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如果有心理問題應該怎麼辦?
按理說,佛教徒心理素質比常人好,一般沒有什麼心理問題的,如果有自然可以通過佛法修行解決,但一個小時候缺愛的人心理傷痕始終是存在的,當真的出現需要心理干預等嚴重程度的心理問題時候,該怎麼辦?找專業的心理醫生,還是找大師同修解惑?包容的佛教沒有限制任何人去信仰,但估計小時候缺愛從而產生心理問題的人通過學佛尋找解脫的群體是挺大的。我的問題就是,小時候缺愛的佛教徒如果出現心理甚至精神問題應當怎麼辦?
謝瑤
佛法是滅苦之法
心理問題也是苦的一種,佛法也可滅之。
所以當僧人碰上心理障礙,在佛法中尋得對治之法對治即可。
舍利子。又此眼等譬如泡沫不可撮摩。於泡沫中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補特伽羅。無意生無儒童。無作者亦無受者。如是了知諸法不生。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譬如陽焰。一切煩惱貪愛集生。前際後際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補特伽羅無意生無儒童無作者亦無受者。如是了知諸行不轉。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譬如芭蕉。體不實故。於芭蕉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譬如幻化。顛倒集生此幻化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猶如夢中。見諸色相非真實故。於此夢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猶如谷響。由緣生故。於谷響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猶如影像。隨諸業惑之所顯現。此影像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譬如浮雲。聚散無定體非究竟。此浮雲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譬如電光。剎那變滅。此電光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猶如虛空。離我我所。於空法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猶如愚聾。無所覺知。又如草木牆壁瓦礫諸非情物無所覺知。而此愚聾非情法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猶如諸行。皆流轉故。亦如風鳶假緣和合。此諸行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皆是虛假。一切不凈之所積聚。此虛假法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如鏡中像。隨物顯現旋有旋無。是破壞法。此鏡像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猶如苦井。老病死苦四蛇二鼠交相侵迫。此苦井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又此眼等無實邊際。浮塵之根死法所侵。乃見邊際。此邊際中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補特伽羅。無意生無儒童無作者亦無受者。如是了知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舍利子。蘊處界法亦復如是。
若菩薩摩訶薩。內心堅固真實相應。永不墮於貪愛法中。若墮貪愛。無有是處。於貪愛法真實厭離。
其實,好多心理有問題的人,會因為各種因緣,投入宗教的懷抱。
我個人認為,那些選擇了佛教,並且正確認識了佛教的人群,他們的心理問題是可以通過修行解決的。
舉個栗子:
金剛經對於抑鬱症,有極其明顯的療效。
我的長輩,深受朋友圈佛教與QQ空間佛教的影響,她不停地轉發佛教雞湯,並且她逼迫我去看、建議我也去轉發。
她每年購買『開光法器、佛像』,參與當地寺廟組織的封建迷信活動,花銷驚人。一年的花費,足夠買下我兩個腎臟。
即便如此,她依然指責我「買的衣服貴了,穿那麼好的鞋子幹嘛?那麼貴」。
礙於她是我的長輩,我不敢說什麼。我的長輩不知道我早就在閱讀佛教經書,她不知道我也相信佛陀的教誨。
我們的信仰,是值得驕傲的、是充滿鬥爭的、是大丈夫的信仰。
它什麼時候變成了懦弱的女人掩飾自己膽小怕事的盾牌了?什麼時候變成矯揉造作的東西了?啥時候變得這麼迷信了?
如果說佛教世俗化,它也應該是熱血的,剛毅果敢的、精進勇猛的。但是它怎麼就變雞湯了?
佛陀何時變成中老年婦女的偶像了?
我們要記住一點:『佛教是一個辛辣的宗教,並不是像人們所見那樣仁慈、和氣。那只是它的表面現象,佛家的骨頭裡是冰冷的,冰冷到可以捨棄一切,包括自己』
等等,你說什麼?心裡問題?
佛弟子是大丈夫,佛弟子時刻與自己的精神與意識做著極其激烈的鬥爭,所謂心理問題,早已被抹殺於冰冷無情的鬥爭當中。
除非精神病,導致自己已經沒辦法繼續鬥爭了。(心理問題,只是因為你還有喜怒哀樂,你還有世間的感情)
不要屈服啊!!!!!!!!!!!
