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為什麼會在《西遊記》中安排女兒國這個情節?

如題。
女兒國這一章節對於西遊記來說起到了什麼作用?
作者想從中表達什麼?


明初的《西遊記平話》里就有女兒國的故事

朝鮮《朴通事諺解》對西遊記平話 的記載—— (玄奘取經)初到師陀國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黃風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獅子怪,多 目怪,紅孩兒怪,幾死僅免。 又過棘釣洞,火焰山,薄屎洞,女人國,及諸惡山險水怪害,患苦不知其 幾,此所謂刁蹶也。——《朴通事諺解》

再早之前的例子 @聞逗比 已經答了


唐朝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曾對女兒國做過這樣的描述:「拂驚國(即東羅馬帝國)西南海島有西女國,皆是女人;略無男子,多諸珍寶貨,附拂逢國,故拂凜王歲遣丈夫配焉,其俗產男皆不舉也。」


看來唐僧確實去過。


子母河,原名叫「子午河」,這是怎麼回事兒?且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謝謝「易者」的邀請,這個問題是去年提的,還是匿名提問,我不知道提問者出於什麼考慮。但是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提得非常好。因為我們很多研究西遊的人,都覺得一本書的成書細節是想當然的安排,沒有人去考慮原創作者的意圖或目的。能從這個角度出發並深入研究的人,是跳出西遊看西遊的人,才是真正做學問的人。

女兒國這一篇在文始道「唐僧取經念詞兒」里和早期元明戲曲差不多一樣,非常靠後,比火焰山還靠後,與今本百回西遊是不同的回目排序。他是一個具有一定程度總結性的篇幅,把前面的諸多暗線收一收,給個結果,給個說法。

女兒國,開篇就給我們展現了一條神奇的河流——子母河,有什麼奇特的呢?女人在一起,不需要男人,喝口河水就能成孕;男人呢?同樣道理,不需要女人,喝口河水,也能受孕產子。我們都知道,西遊故事寓意道法修鍊,那麼肯定對應身體某一關竅。請問,如果對應人體,這是一條什麼河?

如果我說這條河的本名叫「子午河」,大家能猜到怎麼對應了嗎?

其實就是人體的陰部。文始道把口到胞中再到陰部這一條「精」的主幹道,稱之為「子午河」。在口和陰部兩端,表現的都是涓涓細流,而胞中卻是八百里大河——「通天河」。

那位說了,難道喝尿能成孕嗎?當然不是!他指的是用童子尿或女童「落紅」煉內丹而成「聖嬰」。童子尿就是「秋石」,女童落紅,就是「紅鉛」,這些都是「房中」外丹的最基本原料。

百回本《西遊記》走樣的地方確實很多,所幸此處還保留了這一暗喻。原文:行彀多時,又值早春天氣,聽了些——紫燕呢喃,黃鸝斯朔。紫燕呢喃香嘴困,黃鸝睍睆巧音頻。滿地落紅如布錦,遍山發翠似堆茵。嶺上青梅結豆,崖前古柏留雲。野潤煙光淡,沙暄日色曛。幾處園林花放蕊,陽回大地柳芽新。

文始道「唐僧取經念詞兒」里有這麼一段:小河兒不大浪得歡,一頭窄來一頭寬;寬處自有寬處好,窄處另有洞中天;河溝不大也分兩岸,林有稀疏列兩邊;男左女右有註定,男黃女紅各見天;潮有起落分早晚,傘要開合須看天;若能聽懂老關道,哪有內丹和外丹。

以上這一段,不但粗俗,而且還隱約有些葷段子的意味。所幸百回本《西遊記》的編纂者雖然整得文縐縐的,但是「紫燕」、「黃鸝」、「落紅」、「發翠」這四個詞語還能體現故事的原意。「紫燕」、 「落紅」對應的是女童的「初潮」; 「黃鸝」、「發翠」對應的是男童的「童尿」。在這裡還須說明一點,落紅,自然是女子落下初潮;那麼這個「發翠」呢?其實就是童尿在煉製過程中,經過太陽暴晒後的變色。像女子落紅那樣,也寓意一種成熟。

雖然大家都知道用童子尿或女童「落紅」煉內丹能成「聖嬰」,同時大家還知道練不好可能會成「邪胎」,通俗講就是「走火入魔」。

唐僧與豬八戒就屬於誤服「女用丹」而成「邪胎」的。那位說了,男服男用丹、女服女丹不就可以練成「聖嬰」了嗎?實際上,上一回「聖嬰」紅孩兒已經被收服了,說明「聖嬰」的概念已經被文始道的修法理念給否定了。為啥紅孩兒後來成了「善財童子」而不是其他,為的是說明煉丹這種耗費財力、物力、人力的事兒,還是別費勁了,好好打理自己的財產、不折騰,就是皈依成道。

