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生物因人類威脅發生了明顯的演化?
相似問題:當今生物界有哪些有明顯進化趨勢物種?
浣熊
自從人類居所擴張以後,適應人類的浣熊反而過的更加滋潤,不僅會千方百計從人類家中偷竊貓糧餅乾等食物,如果你有意餵食它們,它們還會用石頭敲門討食。
賣萌討食
撒嬌討食
浣熊明明是兇猛殘暴狡猾的捕食者,卻能不經刻意馴化的學會和人類共處,甚至模仿人類行為,了解人類意圖,已經是動物界的贏家了。
——————————————————分割線———————————————————
評論區有人「惡意滿滿」的說要給愛洗食物的乾脆面君投食棉花糖,我只能說你還是小看了浣熊,他們很快就能明白棉花糖不用洗了 ↓
小浣熊終於明白了棉花糖是怎麼回事我記得在某個自然節目看過,說是某個地方的人有捕捉響尾蛇的習慣,一般的響尾蛇一看到有人接近就會主動的用尾巴發出響聲,捕蛇者很容易就能發現它。
後來,這個地方的響尾蛇發生了某種變化——看見人過來它的尾巴也不響了。
我最早是從央視的某一期紀錄片上看到的,不過時間太久已經不記得是哪一部紀錄片了,從網上找到了一篇簡單的介紹,不過沒找到更權威的文章:
眾所周知,響尾蛇尾巴的尖端地方,長著一種角質鏈裝環,圍成了一個空腔,角質膜又把空腔隔成兩個環狀空泡,彷彿是兩個空氣振蕩器。當響尾蛇不斷搖動尾巴的時候,空泡內形成了一股氣流,一進一出地來回振蕩,空泡就發出了「嘎啦嘎啦」的聲音。響尾蛇平常總是搖動響環,來引誘小動物或警告入侵者。然而它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一習慣也幾乎給它們帶來了滅頂之災,因為它們的聲響引來了最可怕的敵人--獵人!
人類的大量捕殺,使得響尾蛇的數量急劇減少。它們不得不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被迫放棄原來的習慣,逃生的智慧從基因中保存下來,響尾蛇們學會了沉默,也許今後「響尾蛇」這一名稱也將不復存在。
近幾年,研究者們發現,尋找響尾蛇變得非常困難,常常幾個小時也找不到它們的蹤跡。一位研究者在一塊石頭旁邊終於發現了一條盤著的響尾蛇,它一動不動,眼睛也閉著(?姑且把這當做一種修辭吧),彷彿死去了一樣。人用夾子接近它到非常近的距離,它依然不動。直到人用夾子開始捕捉它,它才作出掙扎的舉動。
還有老鼠
美國萊斯大學科學家最近發現,一種普通的歐洲家鼠在基因變異後能抵抗殺鼠靈(warfarin)。研究人員表示,在利用雜交進化出新性狀方面,動物可能也像微生物、植物一樣變化多端。論文近日發表在《現代生物學》雜誌網站上。
這種基因是vkorc1,與維生素K有關,廣泛存在於所有哺乳動物中。殺鼠靈是一種抗凝血劑,人類可用它來稀釋血液,但對嚙齒類動物來說卻是毒藥。vkorc1突變讓老鼠具有了抵抗殺鼠靈的能力。
萊斯大學生態與進化生物學副教授邁克爾·柯恩解釋說,老鼠進化出抗藥性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途徑:一種是基因點突變,在DNA複製過程中基因自發變異而被改寫;另一種是水平基因轉移,這種方式常見於微生物,在哺乳動物中很少見。我們研究了基因變異的全部細節,發現這種抗藥性好像是直接從阿爾及利亞鼠傳給了歐洲鼠。
阿爾及利亞鼠是一種居住在沙漠以植物種子為食的老鼠,它們進化出這種突變可能是為了對抗飲食中維生素K的缺乏。第一隻抗藥性家鼠是在德國一家麵包房地下室發現的,滅鼠專家稱用溴敵鼠(毒性更強的殺鼠靈)無法殺死這些老鼠。柯恩對這些老鼠進行了基因測序,發現其中vkorc1發生了變異。
研究人員推測,阿爾及利亞鼠將抗藥基因傳給了西班牙或南非沙漠家鼠,這兩個地方有物種重疊。由於上世紀50年代突然使用殺鼠靈,引發了這種雜交以適應環境。
