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沒素養和文化差異?
前幾天看到日本新聞批評中國遊客在日本沒有素養(走在街上吃零食,購買串類食品未付款直接拿起等等)。
這讓我想起了兩件事:
1. 我在讀研期間,一節課有香港同學指出內地人喜歡在港鐵上吃東西。此時我們老師(美國人)很震驚說:「不能吃東西嗎?我今天早晨還在車上吃了早飯。」香港同學露出很尷尬的樣子說:「可能是文化差異吧。」2. 我和一個日本女生一起在瑞典旅遊,我們在超市購買東西的時候將購物籃直接放在了收銀台上遭到店員呵斥,方知籃內物品需要拿出來放在收銀台上,然後自己把籃子放到門口去。當時店面人很少,所有沒有看到付款過程參考。
出來後,日本女生說「真是太尷尬了,他們怎麼這麼凶,我們的超市就是直接把筐子放上來的啊,很方便,不需要客人動手了」
(回想中國國內也通常是收銀員直接收走。)
所以想問,
1. 這類情況如何區分哪些行為是文化差異還是沒有素養?
2. 是否中國人在國外出現此類狀況更容易被歸結為沒有素養而發達國家人民出現此類狀況則更多會被歸結為文化差異?--------
很多答主都說到:有意識和無意識。這裡的疑問是:有些人的某些行為確實是沒有意識,比如說不能隨地吐痰,在我們看來是常識,但一些偏遠地區卻沒有這種教育,野外吐痰也不會影響到他人,但這種行為如果初次進入城鎮,別人可能也不會告知不會阻止,他依然沒有意識到,那麼這樣的情況是沒有素養還是文化差異呢?
就「文化」和「素養」這兩個概念而言,前者比後者更為寬泛也更加中性,它代表的是某個特定區域內的所有個體由來已久傳承浸潤有年的對待事物必然將採取的某些極為近似甚至絕對統一的邏輯形式。
所以前者是完全可以將後者涵蓋其中的,即,有沒有素養或者相互之間素養的高低本身也可以看作是文化差異的一個構成部分。
因此,區分沒素養和文化差異的最公平的方式是加入一個參照系——與其來自相同文化的(最好是未曾離開原生地域的)若干其他個體,再將二者的行為進行比較。
如結果相似,那麼姑且還能夠算作是文化差異;如果自己人也比他強,那麼就是沒素養。
然並卵,某人的行為和表現究竟是沒素養、還是文化差異、亦或是兩者合一,對於身處觀察者立場的其他人來說其實根本沒有區別,在感受上更是如此。
如果一個行為習慣在自己的國家很正常,但到了國外被別人提醒後 卻依然不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那就叫做沒素質,被別人提醒之前叫做文化差異。
看到題目想起來兩年前校醫院看病,剛好那天安排學校退休教師體檢,我去的比較早,體檢剛剛開始,內科大夫那裡也就才來了幾個老師,我就站在一邊兒等她們結束。老年人喜歡問一些很細節的甚至和醫生嘮嘮嗑啥的也都理解。雖然那會兒發燒頭暈難受的要死我還是等著。
她們幾個老師離開以後,我走過去,正要坐下,一個老師從門外衝進來直接一屁股坐在凳子上,用方言嚷嚷著說誒呀等了好久終於到我了,醫生看了我一眼,我笑了笑擺擺手,他就給這個老師檢查了,然而這只是開始,她檢查的時候尖聲召喚著她的老夥伴們讓她們七八個人一起進屋,圍著醫生旁邊。
OK 我等,我忍。
她們檢查完了以後各種問,跟生病檢查一點兒關係沒有的也問,比如自己家小孫子為什麼反應慢不愛說話啥的,我真的很惱火,特么你怎麼不去兒科啊你在內科問個鎚子問啊! 還有什麼兒媳婦最近小腹痛,是怎麼疼法,怎麼辦;過兩天要出去玩兒帶什麼葯;這幾天吃東西有點兒不舒服,是為什麼;這幾天這個天氣我穿這個這個行不行,吃什麼東西可不可以。。。。。
儘管我知道那都是學校裡面或許曾經德高望重的教授,老師,或許對教育,對科技發展,對地區建設貢獻了大半輩子的人。但是發著高燒等了好幾個小時的我實在是在心裡罵了無數遍:CNM!!(原諒我氣急了)
估計醫生也被這個莫名其妙的問題問火了,直接站起來拉過我讓我坐下,開始給我檢查。那些老師們就瘋了,嘰嘰喳喳一起吵吵
「這是哪個哦,我們還沒看完你來爪子嘛」
「看起也是個學生,老師沒看完你就過來嗦?」
「今天不是安排我們體檢嘛咋有個學生嘞」
。。。。。。
頭都快炸了
直到醫生吼了一句:你們算咯嘛,這個女娃娃比你們來的早,都等了好久咯,一直讓著你們。你們還要爪子嘛?!這要是以前你們是她老師,她也是你們親學生,自己學生生病在旁邊兒等那麼久你們忍心這樣么?都不心疼嗦!
