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暴自棄與自我接納的區別在哪?如何做到自我接納?


「我可能這輩子也爬不上珠穆朗瑪峰了,不過泰山上的日出也是令人迷醉的。」
「我可能這輩子也爬不上珠穆朗瑪峰了,我再也不爬山了。」

「我的分數大概考不上清華北大,去一個普通985吧。」
「我的分數大概考不上清華北大,不學習了。」

「我怎麼努力也不會比王思聰有錢,不過我每個月賺8k也不錯,沒準後年就破萬了。」
「我怎麼努力也不會比王思聰有錢,就在家啃老吧。」

「我長得真的沒有女明星的氣質,弄個劉海遮一下腦門,打個陰影顯得臉小點吧。」
「我長得真的沒有女明星的氣質,不洗頭了。」

「我這個條件,估計是追不到金城武了,不過同桌小明好像對我很好,可以試試。」
「我這個條件,估計是追不到金城武了,男人沒一個好東西。」

所謂自我接納,是在認清自己潛力的基礎上,追求一個比原有目標難度低一些、收穫少一些卻可行性高一些的新目標,在追求新目標的過程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避免無止盡的自怨自艾,成為一個更開朗和向上的人。

而自暴自棄,是在知道原有目標不可行的前提下,徹底放棄努力,放棄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可能性,原地踏步或者隨波逐流,以「沒有目標」作為「不追求目標」的借口,生活在虛妄之中,變成一個敏感脆弱的人。


對於普通人來說,一生最重要的功課就是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榮格。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準確說,每個人都是有缺陷的,自暴自棄與自我接納的一個核心區別就是如何看待缺陷!是因缺陷而徹底否定、排斥自己,還是能夠真實評估自己而理性接納缺陷?

大一開始迷上小說,瘋狂的痴迷、上癮,逐漸從天之驕子、家人的自豪墮落到一個徹頭徹尾的Loser、騙子,期間也同自己做過無數次較量,斷網、摔手機、扇耳光、發毒誓等等,但都失敗了,開始從本質上懷疑自己、厭惡自己、排斥自己,從強烈的失望到麻木的絕望,大三下學期的時候,經常不自覺地一個人沿著一條鐵路徘徊,特別有躺下去的衝動,那時糾結的不是敢不敢,而是如何才能體面的、意外的「被自殺」,現在想想,有點毛骨悚然,也確實慶幸當時腦子不靈光,沒有想到天才般的自毀計劃!

我特別能理解自暴自棄是一種什麼體驗,但絕大多數人對自暴自棄有一種誤解,自暴自棄並不是沒心沒肺的自甘墮落,而是在經歷長時間的心靈對抗、內心掙扎之後,在經歷無數次的努力、堅持後,還是無能為力,對現實尤其是對自己產生的一種絕望,陷入徹底的悲觀主義,遂以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逃避問題,逃避現實!!

一個自暴自棄的人,往往表現為性格和行為的180°大翻轉,一個努力拚搏的人可能突然不思進取,瘋狂沉迷遊戲、酒精,一個親情觀念極強的人可能表現的無所謂,甚至給家人帶來極大的傷害,但內心深處,我們還保持著一份清醒和執念,午夜夢回之時,我們會湧起無法遏制的內疚、自責、悔恨!可以說,一個自暴自棄的人和一個沒心沒肺的人最大的區別就是這份清醒和執著,正是這份清醒,讓我們在墮落放蕩中如此的痛苦!!

我曾非常痛恨這份清醒,但也非常感恩這份清醒,正是這份清醒,讓我沒有陷入徹底的麻木和沒心沒肺,這份心靈深處痛苦的清醒,就像一顆種子,如果能夠被正確的澆灌,它就能帶來生的希望!!

非常喜歡《功夫》中的周星馳,從一個曾經心懷夢想的善良小俠客,到自暴自棄的街頭小混混,最後在面臨內心抉擇時,能夠毅然決然的拿起木棍打爆火雲邪神的大腦袋,既守住了心底最後的一份堅持,也拯救了自己的人生!

