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完《麥田裡的守望者》會有想殺列儂的衝動?

如題~


樓上的答案有對的地方么。。

1. &<麥田裡的守望者&>主人公設定為16歲,而不是13歲——13歲都可以在賓館XXX了么?
2. &<麥田裡的守望者&>結局是不是反抗,相反,恰恰是叛逆青少年對成人社會的回歸和妥協。全書的結尾是霍爾頓在雨中看著菲比坐旋轉木馬,然後一起回家。旋轉木馬當然也是一個符號,不解釋。
3. 從文學角度解讀,塞林格的哲學思想,反映在&<九故事&>、&<麥田裡的守望者&>、格拉斯家族系列裡,是一貫的。他講成長視為墮落的過程,失為純真性的喪失,但他並不是在提倡某種抗爭,作者實際上認為這種墮落的悲劇性是不可避免的。所謂「麥田裡的守望者」,不過是一種必然失敗的理想主義象徵。
4. 馬克·查普曼不過是個精神分裂患者,也可能只是想出名。當然任何一個反社會青年都會把塞林格或者凱魯亞克標榜為自己的精神偶像,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行為與作者的觀點是一致的。比如說凱魯亞克從來不承認自己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
5. 如果非要從馬克·查普曼的言行中尋找邏輯性,那也是因為列儂歌曲中傳達的信息和他的作為並不一致,他在歌曲里表達愛與和平的信號,但現實中卻是一個億萬富豪,反社會青年查普曼將這視為虛偽的象徵。和列儂歌曲風格的轉變有什麼關係?
6. 列儂在Beatles解散後更注重偶像包裝。。。大約是不知道以&為代表的幾張專輯是如何因為違背潮流遭遇慘敗的吧。


《麥田裡的守望者》講述的是一個十六歲小男孩拒絕妥協,渴望保存內心的純真,反抗成人世界的故事。

披頭士解散以後,約翰列儂專輯風格更溫和,歌頌愛、溫暖等,且更注重流行偶像包裝,已經不復早年披頭士時期的激烈、前衛風格,這是一些喜歡披頭士樂隊的搖滾歌迷不願意看到的。

殺手認為約翰列儂喪失了率真,走向迎合社會大眾,因此會受到《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書影響,用槍殺來阻止這一切。就如同《麥田裡的守望者》里提到的:

"我將來要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有那麼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玩。幾千幾萬的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做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殺手想做的,正是那片麥田裡的守望者。


讀這本書之前心情不好,讀之後反而心情好多了。

因為許多煩惱就是需要那麼一瞬間就釋然了。
主人公也是個很善良的人~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是在他離開學校前說「我只想悄悄地和他告別」


昨天剛讀完本書,感覺還有好多有待消化~


讀完麥田與想殺列儂,一點關係都沒有。


上次看完,和微博一個朋友有不同的見解。

她覺得這是一個he,因為對於主角,這是最好的結果。

我更傾向於這是一個悲劇。
因為當放棄的那一刻。
即使局外人知道這是最好的選擇。
但所謂的幸福更像是偃旗息鼓的碌碌。


這本書我讀了,可能是水平有限。讀不出作者想表達得意思。只有一個一直抱怨的學生,對什麼都抱怨,而且很深沉,從他的衣著,和他言行舉止。


第一個評論完全沒有常識。


讀過,一個早熟未成年心裡狀態吧,結局還是不錯的,主人公回歸了大家庭。也讀過《挪威的森林》,裡面的主人公說話的風格確實有點相似。
不過這和殺人沒有太大關係吧,難道殺手自認為是麥田裡的守望者而列儂是即將跑到懸崖的孩子?死亡就是拯救?殺手的心理誰也不會明白


一直想想讀,但一直覺得外國文字有些難消化,還是水平有限吧


推薦閱讀:

人為什麼可以分別男聲女聲?
你唱過最燃的一首歌是什麼?
既然 AAC 要比 MP3 好,且體積差不多,為什麼網上不流行 AAC 格式的音頻呢?
五月天以夢想為主題的音樂方式還能影響多少年?或者說,其他歌手能否如法炮製繼續熱血青春一百年?
如何評價龐麥郎新作《我想要被電》?

TAG:音樂 | 閱讀 | 心理 | 日常心理分析 | 社會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