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學習的樂趣?

現在讀高中真的覺得一天很累而且很枯燥,就像上了發條的機器人,完全找不到學習的樂趣和自己前進的動力,雖然自己很努力但是完全沒有快樂。怎樣使自己學習變得輕鬆快樂而且主動呢?


別讓上學影響了你學習

用我自己的經歷來說吧

過年期間,去親戚朋友家吃飯。說到之後打算工作還是考研這個問題時,感覺大多數人還是把享受學習和應該讀研等同。

這不奇怪,畢竟一直以來我們接受的教育觀念就是:

學習是為了考試考得好,考試考得好是為了上個好學校,上了好學校就能有個好工作。所以只要認真學習,最後什麼都好了。

也許所有教育最有價值的結果是,當你不得不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不管你是否喜歡它,你都有能力去完成這項必須的任務。
這是每個人應該學的第一課,然而,無論一個人多早接受教育,這可能是他徹底學到的最後一課。
——托馬斯·亨利·赫胥黎

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學習」,一直學到大學,我們發現「學習」變成了一件與考試掛鉤的,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務。

自然,我們便會討厭「學習」。這也是為什麼高考完會有人去撕書、丟試卷。

在大學裡,似乎每次都是考前記知識,然後拿個分數,隨後把知識清空,好給下一學期的課程騰出空間。

學習真的沒有樂趣了嗎?

我認為學習起碼有三種樂趣:解釋事物、實際運用、漫談想像

解釋事物

拿我自己當例子吧。

我是挺喜歡學習感興趣的知識的,因為可以用它們解釋生活中的事情。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有些地產廣告為什麼不說人話》

這是因為我經常看到一些地產廣告用的都是些很虛的廣告語,千篇一律,不知所謂。

於是就去找資料,看論壇,查文獻。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我終於解開了這個一直困擾我的問題,這就會讓我感覺到很開心。就像完成了遊戲的挑戰任務一樣。

又比如心理學中的社會認同可以說明淘寶爆款為何成功。

而經濟學的規模效應可以說明大企業的優勢,物理學的「質量越大,慣性越大」可以解釋大企業的弊端。

小孩子會問父母各種為什麼,一直問到父母都煩了也不肯罷休。長大後卻因為各種原因失去了小時候的好奇心,也懶得去尋找答案,好像什麼都知道了。

學習就是這麼一回事,幫助我們去了解不知道的東西——那些我們小時候很好奇的事物,那些我們長大後習以為常的事情。

實際運用

工廠裁員買來機器,高手下棋輸給電腦。

這些事情似乎在宣告一個趨勢:機器會在很多方面取代人類,除了重複的體力勞動,甚至還有腦力領域,像會計、金融分析等等。

未來我們在工作上如何與機器相處?

想要硬碰硬未免太辛苦,還不一定能贏,何不強強聯合?

  • 機器的長處—快速計算、大量地儲存信息
  • 人類的長處—直覺判斷、創造性解決問題

而解決問題就是將學習到的知識實際運用的過程。

怎麼樣才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呢?

我想通過創造一個「知識人」的方法來說明。

這個「人」由靈魂,骨架和肉身組成。


靈魂:跨學科學習和自我證否

靈魂之一:跨學科學習

為什麼是跨學科學習呢?我們經常聽到的都是:人要有「匠人精神」,要專註於一個領域才會有成就。

但我認為這除了指在特定領域進行鑽研,更是指在該領域要有獨特的、可替代性低的技能或能力。

而這裡的跨學科學習指的是學習各學科的基礎而重要的知識。

(比如說物理學的相互作用力、生物學的用進廢退、心理學的互惠心理還有統計學的正態分布等等)

所以,跨學科學習就更像是補全常識 。在信息發達的今天,人們卻缺乏常識,這本身就很奇怪。比如我就經常被我媽吐槽搞不清親戚的稱謂和關係。


舉兩個例子說明跨學科學習的重要性:

烹飪,大家每天都會接觸。而菜煮得好不好就涉及到很多學科:

化學:調料的配比,下調料的時間。

管理學:煲湯先還是炒菜先?是提前備好蔥姜還是在煮的過程中去準備?

審美心理:擺盤怎麼擺好看?還需要加點什麼讓顏色不那麼單調?什麼樣的顏色可以讓人更有食慾?怎麼樣才能讓料理髮光?

