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成敗和努力往往無關,只和關鍵時刻的關鍵選擇有關」怎麼看待這句話?

羅緝思維公共帳號某一次語音如下:
我上高三那年還在痴迷看小說,上課看、下課看,終於敗露了。有一天班主任沒收了我的書,一邊回身跟我講了一句話:「你現在不好好參加高考這一生也會往前走,但是會走的很慢,這個時候加一把勁你也會往前走,但就會坐上火車,你自己選吧。」
其實中國這一代人的很多選擇都是這樣的場景。選對了就飛奔,選錯了就只能慢慢走。人生的成敗和努力往往無關,只和關鍵時刻的關鍵選擇有關。
對於最後一句話,各位有什麼見解和經歷?


接下來的話有點老生常談,有點陳腐,有點九十年代格言雜誌風,不過我還是想說說。

人生充滿變數。

但不代表人生就是投機。

抉擇決定成敗,努力也決定成敗。

選擇錯誤,會導向失敗;但如果放棄努力,則連選擇的機會也沒有。你之前的努力,你之前的付出,讓你在關鍵時刻有資格去做關鍵選擇。

一位好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大學,選擇不同的命運。

一位差生呢?他就算知道北大清華是最好的選擇,也沒資格去選。

當然,差生不代表失敗,他可以做另外一個選擇,輟學創業。輟學是個關鍵選擇,但決定成功是他接下來如何努力創業。

這麼說吧,所謂「選擇」,只是努力所賦予人的一種資格。努力不保證你一定選對,但你越努力,選擇就越多。

項羽在鴻門宴選擇放過劉邦,以致烏江自刎。可如果沒有楚霸王破釜沉舟打出來的聲望和實力,劉邦根本不會跑去鴻門誠惶誠恐地跟他吃飯,更談不上放過不放過了。

大清到了末年,倒是想在「這三千年未有之變局」里做出關鍵選擇,可它國力貧弱,沒得選,對外政策強硬了要挨打,軟弱也要挨打,為什麼?你知道大清有多不努力么?

弱國無外交,懶人無選擇,都是同樣的道理。

不知港口在哪,什麼方向的風都是逆風;如果連帆都懶得豎起來,就算知道該去哪個港口,也只能在海中打轉。

我一直不太喜歡小瓦特看見蒸汽推動壺蓋就發明蒸汽機的故事,不是因為它是個編造的假故事,而是因為它給我們一種暗示,似乎偉大的發明取決於一次機智的選擇或發現,然後忽略掉背後所付出的艱辛努力。事實上瓦特改良——注意是改良不是發明——蒸汽機的過程異常艱苦,匱乏的資金,艱難的技術攻關,還有各種各樣的專利鬥爭,最慘的時候瓦特只能去做兼職運河測量員。從決定投身到改良蒸汽機技術開始到瓦特蒸汽機的最終定版,瓦特前後花了二十多年,中間各種悲劇各種慘,一路咬緊牙關才得以修成正果,煉出了先天靈寶蒸汽機。把他的成功歸結為靈機一動,未免太輕鬆了。

更別提富爾頓和他的「蠢貨」了。

牛頓的蘋果,愛迪生的燈絲,諾貝爾的炸藥,巴斯德的細菌,還有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等人的輟學,他們的故事之後,都蘊藏著艱苦的努力。他們的成敗,恰恰都與之前或之後的努力有關,關鍵時刻的選擇,只決定了成就大小而已。

所以人生和努力有關,也與抉擇有關,兩者並不對立,而是缺一不可。

如果一定要分一個先後的話,我認為努力要重於選擇。

我的一位長輩曾經在兵團當兵,他的領導退休前把幾個很賞識的年輕人叫過去,說我可以幫你們最後一次,送你們去大學,或者安排你們去當司機。當時司機地位很高,大部分人都選了司機,只有長輩和另外一個人選了上大學。長輩學習十分刻苦,另外一人則只打算鍍一層大學生的金。後來那幾年的大學生要重新接受考核,長輩準備充分順利通過,從此仕途一帆風順,另外那位則悄無聲息。而那些當司機的,一輩子都在當司機,只有一位利用人脈搞起運輸,成了大款。

選對了,不飛奔,也是白扯;選錯了,慢慢走,也能走向遠方。

最後請允許我引用一副快要被引用爛了的對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黑體字,是文眼。


「努力」是提高下限。
「選擇」是提高上限。


幾年前,我在產房負責處理急診接收的孕產婦。那天臨近下班還有不到半個小時,接到助產士電話,說待產室收了一個新病人,孕37周,因為考慮胎兒窘迫急診收住入院的,讓我過去看一下。

胎兒窘迫意思很簡單,就是胎兒在子宮裡缺氧了。但是胎兒窘迫的診斷不容易下,就是說你憑什麼判斷胎兒現在就是缺氧了呢?

隔著肚子去判斷胎兒有沒有缺氧,一直是醫學上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多年來,很多醫生想出來很多種方法,企圖通過各種檢查來發現胎兒在子宮裡面的危險處境。但是遺憾的是,並沒有什麼理想的方法,可以根據某種檢查就明確判斷出胎兒在肚子里的安危。

所以,經常會有門診產檢發現胎心監護可疑的孕婦,為了保險起見被收住入院進一步檢查,但實際上胎兒情況是正常的。就好像當年非典的時候,大家學會一個詞叫做「疑似」患者,很多人有咳嗽或者發熱就被隔離起來,但其實很多「疑似」最終診斷都不是非典。所以,有不少門診檢查懷疑胎兒窘迫的患者,其實只是「疑似」,進一步觀察監測之後,可能就會發現其實是正常的。