我能理解題主的問題。
學佛以前我得過抑鬱症,這個病,一輩子都不會完全好,如果因緣得當還是會複發的。
學佛轉眼都兩三年了,目前還沒有真正複發過。
我覺得以下幾點很重要
1 知道放低自己的期望。末法時代的眾生,很多會讓人很失望。我自己現在也是經常遇到這樣的人,但是自己要堅信自己是修佛的,不是跟他們做朋友才活著的,所以她們如何自有她們自己的因果,我怎麼做,是忽略他們還是生悶氣傷害自己身體,也只有我自己承擔這個果,所以現在還是會遇到特別讓我難以置信的人,包括佛家裡也有很多。但你要知道,有的人學佛友自己的目的,但是你的目的到底是不是學佛
2 做一個厚道的人,但不是沒有底線的。一般的小問題,能不計較就不計較了,大一些的問題,看看能不能從規矩上,體制上約束一下對方。但是如果學佛的時候面臨一些選擇, 但是這個選擇體驗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根本不是自己的方向,或者大部分不盡如人意,那就向諸佛菩薩懺悔,向上師懺悔請示,自己放棄這個選擇,回到自己比較開心的狀態上。這個很重要,已經有心理疾病了,絕對不能硬抗。
3 佛家裡有一個方法叫閉關,具體嚴格的閉關有很多條件,但是我想說的是閉關的中心條件,就是不對外界做任何的反應,包括言語,謀劃,合作都沒有。這時候心是靜的,這時候你會有原始的訴求跑出來,你會知道自己內心深處到底是可憐這些眾生,還是厭惡他們只是希望自己解脫。如果你可憐他們,自然不會用要求自己的標準要求他們,如果厭惡他們,自然不會願意自己的健康浪費在跟她們生氣上
放一張我愛的畫鎮樓 哈
有心理問題就去看心理醫生,有精神問題就去精神病醫院。
首先科普一下,心理問題和精神問題是兩類問題。心理諮詢師可以為心理問題提供幫助而不被允許也沒有能力進行精神病的治療,精神問題只能求助於精神科醫生。
其次,信仰任何宗教的人也是人啊,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包括有著豐富心理學知識的心理師,他們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也要吃喝拉撒睡,也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糾結和小情緒,甚至出現心理問題。心理師出現了心理問題也是要求助心理諮詢師的,心理師因為平時接觸太多負能量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所以為了預防這些問題他們也是要定期去心理督導那裡進行發泄和諮詢的。所以並不是有什麼樣的信仰或者有多豐富的知識就和常人有很大不同,都是人,人都會生病或者出問題,出現問題就要去找專業人士求助。
最後,去找誰尋求幫助?前面已經說了,專業人士。心理問題就找心理諮詢師,精神問題就找精神科醫生。當然去找佛學大師尋求幫助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傾訴問題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宣洩,在傾訴的過程中大師完全可以擔當心理諮詢師這一角色,並且由於兩人同時具備佛學知識,共同語言和疏導方法上會更有針對性,尤其是不少佛學知識也與心理方面的哲學有一定的想通之處。題主說的是佛學就舉個例子:日本的森田療法就與禪宗哲學有很多想通的地方。
按理說,佛教徒心理素質比常人好,一般沒有什麼心理問題的。
這個前提值得商榷。作為信仰來說,正是因為覺得自己心裡素質不夠好。才會尋找一種信靠。才會有信仰,才會崇拜,才會祈求。作為修行來講。修行人正是因為發現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不咋樣,才去追求智慧,追求解脫,也不能說明因為他修心個,所以他就該如何。
其實,信佛也好,學佛也罷。和心裡素質好不好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
回到教理來談問題。
佛教有緣起法和緣生法。
所謂緣起法,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現前的。沒有什麼是脫離因緣而存在的。
所謂緣生法,是因為有了無明,無明為因,加上緣。有了各種果報,而各種果報可以作為因,再加上緣,變出各種其他的果報,因果循環,即因即果。十二因緣最後,生緣老死……所以有了輪迴。那麼要跳出輪迴,就是要斬斷無明。
那麼無論什麼法門,作為學佛人,所要悟的,就是悟入緣生法。
所要斷除的,就是無明煩惱。
因為有了無明,就有了業報;
有了業報,就有了依報;
有了依報,隨著俱生我執,就又有了無明;
然後周而復始……
那麼題目中所說的缺愛也好,心裡問題也好,精神問題也好。
對治這些問題,無非是怎麼看待他。
你當他是個問題,他就是個問題;反之,他就是個P。
依據緣起法和緣生法。
既然一切是自己的業報,那麼自己的執著,就是煩惱的根源。
既然是因緣和合,那麼自己的一切起心動念,就是無明的妄念。
說到這裡,道理能不能明白?
