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思考方式是什麼?


大部分富人,,不是二代,而是創業者的情況下。
其實本質上心都是很硬的。
哪怕表現得謙和,低調,那都是偽裝。
骨子裡都是驕傲,強硬,固執,甚至是偏執。
因為有句話,成功者往往都是偏執狂。
沒有一個堅定的心,沒有一顆大心臟,都很難在這競技場里殺出血路,殺出一席之地。
強硬,堅持,並且清醒而不喪失理智。
這是我見到的很多成功人士的共性。
……
最後,有錢人往往都不是最聰明的那一類人。
因為聰明人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喜歡抖機靈,遇到問題和困難,第一反應是想辦法要用容易的辦法來解決,可以用聰明的辦法繞過去。
這樣的人,往往會和成功擦肩而過。
所以,這種聰明人,往往都是給有錢人打工的……
不信?你見過幾個超級富豪是門薩會員的?


啊!沒想到這個答案會得到這麼多贊啊!本來是本著發上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騙個十幾個贊的,沒想到這馬上就要破千了,現在好慚愧……不希望我以後主頁里最高票的答案是這個啊!個人覺得這篇文章有一定道理,但是含金量不值得這麼多的贊,有朋友在評論里說有qq空間風也不無道理。

很多道理我們其實都是知道的,但是就是做不到,等到有了經驗翻了跟頭回過頭來再看才會恍然大悟。

知乎上有個答案是說「知行合一」,知道做不到就是不知道。所以我覺得我們看看這個答案,就只是看看吧,可能帶不來太大實際性的影響,但是如果能點醒一部分人,我還是覺得很幸福的。別的回答里有很多實用的答案,希望大家沒有很感觸的話就先不要點贊了……謝謝大家……


----------------------------------------------------原回答的分割線--------------------------------------------------------

今天正好看了一篇文章,覺得有一定道理,這裡放上來。

手機不能打引用符號,以下內容為引用。

-------------------------分割線-----------------------

本文翻譯自吉姆·羅傑斯的《給女兒的禮物》(A Gift to My Children)。吉姆·羅傑斯是華爾街著名的投資家、環球旅行者,他與索羅斯共同創辦了量子基金。與別的投資家不同,他投資之前,除了閱讀報表、書報之外,還喜歡實地考察,用腳丈量大地。他曾兩次駕車週遊世界100多個國家,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今年72歲,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Happy,今年11歲,小女兒叫Bee,今年6歲,不但能歌善舞,而且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這本《給女兒的禮物》,就是寫給兩位女兒的信,出版於2009年,誠懇真摯,智慧滿溢。
  1、永遠買高質量的商品,它們不但耐用,而且殘存價值高。
  2、去採購食品之前,記得要吃飽。如果你餓著肚子,將會買回一大堆超出所需的食物。
  3、任何貼著「必看」、「必讀」、「必須試試」標籤的東西,都要避開,尤其是流行的,更要退避三舍。保持良好的教養,無論身處何方,無論對面是誰。這可以把你與他人永久區分開來。在任何社會,都要入鄉問俗、入鄉隨俗。
  4、無論在哪兒都要警惕從政的人,他們也就是在校時了了,大未必佳。
  5、永遠不要問別人賺多少錢以及某樣東西值多少錢。不要告訴別人你的東西多少錢買的。不要跟人談論你賺多少錢以及有多少身家。這是咱們家族根深蒂固的傳統,從我的爺爺那輩開始,大家就遵循,因為談論這些事不但扎眼,而且缺乏教養,至少對我們家而言是這樣。證明自己要靠行為,而不是談錢。如今很多人喜歡談錢,但我不希望你們這樣。
  6、如果你們借錢,一定要提前還,至少要按時還。好的信用至關重要,壞的信用記錄會困擾你許多年。
  7、等你們長大了,會跟男孩們打交道。我希望永遠給你們建議和警告。與他們交往的基本原則是:記住他們對你們的需求遠遠大於你們對他們的需求。當他們狂熱追你們的時候,他們會許下千萬條諾言。實話告訴你們,這種漂亮話我能說得比他們好。直接忽略他們,對自己誠實。當聽到荒謬的許諾、奉承、誇獎時,運用你們的常識。不要追隨男孩們轉學、遷徙、換工作。讓他們來追隨你。
  8、等你們長大了,要知道你們單獨去酒吧幾乎沒什麼好處。吧台的少爺們知道的、經歷的比你們多得多,他們會從你們這裡討便宜。
  9、要警惕:許多看上去跟你爸爸或爺爺一樣年紀的人,並不會把你們當成他的女兒或孫女。
  10、在你們28歲之前不要結婚,只有到了這個年紀,你們才會對自身、對世界有所了解。
  11、非常重要的一點:要分清好工作與生活的邊界。下班後不要跟同事們去吃吃喝喝,你會發現,當老闆的從來不會這麼干,所以他們才是老闆。永遠沒必要跟老闆去喝酒,尤其是兩人單獨。永遠不要在商務午餐時飲酒。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避免發生辦公室戀情。這件事總是以個人和職業的悲劇而結束。
  12、在開長途車或在公共場合露面之前,記得要先去洗手間。
  13、學會打字和縫紉,我不會,故而常後悔。
  14、學會心算,雖然到處都有計算器,但心算會讓你對數字更敏感,從而發現別人視而不見的機會。心算能讓你們受益終生。
  15、照顧好自己,一個人如果身體不好、休息不好,則很難成功。你們知道媽媽經常給你們擦防晒霜,她是對的。
  16、當面臨壓力和混亂時,記得要冷靜。這能讓你做出清醒決定,也能讓別人注意到你們的冷靜沉著。我經常頭腦發熱,現在常常後悔。
  17、與人有約,一定要早到。你這樣做,不但能讓自己保持高效,還能給人以好印象,因為大多數人都遲到,還有人每次都遲到。
  18、一旦你對自己有了清醒的認識和理解,記住你是誰,並且保持住。我有時還會迷失,感情用事,或者做自己不擅長的事。當回首往昔,我真想踢自己,讓自己對自己誠實。例如,我投資的時候,有時會跟著感覺走。我經常後悔,自己沒有堅守住自己最擅長的領地,無論是投資,還是做別的。


------------------------分割線-------------------------

好像不太切題,摺疊我吧……


瑞銀UBS分析了1300名億萬富翁,並總結出一些富人的特點/思考方式和發現 (第4點主要是關於思考方式的):

1. 大多數的億萬富翁的財富是在過去的20年內獲得的。跟上環境,選對行業也很重要:美國的致富方式是科技和金融,而亞洲包括中國是房地產,實業和消費品

我想說,大環境真的很重要

2. 靠自己成為億萬富翁的富人們年紀很輕的時候就開始創業了,當然,大部分人還是在40歲以後才有了很多的錢。
23%的人30歲之前開始創業,68%在40歲之前。

3. 學歷很重要。82%的富人們都有本科及以上學歷。

4. 個性特徵:
* 敢於承擔一定的風險
- 樂觀但理解存在的風險,並想辦法減少轉移風險
- 很少有人堵上全部身家去冒險,會給自己留一點救命錢

* 對生活充滿了好奇和思考

* 找到自己的關注點並且集中精力,而不是三心二意。

* 堅持不放棄
- 面對失敗敢於承認並獲取經驗

5. 慈善
超過100名的億萬富翁承諾在身後會捐獻50%以上的財產給慈善機構。

然後關於思維特點和生活習慣放上一張圖吧,簡單易懂:

感謝評論區里 @光亞未來HIKARU 同學的翻譯:
-----------------------------------

大概意思是:

多數富人有以下特徵:

每周鍛煉4天以上,每天看電視小於1小時,有日程表,在上班時間3小時前就起床,上班路上聽有聲書,每個月社交(人脈)活動多於5小時,喜歡閱讀,每天讀書半小時以上。

多數富人教給孩子:

成功者的日常習慣、每個月做10小時以上志願者活動、每天讀半小時以上的非小說的讀物。

多數富人這樣對待目標:

把目標寫下來,著眼於完成具體的目標,篤信終生學習和自我進步,相信好習慣帶來機遇,相信壞習慣帶來壞影響。


只有很少的窮人做到了以上事情。

-----------------------------------

相關回答:
為什麼說「這個時代,寒門再難出貴子」? - Li Carly 的回答


寫回答的時候,最高票已經14k贊,共有396個回答了。

無妨,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讓我當第397個回答者吧。

寫這個回答的初衷,是看到 @尼克余 的回答,裡面提到的The Millionaire Fastlane這本書
什麼是「窮人思維」? - 尼克余的回答

但是可能是問題是窮人思維, @尼克余 沒有將和富人有關的快車道的內容說全。

感謝作者MJ Demacro寫了這本書,有條件的可以支持正版,我的已經在路上啦。
The Millionaire Fastlane: Crack the Code to Wealth and Live Rich for a Lifetime/MJ DeMarco-圖書

還要感謝Leo做出了這麼好的讀書筆記,找到之後匆匆看了一遍,非常發人深省。
The Millionaire Fastlane

@尼克余 覺得10000個讀者裡面,最後只有2個人能夠成功,我想,書本身沒有中文版也是個因素,心動不如行動,我願意為有意向的人做個翻譯工作,如果能提高几倍的最終成功率那也算善莫大焉了。
畢竟,我看著各式壟斷國企實在是深惡痛絕,創業者再多一些吧,小微企業再多一些吧,希望你們能承擔起中國的未來,么么噠。兩桶油去死,就醬。

The Millionaire Fastlane

The Millionaire Fastlane by DeMarco

  • 觀察#1:如果你想繼續獲得現有的回報,那就繼續干你現在的工作。推論:如果你沒有在身價上億的路上,那就應該停止你正在乾的工作。
  • 觀察#2:有錢人之所以有錢,財富增值不是通過投資共同基金,使用優惠券,交養老金來實現的。這些技巧效率太低。
  • 「慢車道」是錯的,因為它需要你一輩子工作,而且足夠幸運沒有投資失敗,並且即使你最終變成了富人,你也太老無法享受生活了。
  • 除了極少數的人,變得富有是個過程而不是個事件。人們目光更聚焦於諸如出售公司或贏得大單這種事件上,而忽視了推進這些事件成功的過程和努力。如果你跳過過程,你就無法獲得結果。
  • 人們總是給出各種各樣的理由為什麼他們「應該」成功:有深厚的背景,有偉大的商業計劃,積極思考,「愛好即工作」等等。全是狗屁。身家過億不在於有沒有各種前提和背景,而在於選擇合適機會,投入精力,堅持。

  • 有三種財富之路:
  • 人行道——今朝有酒今朝醉。人行道的終點是貧困。
  • 慢車道——犧牲當下,投資未來(與人行道相反)。慢車道的終點是普通人。
  • 快車道——努力工作,專註於為客戶帶來價值。快車道有望在未來五到十年內變得富有。

  • 人行道上的人:將債務視為資產,例如信用卡可以讓他們消費更多平時無法消費的東西。傾向於消費而不是儲蓄,月光族。人行道上的人不會做長期規劃,認為是外部因素(如稅務,壞運氣)造成他們的糟糕處境。因為人行道只關注短期行為,因此長期預後不佳,最終你片刻的歡愉將以失去穩定的未來為代價。人行道充滿不確定性,因為各種外部因素如失業,經濟衰退,加息等會對那些拆東牆補西牆沒有長期規劃的人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要注意的是選擇人行道不意味著你現在一定很窮。很多有錢人如運動員、律師等日進斗金同時也揮金如土。賺更多的錢對人行道上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意義因為他們的處世哲學讓他們賺多少花多少。
  • 真正的財富不是指有錢,有豪車,昂貴的假期,度假別墅什麼的。真正有意義的是健康的身體,和睦家庭和朋友圈,自由的享受生活。
  • 虛假的財富是財富帶來的幻覺。買各種高價的,奢華的物品,超過承擔能力,使得你不得不更依賴於現有的收入,進而侵害你選擇的自由。
  • 如果你需要考慮是否能承擔某項消費,其實你就是無法承擔。當你買便宜貨,比如飲料啊拉麵什麼的,你不會考慮是否承擔的起或是否值得的問題。如果你進行大宗消費之前需要說服自己,那麼實際上已經超出了你的消費能力。
  • 財富,和健康一樣,需要努力,自律,和耐心。
  • 一個好的過程會讓外人視為幸運。人們只會看到你幸運的選擇對了學校,幸運的選擇對了產品,幸運的賣掉了公司。他們很少意識到這一切幸運後面實際投入的努力和犧牲。認為富人只是運氣好是失敗者的想法。
  • 人行道上的人傾向於追求財富事件(彩票,賭博等)而不是過程。他們將他們的財務未來控制權拱手相讓(如銀行,僱傭關係等),而這通常會極大的增加自己變成窮人的幾率。

  • 慢車道不是個好選擇,因為財富在年輕的時候才有意義,而不是在你一輩子辛勤工作之後。尤其是,太多超過你掌控範圍的因素(如房價的波動,通貨膨脹等),很可能即使付出了一輩子的辛勞和犧牲,最後還是沒有變成富人。很多人在經濟危機的時候失去了一半以上的資產。
  • 慢車道上的人:用時間來換錢(如花兩小時找便宜貨,最後省了10塊),不捨得花錢,找各種特賣會和折扣券,相信複利會帶來財富。有些策略是沒問題的(如參加特賣會,控制預算這些都不錯),但問題是他們的策略就是整個計劃而不是某個更大的計劃的一部分。各種意義上,慢車道上的人是在出售周一到周五,以便享受周六和周日。人們不會花5塊來換2塊,那為什麼花5個工作日來享受2天的周末就合理了?
  • 「每天實打實的干八小時,最後你會升職的,每天干十二小時。」
  • 通常來說,工作不好,因為你只能獲得有限的回報(每天多干50%的活也不可能漲50%的工資)和有限的控制權(如果你被炒了呢?如果公司不景氣強迫降薪呢?)。工作的常見問題:你在出售時間(和生命!)來換取金錢,獲得的經驗是有限的(如果你自己開公司一個月的時間會比你給別人干一年學的還多),你得滿足你老闆的各種二逼想法,得適應辦公室政治,並且你的收入你自己說了不算。
  • 慢車道的問題是無法控制的並且有限的回報。這意味著你對你的收入沒什麼控制權,而且你也沒有機會完成巨量的財富積累。如果你有工作,衡量你價值的是工作時間。如果你想多拿20%,你就得加班20%的時間,問題是一天只有24小時。你可能可以一天打2份工,但你沒可能打10份工。反過來說,如果你是自己開公司,10倍的利潤增長還是很有可能的。一句話,時間是最寶貴的。
  • 慢車道的另外一個問題是複利的大部分收入只有在後期才能體現。看預期收入表,1萬的投入在40年後會變成250萬看上去很牛逼,仔細看看原來30年後才60萬,20年後才16萬——絕大部分財富都是在最後十年獲得的。40年後獲得250萬收入不光比不上現在就有250萬,而且連40年每年多得5萬都比不上。尤其是,誰能保證未來股票市場和過去一樣強勁?萬一你在30年後得心臟病了怎麼辦?萬一40年後通貨膨脹,250萬隻相當於現在20萬的購買力呢?
  • 一項調查指出大於5百萬資產的人只有10%是通過被動投資獲得的。沒說他們多大,但是很明顯這些百萬富翁肯定不會年輕就是。
  • 想想看吧。你碰見過通過投資共同基金或養老金來致富的大學生嗎?2006年買了債券然後2009就退休的呢?有人通過分散投資共同基金買得起1000萬的車的嗎?不存在這樣的人因為第一桶金不是這樣賺的。
  • 慢車道上充滿了希望:希望你的股票升值,希望你自己升職,希望你手下好好乾,等等。希望不是個好計劃。如果你無法控制你計劃里的變數,那你就無法控制計劃的結果。
  • 慢車道上的人們相信教育是提升價值的方法。一天只能工作10小時,那如果去獲取學位或認證或任何能提高單位時間薪酬的辦法,最後就能多賺錢。問題是教育很昂貴,金錢上和時間上都是。博士畢業可以拿200w一年,但是你先得花十年讀書(拿工資的年限相應減少),還有很多助學貸款要還。而且,你也被貸款綁住了手腳,即使你不想做律師、醫生等等,你還是得把助學貸款還完。(美國的現狀,中國的學費沒那麼貴,相應的讀完出來工資也少的多,最終情況大致相同)
  • 當心各種「財務導師」的建議。他們很少通過他們自己給出的建議致富——通常他們通過寫書、授課等方式賺錢。當你聽取別人的財務建議的時候,確保他們給你的建議是已經親自實踐過的。
  • 慢車道的風險:
  • 如果你在準備退休的時候不再健康了怎麼辦?
  • 如果你失業了,或者升到頂了,或者行業衰落了,怎麼辦?
  • 如果你的房價不像預期一樣上漲而是驟降怎麼辦?
  • 如果不滿足於樸素的生活方式怎麼辦?
  • 如果經濟衰退了怎麼辦?有時候一兩年時間股票能跌掉一半——如果就在你準備退休的時候發生了怎麼辦?
  • 如果你活得太沒勁決定享受消費的快感(如改當人行道上的人)怎麼辦?
  • 迅速致富的秘訣在於控制支出同時獲得大量的收入增長。如支出漲了10%而收入劇增3倍。
  • 慢車道和快車道富翁的區別:
  • 慢車道上的人花幾十年的時間積累財富,快車道上的人通常只花10年或更少。
  • 慢車道上的人需要住在中等階級的房產里,而快車道上的人可以住莊園。
  • 慢車道上的人讓市場控制他們的資產,而快車道上的人掌控自己的資產並且有能力改變它們的價值。
  • 慢車道上的人是職員,快車道上的人是老闆。
  • 慢車道上的人通過共同基金和股票致富,快車道上的人用它們來維持財富。
  • 慢車道上的人讓他人掌握自己的收入,快車道上的人掌握自己的收入。
  • 慢車道上的人視自己的房產為資產,快車道上的人的房子就是拿來住的。