除了以上的寓意,女兒國還暗喻了煙花之地。讓人們不要留戀這些煙花之地和其中的魁首。像「賣油郎獨佔花魁」這樣的美事兒,少之又少,更多的是騙局,大多最終落得個人死財空的結局。為什麼花魁只傾心於你,是因為你背後的一些背景,比如李師師與徽宗。女兒國的國王,又何嘗沒有看中唐僧「御弟」這一身份呢?取經的和尚以及過路的客官那麼多,最終什麼結局?(原文有介紹,此處不再引用)為什麼你唐僧就一定偏偏是個「幸運兒」呢?

這不是「心機婊」,也不是過分暗黑解讀西遊,而是源於民俗對這些現實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我們以前說過,講修道,就難免講人體,難免講人體的各種慾望和行為,這些東西你講不透,靠修行者慢慢自悟,猴年馬月了!要你師傅帶徒弟幹啥?整天不說人話地玄虛嗎?

話說到這裡,不妨說一下「雙修」的誤區。

很多人都覺得雙修是男女的淫亂或通過男女性事來修行的方法。大錯而特錯!

雙修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導引」。因為一些感覺,你光憑自己的意念一遍一遍地刷,很難刷出感覺。如果一個人在旁邊,用手指幫你在脈絡通向上刮一下,你自然就會感覺氣息過去了。這就是民間或網路小說神話了的「推氣過宮」或「輸入真氣」等概念。

互相導引,不單單存在與男女之間,還存在於男男、女女之間。因為早期修道模式不但有家庭內部的夫妻,還有與其他同修的交流。類似於佛教早期的「教團」,幾個人一起修。王重陽曾大力提倡和恢復這一古法,反對單個人的獨自清修。這種「獨自清修」,理論說起來高大上,實則百無一用,且問題多多。為什麼?

因為獨自清修,容易出現「役心太甚」「入於魔境」,也就是關尹子反對的「用強」。你的感覺從這個關竅到那個關竅一直過不去,就不免多練,多練就是「役心太甚」。「役心太甚」就會「入於魔境」,就是我們通俗說的「走火入魔」。我們以前講過,文始道最反對「苦修」和「執著」,提倡的是「樂修」,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修法,所以我們看到今天西遊故事裡,都是輕鬆愉快的搞笑情節,即便是講這麼深奧玄妙的大道精義,也都是用這種無厘頭的方式。

其實這種男女同修、男男同修、女女同修等情況,在宋之前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人們並沒把「性」這東西,看得有多麼的不可啟齒。比如,我們都看過羋月傳,就是那個秦宣太后,在會見外國使節時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宣太后謂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

啥意思?大概就是問那個外國使節,當年我伺候先王的時候,他用一條腿壓在我身上,我覺得很難受;後來他全身壓上來了,我就覺得很好,這是什麼原因?

看到沒,為了說明問題,啥栗子都能舉!其實,談這些個東西,在唐之前是很正常的,就跟喝白開水一樣自然。宋明理學興起後,很多大儒們據此對秦宣太后大肆攻擊,淫婦當道、亂國等等可謂是不堪入耳。但我們翻看一些唐之前的文獻,不難發現,秦宣太后反而是個正面形象受人推崇和尊敬的。

為什麼會這樣?宋明理學的興起,說明中華民族的思想上「病」了,而且還病得不輕,得吃藥!現代社會推行的性教育,其實就是在恢復人們對性的正確認識,這並不是在宣揚什麼「性解放」,而是要人們理性地去認識這些慾望。這些東西,不是你避而不談、硬性地戒除就能達到預期目的的。

