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女生开始喜欢身边同性的现象是否常见?
有朋友提出了,这种现象有心理学上的定义。
那么这是已被确定的吗?是否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被推翻。倘若你是异性恋,那么这段经历是否深刻的影响到了你。你在各个过程中是否有挣扎。
大概是因为那个女孩有自己很想拥有却没有的特质。
喜欢她,就像喜欢理想中的自己。
我喜欢过很多同性!
10岁,喜欢校电视台瓜子脸弯弯眉眼两条麻花辫的主持人,灰色高领毛衣让她在一群花花绿绿的小学生中显得格外特别,淡淡微笑、糯糯语气;
11岁,喜欢学生会浓眉大眼男孩子气短发的女干事,站在台上演讲,气势从容不迫,嗓音磁性而掷地有声,感觉随时能从背后变出一把大折扇;
12岁,喜欢开学典礼时站在我旁边的隔壁班女孩,长相有点丑却格外温柔,一笔一划教我写她那复杂的名字,亲和力超强让人不由自主想亲近;
13岁,喜欢戴副眼镜学生气十足的学生会主席,蹲在地上在一张巨大的海报上用马克笔写着萌萌的字体,卷起宽大的校服袖子露出细细的手臂;
14岁,喜欢学校女篮队酷酷的小个子后卫,卷卷短发清秀又帅气,动作敏捷不拖泥带水,分拨打球时霸气外露地说我拥抱了谁谁就和我一拨吧;
15岁,喜欢玩乐队的爱穿红卫衣的姑娘,娃娃脸上一笑就出现两个甜甜的酒窝,却时不时看到她站在教室门外一脸落寞的神色独自抽着一支烟;
16岁,喜欢唱美声的可爱领唱学姐,五官分明笑容灿烂,眼神清澈纯真如孩子一般,说话的声音像醇厚的钟声一般,让我整个人听得一阵酥麻;
17岁,喜欢中学同学的酷酷的表姐,宽松的大格子衬衫工装裤走路生风,表面满不在乎内心纠结敢爱敢恨,偶尔对视的眼神中有很坚定的力量;
18岁,喜欢隔壁宿舍女神范的安静妹子,清瘦细长的身材和及腰的长长卷发,气质超群带点少见的异域风情,而且听说曾经是高考状元学霸级。
18岁以后应该就不属于青春期了吧?
具体喜欢的表现,现在还是有点不好意思说出来呢。不过真的是触动心底的喜欢,说是淡淡的爱情也不过分,会在社交网络上看着她们的照片,惊叹于她们的美丽,在她们面前很想刷刷存在感,又怕表现得不好给她们留下坏印象。
更小一点的时候,还曾经在纸上写她们的名字,然后幻想我们成为最好的朋友。
她们那么不寻常,我很想用卡夫卡《男乘客》中的话问她们:你们怎么会不为自己感到惊奇呢?怎么会紧闭双唇,一句这样的话都不说呢?
不过后来,上面的大多数姑娘并没有成为我的朋友,甚至早就已经失去联系散落在天涯……
跟她们比起来,觉得自己相形见绌,她们让我领会到女性的万种风情。
她们是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希望自己成为的理想型的缩影。
回想起她们,觉得真是美好极了。
如今已经和我一样长大,不知道身在哪里的她们,祝愿一切都好~~
1.常见。据我的成长经历和同伴教育志愿者的经历,大概有5%以上的女生曾经有类似的经验。
2.没有。
3.后面这个问题一加就成了讲故事大会了,同伴教育系的【为什么】回答是必定悲剧了……
首先,赞成 @清峰无名 的回答。
从另外一些角度做一点补充。女生,众所周知的是,性发育和青春期都比男性早开始一到两年。在这个阶段,心理上体验到的并不一定是异性的渴望,而很有可能是单纯对美的渴望。对外界的探索。
女孩儿嘛,总归是比男孩儿更美的生物。
在最开始萌芽的阶段,女性的性冲动并不一定表现为对性器官周围的刺激,有很多情况下是表现为对亲密接触的渴望。而这种性欲的表现形式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女性之间的亲密接触自然会比同龄的男性多。
情感诉求所产生的依赖感也是一样的——直男现在的智商也不一定能懂女孩儿想什么,小时候,别为难他们啦。
单纯从性的角度来讲,在十五六岁大家都达到了部分性成熟之后,女性的性满足,众所周知地不需要非得靠插入性行为才能达成。所以在这个阶段,和女性的恋人之间的亲密行为,要比和男性之间的亲密心理压力小得多。哪怕要从恋人得到性满足,也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其他的身份标识,标新立异的行为,归根到底是出于对寻求理解和寻求心理依靠的一种方式。
等到到了一定的年龄,会发现这种对于同性的爱,是爱一个人,而不是固定地爱这个性别。而具有这种特质的,并不一定是同性。于是这样美好的年轻的爱就自然而然的结束了。
非要说自己的经历吗?13岁开始,直到21岁那年,追过我的男生的总数才赶上女生的总数。遗憾的是,我青春期的时候是受同龄人欺负的对象,不爱说话只爱看书,单恋一个男生长达五年,结束之后已经过了蒙昧期,现在是100%的直……不然我周围的好姑娘太多,好想下手。
最后,在很年轻的时候,爱一个人,爱一个美丽的姑娘,真好啊。「朱丽叶十四岁,为什么十四岁?因为莎士比亚知道一个纯洁无暇十四岁女孩子的好处!」一直远远的喜欢
大一军训第一眼看见她,她太不同了,大群穿着一式一样迷彩服,晒得略黑叽叽喳喳的姑娘里,一眼就能看见,白皙的她,安静的她,刚及肩的发因为她头微微垂着,发丝有些许飘动。认真的听,安静的笑。
我很久没有移开视线,自此我的目光总是不自主的追随她。她新洗了头发,没有戴军帽,眼睛也有些湿漉漉的,对,像一只美好优雅的小鹿。
竟然是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的,连学号都接近,也就是几乎所有的课我都会和她一起上,我都能看见她。为此开心了很久。
