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學院素描都千篇一律?
許多素描書籍上的范畫看起來千篇一律,而看到俄羅斯和歐洲的畫家的畫感覺很有個性,究竟是在這個學習階段就應老老實實的按照老師教的畫還是國內受應試影響抹殺了學生的個性?
這玩意兒會講死我……
再吐個槽——模式化的教育方式終究會害死人!
如果有心的學生不能在學習過程中從模式中「走出來」,別說個性,連自己都沒有了,甚至連思維模式都會被框死。
實話跟你說吧,十幾年前素描教材書上的范畫,真的是有不少不同風格,結構式的有,明暗式的有,細膩的長期有,大塊面粗獷型的也有,寫實的有,誇張的也有。那時應考的基礎要求,還會比較推崇「特色」,與當今你能在書店裡看到的那些教輔材料書是有蠻大的檔次區分。
也同樣是在那時,開始有了「視覺習慣」。有某些類型的基礎造型方式、繪畫技巧(不僅素描,也包括色彩和速寫)逐漸形成統一模式、統一標準,而且這些模式和標準的統一要求,均體現在「藝術高考應考」範疇內。
最初形成這種模式,絕對也不是為了搞「大一統」,而是更便於操作,相對閱卷、評分會更容易,因為那時起藝考學生逐年增多。這類統一標準的形成,也並非盲目,如果你有幸看到過十幾年前的一些教輔書籍,你一定會發現,當今這種統一標準,其實也脫胎於那時一些非常優秀的繪畫作品水準。難道這種風格很糟嗎?不是。這曾是很好的訓練方式,也是很好的繪畫手段。
問題在於,藝術本身是靈活的,當藝術開始形成統一標準、模式化,藝術的活力就漸漸喪失了。不是說這些標準不好,而是說我們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限定藝術的方向,因為藝術本身具有多樣性,一旦被套進一個統一的框框里,這種多樣性就會因為固定的程式而消失。
整齊劃一的基礎訓練並不是錯誤,錯誤在於各種急功近利的要求。
因為藝考人數增多(至於原因,大家都懂的,這裡不詳述),招考人數卻有限,所以招考提高門檻,遺憾的是提高的不是美術認知水平(美術鑒賞能力、美術風格理解等),而僅僅是美術技能水平(基礎手繪技能如素描、色彩、速寫等),而技能水平正是最容易陷入模式化怪圈裡的,認知水平卻無法形成統一標準。這種招考方式很難不流於統一化、模式化。越發泛濫的應考美術教育機構也正是沖著這個統一模式而進行培訓,尤其是中層美教機構。如果你去看央美、國美的藝考培訓班,還是能看到多種風格共存的,用某師妹的話說,「那都是精英」。
要命的是,當今這類中層美教機構的老師,多是年輕的大學講師級別,他們正是十幾年前考入美院後最終選擇在美院執教的畢業生。他們很清楚怎樣的模式能夠在閱卷中獲得認可。不是說他們不好,而是說他們正是開始被框住的那批人(不是被別人,而是被自己)。可以很確定地說,不少已經成為高校美術教師的人,他們的藝術風格多是類似的,反而是他們陸續出版自己的教學書籍,用自己已經模式化的作品,去教尚未被模式化的你。
實際上,當年那批學生中非常優秀的,他們根本無暇成為老師去執教,他們有自己的藝術夢,教育不是他們要做的事,成為教師的往往不是最優秀的那些人。恰恰是這些優秀美術畢業生更懂得藝術個性的重要,「遺憾」的是他們現在都在搞自己的創作,當前的藝考生沒什麼機會從他們那裡直接受教。我們如果在網上搜素描或色彩習作,看到這些中青年畫家的作品,依然會說「他們好有風格啊」——因為他們沒有給自己設限。搞創作的人,他們大多沒空撰寫教材(其中當然也有「賣畫要緊」的思想在),你也就沒機會讓他們手把手教你怎麼畫有個性的素描、色彩、速寫。
綜合以上社會因素、學術因素等多種原因,我們就看到「當今美術教材的范畫千篇一律」現象。
至於怎麼解決,有兩種方法——- 在目前階段,如果你的基礎造型能力非常過硬(就算是模式化的素描、色彩也沒關係,因為這就是一種手繪基本功的訓練而已),就可以開始從國外比如俄羅斯、歐洲等優秀名家那裡學更高端的藝術風格,創造自己的個性。此時可在迎考中用非常出色的造型特點,讓閱卷老師不得不將你的考卷評為高分,以優秀成績進入自己想要進入的高校,然後繼續努力,逐漸創造自己的藝術風格。這是很多參加多次藝考的歷屆生常有的現象。
- 如果暫時還沒鍛鍊出那麼出色的基礎手繪能力,也不要緊。進入大學後,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利用一切閑余時間繼續自我培訓,通過臨摹、寫生等各種方式,在大學期間,完成自己基礎造型能力的「轉型」——擺脫高考模式化殘留,用高考學到的手繪能力,去學習更多更廣泛的藝術風格,形成自己的特點。這是那些對藝術非常熱愛但前期投入時間和精力不夠的學生所常用的學習方式,這也是現在不少中青年畫家如今素描、色彩擁有獨特風格的原因之一。我們在網上搜到的一些中青年優秀畫家的素描、色彩習作,就多是這樣產生。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大學時間是他們強化訓練的大好機會,不斷接觸、學習他們應考時不熟悉的信息、知識和技能。
