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於理性,如何培養感性思維?讓理性與感性得到平衡?
2009年,我在創業做遊戲,有一天正準備開始幹活,卻發現身體不大對勁,有點偏頭痛。
這種痛苦在很多年前有過一次,當時正處於畢業之後宅居兩年的過程中,當時的我,與世隔絕,變得無比感性。因為某次機緣,在一位學妹家裡和她的同學吃了次飯,飯後她問我有沒有空帶她去花鳥市場買只鳥,我欣然同意。從來沒有接觸過異性的我(以前的我內向到何等程度!)誤認為這是一種好感,然後開始了默默的暗戀,後來開始發送火熱且幼稚的消息和郵件。結果顯而易見,一個身無分文且失去人生方向終日無所事事的人,並不是她所需求的對象,所以拒絕再正常不過。
但不知怎的,忽然患上了偏頭痛,徹夜難眠,而一個人生活的我根本沒有去醫院治病的概念,只是覺得忍一忍就過去了。然而頭痛越來越嚴重,到了無法睡著的地步。生活的毫無依託,被拒絕的打擊,身體的病痛,混合在一起,我在凌晨三點,泣不成聲,濕透了整個床單。更慘的是,這樣的痛苦時分,屋裡只有我孤零零一人……好寂寞。
後來,無意中被一個網友知道了,他勸我去醫院看看。我掙扎著去望京中醫院抓了幾方中藥,後來究竟是中藥發揮了作用還是身體自然復原,無從知曉。但頭痛癥狀痊癒之後,我變得理性如石,因為再也不想品嘗情緒波動帶來的痛苦,當然,也失去了愛的能力。因為喜歡一個人而變得盲目,或者用小恩小惠加言語技巧去撩妹,諸如此類的事情,在我看來都是毫無意義的」非理性」。
回到2009年,已經變成正常人的我立刻選擇去醫院買葯,但似乎什麼葯都不再起作用。而很悲催的,剛好碰上戰略投資方要來調查工作,為了保證精力和做足準備,我開始吃止疼片。西藥的效果總是立竿見影,服下半小時後即刻神清氣爽。不過,這只是短暫的效果而已。等到投資方前來開會的時候,藥效只能持續三個小時。晚上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只能躺在床上半睡半醒,枯等下次吃藥的時刻來臨,等半夜疼醒再吃一片靜待藥效發揮。這種狀態,唯有親身經歷才會知道有多痛苦。
開會之後一個月,我被告知投資方決定放棄這個項目,後續款項不再支持,我們團隊可以選擇加入母公司,否則,就只能「被遣散」。仍然頭疼的我,感覺到解脫,立刻停下手邊的工作,但病情卻意外地好轉。
當時的我,意氣風發,想干成一番大事,看著周圍的小夥伴各個成為高管或創業成功,總覺得自己也能行。這種狀態延續到2011年,然後開始停滯,因為目睹各種職場和創業過程中「邪魔」、「功利」和「虛偽」的部分,變得越來越負能量和消極。一方面,充滿事業無成的自卑;另一方面想駕馭更多卻內心抗拒。
當時的我,絕對難以預料,如今的我,安心於屌絲心態,拿著多年前的薪水,怡然自得於社會底層。不再有任何情緒,也不再有任何活力,更沒有任何慾望,在我看來,似乎也不受任何「感性」之苦。
在很長的時間裡我鑽進了一個牛角尖,即認定一個人很激動時、情感很豐富時就是不夠理性,往往覺得他們在這個情緒下所做的都是不理性的決定。
這說法有道理嗎?其實這個看似尋常的想法,當我們再仔細想想,卻能發現不一定那麼合理。究竟「理性」指的是什麼,又是否一定和我們的情感相衝突。
一個理性的人,不外乎就是一個講道理的人。講道理的人不會執意認為某一說法一定對或一定錯;反之,他們衡量所有支持和反對的理據,以決定他應不應該相信這個說法。而且講道理的人都會對可能出現的新理據持開放態度,如果其他人提出有力的新理據,他也樂於改變自己原來的看法。他會改變看法,因為他絕對服膺於理性,當有新的理據出現,使得另一說法更合理時,無論他有多不喜歡這看法,他也會接受和相信。
所以說一個人是理性,不外乎是說他會衡量所有已知的理據,並按理據的強弱決定他要相信的東西。按這說法,一個理性的人就不可以感性嗎?理性和情感有什麼關係?