這是一位已經懷孕到足月的孕婦,那天是按要求來醫院進行常規產檢的。結果門診做了一次胎心監護有異常,就被急診收住入院了。我來到她床邊的時候,她正在複查胎心監護。

「今天自己感覺胎動情況怎麼樣啊?」既然考慮有胎兒窘迫的可能,在看各種報告單之前,我想自己心裡先有個底。

「胎動情況?」她一臉茫然的重複了一遍我的話,「呃,我好像沒怎麼注意過胎動情況。呃,好像今天一直沒怎麼動過。」

「今天一直沒有胎動?」這樣的回答讓我心裡沒底了。

「呃,好像是。好像早上動得挺多,然後就一直沒有動了。」

「你是說先是胎動很多,然後就不動了?」

「醫生,我也沒怎麼注意,真的不記得了。不過好像是有一段時間沒有動過了。」

「那你是因為感覺沒有胎動所以來醫院看的嗎?」

「不是啊,上周就約好今天來產檢了,我還什麼都沒準備呢,就讓我來住院了。」

這可不是我所希望的回答,於是我轉向在產房輪轉的住院醫生,我負責她的帶教:「這個孕婦門診的胎心監護是怎麼樣的?」

「呃,田老師,我正在寫交接班記錄,這個孕婦的情況我還沒有看過。」

「沒有看過?胎兒窘迫急診住院的孕婦,怎麼還沒有看過情況?」

「她編在六號床,本來我想按順序把前面幾個床位的情況先寫好,然後再看她的。」

「急診處理的順序什麼時候是按照床位編號來的了!」我一邊質問著住院醫生,一邊自己翻看門診病歷。

門診做的胎心監護顯示了一次大幅的胎心減速!

「門診的胎心監護看上去很不好啊!」邊說著,我邊看她正在複查的那張監護單。

就在這個時候,胎心突然又發生明顯減速,心率減到只有正常時的一半,而且持續了足足一分鐘。

「你現在有宮縮嗎?」

「肚子一直沒有痛過,沒有任何不舒服啊。」孕婦一臉無辜的回答。

「不對!這個孕婦情況很急,快通知手術室要手術台,馬上術前準備!」

很快,寶寶經過剖宮產被生了出來。臍帶繞足一圈,在小腳踝上緊緊的繞了一圈。可能是被憋壞了,所以在生出來經過簡單的復甦處理之後,小傢伙報復性的放聲大哭。

我們的心總算落了地,不過我還是感到了陣陣的後怕,因為幾年前的一位孕婦非常應景的在我記憶中冒了出來。

那位孕婦一直是在我們科主任的門診產前檢查的,用主任的話說,這是一個正常得沒法再正常的孕婦了:到孕38周門診產檢的時候,胎兒沒有過大,也沒有發育遲緩;胎心監護正常,B超顯示胎位、羊水量都正常——一切情況良好!然而,就是在這次產檢之後的第三天,也是在快下班的時候,主任接到急診室電話,說有個她做產檢的孕婦,發現胎心消失了!主任馬上衝到急診室,看到了這位孕婦,以及圍在身邊的家人。

我忘不了主任在複習過門診病歷之後,臉上略過的那一陣茫然與無助的表情,因為那是幾乎從未在她臉上出現過的表情。

作為一個產科醫生,你可以經常看到緊張或者焦慮,而不是那樣的茫然與無助。但是就在那一刻,我確確實實地看到了。

不過,也只是出現了很短的時間,隨即,主任就需要回答孕婦和家屬的問題了——為什麼?

一個正常得沒法再正常的孕婦,為什麼在足月之後竟然胎心消失了?

為什麼!

主任自然要根據醫學專業知識,來一條條的分析各種可能的原因:母體因素,胎兒因素,胎盤臍帶因素……但是,就像後來主任給我說的,其實,在那個時候,她自己也想知道到底是為什麼!

「你知道么?因為離上次門診沒隔多久,所以我還記得她看完門診臨走的時候,我對她說『你就等著做媽媽吧!』想想真是覺得造化弄人。」說到這裡,主任苦笑了一下。

之所以要提這位孕婦,是因為她有著和前面提到的那位胎兒窘迫患者幾乎相同的經歷——前一天晚上自己覺得胎動少,第二天胎動就消失了,但是自己沒有在意,直到下午才反應過來到醫院檢查;而胎兒娩出來之後,都是一樣的臍帶繞足!她們的區別僅僅是一個運氣好一點,到醫院的時候胎心還在,讓我們有機會做剖宮產手術,於是,她們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兩個結果。

那位胎心消失的孕婦給我們主任的觸動非常大,主任說如果換做是她,她也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懷孕到足月,胎心消失!於是,她去翻閱了醫院10年來的病例資料,找到所有足月或者近足月胎死宮內的病例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有大約70%的情況是胎盤臍帶因素,比如臍帶扭轉、臍帶打結、臍帶脫垂,等等等等,當然,還有像那位孕婦那樣的,臍帶繞足。

而更可怕的是,這樣的情況,通常在分娩前是很難被發現的,除了可能會有胎動變化,孕婦本人不會有任何不適感。

我們了解臍帶情況,更多的是通過B超檢查,而平時的 B 超檢查僅能發現臍帶繞頸,卻不能發現其它異常。但是,「臍帶繞頸」其實不會造成臍血流阻斷,這種自然現象倒是沒什麼好擔心的。

真正帶來危險的,其實是那些我們發現不了的

「真是太可怕了,這種事情只能靠運氣了。」聽完我關於主任的那位孕婦的講述,我們的住院醫生髮出了這樣的感慨。

「你覺得只能靠運氣了嗎?」我問。

「是啊,我們這個產婦之所以最終皆大歡喜,就是因為她運氣好啊。剛剛好是今天要來醫院做產檢,然後剛剛好就被發現了,然後我們馬上做了剖宮產。不然的話,她也要經歷主任的那位孕婦同樣的悲劇啊!」

「嗯,我們這位產婦確實是運氣好了很多,不過,要說只能靠運氣,好像又有點絕對了。」

「不靠運氣還能怎麼樣?大多數的臍帶異常產檢是沒辦法發現的啊。」

「整個孕期對於胎兒在宮內的監護,不是只有每個禮拜的醫院檢查,即使沒有去醫院,在家裡也可以自我監護。你有沒有發現,她們兩個都沒有重視自己的胎動情況?如果她們都更關注一下自己的胎動呢?如果主任那位孕婦,在前一天晚上感覺胎動減少的時候就到醫院了呢?或者第二天胎動消失以後,不至於拖到下午才來呢?會不會結果就不一樣了?要知道,從胎動消失到胎心消失,可能還會有一個時間間隔,就像我們這為產婦這樣,可以讓我們有機會去搶救新生兒。」