「治大國如烹小鮮」也就不難理解了。


另外一個例子:

市場調研已經算是專業細化程度較高的工作了,但它也是許多學科的綜合應用:

修辭學、心理學:怎麼樣設計表述客觀的問題和答案?

談判學:如何讓人願意接受街坊?

統計學:調研數據如何分析?


也許有人會說:工作過程中可以找相應的專業人士來啊,何必自己來呢?

但很多情況下,很難湊齊那麼多的專業人士。況且現階段,大多數公司不同部門之間的協作能力還有待提高。

我們經常需要自己先想出思路,然後才去請教專家,或者做進一步的了解。沒有跨學科的知識結構的話,很多時候就會陷入狹窄的思路中。

有這麼一句諺語:

在只有鐵鎚的人看來,每個問題都非常像一顆釘子。

所以跨學科學習的意義之一是:為我們提供更多不同的視角和思路。


靈魂之二:自我證否

所謂自我證否就是願意承認和證實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並從中吸取教訓。

人會本能地尋找並支持和自己觀點相同的事物,而有時這會導致不客觀的看法。

科學理論都是可證偽的,更完整地說:衡量一個理論的科學地位的標準是它的可證偽性或可反駁性或可檢驗性。

就像客戶端更新,能夠自我證否代表能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庫,以更好地適應世界變化。而不是在自己的想法有錯誤的時候固執己見。

跨學科可以看做是學習的空間維度,表示知識的廣度;

自我證否則可視為學習的時間標尺,標誌知識的發展。


骨架:知識點構築網路

以這些基礎而重要的知識建立自己的跨學科知識結構,並以檢查清單、思維導圖等形式儲存在電腦手機等設備上,這樣才能知道有什麼知識可以利用。

這裡也需要將不同知識相互連接,才能組建成知識網路,所謂舉一反三便是如此。

平時我讀書的時候喜歡把筆記記錄在電腦上,筆記主要有三個部分:

  1. 內容的解釋:主要是用自己的話把內容表述出來,並把知識涉及的相似原理寫出來,這是構建不同知識點間聯繫的辦法之一。
  2. 相關的事例:寫出自己想到的與內容相關的例子。這是為了建立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3. 其他的用法:把想到的知識的用法寫下,學習知識主要是為了實踐,這就為運用提供了可選擇的思路。

肉身:互聯網延伸身體

以互聯網上的大量信息作為資料庫,需要引用時再搜尋,而不必強記細枝末節的東西。

為了考試,我們被要求記憶過於細節的東西。礙於考試規則,無法利用科技的便利幫助自身揚長避短。

而學習卻不用在意考試規則,互聯網無疑是我們的最大寶庫。

科技產物大多是身體器官的延伸,比如汽車是腳,電話是耳,屏幕是眼。互聯網也是我們大腦記憶的延伸。

平時聊天,說到某一個不清楚具體定義或者不太確定的事物,我就會拿出手機搜索,然後繼續逼逼。

靈魂、骨架、肉身三者結合,給予了我們創新的可能。

因為大多數創新都是已有事物的組合、嫁接、扭曲、變形。

來自靈魂畫師-竹筍

漫談想像

可能我這個人比較奇葩,我會喜歡嚴肅認真、活潑跳脫地討論知識。所以學習對於我來說也可以用來閑聊、扯淡和裝逼。

最近和一個朋友去逛仙湖。看到路上的植物就聊起了生物變異,由變異是個體開始還是群體開始談到變異的概率問題。

從概率想到量子力學中的「上帝投不投骰子」,接著說起量子力學中的「薛定諤的貓」。

對於到底是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觀測影響物質感到蛋疼,於是乎上到弘法寺問佛祖這個問題。

發現佛祖也沒有告訴我們答案。而我們為了繼續討論,便查找了量子力學的有關信息。

看到量子糾纏時,我提出說:其實影分身術是不是就是量子糾纏?

然後想了一下我又說:不是,因為影分身術有實體,可以進行攻擊。

而量子糾纏產生的東西從定義來看並不是實體,所以應該是分身術。

隨後我們順著分身探討起複制人的事情,認為雖然可以複製肉體,但是記憶等等思維無法複製,所以不算複製原來的人,只是克隆了一個新的生物。

然後朋友想起紅色警戒2里的超級武器——超時空傳送機只能傳送坦克,人進去的話會死,因為人有思維。於是評論說這個遊戲還挺合理的。

也許旁人看來,這兩人談得都是什麼鬼。但我們兩個都樂在其中,也許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夠從初中一直玩到現在的原因之一吧。