我們一般說一個人「感情用事」、「太激動」,所以不夠理性,指的是他因為受到情緒影響,失去了客觀衡量各種理據的能力,使他只執於一個立場,不能再受理據所說服,來去判斷自己應該相信什麼,不應相信什麼。在這情況下,人自然變得有點蠻不講理了。
但我們要留意的是,雖然我們有時會因為情緒而盲目地相信了某一想法,但同一時間,我們也可以很理性地衡量各方理據,最後很理性地相信了某個想法,而之後因這個想法而有情緒。就好像我很清楚,一個會性侵犯他人的強姦犯、一個會隨意殺害無辜的殺人犯絕對是禽獸不如,故此變得很憤怒,甚至見到他們都會有想把他們痛打一頓的衝動。但在這情況下,我並不是不理性。與之相反,我正正是因為很理性,才清楚的知道他們做得很錯,以致我這麼憤怒。
「義憤填膺」的英語就叫indignation。說的,就是這種憤怒。這種憤怒的特點在於它是由「義」所出。所謂義,就是正確的事。我們看到一些不義之事,自然感到憤怒,這是為義憤。因此,這一種怒不單不是使我們不理性,反之,它正正是因為我們理性、講道理,但看到不合理、不公義之事,才會因此而變得怒氣沖沖。我們又怎能說這些因不合義理而憤怒的人不理性呢?
因此,我們可以說,「理性」有其道理,因為情緒的確有時會影響了我們理性分析理據能力。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很有情緒,甚至很激動的人,其實正正是因為理性衡量各種理據,才會有如斯情感。
而我們一定要警剔自己,雖然人很容易會有一種覺得激動、滿有情緒就是不理性的聯想,但我們必須要小心分辨,究竟這人是因為激動,故不再理性,還是他正正因為理性,才變得激動。因此,可能你的另一半常常都多愁善感,可能不是他不理性,而是他因為理性,想得多想得清楚,情感才多。
社會上抗爭示威的,就算他們多怨憤,也不一定不理性:可能他們正正是因為關心社會,想社會問題想得深想得多,獲得的資料也多,才會更明白問題有多嚴重,事情有多不合理,他們才會憤怒如此。我們要做的,不是一看到激動、有情緒的人就下意識把他們打成不理性之徒。相反,我們應好好理解他們為什麼這麼激動、有這樣的情緒,才能知道他們做的事合不合理。
有時候憤怒是最受忽視的情感。憤怒,往往是因為理性才憤怒。看到越不合理的東西,就會越憤怒,但越憤怒,卻往往被視為越不理性。
你可能會問:但情感不也有機會妨礙我們理性思考嗎? 那我們是不是應該不帶任何情感?但我認為,真正妨礙我們理性思考的,不是情感本身,而我們放任情感主宰了我們的思考和判斷。我們自然可以有自己的情感;事實上,情感更能推動我們做有意義的事。正如因為一個人憤怒,才會有更大動力去改善社會上的種種不公;因為一個人好勝,才會有更大動力去完成各種成功的事業。
但我們要小心的是,自己看到的不一定對,沒有人能確知自己掌握了絕對真理。無論我們多傷心、多憤怒,我們也要常常持懷疑和開放的態度,聽其他人——尤其是立場與你不同的人——的說話,看看他們的理據。這不代表你要隨波逐流,只代表你即使在滿有情感的世界,也不可以盲目的被情感牽著走。
在鑽了很多年牛角尖之後,我才意識到,理性的反面不是情感,而是不理性。即使我們要做個理性的人,但這卻不代表我們要不帶情感。
回到我自己身上,過去很多年,我對於要不要做出自己的選擇,還是隨波逐流,總是不自覺地選擇後者,這成了所有逃避心態的來源。其實,路的對錯不是重點,重點是該怎麼努力,把這條路走成屬於自己的路。就像另一半如果不等到婚後一起生活,也很難知道合不合適。婚後萬一不合,通過磨合,也能讓彼此成為「對的人」。
人總會走錯路,也可能因為一些小插曲,使得前面的努力功虧一簣。不過,因為恐懼而卻步,哪裡都到不了。
看似缺乏理性,而被情感驅使而走上的路途中,可以學到很多意外的事物,人生也會因此變得多彩多姿,突如其來的命運往往能夠成為人生的轉折。
馮內果嘲笑他人時曾有妙語:「如果你的腦子是火藥,連你的帽子都炸不掉。」
認為自己過於理性的人,往往是抱著理性的帽子自戀而可悲,認為理性了就可以不會犯錯,也不再痛苦。理性的極致,並不是逃之夭夭,而是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正視情緒,富有情感,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我也正在改這個多年的老毛病,希望也能像偏頭痛一樣得到痊癒。宇宙中的存在,可區分四大層次:無生命、生物、動物、人。無生命界如物質、能量,以存在為基礎;生物界如病毒、草木,以生存為根本;動物界以情緒、衝動、合作、自我意識為本質;人界的理性、感性、靈性、思維、創造、智慧,方為人性。後者包含前者所有的特質,四層之間並非種類差異,而是難以逾越的層次。
理性主義者並非無感性、情緒,而是壓抑、控制。缺乏的不是感受,相反的大都是過於敏銳而自我調控,為了效率常導致全有全無,而有無情無感的外顯。情緒與感性不同,情緒是動物本能的生存層次演繹,感性是能夠推己及人的同理心,是靈性的基礎之一。
理性與感性可升華為靈性,這方是人性。動物層次以下,沒有理性思維,缺乏本能之外的感性體諒,獨有人類能夠情理俱全。有些人以敏銳的感性,對待一切,真誠對待本性,也能將自愛推之於外而愛人;有些人理性思維,本質、規律、系統化一切,或於概念,或於現實,都能建構完整合理的體系組織。
