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改變喜歡和別人爭論的習慣?
和別人聊天,聊著聊著就喜歡為了一個小問題開始爭論,爭論的結果就是不歡而散!如何改變?
來晚了。看了很多答案,有很不錯的回答,不過不是特別滿意。我也嘗試從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的角度講講我的看法。
人為什麼會抬杠呢?我從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的角度,大概說幾點。
1.自我保護需求
每個人都有自我形象維護的需求,抬杠的原因之一是為了維護自我形象——我不比你差。心理學上,有一個自我服務偏差的現象,也就是每個人都會美化和抬高自己。有過這麼一個實驗:詢問司機群體駕車技術的自我評價,結果只有1%的人的回答是低於平均值的。可見每個人在潛意識是多麼看重自己的形象。抬杠本質就是一種相對的自我拉升(通過貶低或者戰勝他人,讓自己看上去提高了)。
2.資源獲取需求
我們有的時候抬杠是為了獲得利益。生物界中經常也是如此,有的時候為了避免打鬥帶來的傷害,動物會採用較為溫和的方式來競爭領土和配偶——比如孔雀開屏,鱷魚比賽張嘴。而人類的抬杠和辯論想要獲得的資源是他人(異性為主)的注意和更多的尊重。當然,也有的人是為了宣誓主權得到更多的控制感(家庭矛盾的主因之一),就像獅子吼叫嚇走闖入者從而確保自己所在區域能夠安全。
3.宣洩需求
語言暴力也是暴力的表現形式之一,而暴力的宣洩能夠獲得跟其他本能慾望一樣的快感。奧地利生物學家洛倫茲在《論侵犯性》寫道「侵犯性具有自身的釋放機制,與性慾食慾等本能一樣都能夠引起特殊的快感」。人也是一種動物,在進化中也保留著許多的原始獸性。所以,人是有暴力宣洩的需求的,在形式上分為內侵(自我傷害)和外侵(傷害他人),如果過於壓制自己的本能,也可能帶來本能的反身性傷害——一次性爆發的人更可怕。
4.認知域交集較小
我們對事物的認知不僅取決於客觀情景,還取決於我們如何對其進行主觀構建。橫看成嶺側成峰,每個人對事物的構建基礎都是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就像有的民族受到不同教化,覺得吃豬肉不好,但是我們沒有受過這類知識的教育,就不會有這種想法。如果是這種類型的討論,雙方不站在對方立場和經驗考慮,那麼其實這樣的抬杠只會增加雙方的矛盾。
講完原理,大家應該對抬杠的原因有所了解了,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自己想想怎麼更好的控制自己,在這裡,我也提供一下自己的一些經驗。
1.增加共同視域
在辯論的過程中,儘可能在說一個觀點前,增加自己的前提,告訴對方自己觀點的背景和基礎。同時,也儘可能問清楚對方的觀點基礎和背景。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多問一句「你為什麼這麼說呢」,也給了雙方討論緩衝的時間,減少不清醒。
記得《搜索》裡面的葉藍秋(高圓圓飾)。她因得病而絕望,沒有親人只想借老闆的肩哭一下,不巧老闆娘來了正好撞見,被稱為小三,坐公交車太疲憊,沒讓座又被記者報道,變成人人皆知的「不讓坐墨鏡姐」,最後跳樓自殺……
如果每個人都能夠與他有更多的共同視域,那麼就不會有那麼多職責和責怪。而自己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能夠增加自己與對方的共同視域,那麼就能更好的理解對方的觀點和行為,這樣也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爭執和抬杠行為。