但是,其实,并没有直接的交流。她身边是一群姑娘,我身边是另一群。她和她的姑娘们上课互相占位,下课一起吃饭,我和我的姑娘们一起去图书馆实验室,欢天喜地秋游,那么近的两个女生宿舍,我居然从来没有去过她的,她也几乎没踏进过我的。
见面会叫对方名字或者不叫,打招呼或者微笑。就酱。
她很快有了男朋友,还闹的颇波折。我熟识的姑娘们都觉得那男孩配不上她,我心里尤其尤其这么觉得。
是觉得大学里所有的那些年轻的小伙子们,都配不上她。
她那么好看。鼻子立挺,整张面孔很有立体感,眼睛细看的话微微凌厉,却被她柔和放松的表情中和掉,显得特别有味道。
她举止优雅。上课快要迟到,下课奔向餐厅,在看见她后或者忽然想到她,我都会不由自主就会放慢了脚步,调整呼吸,整理下自己,举止也跟着优雅起来。
这是个我老早就知道的力量,这是美的力量。直到遇到她,我才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这种力量。
至于其他人,也有人觉得她极美,也有人觉得她水平线以上普通美人儿一个。
而我感受到的,是一种魔力,让我不由得屏息凝神的那种魔力。
整整四年,关于她的一些小细节,我都能记得特别清楚。她穿过的黑色毛衣,那毛衣腰身很别致的好看,袖口处像喇叭花开放。她拿一只外层透明,内层果绿色包包,那包包我很喜欢,毕业后找遍了各家店都没有找到同款,我现在都在好奇,她在哪里买到的包包。
是的,我没有去问她。四年,她看着我,我看着她,我们的对话几乎没有。就这么一直远远的看着她,也能感受到她远远看着我的目光。我有时候想,她是不是也在喜欢我。
大致上,因为她,我变成了一个安静温婉的姑娘(并没有!),公众场合举止永远得体优雅(也没有!),用和缓的语调说话(偶尔有╭(╯^╰)╮),不急不缓从容的做事情(可以有O(∩_∩)O~)。
后来啊,我看了康永的书《那些女孩教我的事》,脑子里最先闪过的,就是这只改变了我的小鹿。用一句俗烂的话来说,她温柔了我的整个青春岁月。
然而,没有交集。
--------------------------------------------------------------------------------------------
--------------------------------------------------------------------------------------------
碎片
大三做毕业课题的时候,她和我的实验室离得很近,我的两只室友和她同实验室。于是有一次谁带了相机,室友拉我去她们实验室拍照,有一张我和室友的合影,背景刚巧是她。大家都穿白袍,她正拿着一只三角瓶从后面走过,被抓进图里,走的略急,脚步带起白袍下摆,感觉身边的风都格外温柔。侧脸表情专注认真,天哪她那么美。
拍毕业合照,没有任何刻意的,我居然就站在了她身边,她特别自在的对着我笑说,真好啊,我站在美女旁边了。(我当时的心情请脑补无间道结尾冠希嘴角上翘的大括号笑容)我也特别由衷的跟她说,我才是真正高兴站在你身边呢。
再然后一直到硕士毕业了,前男友回国筹备婚礼(并没有结╮(╯-╰)╭),临近婚礼的时候,我第一次主动和她聊天。也是我们唯一的一次聊天。谈及学业,谈及结婚,谈及要嫁的人,谈及她也是从大一一路走到现在的男友,谈及未来。简单的,随意的,没有半点生疏(根本没熟过阿喂!),不知不觉就聊了许多。期间我说起,我那时一直喜欢你呢。她笑的很开心,说小美女啊,其实我也一直非常非常喜欢你呢,我一直看你呢你不知道吧。最后我说我马上要结婚了,你能给我写一张卡片祝福吗。然后我把地址电话发给她。
她说好的。
我一直没有收到她的卡片。(婚也并没有结╮(╯-╰)╭)
然后就真的没有然后了。
------------------------------------------------------------------------------------------------------------------
------------------------------------------------------------------------------------------------------------------
写完这些,我打开了许久没用过的大学时代的Q,。没错,她还在。手机在线。
(请再脑补一下无间道结尾冠希嘴角上翘的大括号笑容)
剧终。
高考后我考上了一本,但填志愿我爸不让填音乐院校,我和他大吵大闹了3天,我妈也帮我说不让填就离婚,最后我爸不妥协说要么我去读金融,要么断绝父女关系。最后我选了后者。
考完试后我和她见面,之前电话里她说有话要跟我说,我说我也有话要跟她说。见面之后,她要我先说,我就把我高三以来背着我爸艺考到现在考起了但是要断绝父女关系的事说了。她就哭了,她说“早知你这么辛苦我就不鼓励你了”。她说你一定要好好考给你自己争气。然后我就问你不是有话要和我说?她说本来想说的,但以后再说吧,等你以后开演奏会那一天,我就告诉你。她这么说让我又喜又失望,最后想想没有必要计较,因为“她说了主动的她不喜欢,若她喜欢会主动去追的。”于是我就想可能是我想多了,并且告诫自己一定要忍住,起码还可以和她做朋友。
PS
1.严禁转载。我从来没和任何人说过我的故事也不习惯,不想让更多人看到。
2.觉得前面透露的细节太多,所以删掉了。等我以后把前面润色后再重新发上来。
3.8.30有一个重要考试,我要考90才能过关。本来昨晚想“如果得了90个赞就继续更代表能考90,更多就更好了”,但是今天一早起就发现有90了。那就等我考上了90分再继续更。
题主的焦虑隔着屏幕都能让人感觉得到。你在焦虑什么?喜欢一个同性是不是“正常”?这样的经历,会不会对你以后的情爱生活造成无法预见的影响?