● 經知友提醒,其實只有第二種方法在當前中國美術高考中是適用的。
(原因見評論區)
所以說,教育的模式化流程固然是糟糕得令人極其想吐槽,但人終究是活的,如果我們自己的思維被「模式化」框住,等於在這種「扼殺」下乖乖認宰。
我們可以換個方式去看——
- 不管是不是為了應考,也不管這種模式十年之內會不會有起色,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被模式化,多看、多想、多聽、多練,給自己制定、尋找一個明確的藝術方向;而那些模式化的教學方法,不過是一種訓練自己基礎手繪技能的途徑而已。如果我能在這樣的技能培訓中獲得長進,這些技能始終會是我的。我可以用已經學到的技能,去學習我從前不知道的好東西。那些優秀大師、名家甚至一些默默無名但出色的藝術家的一切經驗,都會是我學習的資源、前進的基礎。
永遠要分清教育方式和技能教育的區別:
應試教育方式的模式化會害死人,但應試教育中所教的那些技能,它們是藝術的基礎技能訓練,它們不會害人,合理學習將會是一種助益。
你看的都是高考書吧。。。
多圖預警
從兩方面回答你
第一,中國素描是否真的千篇一律
第二,國內素描教育對培養個性的影響
第一問:
不是的
首先你所說的個性,其實無非是形式和內容的個性
以下是我現從百度拔得
毛焰
某位名家
冷軍
無名氏
無名氏
無名氏
無名氏
無名氏
咱不去討論好壞就說個性,我不知題主是如何得出國內素描千篇一律的。
國內新一代藝術家中有不少帶大師範的(如毛焰)。
—————————————————————————————————————————————————————————————————————————————————————————————————————————————————————————————————
第二問:
首先不論國內國外、體制內體制外,老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目的一定都是參差不齊的。
如果是靠譜的老師,那我建議你聽老師的話完成學習任務。
素描分兩種
第一種是基礎訓練
第二種是素描創作
目的不同評論標準也不同
所謂有個性的素描大多是抱著素描裝作的心態完成的,是將素描作為自己的形式語言。
而對你來說你需要的是基礎訓練式的素描,這種素描本身就不是為了「個性」而是為了鍛煉你的眼力和空間想像力。所以在學習階段盲目的追求個性是不可取
下面再貼兩張 超有個性大師 的早期素描
畢加索
安迪,注意,你看這張,其實很深入的!
馬蒂斯
——————————————————————————————————————————————————————————————————————————————————————
好吧 題干少看了一個詞
學院素描
題主,什麼叫學院素描?
學院派素描?
出自學院的素描?
基礎素描?
如果說是出自學院的素描,那以上所有都是。毛焰央美的、冷軍是教授、我是剛畢業的學生。目前國內系統的體制外教育剛剛興起,所以現在出頭的大多是體制內出來的。
如果說是學院派素描,恕我直言,題主的問題我看不懂。。。
如果說是基礎素描,已經回答。
——————————————————————————————————————————————————————————————————————————————————————
補充如果你說老一輩的素描。
那其實是這樣的。
中國正式引進西方繪畫時間不長加上國家動蕩藝術發展緩慢。也就70後的一代是真正開始與世界藝術對話。你能看到的老一輩的東西都是全民膜拜斯大林時代的後遺症,俄羅斯當年派遣藝術教授過來交流,這可是說是唯一對西方繪畫的近距離接觸。所以大家沒有選擇的餘地,所有的畫家都照著他畫。
現在天朝美術教育把責任推卸給蘇聯契斯恰科夫素描,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蘇派契斯恰科夫素描體系,核心意義在於仔細觀察、研究塊面結構解剖,高度研究繪畫對象,強調每一個面的細膩變化過渡。是非常系統科學的觀察方法。真的按照契斯恰科夫素描體系來畫畫,恰恰不會千篇一律,而會讓畫面非常豐富有節奏感。