2.提高自尊水平,懂得自黑
低自尊的人更容易表現出攻擊性行為,也更容易對別人語言產生錯誤編碼。因為這類人群提高自尊的方式比較少,只能通過抬杠和攻擊性來相對提高自己。如果我們是這類人,那麼就要學會提高自己,比較簡單的辦法就是學會自黑。自黑是自我接納的一種表現,也是一種高情商行為。如果能夠很好地接納自己,也會慢慢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自尊,什麼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從而減少抬杠行為。
3.明確爭辯目的
我們很多人在爭論過程中,習慣性地與對方對立。但是爭論的更多目的是走在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走向對立。因此,我們在爭論過程中,應該明確好這個目的——一起解決問題。控制好自己情緒,如果對方實在有些傷人,最好及時叫停對方,或者暫時離開應激源。畢竟憤怒更多是應激性的、短暫的,只要在初期能夠管控好,可以減少很多攻擊性和破壞力。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目的導向,減少不必要的言行是很有必要的。
4.合理宣洩
爭辯是暴力的宣洩方式之一,也不應該完全地摒棄。我們也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小兩口經常吵架卻沒有離婚,但是模範夫妻卻因為一次小打小鬧而分開了。因為爭吵也是交流和溝通的一種方式,本質上也能夠增加雙方的需求了解。另外,爭辯也能夠合理髮泄個人的暴力行為,避免長期積壓帶來對自我的反身性傷害。所以,適當地與他人爭論是有益的,但是人身攻擊以及粗話則是儘可能避免。這樣才能是一場互益的爭論。
5.控制音量
當一隻獅子進入另一隻獅子的領土時,獅子之間在打鬥前會互相嘶吼,通過氣勢嚇跑闖入者。同樣的,人類也有這種行為機制,想要通過加大音量,想在氣勢上讓我們的反對者折服。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往往都是失敗的。加大音量反而會讓對方感受到你的侵略性,從而產生排斥心理,為了保證自身利益只能反擊,讓爭論變成爭吵和抬杠。所以,自己也儘可能控制音量。很喜歡孟非的一句話:「當我們開會在爭吵時,別人之所以願意聽我的建議,是因為我說話非常小聲,別人總是不得不停下爭論問一句:他剛說什麼了?」
用我主頁個人介紹的一句話作結:沒有完美的事物,那麼它存在的不足,只要有心,就可以用它的不足來跟你爭論甚至攻擊你。同樣的,也不會有絕對正確的觀點,抬杠不會有真正的勝利。
有收穫順手點個贊吧,也當對個人幾小時投入的一些鼓勵,謝謝。
關於溝通:
如何變得會聊天? - 衛藍的回答
不太會說話,怎樣提高說話的技巧? - 衛藍的回答
——————————
不到一天飯錢,卻可飽食一生的自我提升類書籍《反本能》銷售中,解答你80%的生活疑惑。點擊購買鏈接:《反本能:如何對抗你的習以為常(衛藍)》- 噹噹圖書
曾經喜歡打辯論,在學校裡面所向披靡,非常喜歡爭辯。
然而當我做上老師之後,才發現,其實對於一個辯手的大忌,就是將辯論帶入到生活。
其實就是這樣
辯論能夠把一個人說的啞口無言
但是很多時候,巧辯與詭辯只能把一個人弄得說不出話來,但是卻也有一種「我知識說不過你,但是我還是你是錯的」的感覺。
如果把讓他人擁有這個感受作為自己獲得優越感的源泉
那你永遠改變不了這個習慣。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頓悟的過程
當你能夠超脫於用這種方式獲得優越感