金庸先生曾經在「射鵰英雄傳」里通過周伯通和瑛姑的故事告訴我們社會對道法修鍊里互相「導引」雙修態度的轉變。黃蓉與一燈大師的一番對話,黃蓉不以為然、一燈卻強調「男女大妨」,再有周伯通被質問為啥和瑛姑發生關係時「大叫大嚷,說道本來不知這是錯事」。如果說大家認為周伯通渾渾噩噩不懂事兒,黃蓉呢?顯然不是這樣的,因為練武之人,尤其是修鍊內功點穴什麼的,互相導引是很正常。請問黃蓉武功誰教的?當然是黃藥師,他又是如何把黃蓉小小年紀教得武功這麼高的呢?離開「推關過節」之類的導引術能這麼迅速嗎?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互相「導引」就一定是淫亂。老頑童的問題是沒有認清夫妻之外的男女關係而已,屬於定位錯誤。所以老頑童說「既然這事不 好,那就殺他頭也決計不幹,無論如何不肯娶劉貴妃為妻。」這恰恰說明了,老頑童覺得這麼做是很正常的,甚至是練功必須的。你以為老頑童在把這事兒當做玩耍遊戲? 有人可能會以為老頑童和瑛姑之間是真愛,大家看看老頑童從始至終的表現,哪裡看到愛戀的情愫了?他就是覺得理所當然,你們說不好,我就馬上不做了。就這麼簡單!

其實金庸的某些暗示,也告訴我們王重陽和周伯通的感情也不一般。如果看過《東成西就》的朋友還記得周伯通的扮演者是女演員劉嘉玲。難道是《東成西就》編劇和導演真的很扯嗎?其實他們是真的讀懂王重陽和周伯通的關係了。不必點破,省得招致沒必要的謾罵,大家心領神會吧。

金庸先生通過這個故事,也在告訴我們,王重陽不但倡導男男結伴互相導引修法,同時也不刻意禁止男女結伴互相導引修法。在宋明理學那麼盛行的年代,為什麼王重陽敢這麼冒天下之大不韙?原因很簡單。我們以前講過,王重陽早期獨自靜修曾導致入魔瘋癲,後來結伴修行互相導引,才逐漸入了正道,最後得道的。

但問題總會是有的,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能迴避,應該直面。什麼問題?那就是男女之間的日久生情(老頑童與瑛姑雖然談不上是日久生情,但其他人還是有的);以及男男之間出現的龍陽,女女之間出現的磨鏡。

其實,西遊記的很多故事都在暗喻男同、女同、男自慰、女自慰、暗娼、嫖妓、偷情以及正常的夫妻生活等等凡俗色慾生活,故事告訴我們,這些情慾都是正常的,但這些情慾卻最終都應該拋棄的。追求大道、真道,才是正確的目標和方向。

有人可能會很不理解,西遊記不是童話故事,兒童小說嗎?幹嘛寫這些!其實呀,西遊故事在民間叫做「老小孩」故事,啥意思?因為這些故事主要是講給四十歲以上的老年人聽的。聽到這裡,馬上會有人跳起來大罵了。且住!

以前我們專門討論過「棄老」民俗,六十不死都得活埋。也就是說,在古代四十歲已經進入老年、五十歲進入晚年、六十歲就要終年了、七十古來稀了。在農村,只要是死時超過五十歲,喪禮的形式就與五十歲以下有很大差別了。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不管說書、念詞兒、戲曲等形式的受眾對象都是四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年輕人都要勞動,孩子們都有上學受教育,只有老年人相對清閑,所以說書、念詞兒、戲曲這些形式他們要符合老年人的口味。所以插科打諢這些東西,就是必須的,沒人就沒人喜歡看。一方面受眾聽得懂,另一方面這叫「精神慰籍」。您想想,插科打諢的這些內涵,孩子們怎麼可能懂!

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文始道主張的「四十之前不修道」的「全人近仙」理念。也就是說文始道們創造這些故事,是為了給這些四十歲以上的修法者進行指導的。再者,文始道又提倡「樂修」、反對「苦修」,所以就有了這些無厘頭式兒輕鬆搞笑的修法指導故事。這是絕無僅有的,是其他那些道派不可想像和比擬的。

我們又跑偏了,再回來。

那麼就女兒國這一處,除了以上的暗喻,還暗喻些什麼呢?

原文有這麼一段,幾乎還是原汁原味:那怪將一個素饃饃劈破,遞與三藏。三藏將個葷饃饃囫圇遞與女怪。女怪笑道:「御弟,你怎麼不劈破與我?」三藏合掌道:「我出家人,不敢破葷。」那女怪道:「你出家人不敢破葷,怎麼前日在子母河邊吃水高,今日又好吃鄧沙餡?」三藏道:「水高船去急,沙陷馬行遲。」 行者在格子眼聽著兩個言語相攀,恐怕師父亂了真性,忍不住,現了本相.....

