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越多越孤獨,你會怎麼辦?

讀書越多越孤獨,這個時候你會怎麼辦?(首先我得聲明我讀的書並不多,但我確實感覺到很孤獨,——價值觀的內心深處的孤獨),我原來的想法是在這個世界尋找另一個自己,也就是「知己」,後來發現暫時還沒有一個快捷、方便、有效的途徑,於是乎,我決定創造出另外一個「自己」,「他」很快就將誕生了,完全依據我自己的思維、知識結構、價值體系而構建,縱使如我一樣不被世人理解、接受,但有「他」相伴,我想我的餘生應該不會再孤獨。


謝邀。我覺得讀書越多,就越不會覺得孤獨。
如果你指的是,讀書多了,和周圍的人三觀不同,看法不一樣。我覺得那是你的心態還不夠成熟。
我家做藥材生意的,我周圍的人大多數是藥商,他們都不看書的。
而我除了做生意,還寫作,和他們在一起,我完全屬於異類。
但我從不會感到孤獨,我的內心世界是我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和生意人談生意,和文友談論讀書寫作,各有所樂。
讀書,不是為了出世,也要懂得如何入世。


謝邀。

書讀的愈多愈越偏,孤獨感愈重,是一件正常的壞事。

想說的是,不管於哪個行當、作何種行事,明白道理都只是最淺最淺的第一步。製造業不能只懂原理;政客不能空談主義;做設計不能慣熟了三大構成卻做不出東西;即便是修行之人,做到了明心見性,也只是懂了道理、入了山門。讀書,你們不要高看讀書,書是非要讀的,但讀書,也只是一個內化的過程,只是讓你在生死大業里,提早明白了些情、事、理,如此而已。

內化之後,必然是要有所行為。這就是為什麼古時讀書人,渴望立言,立不了言的,也寫詩。「成一家之言」者才為大。這也是我們會說「手底下見真章」。

畢竟,你是一個手腳俱全且貫通靈明、能夠對外部世界有所影響的人,不僅僅是一個裝滿感悟的容器。

王陽明說:「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也。」我們可以把心學那套先放一放,不妨把話改一改,改成——

致書中得來之精神於事事物物也。


謝@大衛.羽 邀

我可能會偏題。

因為…我覺得讀書多一些反而不會孤獨。所謂衣帶漸寬到驀然回首的過程。

書中有黃金屋顏如玉,也有同學師長知己藍顏,不僅有理論還有實踐,可以解惑也提供更多的思路想像空間,也有具體的操作指南。再不濟也有段子和樂子,或者獵奇八卦,或者乾脆真的漲姿勢。看,下圖全是zhangzishi 的。

(終於顯示了,阿彌陀佛么么噠)

真正的孤獨不是因為你讀書多或者不夠多,而是你生活得太寂寞,你吃自助背包必須掛身上,取菜的當口位置被人收了,若是高峰或者就是熱一些的館子,你再也找不到座位。

或者你胃疼的時候失眠的時候打開電話發現晚上九點半之後就不能騷擾任何一個人;或者一個號稱很愛你的人,明明知道你芒果過敏偏請你吃芒果(這是個比喻)比喻那些無法抵達你內心的人和事,或者,其實你心裡攢了好多話積累了好多故事收藏了好多笑話,而那些步履匆匆來了又走了的人,他們並沒有耐心到你可以結束開場白去開始一個笑話。

然後你覺得,只有讀書讓你有存在感,而書中也是滿滿的孤獨。

其實,核心的問題在於讀書並不能滿足你,這件事情與這種感受只是一個鏡子,折射了你生活中和情感里不被滿足導致不滿足的事實。你發現讀書沒帶來好的收入和待遇,讓你好像更難以融入人群,好像更沒有人願意和你進行一種真切的深刻的熱烈的戀愛。