影視劇中,自暴自棄後觸底反彈的橋段很多,絕大多數是歸因於某個巨大的刺激,觸動了心底最後的那一份堅持和守護,由此帶來的生命力量的不屈吶喊,澆灌種子快速發芽生長,人生也因此隨之轉變,雖是影視故事,但這種情況在現實中並不少見!

回顧下我的轉變經歷,是一種不同的、較為溫和的過程,最要感謝的是一本心理學兼哲學類書籍《馬斯洛人本哲學》,其中一個觀點一直在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對人性發展的樂觀、積極態度,人是可以不斷成長、發展的!!

無論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如何,我們總是能夠保留人之自由的最後精華:在既定的環境中選擇個人態度的能力,具體而言,早期的生活經歷塑造現在的人格傾向,但我們可以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根據個人的目標對自己的人格進行再塑造!

對人性樂觀的信念,對人性成長的信念,改變了我看問題的角度,尤其是通過刻意訓練養成的「保持清醒」思維方式,即深究行為、情緒背後的真正動機,潛意識衝動,在哪怕最自我否定、最讓人避之不及的事情中,也會發現被誤導的人性的閃光點,讓我對困難、逆境的認識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不再是我排斥的東西,而是我欣然接受的成長動力!參見回答:哪些思維方式是你刻意訓練過的? - 高太爺的回答

任何一個仍在痛苦的自暴自棄的人,既卑微又可能偉大,生活如同一把刮皮刀,正一點一點削去皮肉直指本心,只要我們能守住那一份執著、堅持,善待那一份清醒,我們終究會在痛苦掙扎中浴火重生,迎接嶄新的人生!浪子回頭金不換,其美、其理正在於此!

謹以此文獻給曾經及正在痛苦掙扎的靈魂!


核心的區別是希望(Hope)。自暴自棄是沒有希望的。

什麼是自暴自棄?

積極心理學之父賽里格曼早年做過一個實驗,把狗關籠子里,只要喇叭一響,就施加電擊,籠子是封閉的,因此電擊是無法逃避的。多次實驗後,喇叭響時,即使把籠門打開,狗也不會逃跑,反而直接倒在地上絕望地等待電擊,這種現象被命名為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自暴自棄是習得性無助的一種表現,當一個人過去的經歷一次又一次的重複驗證了「我不行」,「我一定會失敗的」,「我無法控制自己行為的結果」這樣的信念時,他就不會再嘗試改變,而是坐等失敗一次又一次的降臨在自己頭上。

什麼是自我接納?

自我接納是在承認自己當下的局限性的基礎上,對未來仍懷有希望。
希望是一種重要的積極心理資源。包含三個核心要素:

  • 目標(Goals)
  • 有達到目標的清晰路徑(Pathway)
  • 有達到目標的足夠意願(Agency)

有希望的個體更不容易出現抑鬱、焦慮的消極情緒,情緒更加穩定,對於痛苦有更高的承受能力,希望對於生理疾病的康復也有積極的影響,在組織中有更高的績效和認同感,更少的出現成癮等問題行為【1】。

區別:

面對當下的失敗,承認自己能力有限,承認自己沒有足夠的資源和條件,同時對自己的能力和環境的支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知道自己能夠達到什麼程度,並且能夠落實到行動當中,這叫做自我接納。

自暴自棄是一種不接納的狀態,是對低自尊的自我保護【2】。如果付出努力,結果是失敗的,會更加確認自己的能力不足;避免付出努力,則可以減輕失敗對自尊的傷害。所以自暴自棄者恰恰對自己的能力和環境支持沒有清晰的認識。

參考資料:
【1】劉孟超, 黃希庭. (2013). 希望: 心理學的研究述評. 心理科學進展, 21(3), 548-560.
【2】Frankel, A., Snyder, M. L. (1978). Poor performance following unsolvable problems: Learned helplessness or egotis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6(12), 1415.