結語

我從來不讓上學影響我的學習。
——馬克·吐溫

明理之趣,運用之趣,幻想之趣……

學習的樂趣有那麼多,可別讓上學給耽誤咯。

參考資料:

《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錄》第三版 彼得·考夫曼 編 李繼宏 等譯

《【李叫獸】為什麼你看了很多書,卻依然沒有洞見》 李靖

《&<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黃金三分法》 戰隼


今天晚上扒文件,突然扒到了高三上學期的期末考試。語文比數學多考22分2333總分601階段164,這分數在河南在鄭大都上不了。再看看好基友,階段174,再看看班級的另一名女生,階段135。嗯,我們仨現在都在交大。想起高二語文老師的話—相信種子,相信時間。現在還相信著。
往事以後不提。 2017/04/19

以下為原答案:
今年高三畢業
自我感覺在高三下學期找到了學習的樂趣
我感覺,學習的樂趣在於自身知識的獲得、轉化與評價。如果把學習的動力定位為高考的壓力,那麼學習起來就會相對費力,就有了所謂的「拼」,而且心態隨著考試成績的起伏,浮動也會變得更加明顯。
但如果把高考看成成長的過程,看成進入新世界的必經之路,你會走的從容得,有趣得多。學習其實是一個有趣的過程,知識的獲得是奇妙的,從不會到會,到有自己的感悟,應用,彷彿就是一粒種子慢慢發芽的旅程。同時,學習方法的探索也是極具活力的。有痛苦才會有改變,慢慢改變與調整,最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同時,高中生活的樂趣也要自己營造。 交一兩個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一起努力,相互促進;多讀書,可以看些深刻的,陶冶情操的,建議周國平,或一些入門哲學書,美學書;多運動;寫心得感悟,發現生活的不同,記錄身邊的人、事,以及自己的思考
如果你能像周國平先生所說的,站在成長的角度看待這段歷程,你會擁有輕鬆的心態,你也會格外珍惜,這段會讓你懷念一生的日子。
PS:答主為2016河南畢業生,已被上海西南某男子技校錄取


占坑
雖然同詩詩一樣不知道答主是男是女
但是一般喜歡問這樣萌稚的問題看樣子是女生嘍。

怎樣找到學習的樂趣?
這真是一個死萌死萌的問題。
就像蝴蝶從來不問為什麼自己要有顏色。同樣太陽也從來不問為什麼自己要東升西落。
一切都是必然的與生俱來。不管是高中學習還是大學學習甚至是未來的很多很多年。你都是要學習的。
剛剛出生的貓咪一定會疑惑自己為什麼有爪子,慢慢的也會疑惑自己為什麼要學會爬樹。在很長很長的時間間隔以後,它發現爪子可以用來跟動物搏鬥,對溫柔的人可以收起,它發現即使被惡犬追趕它可以躥到樹上,而惡犬不能。

很多東西。我們現在覺得沒有必要。可是難說十年二十年以後,你會因為這些沒有必要的東西感到欣喜。這個我學過耶,咦這個我竟然知道。
就比如。很小就開始接受啟蒙的孩子不知道背三字經有什麼意義,更不知道聲韻啟蒙對自己有什麼用,每天被逼著練字學畫畫,感覺生命的變得灰暗了。可是長大後。她發現可以援引的東西信手可得,在周圍同學還在糾結如何寫議論文的時候她隨口就是文言半文言,在周圍同學因為書寫而的丟分的時候,她時不時的要被字如其人的譽談臉紅一番,在周圍同學感慨自己美術細胞缺失的時候,她可以默默的翻出自己曾經做過的漂亮的手帳。
在無數灰暗的時刻,可以用自己的優勢點亮整個世界。嗯這些我學過。

高中學習也是一樣啊。即使如同機械化一般重複做著一些相同的事,可是相同的事的細節又是不同的。用很老套的話來說,就是需要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每天複習的知識點不一樣,汲取的信息量也不一樣。但是你會發現,當你留心一個辭彙之後,你會發現這個辭彙隨處可見,從陌生到熟悉成為你親密的朋友。
當你嘗試著熱愛一門學科的時候。你會發現知識的背後是無窮。同樣,你也以無窮的活力和永葆新鮮的意氣風發的心去揭開背後的無窮大門。

不會錯的。相信我,也請相信知識。我記得一個段子。有人問氣質是什麼。有人答,氣質就是你當年讀過的書數十年之後還剩下多少。大概就是這樣子。可是我卻很受觸動。既然如此,那就多裝一些吧。