「哦,我明白了,如果孕婦可以注意自己的胎動情況的話,就有可能減少這種悲劇的發生。」

「不僅如此。你有沒有感覺不只是我們這位產婦,你自己的運氣也挺好的。」

「我的運氣?」

「是啊,可能是可疑胎兒窘迫但最終其實正常的病人太多了,但是,如果不是助產士及時彙報了這位產婦的問題,而是等你按照床位寫好交接班才去處理,我們的這位產婦會不會就不是現在這個結果了?」

「田老師,我明白了。」

很多事情的發生,其實是「實力」和「運氣」綜合作用的結果,只不過我們好像總是會忽略其中的一方。比如一個球隊贏下一場足球比賽,我們會覺得就是獲勝的球隊完全靠實力取得的成績,但實際上這裡面還是有運氣成分的。再比如我們這位孕婦,可能會覺得她是運氣好才得到這個皆大歡喜的結果,但實際上也是有「實力」成分的。這個實力,就是我們醫生對於特殊情況的識別和反應能力,如果你發現不了、處理不了,恐怕也得不到現在的結果。

其實我剛工作的時候,也是犯過錯誤的(可以看看這篇),這都很正常,醫生都會犯錯。而且,醫學上有太多的不確定性,絕大多數情況我們也都沒辦法做到百分之百的把握,我們的工作也需要好運氣。

但是,我們不能完全靠著運氣工作,不能把結果都交給運氣。不管怎麼說,我們也是醫生,我們得有自己的專業能力,我們要靠自己的專業能力去爭取最好的結果。

醫生一直在做選擇:是繼續觀察,還是馬上治療?是做手術,還是藥物?而且,不僅要選擇,還要快速做出選擇,不容猶豫。而醫療上確實有很多運氣成分,就算我們盡了全力,可能也沒法避免最壞的結果出現。就像當初主任的那位孕婦那樣,她做了她可以做的全部工作,也還是沒法阻止悲劇的發生。即使是經歷過千錘百鍊打磨過的專家,有時也難逃運氣對他們的嘲弄。但是,這並不是說明我們醫生就沒什麼好努力的了。

我們的努力,就是要讓好運氣真的光臨我們的患者的時候,不至於因為我們專業上的不足,而影響到最終的結果。


這句話給人一種誤解,好像關鍵時刻關鍵選擇是很少的,在那一剎那選對了就人生贏家,選錯了就萬劫不復,是否努力無所謂。

其實現實不是這樣的,現實是成功路上有很多次關鍵時刻,每個時刻都面臨關鍵選擇,你要在關鍵選擇上選對了,然後經過一段時間努力你才有資格遇到下一個關鍵時刻,做下一次關鍵選擇。如果選錯了一次,也沒關係,繼續努力等待下一次選擇,總是選錯就GG了。

一般來說,錯個兩三次都沒事,但是錯太多會耽誤時間,你還沒人生贏家可能就老了,時間不夠了。

比如從程序員到企業家的路徑上 有很多選擇:

你開始選什麼技術方向,後來要不要技術轉型,選擇做什麼項目,選擇什麼技術方案來做項目,在項目里選擇承擔什麼角色,是做技術主導還是跟隨者,做成一個項目後要不要挑戰下一次,又是一系列選擇,技術上做得很好要不要轉管理帶團隊,帶團隊選擇做什麼,選擇什麼樣的團隊成員,是自己培養新人還是外面招募,技術團隊帶好了要不要帶整個業務線,在業務線上選擇什麼方向,是保守地維持現有業務還是開拓新業務,新業務選擇什麼樣的人來主導技術產品和運營,選擇哪個細分領域還是和巨頭硬碰硬,選擇做賺錢的業務,還是只有用戶量卻巨額虧損的業務,新業務開拓不成功要不要放棄,要不要繼續開拓,業務上成功了是繼續在原公司升職,還是跳槽到別的公司當高官,還是自己創業,財務自由後是繼續創業打拚還是享受人生,是選擇做投資人還是親自做企業,企業要不要轉型,轉型成什麼,是做個悶聲發財的企業還是主導行業變革產業進步。

實際上你遇到的選擇遠比上面寫的多得多,而且每次選擇並沒有特別明確的選項,或者選項特別特別多,甚至是兩難的選擇,有些後來被證明正確的選擇在當時會讓你失去很多東西承受很多痛苦,要不要真的這麼選。

有些在當時看似錯誤的選擇卻會通過努力變成正確的,做出正確選擇的人很多但成功屬於那些少數努力的人。

把自己的失敗歸因於當初做錯了關鍵選擇是一種自我安慰的方法,可以讓自己心情好些,但是並沒有什麼實際用途。

即使在賭場上,能贏錢的高手也不是靠選擇的,而是靠場下多年努力磨練出來的技術。沒技術的賭徒幾把就把本錢輸光了。

不努力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去年的時候,一個年輕人在公司找到了我,說話開門見山,問我要前期的創業投資。

溝通以後,我對他講,你既沒有產品小樣,也沒有核心團隊,甚至都沒有怎麼接觸過社會,突然讓我給你投資這麼多錢,換做你,你會幹嗎?
年輕人想了想說,我和某某哥算半個親戚,他未婚妻是我妹妹,你的電話也是他給我的。

我給朋友打電話證實,朋友在電話中向我抱怨,說這個大舅子眼高手低,剛畢業沒兩年,就天天想著一夜暴富,眼看著自己就要和他妹妹結婚,耐不住未婚妻的懇求,又尋思著看在親戚份上幫幫忙,就把我電話給了他,如果我為難,隨便找個理由把他小舅子打發了就成。

放下電話,我對年輕人說,你要的投資太多,我短時間內也拿不出來這些錢,就算拿出來了,像這麼大金額的投資,我也會和你簽對賭協議,成功盈利了咱倆皆大歡喜,可萬一失敗了,我估摸著你和某某的關係也就到此結束了,你還這麼年輕,犯不上賭這麼大,這樣吧,既然你和某某是親戚,我手裡正好也有幾個小工程,都是我朋友轉包給我的,你挑挑,看著哪個能幹,就干哪個。

