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型人格障礙,該怎麼破?

最近看了一本書《內心枷鎖》,忽然間意識到原來自己是典型的鐵火爐症患者,或者也叫自戀型人格障礙,這終於解釋了我對自己所有的疑惑,曾經紛亂的自我認知,對自己所有瑣碎的不滿以及自認為性格缺陷的地方現在都被綜合統一了起來,發現這是個大好事,平身第一次覺得對自己有了一個非碎片式的,整統的認識,它也意味著是時候認識並解決問題了。

鐵爐症患者最核心的問題便是缺愛,不自信,不能夠真正的自愛,不相信自己本身是值得被愛的,因此想方設法從外界找尋心底遺失的愛,獲取他人的讚美、喜愛、認同,一旦從他人身上得不到,就開始心裡失衡,自卑自怨自艾起來。

如果從外界不能獲得讚美和認同,他便開始自編自導自演,想方設法炫耀和展示自己,讓別人認為自己有人愛,以此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通俗點講就是秀恩愛,秀幸福。事實上結果往往總是不盡如人意,有時候他換不來自己預想的讚美,羨慕,這時候心裡就會憤恨,怨別人怎麼連這點小小的面子都不給,不能滿足自己這小小的虛榮心,於是進一步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太差勁做人太失敗,人緣不好,所以才會是這種結果,如果我人再可愛一點合群一點讓他們喜歡多一點也許就不會這樣了,他會覺得為什麼別人總能得到他人的艷羨,他人的吹捧,讚美,而為什麼只有他得不到,他再一次失衡,憤恨,恨別人也恨自己。

事實上,如果是出於炫耀虛榮 的心理去秀幸福,自己總是患得患失,隱約感覺似乎是自己的能量被拿走了,就像自己把自己出賣給了別人。內心無比憤懣,屈辱。尤其是對於心愛的人,我們更多的是有一種保護欲,那是屬於個隱私,我們不願意堂而皇之的公諸於眾讓別人去隨意評判,我們更多的是想把他隱藏起來保護起來,只有自己知道,當炫耀出去後總覺得有些屈辱,不甘,我不該把心愛的東西和無關緊要的人分享,覺得他人不配,尤其是想到那些人還可能出言不遜,輕視,詆毀你愛的人。可另一方面,別人越是這樣,你越是極力想要向這些無關緊要的人證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如此矛盾糾結,患得患失,活的沒有底氣。

細想一下,這種心理真是很孩子氣,好笑幼稚,像是個孩子拿著一塊心愛的糖,既想要讓別人知道,又不想讓別人知道,既想要別人看見羨慕,又害怕被別人糟踐,感到屈辱。

原來我一直都是個孩子的思維

細想一下自己確實總是很矛盾,很多事情既想做又各種擔憂憂慮不想做。

請問該如何破


謝謝 @徐小榮@黃仲鈞 的邀請!

自戀分為兩種:原始自戀與健康自戀。原始自戀是誇大的、全能的、原始理想化的。比如,希望一踏上社會便能改變世界的男青年,或者對某個人愛得死去活來對另一些人完全看不上眼的女生,也許仍然執著於原始自戀之中。因為是原始的,所以也是脆弱的,一旦自戀受挫了,便會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比如,一個自戀人格障礙的男生失戀了,他想當然地認為:「我這樣的人怎麼可能被拒絕?」,完全不接受女孩的結束關係的要求,採取跟蹤、盯梢、騷擾等方式去報復對方。他因為太自戀而太脆弱了,難以面對和接受失敗。

健康自戀比較社會化,一般是通過對金錢、地位、名聲、成功的追求來尋求滿足的,健康自戀成為了推動人奮鬥的動力來源之一。當健康自戀受挫時,相對不會有太極端的情緒反應,因為健康自戀者擁有了忍受挫折的能力,事實上健康自戀就是在原始自戀適當受挫的反覆經歷過程中才逐漸形成的。按科胡特的說法,原始自戀恰到好處的受挫,逐漸轉化為健康的雄心、抱負和理想(健康自戀的內容),使人在社會化的範疇中尋求自戀滿足。當然,在一些情況下(比如重大的打擊之後),健康自戀也可能重新退回到原始自戀,此時,一個謙遜的人似乎失去了原來的涵養,變得自私和自大了。因此,健康自戀與原始自戀,是相互轉化的關係。同時,健康自戀與原始自戀都存在於內心深處,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只在於兩者的比率。

自戀需要怎樣才能得到滿足?那便是別人的恰到好處的回應與肯定。當孩子驕傲地向媽媽展示新搭建的積木時,他是想得到母親對他創造成果的讚賞。如果母親積極地回應說:「我看到了,真漂亮的一座房子啊」,孩子會覺得很滿足,並驕傲地繼續回去創造,這個孩子將來會成長為一個有創造力的人。相反,如果母親冷淡地回應說:「某某比你搭得好看多了!」 孩子會突然覺得很羞愧和一種微微的憤怒。類似的情景如果生活中反覆發生,那麼自戀會固著在原始狀態中:他一直渴望有朝一日打敗所有人!