堅持下去。即使你不知道你等待已久的結果到底是什麼。高三。你還有一年時間,短短的三百六十五天。你就可以換一個平台卻追求你喜愛已久的東西了。你要堅持。你要相信。

答的有些偏了。但是。還是偏了。。


當學習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就像每日三餐一樣不會讓人抗拒,那是順其自然的狀態。我在故我吃,我在故我學。

每天安排固定的時間,在幾個固定的地點,或圖書館或學習室之間隨意切換,膩了就換,換了又膩。

一道菜連續吃三天會膩,在同一個地點連續學三天大概也會膩吧,換個環境換點不一樣。

堅持,堅持,堅持。

我知道,堅持本身是件很難令人堅持下去的事情,所以我總很羨慕那些有強大意志力的傢伙們,而這些傢伙們最後也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初期要堅持下去是那麼困難,那就給自己一個特殊的獎勵機制吧,具體做法可另外查找。

像吃飯一樣在固定的時間學習,點菜似的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地點,這還不夠,還需要看到自己的日益精進才好。這時候就需要記錄,一個Excel折線圖輕鬆記錄自己增長的曲線,看到的時候多爽啊,每天進步一點點。

這就是積極反饋。有了我可以,就會有我要繼續堅持的決心。

我也在成長,在愉快地給自己積極反饋,已有初步成效,我相信這積極反饋會持續下去的。

另,男神學霸對我也有莫大激勵,他是段前十,而我渣渣地跟他隔了好遠的距離。
(??ω??)??啦啦啦,我男神好帥(/ω\)


題主呀,這個問題我有仔細想過。
我覺得吧,有些東西不能刻意地去追求,很有可能不但得不到,反而漸行漸遠。
我看了你問題的描述,我覺得你可能是倦了,那就趁著有假期的時候好好放鬆放鬆,放空自己,盡量不要去想學習上的事情。
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就踏實地用心地去做,不要想太多也不要急躁,內心充實了也許樂趣就來了吧。總之,可遇而不可求吧。


謝邀……
有時候,學習的樂趣是打敗他人的快感。


關鍵還是要從腦子裡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隨便說說,大白話不中聽。學習跟吃飯洗澡坐飛機一樣,就一過程,能從中受益就有樂趣。餓了吃上飯,髒了能洗澡,旅行坐飛機,恰到好處的經歷這些過程開心又快樂。吃撐了還得吃,屋裡冰冷也得洗澡,這時候就難受。
再回頭說學習,也是同理。您現在學習的知識將來才能用上,所以將來舒服,當下無趣。像我這種二愣子,工作後被操足操夠了,帶著無數臨床問題回頭學習,真爽的飛起。
至於改善,多諮詢長輩,前輩們,他們就是將來的你。


以前我很討厭看書,看書會頭暈,記不住,枯燥無聊。但看完知乎裡面:被高智商的人碾壓是什麼感覺。
我找到了學習的感覺,那就是學習獲得的感覺,然後當學的很厲害的時候,未來的生活都會因此而提升。


明天要去面試,正在抱佛腳中。
如果我能找到學習的樂趣,我至於這樣?
工作了就不要跟我談理想,我的理想是不工作。


知識的3步曲
1收集概念 啊 我知道這個新概念的含義 比如背單詞等
2邏輯分類 哪些概念之間相關 什麼關係 就是
3知識的總結提煉成框架
高中的1和2老師都基本給你了知識又少 你多背背就好了 當你卷子能及格的時候
3將決定你的高度 高中那麼愛設陷阱 把不同知識串聯 你就要經常深入知識的本質總結一套自己的最簡單全面的解法
到時候你卷子答的快又准這就是動力
大學後就金字塔完全到倒過來 前兩部分是重點 除了數學別的科目基本不給你把知識串一起 但是沒人幫你弄 知識又多
就是不停的弄簡單的問題 這個是啥
a和b什麼關係 什麼公式 然後自己弄個筆記 記住了就差不多了 不停的學新東西
高考就是另一種競技 比拼的不是誰會 是誰想的多 想的快


推薦閱讀:

快樂是什麼?為什麼會這麼容易失去呢?
你做了什麼事情讓你的狗狗很開心?
人為什麼快樂?
別人對你說過最棒的讚美是什麼?
你最快樂幸福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在哪裡?和誰在一起?

TAG:教育 | 快樂 | 高效學習 | 學生 | 學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