来,先放下焦虑,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个平淡而忧伤的故事。
高中时的夏天,两个天天黏在一起的少女,一个叫月珍,一个叫克柔。像很多女生一样,月珍喜欢学校里一个名叫张士豪的帅气男生,而她也像很多女生一样,并不敢向张士豪表明心迹,甚至从不敢接近张士豪。于是她便又像很多女生一样,每天缠着克柔,要她帮忙,帮她接近张士豪。
然而阴差阳错,最后和张士豪一起去海边听音乐会的是克柔而不是月珍,而两个少女的友谊也立刻就变得冷冰冰。
你会觉得,故事大概就这样结束了,克柔会在游泳池边温柔的亲吻张士豪,两个人会在大学开学前在火车站深情的送别对方。
故事当然不是这样的。
在夏天的晚风中,克柔告诉张士豪,她喜欢的是月珍。她好喜欢她,但是不敢告诉她。她不知道,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过和男孩子亲吻这一关。于是张士豪侧身吻了她,她没有反应,她跑开了。
好了,剧透的同学你们可以不用憋着了,这故事就是大家熟悉的小清新青春校园电影《蓝色大门》的情节。
你看,浩浩荡荡的豆瓣影评,没有人对孟克柔喜欢林月珍这件事发牢骚,也没有人抖机灵的说她真心机啊。每个人都在从这部电影里品尝青春的纯净和温柔,大家一遍一遍的重复张士豪的自我介绍,一遍一遍的截林月珍的原子笔,张士豪的花衬衫,一遍一遍的回味他们不停歇的问,甚至忘了,这部电影最核心的戏剧冲突,就是孟克柔喜欢的是同性。
了解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欲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孟克柔的挣扎,你一定体会的很深吧。生活在这个不贴标签会死的时代里,我们很容易就会给别人,给自己贴上有时候自己都难以走出的标签,比如同性恋这个标签。
然而事实上,并没有人能够确定你的性倾向,除了你自己。
为了能让你更安心一点,这里有一些理论供你参考。首先,你提到的“心理学定义“可能是“同性依恋”,楼上的同学也提到了。发展心理学认为,它只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心理过渡现象,发生在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和同性别的人在一起,也会有一些亲密行为,有些还会表现出对异性的排斥。这和你提问中的叙述比较符合。这一阶段过去后,你会自然的进入异性吸引阶段。同性依恋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心理发展阶段,是情感层面的,并不是性欲层面的。而关于同性恋的定义,楼上的同学已经做出了比较详尽的回答,在此不再赘述。
而且,当今比较流行的理论认为,世界上并非只有同性恋和异性恋两种性倾向,不少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同性恋/双性恋倾向,只不过是程度不同罢了。美国性学家金赛博士制定了一个尺度,尝试用0至6的分级代表人的性倾向程度定位。其中,0代表完全的异性恋,6代表完全的同性恋。在0到6之间,1代表主要为异性恋却偶有同性性行为,2代表主要为异性恋但也有同性性行为,3则代表异性恋与同性恋倾向相同,由此类推。
据金赛调查称,大部分人是处于接近0即异性恋的位置,一小部分人处于接近6即同性恋这个位置,也有一小部分人处于中间位置,即双性性倾向。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酷儿理论也认为,性倾向是一条连续的谱线,是在不断流动的。换句话讲,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同性恋或异性恋,任何一个人都坐落在这个谱线的某个位置,或者靠近异性恋多一些,或是靠近同性恋多一些。
不过话说回来,所谓流动的性倾向,并不意味着性倾向可以随意改变,而是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可能的境况。很多自以为是异性恋的人,有时候也会感受到同性的吸引,而有些时候自以为是纯gay的人,也会为香艳的场面而感到血脉喷张。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这里的个人故事:【口述】开始是自拍电影,结局是三观尽碎
需要提醒你的是,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有关性倾向的心理测试。千万不要相信!一些所谓心理咨询师的评判也并不靠谱。关于你的性倾向,你的情感和欲望只有你自己能够给你自己一个答案。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够秉持内心真实的感觉,并自主地、不被胁迫地、不带有任何偏见地认识自我。
就像那部电影里,孟克柔总结陈词似的说道,三年、五年以后,甚至更久更久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我想这个问题,起码现在,你并不需要知道。你只需要静静体会蓝色大门前,下午三点钟的阳光,就够了。 本文参考了以下链接中的内容:
流动的性倾向
是直还是弯?
这个问题我以前研究过。
其实心理学有种说法是,男孩女孩在幼时都是双性恋,他们会对男女皆产生性冲动。但因为没有长大,所以不会太明显。而在青春期的性懵懂时期,性征开始发育,而社会上广泛对性的约束对自身强烈性渴求的抑制,制约了其一部分对异性的向往。
而强烈的欲望无处发泄,就会对同样有一定“双性特征”和“同性倾慕”的同性产生感情,潜意识会把其当作异性来满足自身性欲。
所以可以认为在性禁忌越严重的地区,此类现象越发普遍。
但这不能算是同性恋,只能算叫“临时性倒错者”。而这种想法会随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积累而逐渐淡去。
所以题主就算有此类问题,也是不必担心的拉~对女生而言,青春期时的女生总是比男生更美好:
走到哪里都牵着你的手,
每天都对你甜甜地笑,
你哭泣时把你紧紧抱住,
随时倾听烦恼分享快乐,
比谁都在意你的感受,
即使她自己也是柔柔弱弱的,在你面前却总摆出要保护你的姿态,
你肚子疼地直哭时,她也担心地不停掉眼泪,
共同排解对人生的困惑,一起畅想美好未来,
闹了别扭时会在上课时偷偷看你,用楚楚可怜的语气写封带香味儿的信求和好,