怎麼破?原始自戀本質上還是關係的問題,是幼時回應性關係的缺失所致,所以需要在新的關係中去重新填補這些缺失。在長程的心理諮詢,自戀者與諮詢師形成了鏡映或理想化的移情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原始自戀會重新活化並有機會發展為健康自戀。科胡特的兩本書《自體的分析》、《自體的重建》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閱讀,雖然是相當晦澀難懂,沒有心理諮詢臨床經驗的人可能讀起來會很累的,但有助於了解自戀的病理學。第二條途徑是禪修吧,畢竟自戀就是我執太深了所致。通過禪修逐漸去破除我執,放下過多的自我關注,去培養出平常心與平等心。不過關於第二條途徑,我現在還不太懂。


記得很久以前看過一篇關於腦科學的文獻,裡面大概講述的是人們在想關於自己的事情和想關於別人的事情,用的是不同的大腦區域。想自己的時候,激活的大腦區域主要是左眼窩前額皮質,而思考別人的時候,激活的大腦區域主要是右眼窩前額皮質。

左右眼窩前額皮質分別主導我們的不同認知功能,左眼窩前額皮質主要負責我們的正面情緒和積極思考,而右眼窩前額皮質主要負責負性情緒和批判功能。也就是說,我們會不自覺地帶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美化自己。(熱戀的時候,右眼窩前額皮質會暫時性關閉,所以這個時候也經常看不到對方的缺點,不自覺美化對方。)

這種美化到哪種程度呢?美國高考委員會曾經對829,000名高中高年級學生進行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關於「與人相處的能力」的自我評估,而在這個問題上,沒有人對自己的打分低於平均值,而且有60%的人給自己的評估是前10%,其中25%的人則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1%。

而過於自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我保護的意識過強,傾向於對周圍環境保持敏感和敵意評估(激活右眼窩前額皮質),同時需要不斷安慰自己「自己能行」(激活左眼窩前額皮質),慢慢培養起來的行為模式。

如果我們經常使用某一個大腦區域,那麼這個區域慢慢被激活的範圍會擴大。所以,我們看到的大多數自戀型人格往往伴有很強的敵對性人格(自大、愛貶低他人ect)。因為他們需要保持非常高的應激狀態去應對環境變化,讓自己的右眼窩前額皮質不斷強化,另一方面需要不斷給自己鼓勵,讓自己敢於去應對可能存在,或自己幻想出來的敵意。

這種狀態下,長期處於自我同一性矛盾之中,也更容易產生精神分裂。

自戀本是人性,無可厚非。保持一定的自我欣賞本身也是件好事。適度自戀可以提高自我效能,很多有成就的人大多伴有輕度躁狂和一定程度的自戀。但是過度自戀也會帶給自己非常非常多的苦惱,讓自己對環境更挑剔和不滿。那麼我們該如何克制過度的自戀呢?

1.接納自己是普通人(認知再評估)

嬰幼兒時期,長期處於父母庇護和照顧之中,我們會產生一定的「全能幻想」,並且伴隨很強的自我中心主義。我們會慢慢培養出自戀偏向,更為盲目和自我。如果後期沒有遇到一定的挫敗慢慢認清自己,更容易產生自戀型人格。

如果想要慢慢改變自己的過度自戀偏向,需要自己進行認知再評估,接納自己只是普通人,不要用自己的偶然失敗和別人的成功懲罰自己。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能夠看到別人比自己強的地方,並且不去過多的羨慕和嫉妒。

我也經常在心裡告訴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能夠安全地過一次馬路,對我來說已經是非常幸運了」。當自己成功時,我會認為自己是普通人。當自己失敗時,我會認為自己是普通人。慢慢地,在這種有意的訓練中,自己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2.發泄攻擊性

沒有玩具的倉鼠更容易咬人,發情期得不到滿足的貓更容易不耐煩。同樣的,如果一個人長期沒有發泄攻擊性的渠道,這個人也很容易被「憋壞」,進而長期處於自我控制的高壓之中,這個時候就需要不斷的自我安慰,通過「自戀」進行心理補償,緩解攻擊性。

如果可以,讓自己多一些運動。運動本身是攻擊性行為的升華。它能夠讓我們發泄攻擊性並且減少其造成的損失。另外,運動過程中,身體會分泌血清素,這種激素不僅能夠恢復我們的機能,而且能夠帶來更多的愉悅和輕鬆的體驗,讓自己產生更多的自尊感受。

3.培養獨立性自尊

當別人誇讚自己時或者和別人競爭勝利時,自己會有更多的愉悅,這種自尊是為依賴性自尊,如果缺少足夠的支撐,這種自尊就會消失。我們的生活中,多數自尊來源均是依賴性自尊。

相反的,如果不用別人的讚美和在競爭中獲勝,能夠產生的愉悅體驗則是獨立性自尊。而自戀型人格的獨立性自尊比例低於普通人,所以他們會更需要別人的讚美,更喜歡去跟別人比較,更喜歡貶低他人而獲得自尊。

所以,我們要更多的學會自我審視,跟過去的自己比較而不是跟別人比較,這樣減少外部比較也能很好的減少敵意。而且這樣的比較更有價值,獨立性更高。肯定自己的進步,也絕不去否定別人的成就。面對自己的不足時,能夠接受,而不是自責。

再強調一下,適度自戀有益身心健康,請保持。比較嚴重走不出來時務必找心理醫生!

——————————

不到一天飯錢,卻可飽食一生的自我提升類書籍《反本能》銷售中,解答你80%的生活疑惑。點擊購買鏈接:《反本能:如何對抗你的習以為常(衛藍)》- 噹噹圖書


首先,當你質疑自己的時候,你就有可能不是一個自戀人格障礙的人。自戀到人格障礙的程度,是有嚴格劃分的,最基本的特點就是你的社會功能受到影響,且這個影響是長期的。 其次,自戀人格障礙的人是活在自己的現實里,不太會有LZ的反思精神, 因為自我剖析對他們來說就是對自身的完全否定,等於承認了自己的低價值、低自尊。至於愛么,所以相關的書都會告訴你,自戀人格障礙是絕對不會愛的一種人,他們只需要人去肯定他們、崇拜他們,是把人都物化、工具化了,他人的存在只為烘托自己的存在。 如果你有一刻感覺到愛,就是願意傾盡所有來換ta一笑,哪怕有那麼一刻,哪怕方式方法笨拙幼稚,那麼恭喜你,你不是自戀人格障礙。