然後她們掛著臉,翻著白眼看著我。
我沖她們抱歉的笑了笑
素質?學歷?
我不知道怎麼說
我只知道在鄉下在農村會有人因為我停下來問路告訴我前面修路或者塌方,你先在家歇歇再走。
公交車上給一個衣衫襤褸髒兮兮的農民工他會咧開嘴真誠的跟我說謝謝
素質和學歷並不是一直對等
可能生活的瑣事之類的會慢慢讓人磨掉了所謂素質
但我堅信,真正善良美好的人會一直美下去
嗯。我好像歪樓了?!!!!
不知道而那樣做是文化差異,
知道卻那樣做是沒素養
不知道別人知不知道就呵斥的也不見得有什麼素質啊,知道別人知道但是能耐心指點的才真叫有素質
為什麼我的想法跟大家都不一樣?
我總覺得沒素質就是沒禮貌?比如題主第二個例子,沒把籃子里的東西拿出來就是文化差異,店員呵斥就是沒素質。如果你非要說那是人家的文化,那我也還是會覺得這個文化沒素質……
我在某外國時 放公用冰箱里的東西別人吃了 外國人告我這是文化差異…
看他們被提醒時的反應。表示驚訝然後道歉並改正的是(文化)地區差異。表示「要你管」「我就這樣」的基本是沒素質。
如何看待19歲女生玫瑰花海自拍被火車撞亡? - 命兒的回答
@何海濤實在理解不了這種文化差異。
香港同學在課堂公然指責大陸人群體,並且覺得所有大陸人都在火車吃東西(stereotype),這本生就是沒有素質沒有文化。
他正確的做法是,當場指責吃東西的人。如果他沒有做,就是不在乎,也沒必要事後出來說。
- 我覺得在大排檔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就是一種文化,人家說你這太吵了沒素質;
- 我覺得在海灘邊裸露生殖器就是沒素質,人家是裸體海灘是個文化;
- 我覺得家屬在喪禮上保持克制是有素質的表現,有些地方覺得不嚎啕大哭不算孝順;
- 我覺得任何時候尊重女性不揩油是有素質的表現,有些地方說我們這文化,鬧洞房就是要各種佔便宜;
……
你有沒有覺得,說 「你這人真沒文化」 和說 「你這人真沒素質」 意思差不多?
關鍵在誰說。當你在一個新的環境里遇到這種問題,就把當前的行為還原到你本來的生活環境中。在你本來的環境里,如果你現在的舉止方便了大部分人,就可以理解為文化差異;如果便利了小部分人就承認你是沒素養吧。
不管是文化差異還是沒素養,都應該入鄉隨俗,別找借口。說件真事。我去年去蒙特利爾開會,大家都知道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大部分地方都是法語區。我住的酒店的服務員也都是說法語,所以溝通起來比較困難。一天早上我坐電梯下樓,電梯里有一個黑人服務員大媽,我進電梯後就和她說了早上好,當時也不知道她能不能聽懂英文,大媽也很熱情的幫我按了酒店大廳的電梯按鈕。貌似一切都沒什麼問題。
等到酒店大廳那層門開了,我正準備出門,大媽一下擋在我的面前,大聲問我 : no thank you ?! why don"t u say thank you ?!
當時我就懵逼了,原來大媽覺得我沒有給她說謝謝,因為她幫我按了電梯按鈕。我連忙解釋說我不會說法語,以為她聽不懂英語 bla bla bla...
也許在大媽眼裡我就是沒素質吧,可我自己真的覺得是文化差異導致的..文化差異在一部分素質不夠的人看來就是沒文化。
沒文化和沒素質之間的差異就是,沒文化是因為無知而做錯事,沒素質可能由於文化不夠或者就是明知故犯。
說好聽點叫文化差異,說難聽點就叫沒素質。
反對其他答主說的明知故犯是沒素質,不知情是文化差異。
有的人並不認為在公共場合大聲打電話有錯,你能說是文化差異而不是沒素質?
