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盡量避免給予反社會人格心理治療嗎?

在課上有老師提到,"對反社會人格進行心理干預效果並不顯著。接受治療的患者更懂得自我掩飾,犯罪時也更難以被發現"。
請問最新的指南是如何規範反社會人格的治療呢?真的有強調"避免給予反社會人格患者心理治療"嗎?


謝邀。

雖然沒有直接聽到你的老師的講課,不過在我理解,「反社會人格心理干預的效果並不顯著」和「是否要避免給反社會人格的人做心理干預」是兩個很不同的意思。對此我有一些想分享的個人觀點。

1. 諮詢師的中立的不評價的態度
對於每個學習諮詢的人來說,最初都會強調諮詢師沒有價值評判和保持中立。所以,其實有一些諮詢師對於「反社會人格」這個術語本身持保留意見,因為從某種意義來說,個人覺得這個詞語是帶有一定的價值評判在裡面的。 假如,這類比較困難的來訪者,因為統計學上的干預效果不好,而被「避免接受干預」,那豈不是可能會陷入更困難的處境了呢?

客觀來講,這類人群確實是令人棘手的,他們的棘手在於他們較常人而言,缺乏同情與憐憫之心,所以他們可能會做出殘忍的事情而沒有悔恨之意。他們很少會主動尋求心理幫助,一般被人們所熟知的時候,他們往往已經犯法並進了監獄。對於普通人來說,這類人可能是很危險的(確實是)。

不過我想傳達的一些想法是,我們可能帶著擔心和警覺,但是我們不一味歧視。我曾經在諮詢學習階段,在監獄帶過一個幾天的團體,其中大部分都是重刑犯,與這樣的人去接觸的時候,但凡你有任何的歧視貶低和迴避,他們都是可以敏感的察覺並且無法與你坦誠相待的。雖然團體的時間不長,但是我確實也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他們人性柔軟的部分。在結束之後,獄警告訴我,這裡面好幾個服刑人員都是被診斷的反社會人格。

也許有人會擔心,這些人的轉變是否是終身的?這真的很難回答,但是至少諮詢師能夠做的,是在原本冰冷的心裡埋下一顆種子,等待生命的萌芽。所以,也許效果並不顯著,或者效果並不持續,但是我們依然不放棄這些人。打一個不恰當的彼方,有一些絕症的患者,可能當前醫學技術已經無法幫助康復了,但是醫生依然會儘力治療減緩惡化或者減輕疾病痛苦,其實這也是對人性的尊重。

2. 對於新手諮詢師,困難的個案需要慎重
儘管諮詢師們會有比旁人多一些的人性的溫暖,但是我們也要量力而行,不然會傷害來訪者也傷害自己。所以如果是新手諮詢師,反社會人格的來訪者確實很困難,就不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你可以為來訪者做出更好的謀劃,比如說轉介給資歷深厚的專家,這會是很好的選擇,這樣的行為是對雙方負責的行為,並不是迴避和歧視。

3. 反社會性人格的特殊策略
不同流派對人格的理解不同。在精神分析動力學的診斷中,反社會性人格屬於一種惡性自戀的人格特徵。通俗的來說,每個人都有「自戀」,健康的自戀可以讓我們擁有自我價值感,感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不太健康的過度自戀的人,會給人一種很明顯的「自我中心」感,他們很少考慮別人的感受。而惡性的自戀,則是完全缺乏對他人的同情與憐憫心,所以某一層面,他們會容易做出極端自我且傷及他人的行為。
一般,這樣的人很少主動尋求心理幫助,因為他們的自我中心並不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有問題,他們會覺得問題在別人。
如果真的遇到這樣的來訪者,在Nancy McWilliam 《精神分析診斷:理解人格結構》書中有提到一些策略。在Nancy工作坊裡面,她講到過她的一個來訪者,在我理解看來,對待這類來訪者,你需要「以暴制暴」,溫情和共情有時候會被他們所蔑視,將諮詢師看做很無能的個體,相反諮詢師可能需要表現得更有主見、堅持立場與原則、不畏懼,他們可能才會願意信賴你帶來的安全感。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書里的詳細內容。


