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眼界是由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決定的嗎?能提高嗎?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眼界?
本人普通本科工科生,即將畢業了。最近女友的媽媽一直逼她跟我分手,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我家庭條件不好,二是她媽媽覺得我沒什麼眼界,將來難成大器。我生在一個欠發達省份,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從小就在家鄉成長,也沒見過什麼大世面,但我知道做人要一直努力上進,我也確實是這麼做的。女友家條件較好,可能她的父母見過的事也比較多。我女友不想和我分開,她說她也覺得我眼界一般,但這其實跟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有關,等我將來經歷了一些事,眼界自然會改變。我有點苦惱,家裡條件我無法決定,但我將來肯定會努力改變這些,因為我也想要家裡過上好日子。至於眼界,我確實沒什麼眼界,遇到許多事情看不透,迷茫。各位經歷豐富的知友能否給我個點撥,不甚感激!
收藏比贊多,你們真是夠了!讓我蹲廁所哭會TAT
————————————————————————————————
20歲之前,大多數人的眼界是由成長環境決定。
能提高。
很多人思考一個問題,判斷一個邏輯,都會陷入在這個邏輯裡面,越陷越深,就像這樣:
而實際情況往往可能是這樣:
眼界是什麼?曾經滄海難為水。
眼界能帶來什麼?可以從一個邏輯、一個觀點,聯想到其他方面的能力。
碰到一件事情,一個問題時,想到的往往會如下圖:
A即問題本身,B則是聯想到的其他方面,B的大小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眼界的大小。
B是什麼呢?
你的知識、信息、閱歷以及思維方式。
- 這裡的知識需要積累,重點是廣度。刷知乎、看報、出去旅遊、多接觸各類不同愛好的圈子,要是懶,在各類不同愛好的論壇,也都是可以的。你未必要有多了解,但碰到問題的時候,得知道有這麼回事,有這麼種情況。
- 信息可以在碰到問題的時候收集,而自己需要知道的是,往哪方面去收集,如何收集,這個時候前面知識的廣度就能起到作用。
- 閱歷即處理問題的經驗,一方面在於經歷了多少,另一方面在於反思了多少。每一段經歷過後,前前後後事情發生的因果,結果與自己的判斷是否有出入?是什麼造成了這些出入?事情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結果的?有哪些因素分別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某一步的變化會讓事情什麼樣的結果?這些問題可以讓你把每段經歷看的更清楚,慢慢的很多事情就都能看透了。
- 思維方式必須要是多元的。對閱歷的提煉,很有可能會因為思維方式的問題而走向誤區,而多元的思維方式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獲得多元的思維方式,需要多看別人的思維。知乎上很多生活類閱歷類經歷類人生類情感類問題,每個人的回答都是在展現自己的思維方式,學習思維方式比學習乾貨更重要。與人多交流,多了解周圍人的思維方式。看書,可以獲得各種新奇的思維方式。
————————————————————————
樓上 @oiseaux fleur說的很好
不是你眼界問題,而是你未來岳母等不及你提高「眼界」的問題。
眼界這方面你註定不能佔上風,所以你應該迴避這方面,展示出其他方面的優點,讓岳母對你放心。
眼界這個東西,是水漲船高的……
如果出身一般,確實可能起步比較低,但是如果你自己後天努力,這個不可能說你一輩子就這點眼界。
可是,我覺得你女友母親說的眼界,更確切的說,應該暗指你這個人心氣不高,上進心不強。
打個比方,你心裡的頂級理想是和女友2個人太太平平過自己的小日子。收入夠用就好,不求大富大貴。而你未來岳母可能想要一個,一心想成為馬雲那種人的女婿。
所以她說你眼界不夠高(你看的不夠遠,野心不夠大,能力不夠強)。
如此而已。
--------------------
UP:
眼界會隨著你的資歷而提高的,多走多看,自然而然。
我每年都不自覺的自動調高眼界……
可你一旦加速提高眼界,很可能在結婚前就想換女友了……
我也總想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的心胸寬廣目光長遠,人與人的差別如此之大是怎麼造成的?比如說賈誼的《過秦論》把秦帝國的滅亡原因分析的如此透徹,他說秦始皇有吞併八荒之心,囊括四海之志。六國合縱百萬攻秦,秦據函谷關兩萬而守,六國不能進。但統一六國之後,卻被一個草根出身,幫別人做工的陳勝揭竿而起,大秦帝國自此土崩瓦解分崩離析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陳勝比六國諸侯,文也不行武也不行,身世地位更是天壤之別。賈誼的結論是,秦國不施仁政,亡秦國者秦國也!自取滅亡。這一論證被稱為千古定論。賈誼得出這個結論就說明他是站在一個國家的高度來考慮問題,他的格局怎麼那麼大呢?