不懂的,覺得蠍子精說得很突兀,什麼就「吃水高」,什麼「鄧沙餡」?說實話,如果要是不懂農村的那些葷段子,你還真是一頭霧水!我們先來說這「鄧沙餡」,其實本來就是「豆沙餡」的,但問題就出在這個讀音上。因為豆沙餡的原料,農村一般用蠶豆。而蠶豆用水泡過後是個什麼形狀,像什麼?如果你還想像不到,再把蠶豆繼續放大拉長,看看。這种放大拉長的動作,農村叫dèng,四聲,寫出書面語是扥dèn。再有,蠶豆煮熟了,個頭更大,且遠沒有紅小豆啊、綠豆啊等爛糊。「豆」故意念作「鄧deng」,如果是說書、念詞兒、戲曲等形式,加上語氣和肢體語言的表演,那您一下子就能心領神會。弄一個錯別字「鄧」出來,真TM懵逼!

「吃水高」很好理解,就是船深入水面較淺的意思。

「水高船去急,沙陷馬行遲」這是較文雅的一句「房中」暗喻,農村還有更通俗的類似的。

比如夫妻倆划船時鬥嘴:撐槁行船嘞怎麼走?那要看深淺渡水情。河水深了沉底勁兒,河水淺了緊倒騰。

比如夫妻倆做飯時鬥嘴:老頭老婆兒烙油餅,火大了好熰(燒糊的意思),火小了夾生。叫聲老婆兒你別各輕(嘚瑟的意思),該火小時我悠長勁,該火大時我緊扇騰。展蓬嘞小蔥(展蓬俗讀音是「這夢」,意思是鮮嫩清脆)沒有膿。

「該火小時我悠長勁,該火大時我緊扇騰」一句形容燒火拉風箱。還有類似的「拉嘞短風急;拉嘞長風粗」等葷句兒。

明不明白,就看各位的造化了。

下面再來一段兒,免費奉送!

嫂子,啥餡的包子?

豆沙嘞!

綠豆、蠶豆、還是紅小豆?

紅小豆!

嫂子,我也喜歡吃你這個紅小豆兒?

……

就此打住!書接前言。「行者在格子眼聽著兩個言語相攀,恐怕師父亂了真性,忍不住,現了本相.....」

有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唐僧為啥要跟蠍子精一唱一和的,難道蠍子精說他「怎麼前日在子母河邊吃水高,今日又好吃鄧沙餡?」另有所指?

是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唐僧,你裝什麼裝」!蠍子精直指唐僧說的「我出家人,不敢破葷」是在裝。唐僧的回答,也恰好印證了蠍子精所言,唐僧啥玩意兒都明白。那麼唐僧破的是什麼葷?是吃肉嗎?當然不是,蠍子精在此情此景,怎麼能這麼大煞風景。

唐僧破的其實是色慾,並不是男女之間的色慾,而是男男之間的色慾。跟誰?大家當然能猜得出來,是豬八戒!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跳著腳兒要罵街了。無恥,下流,胡扯!我還是勸您暫息雷霆之怒、休發虎狼之威。

耐心,是一種素質!

我說的這些,如果您不是70後,如果您不是來自農村,如果您不留心民俗民風,我講的這些東西您怎麼可能理解?很多人以城市文化思維或互聯網遊戲思維來解讀西遊記,怎麼可能明白?要知道西遊源於以農耕思想為基礎的民俗民風,以此為構架素材來寓意道法修鍊的一些關竅和禁忌。

「怎麼前日在子母河邊吃水高,今日又好吃鄧沙餡?」

「水高船去急,沙陷馬行遲」

其實西遊記里有很多看似有意無意的錯字,都在表述另一番寓意。

「行彀多時,又值早春天氣,聽了些——紫燕呢喃,黃鸝斯朔。」

為什麼不是「行不多時」?「紫燕呢喃,黃鸝斯朔」僅僅是在形容鳥叫聲嗎?那麼多擬聲詞,為啥非用「呢喃」「斯朔」?

今天咱們只說「行彀多時」。難道作者連個「不」字都不會寫嗎?「行彀」啥意思?彀(gòu)的意思是弓箭的弓。明白了嗎?如果還不明白,我再說個詞語「攀弓踏弩」。有人可能會說彀(gòu)通「夠」,那為啥非得用這個不常見的「彀」,而不用「夠」,「賤人就是矯情」嗎?