「現在的根本問題是,這種變異是否很難發生,只是偶爾發生了一次?還是在許多地方已經發生了許多次?」柯恩說,「在我們這項研究中,人為因素非常明顯。當人們希望根除某個有害物種時,結果會像我們過去清除微生物、害蟲、雜草那樣,反而讓它們變得更強大。而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時,忽視有害物種在全球傳播才最令人擔憂。」
——張樹庸
除了老鼠外,常在人類生活區出沒的猴子也適應的非常好,有一期央視紀錄片曾放過,說的是猴子喜歡偷喝人們放在戶外桌子上的飲料。
研究人員將兩杯一樣的飲料放在桌子上,一杯放在顯眼位置,另一杯則在杯子與人的視線之間放有遮擋物,猴子會機智的選擇利用遮擋物隱藏自己,從而安全的喝到飲料。
我都決定這算不上因為人類的威脅了,他們甚至可能覺得和人類勝過在一起還不錯,簡直食物充足。
最後補充一點,人類作為地球上的實際統治者,對於自然界的影響是實實在在的,斗又鬥不過,當然只能變著法子和人類相處了:
比如成為萌寵
21世紀的今天如果你還指望用貓來抓老鼠,那恐怕是要失望了,事實上多數品種的貓都是以寵物的形式而文明的,鮮有以捕鼠技能而受到鍾愛的,人們只需要它萌,不需要它的野性——甚至對它們捕鳥的特性有所不滿呢。
各種高人氣萌物
你可以說他們被人類所豢養,但事實上這也未嘗不是一種生存策略,在這個時代萌即是正義,萌才有人氣,你長的丑兇巴巴的誰想保護你?
即便是生存在野外的物種,也要學會和人類相處了:
烏鴉
在日本一所大學附近的十字路口,經常有成群的烏鴉在等待紅燈到來。在多次觀察後,日本的動物研究者驚異地發現,每當紅燈亮時,烏鴉飛到地面上,迅速把胡桃放到停在路上的車子的輪胎下。等到交通指示燈變成綠燈,車子開動便把胡桃碾碎,烏鴉們趕緊再次飛到地面上美餐。
自然界的烏鴉想吃胡桃肯定沒那麼容易……
熊
據外媒報道,為了能夠擁有路旁的一個垃圾桶,近日,美國新澤西州兩隻熊竟然在街上公然對打。
報道稱,這兩隻熊漫步在新澤西州一個住宅區的街道上覓食,街道旁的一個垃圾桶同時映入它們的眼帘,兩隻熊都想將垃圾桶據為己有,在緊張對峙了一段時間後,便開始用手互相推擠,原本以為紛爭就要平息,想不到其中一隻又一個箭步前去碰撞另一隻熊,隨後它們又起身開打。
兩隻熊起身用手互相牽制對方,雙手向對方揮舞,又推擠了一陣子,一隻熊不慎重心不穩,另一隻熊便趁勝追擊,將對手推到一旁,戰敗的熊只得摸摸鼻子離開,臨走前還瞄了一眼對手以及垃圾桶中的食物。
據悉,兩隻熊打架的畫面被路過的民眾拍下。拍攝視頻的人表示,熊互打的情形在當地很常見,它們常常來這附近覓食,搶奪垃圾桶。當地政府則警告民眾不要靠近這些熊,或者餵食它們。
這熊都把垃圾桶當成食物來源了……
知乎慣例,先問是不是。
奉上鏈接:
鬼稻威脅全球水稻,浙大科學家揭秘鬼稻身世這種玩意豈止是進化,量身定製也不過如此了。
撰文 《環球科學》特約記者 周煒
紅色箭頭所指為「潛伏」在稻田中的雜草稻
「在田間,雜草稻是一枚滿分的「潛伏者」。鬼稻之「鬼」,防不勝防。
首先,它會「擬態」。從苗期開始,雜草稻就與栽培水稻一同拔節長葉,外型上極難區分。直到結穗之後,撥開稍有色素沉著的稻殼,露出棕褐色的米粒,才能判斷這是雜草稻。這時識別,為時已晚。
其次,它會休眠。樊龍江向記者描述了雜草稻神奇的休眠機制:水稻長,它也長;水稻不長,它不長;如果一塊地改種玉米,種子就在土壤中休眠;隔兩年後灌水種了水稻,雜草稻又會「復活」。 據介紹,雜草稻的種子可以休眠10年之久。它們,完全是沖著栽培稻來的。
再次,它會落粒。常規的栽培稻為了便於人類收割,稻穀成熟後仍然掛在枝頭,不會落入土中。而雜草稻不這麼干,它成熟後很快就落粒,「潛」入土中,隱蔽得很好。」
以前一直疑惑,為毛其他大陸擁有戰鬥力強悍,體格龐大的動物,卻不過萬年就被人類乾的連人自己都不知道存在過,那人類在非洲大陸呆的那麼些年裡,非洲的生物多樣性似乎也沒有發生過毀滅性損傷?