英布造反,薛公對劉邦說,英布取楚攻齊大漢天下岌岌可危,但如果英布取楚據成皋天險,則勝負難分,如果英布只是,攻吳越之地,則大漢天下高枕無憂!劉邦問那英布會選哪一條?薛公說,第三條,因為英布出身是驪山囚徒,能做一個王已經很自滿了。沒有更大的報負。劉邦哈哈大笑,英布最終被滅!為什麼薛公竟然能把千里之外的事與人都看得如此透徹呢?
每個人的成長都與自己的生長環境息息相關,如果說一個人的成長在自己的生長環境中脫穎而出,那隻能說這個人逆天了。比如說毛澤東生在一個小村落,雖然家裡比周邊人富裕,但父母不是達官貴人也不是社會賢達,也只是想讓他學個賬房先生的手藝以後好接管家裡的營生,但他的成就卻是驚天動地的。
除了環境之外就是自己的努力修行了,讀書,思考,經歷。孟子說讀書可養浩然正氣。讀書,思考,經歷都是可以養氣的。每個地方,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氣場,就好像每個家庭的氛圍各有不同一樣,所以養出來的孩子也千差萬別。氣是無形的但我們也能看的到,氣無形而有質,一個人的氣質是一目了然的。
有個遠大的志向很重要,志存高遠,你切實行動的過程中會不斷擴大自己的眼界和胸懷,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從容。只能說,越努力越幸運。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秉有優渥的條件,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有良好的背景的人不僅不像是新聞里經常報道出的那些二代一樣酒池肉林無所事事,反而是他們對於正確的方向有更準確的直覺,視野更開闊,對努力更加重視。所以如果想要贏過他們真的很難很難,要學的東西很多很多,但其實我們活著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打敗別人啊,世界上厲害的太多太多太多了。我們萬般努力,只是為了比以前的自己更幸福、更厲害、更開心一點,我現在淺薄的眼光看來就是這樣的。
有的人,並不是我們用盡全身力氣就能追趕上的,有的差距並不是預期中的以後見識多了就能趕上的。努力當然要繼續,至少,你會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如果依然還是趕不上,放棄或者被放棄的時候也不要太難過。
祝好。
既然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那我暫且假設題主小時候家境不是很好,現在所處環境改變,而感覺自己的眼界和見識有所欠缺,想要有所改善。
建議題主先好好回想自己具體在哪方面欠缺,是理想抱負,知識面還是個人氣質
提高個人眼界要做的很多,擺在首位的是要堅持學習。不要讓自己閑著,許多人每天光是在手機上划來划去就浪費了很多的時間。眼界的提高需要拓展個人知識面,不然別人提到歷史,經濟,文學……你一無所知,總歸不好吧。有本書很好,書名叫《暗時間》,建議題主看看。書中有個思想,每個人生命的長度可能是一樣的,但是思想的長度可能會差很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在每個人生命中還存在著很多暗時間。比如同樣是在等車,有的人在發獃,有的人在思考,而這種時間在我們每個人生命中是佔有很大比重的。日積月累,人與人之間就會呈現巨大差異。所以,建議把點滴時間用來提高個人知識面,堅持下去,題主一定會成為博學的人。
第二,去旅行,去遊歷,去感悟。身體和思想,總有一個要在路上。如果你遊歷了祖國大江南北,會有人說你眼界不夠高嗎?趁著年輕,多走,去更多的地方,感受不同地方的生活,不同階層人的生活狀態,好好想想哪種生活是你真正想要的。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小城市裡,要相信不同地方,不同級別的城市差距是很大的。見多,識自然廣。