測試一遍他們的「重要他人」的抑鬱程度吧,即便最輕度的反社會人格患者對於他人都是心理災難,周圍的人可能全部需要接受抑鬱症治療。


本來並不是這樣的。

特別是早期干預,如果合適的話,在完全理想化的狀態,至少可以促使其學會社會規範。

但實際操作上,人非草木,工作人員、指導教師、心理醫生……他們一般都是有感情有情緒的普通人,因為恐懼、誤解產生排斥,反而給當事人帶來排斥感,總體來說,我認為是弊大於利。


前輩帶後輩

實際存在的替代策略。

因為醫生不管用甚至有害,所以,實際的操作上,社會中存在一個替代性的遊戲規則——

社會性病態、精神病態者們,由這些人的前輩,教導小psychopath和小sociopath

這個規律存在多少年了?不知道。

至少也有兩千年了吧。


回到現代視角:理想狀態

但是本來,理想狀態下,假設所有人都是完全理性人,是應當給予反社會人格者治療的。

其他可參考Kevin Dutton的公開演講,以及一些研究者的paper


心理諮詢是一種「求與助」的關係,如果來訪者並沒有尋求幫助和希望改變的想法,僅僅是家人或他人希望能改變他,這樣的諮詢效果不好。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人,對自我行為和問題本身很難有悔改或希望改變的意圖,所以很難主動尋求諮詢,這就使諮詢很難進行,所以,不是不能給他們做諮詢,而是效果往往不太好。


應盡量避免 "治療" 。。 沒人願意被他人孤立。正是因為一種異樣強大的被排斥感存在,才萌發了反社會的意識。


反社會人格障礙雖然經常發生違紀行為,但與一般犯罪是有區別的,儘管二者對所犯罪行為均負有完全責任能力,司法精神科醫生和司法工作者應區分反社會人格犯罪和不法分子作案:①一般犯罪者往往有計劃和有預謀地達成犯罪,反社會人格多不能;②犯罪者違法目的明顯,反社會人格多受情感衝動支配,犯罪動機較模糊;③犯罪者在他人受害時作案手法隱蔽和狡詐,企圖逃避罪責,反社會人格害人害己,而對自己的危害尤大;④具有反社會人格的人較少造成兇殺或其他嚴重案件以致判處極刑;⑤一般犯罪的人格固然是有缺陷的,但未達到人格障礙程度,而反社會人格則在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面都有沉重的影響,反映在生活的各個側面出現持續和長期的行為障礙。

來自百度百科。


常規「治療」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不會認為自己精神有問題,不可能配合,再加上他們天生的戲精屬性,哪怕是看起來治好了也是裝的。
但是有一種辦法:
嘗試使他們認同「遵循社會秩序、避免傷害他人才能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觀點」,有很大概率避免他們對社會和他人造成不良影響
這是唯一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


因為抓小偷會導致小偷盜竊技術提高,所以我們不要抓小偷。
因為使用抗生素會導致細菌抗性提高,所以我們絕不使用抗生素。
題主是這個意思嗎?


貌似反社會人格並不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也不在意他人的感受,所以,你覺得他們會想去配合治療嗎→_→


我就是反社會人格


我的高中語文老師就是典型的反社會人格,剛上他課的時候覺得他特奇怪,他經常說校領導都是豬,學生就應該逃課睡覺,遲到了就應該去籃球場打會球再來上課以免打擾他上課,我覺得反社會人格挺好的,至少在這社會中需要一些另類來標誌這個世界,而且我們班的語文成績幾乎每次全校第一。


這是一個悖論,真正的「反社會人格」極會掩飾自己,細細的整理自己的頭髮和西裝,在出現反社會人格之前你根本不知道他會是反社會人格。
當然,如果已經出現了反社會人格,只能做適當干預,不能「明顯治療」


你的導師說的沒錯,因為反社會人格患者要被治療等同於「換腦」,你能明白我說的意思嗎,簡而言之就是「不可能」。

當然,如果有一種辦法可以對反社會人格者的潛在危害行為進行預防,那就是降低其思維能力/喪失一部分正常機能~


可以有


三大心理疾病分類,神經官能症,精神分裂和人格障礙。求助意願最大和治癒效果最好的應該是神經官能症。人格障礙和精神分裂都比較難


答案是"是"。加上邊緣性人格障礙。
其實人格障礙的治療對於心理治療來說,都是很難的:)以上兩者更是難中之難。


推薦閱讀:

反社會人格有哪些不可思議的行為?
怎樣看待虐童案件?
在生活中真正遇到或身為反社會人格者,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身為反社會人格的人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心理學 | 心理治療 | 精神病學 |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