所以這完全是中國自己沒教好、沒學好的問題。
那是你看得少
我們當時學畫畫的時候,首先練習的是線條,其實線條也是練習握筆的手感力度,之後開始學習結構基礎,需要很長時間練習才能把握整個人體的結構。
按照自己畫素描的過程來看,樓主看到的千篇一律的畫風個人認為應該是基礎線條風格。基礎練紮實之後線條隨你喜歡,只要符合整體素描的感覺就好。
ps以前我們老師從沒有限制我們使用什麼風格,在藝術方面也不存在是中國的老師抹殺了興趣。
我們大學老師老師以她自身幾十年來的素描學習體驗來教的我們的,她說現在覺得擺脫當年學習時形成的看法與思維需要非常大力氣,於是她教我們感性素描,她說她喜歡莫蘭迪的作品。
於是乎,有過素描學習基礎的同學在學習中會非常的迷惑,因為在他們看來很簡單的幼稚的素描恰恰是老師喜歡的。。。
對於此,我是這樣覺得,素描還是開始時理性一點,但也不要太過於寫實,在技法上有了很大提高後再去談個性的東西吧。
那是因為你見過的素描作品太少。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發展階段,人們講究的是有效,千篇一律的畫法其實也有他的好處,比如方便選拔學生,方便評判好壞,不用花太多時間。藝術在這個時代,也會面臨市場規律,有時候就是要面對被一刀切的無奈。 不過其實學院里也有大神啊,手法各異,可能題主沒發現。一般大神都比較低調呢。 大多數千篇一律是正常現象。牛叉的還是少數。
還有就是和藝考的經濟鏈條有關係。比如某美院周圍大大小小的畫室,都是靠這個素描速寫色彩這條產業鏈吃飯。畫室很多是和學校招生標準無縫對接。本人以前做過美術老師。現在藝術考試是一種工業化的模式,你只要按著這幾張臨摹稿去畫 包過美院線。很多畫室的老大其實也是學校招生的判卷人。密封卷子,他們只要通過辨認,就知道哪張是自己畫室出來的學生畫的。所以便於保證畫室的升學率。所以他們很自信的說,包過線,不過線退錢什麼的。
正式這種緊密的利益關係,使得作品千篇一律。在這場工業化的教育模式下,最後只有為數不多的奇葩得以跳出牢籠探索獨樹一幟的畫風。
高考相關的東西已然已經成為了一個暴利產業。
現在有企業專門為學生生產考試用的畫材。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了解下,有專門畫蘋果暗部的顏料,有專門擦素描暗部的擦筆,擦起來確實很爽啊,還有專門打大底色的鉛筆,用起來效率高啊。只要你東西買齊了,步驟背會,素描大效果大關係,半小時呈現出來。後面就是刻畫下細節就好了。聰明的人類已經吧畫素描這事情流水線化了。所以零基礎,三個月過線不是夢。啊哈哈是不是聽起來很可怕。
我這麼說吧
大學剛來上的第一節,我們老師就告訴我們:
我這一個月的專業課的目標就是把你們從模式化中儘可能的拽出來……
然後我們那一個月畫的感覺自己之前畫的都是什麼啊……
感覺退步了特別多,但是過了一個月後又感覺進步了很多……
奇怪的現象
其實不管應試還是不應試,最終判斷的標準還是你畫得好不好。 只要畫得好,什麼都能過。
在學習和感悟的時候,應試的東西少看。 如果一開始就去學模式化的,概念化的東西,到後來你會很難改變。我覺得那無疑是種精神污染。
一幅畫是在盲目照搬炫技還是真心有畫味有感覺,是很容易辨別的。
集眾家之所長,多看經典多體會,不要急功近利為了考試學那些奪眼球的技巧。基本功好不好不是技巧掩蓋得了的。這就是不問是不是,直接問為什麼的典型例子。中國的學院素描真的千篇一律嗎?真的嗎?你確定一定以及肯定?你真的把中國的學院素描全部看完了嗎?下次先問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吧
考試製度決定的,我們學美術高考有美術省統考,說白了,就是考試喜歡什麼樣的,我們就畫什麼樣的,這樣的機械式訓練,等上了大學能不在畫風和表現上千篇一律嗎?
我覺得……不是制度問題,是因為學院派!學院派!沒錯就是印象派所厭惡的畫派,整天宅在美院里畫石膏像的不千篇一律就奇怪了。
現有的均是蘇聯學院式 自然一樣
千篇一律? 並不是, 如果你看到了千篇一律 那很有可能是看到什麼「一個月教會你畫頭像」「聯考速成」這種東西 在沒有畫夠本分的東西時 提早養成風格(非千篇一律 雷同感) 並非好事 拙見 謝謝
主要是中國的應試教育和人才培養系統,讓中國素描走向學院化和複製化。
都是這樣的 只要自己不要被禁錮就好 考試體制太頑固了 多開放自己的眼界就好 多臨摹大師的畫 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