人不該排拒感性思維,而是該堵絕情緒化。人有人性,也包含動物、生物性與無生命的物質性,但人所以為人,是因為理感性的人性而區別於低階層次的存在。動物性的特質是情緒化,本質是自我意識的延伸,是自私自利,不懂得顧全大局的本能,與感性的自愛而愛人,是本質上的不同。
披著人皮的動物就是情緒化。凡事不自愛而愛人,不講理、不論情、破壞而無建設、索取而不付出,這種動本能才是該疏導的地方。有些人沒有多少人性,不過是長得像人的禽獸,正常人應該自省校正之,這不是抹滅感性,而是去惡從善。更要遠離這些人型禽獸,不僅自保,抑是不同流合污。
理性是人性之一,過於偏頗會使人性發展受阻。感性是自愛而愛人,能移情、同理、同情,能設身處地,能體諒、包容,能犧牲、付出。人性的需求是自我成長性的理性規畫,與社會化的感性和諧,兩者的升華是靈性的基礎,兩者的墮落是淪落於生存、情緒化層次的動物性需求。
發展自己,就是培養理感性平衡的人生。理性人對於感性體驗,通常是假設與摹仿,感性人亦同,無法理解意義性的存在。兩者的溝通障礙是頻道不同而非層次,理性者拋開凡事功利,感性者轉化濫情為有心,則理性有情,感性有心,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開始。
宇宙四分為物質、生物、動物與人。有些人為了生命存在苟且偷生,與物質等同;有些人停留於物質慾望,沉淪口欲與物質積累,有些人情緒化、濫情亂性,有如禽獸;有些人自愛愛人、自重人重,建設性發展自己,道德化人格理念,充分發揮人性本能地前進力量。
感受是指敏銳的洞察人性的感性思維。將感性與情緒分別開來,是發展感性人格的第一步。情緒化是動物本能,是人性墮落的藉口,缺乏感性的體會與推己及人,很容易心靈退化。杜絕、壓抑情緒化,多感受自己的人性,多關懷外界的心靈,只有靈魂相契,溝通無礙,感性才能順利成長。
人是理性的動物,那感性呢?理性與功利、感性與情緒並不相同,一般人容易混淆。理性是建設性的面對態度,功利是現實得失的盤算,感性是情感的衍生,情緒是慾望的表達。理感性是相輔相成的人性,功利情緒是動物性的遺留,比重的多寡是構成人格重要因素。
理性人講道理、看整體、系統性思考,是君子之道。理性不等於思想、思維或邏輯,但密切相關。理性以一切為工具,來思考、面對一切。理性是一種態度,不是方法,更非借用的諸工具本身。理性人的理性態度本身就是生命價值、人生意義,常與功利伴生,與感性相輔,和情緒對立。
功利人自私自利、雙重標準、短視近利,是典型小人。功利人口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因為心中無平等心,自大已極,否定外界存在價值;雙標者內心並不雙標,都是為了當下利益所服務,標準是為自己服務,與公正無關;因為僅見眼前蠅頭小利,各種動物本性也就暴露無疑了。
感性人自愛而愛人、推己及人而禮義廉恥。感性與靈性相仿,是人類獨有的意義感衍伸。動物只有喜怒哀樂情緒化,感性人能夠體悟真正情感,成己成人。情緒化的人,隨心所欲,損人不見得利己,暴露出原始慾望本質;感性人敏感而道德,平等心面對世人,所以能夠升華出真情關懷自己與他人。
情緒化是動物本能,不講理、只講慾望、自我而無意識,是最低階的動物本能。情緒化是細胞生存的直接運動,本質是生存、索求、破壞、反理性。感性是情緒升華,但不是情緒,如同理性是以終生與整體為前提的大利益,不是當下蠅頭小利。情緒化是萬惡之源,是文明的毀敗者,是毀滅人類的源頭。
健全人格以理性或感性為基礎,追求兩者合一,但須有主次。理性人多體驗人生百態、多思考人性本質,建設性自愛之餘,培養道德人格,而非走入岔路,一昧否定。感性人在保持理想性前提下,關照宇宙整體的思維來涵括人性本質,從人生視角,升華到上帝視角,包容理性而非排斥。
理感性平衡的前提是:排斥功利現實與情緒化。人是人,同時具有物質、生物與動物特性,升華並非完全拋棄,而是改頭換面以更高層次視角詮釋人生。如:財富,人之所共愛,但如何運用?決定了人的高度;有人誨人不倦、泛愛親仁,有人聲色犬馬、酒色財氣,同樣的條件,是人是畜?端視一念。睡覺以前說點自己的淺見,僅針對如何找到平衡點。手機碼字。
康德說,我們所有的知識都開始於感性,然後進入到知性,最後以理性告終。這是基本邏輯。
但,親愛的,只要你稍加註意,你就會發現,只要是個人,我們的選擇和自決,都不是出於意志的理性,而是出於內心深處的一些動機,以及這種動機對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賴。
而,另外一個事實是——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 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你看,真相不過是我們的感性做了決定,理性找理由來支持而已——其他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很理性認定了「事實」,那只是與他人有共識、沒有爭議而已。真的只有鬼才知道,真理在哪裡。
所以,親愛的,當你說,「啊,是我的理性讓我選擇了XX」,請你一定要想清楚——你確定?