額,從題主的補充來看,其實,不算自戀型人格啊~~~
不知道提出所說的鐵火爐症是什麼,我有空先去看看。
先說一下自戀型人格的基本特徵吧,這些在網上也都查的到,依然是直接選自《異常心理學》

自戀型人格障礙,B簇人格障礙之一。
表現為個體極度渴望自戀的滿足,並且強迫他人來滿足自己的自戀企圖。區別於表演性人格的外向、熱情,自戀型人格內向、冷漠。
特點:對自戀的過度要求,對他人缺乏同情和關心。

所以,題主你看,你所描述的其實不太符合上述的標準

先寫這麼多,回家找到翻翻其他資料再補充


同意俞林鑫所說的第二條途經,即放下過多的自我關注。
走到人群中去,關照與關愛他人。從他人處汲取能量。

通過觀察他人的優缺點來認識與反思自己,努力遏制主觀而消極的自我剖析,千萬不要想太多。

和小孩子/小學生相處會極大的增強自信心與成就感。

題主你要相信,有些心理問題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是一定可以治癒它的,一定,一定。


我也看過這書,還看哭了,所以來用親身經歷一答。

(寫得好像和高票差不多,不過我是完全通過自己的經歷和讀書總結出來的,算是一個例證吧,這招能行,加油)

【問題】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問題在於:沒有連接。

就像鐵爐人一樣,他和整個外部世界是隔絕開的,沒有情感的流動。他們缺少愛,也不能愛別人,自然他們也缺少真正的生命力。

他們不會與別人共情,無法設身處地地體會和理解他人的情緒、感情。在傷害了別人以後,他們就像一個機器人一般,用近乎天真的神情和語氣問:你為什麼哭?或者只是冷漠又厭惡地轉身離開,就像看到了什麼噁心的東西。情感的流露被他們認為是愚蠢的標誌。

他們還常常擁有一些值得矚目的地方,比如才華、美貌。所以他們常常會得到更多的好處、諒解,人們對他們予取予求。於是他們早早就學會了利用這些優勢操縱他人的情感、印象、態度。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只是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而對那些付出善意、信任他們的人,則會被評價為庸碌之輩,無能之人,是可以被利用、被傷害、被拋棄的。

隱藏在這背後的實際上是自尊問題。

鐵爐人看似自信滿滿,其實十分自卑,自大就是自卑。他們不相信自己的真正價值,所以要一直依靠外在的東西證明自己。為了確認自己有價值,他們必須是:正確的、成功的、完美的、高高在上的。他們無法面對別人的批評和指責,無法接受失敗,任何微小的挫折都是巨大的打擊。對外在的否定,就是對他們價值的否定,對他們存在的否定。這撼動了他們生存的基石,所以他們的反應會異常強烈。

除了失敗,親密關係是他們的另一大難題。他們認為別人的感情一文不值,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根本得不到別人的愛,也不配得到別人的愛——因為他們沒有價值。他們自己也知道這一點,所以會避免一切真情。一旦有人要付出愛意,他們就會傷害、羞辱、擺布對方,同時心裡期盼對方能堅持下來,通過他們對愛的考驗,證明自己的真心。如果有一個人能看透他們的虛偽,看到了真實的脆弱的鐵爐人,然後還愛他們,接受他們,無疑是對他們最大的救贖。但通常除非機緣巧合,否則這種事是不會發生的。他們的虛假的「自尊心」不允許它發生。

【解決】

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接受現實。

鐵爐人是創造幻想的好手,他們欺騙別人,也催眠自己。要他們承認自己是平凡人,自己滿身缺點,自己有人格問題、心理問題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正是這個最難的方法、最需要勇氣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如果他們真的邁出了這一步,他們的生命或許就迎來了新生。我說「或許」是因為接下來的路仍舊困難重重。在整個過程中,家人、朋友的包容和接納是他們好轉的最大幫助和動力。請無論如何都鼓勵他們堅持下去,他們最終會學會以同樣的愛回報。

在接受現實的過程中,他們很難擺脫自吹自擂、自視甚高的態度,也會時時他們會否認、貶低真實的自己,只有愛能幫助他們跨過這個障礙,同時他們也要學會愛自己。

在接受現實之後,他一定會面臨兩個最棘手的問題:一是學習與人建立關係,二是培養自尊。

1、建立關係

根本在於學會對待情緒、感情。鐵爐人不是沒有感情,只是長久以來被壓抑在恐懼和羞恥中。所以與值得信任的人交談,分享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包括負面的東西,也傾聽對方的經歷,在交談中彼此產生共鳴。只要大家交流的是真實的情感,就能幫助他們重建連接。

2、培養自尊

自尊分為兩個維度:高低、穩定不穩定。通常鐵爐人都是不穩定的高自尊者。所以改變的重點是使自尊更加穩定,更接近與實際情況。這一步也會幫助他們將過高的自尊下降到正常水平。在他們眼中,自己不再是閃閃發光,但是會非常舒服自在。自尊包括自信、自我觀、自愛,自愛是無論什麼情況都無條件接受自己,自我觀是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自信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摘自《恰如其分的自尊》)。使自尊穩定,就可以從這三方面著手。

學習接納自己,不要與自己對抗;

建立客觀、實際的評價標準,完善、獨立自己的價值觀;

對現實恰當歸因,正確評價事件中能力、努力、運氣、任務難度的情況,對自己的能力有準確的估計和把握。

【最後:如果問題嚴重,請一定去尋求專業人士幫助,千萬千萬】

忽然想起了 《白雪皇后》的故事,心中充滿了堅冰,大概就是自戀者的寫照,但是愛一定會把它融化,共勉。

另:為什麼部分自卑的人同時會自戀? - 心理學 - 知乎 中 東坡夜奔 的答案非常好,推薦大家圍觀。


乖...心理學很嚴肅的,不要當星座書來看...