大小节日礼物不断,会记住你在小卖部里直勾勾盯着的那个小玩意儿,会把你的照片印在本子上送给你。花了大价钱买来的海子诗全集,眼睛都不眨一下就送给了流着口水的你,
教室里空无一人时,唱很好听的歌给你,
告诉你如果和家里闹翻了,离家出走时可以去她那里,
……
分享、分担、关爱与陪伴。青春期的女生总是比青春期的男生更明白女生需要什么。这个时期的闺蜜往往满足了女生对恋人的一切想像,除了性别。
大致看了前面各位的回答,全部都是些心灵鸡汤一样的故事,或许都是真人真事,这固然不错,但就性心理学本身的科普和探讨实则太少,那没办法 虽然我本人不是学心理学的,只有硬着头皮上了。
@清峰无名 的回答
其实心理学有种说法是,男孩女孩在幼时都是双性恋,他们会对男女皆产生性冲动。但因为没有长大,所以不会太明显。
我对这句有些难以释怀,这理论显然是佛洛依德的说法,但事实上根据弗洛依德的心理学研究显示,社会上每一个人均有双性恋的倾向,所以拥有同性爱倾向的人所占的真正人口比例,可能会是社会人口的全部,即100%。
在幼儿时期的性心理理论相对来说我们更为熟悉的是 佛洛依德的对儿童成长阶段的划分: 口腔期 肛门期 性器官期 和
Oedipus Complex 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
Electra Complex 伊拉克特拉情结[恋父情节] 也叫阴茎嫉妒理论~~
当然,由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不可证伪,他大部分东西都没有人承认,他最大的贡献是潜意识的提出。
对与儿童,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们自3~4岁开始明了自己的性别,这一时期即“性自认期”,然而性心理本身于出生后即渐趋明朗化。未出生前男性胚胎自身分泌的睾丸酮作用于下丘脑,即脑中枢雄激素化,奠定了孩子后来性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女性胚胎也有相应的过程。出生后周围人根据外在的解剖性别对待孩子,从而形成了幼儿的性别认同。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固定下来,不再改变。这种性观念是由生物学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是基于孩子如何被看待以及他们对刺激如何反应而形成。
儿童性心理发展 婴儿在眼快动睡眠期出现勃起和阴道滑润现象,这些反应有不自主性。而人类自幼儿即已出现对性需求的本能活动,如婴儿在吸奶,被拥抱或洗澡时也会有生殖器反应和喜悦的表现。这种“体验”对后来少年和青年期与周围人建立感情交流和亲密的关系十分重要。当婴儿可以控制手部动作后,他们会摸索自己的身体,而且无意中发现抚弄生殖器较之吸吮手指或玩玩具更好。两岁孩子会对周围和其他人感到好奇而且试图去探索。儿童期孩子常相互抱紧,亲吻及爬在对方身上,观察彼此的生殖器,这些行为对幼小儿童虽然是正常的,都往往受到父母的阻止。到达4~5岁时,孩子对“性”更加好奇,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自慰行为(手淫),开始与其他孩子玩性游戏。6~10岁儿童大部分时间是以同性集体的形式进行游戏。孩子向他人暴露生殖器并彼此抚摸以及一道进行自慰行为。这种性行为在男孩多见,但这些并不意味着此后会发生同性恋。实际上,儿童期同性玩伴间的性探索是完全正常的,而且也不能透过这些行为预测其未来的性取向。同性性游戏的发生率各地报道不一。根据对父母调查,6~7岁男孩同性性游戏较多,女孩同性性游戏与男孩和女孩间的性游戏大致相当。8~9岁性腺开始变化,将揭开青春期的序幕。孩子们已知性兴奋是性爱感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会去寻求这些愉快的过程,带有性爱成分在内的各种不同想法、自慰的念头和行为开始形成。
那么,让我们谈谈21世纪的同性恋
wiki对同性恋的定义:
- 同性恋倾向。或称同性爱、同性吸引等。男同性恋及女同性恋为性倾向的种类,是相同性别之间的个体产生爱慕、情感、性吸引及性行为吸引的现象。
- 同性恋行为。或称同性恋生活模式。基于同性吸引,从而选择这种包括同性之间的情感倚赖及性行为的生活模式。跟安乐死及死刑一样, 这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道德伦理课题, 特别是男男性行为(但不一定是肛交)。
同性恋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是一个争议颇多的研究课题。在关于什么因素决定一个人的性取向问题上存有很多争议(特别是关于环境和基因方面的争议):究竟性取向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是不可变的还是可选择的?有些人认为同性恋是一个学习行为,但也有人认为,如果同性恋是一种学习行为的话,应该可以通过让同性恋者学习异性恋者的性觉醒、性刺激和性行为来改变同性恋取向,但是这事实上是很困难的。他们声称一定有一种先天的因素使得大部分人们对异性产生性欲,这些因素也在同性恋者身上体现,只是同性恋是其中非典型的例子。有报告显示同性恋会有家族延续性(Bai- ley和Benishay, 1993),而同性恋的一致性系数 在同卵双胞胎间,要比异卵双胞胎或自然的兄 弟姐妹间高(Bailey 和 Pillard, 1991; Bailey、 Pillard、Neale 和 Agyei, 1993 ; Whitam、Diamond 和Martin, 1993)。这可能在出生之前, 与生命早期暴露于特别的激素环境有关 (Ehrhardt et al. ’ 1985 ;Gladue、Green 和 Heilman,1984〉。 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的实际的脑 部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Allen和Gorski ’ 1992 ; Byne et al. , 2000 ; LeVay, 1991〉。同性 性取向的个体比异性性取向的个体多出39% 的机会属于非右利手(左利手或混合利手),这 一发现同样说明性取向可能有生物学上的原因 (Lalumiere ^ Blanchard 和 Zucker,2000〉。另一报 告指出,在X染色体上可能有同性恋的基因(或 一部分基因)(Hsmer、Hu、Magrmson、Hu 和 Pat- tatucci,1993).在两个做得很好的双生子研究 中,同卵双生子同性性取向的比例约为50%,而 异卵双生子只有16%到22%,非双生兄弟或姐 妹同性恋的比例与其相接近或较之稍低。