  • 快車道的關鍵是可控的無限的回報率。你會希望最大化的掌握你的成功,並且成功的回報足夠多(例如1倍或10倍的回報,而不是10%)。快車道內涵在於商業,自我僱傭,企業主,以及迅速獲得財富。
  • 快車道上的人視債務為一種有用的工具,可以用來加速系統成長;視時間為最重要的資產,並將為客戶帶來價值視為主要的獲得財富的方式(相反,慢車道上的人視被動投資為致富的方式)。
  • 快車道的關鍵是「快速致富」,但絕不是「輕易致富」。在你獲得成功之前,需要大量的工作和投入,可能要花費5-10年的時間專註於事業。好處是一旦你獲得了讓你滿意的財富之後,你可以自由的過你想過的日子。
  • 快車道的思維模式需要你富有責任心,而不是僅僅承擔責任。承擔責任是承認你錯了;富有責任心是改正行為使得錯誤不再發生。
  • 在致富的路上,最終目的是自己不去做臟活,而是建立一個系統幫你做。記住,這不是說要逃避工作,而是指合理利用資源,不斷的優化和自動化。例如,假定你現在要做一個金字塔。慢車道的方式是自己搬石頭,一次一塊,當然這得花幾十年才行,快車道的方式是先花幾年設計某種工具幫你搬石頭:吊車,滑輪,什麼都行。經過合理的前期投入和思考,使用自己的工具建金字塔顯然容易的多。
  • 快車道的關鍵是用生產替代消費。不要做買特許經營權的人,要做賣特許經營權的。不要做看了廣告買東西的人,要做賣廣告上的東西的。等等等等。
  • 快車道的幾個例子:寫書(前期投入很多,寫完了之後幾乎不花什麼投入可以持續不斷的產出,當然你得寫能賣掉的書);發明(前期投入很多,但是你會得到長期的專利收入)。
  • 只有那些敢於大步向前的人,才知道自己能走多遠。
  • 在慢車道,你能調整的主要變數是時間。你可以一天工作8小時或12小時,也可以一個周末都在加班。在快車道,有很多變數你可以調節:轉換率,產品成本,廣告花費,定價等等。如果做對了決策,一年之內就有可能取得5倍或50倍的增長。
  • 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潛在市場的規模。如果你是熱狗攤主,那你是一個「企業家」但是你的成長潛力是有限的。你可以賣多50%的熱狗,但是不可能賣多100倍,(除非你買更多熱狗店承包出去,或者換一個商業模式等等)。你的潛在盈利基於兩點:你的目標市場的規模(本地&<全國&<國際……互聯網能幫到你)以及你對每個客戶的影響力(小&<中&<大影響力)。
  • 前面提到過的調查,80%的百萬富翁要麼自己開公司,要麼在一個急速成長的公司擔任職務。
  • 慢車道上的人買貶值的資產例如汽車和電子產品;快車道上的人買升值的資產例如專利,商業模式,現金流。
  • 很多產業都有一個基於現金流的標準乘數來定義公司的價值。例如,你的廣告公司一年盈利100萬,廣告業的乘數是2.9,那麼你的公司大約價值290萬。乘數範圍不定,傳統商店大約在3-5,計算機相關公司大約在6-10,和專利、醫療等有關的公司大約會超過15等等。如果你所在的行業乘數是10,那你每多賺1塊錢,公司估值就會上漲10塊。這個回報率如何?

  • 搖錢樹是一個獲得財富的好辦法。搖錢樹是指一個能獨立存活和自己增值的商業系統。例子有:
  • 租賃。你可以出租實業,使用專利的權利,或者出租你的歌曲,等等。你的投入是生產或獲取被出租的產品的消耗,接下來你不用做很多就可以獲取出租收入。
  • 軟體。如果你把某件東西上線,你實際上獲得了全世界,24x7作為你的潛在客戶,想想那個回報率吧。本地市場太小無法養活的軟體是可能在全世界範圍取得成功的。
  • 內容。當你寫一本書,做一個CD等等,你可以靠賣內容獲取很多收入。再一次,你的前期投入是固定的,但是你可以長期獲得不斷的收入。
  • 分銷系統。如果你打造了一個其他人用來賺錢的系統,你可以賺很多錢。例如電商平台(淘寶天貓),APP Store,加盟店系統等等。
  • 最好的搖錢樹就是金錢本身。當你有錢的時候,你可以從債務人轉變成債權人,從客戶轉變為股東,等等。快車道和慢車道的區別在於慢車道通過5塊錢起步,並等著它複利到100萬的那天;快車道通過幾百萬起步,視利息為收入的一部分(而不是積累財富的方式)。

  • 影響力定律——你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大(單人影響力*受影響的人數),你越富有。記住,比例和規模。
  • 當你建立公司的時候,最好的商業結構是一般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他們只承擔有限責任。不要建立合伙人或個體戶,他們要承擔無限責任。(在中國沒有破產法的實質保護,區別沒有那麼大)
  • 你的早期選擇會造成最大的影響。起飛的時候偏1度也會造成巨大後果,如果是在最後100公里偏一度基本上還是會到達目的地。
  • 你可以做兩種選擇:怎麼想和怎麼做。做更好選擇的第一步在於修正你思考和理解事物的方式——它們會支配你做的每一個決定。例如,你想致富,你首先要相信你能做到,無需等到退休才成為身家上億,等等。
  • 如果你不相信件事,但是又必須跨過它採取行動,去尋找能改變你觀點的證據:是否有人已經採取了類似的行動,他們是怎麼做的,等等。
  • 那些對你的目標和夢想懷有疑慮和阻止你的人,忽略他們。和那些你想成為的人,鼓勵你的,激勵你盡展所長的人交朋友。尋找一個良師。很多時候,你的配偶將要麼是你最大的絆腳石要麼是你最大的支持者。
  • 如果你期待不尋常的結果,那麼你需要不尋常的思考。

  • 兩個做決定的好技巧:
  • 最壞情況分析(WCA)
  • 加權平均決策矩陣(WADM)
  • WCA:最壞會是什麼情況?有多大可能是這樣?這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冒險嗎?
  • 使用WCA能很容易排除掉壞的選項。
  • WADM:找出哪些因素會對你造成影響,給每個因素一個權重,並且將不同選項造成的結果進行評分,然後將評分和權重做一個乘積,以獲得不同選項的整體評分。例如,你在找公寓,你關注的兩個因素是地點和價格,並且地點的權重2倍於價格。那如果公寓A價格得5分,地點得8分,總分是5+8*2=21分。公寓B價格得8分,地點得6分,總分是8+6*2=20分。因此,你應該選擇公寓A。