你身邊有沒有自戀的人?你對自戀的人有怎樣的印象?

我想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有幾個自戀到讓所有人厭煩的同事或朋友。

當一個男生約你跟朋友出去玩,朋友跟你說:他肯定對我有意思,單獨約我怕不好意思,所以帶上你。
當一個男生跟你表白,她會說:他肯定不真心喜歡你,他喜歡的是我這種類型的。
她把自己當成紅花,身邊人都是陪襯她的綠葉。
她會頻繁地更新朋友圈,驕傲地跟大家炫耀評論和點贊數。
對於別人的誇讚,她樂意一一回復,而對於真實朋友的你的回復卻視而不見。
每次你們拍了合照,她只在意自己拍得美不美,發網路的照片也挑選自己最好看的那張。
她願意花上萬塊買最時尚的手機,哪怕月月靠接濟度日。

這樣的人真得很討厭。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那他/她可以判斷是一名自戀者。

我們都知道這樣的行為或這樣的人很令人厭煩,可我們避免不了跟他們的接觸。令人悲傷的是,自戀者在我們生活中越來越多,而自戀主義觀念也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包括我們自己。

美國聖地亞哥大學心理學教授簡·M·騰格和美國喬治亞大學心理學教授W.基斯·坎貝爾的新作《自戀時代:現代人,你為何這麼愛自己?》對美國當下自戀成病的現象進行了相當徹底的剖析,兩位作者觀點雖然盡量理性客觀,可我仍舊讀到了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嘆息。

簡·M·騰格教授善於觀察時事,對於社會變化體察入微,他同時也是一名出色的社會評論家,之前出版過《我一代》,分析60後的人們,尤其是80、90後年輕人的自我關注、自我欣賞問題,發人深省。而本書的落腳點則放在了美國所有年齡段的人身上,探討當下社會趨勢和科技、文化變化所誘發的自戀導向價值觀。騰格深深了解讀者對於社會心理學著作缺乏自然實驗論證的疑慮,於是邀請自戀領域專家坎貝爾調研各種數據和報告,為本書觀點做了有效的支撐。

兩位作者從美國當下文化裹挾的社會熱、時代熱出發,結合大量社會研究,從自戀現象診斷、成因、癥狀表現以及預後治療四個方面對現代人的自戀成癮進行了深入探討,全書430頁,有理有據,將美國社會方方面面存在的自戀問題徹底地剖析,讓人們清楚了解到隱藏在科技進步、繁華文明下的病態自戀。

可以說,這是一本科學性較強、社會意義很大的心理學著作。對於生活在多媒體時代的任何人,這本書都值得深度閱讀。

雖然全書內容結合美國文化直指美國當代人的自戀流行病,但字裡行間可以看到我們中國現代人的「流行風氣」。

科技發展迅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狀態。身為現代人的我們,為了過上「夢想的生活」,我們有太多捷徑可走。我們可以把照片拍得比明星美,放在社交網站吸引粉絲;我們可以貸款買喜歡的房子車子衣服;我們可以有大批虛擬的朋友,哪怕現實中沒有知己;我們甚至可以成為明星,只要我們可以製造話題,敢於「與眾不同」。但這些都是虛假的存在。而事實上,確實有很多人,愛上了虛擬的自己和泡沫世界。

儘管明星在各個時代都具有很大的社會影響力,但從前,我們通過電視、報紙了解明星,對於明星私生活知之甚少,我們更關注他們的作品能否給大家帶來歡樂。而今每個明星都是一個自媒體大v,明星可以通過微博分享自己想分享的一面。如此,現代的「明星自戀」也通過這種快速便捷的訊息傳播滲透給大眾,於是名人和媒體無時無刻不在引誘人們追逐名望。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只是羨慕明星的美,而是儘力去模仿,為此花費心思去「擁有讓人垂涎的美貌。」美圖、p圖稱為了普及的大眾整容方式,而很多人也越來越相信p出來的照片就是自己真實的樣子。她們開始相信自己很特別、很與眾不同,而越發地自我中心和自戀。我記得康熙來了有一期專門請了在網路上p圖女神,觀眾直呼照片與本人完全不一樣。但當小s問本人看法時,她卻很驕傲地說:我覺得我本人跟照片沒差啊。

這就是自戀的典型表現:過分的自我感覺良好。自戀者有過高的自我欣賞,他們活在自戀的幻想中不自知。當然很多人或許真的天生麗質、貌美如花,但自戀者感知到的自我良好遠遠高於事實。這或許就是為何很多女明星到了40歲、50歲甚至60歲還自信地扮演18歲的少女。自戀者會過分高估自己的能力,過度欣賞自己。所以,他以為他以為的就是真實的樣子。

「所謂「自戀者」,也即自戀程度較高的人,他們認為自己在社會地位、外貌、智力水平和創造力方面都比其他人優秀。他會以非常積極的、膨脹的觀點來看待自己。」

需要說明的是,自戀不等於自信,更不等同於自尊。本書中並未對此進行嚴格的區分。我做了如下補充:

註:本圖表原創為小馬姐,引用請務必註明作者及出處

總結看來,自戀是對虛假自我的維護;自信是對真實自我的肯定;而自尊是對真實自我的維護。自戀與自尊和自信相比,最明顯的兩個特點是:過分積極看待自己;過分冷漠對待他人。

心理學家通常會用自戀人格量表(如果有想測的朋友,請查閱《自戀時代》p13)測一個人的自戀程度。而測量結果會從權力欲、自我表現欲、特權感、權利感、自負感、優越感以及虛榮心七個維度上給予考評。而騰格和坎貝爾二人在書中也從這七個方面詳細分析了自戀者的行為表現。

1虛榮心——「對於外表美過分的痴迷」。對於自戀者而言,美貌是自己獲得他人注意的途徑,它可以幫自己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比如社會地位或小恩小惠或讚美。