引用一段百回本西遊原文吧:

祖師道:「教你『動』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動門之道卻又怎麼?」祖師道:「此是有為有作,采陰補陽,攀弓踏弩,摩臍過氣,用方炮製,燒茅打鼎,進紅鉛,煉秋石,並服婦乳之類。」

如果,這麼簡單的悶子您都不懂,可見您民俗文化有多欠缺。還有什麼資格對他人評頭論足、說三道四?不憑學識,只憑不要臉的勇氣嗎?

怎麼才算「攀弓」,怎麼才叫「踏弩」、怎麼叫「燒茅」、怎麼叫「打鼎」、怎麼算「服婦乳」?

現在研究西遊的,不外乎如下幾種入手點。

一,佛道雜論解西遊:為啥佛道雜論呢?因為這類人既不懂正宗的佛家理論,又不懂正宗的道家思想,你說他他還不服,他覺得自己已經修成佛道一體。佛道兼修才是最高境界。張嘴閉嘴就沒一句人話,你還不能跟他爭辯,只要爭辯,那就是你無知,那就是你沒有慧根。其實這類人有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周圍朋友都覺得他不正常,他卻覺得「世人皆醉我獨醒」。整天什麼心性啊、業報啊、行善啊、輪迴啊,張嘴閉嘴都能聽到邪教的兩大特點:嚇唬你和誘惑你。這樣怎麼怎麼好,不這樣就怎麼怎麼遭報應。我最煩這類假大空!

二,暗黑解西遊:我覺得這類大咖們,還是值得尊敬的,最起碼他立足於西遊前世今生的各種版本的系列故事或百回本西遊小說的本身,而沒有摻雜諸如封神啥的來回胡扯。因為故事的不連貫性,難道就不允許我們開腦洞去想像嗎?當然可以,這也是一種研究學問的態度。以吳閑雲大神為代表。

三,刨根兒解西遊:就是把西遊里的故事原型和相關人物的周折演變,一一考證出來。這樣的做法,更是了不起。以李天飛老師為代表。

雖然網上對吳李二位多有微詞,但我還是覺得人家能夠以一個立足點,來展開深挖一些東西,就這種做學問的態度和精神,就值得我們所有人去致敬,而不是鄙視和嘲諷!

發了一通牢騷,有人可能會說,看你有些話說得這麼過激,不像個有修為的人。

是的,確實本人修為不高,不過正在努力。但需要說明的是,文始道提倡的教導理念包括兩種手段:醍醐灌頂、當頭棒喝。醍醐灌頂是春雨,當頭棒喝是春雷,二者得兼才有「驚蟄」的效果。

又扯偏了,咱們再回來,繼續前面的話題。

說唐僧和豬八戒是男同,在文始道「唐僧取經念詞兒」的整個故事設定系統里,是一條暗線。一直在暗示,大家不妨去發現蛛絲馬跡。為啥要把豬八戒和唐僧作為一對兒修行要素來說呢?因為唐僧屬火、代表理智,豬八戒屬木、代表慾望;人們總在慾望的燃燒下而失去理智,修法就要參透這一關竅。不是「知道卻做不到」,而是要「知道做到」。

為啥道法修鍊里會出現男同,而唐僧卻並不以為是「破葷」。原因很簡單,因為一些道門修行有一個錯誤地認識,那就是男女交合才算漏泄;而男男不算漏泄。甚至還認為男男反而是「互相采陽」,比「采陰補陽」效果更好。文始道就是要闡述這些錯誤,直接反對,大家肯定不認同,就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潛移默化。

到女兒國,正好有個類比,讓問題一塊兒暴發和呈現。有聰明的朋友已經聽出我弦外之音了。是的,女兒國就是個女同的國度。可以說女兒國這一處,是把一些相關問題的一個總結和升華。

故事從子母河先說,為啥唐僧與豬八戒飲水受孕,而孫悟空和沙僧卻沒有?二人要共同承擔惡果。

其次,又說女兒國,再看看女王,是個處子形象嗎?豬八戒為啥對女王凶?豬八戒有哪些異常表現?為啥會突然跳出個蠍子精?為啥法器是個琵琶?為啥打蠍子精一開始八戒就那麼積極?最後又非得斬草除根?這部分內容,暫且略過留待以後解讀。

簡而化之,像女兒國這種女同繁衍也是錯誤的。陰陽和合、男女配對才對。說對也不對,拋棄這些、尤其是不要迷戀附著美色、權勢、財富等等因素的凡俗色慾生活,最終選擇追求大道、真道才是正確的選擇。