不…這和讀書無關,書這個事物或者讀這個動作不該背負這樣的黑鍋。讀書只是一種偏好,就像你喜歡喝紅茶不青眼普洱,讀書只是生活方式的一個方面,就像你只喜歡看武俠片或者恐怖片,讀書就像你的一種口味,就像你喜歡愛情動作片的女主角需要有整潔的牙齒和稀疏的體毛……讀書,不會讓你孤獨,就像愛情動作片不會,也就像50度灰的偏好也不會。

讓你感覺到孤獨的,是你沒有那個牙齒整潔體毛稀疏的姑娘,或者有但是她不願意對你笑;是你沒有50度灰里的裝備,不是你買不起而是你準備下單的時候懷疑自己這一生或者起碼這兩年沒有可能用上。

不讀書的人都不見得孤獨呢,幹嗎讓讀書變得這麼不純潔,是不是?找找真正讓你孤獨的物質,就像找到你的敵人,讓你憤慨的不是隊友像豬而是敵人如狼,不是朋友接濟不力而是對手太猛,找到那個對手,那個讓你孤獨的核心要素,說服他打敗他或者融化他,再不濟試著遺忘他。

也許,是解決問題的捷徑。


謝邀,盡量做到客觀的回答。
我覺得,孤獨感的產生,是因為你的內心,主動的隔離了周圍的世界。讀了很多書,只能說明豐富了自我的內心世界,但是我不僅僅活在自我的世界裡,我承認周圍正在發生種種現象,也樂於去接納他們,讀書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情,孤獨是因為在某方面,難以融入到生活中,我不知道張小龍的孤獨,但是在某一刻,我有感覺那個站在月光下的孩子,就是我。大學開始接觸互聯網,我發現世界不是村裡人說的那樣,開始練習寫程序,開始瀏覽各種正面的,負面的言論和現象,開始質疑那些所謂的真理,我發現生活居然可以如此豐富多彩。然而,他們,他們,他們都體會不到,還說我是錯的。
懂得越多,越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不是書給你帶來了孤獨,而是你周圍的世界跟你所想的不一樣


卸腰 你把讀書看得太高啦 有點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味道 
1 可是你知道 紙上得來終覺淺么 陽明先生說 知行合一 要在行動中學 
書上學到的東西 沒有成為你自己的部分 
你要學以致用 不然書上的東西始終是別人的
聽再多大道理 你也過不好一生
2 多讀了幾本書 根本算不算什麼 你的讀書只不過是自以是的自我滿足
你從書上學到的東西 別人在生活中同樣能學會 還更牢固
不要因為讀了幾本書就太看得起自己,把自己太看一回事,瞧不起別人了,覺得別人庸俗了

大家在讀你不知道的書,多得是在某些領域的造詣比你深的人,要懂得向別人學習。
就算是身邊只知道看動漫、你也許私下覺得幼稚得很的人,做起人來也比你妥當多了,這樣的人不值得你去溝通、學習嗎。
人的優秀的是多方面的,不止學識這一方面。
而且,不是每個睿智的人都喜歡秀內涵。

3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孤獨,和你的孤獨的內容不同,不一定比你不孤獨。
你會明白,為事業拼搏孤獨、為學術執著孤獨、為家庭付出孤獨、為不平心痛孤獨。
4
讀書和與人交流的能力沒有直接的關係。
任何領域,你深潛進去,都會造成與他人的一定隔閡、差距。
聽古典樂的對著只聽流行樂的,孤不孤獨?
滿屋子看綜藝的,你看《滄浪詩話》,孤不孤獨?
如果僅僅因為與他人的差別、差距,就不深造,也許你對現在所學習的東西還不夠熱愛。
如何看待這種差別,是你必須思考的問題。

我解決的方法是與人分享,當我看到好的東西,我都會和我喜歡的人分享,
無論他處在什麼水平,我都會用適應他的水平的方式來和他分享,
分享本身是一種反芻,更有助於你的理解,
二來,也讓你更深刻地從別人的角度了解到你正在學習的東西。

我和學電力的講音樂,他說那首電子樂就像交流電那樣閃爍。
我和學建築的講植物,他說那葉子上的脈絡和結構,他說這片葉子的這種樹木頭用於哪裡。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049661/answer/17009433