都是接受現在的自己,
區別在於,
一個把現在的自己當終點,(自暴自棄)
一個把現在的自己當起點。(自我接納)


說個抽象的,自我接納和自暴自棄的本質區別在於是否無條件地愛。

愛是整合(unify),是跟自己在一起,而自暴自棄則是與現實自我的分離。

由於太抽象了,嘗試解釋一下。

現在可以把自己的精神世界想想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內在的父母,一部分是內在的兒童,然後用現實世界中父母和子女的互動舉個例子幫助理解:

假設父母帶著一個熊孩子出門,在一個列車上,熊孩子各種折騰,吵嚷,要吃東西,滿地亂跑。

自暴自棄的父母如何對待他?

因為管理熊孩子真的很累,很鬧心,於是父母可能會放棄管他,自己低頭玩手機,或者給熊孩子一個ipad讓他自己玩。這樣的做法本質是將自己與熊孩子分離開,任由熊孩子在另一個世界做他認為快樂的事情,而父母自己則在自己的世界裡,做自己的事。這就是有條件的愛,就是只有在你聽話,符合我要求的時候我才愛你,而你搗亂,達不到我的期望,就切斷與你的關係。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兩個人關係的疏離,對熊孩子的未來發展不利,熊孩子可能會越來越熊,造成以後更大的問題。

自我接納的父母的父母呢?

他們會接受熊孩子給自己帶來的心煩意亂但是不會放棄跟熊孩子的互動會耐心地跟他待在一起,教他為什麼不應該這樣做,幫他安靜下來,引導他做出對自己未來更有利的行為。即使這個過程非常不愉快,即使熊孩子哭鬧,他們也不會丟下熊孩子不管。無論熊孩子怎樣,他們都會愛這個孩子,跟他在一起。

我想題主之所以有這個疑問,是因為自暴自棄與自我接納似乎都是對現狀的接納。

是的,與那種嚴厲管教,打罵訓斥熊孩子,希望改變孩子的父母相比,似乎兩種父母都是可以接受熊孩子的行為的。但不同的是,第1類父母接受了熊孩子的現狀,但是將自己和熊孩子分離開了;而第2類父母則是將自己與熊孩子連接在一起,接受熊孩子現狀的同時,也接受現狀所帶來的所有後果,尤其是痛苦。

放到自己身上,也一樣的。

自暴自棄,就是讓自己的內在父母(或者也可以理解為理智)和自己的內在小孩(或者也可以理解為情緒)分離,迴避對自己的不滿、焦慮、痛苦、抑鬱等情緒,任由內在小孩通過自己的方式發泄。這樣做本質是與自己不喜歡的經歷或情緒分離,讓一部分自己生活在幻想的世界裡。在那個世界裡自己不是萬能的,就是完全什麼都不能的。而另一部分自己(熊孩子)則轉而尋求短期的快樂和滿足,比如暴飲暴食、比如買買買、比如看羞羞的節目。

自我接納則是讓自己的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待在一起,接受所有的痛苦的情緒,不因為內在小孩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就不愛他,而是給她無條件的愛,包括愛所有的痛苦。

反過來也一樣,不僅父母對小孩無條件的愛,小孩也對父母無條件的愛,包括他們對自己的各種期待和要求,以及隨之產生的壓力。無論如何都不要讓兩者分離,即使自己的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都不完美,但還是無條件的愛彼此。

所以自我接納就是擁抱自己不喜歡的部分,把自己作為一個整體,不分好壞,無條件的愛,包括這個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痛苦。

最後,如何做到自我接納?