媒体所做的基本结论是同性恋有生物学的 原因。同性恋权利主义分子决意抓住这些发 现。一些人为这种生物学的解释感到高兴,因 为人们不再认定同性恋者是选择了一个被认为 是偏离的性晚起模式。而另一些人则注意 到很多民众很快地倾向这种解释:同性性唤起 模式的个体是在生理上出了某些"毛病",他们 认为有一天可以在胎儿身上检测到这种变异, 并有可能通过基因工程来预防。
几乎在 所有的案例中,这些研究都是不可重复的,调查 者重新回到行为特质和心理障碍是有着许多遗 传因素的模式。事实上,每个基因仅仅是这种易感性的一点小小的成因。这种一般性的生物学易感性,必须通过一种复杂的方式与各种环 境条件、人格特质以及其他决定行为模式的因 素相互作用,才能决定行为。我们也讨论过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其中,一定的学习经验和环境事件也会影响脑结构——功能——遗传的表达方式。
现在,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性取向上。例如, 贝利(Bailey)等(1999)在后来的一项研究中就无法重复说明同性恋有特定基因(Harmer等, 1993)。大多数理论模型都揭示了异性恋或同性恋都可能有很多发展形式,而非单一生物学 或心理的因素可以决定其结果(Bancroft; Byne 和Parsons, 1993)。不同起病模式导致的不同类型的同性恋(而且,异性恋也可能)有着不同的致病因素。达里尔?贝姆(Daryl ? Bern, 1996〉将他的模型称为"奇异的到性欲的",很好地概 括了其理论原理。贝姆假设我们通过遗传获得了特定行为的气质,这将和环境因素互相作用共同发展性取向。例如,一个男孩如果偏爱活跃 的、攻击性或"典型的男孩"的行为,他会觉得他与相同性别的同龄人非常相似。一个较少攻击性的小男孩可能会避免暴力、野蛮的游栽而 喜欢"典型的女孩"活动。他们的活动,不论典型与否,都会使孩子感到与他们的同龄人不同。 一个"典型的男孩"行为的小男孩会觉得,比起男孩,他与女接有更大的区别,从而使得异性更加 "奇异"。日后的性吸引将会指向更加奇异的这些个体。一个喜欢"典型的女孩"活动的小男 孩会觉得,比起女孩(或者其他具有非典型活动 的男孩〉他与男孩有更大的区别。因此,对这个 男孩来说更加奇异的是其他男孩,以后性吸引也会如此。
贝姆有证据说明比起异性恋的男性女性, 同性恋男性和女性觉得他们与相同性别的同辈 群体有更大的区别,但是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 这种感觉会相应地决定性吸引。然而,还有一 些来自其他方面的证据,都重视这种吸引或奇异刺激。可以肯定,对我们的目标来说,这种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将生物的与心理的或环境的变量结合起来,并说明他们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 性取向的(图1)。
在我们看来,对于同性和 异性性取向的形成,科学家将会更谨慎地看待 生物学因素的作用。而同样可以肯定的是,环 境与经历将会被发现有力地影响着迭些潜在的性唤起模式的发展。
来自贝利及其同事的双生子研究的更有意 思的发现之一是:接近50%的有着绝对相同遗 传结构和环境(在同一个家庭长大)的同卵双生 子有相同的性取向(Bailey和Pillard, 1991)。 同样有意思的是在一项调查了302位男性同性 恋者的研究中发现:同兄长一起长大的男性更 有可能成为同性恋,而拥有姐姐或弟弟、妹妹却 与日后的性取向没有相其。事实上,多一个兄 长便增加了 1/3的同性恋的几率。尽管这种作用机制目前还不明确,但这已经可以说明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了(Blanchard 和 Bogaert, 1996, 1998;Jones 和 Blanchard,1998)。无论怎样,仅单方面的强调同性恋是由遗传导致或异性恋是由健康的发展经历导致的观点, 将会继续影响着大众。尽管我们可能是错误的, 因力不存在一种可以被证明是永远正确的观点。 但可以肯定的是,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发展的程度 受到生物学基础的制约(Diamond,1995)。
以上就是目前我们对同性恋产生原因认识的大致情况分界线
--------------------------------------------------------------------------------------------------------------------------------
对于题主的问题
青春期,女生喜欢身边同性这种现象
我目前了解两种说法
第一种~~~
同性依恋
根据百度百科 : 同性依恋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心理过渡现象,发生在青春期14-18岁。同性依恋不等于同性恋。同性恋是指正常的生活条件下,从少年起就开始对同性持续表现出性爱倾向,这既包括思想、情感,也包括性爱行为;初中两个女生特别要好,每人潜意识都需要同性友谊,这比异性友谊更深。当她们大一点的时候,对这方面就会变得低调。另外,很多中学生由于身处较为空虚、孤单的环境,渴望情感交流,就很容易将强烈的情感投向同性,这和初中拍拖原理一样。这种同性依恋是很正常的,但往往在恋爱过程中受挫,没人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对异性恋失去信心,转而倾向同性。然而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同性恋爱,只是心理上的互相依赖。 对自身理解、生理发育理解、想了解异性的一种心理认知障碍。 但是,同性恋者发生的年龄也是这一时期.如何判断两者区别?同性恋:以同性为性幻想,只对同性有性兴奋,对异性没兴趣,如果幻想与异性接触(异性胴体)有恶心感.