5讀書從來就沒有一個別人理解你的前提。
不要說讀書,做人也沒有,任何生活中的所有事,沒有哪一件是別人必定會理解的。
如果害怕他人不理解,就將某件事束之高閣,你的世界將會越來越小。
懂得「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人理應懂得你,一個人最應該爭取的懂得來自於自己」是人成長的一部分。

6所謂的「不孤獨」,沒你想的那麼好。

就算是少了可以和自己講喜歡的書的人,甚至是沒有這樣的人,
但是終究還是有那麼一兩個,當你遇到了,你發現人家喜歡那本書的理由和你根本不一樣,你還是感到不被理解、孤獨;
也許他喜歡的點也和你一樣,但是你卻又覺得他喜歡的程度比你淺薄得多,不是常常這樣嗎?
本來你喜歡一支小眾的樂隊,但是發現大家喜歡了,你反而不爽。覺得大家都喜歡了,便削弱了那種獨特的感覺。
這樣的種種你經歷過,最後就會發現,喜歡一樣東西,根本是件私事,有些可以分享,有些完全不必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049661/answer/17009433

以上です


孤獨和讀書沒關係,有些人不讀書,但是並不覺得孤獨,心和心之間的距離,才是決定人孤獨不孤獨的原因。你想做的並不是讓自己變得不孤獨,而是更孤獨,只有敞開自己的心,願意接納他人在心中,心和心的距離才能被拉近,人才能不孤獨。


謝邀。

人生而孤獨。

書讀得越多越孤獨。越來越會思考,越來越愛思考,覺得知己難尋甚至與周圍人格格不入,越合群越孤獨。

再讀,再悟,享受孤獨。當你從融入中跳出來,學會如何與自己溝通,終究要回到融入。

最後,你好像突然懂得了自由為何物。

這時孤獨就不再孤獨。


謝邀。
這種情況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讀書越多是不是越孤獨,我不敢下定論。這個應該是和心態有關,讀書之後,見識多了,再和讀書少的人交流的時候,就覺得對方特別low,會有隔閡感。很多人都有過,我也有過。不過不讀書,在其他方面有優秀感的,比如去過很多地方,可能也會這樣。
第二,創造出自己喜歡的朋友,這個事不錯。《愛情公寓》里就有一集說過這個事兒,還有一篇不著名的短篇小說里也說過——好像叫《虛擬感情》。這件事就是自己給自己當朋友,如果真的能緩解你的問題,當然應該試試。
希望能幫到你,歡迎交流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一個愛慕虛榮的時代,活在這個時代里你必須接受別人那顆世俗的心。 清高的人必定受到排擠,但他的生活不一定自由,思想也不一定高深,更不一定會有一個同樣清高的漂亮姑娘恰好欣賞他。

如果你覺得累了,放下書,出去打打籃球,旅旅遊,如果還有一場艷遇那就非常好了。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狀態挺好,那就繼續也無妨,但請不要鑽牛角尖,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很牛逼,還要過世俗的生活,你就應該仔細的考慮考慮到底自己喜歡什麼樣的自己,不是每一本書都有利於人的成長,讀書應該具有批判性,我們只是通過讀書更接近自己在這個世上存在的狀態,不能否認的是,大多數人的孤獨都是一時的腦子轉不過來彎兒,不要太相信書本兒,要相信自己的感覺,感覺一下自己該怎麼樣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才稱自己的意。


謝邀。我就說一句:

因為讀書而日覺孤獨的人,他們同時也暗暗自得於自己的孤獨。

Ps.
聲稱自己因孤獨而痛苦的人,在聲稱的同時便會感到一絲因這孤獨而生髮的自得。


有時候看書確實會這樣,特別是看了一些怪迷日眼的書以後。
所以我的建議是,把「書」和現實世界區別開。任何東西,沉迷都不好,看書也一樣。看書可以,但是把自己代入書中的世界就很傻。不只是小說,專業書籍也是一樣。專業書籍特別容易給人一種錯覺,即「我了解了這個,世界上其他事都很渺小」。
書的世界是書的世界,人的世界是人的世界。