什麼都不做。

對,什麼都不做。

一般一個人最關心到底應該自暴自棄還是自我接納的時候就是他體驗的痛苦和不愉快的時候。比如高票回答中@高天的所有條件前邊幾乎都是一個不太盡如人意的情景。

當遇到這種難過的痛苦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做點什麼,減少痛苦。儘管我們是應該做點什麼(比如hold住痛苦的同時,通過實際行動解決問題),但更多時候,我們第一反應是將自己與痛苦分離,讓一部分肉體的自己享受當下的快樂,另一部分精神的自己則飄到了幻想的世界裡。

但其實自我接納的第一步應該是什麼都不做,靜靜的坐下來,讓自己體驗當下的現實,與現實連接,而不是分離。

如果你覺得很難靜下來,因為真的很痛苦,你可以嘗試問自己一席與現實有關的問題,例如:

我在哪
我周圍是什麼
我跟座位接觸的屁股現在感覺怎麼樣
我的腳踩在什麼地方
鞋裡是什麼感覺
我現在心情如何
心跳速度如何
頭皮的感覺是什麼樣的
肩膀有沒有緊張的感覺
等等……

這些方法跟正念冥想很相似,如果你平時有練習過,就會越來越熟悉,如果沒練過也可以試試,萬一有用呢。

「愛自己」這種話看起來很虛,但可能真的是真理,只不過人在每個階段對真理的理解不同。雖然接納自己這句話我以前也經常聽,但以上的內容我也是剛理解不久,嘗試分享給可能需要的有緣人。


我有一堆棗,掉了一大半,剩下的我也不要了,這叫自暴自棄。

我有一堆棗,掉了一大半,更要好好品嘗剩下的這些,這叫自我接納。

一個是對自身無能的歇斯底里~一個是對當下擁有的倍加珍惜~

--------------------------------------------------------------------------------------------------------------------------------------------
馬上就考四六級了,想臨時抱佛腳的童鞋戳進來~~~
英語奇差無比,該如何準備四級考試? - Erichange 的回答


  • 我個子太矮了,打籃球完全不行,我太差勁了,看來我天生不適合運動。
  • 我個子太矮了,看來只能多練練外圍投射,或許我也可以去試試足球。

不要陷入自責的陷阱中,你心中的唯一陰影,就是自責。

早年,同樣在經歷一段曲折的人生,一系列的挫折和打擊之後。這裡用題主的角度來進行分類,

1.以一種極端的情緒去面對。或許是現實不盡如人意,或許事懊惱於自己的種種不爭氣,之後陷入了一種對現實極度不滿,和深深的自責之中。於是開始自暴自棄。

事實上墮落就像無底的深淵,不要希望能夠觸底反彈。此刻刺激你的情緒所獲得的快感,下一刻只會讓你更麻木。

這種情形下,有時候我們會陷入另一個誤區,因為我們就像溺水的人一樣,太需要一顆救命稻草,慌不擇路的想要找到一條出路。

「潛龍勿用」,在困境之中就不要再去想著有什麼作為。此時其實我們最需要是要冷靜下來,最好是停在原地,好好的思考,深深的挖一口井,直到有活水湧出。

因為我們在現實困境中苦苦掙扎的時候,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試圖去改變現實,而是,要接受現實。

2.一種更為溫和的方式,就是靜心,乃至讓自己的一切和整個世界都暫時停止下來。


因為接受現實,是改變現實的第一步。而盲目的瘋狂努力有可能只是一場徒勞。

認識自己,才能做到接納自己。成長的一種體驗就是,這個世界不斷的提示你,讓你不斷的意識到,你只是一個普通的凡人罷了。


從世界的角度來看自己,甘於平凡和普通,那你就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就容易獲得快樂和滿足。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那你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所有的矛盾和糾結都會指向你自己。你會陷入迷茫和痛苦。

--------------------------------------------------
最後要補充的是,是一種能夠給予自己的關懷:致所有沉溺在回憶中,無法自拔的那些朋友。

我們本來就生活在回憶中:「過去」正在慢慢的變成回憶...而「現在」將要成為回憶...「未來」也最終成為回憶。

而那些,我們無時無刻不被包圍的,不必刻意去追索。因為你永遠不必擔心失去回憶,過去的還來不及割捨,現在和未來卻如潮水般湧來,最終化為回憶。因此,回憶不必刻意去品味。它就像呼吸,你的生命中的每一秒都已經和它融為一體。