比以上更為殘酷的還有:
首先,人越在重大時刻,越是靠「本能」(或者說直覺)在做選擇。你的「本能反應」能讓你正確率多高呢?那是你人生過往的積累。
感性和理性,只是人性中神秘而蘊含能量的特質,我們今天用感性來解決問題,明天用理性思維來處理問題,都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人,都是矛盾體。有時候投入有時候抽離,才是正常人的正常反應。其次,任何事情,能有什麼結果,她的本質本來就是:概率性的,偶然性的,而不是「我計劃成什麼樣,這個事情就能成為什麼樣。
再次,心理學是一門很容易讓人誤解的學科,她不是「求醫問葯」,很多人對心理學總是抱著「特殊的期待」,這是不科學的。心理現象和心理問題,不是一堂諮詢課就能解決的,所以,很多負責的心理諮詢師不給患者答案是對的。
現在展開說一下:
我們說到感性的時候,想到的關鍵字是什麼?
——直觀、快速、率真,詼諧幽默、熱情奔放、情感外露、富有愛心、人性化的、善解人意、接地氣、無目的、喜歡耍情緒的、任何事情只看感覺、只喜歡讓自己舒適的東西、視遊戲規則為無物、說話不過大腦,沒有條理缺乏邏輯。
這,體現的是人的天性。是顯露的,是直接的,是自動發生的,不受大腦的控制,是投入到自己的內在之中,感受當下的感受。
我們說到理性的時候,想到的關鍵字是什麼?
——深沉、審慎、睿智,撲克臉、不通人情、能用事實和數據說話、考慮問題周到細緻、冷靜的分析、鍾情於科學、縝密的思維、果決的行動、喜歡定規矩、願意守規矩。
這,代表著人的覺悟。是經得起推敲的,是擺事實講道理的,是經過反覆論證的,是有數據支持的。是擺脫了大腦控制的。是向著縱深方向發展的,是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然後歸納總結的。是排除了個人因素的摻雜,包括當前的自身感受和表面的現象,達到客觀判斷的。
感性和理性有時候並不容易區分,我們往往意識不到兩者的區別,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思維方式也不一樣。是的,你看,我們總想在理性和感性之間找到平衡點,如同我們必須在「努力沒有用」和「必須要奮鬥」這兩種感覺之間保持平衡。
如果說理性思考和感性思考必須並駕齊驅才能保持平衡,那,比起兩者更重要的是什麼呢?
答:先研究自己,再和外界產生有效的溝通。
———或者,我這樣說,先搞清楚自己是誰,再和外界發生正能量的關聯,和外界產生有效的溝通,這就夠啦。根本就不用考慮感性有什麼好處,理性有什麼不好處。
——或者,我再展開一下:
首先,一個理性與感性並存的人,不是一個拋開人群的人。不能說,這個人SB,我不想浪費時間。也不能說,和那些人圈子不同,我懶得伺候。
其次,我們要正確的理解感性和理性。
我們不能說理性是好的,感性是不好的。也不能說,感性是有愛的,理性是無情的。感性和理性同等重要,關鍵是何時何地、何種場合、對什麼人、用什麼分寸來表現。這不是讓你帶著面具做人,是希望你替別人著想,但為自己活著。軟弱、敏感、感情用事、真性情,都是人們對「感性」的偏見,事實上,這都是很正能量的東西,只要你運用自如。人不能沒有感情,但感情應受理智的制約。
非常理性的人,經常處於抽離的狀態。不喜歡和人群發生鏈接,也不能說是壞事,只是不能一天到晚都抽離啊。研究自己,研究世界的目的就是為了融入世界啊,對不對。而,理性感性並重就是跟本人的情緒感覺有效連接。
再次,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完全不一樣。感性和理性有時候不容易區分,要學會「變通」。
比如,小A,她是一個以「計劃為導向的」人,她認為她自己很很理性。她強調的思維的邏輯性、嚴謹性,強調有板有眼、無遺漏。
你打開她的日程表,你會發現她很有條理性,結構性非常強,從早起到晚睡,每一個計劃,每一件事情,都有結構層次,從每一個行為,到每一組數據支持,都結構清晰,然後,她每天強迫症一樣一一完成。
但她的短板是什麼呢?注重了結構性,疏忽了事情的多樣性,不接地氣。