在《愛情保衛戰》上有個案例,女生愛把自己打扮得可愛,甚至說話也嬌滴滴。她並非天生可愛,而是痴迷於他人眼中的與眾不同和誇讚。她會在飯店點餐時說:「我想吃魚,喵喵」,並萌萌地看著服務員學貓叫。經常在朋友圈發裝可愛的圖並配上「好餓,好想吃**」這樣的話,然後接受陌生男子給予的食物和物品。對此,塗磊曾說:真正的可愛是天生的,偶然的撒嬌真的很可愛,可你顯然不是,你是在賣弄風騷。她已經把「裝可愛」作為自己獲得利益的手段,而且認為自己真的很可愛,其他人也這麼覺得。

正是比常人膨脹數倍的虛榮心,使得自戀者更容易成為奢侈品和整容整形行業的消費者。他們過度追逐外表上的特別、與眾不同,而不惜付出任何代價。這讓我們想起了之前為了整容致死的超級女聲。從心理學上說,自戀者對於外貌的過分追求正反映了自己較低的自我接受能力。

要知道想讓自己變得更美好,除了美化外貌,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可惜,越來越多的人們正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用更漂亮的外在掩飾空虛的靈魂。

2物質主義——「追求彰顯自己更高社會地位的物質」

自戀者願意攢幾個月工資買最新款手機、限量版包包,以此來向全世界證明自己與眾不同,很特別。想想身邊朋友,哪一個買了最新款蘋果手機後不發朋友圈求贊呢?自戀者有著典型的求異思維,即我要擁有別人沒有的東西,最好是別人買不起或沒有能力體驗的東西。他們追求的不是真正的生活質量,而是他人投來的羨慕目光。

3獨特性——「我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存在」。

騰格在書中主要分析了當下流行的父母給孩子「取名熱」。以前,父母會盡量追求大眾平常的名字,或者帶有社會責任感的名字,比如愛國、中華。但現在如果你絕對不允許自己孩子叫這樣的名字,因為太「low」了,你會盡量嘩眾取寵,努力讓孩子跟別的孩子不重名。

給孩子取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是父母誘導孩子開始特立獨行的人生的開始。接下來,父母會努力讓孩子過上與眾不同的人生:穿昂貴的公主裙、王子裝,用進口的紙尿褲,努力擠進學費昂貴的國際學校……

現在很多父母開始流行讓孩子接受「非學校教育」。因為學校的教育模式都是一樣的,而「非學校教育」可以讓孩子變得比同齡人更出彩,更特別。

當孩子漸漸長大,我們很難保證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她不愛自己。相反,她一定太把自己當回事,而成為自戀成癮的一員。

4特權感——「我的需求至上」。

所謂特權感,便是覺得自己的需求是最重要的,自己有資格獲得優待、成功。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公司老闆給其中一個員工特權,比如他可以不打卡、不彙報、不穿正裝,那他想不被排擠都難。

如果一個人特權感很強,他很難看到別人的需求,他眼裡只有自己。在職場上,他會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不惜利用他人甚至背叛組織。這樣的人善於邀功、拍馬屁,可不值得重用。時間一長,只能自食惡果。

現在父母對待孩子上無時無刻不在讓孩子建立「特權感」。《虎媽貓爸》中第一集就有這樣一個場景:孩子茜茜躺在家中的帳篷中,爺爺跪在帳篷外請孫女「上馬」,奶奶在旁邊低頭哈腰說道:「親愛的公主殿下,請上馬吧」。為的是讓孩子出來吃飯。當茜茜父母過來後,她說:媽媽你跪下來求我,爸爸你也跪下來求我,我才出來。而爺爺奶奶催促媽媽爸爸快跪下。

這是當下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我們對孩子不再是無條件的愛,而是無條件地滿足和妥協。她想朝東,全家不能朝西。這種對孩子的過度滿足只會讓他漸漸成為一個只有自己沒有他人的自戀者。

很多明星特別喜歡給孩子辦隆重的生日聚會,前幾天王詩齡過生日,又是半個娛樂圈祝賀,李湘夫婦也是給予公主般的規模,隆重慶賀。我想,身為父母,想給孩子可以給得起的父愛母愛,這也無可厚非。可是孩子會不會覺得自己如同公主般的存在,或者就是公主本身呢?那麼她以後的同學、朋友、同事,都是低她一等的人。這樣,真的對孩子發展好嗎?

我們給孩子的不應該是親密的情感關係嗎?

5反社會行為——「對於冒犯者,格殺勿論」。

因為自戀者只在乎自身需求,如果有人唱反調或者讓自己下不了台,他自然會給予行為或言語的攻擊。

我高中時,有個學生因為課業沒完成老師罰站,結果晚上趁老師與愛人有夜路時,找幾個混混一起把老師二人打了,導致老師本人昏迷半年。這樣的事情現在太多,新聞層出不窮。而這個學生的家庭有背景。他可以如此猖狂,跟家庭的理念灌輸有很大關係。

6人際關係不好——「你是我的花瓶配偶」

同自戀者戀愛,絕對是「開始很美好,結局是災難」。書中說:自戀者的戀愛關係只為了滿足自我,而戀愛對象的存在只是凸顯自戀者的高大、迷人、重要。

在自戀者的戀愛觀中,忠誠、責任、承諾、愛這些都是次要的,他們只在乎戀愛伴侶的存在是否能夠滿足自我。如果對方的存在不再能提升自己的自尊心或地位,他便會換人。所以,可替代性是自戀者對待伴侶的態度。

美國心理學家坎迪斯?V.洛夫 針對自戀者的戀愛問題專門寫過一本書,叫《我愛你,你卻只愛自己》。如書所言,自戀者表面溫柔體貼,捧你在手心,實則過度需索,視你如草芥。