你會發現,你把別人說的啞口無言,除了破壞友誼之外,沒有任何好處。
其實我知道,之所以想要去爭辯,因為從預想的角度來說,希望獲得一種認同感
但是如果理性思考後,你會發現,從爭論中得到的,不是這種認同感,反而是一個相反的結果
這個時候我想你也就自然而然不會再去爭辯了
沒錯
只要你感覺到,沒意思
同時你下次和別人想要爭辯的時候,也覺得沒意思
就可以了
同時也能接受,不一樣的立場
對於辯手來說,不要將生活作為辯論場
對於好勝者來說,不要將生活作為勝負場
大致如此
可以看我以前的私貨一篇——職業編劇真的像阿里影業所說,不如網路寫手了嗎? - 孫志超的回答
按照文末的流程圖來做,保你減少爭論。爭論是一種習慣,和抱怨是一樣的。
習慣怎麼改變呢?其實很簡單,不要去那麼做就好了。每當自己想反駁的時候,就特意忍住,忍一段時間,氣就不會上來的那麼快了。
-----------
按照超哥的說法,基本上第一條」辱罵「在網上的例子,基本上就是「智商感人」「呵呵」」LZSB「等一系列很直觀的辱罵。
現實中對應的並非如此清晰,為了自身利益的考量,人們在現實中的立場不會那麼鮮明,因為這次的發言或許意味著和對方站在了對立面,所以即使你在心裡想用」辱罵「層次的辭彙,也會強行變成第2-3條。
所以我個人認為,反駁的過程只有兩點,要麼反駁這個人的觀點,要麼反駁這個人,剩下的都有些或多或少的滑坡謬誤,只是用華麗的辭藻把語言包裝成了「文明的罵人話」而已。
比如我特別想罵你SB,但我可以這麼說「看似寫的很好,實則沒什麼道理。」
這句話和「SB」對人身的攻擊效果到底哪個程度更深?
根據」首因效應「,往往你第一句說出這種話,並且在高位評論的話,實際上下面的人或許根本就不會管這篇文章到底寫的什麼,直接第一反應就是你這個文章看似寫的很好,實則沒什麼道理了。
高位評論的影響力實際上是很恐怖的……
這種言論實際上要比「SB,呵呵,智商感人」等一系列罵人的辭彙更有人身攻擊能力,遇到這種人還不如直接遇到」辱罵「層次的人。
--------------
如果你不真正的改變對於知識愛智求真的渴求,而是單純希望通過方法論去改變自己愛爭論。。實際上是很困難的,對於爭論本身可以上升到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
你認為這個世界上有真理嗎?
你認為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追求真理嗎?
你認為爭吵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嗎?
你認為這個標準答案是你自己掌握的嗎?
如果對於這幾個問題你都回答的是「是」,那麼無論如何你都會成為一個愛爭吵的人。
而不爭吵的基礎就是認同這個世界是動態的,是歷史的,是唯物的,並且明確的知道自己是個普通人,而不是神,所以你也會出錯,你既然會出錯第一次,那麼也會出錯第二次,但是你在爭論的時候是不是連一次軟都沒服過?所以你必然有一次爭論是有錯的。
------------
反駁的過程有兩點,要麼反駁這個人的觀點,要麼反駁這個人,而反駁的目的只有一點,就是證明你是對的。
正如羅素所說
倫理上的分歧說到底還是要訴諸暴力。
這也很符合政治直覺,實際上我們無論反駁對方的觀點,還是反駁這個人,最好辦法其實就是殺死對方,假設和對方持有的觀點的人還有很多,那麼可以全都殺死,但如果殺不光這些人,或許就需要換一種思路了。
雖然這個論證看起來很血腥,但這和某些」講道理「是沒什麼區別的,只是因為在網上,無法訴諸暴力而已,在網上的爭吵就彷彿是兩隻被拴起來的狗一樣-------反正對方咬不到我。
如果你的面前真的有一個兩米的老外,你拿什麼去講道理和爭論呢?你如果活在這些人中,那麼你還會是一個愛爭論的人嗎?