解讀到這裡,其實還遠遠沒有觸及文始道法修鍊的真正重要的寓意。如果這一節,能和火焰山及紅孩兒的故事一起參悟,那就事半功倍了。我們這裡不妨劇透一些火焰山和紅孩兒的道法修鍊的寓意。

火焰山的關竅,對應的是人的口腔。牛魔王和鐵扇公主對應的是舌根和舌頭;如意真仙對應的是牙齒。

火焰山,其實就是聚頂的真火(有人說是心火,我們暫不在這裡討論爭辯)。真火下行方法,道家叫做「引火歸元」。叩齒、舌抵上齶、吞咽唾液等等。方法對了,真火自然下行回歸丹田;方法不對,就會結出怪胎「聖嬰」——紅孩兒。

首先說明一點,關於結胎聖嬰等理論,在其他門派可能大肆宣揚或神話,在文始道門兒里反而是修法的禁忌。就像我們以前見過的那一句話:你產生的一切感覺,都是魔障!諸如,丹田結胎、外氣有感、火光映身等等,都是魔障。就像我們以前的那個比喻,只要你有感覺,說明一個球兒上面出現了凸起,就不渾圓了,就會影響你的真氣「周行」。也就是說,道法要「渾渾噩噩」地「坐忘」,不要有任何感覺。即便產生一些氣感什麼的感覺,千萬不能放大,應該馬上忽略,馬上忽略,馬上忽略!重要的事兒說三遍。

很多人修法,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練出所謂的「神通」,然後就覺得很了不起,比如硬氣功。更有很多人迷信一些顯見的神奇效果或超能。殊不知,這都是魔障。比如,一些硬氣功大師臨死的痛苦萬狀,就說明他們只會「聚」,不會「化」,不會「歸元」,所以才造成了很嚴重的問題。西遊記的這些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諸如此類的種種道理。

為啥把牙齒叫做「如意」呢?這是針對於老年人來說的,有一口牙齒就會「如意」,所以文始道門兒里有這麼一句俗語,「老來滿嘴玉如意,不是仙來也是仙」。

如意真仙守著「落胎泉」,其實就是個唾液腺。正確地吞咽唾液,就能「瀉火」使之「歸元」,就能除去「子母河水」在丹田形成的「邪胎」。

牙齒,在人體可以說是最硬、最耐磨的石頭,所以他很厲害。並且他賜給你的泉水,確實有祛除「邪胎」的效果。如果他是正道,他會不借給孫悟空泉水嗎?為什麼不借給?

如意真仙是區別對待的。普通人認為的「邪胎」,他給泉水落胎。而像紅孩兒這樣的所謂的「聖嬰」卻是要護持的。這寓意的就是一般道家對「元嬰」的錯誤修持。元嬰到底應不應該修持,故事已經回答得很明白了。這就是文始道反對的所謂的體內結什麼「聖胎」、「聖嬰」啥玩意兒的,都是妖邪魔障!

那位說了,為啥不把如意真仙打死?你的意思是為了修法「揮磚砸牙」?

怎麼辦?想辦法先使個調虎離山之計得到「泉水」,再把不正確的修法觀念改正——趕走如意真仙。

這個調虎離山之計和趕走如意真仙,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解讀——那就是修法不讓牙齒參與和呼吸的「吹呴」問題。

牙齒參與,表現的是叩齒。所謂的「叩齒三通」最是害人不淺,很多人誤解為牙齒的碰撞。那是大錯而特錯的。引火歸元,注意力要在「攪赤龍」,而不是「叩齒」,也就是舌頭的動作。而這個「攪赤龍」,也並不是什麼順時針或逆時針在嘴裡轉圈兒,而是自然而然地吧唧嘴,以此來達到「生津」的目的。自然的吧唧嘴,牙齒不免要碰撞出聲音,但不能為了叩齒而叩齒,應該是為了生津而吧唧嘴。吧唧嘴是人體為了生津而發生的一種自然動作,不能刻意分解成叩齒和攪赤龍。

記得某天早晨在公園碰到個練氣功的,上下牙咔咔作響,在美國都能聽見。一會兒還搖頭晃腦,我問他在幹啥?他說「攪赤龍」,順轉呀逆轉呀什麼的。我建議他順其自然地吧唧嘴就能生津,這才是正確的方法。那哥們兒一通大道理,把我說得是暈頭轉向,竟無言以對。腦子裡瞬間閃出郭德綱常說的倆字兒——死去!