  • 你的時間很寶貴,不要浪費(在電玩,連續劇等等),也不要拿小便宜做交換(例如在打折的時候等了4個小時才省200塊)。不要覺得你的時間是免費的。你的時間是有限的而且在不斷減少,記住這一點。
  • 你的時間分為自由時間和不自由時間。不自由時間是讓你完成不得不完成的事情的時間:刷牙,洗澡,工作等等。自由時間是剩下的時間。有錢可以減少不自由時間從而購買自由時間。
  • 你的債務是寄生蟲,因為它強迫你努力和長時間的工作。你的貸款,分期付款,信用卡賬單等等,都在強迫你工作的比與生活基本所需更多。不得不工作限制了你的選擇權。如果你買大件商品,請記住這也是時間上的支出。100萬的寶馬車值得你工作一年嗎?
  • 控制寄生蟲債務的關鍵是控制即刻消費的需求。不買餅乾回家你就不會一直想著要吃它,不買無用的東西就可以更容易避免債務。當你考慮買東西的時候,考慮清楚是否真的需要,6個月以後是否還用得上,以及更久的時間。
  • 快車道上的人吝於時間而慢車道上的人吝於金錢。
  • 學習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等等,能為你多開很多扇門。
  • 快車道的教育是關於學習特定的技巧來增進你的商業技能。慢車道的教育是關於增加受教育的人的內在價值。學習的最好方式是在現實世界中做事而不是從書本和教授那裡。
  • 如果你覺得你沒有專用時間來學習,在你開車、鍛煉、走路、上廁所的時候都可以學習。
  • 專註於吸引你的主題或者是你的生活需要改進的領域。
  • 不要浪費錢在那些昂貴的好幾萬的課程上,這些課程讓講師富了但是很少值得你的學費。
  • 興趣和行動之間有巨大的區別。興趣是看一遍書然後想建個網站,行動是去實現你看到的並且買下網站的域名。「這道牆並不是為了阻止我們,這道牆讓我們有機會展現自己有多想達到這目標。這道牆是為了阻止那些不夠渴望的人。」
  • 失敗是成功的汗水。你不能不努力流汗就完成你的健身鍛煉,你也不能不失敗就成功。
  • 人們害怕失敗是因為他們高估了最差情況的後果。但是創業失敗最差的後果無非就是回去工作或者重新來過。沒那麼差不是么!
  • 冒險分聰明的愚蠢的兩種。愚蠢的冒險潛在收益有限但是可能造成無限的損失。例如,不保存一份工作的存檔會節約很少的時間和金錢,但是一旦丟失了正本會造成極大的後果。反過來,聰明的冒險沒有那麼多可能的損失,但是潛在收益卻很驚人——創業是一個好的例子。
  • 人們沒有行動是因為他們在等待「改日」。改日我會創業,改日我會做這個那個等等。問題是,改日永遠來不了。只做計劃不實現是危險而讓人麻痹的。不要改日了,就今天。

  • 影響力5大戒律
  • 需要戒律——沒有人關心一個只能讓擁有者賺錢或者做他想做的事情的公司。永遠不要建立一個追逐金錢的公司,建立一個專註用戶需要和痛點的公司。公司能賺多少錢取決於它能提供多少價值。愛好即工作是挺好,但是要賺錢的話,你的愛好得解決用戶的需要才行。(人們不會因為你的愛好給你付錢,他們只為你解決的問題付錢)。備註,不要把你的激情轉到衍生領域(例如你喜歡健身,結果你選了私教做職業)。衍生領域無法迅速致富並且他們會損害你的激情。關於創業你肯定需要激情,而且,你需要激情的源泉。可能是對解決難題有激情,或者對還貸有激情,或者其他的,都行。基本上,每天早上起床,100%的投入工作,你絕對需要不可抗拒的理由才行。激情讓工作不再痛苦。
  • 門檻戒律——進入你行業的門檻越高,你的生意會越好。如果你只需要1000塊的成本就能創業,最好等下一個機會。如果你違反這個戒律,你得在你的領域非常傑出才行(例如每個人都能打牌,但是幾個人能成為職業牌手賺錢呢)。如果你入行是個巧合,那門檻挺低。如果你入行需要積累,那門檻肯定不低。如果「大家都在做」,那你最好做別的,因為「大家」都不是富翁。大家都買房子的時候,你得去賣房子。大家都賣股票的時候,你可以買。等等等等。當「大家」都在干某件事的時候,事情大條了。
  • 控制戒律——你要麼能控制你的財務計劃,要麼不能。你不能指望其他人幫你掌舵來獲得成功。這意味著你應該出售加盟權,而不是購買;出租,而不是租房,等等等等。如果你站錯邊了,這意味著你在其他人的控制之中(例如加盟店要漲年費,房東要漲房租等等)。如果其他人能一彈指毀掉你的生意,那麼你在和你的財務計劃玩俄羅斯輪盤。
  • 規模戒律——生意有不同的規模:社區級,市級,省級,大區級,國家級,跨國級。規模越大,回報率越大。總收益=數量x單件收益。如果你賣的東西數量有上限,那你不會走的很遠!當你思考商業模式的時候,想想它是否能從20000收益增長到2000萬,有沒有可能支持上百萬的顧客,最好的可能是多少。如果生意的成長空間有限,還是想想別的生意機會吧。
  • 時間戒律——生意有沒有可能自動化呢?利潤夠不夠讓你請人幫你幹活?最終生意有沒有可能在不投入大量時間的情況下自己運行良好?開咖啡店就是個典型的違反了時間戒律的生意。它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利潤通常無法高到可以請人幫你運營的水平——也就是說你無法從日常運營中脫身(美國人力太高因此咖啡店會出現此問題,中國的話要僱人運營咖啡店還是有可能的)。
  • 總結下5條戒律:不要投入無法滿足客戶需求的生意;不要拿時間來換錢;不要運營小規模的生意;保持控制權;不要倉促創業。

  • 創業是個重大的決定。不要輕易決定,否則你只是在滿足自己的業餘愛好(而且賺不了多少錢)。
  • 有些特定行業可以滿足所有以上5條戒律:
  • 互聯網——全球規模,並且大部分工作都能通過軟體自動完成。7大類互聯網商業模式:
  • 基於訂閱——為使用工具或數據進行無差別收費
  • 基於內容——對讀者或分發你內容的人進行收費
  • 導引性銷售——為客戶找到最終消費者並收費(對沒有主導者的行業很有效)
  • 社交網路——針對特定人群投放廣告和產品
  • 經紀人——把買家和賣家聯繫起來(支付寶,淘寶,天貓等等)
  • 廣告——和經紀人類似,但是不是收取成交費而是基於廣告收費
  • 電商——在線售賣商品和服務