未完待續。
關於眼界與見識的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會感興趣,關於此類問題我就在此統一回答了。看到這裡朋友記得點個贊啊。
第三點,要對生活充滿興趣,充滿激情,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對生活充滿激情,自然就會對遇到的事物感興趣,喜歡刨根問底。對生活、工作充滿激情,自然就有了動力。
眼界高、有見識,就會贏得他人的尊重,有助於培養自信,希望能對題主有所幫助。
暫時就寫這麼多,以後不定期補充。如果有幫助希望給點個贊^O^
去更大的城市,更好的地方生活。不斷的努力,提高自己。然後再回頭看,你就知道你的眼界提高了。我總覺得增長眼界就是完善世界觀的過程,讓一個人變得更加寬容。對文化的包容理解和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眼界窄的人可能因為對未知事物的好奇而不敢去嘗試,甚至感到恐懼。慢慢的經歷多了以後,知道的東西多了,自然就不怕沒有勇氣去接受新事物了。
但是說真的,起點上可能會有很大的差距,可能你要付出的時間和努力都要多一些。
其實這是個好問題,但是關注的人不多。雖然是個一年前的問題,還是來答下。
認真答,以我和我女友真實的成長環境作對比。
我女友的祖輩(已去世)是我在所在省的省部級幹部,是建國前革命,建國後從縣委書記開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實權派。因為在某些可以進入史冊的重大變革中發揮了作用,和中央的很多領導人關係都不錯。比如去年去世的原全國人大委員長萬-里同志,和女友祖輩私交甚篤,特別是80、90年代身體尚硬朗時,常有往來。還有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也曾專門給女友祖輩寫過字,裱好後贈予了他,現在還掛在牆上。當然,也和小平同志握過手的。雖然女友祖輩是個非常嚴肅、儉樸的老革命,但畢竟級別在那,女友小時候過的還是很好的。上門拜訪者總是絡繹不絕,逢年過節見到的也都是省委四大班子的領導。女友外婆的父親是原民國政府里的大官,家族龐大,人丁興旺發達。她外婆1940年代就坐著小汽車、吃著巧克力、上著女子學校了,以前的老宅子在現在常州瞿秋白紀念館的對面,還有現在蘇州虎丘園林裡面還有文物是她們家族捐贈的。所以女友她從小除了是糖水裡泡大的以外,更重要的是她的眼界,見多識廣、物質極度豐富也造成了她處事不驚的性格。
我祖輩三代貧農,成分還差,爺爺有點文化還被打成過右派,奶奶文盲,一家「黑五類」。這麼說吧,我祖輩有多窮呢。我媽跟我形容過,我斷奶的時候是過年,她發現只要外面一放炮仗,我奶奶、伯父、我爸就全跑到房子外面去了。為啥?因為是茅草房,害怕炮仗炸到房子上著火,把家燒了!就這麼窮!我伯母為了一台縫紉機的歸屬,能和我奶奶打起來!我父親本來還有個弟弟,但生下來之後,因為窮很小就夭折了。反正家庭還是很艱辛的。所以我小時候雖然條件好些了,但是畢竟家裡負擔重,眼界和交際圈,和我女友還是不能比的。
女友本人畢業於東亞某發達國家排名前五的大學,我畢業於某東南沿海城市普通本科。我上大學還在以擁有耐克得意洋洋逛街時,她已經背著balenciaga去晚自習了。
從以上,你應該可以看出,她在家庭背景、大學名氣、成長經歷上是完全碾軋我的,她即使不工作也可以衣食無憂的過一輩子。但是我和她在一起之後,我能和她和諧相處,互敬互愛。我覺得主要是這幾個原因。一是她不在乎,她也有很多男性朋友,真正的官二代、富二代,都是今天說想開個咖啡廳,明天就開到濟州島去了。再有錢、有勢,她不在乎。她見過太多了,她不覺得這些有什麼了不起,她只喜歡她喜歡的東西,比如我。這讓人安心,因為你心裡知道,再多的誘惑,誘惑不了她。她為什麼可以做到這樣,為什麼很多女的看到跑車什麼的二代都能被勾跑了?這就是成長過程帶來的眼界。她總是想要做些事業,而我則是小富即安,害怕風險。為什麼?因為從小就不是很富裕,花錢觀念制約了我的投資觀念。