——你能說小A呆板嗎?小A噴你一臉熱咖啡。再比如,小B,她是一個以「影響力為導向的」人,她激情澎湃、熱血沸騰。用不完的精力。常常強調「別人喜歡就可以了啊」,為了他人,她隨時隨地可以改變她的計劃。她就是強調他人的感受,你和她說真理、科學,你會認為你是榆木疙瘩。
你讓小A和她合作試試,小A肯定會說,小B太浮誇了,做事情不理性。然後,小B納悶了,拜託,你看清楚,大家最喜歡的是我。——你能說小B除過感性一無是處嗎?小B噴你一臉熱紅茶。
再比如,小C,她是一個以「問題為導向的」人,她只強調思維的有效性。這種人,一般思維跳躍,討厭條條框框,不拘泥公式,不講究章法,
直奔問題,腦子裡只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你讓小A和她合作試試,小A肯定會說,小C太不理性了,做事情一點章法都沒有,一天到晚風風火火的。然後,小C納悶了,拜託,你才需要理性一點,我把問題解決了就可以了呀。——你能說小C太功利不夠感性嗎?小C再噴你一臉熱紅茶。
但小A小B小C這個組合一旦磨合好,會是一個很好的團隊。
更重要的是,理性和感性是互通的,慣於理性思維的人也可以很感性、很投入;而感性的人也可以非常理性地觀察自己。善用理性和感性的人,內部系統協調一致,配合默契。當感性的庫存越來越大時,更多的問題可以不假思索地處理。
最後,對感性和理性重要性的覺察,是利用它們的前提,我們可以用投入和抽離來達到感性或理性的狀態。
所以,我們就得到這樣一個公式——
自我研究+理性思考+感性處理x有效的溝通=最佳平衡點
一個真正理性的人,必定懂得用感性的手段來化解難題。我們不能做感性的人,也不能做理性的人。我們需要學會,在什麼樣的場合,表現出什麼樣的情感。
沒有誰的人生是單獨的。我們都互相影響著對方,一次接一次。世界充滿了不同,但這終究是一個世界,我們都是活在系統里的人——你做你自己,也接納別人做自己,也不要去後悔你所做出的犧牲,奉獻。很簡單,一般來說冥想,打坐之類的就是這種。
感性是啥?就是不需要因為所以。你看到一朵花是綠的,風是涼的,陽光是明亮的,這些都不需要因為所以的推理。
吃的甜的,喝的熱的,玩的爽的,感受大體上分為五官對外的感受和自己對內心的感受。這大概就是佛家說的六根,所謂六根清靜,不是不食人間煙火,不是不知道女的是啥,而是對這六種感受去守。就像感受到燙就收手一樣,感受到過於強烈的情緒可以收心。當然這是我從別人那聽來的解釋,不一定貼切,只是我覺得有用。
你會發現洗澡的時候文思泉湧,睡覺的時候出口成章,因為典型的文學或者藝術創造就是感性過程。如果純理性的寫作,那就算是寫歌也是先想到4536,然後刪刪改改,套路味道非常深。因為你洗澡的時候,是放鬆的,身體在感受水流水溫,這讓你從純理性的狀態解脫出來。睡覺也是另一種生物上的對理性的壓制,所以這時候感性也出來了。
但是有些就不是這樣,比如方的,尤其是正方的,這是有可能快速的想到因為四條邊相等以及有個直角。純粹的感覺裡面,這就是個圖形,而不是數學意義上的正方形。
你可以在我這裡評論,隨便深入的描述一下周圍的東西,我可以幫你看這個過程是否感性。祝你好運。樓主,很厲害啊!是一種特殊的人才(如果是真的。)與普通人不同而已。
說在多,還是做自己,不要想著和其他人不一樣就不安(或自大等等),人之間的差距沒有你想的那麼大。(又沒發生生殖隔離。)
在三天兩夜的小說《驚悚樂園》中主角也和這個情況類似,當然也更加誇張。
我覺得,可能樓主就不可能成為普通人那樣,普通人受到衝擊時確實很容易懵逼。你能避免這些,說明更優秀。但是為什麼普通人要懵逼啊?我覺得是保護自身機能,在突髮狀況的時候自身當機保護自身,避免損壞。
做個好人。(就像偽君子一樣,一直做下去。)
親愛的樓主,通過文字描述,我判斷你應該是九型人格中第三型,追求成就,希望得到認可,目標感極強,做事情理性、實幹,但正因目標感太強,所以完全是可以沒有情緒的,只有工作模式和情感模式,而且很容易逃避內心的感受,害怕面對。