  • 發明——發明一個產品然後製造和銷售它。要注意的是絕大部分人認為發明是指一個全新的產品,而實際上即使很小的進步也能有很大的錢景(例如看看電視的演進,或者手機)。發明只是生意的一部分,真正賺錢的是賣掉它(你可以自己賣或者出賣許可權)。如果你實現了一個偉大的產品但是賣不出去,那你一分錢也賺不到。作者註:「寫書不是關鍵,關鍵是讀者願意買。」
  • 迭代——比如一個違反規模戒律的生意(開一家加盟店,買下並出租一個商鋪等等)。如果你只有1家星巴克,賺不了大錢,不過如果你拿收益開了第二第三乃至第十家,你的收入會劇增。壞處是迭代需要時間。
  • 機會到處都是,但是人們視而不見。只要你聽到有人抱怨什麼或者你觀察到效率低下的事情,都是創業的好機會!
  • 如果你有個好想法但是有人已經在做了,別擔心儘管去做!任何事都有競爭,你應該關注如何做的比別人好而不是做逃兵(作者說的是美國,顯然在國內總能找到沒有競爭的事情,你懂的)。
  • 別老想著一步登天,先做起來再慢慢改進。星巴克,麥當勞,沃爾瑪都是經過了很多年不停的改進和進化的。
  • 有些關鍵字意味著機會。當你聽到下列關鍵字的時候,有可能就表示有個很好的商機哦:
  • 我討厭……
  • 我不喜歡……
  • ……讓我鬱悶
  • 為毛要這樣……
  • 如果有……就好了
  • ……讓我厭倦
  • ……弱爆了
  • 等等等等
  • 當你聽到客戶的抱怨和不便之處的時候,想想你可以如何讓客戶滿意。
  • 追求夢想總會跌倒。重要的是你跌倒了之後怎麼辦——是再去嘗試新的機會,還是轉回慢車道?通常,失敗會給你指一條更好的路(例如青黴素的發現,又例如Flickr作為遊戲機失敗了但是作為照片分享成功了)
  • 自由的代價是金錢。不管你是想買輛豪車,創建一個慈善基金,還是完成你的個人夢想,只有無需擔心預算的時候你才能專註於事情本身。找出你想要什麼,然後倒推你怎麼實現它。
  • 第1步:你想要什麼?明確一點:300平的豪宅,2個小孩的私立學校,加勒比海的度假屋,等等。
  • 第2步:確定每月支出。例如,30000的房貸,20000的學費,10000的度假屋管理費等等。加上你的生活所需(例如每個月40000買雜貨、衣服、醫保等等)。乘上1.65來完稅。例如,你得有稅前(60000+40000)*1.65=165000每月的收入才行。(國內稅率算上五險一金和個人所得稅啥的也差不多)
  • 第3步:確定你的目標。你的目標凈額應該20倍於你的年支出(5%的收益是可期的,風險不大)。你的生意月利潤應該5倍於的你的月支出,40%交稅,40%再投資,20%做生活支出。
  • 第4步:實現。要注意假設你的目標是月入50萬,你不可能一開始就達到,但是記住這是你的目標收入。一開始你可能月入5千,接下來月入5萬,最後月入50萬。
  • 入不敷出絕不是個好主意。快車道和慢車道的區別在於慢車道上的人會想辦法節流而快車道上的人會想辦法開源。

  • 客戶投訴是你能得到的最有效的反饋之一。有4種客戶投訴:
  • 投訴變化——你改變了你的產品,已有的用戶不喜歡變化。這種投訴是最難解讀的,有時候人們投訴是因為你改成了一坨屎,有時候人們投訴只是單純的不喜歡變化。小心處理。
  • 預期投訴——消費者沒有獲得預期結果。這種投訴很有用,它們告訴你要麼得想辦法滿足客戶的預期,要麼想辦法降低客戶的預期。
  • 缺失投訴——客戶想要的你無法提供。這種投訴是個金礦,它們告訴你你的客戶想用你的產品做什麼。滿足客戶的需求,你會收穫大量滿意的用戶。
  • 惡意投訴——基於惡意的投訴。有禮貌的回復之,然後無視之。
  • 處理投訴的關鍵是要意識到你無法讓所有人滿意。你應該好好對待所有用戶,但那不意味著你要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 開拓生意一個極好的辦法就是擁有驚人的客戶服務。當你通過服務讓你的客戶驚喜的時候,他們會幫你做廣告。找出你的客戶想要什麼樣的服務,然後做的更好:如果他們希望你在24小時內回復,試試1小時內就回復;如果他們想搜索你的聯繫方式,把它加粗置頂放在你的首頁上;等等等等。
  • 另一方面,不管你的產品多牛逼,如果人們遇到了糟糕的客戶服務,總是會心懷不滿的。

  • 你的生意不應只有一個維度。你不會想一招鮮吃遍天(例如,我的東西就是價格低)。好的生意應該多管齊下,從各方面做工作,市場,執行力,產品,客戶服務,亮點,等等。可以提升價格,降低成本,發掘老客戶,尋找新的分銷渠道,等等。不要只關注一點而不及其餘。
  • 找出下一步該怎麼辦的最好辦法就是昭告全世界。你應該拿一個最小功能版本的產品出來,然後看客戶如何反饋來改進。他們的反饋會引導你進行下一次迭代。
  • 請確定你有個好會計和好律師。他們很重要,因為他們將掌握你的商業秘密。請以尋找合伙人的要求來尋找他們:努力工作,值得信賴,和你願景一致,等等。
  • 如果你的生意開始賺錢,那你總會碰到競爭對手的。面對競爭最好的防禦就是創立一個人們信任、欣賞、熱愛的品牌。
  • 品牌建設步驟:
  • 有獨一無二的賣點。這是把你的生意和「其他人」區別的關鍵。如果你沒有,那麼你和其他人沒有兩樣。好的獨特賣點讓用戶受益(例如Zappos的賣點就是無條件退貨),足夠明確(「減肥20斤否則退款」而不是「你會減肥的」),簡潔明了。最後,確保你的獨特賣點是真實的。如果你承諾客戶某件事,確保你能100%實現。
  • 從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好辦法:分化用戶,引領情緒,鼓勵互動,獨樹一格(請參照蘋果)。
  • 告訴客戶收益而非功能。例如,如果你在賣袖扣,告訴用戶收益(「會讓你看起來優雅動人」)而不是功能(「由貴金屬製成」)。羅織收益的好辦法是羅列你的產品功能,然後根據產品功能聯想能帶給用戶什麼優勢,然後把這些優勢組織成你產品的預期收益。
  • 用價格作為你的品牌武器。價格暗示價值,你要好好利用這一點。如果你有個好產品但是定價便宜,你在損害你自己的權益因為你的好產品看上去「廉價」。
  • 分散的注意力帶來分散的結果。同一時間只關注一項生意而不是同時開始不同的項目。


大學畢業後已經十多年沒有從事翻譯工作了,儘力而為,希望能讓大家滿意。花了半天時間,算了下居然有10000個字 O(∩_∩)O~,我真是努力啊。因為是讀書筆記翻譯的,可能有的地方不那麼順暢或者觀點比較零散,見諒。


里確實沒有告訴你具體做什麼才能走上快車道,但是它給你提供了個思考的機會,也提供了一些思考的方法,我覺得這就夠了。如果書里告訴你去做amazon可以致
富,難道每個人都能做amazon嗎?人與人之間的技能知識背景不同,針對同樣的事情,即使應用同樣的思考方法也不會有同樣的結果,真正有用的書不告訴你
結果,而告訴你你該如何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才最重要。


word上排版要好看點,我儘力了,知乎只能寫1萬字,超過部分寫不下了。。。 @黃繼新 這是為毛?要不要去創業做個可以寫10萬字的知乎呢,這是個問題!


【本文目的】
分享個人經歷和心態,並沒有指導性但可能會有少許啟發。

【不是本文目的】

  • 推銷個人生活方式(我的生活方式並不一定適合你)
  • 否定財務自由的價值觀(僅提醒不要把別人的人生目標當成自己的目標,不否定財務自由本身。評論中有位同學說的好,財務自由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正文】
寫在我快要交不起房租的倒數第三個月,也許對很多人來說,這個答案並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如果你對「富人」的定義是財務自由,或者坐擁億萬家產。

我正式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很小很小的公司,做用戶研究的工作,月薪3200人民幣。

到現在我仍然記得拿到offer的時候開心的感覺,因為自己從來沒有想過在沒有任何專業背景僅靠自學心理學寫了一些綜述和統計報告的情況下就可以有人接收我。但很多周圍的人都對我表示惋惜,好好的學的四年經濟學不都白費了?