第二种~~~~
是说在校期间或者说青春期,女生倾向同性进行亲密行为,目的是为了吸引男性,相对于男生女生往往羞于直接倒追,所以潜意识让她们往往选择同性亲密行为来吸引人眼球,从而吸引异性目光。
但我并没有在wiki上或者一些心理学书上找到过以上两种说法的相关理论,且不说那些我不知道的各种理论
所以我不认为这种情况有定论,毕竟心理学的历史还很短,还有漫漫长路要走,从科学的角度被推翻,也无从谈起。
references:异常心理学基础 by Mark Durand
性学观止 贺兰特?A?凯查杜里安
同性戀
在我高中文理分班的时候,我们一个文科班里只有四个男生。
那时候班里,确定的一对女同,还有一对,不明朗。
而我那时候,喜欢我的同桌。是的,女生。
长得很帅气的那种,刚接触也蛮幽默说话蛮搞笑的,又是体育特长生,总得来说蛮优秀的一个人。
那时候我是很喜欢很喜欢她,当时感觉特别强烈,现在无人能及。
我的朋友说看我的眼神就知道。
她应该也知道吧,但她表现的不知道,或者装作不知道。
后来高中毕业发邮件告白,没有回复。伤心了很长时间。
而现在在一起的,是男生。
让我尽量理性的分析当时的心理和原因。
1.她长相比较帅气,然后当时我接触的男生真心不多。
2.因为是同桌,接触时间长,日久生情吧。
3.就是感觉,说不清,道不明的却也是最重要的。
而我们班上那两对,确认的那对我不清楚,但另一对双方现在都有了男朋友。
也许就是青春期的荷尔蒙作祟,也许就是一时的误解对对方的情感而已。
而我更愿意觉得,只不过是当时我正好喜欢上一个人,而那个人和我正好是同一性别而已。
或许我就是双吧。
尽管现在有了男朋友,但如果要我说最喜欢的,依然是她。
哪怕知道没有结果,哪怕知道她是一点都没有一点那方面的感情,我还是愿意回到那个冬日,看着一个穿着红色羽绒服的帅气女生,坐在桌子上,安安静静的玩手机。跑个题:从上至下把所有答案看了,包括折叠的,顿时心塞啊,同时又有感慨万千,心酸又美好不是么?喜欢上女孩子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
常见 非常常见
我初中时最漂亮的三个朋友上了高中都弯了 当然 他们同时也会和直男打打交道 应该可以称之为双吧 其实还是能反映出来他们并不是真的就变成了“同性恋”——对直男毫无感觉甚至排斥只对同性有感情的群体
这也是正常的 因为心智年龄尚未发育成熟 受欧美日韩影视剧动漫一定的影响(这个必须有) 多多少少会走上一条比较特殊的道路 谁都希望自己与别人有些不一样 谁都想尝试新的东西 都想把自己在别人眼里塑造的更怪一些
我说到的那么多朋友里最漂亮也是最高冷的那个 是个很有趣的人 之前也有过喜欢的男生 但是不善于主动和一切男生打交道 在我认识的这些les里面算是心智最成熟的一个
青春期女生的同性倾向无非归结于两个方向 一个就是太成熟 一个就是太幼稚
在这方面 我们总是误把令自己激动的情绪称为喜欢 其实不是的 我们喜欢的 是享受这种特殊感的自己 是朦朦胧胧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 接收到新情感(现在的小孩子对男女之爱有较早的认识)开始浮躁不安的自己
最后的大道理就不像高票答案那样摆了 不过to be honest人生能经历一次这样的感受 也不算赖
应该区分一下到底是喜欢女孩子身上的男性特质还是女孩子身上的女性特质吧!
比如说,你迷恋她,是因为她打篮球剪短发高高瘦瘦一身篮球服运动衣。偶尔小清新一下也无非是淡蓝牛仔加白衬衫。
还是因为她34C长发飘飘下巴尖的能把你戳死,今天波西米亚长裙明天齐B爆乳小短裙,可萝莉可御姐可绿茶,说话萌哒哒,追求者完爆你一条街。
相信我,这两者是需要分开讨论的。
看很多人的答案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那就献身说说自己的经历。
一直觉得人的心理性别分三种,男男,男女,女女。很多人应该是处于中间灰色地带那种。生理性症是标真(分男,女),当然也有个别的阴阳人。心理的性别存在更多灰色地带。
所以假设成立,一个生理性别女的人也十分可能爱上同性的女性。只是爱同性的条件要比爱上异性苛刻许多。
下面是自己的例子
交过三个男友,取向男,这个从来没有怀疑过。
但有一次聚会遇见一个女生,被深深吸引,更确切的说是怦然心动。觉得她举手投足都很可爱,那天一直注视她。而且感觉她也注意到了我。那次回来后,脑子里就有她的样子,会想联系,想见面。默默关注她的微博,想知道她的生活。
终于有一天约她一起吃饭什么的。她也很爽快赴约。那天很紧张,和跟爱慕的异性约会没有任何区别,小鹿乱窜,甚至可能更紧张。没做什么,但第一抓手已经让人目眩,感觉好神奇。那一刻自己才意识到恋爱了。
后来,常常想以后能不能一起生活。有天一起在家喝酒,微醺的时间接了吻也感觉很美妙。虽然生理上会暗暗有点担心,真的不习惯和同性有接触。但接触时确实身体是有反应的。
后来后来,没有在一起。但那种感觉谁能说不是爱情。最后只想说一句,爱情和性别无关,和时间也没大关系。只和那个人和你对不对味有关。
初中时候,暗暗喜欢同寝室的她。开始我们是成绩上的竞争对手,她有点嫉妒我,关系比较一般。她不漂亮,但是进班第一天怯生生,害羞的自我介绍,让我从最开始就对她有好感,因此通过一些努力,慢慢地让彼此成了很好的朋友,开心的片段好多,女孩子很容易有打打闹闹很亲密的时候,更何况同寝室嘛,想想还是觉得很美好。但是后来感情越来越强烈,我觉察出对她不是普通的友情,就害怕了,晚上常失眠,怕被窥破心意,于是找了个理由冷战了,她大概还以为又回到初期互相比拼成绩的时候去了,也没多想。但是我怎么可能克制感情呢,只不过更痛苦罢了,高中继续同班,继续冷战,忍受求而不得的痛苦。直到去了不同的大学才表白,当然那时候不过只是补偿一个心愿,她在高中就有了男友,也就这么放下了,不了了之。
-------------------------------------------
然后,也许下面这段话会让有些人不舒服,但我认为,点赞颇多的临时性倒错者的说法,无非是异性恋占据主流的社会,对同性恋排斥心理的体现罢了。过去是将同性恋归为心理疾病,认为是可纠正的,经过多年的正名,终于同性恋被认可为只是性倾向不同。现在呢,又要对青春期的同性恋现象套一个标签,无非还是在说同性恋就是不正常,喜欢异性才是正常。
是的,很多青春期喜欢过同性的人日后都去喜欢异性了,或者即便没有喜欢的异性,也和异性结婚了,但这其中一部分人也不过是因为利益取舍罢了,强大的传统和舆论,选择一条容易简单的路不是最符合人的利益么。不要说喜欢过同性也能喜欢异性的人了,多少只喜欢同性的不还照旧去走结婚生子的路么。