你如果真的想改變,其實也並不難,先讓自己的進度慢下來,堅持每天靜坐或者冥想,讓自己慢慢回歸內心,覺察也會隨之越來越強烈。缺乏感受這點真的有同感啊。和別人相處發現想的某些東西對交流只會產生負面影響,於是嘗試擴大自己的感受會特別在意自己細小、一絲絲的感受,無限放大後會產生積極效應,還是連環的,開始享受這種效應了。當然這種感受一般都是中性的,不是說負面情緒這種。比如說你覺得這個有一點好吃,就當它是好吃了;你覺得那個電影還行,就當它很不錯了,不要吝嗇自己的評價。
但跟題主有點不同,我是那種大家都開心我才真的開心那種。但題主這種天生對別人痛苦能感受到快感的人我也遇見過,也是我朋友之一,我們坦誠地聊過吧算是,但她也是個正常人啊。而且她完全沒有自卑情緒,自帶抖s屬性,對生活很多事物充滿興趣吧,儘管自帶冷漠屏障,親戚去世也比較無感,和她交心也是那種很特別很有趣的人。所以這種想法也算正常,別覺得自己很黑暗。我身邊還有看到前面有人擋著就想一刀砍過去的呢哈哈哈,但畢竟現實環境下有些事做了對自己沒好處吧,理性而冷漠的人絕對不少,你一定會找到同類的。
嘿嘿這裡estp,希望能幫到所有看到這個問題跟我一樣嘗試去感受世界的人。
理性的人去了解存在主義 了解非理性主義 了解酒神精神
感性的人去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了解邏各斯精神
我認為性格需有分感性及理性,但最終,所有人都是感性,沒有例外,所以你可以先放心一半。包括在享受學習知識、分析事物、洞察一切事情的時候,背後的動機都是一份感覺、情緒在驅動。
就像電梯出問題時自己能聰明及冷靜的坐下。這時候,而其他人傻傻的大叫,感覺位便是他們「蠢」自己可不能像他們那樣。
聽見父親車禍時,由於母親語氣本身的信息傳達會比文字內容多,我猜習慣分析的樓主早已知道無大礙,並不是冷血。
關於如何學習感性,我並不是專家,但我的方法是多與人及書本交流。交流不一定用腦,而是用心去感受(不包括用直覺、我是指用心感受,心口會有感覺,自己情緒會受影響,變得不冷靜),就像我老婆是極感性的人,當她不快樂,我叫她講出感受比我聽時她不說話,我堅決地要知(希望幫到她)反而她更難受。直到她心情平靜後才告訴我,感受是言語說不到出來的,說得到出來就不是感受。哇!這比宇宙奧秘更難明,多年後,我才感受到她的感受。
聽有水準的歌也不錯
至於心理醫生,因為有分學派及能力,見識高低等因素,所以要夾人。我認為這位不行。
至於樓主是否有心理問題?我個人看法是沒有。
樓出自己也說出了答案,你有感到到別人感受的體驗,只是你傾向壓抑自己的感覺。可能你怕太外露的情緒會把你攪成弱智,知識低下,容易相信事物的表面,會變膚淺。其實,最境界的智慧並不是「分析」二字做到,而是加入了「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經驗值所產生出來的「直覺」才是最高境界。
習慣分析,習慣洞悉時物,一定會對人生有所幫助,人是習慣動物,有益處的事自然重覆做,不會無故改變用感性面。
但,太常用理性面而不用感受面,壞處會浮現出來,所以是時候改變了。
最後,我建議樓主參考一下九型人格的5號或4號,看看會否有啟發或幫助。
祝好
題主遇到親人發生災難心情沒波動我覺得挺正常的,但與其說是理性,不如說是無法表達感情吧。因為自己確實做不了什麼~
至於一二年級的事更像是比周圍的人智商高,看別人都覺得SB,和理性也不怎麼沾邊。
重點題主提出的怎麼去感受情緒,我猜心態的轉變比較重要吧。就是嘗試扮演一個會哭會笑的人,扮著扮著反而容易成真。切記不要太過用力,慢慢來。只提幾個基本觀念,不知能否有幫助,希望有用吧:
一、感性不是思維。
二、人一定有喜怒哀樂,正如人一定會餓,會性饑渴,會因為可能實現不了願望或受傷害而害怕。這不是思維,不是靠想或靠教育能有的,而是生存本能。
三、感性的本質是「我想要什麼我喜歡什麼,我討厭什麼」。
四、理性的本質是「我怎樣才能獲得我想要的、我喜歡的,我需要做什麼」。
五、可見理性存在的意義是實現感性的需求。
六、所以不根本不存在「過於理性」的說法,你覺得以你的理性認識與能力,能實現你所有的需求嗎?能獲得你想要的嗎?你想要的東西得不到,你就真能說不想要就不想要了嗎?