額,喝過酒來答的,有點亂,希望對你有幫助。有時間再來寫點具體的的。現就這樣
__________________分割線————————————————————
酒後答的老問題,也有朋友看。謝謝。
也有朋友私信我不信我寫的東西。補發兩張照片, 一張是溥傑贈予的字,一張是 原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新華總社社長,《紅旗》雜誌總編輯,全國第五屆政協常委,全國第六、七屆人大常委 熊復先生贈予的。字畫中涉及祖輩名字,隱去。
大部分時候,去過更多地方的人,因為了解更多人,會有更廣的胸懷,能容納更多事情,我理解也就是更能接受多元化發展吧。
所以受教育程度不能絕對化地決定一個人的眼界,但是會間接影響到一個人可以走多遠。對世界見識的多少對世界觀形成和改造影響很大。
一個偏執並且固步自封的人,必然會產生莫名的自大以及鼠目寸光。去實踐,別在社交網路上用儘力氣和人爭論。
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的兒子,我出生的地方現在給別人講的時候,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講沒聽說過。我排行老三,大學畢業兩年,現在23歲零六個月
我現在的目標是:如果就這樣下去的話,四年之內西安黃金地段100+房,30+車,30以前出一次國
小的時候總覺得世界上就兩個國家,一個中國,一個外國
上小學的時候以為以後當個老師就是最牛逼的事情
上中學的時候覺得清華與北大是我的囊中之物
認為自己應該是世界的中心
我的前面沒有我翻不過去的山,沒有我跨不去的河
那時候我意氣風發,所向披靡
我可以門門功課第一,我是大人口中的別人家孩子
老師口中的好學生,父母口中的好孩子
現在看來,沒對得住自己吹下的牛逼
因為,我離開了農村,到市裡上高中。沒錯,就是那個只有三國迷耳熟能詳的城市
然後,我知道了自己引以為傲的英語在其他人面前是多麼的蹩腳
曾經數一數二的成績淪為三流
知道了自己不是世界的,也不可能是世界的中心
很多曾經引以為傲的東西在別人眼裡僅僅是稀鬆平常
在高處跌下的滋味並不是那麼容易接受
我試著打腫臉充胖子,失敗了
我試著接觸新的東西,發現這樣下去,應試教育的怪圈容不得我
也觸及了父母的底線
我開始無所事事,放棄了曾經的意氣風發
甚至在我試著開始吹吹牛皮的時候,發現連吹牛皮都吹不過任何人
有人要爭第一,總得有人走在最後,我理所當然
知識匱乏,眼界短淺,漫無目的的行屍走肉
我要求調了座位,教室的角落,獨自一人,綽號睡神
我思考了人生,想著,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算了,懶得想了,睡吧
如果不是那次,實在不想看班主任那張醜惡的臉,逃了課
如果不是逃課的那天,機緣巧合,我得到了去那所學校的機會,我從來沒想過的一所學校
如果不是那天的逃課,我不會來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從某所不入流的畢業,在那座沒人聽說過的城市,干著起早貪黑的工作。
感謝班主任!!!
可能是克羅托在紡織命運之線的時候打了個盹,高考超超水平發揮,達到了那所學校的分數線。
題主的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眼界的高低決定了成就的大小。
大學的生活我非常期待,在這裡我應該能煥發我的第二春
然而,我短淺的眼界告訴我,這一切並沒什麼卵用
原來學習不是最重要的,原來我什麼都不會?
他們去踢球了,我後勤保障;他們籃球比賽了,我後勤保障;他們去排練節目了,我後勤保障;隔壁有人在彈吉他,算了,我不會;隔壁宿舍在吹牛逼哎,……
一無是處,知識匱乏,眼界短淺
(先到這裡吧,累了,明天再說)
…................................................................................
