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學習離不開頓悟,你是怎樣在學習中產生頓悟的(「Aha moment」)?

有效學習,其實是一個不斷走心、不斷頓悟,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尤其當領悟到了一門學科的思考方法或者思維過程時候,會有源源不斷地柳暗花明之感。比如,最近學習編程的時候,感覺得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有邏輯地解析問題塊,有目標性地試錯,找到合適的代碼命令。而這樣的頓悟,來源於我採用了沉浸式的學習、模仿代碼的編寫、及時總結已經掌握的內容、大膽試錯等等方法。

因此,很想聽聽看,大家在學習中,是如何催生出自己的頓悟(Aha moment)的?


謝邀
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領悟體驗。我個人是研究人員,我的體悟就是經過長期摸索磨練後的一種步驟流程化。在流程化的基礎上加以創造力就可以做出很好的研究成果。
流程化是第一步的,因為在流程化尚未達到時,創造力很難以發揮,有時我所認為的創造實際上是不符合統計規律或者科研的基本規律的。流程化需要大量的訓練,即便是很有才能的人也需要至少上千小時的熏習,一般1萬小時是一個成熟的標準。如果每天3小時,就是大概10年左右。
流程化達到之後,可以擴展該項目里的技能,比如我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實驗,也可以擴展到一些相似的領域,比如調查問卷、內容分析等等。並且還可以揉進更多的統計學方法。繼續流程化的結果就是流程越發純熟,看到一個研究成品馬上可以知道它哪裡做得好哪裡不好,看到一個研究課題馬知道如何下手。流程化基本可以確保論文的發表率大幅提升,而且論文質量(包括學術期刊的影響因子)也會相應提升。
但是流程化帶來的「頓悟」的感覺仍然不是很強,因為它是逐漸提升的,而不是忽然提高的。流程化達到一定程度後會產生順手的感覺,就像彈鋼琴、玩足球遊戲等等各種技能到一定程度後都會有的駕輕就熟的感覺。這種感覺是「頓悟」的前提,沒有駕輕就熟的感覺就無法產生進一步的「頓悟」。
流程化是任何非常努力(與天賦幾乎無關)的搞技術的人士都可以達到的,它來的或早或晚,但是通過不懈的努力都可以達到。
但是過了這個層面,決定是技術熟練的匠才還是貫通的大師的就是自己心的定力、容量,和自身的修為了。技術熟練的匠才目前世界上已經少有,而大師則幾乎很難找到。匠才是將流程化發揮到極致的人。他們比較貧乏的是自己的心境和層次以及創造力,但是它們的技法是非常純熟的。大師則是自己心的層次也是很高的,體現在幾個方面:1)心定,靜如止水,這樣的人基本邁入大師的門檻。匠才可能在工作時心是定的,但離開工作就失去了定。大部分人都是這樣。大師則是心一直是定的。心定是產生偉大創造能量和保持一切其他水準的基石。現代人之所以乏大師,是因為現代人浮躁不堪,難以將心定下來。心定則升起智慧,智慧則可以大幅提高技術實現的水準;2)修為,修為就是通過自身閱歷和智慧所產生的為人的品行,很簡單的標準就是五戒十善,修身是大師必經的一門功課;3)心容,也就是心的容量,大師超過匠才的另一個地方就是心的容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才可以達到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這種境界,極少有人能達到,在當今私慾旺盛的金錢世界,更是幾乎不可能產生。
所以總結一下,我覺得悟的層次有幾種:流程化帶來的駕輕就熟的感覺(大部分人由於頻繁換工作或者不努力工作這一層次都達不到),心定所生豁然開朗之智慧(現代人基本很難達到這一層),以技能表達自身修為的自我感染,貫通宇宙人生的真理並將生命全部投入一項技能的無我的大圓融。


——
感謝 彭獃獃 的邀請。

稍微有點答非所問。提問之前先給出一個題主認為「眾所周知」的前提假設,這並不利於答主找到回答的入手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概念體系,頓悟這個詞可能會引發誤解。

答主通過業餘編程學習實踐得到一種感受:編程技能的學習更多的時候是一種需要邏輯思維和耐力的活動,有時候因為自己邏輯思維或耐力不足,會糾結得想揪頭髮,並不舒服所以遠遠談不上我運用了某種學習方法所以「哇塞,學習效果超好!」當然,突然從程序無法調通的糾結和挫敗中走出來,實現了預期的輸出,感覺的確很興奮和激動,但這種激動勁和興奮勁並不能把漫長的學習過程縮短,反而會讓人浮躁,反而會無法持續學下去。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答主每次編程都是帶著具體的目的。比如答主【想把 OPML 數據格式穩妥地轉換為 YAML 數據格式】,在網上有現成的 NodeJS 庫可以調用,答主熟悉 Javascript 的語法,這些條件都具備了,本希望一晚上就能實現數據格式互轉,可是三個晚上帶上熬夜才勉強搞出來一個冗長、不易讀而且錯漏百出的 OPML 轉 YAML 的函數出來……就算後來興奮和激動了一下,可最初的目的還沒有達到,如果為了等待興奮和激動的感覺,那恐怕一個月也達不到目的。

所以題主說【有效的學習過程離不開某種頓悟】也許是的,但說實話這種感覺好像並沒有加快答主達到具體目標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除非時間更充裕,可以用一周的時間去開發同樣複雜度的代碼。

答主並不希望只是給題主潑冷水,對於一般水平的編程學習者而言,如果達到了某種前提條件,那種興奮和激動的感覺或許能更頻繁地出現,比如

【在十幾分鐘之內,把編程遇到糾結的關鍵上下文,用非常易讀的形式展現在互聯網上】
【然後再在十幾分鐘內找到一位編程高手,他能夠迅速從中讀出糾結點究竟在哪裡,並且給出指點】……

達不到這種條件話,還想要多一些興奮和激動的感覺,不如承認自己的編程並不是在解決具體問題,而是純粹為了體驗某種思維的樂趣吧


學習也有三個境界,第一看山是山,第二看山不是山,第三看山還是山。我是在高中學習物理的時候發現的,我物理特別好,忽然有段時間覺得很多東西都不符合常理(後來知道這個叫瓶頸),過了一段時間後我的物理基本上不用在自己下功夫了,聽聽課就可以輕鬆應付考試。後來我把這個狀態稱為入門。所謂的頓悟其實就是你經過努力忽然對你苦思冥想的東西忽然有了感覺,我覺得就是入門了。


和別人瞎聊/討論

用學習的知識去思考現象

用現象去思考為什麼


大一大二全玩過去了,大三才意識到一大堆事都沒有做,忙著考證,考研,看著考研黨那麼努力,看著身邊的人那麼努力,自己在玩就有種犯罪感,現在不努力,以後會更後悔


謝 @彭獃獃 邀。
簡單說來,我的頓悟主要來自於:
長期累積的sense,開始只能看到一角,後來看一角就能聯想到全貌。
在初涉某個領域的時候,看問題總有霧裡看花的感覺,於是想撥開迷霧見真知,但是每次可能都只能看那一點,當撥開的霧越來越多,眼前也就越來越清晰,再次看的時候,有時會有那種突然明白過來的「頓悟」,因為看到的已經不僅於當時的事了,可以產生大量的聯想。


推薦閱讀:

嬰兒什麼時候開始區別爸爸媽媽與陌生人的?他(她)們是怎樣做到的?
語言是如何影響到人們的認知功能的?

TAG:思維 | 學習方法 | 認知科學 | 高效學習 | 頓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