七、從提問可以看出,對於感性和理性,你並沒有真正的認識與感覺,這兩個詞對於你來說,其實只是別人嘴裡的評語而已,你自己未必當真明白。
八、我一度和你一樣,直到我遇到並感受到人生的無奈,很多很多無奈。樓主你好。
我也有一點和你相似的問題,下面是我多年來對自己的分析,希望對你有用。我的問題是:除了憤怒以外,其餘的情緒波動都十分平緩。愛人不深;多年的好友如果冷戰,也幾乎沒有情緒上難以控制的想要陪伴、說話;對家人沒有什麼依戀,不需要和父母打電話傾訴等。
我和你的不同之處是:我有極其強烈的【規則感】和【道德觀】,或者說我的世界就是由【規則】構成的。也是我雖然理性到冷血卻也暫時沒有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的原因。
我對自己的剖析:
1.幼年母親的照料充滿了控制和貶損。最親近的客體對我的貶低和嘲諷,導致我性格本質上無法區分親近的人和不親近的人。(親近的人遍地我→親近的人都是互相貶低的→不親近的人也會貶低我→二者沒有區別)
2.長期放養讓我經常閱讀,被灌輸了【普世的責任感】。這一點和你沒有關係。我對你的理解:
你對於【感受情緒】很弱。
對於【表達情緒】很強。1.你是有情緒的。只是在深層。
綜上所述,你的感受情緒的能力可以再細微一點。然而表達情緒的控制能力非常強。
你有沒有想過,你喜歡在暗處觀察和分析別人,用了【喜歡】這個詞。喜歡就是感性的一種呀。只是這些細小的情緒你沒有被自己分析出來罷了。
2.你在幼年時被告誡過,情緒不可外露,或者通過你的觀察得到了外露情緒會得到不好的結果這個結論。
所以你說喜歡在【暗處】做這樣的事情。其實每個人都會在心裡觀察和分析別人,假如說我的同事觀察分析過我,我一點也不奇怪。只是你特意強調暗處。很有可能你的內心是有不安感的。對於【外露】的不安,對你來說是自我的暴露?還是利益的喪失可能性?還是會讓人重新審視你讓你不高興?這個需要你自己去分析。
3.你挺享受自己高人一等的感覺的。無論是敘述自己臨危不亂還是暗中觀察,有技巧地表達情緒,都是顯得自己厲害的一種。當然這不是壞事。每個人都喜歡高人一等,我也不例外。所以你看,這也是情緒呀。讓自己顯得高人一等,會讓人建立自尊心,穩定自己的情緒。
1.配合心理醫生治療
2.換更好的心理醫生
-----------------------------------------
本來剛看題目特別想嘲諷,因為在我認識里,人是社會人,不是經濟人,應該都是有限的理性,怎麼可能有人說自己是缺少感性的。
但看了題目的描述,好像真的是像在尋求幫助,以我短暫的人生經驗,認為專業和非專業的差距很大,應該去尋求專業幫助更靠譜些。
我是孫志超粉絲,他的答案應該從後往前看有很多年,我隔離了自己的情感,對生活失去興趣,對身邊的一切都處於不聞不問的狀態,直到我奶奶過世為止。
可能是我比較依戀我的奶奶,她突然離開了,我的心裏面都空了,我又沒有被通知參加她的葬禮,所以我整個人都亂掉了。
我從一個理性的毫無情感波動的人,到一個混亂的隨時會崩潰掉的人,到現在理性為主導夾雜著感性的人。
中間經歷的過程略去不表。
我覺得需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
以前我覺得自己不重要,沒什麼價值感,是一個予取予求沒有任何存在感的人。又配合我的性情,不太追求榮華富貴,給我一個差不多的待遇,讓我活著死不了就成。所以,我從來就不去爭什麼,哪怕本來屬於我的東西,我也不計較,漸漸地成了一個濫好人。
可能是我所處的環境容不下我這樣的人,家人從不怎麼在意我這個人,變成了完全不在意我這個人,最後玩脫了。所以我也不愛跟他們玩了。
發現家人不在意自己之後,痛哭了無數個日日夜夜,最後老老實實接受了事實。然後,開始真正的面對自己。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自己心裡沒點數(問號)別人告訴你,你會信(問號)
反正我沒有自己想得那麼善良,也沒有自己想得那麼無私。
以前不知道接受了家裡哪個長輩的信念,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自己連自己都搞不明白了,愣是給我一身的責任感和義務要去拯救蒼穹。別笑,我很多年都是這麼過來的,多管閑事到我現在只想抽自己的嘴巴子。
人生,把別人的期待和慾望一層層地剝下之後,只剩一個赤裸裸的自己。而我發現這個自己,並沒有我父母眼裡那麼不堪,也沒有我自己眼裡那麼高尚。
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有七情六慾,會自私會卑鄙會做錯事會發脾氣會任性。有時候會不顧一切去做一些自己也不能理解的事情,只因為有太長時間壓抑了自己的本性。有時候沉得住氣,有時候很容易崩潰,因為我也是一個人,當失去心中所愛,你們要允許我崩潰,因為這才是人性。
如果沒有過於極端的環境,我不會成為大奸大惡之徒。至於是君子還是小人,在小集體、小範圍內是聲名遠播還是臭名昭著,都是一個普通人的生活能夠囊括的。
由於祖輩的溺愛,我成了一個過於感性的人。又由於父輩的嚴苛,我成了一個過於冷酷的人。撇開這一切,我本質上是一個比較自我的人,對於別人的悲歡喜樂毫無興趣,既沒有興趣了解,也沒有興趣參與。