呼吸參與,就是以前講過「吹呴呼吸」四個字,其實各有所用。嚴格於道法而言,吹和呴是嘴的動作,而呼和吸呢,是鼻的動作。很多人都沒搞明白,什麼時候用嘴去「吹」和「呴」,什麼時候用鼻來「呼」和「吸」,這麼說看似矯情,卻是關竅。今天暫不展開,回頭詳聊。

最後再點一下牛魔王和鐵扇公主這對夫妻。為啥牛魔王那麼厲害,因為他是舌根。舌頭這東西,是人體死亡和衰老的最後一個器官之一。此一處關竅,並不像其他妖魔,還有個主人,還能找到所謂的根源。牛魔王沒有,且涉及面廣泛。簡略地說啊,最後為啥皈依佛家而不是道派這個問題,咱們一句帶過吧。

因為在文始道這個「唐僧取經念詞兒」故事設定里,頭部代表佛,真火聚頂代表佛。而丹田呢,代表道,引火歸元代表道。

牛魔王歸佛,其實就是個正確舌抵上齶姿勢的寓意,舌抵上齶就是貼近頭頂真火(佛)。就這麼簡單!

民間有一種「牛舌頭燒餅」,針對於這個還有一套俗詞兒,說給大家聽聽,聽懂了您就樂一樂,聽不懂您呸我一臉狗屎。

老牛掌管火焰山,鐵扇公主把扇子扇。火燒(燒餅的一種)抹油日子火,風箱緊攢樂無邊,這一面的芝麻真好吃,子孫多多萬代延。那邊扭纘有油鹽,香氣哄哄還有點兒咸。摁扁了是餅、捏圓了是包子,有沒有陷兒還得自家填。

總是扯偏,再回來。

至於鐵扇公主,那就更好理解了。人們上火的時候,首先就表現在舌頭髮紅,然後哪兒哪兒都不自在,就像到了「火焰山」。吧唧吧唧嘴,舌頭煽動幾下,口內生津,然後吞咽下行、引火歸元。火氣就沒了,火焰山就滅了。

有朋友可能會緊接著問,那個狐狸精怎麼回事兒?咱們回頭再聊。

最後再發幾句牢騷。

西遊故事,他就是民俗故事。不管民間故事、說書、戲曲等行事,除了要承擔一部分教化作用外,更多的是娛樂,或者直接表述為寓教於樂吧。光是板起面孔來說教,有幾個願意聽。即便是皇帝,也喜歡聽個曲兒、看個戲兒什麼的,沒人喜歡整天聽什麼「聖祖訓」。

民俗的東西,就是老百姓的東西。老百姓啥思想?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兒。食色性也。二畝地一頭牛,解決是吃飯的問題;老婆解決的是生理需求;孩子解決的是子嗣的繁衍;熱炕頭解決的是居住的安全感。這些都是人的最基本的本性需要,沒必要覺得俗、low、可恥、下流……

即便是先聖先賢的聖人們,也都免不了這些俗。他們也娶媳婦兒、生孩子、拉屎撒尿上廁所,晚上也光著屁股撒歡兒,是不是?怎麼了?這些俗的東西,你不說,就表明他沒有嗎?他自然是有的!但是耽誤我們對他們的崇拜了嗎?道法修鍊,必須勘破這些俗,更要勘破對俗的認識。

我在知乎的幾個回答里,不免說了一些西遊故事裡葷的寓意。這不,一個「高道」幾番周折,加了我的微信,居高臨下一通教訓:什麼我們道家都是神仙形象、仙風道骨,說話要「替天授眾、教化萬民」;什麼不能像你這般為了博眼球,就大肆曲解西遊記,污損道君聖形聖象;最後還來了句:我是某某派多少多少代傳人,我看你根基不錯,我就收你做個徒弟,跟隨我潛心修道吧。不要再在網上胡言亂語了。

我說:道長,謝謝您的厚愛!我能問您個問題嗎?為啥唐宋之前道家思想那麼興盛,而後就沒落了呢?