我讓他稍坐一會,我去裡面的辦公室拿文件。
來到里辦,我根據他的個人情況,挑了三個文件袋,這三個小項目,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只要他用點心,多動點腦子,都可以賺一筆讓他這個年齡段欣喜若狂的收入。

回到外辦,我把三個文件袋在他面前鋪開,並告訴他裡面分別是什麼項目。
1.某村自建的兩棟寫字樓,每棟五層,兩棟共300個房間,整體面積為8000平左右。
要求:外牆粉刷,室內粉刷,電改,線改。

2.市自來水公司的供貨商。
要求:供應304螺絲,某牌調頻器,櫃體。

3.某段新道路的供應。
要求:供應防塵網,土方,磚,沙。

年輕人挺謙虛,問我這三個項目都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我對他說,寫字樓是我朋友自己蓋的,建築是他副業,他主業是期貨,流量卡。
自來水公司是我長年的客戶,每個月的這些小玩意需求量不少,但前幾個月去外地競標了兩個項目都失敗了。
新道路這個是市建委發起的,八車道。

他想了想,拿起了自來水公司的文件袋,把其他兩個文件袋推還給了我,道了個謝,說以後有不明白的再來問我,就出門了。

為什麼發生在去年的事情,我卻要寫到這裡?
因為就在今天下午,這個年輕人再一次給我打電話,讓我幫忙去自來水公司催款,說自己可能命里就不帶富貴,要不為啥那麼多有錢人都抓住了機遇一夜暴富,到他自己這裡,反而失敗了呢。

一年多了,已經記不清他給我打過多少個電話,發過多少條微信,起初看在朋友的面子我還安慰他,後來直接應付了事。

只需要在關鍵時刻做出關鍵的選擇?
說這種話的不是弱智就是自我謙虛。

命,是弱者的借口,
運,是強者的自謙。


「早知道吃第五個饅頭就能吃飽,前面幾個饅頭我就不吃了。」


少數傻逼堅信:結果=努力
後來有一部分人開竅了:結果=努力+運氣
再後來有人比較聰明,發現了:運氣=環境,所以結果=努力+環境
更後來,有人發現了:命運和抉擇的作用,所以他們認為:結果=努力+環境+命運+抉擇
接著,更聰明的人體會到了一個真理:抉擇不是自由地,是要被命運逼迫的,
所以他們覺得:結果=努力+環境+命運
但是一個個這樣的人的失敗,讓人知道了真相:結果=努力*環境*命運
真高興啊,終於接近真理了。

不過可惜的是,好幾千年前,古人就告訴你了,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謝腰。

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過於偏激。

努力很重要,但我所見的大多數人,其實都很努力。對於那些出身貧寒,但成績優異的學生來說,他們深諳努力的重要性。但這些人裡面,並非畢業之後都獲得了他想要的生活。

影響一個人命運的因素太多,努力是很重要的一點,但選擇確實更為重要。

關於選擇的重要,我想跟你們聊聊《銀魂》,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部動漫作品,也是知乎上飽受好評的一部動漫作品。

《銀魂》中,主角坂田銀時是一個隨性洒脫的人,平時遊手好閒,看起來甚至有點猥瑣,但關鍵時刻卻總是能夠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哪怕可能面臨生命危險。

而他昔日的夥伴,桂小太郎,被他喊作「假髮」的男人,則是個會往政府里扔炸彈的恐怖分子,是現存攘夷志士里的頭目之一,不過從最初的激進轉變為了穩健派,希望以最小的傷亡來推翻「天人」統治的政府。

而本作的反派,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瘋子,他叫高杉晉助,曾經也是銀時和桂的同伴,但在攘夷戰爭失敗之後,瞎了一隻眼,至親的老師也死了,於是開始憎恨世界,重建鬼兵隊,誓要毀滅整個世界。被稱為攘夷志士中最危險,最激進的人。

這三個人,曾經卻都是吉田松陽老師門下的學生。

對年幼的他們來說,松陽與其說是恩師,不如說是父親。在松陽老師的教導下,他們學習著文化與劍術,一天天成長。

松陽老師是一個實力強大卻又無比溫和的人,保護身邊的人,是他一直以來的信念。他曾經說過,「如果你們膽敢把刀指向我的學生,那即使是顛覆這個國家我也在所不惜!」

長大後的銀時,桂,高杉為了驅趕天人,成為攘夷志士,參加攘夷戰爭,為了人類而浴血奮戰。

但讓人遺憾的是,人類的政府——幕府,向天人投降了,從此成為傀儡。並且發布了「廢刀令」,開始打壓攘夷志士,曾經保衛家園的武士再也沒有容身之所。

曾經一起長大,一起並肩作戰的三人,卻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有了不同的選擇呢?

這一切,在《銀魂》的真人版,既是紅纓篇中,給了我們答案。

瘋狂的高杉聘用了鑄劍師鐵矢,秘密研發一種生物機械武器「紅纓」,這種武器能夠寄生於人體,無比強大。高杉意圖用它來進攻江戶。

但沒想到的是,攜帶了紅纓的岡田似藏卻擅自行動,砍傷了高杉昔日的同伴,銀時和桂。

銀時重傷,桂不知所蹤,於是萬事屋的一眾以及桂的攘夷志士同伴一齊前來討伐高杉一夥,開始了一場火拚。

在這場火拚中,桂現身了,並與高杉進行了一次關鍵對話。

原來,在高杉看來,松陽老師就是一切,所以帶走松陽老師的世界,就是腐朽的,需要徹底毀滅。

而桂則說雖然這個世界很不完美,甚至自己也想親手毀滅,但我們身邊還有重要的夥伴,還有千千萬萬無辜的平民,不能因為一己私慾而犧牲這一切。在桂看來,溫和地尋求改革方式,才是松陽老師的意願,這也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

而主角阿銀,卻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改變這個世界,而是溫和地對待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他正直、善良、熱血,並盡他所能去守護身邊的人。