足夠幸運的是,撫養我長大的人中,一個很善良,甚至過於善良,言傳身教中讓我不會輕易去傷害別人;一個真心待人,善惡分明,讓我一個喜歡清凈的人,也會有結交朋友,坦誠相待的信念。
由於自幼小時無人護持,我經歷了很多創傷,很多年都無法消化,很多事到現在都無法釋懷。但我現在身心健康,處世冷靜利落,雖然依然有很多遺憾與不完滿之處,我已經漸漸地活成了一個正常人的樣子。
沒毛病。
九型人格中的5號理智型性格,妥妥的。不知道題主還在不在,我跟題主恰恰相反……
願好。
近來我一直被自己過於情緒化的思維所困擾。
我是一個很感性的人,很情緒化,情緒容易波動這樣的人。面對問題,很不理智,很少去從理性與邏輯分析問題,做出判斷,大多是基於我自己的情緒【之前還不自知,所以並不知問題所在,很痛苦】,後來我發現自己的問題。面對問題,過於感性。我開始嘗試學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努力讓自己理智起來,面對問題,第一反應是理性思考,思索它的表面和深層含義,理智尋找解決辦法。
所以,其實,我們各有各的煩惱
曾被感性困擾的我,也時時面臨著巨大的痛楚。其實你很嚴苛,對自己很嚴苛,對別人也是。做理性的選擇並不是因為天生如此,而是因為在你的世界裡,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和判斷標準,「愚蠢」「軟弱」「浪費時間」是低級的,不可接受的。
其實你對這些選擇是抱有敵意的(你看,這種鄙視也是感性的一種)而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你的不完美(就算你把事情做的很理性,你還會嫌自己不夠感性)就會在你的價值觀里引起不滿、自卑。如果你真的想變溫和,首先要去理解弱和愚蠢,接受它們。人都會犯錯和軟弱,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一樣,整個人都會不一樣。(比如你就深深記住了這幾個場景,它們使你在意自己的過於理性。有的人非常怕死,有的人經常憤怒,都是由他們的成長經歷轉化而來的。)
在我看來這不是理性,是一種緊張的強迫,對事情的價值有著嚴格的判斷標準。因為這個標準非常強大,從而使你沒有按照情緒放鬆的能力。
同時你也會把這種價值投射到別人身上,隱約覺得他們愚蠢,而你並沒有語出傷人也是因為你對自己很嚴苛,不會允許自己把這種評價說出來影響他人,而不是因為你有用心地理解他們。理性和感性是不抵觸的,你完全可以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收穫更多不一樣的感受。你需要的不是感性(你也會自卑啊,也會有選擇啊),你需要的是鬆弛和理解別人,還有放過自己。
(就算你在電梯里蹲下來哭喊,你也很真實,一點也不比「冷靜」來得遜色。不過你可能很難真正去感受和認同為什麼驚慌並不遜色。)如果你自卑,意味著你不滿自己身上的某些特質,這時候你對別人的這些特質,其實也是不滿意的。
真正去尊重別人,同時尊重和愛自己。當你按照邏輯可以理解更多情緒時,才會越來越寬和,這不是理性的錯。就算你表現得不夠感性,也要明白自己已經得了百分制里的八十分了,再不濟各方面目前為止很合格,也是一個可愛的人。
你可能還有過分追求認同感的問題,不再贅述。寫了兩遍草稿都丟失了我好累嚶嚶嚶。
我的情況和你差不多,從小家裡就教育我做什麼都要想清後果,導致我現在做事大多思前想後,或者說猶猶豫豫,什麼都想得到最好的結果。
在外人面前總表現得很成熟,那些見過幾面的人說我是老油條。奶奶過世的時候家人都哭的死去活來,而我卻眼淚都沒留(那時我就覺得我是不是太過於理性,或者說冷血)覺得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一切是自然規律。
我也有時候不知道真實的自己是什麼樣子的,在不同的人面前戴不同的面具,說不一樣的話。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舉止,不同的狀態。
這樣也導致我現在生活一切按著最好最穩定的計划走,生活沒有激情。
容我不請自來,對於這一切,兩個字,呵呵。你的全篇文章充滿了自我滿足與誇耀,勸解一聲,這種故意買可憐然後自賣自誇的套路少用吧。因為我也是同樣的人,用過同樣的方法,你對這些事情的描述以及回憶充滿了自我滿足 ,然後你居然一口氣寫了這麼多,情緒顯露的這麼明顯,我真的難以相信你的理性,你只不過是自我塑造這樣一個理想形象再自我代入罷了。你對他還挺滿意的,不是嗎?自己騙自己然後自我懷疑。。。。如果你真的希望改變或者得到幫助,請真正認識自我再來吧。
我們的力量歸根結底來自感性。理性應該理解為秩序~感性的秩序,是為感性服務的,就像秩序為自由服務一樣。
推薦閱讀:
※infp加4w5九型人格到底有多慘啊?
※完美主義者的完美主義觀是怎樣養成的?
※從嚴肅的心理學角度來看九型人格有道理嗎?
TAG:理性 | 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BTI | 九型人格 | 感性 | 人格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