無傷大雅的事情叫文化差異,招人煩的就是沒素質。程度不同而已。
添加一個回答,可能有點偏頗,不過題主是我一直在關注的人,還是想斗膽回答一下,我說的環境是大學,來自四個地方的少年,如何區分他是文化差異和沒有素養,我的原則是對此觀察,看一個人對待自己和對待別人的態度,一個土豪就是有點不拿錢當錢,他出去買東西什麼的,會請我客,也不要我還,請我們吃零食什麼的,所以他用我什麼東西,出去請他吃飯也不說還錢的事,我們兩個經濟很混亂,哈哈哈攪成一團。一個東北小夥子,有些話我覺得他傷害到我的感情了,感覺有點傷心,後來我自己感覺自己有些話也傷害到他的感情,他也就沒注意,這就證明不是他沒禮貌,只是不注重談話細節。這就是我的第一條辦法,看他對待自己和對待別人的態度。不過注意如果有一些行為是感覺到傷害到自己的感情了,就要提醒,不要憋成更大的矛盾。第二就是原則性敏感話題,別人還沒有表明態度你一旦涉及就可以說是很不禮貌的,包括但不限於種族,地域,宗教,等等。以上是和人的相處。題主說的這種情況,我個人覺得不涉及沒有禮貌,只是文化差異,自覺學習觀察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那就是更高層次的內容了!因為題主所說的情況,在國內就是這樣做的,在外邊也是這樣做的,我認為不構成無禮貌。
被告知而堅持自己的行為並影響他人(自私情況)叫沒素養,無知的情況那麼做(非自私情況)叫文化差異。
我前幾年在台北的時候,有次在地鐵里喝咖啡,被前面一位女士友好提醒台北地鐵里不能喝東西,我立馬收好自己的咖啡。那時候我發現台灣的政府在城市居民素質上做了很多事,公共交通上廣告極其之少,但對居民的素質提醒卻非常多,到處可見友好提醒小聲說話,地鐵不要吃東西,汽車轉彎降速等等標示。相比之下,國內充斥著各種廣告,不知者無罪,有的時候覺得大家因為地方政府無為而承擔了「沒素養」的罵名,覺得也是挺委屈的。
所以能做的就是走的更多,了解更多,接受更多。盡量打破文化差異,讓自己成為不影響他人的「有素養」的人。共勉~更多的是以強欺弱
強者更強
想起昨天看的一個地域黑問題,南方人認為北方人罵人沒素養,但是北方人認為那是文化差異,北方人認為南方人摳門小肚雞腸是沒素養,但南方人認為這是文化差異
我好像莫名的地域黑了一下
這個問題哦。
呵呵,我覺得,其實在於誰是主體,誰是客體。文化、素質。只有權力者才能定義誰有文化誰有素質,地盤是誰的,誰就說了算,誰就是最有文化的一方,最有素質的一方,客體來到了主體的地盤上都可能被定義成是沒文化或者沒素質,因為你不符合我的要求,不符合我的道德標尺,這就是主體的一種道德綁架,精神虐待。
鄉下人去了城裡,很多習慣不一樣,你說人家鄉下人沒有素質,沒有文化。
同樣的中國人去了國外,很多習慣不一樣,人家說你沒有素質,沒有文化,正常!
有的外國人來了中國,很多習慣不一樣,你也可以說這個老外好沒文化,沒素質,正常!
是不是都差不多?
所以關鍵是客體的習慣是否與主體的習慣相悖,是否侵佔了主體的利益,是否讓主體不滿。
文化也好,素質也罷,都是形容人的標籤而已,原始社會的時候,一個古人類吐口水,你說他沒文化沒素質嗎?這種道德標籤都是隨著溫飽的提升,閑的沒事幹的一幫人定出來的規矩,沒有按照規矩做,就是沒有文化,沒有素質。
那沒文化,沒素質的區別是什麼呢?
帶有敵意的,貶義的,由上而下俯視意味的,就用沒素質。
而非敵意的,非貶義的,橫向視角或第三方視角的,就用沒文化。
推薦閱讀:
※一個被父母弄上童年陰影的孩子,他長大後疏離父母,又被所有人指責不孝順時,該怎麼辦?
※如果共享單車的政策在中國運營失敗,主要原因是不是對整體中國人民平均素質的高估?
※為什麼很多人抵制韓流?
※如何看待「網傳中國火箭墜毀砸死至少500人 官方回應」這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