當時我許多大學同學的工資都在5k到6k,聽說有做房地產銷售的有8k,畢業那個月還看到一個新聞說某國內頂尖大學的一個女生拿到了15k的offer後抱怨工資太低。

但我依然很開心,因為我做著我喜歡做的工作,而不是坐在辦公桌前等待漫長的一天結束。

如果每個月用5000塊來買每天8小時,不,應該是24小時的開心,我不知道有什麼比這個更有價值的事情了。

後來,我逐漸得心應手開始熟練了,老闆打算給我加薪的時候,我卻有了別的想法,我想轉去做設計師。

引用我的男神Clifford Stoll在TED說過一段話:

老闆很驚訝,說你用研乾的好好的幹嘛去轉行做設計師啊。我說我覺得可能做設計師我給產品帶來的價值會更大一些,但也不一定,因為我沒有做過。

於是我準備了大概兩周的時候搞了一個當時看上去挺不錯但現在看起來就是一坨翔的作品集,屁顛兒屁顛兒的去找設計師的工作了。

因為沒有設計師工作經驗,我的薪水依然維持在3200人民幣。這時候大部分我認識的人的工資都至少已經漲了一次,跳槽的也多是為了漲工資。

但是我感覺似乎比第一份工作更開心了,以前很多想法都可以直接變成產品,覺得每天腦袋裡都在叮呤噹啷地冒著火花,在自己摸都沒有摸過智能手機的情況下居然靠著一份殘缺不齊的安卓UI guideline 和一些網上截圖,完成了兩個APP的線框圖文檔。

如果每個月可以用10000塊錢來買當時的開心,我覺得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值的了。

過了一段時間,我開始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到底不是科班出身的做的設計沒有底氣,有的時候一個設計並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然後我就申請了設計學的碩士,打算正兒八經學一下這玩意兒。

離職的時候老闆和我說,不管你跳槽去哪裡,希望你可以繼續做設計,我覺得你在這方面很有天分。

碩士畢業後,我的工資一次性翻了7倍。這個工資對於當時和我一起讀碩士的同學來說就是一個很普通的數字,因為他們普遍在本科畢業的時候就能拿到這個數目的工資了。

但對於我而言,簡直就是天文數字,為此高興了好久,覺得自己簡直有花不完的錢。

工作也棒極了,不再像前一份設計師工作一樣畫線框圖文檔,而是完全參與到了產品的每一個決策里,團隊也是棒棒的,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好景不長,「下一件事」又開始在我心裡撓痒痒。

北京創業圈一直如火如荼,在被一個創業者拉進圈子以後,「設計」就又變成了「上一件事」。而「做自己的產品」就變成了「下一件事」。

混圈子,參與朋友項目,準備了一年半的時間,我終於跑出來了,做自己的產品就和游泳一樣,不下水永遠都學不會。

當收入變成負數,每一次交房租都會覺得銀行卡變瘦了。

這時候我的同事們有些去了美國總部,有的去了歐洲的分公司,升職的也都升職了,工資自然不用說,連霧霾都沒了。

站在北京中關村創業街,吸著霧霾,看著IN NO WAY的牌子,覺得特別高興。

前段時間見到一個師兄,他說你看上去不像在創業啊,氣色和精神頭都很好嘛。

雖然第一個項目在撐了半年後死翹翹了,而第二個項目還沒有太多眉目,我依然每天都高高興興的,因為每天都能碰見不同的人,聽到不同的訊息,處理不同的事情,視野變得開闊了,每天都是一個全新的自己。

我經常和別人說,創業的這大半年,是我到目前為止最窮也最開心的的時候。

如果每個月可以用100000塊錢來買現在的開心,我覺得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值的了。

遇到一些創業者,他們的創業原因是「財務自由」。

我一直覺得「財務自由」就是狡猾的人賣給愚蠢的人的信仰,當然你也可以說我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應該是我在知乎第二次推薦《聰明人的訓練 (豆瓣)》這本書。)

原本好好的靠著自己主動收入過日子幸福快樂的人開始覺得沒有被動收入就不能活了,看著張三李四阿貓阿狗炒炒股票玩玩期貨都財務自由了,財務自由才是健康的,財務不自由就是一種疾病。

於是以前是拿錢換開心,為了財務自由就開始拿開心換錢。
最後財務自由了也不見得多高興(你病好了能高興幾天?),最倒霉的是換了幾十年還是沒換出自由,反而把自己搞得越來越不開心。

我也沒有資格和權力指責別人的價值觀,只要你覺得你願意為「財務自由」而失去一部分的個人自由或者開心,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當然,如果你在追求財務自由的道路上特別開心那是最好不過了。

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
——盧梭

前段時間@狐狸君 肖璟問我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我說只要不死掉,不無聊就特別開心,就夠了。

不管貧窮或富有,我都覺得自己很富有。
不知道這算不算你們覺得的富人思維,反正我覺得算,我有的時候覺得自己可能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
關於不停換工作會不會影響所謂個人積累。我個人的情況是從未覺得有,換的時候自己是有感覺的,並不是盲目的換。另外送給大家一段喬布斯的話,很老掉牙,但是很經典:

Again,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If you do something and it turns out pretty good, then you should go do something else wonderful, not dwell on it for too long. just figure out what』s next.

Being the richest man in the cemetery doesn"t matter to me ... going to bed at night saying we"ve done something wonderful... that"s what matters to me.


【書單】(豆瓣鏈接可點擊)
以下四本書應該是比較顛覆我個人價值觀和想法的一些書,聽著名字很像垃圾暢銷書,但對你有沒有啟發一讀就知道了。

聰明人的聖經
聰明人的訓練
人生定位
成功沒有邏輯

————————————————
進化論 - 知乎專欄
微信:hibetterme


謝邀
首先,個人強烈而堅決的反對雞湯和成功學!!到處充斥這種廉價秘籍簡直是坑爹!!!

你見過那個人的成功是一朝頓悟猛然就成功了的!我也沒見過那個人靠看點別人的「10條忠告」瞬間轉牛的。哪個不是腳踏實地的積累,付出別人數倍的努力獲得的成功。

這類似於一個術與道的問題,缺少了最基本的術的日積月累。天天看著成功學,去追求那幾分鐘所謂頓悟的雞湯快感!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麼???這不是浮躁是什麼???
--------------------------------------------------------------------------------------------------------------------------------------

正題:

有這麼一個故事:
採訪過一個農民,問說如果你上位了有啥願望。
答:全村的糞都歸我。

好吧,我想說的其實是有錢人的思維是等你富了以後才去培養的,存在決定意識,沒有富人的條件和環境試圖去摸索富人的思維,本身就是個錯誤的想法。同樣的東西,基於不同的環境,客觀條件,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

其次:
當我手裡面有1萬塊在炒股的時候,我想的是要是我有10萬我會怎麼操作,但是真的當我有了十萬的時候,我發現當時的思路甚是奇葩。然後我設想我有50萬我會怎麼操作,但是當真的操作這個數字時,我發現我原來的想法還是浮雲。


然後是更重要的,就算我手裡面有1萬的時候我知道了10萬的操作思路又能怎樣?一個小散戶天天去想著模仿巴菲特搞價值投資,本身就是找死。巴菲特現金流源源不斷,從美股8000開始抄底,越跌越加,而普通人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即使知道了對於現實的指導意義也有限

所以我覺得,重要的不是弄清楚別人是怎麼思考的,而在於弄清楚我在當下的環境應該以怎樣的思維來思考最合適。


PS:錯別字已經修改


PPS:
而且其實思維這東西,個人以為,成形於達到某個地位之後,而不是之前。
換句話說成功者思維指導他怎麼當好一個成功者;
一個奮鬥者的思維才能指導你成為成功者;

其次,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借鑒思維沒有借鑒價值,比方勤奮,比方實踐,比方堅韌。。。問題個人以為天天抱一本《窮爸爸富爸爸》讀來讀去。然後身無一技之長,我沒見過這樣的人能成功的。


我堅信,超人的成績,源自於超人的付出。。。腳踏實地遠比去找「秘籍」重要
------------------------------------—-----------------------------------------------------------------

(你不用問我到底有多牛逼,我有自知之明,實在算不上個牛人。正好看這個的時候,正在和個真正的大牛瞎扯,他談了一些看法,我就潤色下搬上來了。)

不懂噴子們想的什麼,從哪裡的出來逼格高了,我去,這再高也高不過雞湯吧。雞湯合你心意,不斷給你大徹大悟的雞湯你儘管喝,那是你的權利。我發表點不同的看法你說我腦殘,這我就無語了,難不成非要告訴你XXX寫給XXXX的十句忠告?你自己去問問身邊牛逼一點的人,有幾個是靠一天到晚研究這些變牛逼的。。。


一直在知乎潛水,學到很多。很感激各路人才,為大家提供的無私的幫助。


現在的知乎,實在讓人有點看不下去。大家就別提quora了,看這架勢是要和百度知道接軌。

我自以為是地想對年輕的朋友說幾句(當然我也不是特別老,就是各種妖人真的看了不少),你們對未來充滿期待,有足足的動力,有開放的心態……但是你們經驗不多,所以,你們容易相信別人的嘴皮子,容易相信那些似是而非的東西。


你們必須知道,那些大牛,那些摸爬滾打,浴血奮鬥,成為擁有真正寶貴經驗的人,那種拿出來的經驗十條有八條是靠譜的人,多數是不會那麼容易地讓你取到真經的。

因為,你是誰?你們是誰?