而且自戀者在戀愛關係中很容易失去新鮮感,一旦覺得自己的「花瓶配偶」不再吸引人,那他很快會換人。如果你不幸愛上一位自戀者,你很快會發現:你深深愛過的人,從沒有愛過自己,甚至沒有在乎過自己。

7 志願服務—利己為目的的利他行為。

《自戀時代》中提到近些年年輕人參加志願活動的比例在提高,但這跟自戀程度的提升並不矛盾。因為自戀者參加志願服務的目的是:利己主義。

志願活動的真正意義應該是自願地去幫助他人、感受他人的痛苦,奉獻自己的愛人。這些都建立在不計回報基礎上。但現在更多的人參加活動主要為了自我這一品牌的宣傳。比如某些明星參加公益主要為了公關自己的愛心人設;很多學生參加志願活動為的是完成學校任務或簡歷好看些。

如果拋卻志願活動可以帶來的個人效益,自戀者並不會對志願服務產生任何興趣。

很多人看到這裡,或許會說:是的,我很符合以上表現,我是徹徹底底的自戀者。可是管你屁事啊?

當然。因為自戀者傷害最多的是他人和社會。自戀者這種「自我至上」的價值觀,自我感覺良好,而他人感覺糟糕。反社會行為和扭曲的人際關係觀對與之接觸的人都是噩夢,而如果一個自戀者擁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那他/她的「名人效應」會導致更多人深受其害。這種自戀觀會像傳染病毒一樣侵蝕一個個空虛的靈魂。

騰格在《自戀時代》中對於當代人為何如此愛自己的原因進行了四方面的分析:

培養子女的皇權感

現在的父母以培養孩子的自尊心為初衷,而無條件地滿足孩子。孩子們可以不用努力就得到讚美,不需要付出就得到很多。父母為了不讓孩子心靈受挫而過度縱容,最終養了一個沒有師長、沒有規則、沒有愛心的怪物在身邊。

「現今的父母在培養輝煌成就者的過程中,無意識地培養出了超級自戀者。」

明星和媒體對於自戀的傳播

在我看來,明星這個群體對於他人注意力有著很高的重視,畢竟誰有話題誰有關注度誰就更紅,所以長期的工作性質誘使他們更容易成為自戀程度高的人。

還記得記者讓楊洋推薦給青少年需要讀的書籍時,楊洋推薦了自己寫的隨筆集;而柳岩的生日蛋糕正中間,放上了自己特大尺寸的寫真。在他們看中,每時每刻的自我推銷是有價值的,哪怕這個淪為笑談。

真人秀越來越火,而騰格也提到真人秀明星是最自戀的人。他們善於將自己暴露在聚光燈下,善於吸引他人的注意和眼球。很多觀眾誤認為真人秀明星表現的就是真實的自己和生活,事實這只是他們想要呈現的。他們使得追求物質、愛慕虛榮變得更加正常。但這很容易影響到孩子和青少年的世界觀。

網路媒體的影響

我們生活在2.0時代,而這正是為自戀者而生的社交網路。書中說:「社交網路的到來,為自戀者推崇的膚淺、情感疏遠的人際關係提供了便利。」越來越多的人在網路上記自己的生活流水賬。彷彿這年頭日記需要被人看到才有意義。

我們的大部分業餘時間都用來刷微博微信,與其他人相比,自戀者更願意別人評論或點贊自己的動態,他對別人的動態沒有興趣。自戀者並不重視好友的質量,而是數量。彷彿擁有更多的微信好友,自己就越發特別。而更嚴重的自戀者,為了博眼球不惜作出任何行為,甚至醜態。她們可以發自己近乎裸體的照片,也可以一頓吃下幾個人一天的食物。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或受關注,自戀者利用社交媒體做下越來越多莫名其妙的行為。

寬容的信貸

日漸放寬貸款標準的信貸制度幫助更多人將幻想變為現實。無本金貸款、零首付房貸、汽車無息貸款以及信用卡的出現讓人們可以支付自己經濟實現不了的生活。前文也提到了自戀者有很嚴重的物質主義傾向,而寬鬆的信貸正好滿足了他們對於物質的渴求。

現在自戀流行病已經悄然蔓布全球,反思下自己,我們或許很恐怖地發現自己已然染上此病毒,並作為傳播載體助其蔓延。如果照這種勢頭髮展下去,我想整個人類社會都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特權主義、物質主義、愛慕虛榮、反社會行為和糟糕的人際關係問題。

可能真的會有那麼一天,相比真實,人們更愛虛幻;相比真實自我,人們更著迷於虛假自我。更或者,人與人之間通過虛假身份進行一場世界性的狂軟。我們都做著白日夢,貪戀追逐名與利的捷徑,排斥任何與「自我」有排斥反應的萬物,包括工作。我們都在自己的世界自嗨著,整個的人生變成了一次虛無的走過場。

那麼,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可存呢?

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還有救嗎?

我想這是我們當代人最愛焦慮的事情:發展焦慮。

在《自戀時代》最後,騰格和坎貝爾二人也結合誘發原因提出了治療對策。

自我意識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之前看過一本書《看不見的背叛》中提到過「心理盲視」:人們心理上會有一個盲點,儲存那些自我並不願意承認的事實。比如一個女子明明通過一些生活細節察覺到了丈夫出軌,但她潛意識上特別不願意承認這一點,所以一直處在心理盲視狀態,意識上並察覺不到這一事實。

如果人們對於自戀流行病也進行「心理盲視」,那我們就真的沒救了。所以騰格和坎貝爾認為能夠認識到自戀流行病的惡化以及對於辨別隱藏著自戀的社會變化,這是最關鍵點。

隔離:事實上,如果與自戀型人格的人相處呢?最好的相處就是,敬而遠之。避免跟生活中的自戀傳染源接觸。對於朋友,花時間去經營真實的有情,而非建立在網路上的膚淺關係;對於成長,花心思去充盈你的靈魂,而不是成為物質的傀儡;對於社交,對去參加一些社會意義性的活動,而不是時刻想著讓自己成為開屏的孔雀。