講道理的前提是,你和對方都是講邏輯的人,只要有一方不是,就必須重新走回「訴諸暴力」這一條路,但即使走到最後大家都講邏輯,最後還是需要有一方犧牲自己的利益。
所以實際上只是因為沒有觸碰到自己的利益大家才講邏輯的,要真的是觸碰到了自己的利益,那就又開始訴諸暴力了。。。
-----------
現實中如何改變和別人爭論的習慣?去健身,慢慢你就發現沒人和你爭論了。我的原則是:
只要不是具體的學習和工作問題就不去爭論。
無論是和朋友還是妹子。
三觀不一致太正常了,越瑣碎的事越不一樣,沒什麼好爭輸贏的。
唯一要爭輸贏的地方只有在奪權時候。
我也簡單說幾句。
愛爭論如果可以理解成是好事情,關鍵就在於說話技巧,說話態度,和「遇到對的人」!
「愛爭論」需要的背景是:你需要發展相關技能,樹立正確態度,這樣才能自行判斷出:對方哪些觀點能為你所用,從而形成你自己的觀點。哪些觀點你無法接受,在無法接受的情況下,你有沒有能力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或者你願不願意接受不同的聲音。更或者,你願不願意被「誤解」。這是四件事情。
想要在爭論中和對方學到東西,要學會三樣技能,學會尊重,學會思考,學會溝通,尊重和思考都很虛的東西,如何溝通還是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閱讀」。
爭論以前,要明白的大前提是:「人人有權爭勝負,無人有權論是非。」
1:不要投入私人感情。不要帶有偏見。
---過於感情投入,最大危險就是可能沒法解讀對方的本意。
儘力理解那些價值觀和自己背道而馳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見對判斷的影響,這樣才有可能得出更為正確、理性的結論。
2:面對質疑,你有能力組織更多確鑿的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嗎?如果沒有,請閉嘴。
3:面對立場和你完全相左的意見,你是不是只願聽價值觀取向和自己相似的觀點?那這不叫爭論,這是黨同而伐異,或者希望對方無條件接受自己的觀點啊!
4:有人找你爭論,最好先問一問自己「關我什麼事」。你主動找人家爭論,最好先問一問自己「關TA什麼事」。
5:價值觀決定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一廂情願是「爭論」的最大勁敵。
6:論題和結論是什麼?對方想讓你相信什麼結論?你想讓對方相信什麼結論?不要曲解別人的意圖,要有耐心,問一問別人為什麼持有這樣的觀點,並得到一個明確的答覆,理由是模具,結論據此成形,如果對方不遵守遊戲規則,不按套路出牌,請閉嘴。
7:如果每個詞都只有一種潛在的含義,而且大家都認同這個含義,那麼迅捷有效的交流就有可能實現。可惜的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大多數詞語都有不止一種含義。所以,我們只需要找准關鍵詞,其他用詞不當請自動忽略。如果對方就是喜歡抓住你一個小詞語不放,請閉嘴。
8:誰想要說服你,誰就得負責解釋清楚!你想要說服誰,同理。
9:如果有人對出示證據這一簡單要求的反應是怒火中燒或退避三舍,往往是因為他們覺得尷尬難為情,得饒人處且饒人。
10:重要的問題我們可以用簡簡單單的「是」或斬釘截鐵的「不是」來回答。
最後。有人嘲笑愛爭論的人,說自己喜歡安靜,只是你滿屏的那什麼氣和什麼氣把寶寶嚇死了。不愛爭論,你也能打那麼多?
當與他人觀點不一致時,可以相互探討。
當不理解別人的決定時,請尊重人家的決定,並適時閉嘴。
很簡單,腦子轉快點就不愛爭論了。
爭論的原因是什麼?