更少有這種人去幫你們去反駁那些嘩眾取寵的東西的。他們吃飽了撐的?他們的時間很寶貴,寶貴到你難以想像。

所以他們看到那些光怪陸離的,天馬行空的,出於某種目的而吸引眼球的東西,多數一笑而過,或木然而過。更大的可能是,他們明智的信息輸入選擇,使他們根本就沒機會看到這些東西。

而嘩眾取寵的那些東西呢,他們有自己的目的,他們目標受眾就選擇的是你們。他們就挑你們愛看的料編,迎合你們,催眠你們,隨手給自己塑造個形象,以獲得自己某種滿足,或是利益。

這樣倒也罷了,就怕一些不良分子。還有些人的心理上也有問題,中國這樣的人群很多。被這種人浪費時間便也罷了。那如果出現危險呢?


所以你在網上瀏覽,正如在菜市場穿行,各種雜音叫囂不絕於耳,甚至更亂,而你必須在各種吆喝中,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

成功沒什麼神秘的,世道亂,市儈們自有他亂世摸魚的門道,但是誰說良善之人就無活路。


我積累了一些經驗,也可以說是家族經商的經驗。我祖輩是解放後堅持留在上海的本行業的七家字型大小的其中之一,後來由於某種大家都能想見的因素,受了些衝擊,斷了營生。自我起,又重入商海,雖然不似祖輩風光,但也能自詡財務自由。


我不希望知乎墮落。


我之所以想分享幾個想法,是想讓一些容易被人操控思維的朋友能理清思路。對很多人來說,或許我這些話本是廢話。但是這些廢話對那些需要他的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我知道你們會覺得,這些說了等於沒說。因為大道理都很簡單,你自己也想得到。


但是為什麼,人分三六九等,木有花梨紫檀。人的立身如此,人的才能亦是如此,


把人劃分開來的難關:


一是你如何甄別對自己有用的道理。

二是你如何堅持。

三是具體的事務性的經驗積累。


一為覺悟和方向,二為覺悟及實施,三為實際操作的經驗積累。


每個人的本性各不相同,若無特殊的因緣機遇,盡量做適合自己的事情,盡量選適合自己的道理(在這一點上,人必須自信,自知。不要總是懷疑自己,覺得世界不可知。充分尊重自己的認知能力,才能尊重客觀事實,才能正視進而把握自己。在中國,乃至全球,且不說那些網路流行語,大多數流傳久遠的道理都是有陰陽兩個版本,你懂的。)。我買賣過儀器設備,搞過外匯交易,折騰過生產,折騰過貿易,寫過專欄,當過譯員,最後還是選定了兩樣,其它的偶爾接觸。

具體的選擇有具體的原因,但是你的選擇是不是適合自己,你自身便是最好的諮詢師。


人活於世,不能順風順水,只要不違背初衷,使自己的作為順應自己的心,自然就能堅持。意志力是迷茫的人需要支撐自己走出迷霧的東西,心有執著,必然會生髮出源源不斷的行動力,不知勞苦,無怨無悔。 不過,多說一句,如果自己迷失了自我,就算物質上有所成就,很多東西是無法挽回的。


至於積累事務性的經驗,空中樓閣的道理大家都明白,無需贅言。

不要去在意那些稀奇古怪,好玩刺激的東西。踏實努力一些,頭腦清醒一些。


花了一些時間碼字,說得都是大白話,很多人都懂,希望很多不重視這些基礎道理的知乎上的朋友,能把握好自己。


對財富的看法:
援引聖經"
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財主進天國是難的。

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

基於個人宗教立場,對財富是的看法,首先是惶恐的.

看到有知友說"一個懂得賺錢的人喜歡亂買,說是千金散盡還否來,錢不是存回來的,儉是發不了財的。另一個懂得賺錢的人非常儉樸,說錢是要一分一分地儉回來的,唯有儉才是致富之道。"

其實作為富人,真正面臨的問題是,手上有一沓錢,卻不知道買什麼.

從最早做網路推廣,到推自主品牌,到現在的項目,當然也曾在移動互聯網上賠的一沓糊塗,嘗過創業到成功的全過程,被騙過,被坑過,被輕視過,被拋棄過,但同樣也被善待過,被重視過,被愛過.
從貧窮到富有這個過程.
讓我更加意識到,財富這個東西,和一輛好車沒什麼區別.

我是一個跑車愛好者,少年時就想要一輛跑車,但那時我的家庭連一個車輪都支付不起.(請注意這不是雞湯,只是為了和擁有財富後做個對照.)
但是,當你真的有了錢,吭哧吭哧考了駕照,又吭哧吭哧買了車,這輛跑車對你最初的那種誘惑(持續了很多年)在短短的六個月中蕩然無存了.
開始,每天都開它,研究他的性能,各種玩法.為貼什麼顏色的貼膜,抑或為包圍,輪轂,排氣,尾翼怎麼樣改裝,甚至加什麼機油而每天查資料.
但後來開久了,發現他只是一輛車.一件代步工具而已,

這個問題問"富人的思考方式是什麼?",對於財富的觀點,就像那輛車.
最初每天拚命賺錢的時候,他是一個夢想
有了一定資金儲備後,會想怎麼做,讓這雪球滾的夠大
當這個雪球已經足夠大的時候,他將不再是一個被"熱切關注的"事物了.就像一輛車,一件襯衫.一個茶杯.

相信有所財務積累的人都會有同樣的感受.

對生活的看法:

看到有其他知友提出"思維決定格局"
其實我想說,當你的財富達到一定量級的時候,對於生活,你已經不需要用虛偽,和裝逼,隱藏某些弱勢了,譬如貧窮,低學歷,沒有閱歷,等等.

對已一個所謂的"高格局高逼格"而言,我更關注的是生活中那些真實的地方.

我把它定義為,從暴發戶到富人的過渡
剛有錢的時候,都會有那麼一陣子揮霍甚至炫耀的時光.每天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在你剛剛富有的時候,你面對的不是金錢,而是來自各個角落的各種誘惑
但是逐漸的,你會發現,這種生活並不是你想要的,當然,這個過程中我也遭遇過一些挫折,甚至影響到事業的發展,使公司業務一落千丈.
周圍也有很富人,半富人,紈絝子弟,在這個過程中淪陷,迷失自我,新聞中能看到的已經不需一一列舉.
渡過這個階段後,你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你能折騰的東西並不多,美食,只有那幾種,好玩的也就是那幾項.
關注點最終會回到最初的原點,剛剛起步的時候,周圍的家人,朋友,路邊攤上的啤酒和燒烤

這裡要推薦什麼叫見過大世面? - 社會@張亮 的回答
"能享受最好的,能承受最壞的

"已經說明了很多.


對事業的看法: 時間有限,未來補充.


為什麼說富人富的不是金錢,而是思想和格局?