改變核心價值觀:但是如果身處這樣自憐成風的文化,讓自己「出淤泥而不染」也不現實。所以治本是關鍵。自戀流行病的兩條核心價值觀是自我欣賞和自我表達。而現在的媒體、廣告、互聯網、社會文化甚至學校教育都在鼓勵自我欣賞和自我表達。想想小米手機的廣告:「小米手機,拍人美,自拍更美」,自然堂的「你本來,就很美」,都鼓勵著自我欣賞;直播、美拍這些社交工具更是讓每個人把自己當作明星來生活;甚至於我們買的衣服上都是「天才」
「Queen」這種標識。對於自戀成癮的遏制,需要媒體、文化、社會、政治、教育的層層重新定向和替代。

孩子的撫養與教育:這是本書著墨最多的一點,或許作者也有「寄希望於下一代」的心愿吧。如果我們自己不能改變了,那就為孩子留下世界的美好。

身為父母,必須摒棄孩子是宇宙中心的觀念。的確,讓家長接受自己的孩子沒什麼與眾不同的,很殘忍。可從孩子與孩子的對此來說,事實就是如此。現在父母往往習慣於從主觀上給予孩子認可和評價。可她以後的人際關係更多地是在同代人之間的,她需要被同代的世界所認可。

所以,你可以愛自己的孩子,但沒有必要將她視作世界上最棒的孩子。這才是最成熟的父母愛。

我們都會為人父母,都會在一個靈魂的成長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身為父母,我們要知道我們應該給孩子這樣的愛:

讓她知道自己是愛她的,這與她是否是最棒的無關;
讓她懂得自己跟其他人一樣,而不是自己是特別的人;
讓她明白幫助他人是種美德,是讓人幸福的;
讓她懂得分享,樂意奉獻,渴望與他人建議聯繫;
讓她懂得一個富裕的靈魂要比外表上的愛慕虛榮更出眾;
讓她謹記讓自己成為受歡迎的人要比獨一無二來得重要。

我希望自己成為這樣的父母,給孩子如此這般成熟的愛。願你也是。


你能意識到自己自戀,那你肯定不是,因為真正的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人,根本不會覺察,我前男友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和他分手後,我走不出那種被打壓,被批評的困境里,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後才得知,不是我有問題,而是他本身就是個病人。這種人格,從來不認為自己錯了,就算他錯了,他會用各種理論和主流價值觀被逼認同他,從而覺得自己錯了,我就被從道德人格上打壓,想想真是可怕的噩夢。他不能做到共情,為此產生的矛盾和爭吵,都是我的無理取鬧,奇葩的是,他說「和你爭吵我都沒有想到自己難過,還想著給你找方法治好你的情緒化,他說這段時間我們不聯繫,為了治好你的情緒化,你去找一本哲學的書,記下讀書筆記,一個星期後我看。」我還真的買了,在這種病態的互動中,我漸漸失去自己的判斷,直到有一天,因為我說我們好幾天沒有好好說話了,我心裡不高興,他給我發了一個微信紅包說對不起,我沒有收,到晚上,他直接提出分手,並告訴我,十二點後,他將刪除我所有的聯繫方式,我痛苦幾天後一直想不出原因來,最後求專業幫助後才知道,我和一個病人相處,真的很慶幸,原來覺得他複合世俗標準的好男人,上進、孝順、勤奮,可翻了翻相關的文章才知道,自戀的人通過外在這些評判標準來要求自己,這些都是他賴以生存的鎧甲,如果我因為不懂的珍惜錯過了他,我就是錯過了一個標準的好男人,現在明白他甩了我,我很慶幸。


禪修和長程都在進行

禪修可以提高自我的覺察能力

畢竟對自戀這種自動化行為的覺察並不容易

每當我運氣好,發現了我即將要自戀發作的時候

我會默默地告訴自己——

1、你這是自戀又犯了哦
2、你即使不做那些博人眼球的事情也是值得被愛的呦?_?

我當然還不太相信2,所以一直老老實實做長程

慢慢建構吧~


每個人都有自戀傾向和行為呀,沒有自戀行為,一個人的自尊很難維持了呢,我也很自戀呀,自戀也要分程度的,健康自戀反而有益於生活,每個人內心都是大人和孩子共存滴,不要排斥自己,越排斥自己,自己越痛苦,悅納自己和自己在一起嘍,總是說我覺得,我認為,我是的人都很自戀尼,接受自己遠比否定自己讓自己更開森呢……不知道怎麼用語言跟別人溝通好鬧心


如果你真的是這種人格障礙 那我真的是很佩服你的真誠 因為有這種人格障礙的人一般很難發現自己的問題 你可以去看下心理醫生 讓他們幫你更專業的解決問題 希望你以後可以輕鬆的生活


矛盾的左右兩邊其實都是一種自我保護。自我安慰,自我肯定,自我欺騙都是正常得,符合一個人存在得放鬆。因為這個世界的許多東西沒有人教我,對與錯,被不被認可,等等等等。都要選擇,要理解這個發展如此迅速--迅速到我無論如何也跟不上它的改變甚至看不到。我的世界我的周圍沒有嚴格的界限,它總是讓我做一些艱難的選擇,而慢慢建立的一些準則。我是它忠實的執行者,可是它卻像一個嬰兒,脆弱到讓我不知所措,可卻是我的希望…問主,其實我像說的是,其實那並不是病,僅僅是一個過程,一個取捨的過程。這些所謂的矛盾不過是你在意的東西,在意的人或是它們的延伸。你只是太在意了,試著放養它們…睡覺…