對不起幾位,寫完以上的第二天受傷住院了,等這幾天手上的事情忙完我會繼續寫的
在我小的時候總以為自己只要有理想,肯努力,就會有奇蹟發生。長大後通過自己看書和自我反思得出一個我的結論:命運天註定,半點不由人。人的一生的命運是由客觀的外在和主觀的內在相互作用的,而所謂的內在的任何決定,都是你在當時所處外在環境下做出的最優選擇,所以人是環境的產物,而且絕對是,沒有半點所謂的主觀能動性。就拿你的例子來講,由於家庭條件不太好,受其他外在(其他人的態度或話)影響,你一直想提高眼界,而你之所以這麼迫切的希望改變,是由於你的女友的媽媽對你的要求。對外界這些影響下,你做出的選擇是你當時外界影響下你能做出的最優選擇---在知乎上提問。也許你會問,我在知乎上提問只是比較隨意的,我還可以有其他選擇啊,對,你是有其他選擇,但是你之所以選擇在知乎上提問而不是問家長或老師等,是因為在當時你的認知和環境下,這個方法應該最有效。所以不要糾結後悔做過某些事,說當時有其他選擇,要是那樣做就好了,因為你的任何決定,哪怕是今天穿哪件衣服都是在當時你的認知能力和外界環境共同作用下你做的決定。你想提高眼界,我覺得盡量脫離現在的環境往外走,至於結果,誰也不知道,看似結果是偶然的,但當你若干年回過頭來看,發現你所有的結果有時那麼必然的結果
向優秀的人學習(讀書)
拓寬眼界,就是認識自身局限,不斷增加自身可能性;
如果你所謂的眼界是獲得更多掙錢的渠道,請摺疊
這是我所了解拓寬眼界的最佳方式。當你閱讀那些真正卓越的人的文章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我還可以怎麼看問題,問題的本質原來是這樣,還有更多的沒有認識到
前人的經驗,足夠你受用終生
從前人的經驗之中不斷學習和反思,豐富自身。不斷的認識問題,微小改進,時間長了自然就會有了自己的認識體系,有自己對於生活的認識
還有,眼界的提升絕不是我幾句話能說明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積累保持學習的態度和謙虛的心,才是提升眼界的基礎
環境和自身。當然可以提高。 說說自己軌跡,幼小時候父母忙於生計(家裡3個孩子,我老二),把我拖給姥姥家,幼兒園跟著老奶奶過,2年紀進入鄉小學和父母團聚,初中考入縣高中渾渾噩噩3年,大學從江蘇考入雲南昆明,畢業和高中同學上海打拚1年離開,去重慶和大學好友一起度打拚3年,現在結婚生子在江蘇定居... 一路顛沛流離走過來,其實自己幼時環境奠定獨立自主的性格,學會自己處理事情,幼時修修補補愛好電器手工(因為實在找不到什麼好玩的苦逼啊),還有愛好讀書(因為無聊啊,媽媽是圖書管理工作,家裡到處是書報),其實幼是讀的書對自己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少年維特之煩惱,福爾摩斯....給我打小灌輸思想:人生要經歷很多苦。缺點是:周圍沒有朋友,性格孤僻,不會表達溝通。經常打架。喜好自己玩。 .. 大學遠離家鄉的幾年,舍友、女朋友對我的性格改造產生很大影響,舍友寬宏大量,人際關係和睦,我們共同愛好討論汽車。讓我學習到不少處事方法。女朋友當時看我長相不錯,主動和我交往,(我們一起走遍雲南風俗民情,)根本不知道我是古怪任性 難以說服的性格,大一時候我們分分合合,後來自己慢慢改變自身性格的缺陷,和她相處就融洽許多,讓我認識到包容理解對人際關係的幫助,所以大學對自己性格眼界提升幫助很大。畢業我去上海,女朋友回成都自然分開(傷心了半年啊啊啊..) ,去上海一是自己想打拚一下,第二高中摯友也在有照應,在上海讓我見識到哪裡都有窮人,哪裡都有富人,後來因為沒有找到好工作離開。走投無路時想到大學舍友在重慶又去重慶發展,也以失敗告終,但是這時積累了行業工作經驗,所以回江蘇順利找到同行滿意工作。總結一下:幼時沒人教育約束我,讓我養成放蕩不羈的性格和一些壞習慣,這些習慣性格至今都多多少少跟著我,很難改變。,大學改變了不少,開闊了眼界。自己選擇什麼道路就會造就你的將來,自己努力進取就會有收穫,收穫的就是實力、眼界、見識..
