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可以分別男聲女聲?

一般情況下,人為什麼可以分辨所聽到的聲音是男聲還是女聲?為什麼有些聲音讓我們感到「雌雄莫辨」?


簡單的說,最主要的是音高。

解讀男女聲音的區別:亮度,糙度
視頻封面解讀男女聲音的區別:亮度,糙度視頻
視頻: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g5MTM1NjY4.html
(圖就不貼過來了,有點多,累。想看圖的點擊鏈接看我原帖。)

1. 男女聲音的本質不同:音高不同

這是廢話,地球人都知道。都說女聲比男聲高八度,其實不能,高4-6度差不多。


2. 男女聲音的不同:亮度

從直觀上這個很好理解,女聲普遍更「亮」,「尖」。穿透力更強。這是由於高頻泛音豐富導致的。也就是我們通俗的說法「頭腔共鳴更強」。視頻裡面已經解釋的非常清楚了,上一下圖:


註:頭腔共鳴和高頻泛音,學術界有不同看法,見解讀「聲壓」里關於歌手共振峰的段落。

3. 男女聲音的不同:糙度

即使我不講這個詞,相信絕大多數人也能非常直觀的理解「糙度」:男聲就是比女聲糙嘛。

然而與大家想像的不同,並不是說男聲就比女聲「寬」一些,或者說「毛刺」多一些之類的,實質上這是一個聽覺問題。

人耳的聽覺事實上問題挺大。。。當兩個振幅差不多,頻率接近的聲音出現時,人耳會無法區分這兩個聲音。進而判定他們是一個聲音,只不過比較「糙」。

上面一句其實包含了兩個要素:

1. 振幅差不多。如果振幅差的比較多,那一個會掩蓋另一個(掩蔽效應)。

2. 頻率差不多。多少算是差不多?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取決於頻率,也取決于振幅差。一般來說1/10頻率是大概估測。也就是說,1000hz 和1100hz的聲音是差不多的。小於這個值也是可以的,當然糙度會下降,比如1000hz 和1020hz合成之後的糙度就不如前面那個合成。

視頻中的例子:用兩個振幅一樣,頻率接近的聲音去製造糙度。

有了這個結論,男女不同就很容易解釋了:男聲天聲低,泛音之間的間距更小,自然就更「糙」。

(泛音之間的間距就是基頻的數值,也就是唱到的音高。可能有點複雜,不理解的同學請前往比的原理 | 比的學院院長學習基礎知識)

總的來說,糙度還是直接取決於音高,音高比較低的自然就更糙。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何女聲天生音低就自然的像男聲了。

我們看看視頻中的例子:

張敬軒的基本功其實相當好,高位置共鳴明顯。這在現在的流行樂壇可太罕見了。這就是為什麼他音色好聽的原因。(當然他比較倒霉,遭遇了傳說中的巔峰姚,直接在聲壓上被秒成了翔)

同樣是高頻豐富的姚貝娜張敬軒,我們依然很容易的辨認出張敬軒是男聲,就是因為他高頻泛音之間的間距非常小,糙度很大。

4.如果男聲音高,同時頭腔共鳴強烈,怎麼辦?

幾乎沒法分辨。。

這個我真不是黑那英,那英整首基本都這個共鳴水平,被寶哥爆的一地翔。

(視頻地址:張雨生,那英 ·采紅菱(上世紀70』80』年代流行歌))

這時候我們只能看力度,也就是氣息共鳴水平。男聲一般氣息比女聲強一個數量級,所以共鳴水平要高得多。比如之前我放過很多次的阿妹哈林《我期待》,就是典型的哈林力度完爆阿妹。

這個時候,往往出現與第二條相反的局面:就是男聲一般高頻比女聲強。

當然,實實在在能唱到女聲音部的男聲比較少。

題外話:為什麼張新就是個娘嗓,趙晗就是個爺們呢?因為張新力度太弱了,同唱一個key,張新幾乎無力度,他那個才是真沒法區分男女。他只有唱到非常高的音區才能有力度,這就是典型的音域斷層。

聲帶

從聲帶本質來說,兒童聲帶是短而薄的,變聲之後聲帶變厚,同時男的變長很多。
所以

童嗓是短而薄
女嗓是短而厚
男嗓是長而厚

當然男嗓比女嗓聲帶還是厚一點。

據我目測,張雨生的聲帶是長而薄,所以是童嗓。

其實童嗓比較無敵,比如這個:


【MV】Declan Galbraith -Tell Me Why-高清MV在線播放

當然大部分兒童氣息不夠,一旦氣息夠了的就很無敵了。


最大區別為頻率上的區別,主要表現為 基音頻率高,共振峰諧振頻率也高(級聯無損聲管模型)


聲音的頻率高低罷了


根據音色判斷


推薦閱讀:

你唱過最燃的一首歌是什麼?
既然 AAC 要比 MP3 好,且體積差不多,為什麼網上不流行 AAC 格式的音頻呢?
五月天以夢想為主題的音樂方式還能影響多少年?或者說,其他歌手能否如法炮製繼續熱血青春一百年?
如何評價龐麥郎新作《我想要被電》?
有什麼歌是小時候聽和長大聽 帶給自己不一樣體驗和感受的?

TAG:音樂 | 人類 | 物理學 | 聽覺 |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