為何高杉如此憎恨這個世界,為何桂也曾想毀滅這個世界?這一切都與松陽老師的死有關。

在戰爭中,高杉、桂被擒,銀時不得不面臨兩個選擇,要麼保護老師,放棄同伴,要麼親手殺死老師,解救同伴。

在兩難的選擇中,他選擇了老師的意願,保護好同伴們,從而親手斬下了老師的頭。

而松陽老師在死之前,感謝銀時選擇了他的意願——保護同伴,並微笑著對銀時說「謝謝你」。

這件事無疑給了他們一個無比沉重的打擊,高杉自此陷入瘋狂,要毀滅世界,而桂也一直致力於推翻天人控制的政府,只有銀時,原本最該憎恨這個世界的人,反而默默地守護著身邊的人,無數次守護了這個世界。

紅纓篇可以說是點明了整個《銀魂》的主旨,也就是:

守護比毀滅更艱難,也更重要。

銀時選擇了守護,無論是攘夷戰爭時期,還是成立萬事屋以後,他從來都選擇了守護,並為此不惜付出生命。

而桂原本也想要毀滅這個世界,但受銀時和老師遺志的影響,慢慢從激進派轉變為穩健派,採用傷亡最小的方式進行著抗爭,組織剩餘的攘夷志士,為推翻天人政府而奮鬥。

而高杉卻選擇了毀滅,為此不惜與昔日的同伴決裂,不惜犧牲億萬普通百姓,他要毀掉這個給他帶來痛苦的世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們不從道德角度去評判,不說誰是對的,誰就是錯的。但有些選擇是容易的,而有些選擇,則是相對比較難的。

人在遭受傷害之後,很容易選擇去憎恨,這誰都能做到。而原諒,無疑是更難,卻也更偉大的選擇。

電影《教父》中,教父的兒子被刺殺,本該怒髮衝冠為兒子報仇的他,卻選擇了原諒,要和其他幾大家族息戰。因為,這可以讓更多的人免受災禍。

教父之所以偉大,也正因為他的選擇。

高杉要毀滅這個世界,看起來很宏大的計劃,但其實做出這個選擇最簡單,只要破壞就好,不用顧及什麼東西。

而一直默默守護的銀時,才是做出了最艱難的選擇。他不僅要原諒這個讓他遭受無比沉重打擊的世界,還要繼續守護它,哪怕沒有收入,沒人褒獎,哪怕面臨危險,甚至付出生命。

最終,選擇毀滅的高杉迎來了眾叛親離,選擇守護的銀時,獲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而對於我們來說,生活中也總是會面臨各種選擇。有時候你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路,但簡單的路容易走到盡頭,最後失去更多。反而,一些剛開始很難走的路,反而可能是最應該走的路。一開始很曲折,你會面臨很多挑戰,但只要堅持下去,路會越走越開闊,越走獲得越多。

如今的社會雖然較以往經濟更發達,就業機會更多。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階層越來越固化,寒門再難出貴子。

想要突破自身的階層,非常難。這不僅要努力,更要在無數個關鍵選擇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在這方面,《銀魂》給了我們啟示,如果我們能夠在面臨關鍵選擇的時候,不畏艱辛,選擇自己最應該走的路。最終,我們才有可能突破自己現有的局面,獲得更大的成功。

與君共勉。

感謝閱讀!


不知道上下文,如果只看這句,我只能說羅胖子收的智商稅還沒有收購,給了他的目標群體一個很強大的心裡暗示:你現在不行不是因為你不努力,而是因為你選錯了!

看到這句話,你一定會想自己可能哪些地方選擇錯了,例如:考大學專業選的不好、畢業後公司選的不好、某個老大選的不好、女朋友沒選好。。。。。。你總會想到一個你選擇沒做好的時刻,於是你就會恍然大悟,驚嘆一聲:果然如此啊!

掐指一算,我從2004年到現在,已經錯過了十幾個成為千萬或者億萬富翁的機會:

2004年我選擇了加入華為,而沒有選擇加入阿里巴巴或者騰訊,如果2004年加入阿里巴巴做到現在,身家你們可以自己算;

2006年沒有炒股,錯過了1600點到6000點的大牛市,如果那個時候我把我身上的錢再加上搜刮父母的錢全部投入股市,10倍算少,20倍一般,投入5萬,就能賺100萬;

2008年我沒有買房,深圳那個時候坂田有8000多的小區房,一下買5套,然後2016年拋出,賺1000萬都是小意思;

2009年我錯過了淘寶開店,如果那個時候開店做到現在,皇冠店不說收入,單是這個店估計就值幾百萬了;

2010年我錯過了微博,如果那個時候能夠成為一個草根大V,後來賣賣廣告月入幾十萬啊;

2013年我錯過了微信公眾號,我前老闆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大學城有個學生,微信公眾號推出後就把幾百個熱門遊戲的名稱全部註冊了公眾號,後來遊戲廠家需要回收,他輕鬆賺了上百萬;更不用說後面的咪蒙等雞湯高手,助理都月薪5萬了;

2004 ~ 2017我都錯過了炒房,有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一個香港佬在深圳包二奶,然後買了一套房給二奶住(房產證當然是自己的),4年後甩了二奶,房子升值3倍,免費玩了4年二奶還賺了幾百萬,如果我2004年就開始這麼做,我估計能免費玩幾十個妹子(不是二奶,04年我還沒結婚)還能賺幾千萬!

。。。。。。。。。。。

哎,真的是太多了,我現在還沒有成為千萬富翁,就是我當時的這些關鍵時刻沒選擇對啊,痛心疾首到不能呼吸!!!!!!

。。。。。。。。。。。。

是不是深有同感,是不是感同身受,是不是同樣都是切身感受!

如果你的回答都是「是」,恭喜你,說明你還要交更多智商稅!否則,如果你稍微有點頭腦,稍微有點智商,稍微有點邏輯,就會發現以上的這些所謂的「選擇」都是「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

為什麼?因為這些都是站在2017年往回看,而且都是「如果」!

從2017年往回看13年,成功的選擇可能有20個,但是不成功的選擇有200個,我只拎出了已經被歷史證明了是成功的選擇,我沒有告訴你被歷史證明不成功的選擇,而當年我面對的是這220個選擇,當年你選擇的時候,你具備這樣的慧眼,能夠預知未來么?