1、你地位不夠強勢,爭了白爭的事你看不出來;
2、對事情本身沒有清晰的認識,只看到自己的正確和別人的謬誤,沒有看到別人的正確和自己的謬誤,也沒有想到實際的解決方案或者雙方都接受的說法應該是怎樣的。
3、你甚至根本沒聽明白人家說什麼。
4、表達能力欠缺,這裡缺的不是智商,而是智慧,你腦子裡的知識缺乏足夠的連接,你就沒辦法打比方講道理。
5、你邏輯思維不行,這裡也不是智商的問題,是你缺乏良好的思維習慣,你心裡想什麼可以憑直覺可以跳躍,但說出來一定要有條理,人家聽不懂你說什麼,所以人家就和你爭,你就和人家爭。
6、你容易情緒激動。
7、你都知道對方在說話這會兒完全是傻逼狀態你還不服想拯救他。
8、你可能真的比較壞,喜歡引蛇出洞,把對方蛇精病的一面搞出來然後批判一番,結果不小心自己成了蛇精病。
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做第三種人,因為一邊想解決方案一邊觀察對方反應考慮怎麼說服對方,太難太累了。
來自《如何避免愚蠢的見識》
別人用刻薄的話嘲諷你,你就立刻用尖酸的語言回敬他,別人對你冷漠,你也無視不屑理他,你看,那些你討厭的人總能輕而易舉的把你也變成那樣的人
我也一直有這樣一個習慣.
如果你看過戴爾卡內基寫的一本書&
謹慎表達觀點。用 @mona Ka 的話說就是,別人沒問你,就不要表達觀點。
曾經我也喜歡和別人爭論,剛好我又比較擅長辯論,跟別人討論問題的時候經常會讓對方感到很受傷。
直到有一次在朋友圈裡跟別人討論「中國買俄羅斯的石油與ISIS槍殺中國人質有沒有聯繫」這個問題導致雙方互刪好友後,我讓朋友來監督我,再在朋友圈發一次觀點性言論就罰款500。
後來就再也沒發過。
時刻記住一句話,朋友給你的信任,不是讓你用來尋找真理的。
這世上沒有對錯,有的只是你支持誰。恭喜題主,你來問這個問題,說明你已經意識到「爭奪言語上的勝利」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了,主觀地說 與人爭辯顯得這人幼稚,客觀的說,與人爭辯會大量浪費自己的時間,和幸福感。
爭辯這種事情通常是發生在二者或以上之間的。
所以你不能一味的壓抑自己想與人爭辯的心情。
這就涉及到雙方爭辯者的心態
最理想的爭辯狀態是,你我觀點相悖,也希望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但還是留有一定的餘地,從心底承認自己的觀點不一定正確,承認自己的思維有局限性,承認有些事並無絕對的對錯,願意多角度佐證自己的觀點,堅定自己的立場,也允許自己會被對方說服(日常爭辯,不是說大師之間的說法辯論)
試想一下,如果爭辯雙方都這樣,那爭辯已經不是爭辯。那就變成了溝通。
我們觀點相悖,卻並不因此傷了和氣。
所以,爭辯並不是一方的錯,而是雙方的心態都不好,不平和,沒有原則,為了爭奪語言的勝利,什麼話都說得出口,然後。。。。這些人俗稱噴子
我很少玩微博,有一次登上微博,看到微博上一個 頗具代表性的公眾人物 發了一條微博,底下的評論全是清一色的謾罵,我看的氣不過,逐個回復了:你是猴子派來的逗比嗎?