你常常會因為什麼而討厭自己? - 孫志超的回答

在這個回答里我提到自己特別怕別人稱讚。那麼——
自暴自棄:專門做不會被人稱讚的事情,以避免被稱讚。
自我接納:接受正常的讚許並回饋,不刻意引導稱讚。

就這麼簡單。

如何做到自我接納,有時候只能靠改變視角。

其實怕被稱讚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究其根本,是社會產生的影響。

比如我們面對父母,買東西回來給他們吃,往往第一步就是先念叨:怎麼又亂花錢,不存錢以後怎麼過?第二步還要嫌,買的還不如他們自己做的好。然後是第三步,「消失」。當你想說既然覺得不好吃,那我拿走好了,結果已經在胃裡面了。

在我們傳統禮儀里,一定要向外人說虛偽的謝謝,但在家庭里說一句謝謝很難嗎?沒錯,很難。

「我愛你」,說起來總覺得怪怪的,因為我們不常說。如果你對父母說我愛你三個字,也許會被父母回了一句「神經病」來掩飾自己的不知所措。是的,我們不會說就算了,連聽都不好意思。

久而久之,接受別人的好意成了一件很難的事。對有些人而言,接受別人讚美,是一件極不好意思的事,然後別人不對他好,不讚美他,又覺得沒有自信,覺得孤單寂寞冷。

我們多數人不擅表達,因為不好意思。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不常做,所以彆扭。

比如剛談朋友時脫衣服,剛開始覺得害羞不好意思,但後來天氣熱了,自己主動不穿。害羞根本只是第一次的事,之後就沒有了,常做的事,一點都不會彆扭,因為變成習慣。

我經常看見小孩把東西遞給媽媽吃,說媽媽喜歡吃,通常做母親的馬上塞回給小朋友,留給你吃啦。

我沒小孩,沒資格講兒童教育的問題,但總覺得小朋友的心思其實很簡單,表達也最直接,他對你的好,你該要接受,這樣他才會懂的去付出愛,其實就跟大人一樣啊。小朋友的好意,做父母的難道不該接受嗎?如果擔心他吃不飽,可以用自己盤裡的東西和他換,而不是拒絕他的好意,這樣他下次會不會再想到媽媽愛吃?會不會想說媽媽都叫我自己吃,那我自己吃就好?會不會慢慢變得自私?

我們中國人的特點是——寶寶愛你,但寶寶不好意思說;寶寶只會做,不管你知不知道。

我不想理他,但不好意思跟他說;我想下班時間一到就走人,但不好意思走;我覺得他很棒,但不好意思告訴他;我很愛我的家人,但不好意思說;我很愛女朋友,但不好意思告白……

大部分把不好意思掛在口上的人,最愛的食物是悶虧,吃到氣飽。

談戀愛也一樣,有的女生想表現得貼心,所以放假了,男友開心的說我們去哪裡玩好嗎?貼心的為他著想,不用啦,你工作這麼忙;不用啦,你這個月開銷比較緊,不用啦……什麼都說不用的時候,後來就什麼都不用,然後等到有天問男友為什麼都不帶我出去玩,他說我以為你不愛出門……

學著開心的接受別人的好意,是一種循環。如果一直不好意思,那就只能一直不好意思下去,但如果能大方接受別人對你的愛和讚美,也就能學會大方的對別人付出。

想通這一點,然後剩下的問題只是區分哪些是真誠,哪些是虛偽,而不會回到逃避一切的老路上。

不稱讚我是「自得其樂的屌絲」嗎?我會開心的接受的。


自暴自棄:管我去死
自我接納:管他去死


你失敗了,是因為你只顧瞎逼逼,而忘記了行動

我們身處於「自己為自己負責」的世界之中,這裡有各種各樣的價值觀,還有無數真偽難辨的信息。想取得學習好成績,想擁有工作好業績,想年薪百萬,想改變自己肥胖的身材,想追到心愛的女神,想擁有健康的體魄...........我們每個人都有好多慾望。

可是這麼多的願望,你實現了嗎?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難道不是嗎?