樓主,你有《內心枷鎖》一書的電子版嗎?情求分享。


反正我只知道心理障礙都可以用心理治療的辦法解決 而擁有一份健康的親密關係就是一種心理治療 首先你要努力碰到那個人啊 不一定非要是愛情 友情也可以


練的肌肉那麼大塊老了以後會不會變成大胖子



我遇到過這樣的人,好吧我也來回憶一下。
一開始的時候,那是一個粘人和貼心,各種掏心掏肺,和你一起暢想未來。開心的日子裡就是覺得有點喜歡對我的打扮和穿著提各種意見,但因為他是學設計的美感確實還不錯,也許這是其擅長的領域我也就沒有太在意。他自己也說自己比較挑剔和難搞。然後他需要很多的肯定,經常拿他工作上的事情問我覺得怎麼樣,而工作上他確實也比較認真努力。他還讓我測過智商,我和他測出來一樣,說實120多的智商很一般吧,但他覺得自己很聰明……總之有挺多自戀的表現。
後面第一次鬧矛盾,起因是他要和別人出去旅遊問我同意嗎,我勉強說好,他說對方是個女的哎你不在意嗎……至今我不懂他心態,回憶起來在我們的交往裡真的挺多他對我的試探的,除了一開始關係最好的三個月,後面說實話他不太相信我。而這次吵架之後的態度讓我驚訝,他很強硬。但第一次矛盾說實話我也有理虧的地方,表達不太好態度有點凶,所以我服軟了,而且他也只是說說並沒有真的去旅行。
但現在回憶起來,這一次以後他對我的態度就變了很多。覺得我否定他之後但有服軟和好之後,他是不是挺看不起我的?可惜的是這個時候我真的已經比較在意他,對整件事情也很懵逼看不清,感情壓過了理性。之後過了兩個月又一次鬧矛盾,這下子全部完蛋了。在別人正常的戀愛里,需要磨合的事情到了他那裡,他都是沒有錯的,都是我的錯……吵架起來時候的態度怎麼說呢,無賴?非常冷血和無情。你哭你活該,你去找他解釋你就是想去鬧,完全不會覺得你是想挽回和溝通。他就是不想說話,不想接你電話,不想溝通,也許他不想聽到一句說他不好的話?我真的不懂。然後我整個人懵到覺得是不是真的全部都是我的錯?
現在回憶起一開始交往時候,我倍加珍惜自己覺得是非常甜蜜的那些事情,那些在後面鬧矛盾時候被我當作曾經對我好因此部想因為一些矛盾就輕易放棄這段感情的那些珍貴共同經歷,現在因為了解了這種人格障礙看來只不過是他犯自戀把你當作他的延伸在那裡滿足自戀的一種狀態,換句話說是在犯病……真的有點不知道該怎麼去想這件事了。而我珍惜的在他看來根本算不得什麼,他過幾天還能再找個女的自戀一次吧。最後要和我分手的時候,他還得意洋洋地說什麼前前女友的事情。是啊,照他這樣,幾個月就可以換一個啊。他一開始的時候是真心的嗎?他想我一樣走心嗎?我永遠也不會知道了,可能也無法理解了。
也看到過他很令人心疼的一面,孤獨(單親),忙於工作不會照顧自己,曾經也很真心地說過所有人最後都會離開他……也許他只適合一個人……甚至在和我最好的時候,有一次心裡甜滋滋地誇他說你是最好的男朋友么么噠,他的回應居然是,你現在這麼說我,以後有一天說我是垃圾,要我怎麼接受。不知道他以前的戀愛中,是不是遇到說他垃圾的人。而就算是現在回想起來,我也還有點心疼是怎麼回事?呵呵,有點想哭又是怎麼回事。也覺得過他前面三十年生活沒有我幸運我想要對他好,他的母親對他不夠體貼我想當他的家人……但事到如今……最後居然可以這麼狠心和決絕,完全忘記自己曾經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真的是非常不負責任和令人失望好嗎……我真的很難過
總體的感覺是不能說他不好,說了他不好就暴怒。即便沒有爆發,他心裡也是不爽我的,拉黑,讓我滾蛋……
是吧,我對他有過愛,有過欣賞,有過心疼,但也有不理解,覺得匪夷所思,覺得他對我太狠了,說實話我也有恨。整合所有這些對他的情緒真的挺難的……
因為是介紹認識的我也見過他母親,說實話他母親身上也有自戀型人格的樣子,很喜歡控制兒子,對我也是各種想指導和給意見。他也對我說過他媽媽對他不夠好,心情很差的時候問過我你以後會不會這樣對我。哎……
我在這裡寫下這些話,也當作是對這件事情的整理了。不知道自戀型人格障礙是不是比邊緣型人格障礙更難自我察覺和心理諮詢。我也不能完全確定他有沒有到障礙的程度,但感覺這影響到了他的親密關係和感情生活,你說他不痛苦完全想要遊戲人間也不是的。而他母親,也是離婚了,從他的表述來看,親子關係也一般吧。川普也被說是自戀人格障礙了,聽說韓劇也有以此作為主題的…以前只是指導抑鬱症或者精神分裂,現在知道了在這之間還有人格障礙這樣的問題,而在他的身上,也看到了抑鬱的情緒,我還是希望他能幸福吧。希望能去接受心理治療。而我已經不能對他說什麼了。因為,至今,我都沒有完全整理好對他的情緒,也許寫完所有這些,應該放下了。

希望你幸福


我也有差不多的情況 高自戀者


大哥,自戀型人格障礙不是你這樣的,你這樣算自戀人格障礙,讓人家冷血的殺人狂怎麼辦


推薦閱讀:

女裝少年都極度自戀嗎?

TAG:心理學 | 自戀 | 日常心理分析 | 自戀型人格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