過段時間,再上微博,發現好多私信和回復,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些回復竟然千篇一律驚人的相似:你是猴子派來的五毛嗎? 還有,拿著你的五毛去死吧 這樣的話。。。
我氣的那個胸悶啊,再回復:我只是一個剛高考完的學生,不是什麼五毛
這樣回復了幾個,我突然覺得很累。就關掉網頁,干自己的事。覺得輕鬆了不少
從此我就知道了五毛的意思,從此我每次在網上提出和大眾觀點相悖的言論,看到有評論動態,我在打開之前,都會告訴自己:只要對方出口罵我,或者態度不好,我就關掉網頁,絕不回復。於是就少了諸多煩惱
怎麼改掉自己與人爭辯的習慣:1. 正視自己的「好勝心」,意識到自己在爭強奪勝。然後無視「好勝心」,回歸平常心
2.你當然要遠離那些好辯的人,把自己的人際圈中好辯的人,替換成 那些思想獨立卻寬和的人。(和能做到1的人做朋友)
喜歡爭論的人大多閑得慌,情商低
夫惟不爭,方能與之爭。
為什麼要改變?不歡而散是因為你思辨能力還不夠,飽讀書海,邏輯縝密,辯得對方五體投地,甘拜下風,就說明你很牛逼了。
即便辯不過對方,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
因為爭辯真理而不歡而散,說明這人不思進取,心胸狹小。在我看來,我身邊的人大多數只能看到眼前或者眼下。這在一定意義上是不錯的,因為他們知道活在實際上,比那些夢想家和沉醉在過去的人來說好的多,但是我想談的不是這方面。
我想說的是,他們會將自己僅看到的,認知成他所知的一切。這些例子很多,諸如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初三的學生覺得自己是最累的人,把高中生甚至高三考生當作比自己輕鬆很多的人。然而當他們到了高中時期,再回母校時全是學業上的抱怨,開始挖苦新初三。
就我而言,在我意識到這些之前也容易萌生很多諸如此類的狹隘想法。然而當我真真正正被打臉時才明白,這的確是蠢得不行。還記得曾經在接觸大部分英國影視作品之前,我硬是認為日本對於耽美要勝於一切。這主要是因為我對英國的不了解和對日本宅文化的深入造成的觀點。當然這個問題是混淆的,是的確與各自閱歷有關的,又是沒有客觀答案的。
所以由於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不同以及性格的緣故,導致爭論的發生。
有些問題/爭論的的確確在客觀上是可以得出一個明確真相,比如A和B爭論誰更胖,各自通過自己的認知都認為自己很胖,雙方都覺得自己絕對是正確的。而這個問題,我們是可以通過體重秤來判斷出究竟誰胖誰瘦。如果我是上面問題中正在爭論的A或B中的一方,我該怎麼做?我認為,直接通過實踐可以得出答案,但是試想一下爭論時的場景和你正在爭論的問題,沒錯場景是在閑談,我是無論如何變不出一個體重秤的,問題是無關緊要的,誰胖誰瘦又如何呢?而即使你要測出一個正確答案,聊天氛圍也會變得更生硬,朋友也感到很尷尬。
所以,我們不妨用玩笑的口氣說著「是嘛~?」之類的話把這個毫無意義的爭論結束,我不一定對,我也不一定錯,我和你爭這些又有什麼卵用.....
然而生活中很多人面對自己敏感的問題很難去拒絕爭論,比較嚴重的會最終導致的結果分為兩種:1.問題能夠得出正確答案,最終輸得那一方如若心服口服倒還好,但面對爭論成功的那一方的得意很難服氣,所以最終會惱羞成怒死不認賬,繼續爭論。2.問題並沒有正確答案,兩方爭論很難結束,最終一方的理念強壓在另一方,被壓的一方又不會輕易服氣。所以最終又是兩敗俱傷的結果。
所以請多開闊視野,見得多就越覺得自己以前認識短淺,狹隘的觀點也會由此減少。調整心態,不要被毫無意義的「戰火」吞噬變得毫無理智。如果想把高深問題究根結底,那麼請進行一次痛痛快快的辯論吧。
寶寶知道,但是寶寶不說!
理論達人的理論實在看不下去啦
…………
每次在不需要爭論的聊天前先默念一邊
…………
親測有效!
向真理低頭,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如果辯論的目的是為了真理,那麼這是種好事,不需要改正。
如果是撕逼,即為了袒護自己的觀點,為了自己的面子來爭論,這真的是浪費時間。
最重要的事情是,承認自己有可能犯錯,耐心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錶現得比實際努力很多?
※示弱和弱者心理有什麼不同?
※有的人為什麼在餐館很吵,而在咖啡館相對安靜?
※如何排除假期焦慮的心情?
※如何面對功利性的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