1、

當所有願望沒有如你所願,輕而易舉實現時,你開始自暴自棄,怪自己懶,怪自己沒有毅力。我身邊一朋友就把這現象表現的淋漓精緻,想要苗條的身材,想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想找到興趣並培養它,可是就是懶,就不願意行動,心裡一萬個行動的念頭,卻沒有一個行動的開始,或者總是半途而廢。我只想告訴她,別瞎想了,沒用!行動起來。長時間的行動,可以使行動習慣化,讓一切行動變得順其自然。

之前在書中看到一個心理學理論——行動科學管理術。此理論是美國研究者提出的,簡單來說就是排除一切抽象和無法衡量的因素,只以「行動」作為一切判斷的標準。理論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一切結果都是行動的積累。好的結果是好的行動不斷重複帶來的。我們也必須有一個明確的觀點就是,所有的成功和成績,都是真真切切的行動獲得的,而不應該過於關注「性格」和「態度」這類「虛幻」的因素。這個月每天堅持背十個單詞,那麼下個月就開始每天背誦十五個單詞,就應該這樣給自己制定具體行動的計劃,而不是躺在床上告誡自己:要有恆心毅力去堅持,要積極的去學習英語。別再整一些沒用的,所以少年行動吧,別再瞎BB了。


2、

我們平時看到和聽到的職場個人介紹是「某某公司CEO,公司融資多少美金等等;某某公司市場總監,曾經為公司帶來幾百萬的盈利。」而不是「某某公司CEO,長得帥,人很善良,態度很積極,對員工很好」。

學生的個人介紹是「某學生以700分的高考成績考入某大學」或者某學生「獲得優秀學生稱號,獎學金獲得者,雅思滿分」。而不是「某學生心地善良、擁有強健的體魄、性格好、態度端正」。

當我們說「那個人很優秀,很值得尊敬」的時候,我們用什麼做出判斷的呢?是性格嗎?是態度嗎?都不是,一定是我們能看到的行動和成績

所以別人只關注你的結果和成績,而不是你的態度和意志。

此刻讓我回想起多年前我在高考慶功典禮上發言時忍不住流淚的場景,那是激動的淚水,也是感恩的淚水,感恩自己,感恩父母,主持人煽情的話語讓我的淚水模糊了雙眼,講了太多感性的話語。今天回顧其實在場的親戚朋友們並不關心我吃了多少苦、爸媽為我付出了多少,他們只關心我的高考成績,只關心我最後的結果。我們應該向別人展示的不是堅強的意志;同樣的,我們也沒必要對自己展示堅強的意志。

你只要取得結果就夠了,而要想取得結果,必不可少的是行動。

你失敗了,是因為你只顧瞎逼逼,而忘記行動了。

作者介紹

華一,一個喜歡自媒體的90後工科男,在通往產品經理的道路上摸爬滾打。在今日頭條、搜狐、網易號、一點資訊等自媒體平台開設專欄。

微信:wdh-1121 公眾號:華一說(huayishuo) 微博:@華一


創建於 21:38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一個被動接受現實,一個主動改變現實


自我接納就是,這件事我不行,那我不做這件事,我試試做別的。
自暴自棄就是,這件事我不行,那我不做了,別的?別的也不做了!

自我接納是為了讓自己過的快樂,讓自己重拾信心,讓自己儘快找到新的方向。
自暴自棄是為了讓自己爽,不記後果的爽,反正發泄了,我就是不行,我就是不行,因為我不行所以我不努力,你能把我咋的?!