青春期如果对同性出现爱慕、迷恋,依赖,求而不得等诸多复杂的情绪,算不算一种爱?我觉得算啊,其实换个性别想,如果对象是异性,没人会质疑这就是爱了吧?即便有人提及对对方没有身体上的欲望,那还是算啊。成年后爱和性结合的更紧密,但是爱本来就是和性不能完全等同的东西,有无爱的性,当然也有无性的爱。就拿自己举例,我从没有对她有过任何身体上的想法,但就是很喜欢的,绝不是普通朋友。
因为青春期对同性不成熟的爱,就否定它是爱,将之归为临时性性倒错也是掩耳盗铃。人生本就是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如果年少时候喜欢过的人没有走到最后,无论对象是同性异性,回过头去看,都会觉得这段感情透着傻和纯真。
我理想中的社会是这样的,人们不在纠结是同性恋、异性恋,不要再给自己的性倾向贴标签了,喜欢一个人,就是因为对方身上有自己喜欢的内容。不但自认为异性恋的,在喜欢上一个同性时会苦恼,也有同性恋因为自己喜欢异性而苦恼的呀。我觉得这都是标签太多,多出来的额外烦恼。青春期喜欢同性后来继续喜欢,或者喜欢异性去了;青春期喜欢异性后来继续喜欢,或者又喜欢同性去了,这本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人的情感、思绪那么复杂,本没有理论能很好地概括,喜欢就是喜欢本身,用心去感受好了,扯那么多什么才是正确的、正常的,无论是所谓的理论还是歪说,都是让觉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少数更痛苦的东西。
如果年少时,没有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压抑,当然我还有可能因暗恋的她不喜欢我而苦恼,但那就只不过是作为人都会遇上的烦恼了。我想并不止于青春期,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
同性恋和异性恋是黑白两个极端,很少有人是完全的同性恋或者异性恋,大部分人都在灰色地带
有一个TED演讲说的就是这个问题。TED “对半开”的同性恋(1)|TED|新浪公开课, 纽约艺术家IO Tillett Write 做了一个项目——为那些觉得自己不是100%“直”的人拍一副肖像,用最质朴的方式像人们展示人性。
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人,爱过那么几个或帅或媚的姑娘,也爱过男生。
恋爱也谈过,都是和男生。并且很清楚的知道如果我要结婚的话会是和男性。
但我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感觉,爱就是爱,爱上人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不分男女。
爱这件事情,其实和性别关系不大,相貌,举止,性格等等软性的东西才是促使一个人爱上一个最主要的因素。
---------------------------------------------------------------------------------------------------------------
今天有一位姑娘来赞我,我看了她的答案,觉得说的很对,补充说明
我也觉得高分答案里说的“临时性倒错”是基于社会道德观所创造出来的概念。社会道德观会影响一个人最终的选择,但是无法改变他/她爱上人时的感受。
我爱过姑娘
爱过小伙
对我来说
他们每个人都不一样
只有一点是一样的
我爱他们的原因
都不是因为他们的性别
愿人类终能获得自由。
以下所有方法针对异性恋,但有过同性恋挣扎的人们。真正同性恋者请勿喷,谢谢。
上学时喜欢过,也可以说是一段比较混乱的时期。不堪回首……
先介绍一下这个过程,再来解释一下我挣扎后得出的结论。
上了大学后,她是同宿舍的,但已经有女友。她是那种在人群里一眼就能看见的类型,冷静,理性,从小看书,还给我讲过类似看书都灵魂出窍的事,经历丰富,遇到任何东西都能扯出一堆趣事,关键是长得也很漂亮,总之在那个男人稀少的地方,实在不能不注意到她。答主比较胆小,羞涩,想靠近又害怕,她天天煲电话粥,而且每天大半夜还会安慰她女友之类的,我就经常被她吵醒,被迫在深夜听他们的甜言蜜语,搞的我神经衰弱了。
后来她被迫出柜,我就安慰她,每天跟她一块,痴心的我那时候把我的生日愿望都许成“愿她能度过这一坎”,每天对着月亮说保佑她。后来的后来……她和她的好朋友就好了。哎,对我来说她就是女神,所以就还当朋友一样相处,跟她在一块就是痛并快乐着,看着她就觉得世界都消失了。很多事都是她教我的,很多第一次经历还有好书,好资源都是她给的。所以我对她说过,你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仅此而已,没表白。后来毕业了,也就联系少了,对她的那种热爱的感觉也慢慢减少了,只留下感谢,真心的感谢,因为是她给我打开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让我开始思考很多事情,探索自己!
在那段混乱的时期,我每天都混迹于各个豆瓣拉拉小组,寻求我要的信息,希望能稍解我的困惑,但小组大多是征友贴,故事帖,很少针对初期的困惑进行探讨的帖子。就这样,度过了3年,曾经一度让我崩溃,想找个人谈,奈何身边都是贤妻良母型,他们表面上说是支持,但其实背后都带点迂腐的思想,接受不了,所以只能掩饰。
那时我甚至希望有个外人告诉我,帮我定位,你就是拉拉或你不是,那样就不用每天面对冲突了,但时间长了,我接受了这个状态,每次难受的时候就深呼吸,慢慢地就走出来了。我明白我多是对她迷恋和崇拜,并不是就想和她生活在一起,谈恋爱,更多的是希望能得到她的认可。
___________________
走出后,我总结了,希望能帮助到那些迷惑的人们。
(1)怎样判断是否是同性恋?同性恋知识科普
性取向分为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区分标准就是在爱情和性欲两方面被吸引的对象差异。比如我,我对她并没有性冲动,所产生的“爱情”,由斯滕伯格的爱情三成分理论分析(亲密,激情,承诺)。我也只是亲密喜欢而已,缺少其他成分,不构成真正的爱,也许理论太生硬,但却能让自己反省一下是否真的爱对方。
大多数同性恋者回忆在其很小的时候就有迹象表明有同性恋倾向,比如喜欢玩的玩具,但到了青春期,就会感受到强烈的同性吸引,确定接受自己的性倾向。
性取向主要由基因和激素决定,因此lady gaga才会说you are born in this way。
(2)性取向是稳定的吗?