後來看了一些紀錄片才稍微了解到,非洲那些和人類共存了那麼久的動物,因為自始至終陪人打滿全場,熟悉了人類的尿性,要麼井水不犯河水,要麼見到了撒丫子就跑。
至於別的……像企鵝這種又是戰五渣又沒見過人的,想當年那是被人一幫一個打死煉油還傻乎乎的往上湊……
我記得生物書上的,曼徹斯特的樺尺蠖不就是這個的案例嗎....
誰說的?
非洲大象已經有群體開始不長象牙了!
阿呸呸呸~
非法象本身有兩個種群,一個公母都有獠牙,而另外一個不是,當人類盜獵象牙時,後果顯而易見,這也算人為的進化篩選~
本來長獠牙的處於進化優勢,當因象牙而受到滅族橫禍之後,不長獠牙的反而有生存優勢,這種人為的優汰劣勝,嚴重違反了自然進化的規律!
當然最先受災的應該是英國佬家的幺蛾子~英國工業大發展之前,黑蛾的數量遠遠少於灰蛾的數量,因為樹榦是灰色的,黑蛾更容易被天敵捕食~
當工業大發展之後,樹榦都被染了一層的煤灰,這個時候灰蛾與黑蛾的數量就反過來了!
想想QB是如何推銷它的《魔法少女計劃生育計劃》就好了啊。。
比方說,你對家畜會感到抬不起頭嗎?他們是經過怎樣的程序擺到你們的餐桌上的?你的反應根本沒有道理,你覺得這景象很殘酷的話,說明你完全沒看清楚本質。他們以成為人類的糧食為前提,從生存競爭中被保護出來,而無需擔心被淘汰而繁殖著。牛,豬,還有雞,和其他野生動物相比,作為物種繁衍後代的優勢是壓倒性的。
無法相信嗎?那就讓你看看吧,孵化者和人類共同走過的歷史。我們啊,從有歷史以來就開始干涉你們的文明了,有多到數不清的大量少女和孵化者簽下契約,實現願望,然後委身於絕望。從祈禱中開始,以詛咒而結束,這就是至今為止大量地魔法少女所重複的循環,其中也有給歷史帶來轉機的故事,將社會引向新的舞台的姑娘。
耐葯細菌是怎麼來的?
現在的很多野生魚類
因為人類捕撈時為保護生態環境「抓大放小」
在人類的選擇壓力下
體型越來越小了...在進化。
高中生物題:
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樺尺蠖在19世紀中期以前,體色幾乎都是淺色的,在20 世紀中期,由於環境污染,黑色樺尺蠖卻成了常見類型。雜交實驗表明,樺尺蠖的體色受一對等位基因B和b控制,黑色對淺色是顯性。在19世紀以前,樺尺蠖種群中B基因頻率很低,在5%以下,而到了20世紀則上升到了95%
還記得嗎(?_?)
怎麼沒演化?