兩者都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只不過一個積極,一個消極。

自我接納好比看到一塊玉有瑕疵,就試著繞開這點瑕疵,或者依據瑕疵去雕琢玉,努力把美的一面呈現給大家。
自暴自棄好比看到一塊玉有瑕疵,然後,就把玉摔了。。。

一個,以接受自己的缺點為基石,努力前進。
一個,以接受自己的缺點為基石,然後把自己壓在石頭下面。

自暴自棄和自我接納的第一步,都是發現自己的缺點,並接受了它。不同的是,自我接納是主動的去接受,自暴自棄是被動的去接受。
一個,把缺點當做新的起點。
一個,把缺點當做借口。


自暴自棄就是,我既然學習不好,那麼我就是不行,既然我不行那就算了,什麼也不要幹了。
自我接納就是,我這麼努力了,還是學習比不上人家,有些東西是講天賦的,這方面不行說不定別的方面可以呢?我試試玩遊戲。


一個睡著了,一個睡醒了。

一個不想醒,一個睡不著。


自暴自棄多半是表演給別人看的;自我接納則心有猛虎而對別人不以為意。


自暴自棄者,往往有一股「我就是爛泥誰都別扶我上牆」的氣勢,糞土之牆,不可污也,生活在平靜的絕望里。自我接納者,面對生命這場緩慢受錘的過程,則曳尾於塗中而不改其樂。

我們都在泥里,但請別忘記那隻特立獨行的豬


根據經驗和觀察回答一下,非專業。
我覺得區別是對於同一個不好的結果,兩者的歸因和態度是不同的。
自我接納常常是歸因於自我,他會確切找出自己的不足,並為之改變。而自暴自棄大多是將結果歸因於外部因素,比如命運不公,甚至可能沉醉於這樣的狀態。
當時讀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我就覺得柏木就是有點沉醉於這種狀態的人,他面對生理缺陷(天生內翻足)時,並沒有從內心深處接受這樣的缺陷,而是利用這一缺陷,自我放縱,比如故意跌倒博取女孩子的同情。當然作者安排這個人物的意圖不是這個,這只是我看到的。


純個人體會。曾是自暴自棄一把手,現在努力爬出來想要並試圖自我接納。
自暴自棄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能量。或是憤怒,不甘心,是強烈的持久的負面能量。通常是施暴的一方太過強勢,或是現實不可改變,一次又一次的累積,造成的習得性無助,無法通過有效的方式釋放出憤怒,壓在心裡翻轉涌動就會自暴自棄。
自我接納是肯定自己會犯錯,允許自己會犯錯,倒不會安慰自己沒什麼啦,因為犯錯是很正常的,下次會注意。不會一直在圈子裡打轉和自己作鬥爭,即不會鑽牛角尖。就像是接納自己的右手一樣,你會抗拒你的右手嗎?它是你身體的一部分。那麼你的毛病和缺點也是你靈魂的一部分,像是靈魂上的雀斑一樣。其實很可愛。
很可愛不是嗎?寫到這裡發現我好愛它們。(* ? 3?)?*??


拿愛情來舉例:
自暴自棄——他不愛我了,我之前做錯了好多事,我好後悔。呵呵,果然我這樣的人是不會有人愛的。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自我接納——他不愛我了,我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下一段感情,我想我不會再犯這樣的錯。我還是期待下一次愛情。

自暴自棄會充滿著對過去的悔恨,和對未來的無望。而自我接納會坦然接受自己並不完美的事實,也並不會對失敗的結果劇烈後悔(一點點是會有的),因為明白即使重來一次自己也不會做得更好,當時的自己心智情商只有那樣的水平。明白成熟需要這麼一個過程,而經過這次失敗後的自己,下一次會變得更好。


推薦閱讀:

電磁波對人的情緒會產生什麼影響?
如何辨別自我認同感低是因為抑鬱還是事實?
不開朗是不是永遠會被人嘲笑?
一個人最難過的時候可以難過成什麼樣子?
為什麼我阿姨總會覺得我嫉妒她女兒?

TAG:情緒 | 日常心理分析 | 自我管理 | 心理健康 | 自制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