------------------------
上面寫的很亂,書讀的不少,寫作一塌糊塗。 開闊眼界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趁著年輕無家庭負擔走出去,脫離現在的環境,拼一下。成天想,看看電視,看看書絕不會增長見識。身處農村,北京上海,歐美,見識能一樣?也許你沒自信在那定居,但可以去那裡試一下。
15年的問題,現在題主應該畢業一年多了吧,不知後來發展如何,作為一個挖墳的,先祝好吧:)
既然已經走出象牙塔,作為一個普通人,後面無非是幾條路:
1找工作,當一個上班族
2融點錢,當一個生意人
3愛鑽研,繼續深造
第一,如果選擇當一個上班族,那不好意思,由於已經進入被榨取剩餘價值的圈子,人生最寶貴的資源——時間,大部分已不屬於你自己,白天大塊的黃金時間被賣給了公司,某些行業晚上可能時常要加班,也許雙休偶爾也被佔用。如果這樣,那麼很不幸,對於提高眼界這個目標而言,你走上的是一條最艱難的路,不過也沒有那麼不幸,因為同在這條路上掙扎努力的,大有人在。
這裡,我的建議是「先入,後出,再入」,堅持下來,你會看到不同。
a)所謂先入,意在謹慎分析自己的優勢,選擇一份值得你沉浸投入的工作,扎進去,在某個小圈子裡做到頂尖,這時你至少在一個領域做到了專精,對於領域外的人而言,你在該領域具備相當的眼界和認知深度。這時,隨著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你便有了信息交換的資本。
b)所謂後出,意在工作之餘,不要忘記堅持長期進行廣泛涉獵,不要做一個除了專業其他什麼也不懂的技術工人。讓自己從深扎的專精方向抽離出來,去關注更多自己感興趣的也好,不感興趣但有價值的內容也罷,在信息面上去尋求一個廣度,可以來源於自己看,也可以來源於他人說,等等渠道。
c)所謂再入,意在隨著年齡,閱歷的積累,你已經具備至少一個領域的深層見識,其他N個領域的關聯認知後,根據了解到的外部環境,綜合分析內部自身優勢,審時度勢,在大方向上第一次做出你自己內心的那個選擇。
之後,就是上面三個過程的不斷循環。
第二,如果選擇當一個生意人,你會驚嘆到見識居然來得如此之快,在和形形色色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各類信息如潮水般湧來,逼迫你儘快適應,逼迫你快速吸納,快速理解,快速成長。
如果你的目標是長見識,自己做點生意,不論大小,都是一條捷徑。話說小小生意能發家,發家即是資本(金錢、財商、人際關係)的積累,這時,你也便有了交換的資本。
第三,如果選擇在知識的道路上再走遠些,那我的建議是你最好能一直走下去。能走得下去的,最後也都靠著知識和學術圈子生存了下來。半途而廢中道崩殂回到上面兩條路的,可能,也許,當二十五六而立之年再走出象牙塔,是否已經些許落後於人了呢。
說到底,所謂見識,很多時候只是一個方面。一個人所能掌握的,除了信息,還有金錢,還有個人能力,還有思想,還有社會經驗,還有關係網,還有家業,還有人情,零零總總這些都從不同層面,構成了一個人的資本。
所以個人同意之前網友給的建議,如果題主目前還在堅持,不要著眼在見識這件小事上,從任何一個你當下能拿得出手的方面,去破。
至於之前女友家人說到的所謂見識,可能只是老人家找的一個由頭罷了。小時候覺得村裡的主街在趕集的時候是最繁華的地方。慢慢,知道坐兩個小時的客車有個城市,任何時候都比村裡趕集還熱鬧。高中外地求學,大抵知道了有一個叫省會的地方,是一個省的經濟政治中心,比縣城繁華不知道多少倍。大學了,才發現青島,上海,香港這樣的大都市甚至比省會還繁華。現在,才發現一個小村莊里有一個叫家的才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地方。這或許就是眼界在不斷變化吧
把自己扔到大城市,然後做你想做或不得不做的事。 我要逃離那個三線新興城市的牢籠....
出身在一個普通家庭,無權無勢,原本我的性格也許會因為這個,還有父母的原因,變得極度孤僻,自負或是自卑。
但是,我慶幸的是,18年來,我過得不算平淡。
因為我遇到的許多人。
一個小時候的玩伴,讓我的童年並不孤單,雖然現在沒有了聯繫方式,但我懷念他。
一個小學同學,教會了我在學校里如何過得有意義,他現在已經混的風生水起,我沒他那麼優秀,但我敬佩他。
一個初中同學,讓我學到了人際交往中如何讓對方感到舒服和對很多事的處理方法,我感謝他。
還有幾個人,都是在互相幫助中成長,留下的,都成了我的兄弟。
因為這些,我在高中時在學校有好的名聲,有同學的陪伴,有老師的尊重。
希望大學也能如此,新的開始。
馬上要和過去說再見,難免有些情緒,自娛自樂罷了,有人路過,就當個笑話吧。縱觀所有回答 得出一個結論:沒有眼界的人如上
眼界!哈哈哈哈和我說眼界,大爺我從小勵志做網管
環境造就眼界,環境會改變,眼界也會提高的!
為什麼又是丈母娘,中國丈母娘,光明正大地要插進來一腳,審核。話說得好像兩個人的婚姻生活按丈母娘的眼界來辦就有多可靠一樣。好像這個世界將來幾十年內會按照丈母娘們預料的運轉一樣。說得好像除了丈母娘們其他人都沒有判斷能力找不到生活方向一樣。
好樣的,放手,再找,讓丈母娘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