他說:以前人根器正的多,後世人根器正的少,所以大道不興。不是道不香,而是民眾先天不化。

我說:道長,我冒昧地說一下我的觀點。我認為,大道之所以不興,就是道家像您這樣不說人話的居多。最後,我們以郭德綱曾經說過的那句高爾基名言共勉吧。拜拜


忍痛容易忍癢難。忍受苦難容易,忍受誘惑艱難。世間多少寒門學子,刻苦學習,努力奮鬥,最終禁受不住誘惑,敗於自己的貪婪;世間多少英雄好漢,篳路藍縷,出生入死,卻功成不知身退,最終身敗名裂,淹死在慾望的洪流里!
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賞不完的養眼美色:女兒國實在是取經路上最兇險的地方。
《西遊記》第五十三回,回目是」禪主吞餐懷鬼孕,黃婆運水解邪胎」。春回大地,柳芽初黃,一路風光旖旎。唐僧師徒春心蕩漾,未進國都,已懷鬼胎。
心懷鬼胎,只想如意之事。不如意時,則火氣熾旺,所以如意真仙的兄長就是牛魔王,侄兒就是紅孩兒。要化鬼胎,必須打敗如意真仙。
在解陽山破兒洞,悟空使調虎離山計,纏住如意真仙;沙僧取到落胎泉的井水,最終為唐僧和八戒解了邪胎。要讓內心不懷鬼胎,既離不開悟空智慧之心,也離不開悟凈平和之心。
智慧的心靈,「物物而不物於物」,控制萬物而不受制於萬物。我們不應受制於既定的如意算盤,但追求稱心如意並非全是過錯。如意真仙師徒也是仙,不是魔,只須戰勝,不必消滅。所以取得落胎泉水之後,悟凈就對悟空說:「大哥,我已取了水去也。饒他罷!饒他罷!」
先墮鬼胎,而後明心見性,淡泊明志,堅定不移,方能戰勝自己,抵禦誘惑。《西遊記》第五十三回結尾說:
「洗凈口業身乾淨,銷化凡胎體自然。」
既已銷化鬼胎,此心光明,取經隊伍無須再去「照胎泉」,徑直來到「迎陽驛」住下。
無情之情乃真情,不色之色為真色。過得去女兒國,才是真正的悟空、悟能、悟凈。所以女王特地在通關文牒中添上悟空、悟能、悟凈的名字,端端正正蓋上御印。印證過去,印證此心光明,印證此心真實不虛,方能印證今生,指引前路。
即使已過女兒國,如果美色、權力、富貴仍在心中,並未真正放下,我們的靈魂最終還是難免被色魔蠍子精捉走。
《西遊記》是關於心靈的寓言。三藏、悟空、悟能、悟凈、白龍馬五位一體。
其中,三藏是靈魂,是方向;心猿是人心,是智慧;八戒是人性,是慾望;悟凈是性格,是脾氣;意馬是意念,是意志。取經隊伍西去靈山,積善成德,象徵著我們的心靈走向光明正大的過程。
色乃傷身之劍。形形色色的誘惑,常常毒害人心。所以蠍子精住在毒敵山琵琶洞。大戰蠍子精,人心的化身悟空和人性的化 身悟能,都曾被「倒馬毒樁」扎得頭疼不已。
女怪為唐僧準備了一盤人肉餡的葷饃饃,一盤鄧沙餡的素饃饃,並質問唐僧:「你出家人不敢破葷,怎麼前日在子母河邊吃水高,今日又好吃鄧沙餡?」三藏道:「水高船去急,沙陷馬行遲。」
見誘惑而色心蕩漾,水高船急;存貪慾而善念難行,沙陷馬遲:正是色魔猖獗的根源。還是出身流沙河的沙僧一語道破:「這潑賤也不知從那裡就隨將我們來!」
《金剛經》有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所以這一回回目叫「色邪淫戲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壞身」。所以妖怪對心猿說:「孫悟空,你好不識進退,我便認得你,你卻認不得我。你那雷音寺里佛如來也還怕我哩!」
晚明張岱在《陶庵夢憶序》中寫道:
「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餘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今當黍熟黃粱,車旋蟻穴,當作如何消受?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問佛前,一一懺悔……」
「雞鳴枕」,本是葬禮中死者入殮的枕頭。雞聲三唱,喚醒一夕濁夢,喚來普天光明。所以最終消滅色魔的,是悟空從光明宮請來的昴日星官——其本相乃是一隻大公雞。讓悟空悟能頭疼不已的蠍子精,只須昴日星官高唱兩聲,就「還原返本見真形」《西遊記》第五十五回)
取經隊伍再次「割斷塵緣離色相」,誠心誠意上雷音。

轉自恩師博客。安詳的老虎--以色見我,不見如來西遊記女兒國解讀。 老師博客里有很多關於《西遊記》的解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推薦閱讀:

為何白骨精在民間的名氣比其他《西遊記》妖怪大?
在西遊記中領導者為什麼是柔弱的唐僧?
唐僧算不算偽善?

TAG:西遊記書籍 | 吳承恩 | 書籍評價 | 心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