貓已經學會了向人類賣萌而獲取食物,它們自己之間的叫聲根本不是喵喵喵——最後它們成為了最成功的貓科動物。老虎快滅絕了,貓有幾億隻。
另外,人類的馴化不也是如此么?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豬,牛,羊,雞等等,它們也藉此獲得了充分的繁殖機會,安逸的食物來源。家畜和他們的野生種已經很不一樣了,這不就是它們適應人類社會被人工選擇之後的產物么。
對於一個物種,個體的被殺戮並不是失敗啊,基因頻率的擴大,物種的延續才是成功吧。我認為寵物類動物的平均智商在高速增長,和人類息息相關。
b站有個分區叫動物圈,裡面有很多或是可愛或是有趣的動物視頻,有時我畫畫累了偶爾會去看看。後來我逐漸發現了一些規律,那些動物和人類互動性很高的視頻,更加受歡迎,比如動物成精系列,一些能聽懂人類說話的動物,一些行為像人類的動物等等。十幾年前,網路不發達,這樣的動物很少,被人所知也少,現在信息發達了,飼養的動物種類,訓練方式都會被效仿,那麼結果就是這些能理解人類生活並能和人類高度互動的動物會越來越多,平均智商也在增長。
幻想一下,50年後,那些表現普通的寵物基本消亡,只剩下那些會開門,會按門鈴,會開自來水,會玩滑板,會坐地鐵,甚至會飆幾句人話的動物。
再過500年,由於這些動物先天出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享受著高蛋白的食物並普遍接受訓練 ,它們的腦容量開始緩慢增長。
再過2000年,這些貓貓狗狗的智商大幅度領先一般動物,與人類的關係也更加親密牢固,寵物更加明顯的作為一個家庭成員存在。
再過5000年,智力進一步增長,開始接近大猩猩等靈長類動物,人類發現寵物不是那麼好養了。
再過10000年,抱歉我編不下去了(其實還能編),那時候人類都不知什麼樣子了。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智商高到一定程度後,它們就不適合做寵物了。事實上呢,已經進化了很多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狗是天生就這麼親人類的嗎?不是的。這不符合動物的天性。一個比較符合常理(也是主流的看法)是在人類馴養動物的過程中,敢反抗,逃跑,不聽話的都打死了,所以剩下的都是我們眼中忠心耿耿的狗。
以此類推,貓,馬,牛,豬,雞,這些動物都在進化的。他們適應的是以人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的自然環境。
再舉個例子:奶牛的培育。這個就跟現代距離比較近了。可以看看中國荷斯坦牛(黑白花牛)品種培育簡史-奶牛史話-荷斯坦網_荷斯坦_奶業技術交流_荷斯坦奶農俱樂部網 。
會不會有人懷疑這個叫進化嗎?這個當然叫進化:只要是生物群的基因頻率發生了變化,使得生物群體可以生存下去,這都叫進化。
當然,題主說的是威脅對吧。也就是說題主是想問為什麼沒有進化出來能和人類抗爭的物種。
先來說是否有針對人類這個威脅進化吧。舉個例子:野狼只有餓極了才會去搶羊圈,為什麼呢?因為敢和人類抗爭的都死了……所以,其實他們面對人類的威脅是在進化的,只是進化的方向並不是抗爭罷了……
什麼情況下有可能發生進化的方向是抗爭的進化呢?只有抗爭的收益大於可能損失的時候。比如今天狼殺人,能吃到更多的肉,讓狼群壯大。這個樣子能夠殺人的狼就能活下來,然後慢慢的狼就能變成人類的天敵。與之對應的是人類會變成被捕食的動物……
很多時候天敵就是這麼誕生的……
當然,人進化過程中被滅掉的生物,也是不計其數的。環境嘛,有選擇就有淘汰。
而且,也不要覺得人類就是多麼偉大的動物,能左右生物圈的存在。事實上每一種動物都能左右生物圈。比如為了對抗老鷹的捕殺,鴿子的眼睛是左右分布的,為了能看到更廣闊的視野,等等。同時,為了能捕殺鴿子,老鷹的速度也在提升,等等。所有的動物都能左右生物圈的進化,只是人類的影響因子可能更大一些,甚至能超出某些限制。
至於這個怎麼形成的呢?不妨看看人類簡史。裡面提出的猜想是:人類因為形成了超越本能的互動方式,以這種互動方式為基礎建立了社會,而不是依靠動物本能。這種改變使得人類能夠稱為超脫生物群體的存在。
豬只長瘦肉了,雞天天下蛋了,大象不長象牙了,魚都往小里長了,水果只有甜味了,西瓜比人腦袋大了。
沒進化?