如果明白,看看當下這麼五秒,三秒,甚至哪怕一秒鐘,是不是就放下了?
放下之後,是不是很快就又重新陷入煩惱里?
這就是禪定力不夠。
自己的「凈念」沒有續航能力。腫么辦?
只有考做功夫,打坐、念佛、安般、持咒,各種功夫,來培養自己的禪定力。
有了禪定力,就有了智慧——定慧本一體。
如此修來,當得大自在。
功夫不怕簡短,就怕間斷。
佛教徒如果有心理問題應該怎麼辦?應該加緊好好修行!
都試試唄。
佛教又沒有阻止人看醫生。佛教徒,只是信佛罷了,並不是接觸經書立刻變身為聖賢人物。
處在社會大分工的背景下,每個人都面對強大的壓力,佛教徒也不例外!有信仰可以有長遠的目標,可以凈化心靈,但佛教徒往往沒有讀佛教大學,佛學院,甚至沒有認真從頭到尾學習過一本論典,佛教基礎常識甚至都不清楚,說是佛教徒,只是對佛教有興趣而已,距離真正的佛子,可謂十萬八千里之遙。
佛陀就是大醫王,但業力現前,業輪的利刃滾過時,該受的苦楚必然要受,過去世種下的苦因,必然結出苦果,學習佛法,一定要發出真實無偽菩提心,才能真正銷業,才能真正病癒!才能算真佛子。
建議你尋求親朋好友良師益友的幫助,也可以藉助社會團體力量,先保存心力,同時積極自救,堅強精進學習真正的佛法!然後爭取上佛學院,徹底療愈!現在城市裡也有了像菩提佛學院這樣的居士佛學院了,建議速速報名!
假設不對。成為佛教徒,標準是三皈依。三皈依是入門儀式,不負責提升心理素質。
你的問題前提不成立,後面的糾結全無意義。心理問題,在佛法中能否求解?很有可能,但你是否能遇到治癒心理創傷的法,不一定;你找大師解惑一定能找對人嗎?不一定。這話里的「佛法」換成心理學,「大師」換成心理醫生,一樣。
佛法基本的原則——法印,第一條怎麼說的?諸行無常。無常,不定,變易。解決方法不是一定在哪裡,但你不尋找可能更沒解決的希望;問題本身也在變化中,也許在成長、探求的路上它變輕了,不再是個事兒。
大概每個人都有心理問題。嚴重點說,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是精神病。學佛修行本身就在修正自己,認識自己,改善自己,豐富自己。
有病不可怕,怕的是不敢看自己的病,不敢改正自己的病。
沒事兒,相信內在的佛性,對它有絕對的信心、有誠心。
是個人都會有心理問題,估計貓啊狗啊的也有心理問題;前不擔心,啥不好的事情發生就發生了;後不糾結;慢慢修行,經文里自然會有理論來支撐你不再重複;
目前沒有數據
請參照鳩摩智和當代某方丈
道教徒如果有心理問題應該怎麼辦?
基督教徒如果有心理問題應該怎麼辦?
伊斯蘭教徒如果有心理問題應該怎麼辦?
。。。
推薦閱讀:
※中二對於青少年成長有什麼好處?
※人為什麼越長大越孤單?
※人們為什麼會感到一些文字是「肉麻的」?
※在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情形下,能夠正常戀愛嗎?
※我討厭的人過得居然比我好?嫉妒!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