,保證自己的生活質量。不怕枯燥的重複、等待、他人的潑涼水。一直在行動的路上!一個生活沒有保障的人很難保持一個靈活的頭腦。

選擇做自由職業最好不是逃避朝九晚五的職場;自由職業不是結束職場生活的救命稻草。正真能達到自由職業的往往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1.有一技之長。這裡的「技」不單指喜歡做、愛做而是在此基礎上已經做的很好!比如寫的文章、小說受歡迎、在設計圈內技術突出。說直白了,你手裡有貨!
2.人脈資源。這裡指的資源不是指吃吃喝喝、生活上相互關心、聊天的朋友,而是志同道合或關於你技能的相關平台的人。比如設計,起碼你的有客戶,沒有客戶你也知道去哪裡找。說直白了,你需要知道相關的「門」朝哪裡開的。
3.在職場中的某一領域自認為是佼佼者---你需要有信心、別人認為你做的很出色-----起碼被人認可過。沒有幾個人的認可,別奢望得到更多人陪你「玩」。
誰不嚮往自由、財務自由?當你羽翼未豐的時候就的努力豐滿自己的羽翼,藉助單位、公司(平台)不丟棄、一直在做個人想做的、興趣的、愛好的積累的多了。當積累質變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由職業成了你的選項之一。當然你一開始就可以選擇創業,但需要提前知道將會面臨許多彎路、不解、委屈!你的內心強大就可以試試!否則還是建議從積累開始!我認識的大部分自由職業者很多都是在單位做的優秀(技能、管理能力、自律、人品、溝通能力),開始先是把辦公室的工作帶回了家,不用朝九晚五,每天按時交任務。
如果你已經選擇了,心理、行動已經做好了準備,甚至現在就在路上,

那麼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個作息時間表、計劃就成為必要的。
1.輸入輸出成比例,不光要工作(輸出)還需要學習、接受新知識!對於寫作者這點尤為重要,尤其是保持「靈感」;
2.保持身體健康、頭腦活力。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腦子也會是漿糊。飲食要規律,周期性的放空自己,比如逛街、旅行;
3.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行動、行為相對目標按照自己的節奏,一步一步的進行。欲速不達,但點點朝向目標的行動會成就一個個飛越。
看了我寫的這些「亂七八糟」你仍然還能堅定自己的自由職業路,估計你已經成功一半了。你的內心強大、虛心好學,最可貴的是經經歷了別人的思想仍然能夠堅定自己初心!!!加油!!!
預祝在努力的路上的你,早日實現自己心中的期望!!!


有人逃避工作,有人逃避自由,本質是一樣的。我的生活總被一種「詩與遠方」的清新所包圍。就算我們每天過得疲憊不堪,麻木愚鈍,也不願被告知真相。

多少人畢業後去了自己想要的城市,找到一份工作。每天朝九晚五,花費三四個小時擠公交,擠地鐵,車上都是一樣疲倦漠然的臉。

我們每個人拿著手機低著頭,誰也不認識誰,我們的情緒和個體化特徵都掩藏在一張一色表情的臉後。


我們為了每個月的工資,堅持打卡上下班,出差,半夜坐在機場等待的士。我們做著一份並不是很重要的工作,我們創造的價值並不是那麼不可或缺,但是我們每天都在繼續。

中午的時候,我們點了外賣,吃完趴在桌子上小憩一會,或者跟同事扯扯閑話,雖然我們心裡都明白,辭職以後他們都是陌生人,但是大家真情或假意的一起發發牢騷,說下家長里短。

挨到了下班的時間,經常加班的人已經習慣了再坐一會,或者叫了外賣把晚餐解決了再走。即使早點下班又做了什麼呢?

我們追一下最近都在熱議的《人民的名義》,或者刷一下朋友圈微博,不知不覺時間就到了十二點,我們可能還計划過學習,看書,或者去報個進修班,但是一天班下來身心疲倦,我們再也做不了其他的了。

回想一下八小時上班之外的時間,似乎都被浪費了,幾年過去,除了上漲一點的工資,我們好像什麼也沒得到。但是我們的家庭生活已經建立在這份工資上,架子被搭起來,無法抽身,也無法停下。

偶爾,我們也會被這種麻木,無聊,孤寂所觸動,會有一瞬的靈魂戰慄,但是很快,身體的疲憊讓我們無法將這種戰慄,往更深層面走下去。於是,第二天,我們把這種生活重複下去。

周末的時候,也許又是加班,不加班我們也想不出更好的內容。因為躺在家裡一整天,或者出於愧疚陪著孩子伴侶出去玩一整天,比工作輕鬆不了多少,即使當所有迫不得已的責任都消失了,我們也沒有做出更有意義的事情。

那一天休息,我們用了半天來擦地洗衣服。

我說,去抗議這種生活呀,去抗議這種麻木不仁跟枯燥無聊啊。可是你告訴我,生活就是這樣,我們別無他選。這樣又回到了人生的意義上去了。做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才是真實的自己?

做自己。
這個話題從來沒有停止過,我也一直在思考和嘗試。所以我的焦慮從來沒有停止過。如果我知道就好了。但是我不知道,我們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看看,身邊有多少人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滿意的,是實心實意快樂的呢?

我沒有上班,這幾年的時間我都是在自己摸索,所以這幾年我一直都處在極深的焦慮中。這種自由從另一種意義上說,也是孤獨,疑慮,和不安。

因為我掌握著這種自由,我就無法逃避人生的意義,無法逃避必須為自己負責,無法逃避我能力有限的事實,無法逃避我所有選擇的後果。

自由在另外一個層面來看,就是對風險的承擔,和獨立奮鬥的不安全感。所以我能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明明不滿不快樂,卻還是依附於一個更大的群體或機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減緩自己的無力感,才能做出一副我沒得選的假象。

曾經有人深夜跟我談人生丟失的夢想,他說是現實的無奈扼殺了自己的理想,家庭和責任讓自己無法以真實性情相對。

我一點都不想聽,我也沒辦法去安慰這樣一個中年不得志的人,因為看似迫不得已,其實都是自主放棄。我們需要為自己的逃避自由和責任找一個借口,這個借口讓我們所有的不得志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前一段時間,我發了一篇小短文,一不小心就引起了大量的謾罵和惡意揣測,甚至有人通過各種方式找到了我的微信號QQ號,跑到我的這塊小地盤喊話。我一度非常惶恐,害怕這種網路暴力對我產生的影響,後來我釋然了。

這樣的群體,正是因為無法獲得自身力量,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為自己的自由負責,才會在網路上化成一股失去自我的力量,來釋放本身的焦慮和迷茫。

我們每個人看似越來越自由了,但是這股自由是消極的,是被動的,是不幸福的。一旦被告知,我們的一切都與自己的行動和選擇直接掛鉤,我們就失去了所有借口和掩飾,這樣的自由是不受人歡迎的。

所以大多數人選擇逃避了,逃避的同時,也丟失了自己。也許他們會把工作的不順,伴侶的牽絆,孩子的年幼當作無法做真實自己的借口,但實際上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有一天,我們能夠扛起這份焦慮和困惑,我們就找到了自己。


推薦閱讀:

當自己在一個集體中處於絕對弱勢的情況下,怎麼才能專註自己的事,不去和他人比較?
怎樣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教差生是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讓自己在各個領域都是佼佼者?
多數人為什麼有天花板?

TAG:心理 | 職業規劃 | 個人發展 | 個人成長 | 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