有的小夥伴說打不開鏈接……沒關係,我截圖給大家,啾咪~
幸虧文章不長,我是一頁一頁截圖的,沒有截參考文獻,大家簡單看看哈,主要是看生命力和抗藥性,還有殺蟑大法~
手機上圖真的心累,這沒幾張圖傳了有半個小時了,各種上傳失敗,傳錯位置,重複上傳……
—————我的第一條分界線,獻給大家—————
沒有看全所有回答,不過,蟑螂算是吧……沒見過蟑螂,但是很多網友說過,南方的蟑螂比北方的強壯很多……
一條可能會引起一些盆友不適的維基鏈接: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t/%E8%9F%91%E8%9E%82
摘一段其中描述蟑螂抗藥性的文字:
「在人類用化學藥物殺滅之前,植物早就會分泌毒素殺滅害蟲了。有大約5000萬年進化史的蟑螂,進化出擁有較強的抗藥性能力。
德國小蠊相比於其他類型的蟑螂,它每個卵囊可產生更多的卵、孵化到性成熟的間隔也最短,於是種群數量上升得也最快,突變的類型多,抗藥性形成更快;雌性一直攜帶卵夾,有利於卵在卵囊內安全進行胚胎發育;比很多種類的蟑螂體型更小,可以到達小夾縫中;即使雌蟲死掉或卵囊提前掉下,在高濕的情況下,卵囊也可存活幾小時以上,並正常孵化出若蟲。要是有水的話,成蟲能在無食物的情況下大約活1個月,但是小若蟲在內就會死去。因此,德國小蠊是對人類危害、抗藥性最強的蟑螂物種一般來說不可能將蟑螂一次性殺滅,只能將其危害程度降低。
中國各地長期使用具有廣譜殺蟲性的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不少德國小蠊對該類藥已經產生了抗性。所以應該慎用此種殺蟲劑。」
https://goo.gl/images/pcdbsP
啾咪~
其他生物要跟老奸巨猾的人類競爭,只能靠生殖速度來搶節奏——其他答案提到過的耐葯菌是一例。與細菌類似,要生得快就要代謝夠快,體型就要足夠小,所以四害在人類面前仍然可以冷笑著說「你死了我都未必死。」
否則就只好在自然選擇之後再被人類篩選一次——例如能在城市裡占統治地位的生物,天上飛的是丑的一B的禾花雀,地上跑的是在每個垃圾箱周圍轉悠的野貓,水裡游的漂亮田雞也已被蟾蜍所取代。
例子大家都說了很多了,但是想糾正一個觀念。
演化是隨機的,不存在進或退,只有適不適合,更不能說針對某種情況,或朝特定方向去演化。
為什麼大家舉的例子中,會賣萌的寵物,沒有象牙的大象,不響的響尾蛇,越來越多了?並不是他們主動選擇了這些,而是不會賣萌的寵物都沒人養,也沒人配種培育,牙口好的大象和動靜大的響尾蛇一直在被獵殺。
為什麼雜草越來越像糧食了?因為不像的都被斬草除根了,而人類眼睛越來越尖,通過學習能分辨的雜草越來越多,也就只有最像糧食的雜草有機會活下來了。
所以說,演化就像萬箭齊發,並不是生物朝著一個方向進化,而是其他方向的努力全都失敗了。舉個最常見的例子。我小時候,80年代初。城裡常見的麻雀,大多喙很長。現在,城裡基本上見不到長喙的麻雀了,都和小雞一樣圓滾滾了。
因為那時候人們物質不豐富,吃的都很節約,麻雀還需要長喙捉蟲子吃。如今的麻雀只要在地上撿就夠吃了,樹上也都打了葯,沒什麼蟲子吃,長喙反倒成了累贅,就退化了。
這種變化時間很短,也就幾十年,稍微用心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很多。其實動物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相當強,尤其是體積小,繁殖快的動物。
============================================================
好吧,不得不承認,知友們糾錯能力確實明察秋毫,跟風嘲諷更是信手拈來。
長喙確實不是退化,而是被篩選掉了,這是我口誤。為了方便順嘴說了,不夠嚴謹,所以被評論區輪了。
不過,既然自然選擇也是生物演化的一部分,循序漸進的過程,界限本來就很模糊。那些言之鑿鑿,說這不是演化的,你們的標準又是什麼?物種興亡,此消彼長不是演化?難道麻雀得長出角來才算演化?