2004年如果說我不想進華為而想進阿里巴巴,估計別人會說我腦子進水了吧?就算我看好電商,當年ebay比阿里巴巴強大很多倍哦,阿里的很多高管在回憶當年招聘的時候也說過類似的話「只要手腳健全」的就要,為什麼?還不是因為投的人少啊。

2006年我炒股,是可以賺,但是2008年我知道6000點是歷史大頂?多少人6000點之前賺了5倍,6000點後血本無歸?

2009年我錯過淘寶店,但是讓我辭掉華為的工作去開淘寶店,我會做這個選擇么?換成是你,你會做么?

2010年我沒有成為大V,我不具備鳳姐的炒作能力,芙蓉姐姐的身材,而且我也覺得鳳姐很low,芙蓉姐姐也不好看!

2013年我錯過微信公眾號,因為我不會寫雞湯文,也不懂目標人群是啥概念,更沒有傳媒的任何基礎,寫篇文章能有估計只有10+的閱讀量!

2004 ~ 2017我錯過了包二奶炒房,因為我租房都要挑個便宜的,還想買房包二奶?

就算你買得起房子包二奶,你的眼光就真的那麼准,賭定房子一直上漲?你的眼光真那麼准,為何不在網易跌倒1塊多的時候全倉殺入然後等著漲300倍?比房子漲的多多了!

。。。。。。。。。。。。。。

看懂了嗎?選擇是很重要,但其實你選擇的時候,有很多因素會制約你:

有的是你當時不會選的,例如2004年選擇華為不會選擇阿里巴巴

有的是你選了你也做不好的,例如開淘寶店、微博大V、公眾號

有的是你想選都沒條件的,例如買房包二奶,創業等

有的是你根本不知道哪個選擇好的,例如買股票,選就職公司

所以,選擇很重要就是一句關鍵的廢話,因為你無法自我控制它的結果!

往大處說,選擇對一個群體來說就是「概率」;

往小處說,選擇對一個個體來說就是「命運」;

站在2004年,阿里巴巴可能只招聘100個程序員,杭州100個程序員占當時整個中國程序員概率肯定不到1%,這就是概率;但究竟是哪些人進去,而且能夠一直做下去直到成為千萬富翁,這就是命運!

我在2009年離開華為,2010年加入UC,我當年預測到UC會被阿里收購嗎?我當年預測到移動互聯網風口來了么?都沒有,我只是覺得這家公司技術氛圍比較濃厚,符合我的條件而已!

另外告訴大家一個千萬不能讓我老闆知道的事情:我2010年選公司的時候,開始根本沒有選UC,我特別想去創新工場,那個時候李開復光芒萬丈啊,我又是看他的書,又是看他的新聞,崇拜的不得了,但是投了簡歷沒有迴音,也不知道怎麼聯繫,我又去學唐駿啊,唐駿說他為了XX事情一直幹什麼(具體記不清了),我就網上找了一個創新工場的人的郵件,每天發一封郵件,發了7天,一封都沒有回復,我本來想發1個月的,奈何自己面子比較薄,後來就沒發了!

而且本來我想去成都的,因為我大學就是在成都讀的,而且有一次成都Nokia打電話給我,我沒接到,再打過去就不知道找誰了,因為是一個總機號碼,我又不知道打我電話的人的分機。後來我進了UC後,他們又打電話給我了。。。。。。

總之,我當時加入UC,既不是什麼神預測神判斷,也不是什麼一拍即合非你莫屬,而就是一系列的因素巧合而已,現在回過頭來看,我慶幸自己做了一個還算不錯的選擇,但當時我的選擇,其實就是覺得在這個公司做技術還不錯,比較符合我的性格和期望。

回顧我的職業經歷,真正讓我現在小有成就的,有選擇的因素,但更加關鍵的是「興趣」和「努力」,這兩個也是其它人能夠複製的兩點。即使是選擇的因素,也是「興趣」驅動我做出的選擇,我離開華為,既不是因為我不看好通信行業而看好移動互聯網行業,也不是工資太低,也不是加班太多,就是我覺得在華為做技術沒有成長的環境和空間,所以我想換個有成長空間的公司而已!

其實,如果你喜歡華為的氛圍,適應華為的環境,工作得心應手,2004年就加入華為,一直做到現在,收入不是比我加入UC更好么?

啰啰嗦嗦東拉西扯的回顧一下我的經歷,我想對大家說:努力做你感興趣的事情,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讓上帝來決定我們選擇的結果

Follow your heart,Try your best,Believe the God


親王的回答,是在回答標題。符合正確的價值觀。

但親王沒有注意到題干中的一句話:【其實中國這一代人的很多選擇都是這樣的場景。選對了就飛奔,選錯了就只能慢慢走。人生的成敗和努力往往無關,只和關鍵時刻的關鍵選擇有關。】

我覺得,這句話說出了一個近似於正確的,殘酷的現實。它在中國整整一代人身上真實發生著。

在一個畸形的社會裡,普通人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和時代的大潮對抗。

這是我們的父母經歷過的時代,我慶幸現在的中國社會已經越來越符合親王的答案了。

我曾經在曾經擁有的巨大財富一夜之間全部失去,是怎樣的經歷和感受? 這個答案中描述過我永不屈服的父親。按道理說,我應該更加認同【努力和精神的作用】,而非【選擇的作用】。

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我父親是一朵牛逼的奇葩,不可當做普遍情況。那個答案只寫了我父親90年代後的事情,其實他一直都牛逼閃閃。我爺爺還在時,他是個官二代+混混頭子。我爺爺在72年去世後,他又幡然醒悟,華麗轉身成為了上進優秀青年,在70年代就因為工人模範標兵而兩次上工人日報的「首頁」,當了全國少女偶像。大學畢業後的80年代中前期,他又作為共青團某系統的重點幹部,每月都坐火車去北京聽團的胡總書記講課。整整學習了兩年,同學只有十人,包括李某強,李某潮,袁某清等。跟這個比起來,90年代的大起大落可能都算小意思了,他不受時代的羈絆,顯然是一個特例。

而我媽媽就不同。她真是時代的幸運兒。年輕時在武漢一個超大型國有工廠的廠長辦公室工作,那時在這樣的工廠多牛逼啊,誰能想得到以後呢?