性取向并不是一分为三的,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纯粹的同性恋和纯粹的异性恋是少数的,两者混合才是大多数人,如我就是处在两者之间,所以一切皆有可能,不如大家现在就勇敢地抛弃社会枷锁,重新探索一下自己,也许会有新的发现,混乱之后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
(3)发现喜欢同性之后很痛苦挣扎怎么办?
我曾有同学也有这样的烦恼,告诉我,她像活在地狱般一样,喜欢自己最好的朋友,但又被她女朋友的男友每天骂,极度崩溃。只是那时候我太稚嫩,还没发生后来的事也就不能感同身受,没帮上她。(时间作弄啊,说不定我两还能凑一对呢)
如果你是在18~25岁,那不用担心。
这一阶段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阶段,自我同一性是对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阶段体会到冲突和挣扎是正常的,那是自我脱离依赖,不做襁褓里的娃娃的进化阶段,整合自己,最后得出一个确定的答案。而这个答案是自己探索出来的,不是别人告诉你的,自我同一性形成后,人生就会比较稳定顺利。如果这一阶段不顺利,以后就会困难重重。所以,即使痛苦也没关系,最后一定会见月明的,而这月明一定是最美丽的。
关键这一阶段怎样度过呢?
首先不要排斥它,live with the pain。
其次,理论方面,可以看看相关书籍,不要去什么小组之类的,不合适。李银河在两性方面的著作可解惑,社会心理学方面,名人传记或故事(这里指同性恋名人,如奥斯卡,达利,福柯等等),看看同性恋世界是怎样的,性又是个什么东西等等。
再其次,实践方面,有人说可以尝试交个男朋友试一下,但我不提倡,这是对别人和自己的不负责。你可以去gay bar 之类的地方,如果能找个人聊一聊最好。另,找个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好的心理咨询师简直就是人生指明灯啊。
最后,像我这样也行,生挺过来,开悟的彻底,现在我可以开心地和她做朋友,却不痛苦。只是这样时间可能会长,挺不住的告了白,那多一个女ex也不错。
常见,经历过。 其实我一直以为自己腐着腐着就…最近才发现好像不是这样。
当我觉得我喜欢上一个女生的时候,我想我想我只是也想变成那样的她吧,她带给我快乐,教会我成熟,给我正能量,然而我们已经不在一个班了,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毕竟是心中的白月光,那段时间我曾梦见她笑的样子,软软的脸庞,醒来的时候不知所措。这真是…很奇怪啊。我开始的时候藏着掖着,把她的名字与心意加上密码锁在手机深处,我害怕别人知道。那段时间我与她没有见过面,但我知道她有了新的朋友,并且玩的很好。
那么,好吧。我还是那么喜欢她。
转折很快来临了,我和她一起补课,每周都会见面,虽然旁边还有她的新闺蜜,但那算什么。随着重新交流,我心中的白月光也一点点进入凡尘,原来她这样我也会有点点不喜欢,原来她也会让我有一点点不喜欢,虽然只有一点点,但是那够了。
我与新朋友谈论过她,好吧,那是因为我的新朋友,一个很棒很正能量的女孩,经常喜欢一些女神啊欧美女模啊,看欧美女模街拍的时候那叫一个痴汉。所以我就稍微提了下,然后我们提到她的次数越来越多,她渐渐发现了什么。
我和第二个第三个人讲的时候,是因为我的前桌女生喜欢女生,然后她们已经在一起了。并且我前桌还喜欢我们某科女老师。
好吧,既然大家都这样,我也何必藏着掖着。
我想我不喜欢女生,我对各种女明星毫无兴趣,对班上颜好的女生也没什么兴趣,不管对男人女人,我都是日久生情的类型。
好吧,我不知道如何形容我从小到高中的暗恋史,一位男生,一位女生。
我不知道如何形容这段暗恋,提起来,我想我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好吧”。
好吧,我那么喜欢你,你又那么完美,不管你做什么,都好吧。当我喜欢的那个女生在我痛经的时候,为我揉了一个通宵的肚子,我真的一下就…陷进去了。
嗯,她是T。
当男朋友在你痛经,心里不高兴,受了委屈,开心想粘他,想撒娇给他看对你说“乖~你去玩,我在打篮球/游戏”的时候,女生心中的失落感,真的是男生很难体会的。
而一个T,或者是喜欢你的女生,她不会在你姨妈来肚子痛的时候让你多喝水然后转身去打篮球,也不会在你受了委屈对你说“我在打游戏,一会找你”。女生很懂女生的感受,就算是她的小敏感,小难受她都体会得到,并且会细心地安慰她,这就是女生赢了男生的地方。
和女生在一起的时候很自在,不用去顾及什么形象或者不好意思的问题,反正大家都是女生,没什么大不了。而且女生可以24小时都在一起哦~没有那种“她到底在干什么啊,想我没有啊,是不是又在打游戏,还是勾搭妹子去了”的想法,因为你们可以一起看美剧,一起在寝室打麻将,煮火锅(原谅我暴露了自己是四川人…),晚上也是一起睡觉,感觉,真的比和男生在一起温暖很多。
但是吧,和女生在一起,容易吃醋,男女的醋都通吃。这点…还真是没有办法避免。
所以,答案是,常见;以及,经历过。
十分常見。但除了真homosexual之外,這其中往往包含了大量以「希望戀愛但找不到男朋友」 、「認為homo身份會令自己顯得獨特」、「有非常親密的女性朋友不希望她和別人一起」以及「厭惡男生」等等為原因而聲稱自己是女同性戀者的女生。你會發現,許多初中高中時期的「女同性戀者」後來都及時恢復了直(往往是在交到男朋友的時候),並告訴別人說現在自己才真正變得成熟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