謝邀。送您一幅圖。


感謝 大衛.羽 邀請

喬達摩的告別詞中,有兩句話很出名「一切組合的事物都會腐化。勤勞地實踐你自己的救贖」。

並非讀書越多越孤獨,在我看來:越勤勞地實踐自己的救贖,越孤獨

不論是讀書還是其他方式,通過外界不斷認識自己,清楚自己想要的、堅守的、追求的,本就是一個越加深入,越加孤獨的事兒。

我身邊真正享受閱讀的人,同樣享受孤獨 : )


謝邀。

我只是不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事情都要跟讀書扯上關係。

讀書多的人會孤獨,讀書少的人也會孤獨,讀書跟孤獨沒什麼因果關係。
小時候,我曾經是一個很孤獨的人,那段歲月里,因為不喜歡跟人打交道,就自己悶頭看書,一度以為讀書越多人越孤獨。
後來,我偶然間讀到了一本書,才發覺自己的孤獨源於那片狹隘的天空局限住了我的目光。於是就嘗試著打破自己的心理舒適區:強忍著羞愧去跟不願意靠近的人打交道,主動去參加不以為然的聚會和活動。近幾年,對你改變最大的事情是什麼? - 狄天的回答漸漸的,我發現,自己變得不一樣了。
現在的我,會努力地去理解別人的想法,而不是漠然地無視;會真誠地去接納別人的意見,而不是斷然地反駁;我秉承開放的世界觀,願意讓自己跟周圍的世界連結在一起,而不是被無形的牆分隔開。
在這個過程中,我依然享受獨處的時光,享受閱讀的樂趣。

為什麼會有人認為讀書越多,人就越孤獨呢?我覺得,是孤獨的人找不到陪伴,只能在書中尋求安慰。但讀書並不是解決孤獨的辦法,如果你感到孤獨,要麼去填滿自己的世界,要麼去擁抱外面的陽光。


以上。


謝邀!自己讀書少,還沒到孤獨的地步。不過個人感覺讀書越多可能在現實中會感覺孤獨,但是精神上會越來越富有,了解了越來越多的人物,知道了越來越多的事情,也可能在書中找到一個類似的自己。這種精神上的享受應該是讀書少的人很難擁有的!


生活中的樂趣很多,你的孤獨不一定是讀書引起的。可能是你真的孤獨,而恰好又在讀書而已。與相知的朋友多聯絡一下,偶爾出外看看這美好或不美好的世界,吃些好吃的,玩些好玩兒的。等到覺得乏味了,再去讀喜愛的書,有所得便記錄下來。
不要因為讀書就放棄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謝邀,

也曾有過這樣的困惑,直到看到楊絳老先生寫給年輕人的那句

你的問題在於書讀的太少而想的太多。

從那以後更加發奮讀書。

現在覺得,書讀的越多,會發現有更多有意思的書想去讀。

人生大概就是如何與孤獨相處吧,讀書是個不錯的選擇。

共勉。


謝邀。
我們這種為了生活奔波的人,哪有時間孤獨。


竟然還有人邀請我回答問題……鄙人謝過

說真的,我沒讀過幾本書,但我仍然感到孤獨,我覺得孤獨並不是讀書帶來的,而是自己內心本來的孤獨與書中情節或人物的遭遇產生共鳴,或是自己的經歷和思想在書中藉助內容得到表現。我有很多同學讀過挺多的書,但他們仍然活的很…額熱烈吧,絲毫沒有孤獨的影子。
孤獨是自己的感受與態度,與讀書無關,而讀兩本書就變得孤獨的行為,無非是一種變相的裝逼和與周圍「芸芸眾生」畫界限的行為
況且若是通過讀書就會染上孤獨,那書不讀也罷


謝邀。

讀更多的書。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年輕人,你的問題是想得太多,看得太少。」


推薦閱讀:

在知乎上交到知心朋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閱讀 | 情感 | 孤獨 | 知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