83年生下我之後,為了就近照顧我,托關係調到我家附近的一個國家直屬政府機構當個打字員。我媽媽還老大不樂意,收入變少不說,還覺得抬不起頭來。當時的廠長辦公室主任還對我媽說:「我們給你也留一份檔案,你要是吃不了苦,就還回來。」

到了90年代,時代大潮就緩緩來臨了。我媽媽的單位越來越享有巨大的權力和社會地位。而國有工廠紛紛都垮了。我媽媽憑藉著勤奮的工作和多年的資歷一步步從打字員到科員,科長,一直做到處長,有專車和司機。而她年輕時在工廠的閨蜜,也不比她懶惰,卻都下了崗,有的給人做鐘點工,有的在街邊炸油條,而且由於生活條件不好,有兩個還患了癌症。她們的孩子,讀書讀出來的少,大多數都在外面混著,有的還吸毒,搶劫。

如果沒有當初那個不得已的選擇,我媽媽是無論如何都對抗不了這命運的大潮的。

我相信努力的力量,我也相信我自己的能力。但說實話,如果我的父母是當年那個廠里另外的兩個工人,也許我的今天就截然不同。

起點差,還可以努力。但我怕的是,那一個我,也許根本就不會有我現在的精神,思想和眼界。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去努力。甚至,也許會被壞朋友所影響,在街頭吸毒和打架。

而我這麼胖,一定是被人打的。

這就是命運。

我們現在趕上了一個可以用努力來改變生活的好時代,當然,也僅僅是和以前比起來。

只能靠選擇來決定命運的社會,一定是一個畸形的社會。但它又確確實實存在過。我們不能視而不見。

而我們這一代人,再努力推動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再往前進步一點點。給我們的下一代創造更公平的環境。讓我們的孩子們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來決定自己人生的高度。

這也許就是我們的使命吧。
=================================

戀愛及情感挽回諮詢請加
微信:2492527948 OR QQ:2492527948


對於很多人說,努力是為了擁有選擇權!
是的,很多人是沒有選擇權的。

你先努力然後才有選擇權!
有了選擇權才能辨別什麼是關鍵時刻!
是的,沒有選擇權的人不知道什麼時候是關鍵時刻!

有了選擇權,又知道了關鍵時刻,才能決定人生的成敗。

你說,人生的成敗和努力有沒有關係。

(只有窮人的孩子才能真正體會沒有選擇權的滋味)


反過來講,不努力的人,又如何能獲得識別關鍵時刻的智慧,以及做出關鍵選擇的勇氣呢?


慕容雪村有一本書,叫《中國少了一味葯》,講得是他卧底傳銷的故事。裡面有一個片段,情節大致如下。
某日他例行去「某總」處上課(洗腦),課程結束後,「某總」按慣例在他的本子上留言鼓勵。這一天,「某總」的留言是:
「選擇大於努力。」

結論:這種斷言式的心靈雞湯比「沒有勺子」更可怕,它根本不講邏輯。看起來是湯,嘗起來是泔水。


---一些事實的回應---
關於「努力前你首先要面臨努力還是不努力」
回復「我已經很努力地在選擇了」

關於「反對該句話的精密論證」
回復「我竊以為樓上的諸位對兩方觀點都有了足夠程度(我認為足夠)的論證,我不必贅述了。矛盾雙方的發展已經到了足以合而為一的程度了,反正誰也離不開誰。

另外,選擇與努力何者為第一性這個問題很重要嗎?
即使教科書宣揚「物質的第一性」,官方卻也曾發出「這是一場血肉對鋼鐵、精神對物質的偉大勝利」的言論。(記得是評價上甘領戰役)
就像物質與精神鬥爭了半天,最終要被「存在者的整體」「生活世界」這樣一元觀點所代替。
與努力和選擇的鬥爭相比,爭論更應該被一個一元問題所統領,我覺得「自我實現的人生」是個不錯的選擇。
事實上我想說,我們關注的焦點不知不覺被局限在了選擇和努力兩個有限的方面上。
難道「選擇+努力=成功」?雖然我提出不出更好的模型,但我想人生只是一道公式的話也太沒意思了。


---關於辯證法中的矛盾一些看法補充---
矛盾爭論的結果往往是誰也離不開誰。我相信,事實上也是誰也離不開誰。
黑格爾開啟的辯證法有三部曲:「正、反、合」或「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這最後一部「合」與「否定之否定」都是指向矛盾雙方的和解而成為新的整體。
但很遺憾,我國特色的辯證法只有正反和肯定與否定,偏偏少了合與否定之否定的精神。
這簡直像一部上乘武學被閹割成殘篇,只是三角貓的功夫卻被捧若至寶。就像:不自宮的辟邪劍譜只能是小孩子過家家的玩意。


其實,選擇和努力是一回事

你的每一瞬間,都是選擇。我們先假設應試教育中,做題算努力,睡覺算不努力,那麼,在某一刻,你可以選擇睡覺,也可以選擇做題。如果你選擇了做題,那麼,在下一秒,你同意可以選擇繼續做題,或者轉而睡覺,或者打開電視看個片。所謂努力,只是無數次選擇的結果而已。我說的無數次選擇,不僅包括你之前認識到的已經「轉換」的選擇,也包括沒有轉換的隱形選擇-你在一直做題的過程中其實已經選擇了無數次,這是隱形的選擇

當然,我認同了人生當中某些選擇,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決定了後面所有的故事,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但是,這個選擇點,恰恰又是前面無數的選擇說成積累的迸發。為什麼是這個點,而不是別的點,這個並無道理,但一定是有迸發的,不是這個點,就是那個點。所以,不是說這個所謂重要選擇就意義大,其他選擇,包括隱形的選擇,就意義小。反過來,這個你覺得意義大的選擇,本身就是一個結果,沒有之前無數選擇早就的經歷和體驗,這次的選擇不會發生。

所以,不要因為某些以結果方式呈現的選擇看似如此重大,就去看輕之前無數的顯性和隱性的選擇。一個投資人能成功,是因為之前無數次的選擇,不斷反饋,不斷輸出,繼續反饋,最後才做到好的投資,有好的回報。一個科研工作者,是因為之前無數次的選擇,不斷試驗,不斷反饋,繼續嘗試,最後才做出創新的科研成果。一個蘋果落到牛頓頭上,可能能啟發牛頓三定律的產生,但落到其他人頭上則不會,落個西瓜都沒用,只會將其砸暈。