=============================================================
無意中看到一張圖片,很準確地反應一些抓住別人口誤使勁噴,以為能顯得自己高明的"科學家"心態。
於是就無恥地盜圖過來了,侵刪。
轉載請私信。
———17.6.18添加內容 修改措辭———
先說是不是:
有小幅度的進化趨勢,但比較大的趨勢暫時還沒有。
再說為什麼:
人類出現不過四百多萬年,人類文明出現也不過七八千年。而早期人類與動物並沒有什麼不同,本質上更像一群擁有語言,會種地的猴子。在這個階段,「猴子們」對於自然環境的破壞是微乎其微的,大自然完全可以恢復到原有狀態。
人類破壞自然的程度是與生產力的發展有著很大關係的。
從刀耕火種,到定居農耕;從使用骨器、石器,到青銅器、鐵器的出現,人類在與自然的較量中,漸漸佔了上風。但在早期文明階段,人類大多是聚落分布,數量很少,捕食方式是游牧與小範圍耕種結合,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不是很大。
人類對自然的破壞真正到了一個難以靠地球自愈力就能恢復的階段是什麼時候呢?在我看來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後。
蒸汽機的發展使得人類生產力突飛猛進,人類對於資源的需求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機器的出現勢必消耗大量化石燃料造成污染,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人類數量開始劇增,壽命也大大延長,這對自然而言不得不說是個噩耗。
回到題目上來,為什麼人類影響如此巨大,而自然卻絲毫沒有對人類這一威脅進化呢?
主要是時間太短了。其次是條件不符合。時間短主要是人類的科技爆炸式發展,完全超出了自然能夠短時間調整的範圍。
那麼條件不符合又是什麼呢?
按照目前關於進化的主流理論,生物的進化是自然選擇的過程。通俗來說就是:出現某種威脅,能熬得住的活著,熬不住的死掉。而活著的這一部分的子代同樣有幾率熬得住或者熬不住,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活下來的都是強者,能熬得住的比例是漸漸提高的。長此以往,基因便發生了定向改變,產生的子代都能在威脅中生存,這個種群便進化了。
而我們可以看到,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有部分個體,熬得過這種威脅,將優良基因傳遞下去。但是,人類太過強大了,從人類手中逃脫的生物少之又少,再加上人類發展速度極快,自然生物能進化出對抗人類的品種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更重要的一點是,人類到現代已經很少捕獵,我們食用的豬牛雞羊,絕大部分是經過馴化的品種,野生生物直面人類的機會越來越少,想要針對人類而進化幾乎沒有可能。
人類的智慧也是能夠阻止生物出現明顯進化趨勢的原因。比如說:人類使用弓箭捕獵,經過長久自然選擇,終於產生了能躲避箭矢的生物,但這時人類已經發明了槍支。不管什麼槍支,子彈出膛速度都遠超生物肉體極限了,又談何進化到與人類抗衡呢?
在這裡說一下天敵,天敵是維持生態系統動態平衡的重要因素。由於缺乏天敵的制約—比如入侵物種—往往呈現爆髮式的生長,搶奪資源,壓縮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進而導致生態失衡,而人類目前就是一種沒有天敵的生物。
上述這些因素都導致了我們看不到生物有針對人類進化的現象。
如有謬誤還請斧正,在此謝過。
以上
謝謝
蚊子啊。。
推薦閱讀:
※如何求解這個小球碰撞次數與圓周率關係的趣味問題?
※你有什麼一輩子也用不到的知識或技能?
※人丑才要多讀書有科學依據嗎?
※科學規律或定理,合乎人的直覺的多還是違反人直覺的多?
※人的眼睛為什麼大多數時候要一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