《黑天鵝》里有個觀點對人極具啟發。

人的一生會遇上幾萬件普通事件,可能只遇上幾次黑天鵝事件。照一般人想法,幾萬個普通事件在數量上佔優勢,影響力當然也呈正比。但情況可能完全相反,這幾次黑天鵝事件帶來的影響遠大於其它幾萬件普通事件。

像那句話說的,天才是1%的靈感和99%的汗水,可1%的靈感作用大於99%的汗水。

還有一個例子,猩猩和人的基因99%都相同,可關鍵就在於這1%的區別。

極少數靈感、基因、事件決定了歷史走向。在此前提下,我們的思維模式,我們應對人生、股市、風險的方式須為之一變。


美國做過一個研究,追蹤幾百個中了超過一百萬美元大獎的幸運兒,結果發現百分之八十的中獎者都在幾年內打回原形。而歐洲研究機構更指,樂透彩得主通常在一年內就會被打回原形。

他們都不具備駕馭千萬元財富的能力,一時的幸運並不意味著長久的成功。

如果你從不曾努力思考過的一件事情,忽然降臨在你面前,你的選擇只是跟買彩票一樣。如果不努力又怎麼知道如何在一個又一個的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呢?

人生是一場又一場的馬拉松,跑過馬拉松的都知道,跑馬拉松的關鍵並不是盯著對手,而是盡量不受其他人的影響,用自己的節奏去跑,是跑自己,只要你平時做足訓練,養好習慣,在跑道上你就能跑出水準,跑出自己預算的時間。其他人更多是風景,而不是對手。


這個由一個毫無邏輯可言的句子組成的問題之下,好多莫名的回答……
這一句話,充分暴露「羅輯思維」的投機本質。典型的以點蓋面,以偏概全。
不錯,人的一生必然會在某個關鍵時間點存在某個關鍵選擇。但問題是,大部分人因為努力程度不夠,一來無法識別關鍵點,二來無力做出關鍵選擇。
舉個例子。買了知乎關於創業的那本書的知友應該都知道,就是潘石屹的例子:到北京出差,在一機關食堂吃飯,聽到臨桌人談話,抓住一個機遇,拿到8個億的現金融資。
「一言八億」這樣的傳奇,對老潘來說,絕對是關鍵點上的關鍵選擇。
問題是,如果不是因為潘的能力,他能迅速識別出這個大大的關鍵點?如果不是因為他的堅韌和行動力,他能抓住這個機遇?
而潘的能力,是哪來的呢?
選項的多寡,永遠和能力的大小有關。
而能力,從來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最後不得不說一句:
「選對了就飛奔,選錯了就只能慢慢走。」,飛奔就代表成功嗎?
什麼狗屁邏輯啊。


錯了。假設人的一生付出100%努力的話,其中98%其實都是無用功,餘下2%才是能夠幫助你的。但是,你永遠不知道你的2%是哪部分(選擇),所以為此你無法放棄那98%(努力)。

題主說重要的是在關鍵時刻選擇,且不說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是你的Big Time,哪怕關鍵時候來了,你也知道這是你的關鍵時刻,問題是沒有事先努力,你哪來的選擇?牛逼努力的人手握無數個offer可選,不努力的人呢?沒有選擇權,因為他們一個offer也沒。
我的觀點是,與其去苦苦搜索選擇哪部分是你的2%,不如做好100%,此事有益無害。


親王說的沒錯
[作文體]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人生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都是那個時機,都是關鍵的選擇。
今天不努力,根本連到達那個關鍵傳送點的機會都沒有。
也許就是今天,你早餐挑了煎餅果子沒有挑茶葉蛋,結果肚子痛去醫院沒上班,結果錯過了今天的一個大案子,錯過了升職加薪,錯過了升任ceo,走上人生巔峰。但是也可能因為沒去上班,今天你的電腦爆炸了,你逃過了一劫。
看,人生每一步都是一個選擇,就算是先邁左腳或者先邁右腳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任何事都是無理由的,但是不努力,更沒理由。
前人積累下的知識庫,就是讓你知道,在什麼時候應該邁左腳,什麼時候應該邁右腳。什麼時候應該吃煎餅果子,什麼時候應該吃茶葉蛋。也讓你知道,生吃螃蟹會被鉗子鉗破臉,走過下稅道蓋子的時候步子不跨大一點會掉下去。你知道了,就不要這麼做了。

如果想成為成功的那些人,就在那些關鍵的卡位,遵從他們的意見,遵從這個社會約定俗成的一些路線,做對的事情,這樣會比較容易成功。


《黑天鵝》,這句話的後半部分,作者給出了應對黑天鵝的辦法:
1,黑天鵝有好也有壞,我們沒法判斷黑天鵝到來的時機以及具體影響力的大小,但我們可以選擇那種會帶來好結果的黑天鵝(即使你不知道你是怎麼贏的,那你也贏了啊)。
2,黑天鵝是小概率事件,儘管「這種小概率事件」決定了你的人生,但小概率事件發生的基數很大,也就是說,你唯一可以做的,是持續不斷的努力,然後等待黑天鵝的到來。
「持續不斷的努力」很重要,儘管你可能一輩子也等不來,但是你不去做,黑天鵝出現的概率更低。
3,(與此題無關)人生中除了黑天鵝的極端斯坦,還有極度規律的平均斯坦,以及處於其間的灰天鵝。最有效的應對極端斯坦的辦法,顯然是給自己足夠的「餘量」。舉個栗子:將資產的80%用於比較平穩的投資,20%放於高風險項目。優點是,這20%即便虧了也無妨,但萬一賺了,收穫絕對超過你的想像。

以上,來自自己理解,並非原文。


推薦閱讀:

如何面對人生的寂寞與空虛?
對你忽遠忽近的朋友,還要嗎?
人是否必須經歷痛苦才能成長?
日常交談中語言上妄自菲薄本質上的壞處是什麼?
infp適合選什麼大學專業?

TAG:創業 | 人生 | 成長 | 青春 | 奮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