個人背景相關:我不是富人。但我的生活圈子裡有不少富人,其中不乏白手起家,30多歲就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的成功人物。通過與他們的相處,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思考方式。

在這個答案中,我將分享其中一些對我幫助特別大的思考方式。這些思考方式中,有些讓我改變了努力方向,更快地實現了一些目標,有些則非常有趣,讓我明白,噢,原來還可以這麼看待某個問題。當然,這些思考方式並非富人階層獨有或獨創。但我個人的感受是,富人階層在決策和執行過程中更常應用這些思考方式。通過本答案,我希望能為大家講述一些有價值的間接體驗 (vicarious experience) 。大家可以從中提煉出自己的感悟,來幫助自己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事先申明,我並不是在鼓吹一切向富人階級看齊這種謬論。但如果我們的一大目標是積累財富,那麼我們就很有必要向這些先行者學習,借鑒他們思維中的精華。誠然,我們自身的努力方法也有很大的價值,但是改進方法論上往往是兼聽則明。

我在講述每個小點前都會先提出一個相關問題。大家可以先給出自己的答案,然後再對比下文。

1. 如何理解這句話?時間的長度是絕對的,但時間的深度是相對的。

時間對於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每天都是24個小時(長度)。但是在挖掘時間的價值上(深度),每個人的發揮好壞都各不相同。在我認識的財富自由的人士中,大部分都會花足夠多時間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時間。

我來舉個例子。我曾經在某北方城市結識了一個富人。我記得有一次和她聊到她實現財富自由的最重要因素。她是這麼回答的。她笑稱自己曾經是一個 「高級知識工匠」 ,即律師這樣拿時間換金錢的職業(但她不是律師)。剛開始的時候,她很自豪自己能用時間換到豐厚的金錢回報。只要她願意多打拚一個小時,她就能獲取多一小時的酬勞。和她的同事一樣,她對這種時間和金錢的 「等價交換」 樂此不疲。

很快,她意識到自己被一個 「不拿時間換錢就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 的陷阱困住了。雖然她隱約感覺自己應該深思如何挖掘單位時間價值,但慣性驅使著她繼續著 「努力工作更多的小時數以換取更多的錢」 的生活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想要跳出既有格局的意願越來越強烈,但始終下不了決心停下手頭的工作,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新格局。

有一天,她偶然得知了之前和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一個同事,利用對她們所在行業的深度理解,在創業上大獲成功。受了鼓舞的她終於決定改變現狀,追求一個更大的格局。她主動放棄了許多拿時間換金錢的機會,這樣她下班回家後就不會疲憊到沒有精力思考。最終,在想清楚未來的路後,她辭掉了工作開始創業。她創業的過程一定非常艱辛。但至少她通過創業最終實現了財富自由,邁進了一個新的人生格局。

我相信知乎里肯定也有許多這樣出色的 「高級知識工匠」,和這位女士創業前有著相似的境況。當然,我講她的故事,並不是為了建議大家在遇到類似的職業瓶頸時都去創業。我希望這個故事能給大家提供一些精神食糧,讓大家開始審視自己的時間是否是估值偏低的資產(undervalued asset)。如果是,那麼大家應該開始放緩當前的賺錢腳步,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如何為自己的時間增值。

2. 遇到難題時應該重點思考什麼?

在遇到生活中的難題時,很多人都過於關注其難度,進而望而卻步。「這個目標好難實現啊。」 「算了,我肯定實現不了。」 很多人在畏難時恐怕都有這樣的內心獨白。但我認識的大多數財富自由者,在遇到困難時重點思考的都是如何解決困難。如果說自己和解決方案間有一些障礙,那應該用什麼手段才能移開這些障礙?如果自己無法獨自移開這些障礙,那自己所認識的人中有誰可以幫助自己移開,或者至少給一些有價值的建議?他們往往會這樣思考。

這種對自身能力和自身社交圈能力的自信,是這些財富自由者的重要標誌,也是他們面對困難時更關註解決方案,而非任務難度的一大原因。後來我在心理課上學到,這種自信叫 「自我效能」 。越成功的人,自我效能往往越高。

3. 單槍匹馬還是團體作戰?

我以前在看名人自傳時,常常會對那些名人力挽狂瀾,單騎闖關的細節產生深深的敬佩。我還一度圖樣圖森破地認為,商業場上這種孤膽英雄天神下凡的情況普遍存在。但在我認識的財富自由者中,大多數都不認為天神下凡是常態。他們更多提到的是,在決策中,他們時常需要通過同事,朋友,親人,導師,來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以提升決策成功率。在執行中,他們更多要仰仗自己的下屬來實現自己的策略。他們相信每一次重大的決策,都是一個整合自身資源的過程。

我記得他們中有一位曾用奧斯卡頒獎禮來給呈現這個道理。他對我說,你覺得為什麼每個獲獎人都會在台上感謝那麼多劇組中的人?是因為獲獎者想做老好人,照顧所有人的感受嗎?他覺得有一定可能。但更可能的是,獲獎人真的覺得自己離不開劇組中的任何一個人,所以才會發自肺腑地感謝所有人。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他自己最慶幸的是公司有一個好團隊,社交圈中有很多好導師,好幫手。

現在回頭想想其實也對。世界越來越複雜,個人能成就的的確越來越少。孤膽英雄的那一套,我們電影里看看就好了。

最後,祝自己和大家都早日實現財富自由!

本文歡迎轉載,但請註明來自知乎,來自米洛。盈利性媒體平台在轉載前,麻煩私信告知我。十分感謝。

圖片版權所有:azadonline.com 的頁面trendingtimes.in 的頁面


人窮窮觀念,人富錢生錢 《窮爸爸富爸爸》書評

我工作那會,有位理財很厲害的朋友,在北京2008年前就買入了7、8套房,以至於到了2008年之後,房價猛漲的情況下,他把其中幾套房子租出去,每月收到的房租竟然幾倍於他已經不菲的工資。那會閑聊,便說:想發財不能靠工作。

  工作這麼幾年,因為工作的性質,看很多企業,接觸很多企業家,於是很多時候有了其他職業不常有的機會,在和企業家打交道溝通的過程中,站在企業家角度看財富,再結合自身作為一個普通職員看財富的思路,很多思路在本書中找到了共鳴。

  1、積極的財富觀。我和我很多同學,都是沿著作者的窮爸爸設定的路徑,一路做績優生,最後拿到了一份社會很認可的學歷,但是這個過程中,對於財富的概念並不明確。在畢業那會,覺得能拿到一年十萬的offer,簡直就是心滿意足了。這也真是應徵了作者那句話: So many talented people are underpaid。進入社會才發現,這個理想其實對比我們曾經在學業中付出的辛勞實在微不足道,我們其實饒了一個大圈,想著做有素質的人才,找一份光鮮的職業,賺一份不錯的工資,但是歸根結底,落腳點還是一份好的收入。如果直接把才華和精力放在賺錢這個目標上,尋找最直接的路徑前進可能速度早已不一樣。我的幾位同學這事兒明白的很早,上學時候直接了當搗鼓開了一家服裝公司,現在已經在實現財富自由的路上了。

  2、工作不能產生財富。所謂的工作不能產生財富,是相對的。工作不能給勞動者與其實際創造價值相匹配的財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此做過很精闢的解釋,勞動者出售的是無差別的勞動,但是資本家支付給勞動者的遠低於一般勞動的實際價值,由此剝削了勞動者剩餘價值。拋開觀點的階級性,在實際公司運作中上述理論也是成立的,如果勞動者不能為企業帶來額外的價值,公司為什麼還要僱傭這些人?即便是那些收入較高的職業,比如律師、醫生、投行,他們獲得更高收入是因為他們具備一些難於獲得的知識和技能,但是相對於他們創造的價值,也是相對低的。
  因此,如何對自己勞動正確定價,獲取自己全部付出的應有回報?
  作者的觀點是要Mind your own business,鼓勵人們投入精力做有利於自己財富增長的事情,比如開公司,做實業投資、金融投資等。這些方式未必適合中國的現實社會生態,但是這個觀點很重要:工作會讓人陷入rat race,生活進入付賬單養家糊口的循環。

  3、正確的消費觀。作者說人都是有慾望的,因為貪婪所以要工作,滿足物慾,但是物質滿足只能是暫時的,胃口會越來越大,所以想要更多。我認為這是對人性的精準闡述。問題是,窮人和富人消費有什麼區別?還是拿我那個同事舉例,他出國旅遊一趟,花費了四十餘萬在購物上面,這在北京已經足夠三到四個普通家庭一年的開銷了,但是對於他來說並無負擔,他的房租以及購買金融資產帶來的收益,可比這多多了,於是在同一年,他又張羅著給自己換了一輛豪車。我還認識一些剛畢業一兩年的姑娘,省吃儉用兩三個月,就是為了給自己買一個LV的包,然後過地鐵都不願放在安檢的機器上怕弄髒了。這就是富人和窮人消費的區別:富人不用考慮對自己財務狀況造成的影響,窮人反而反其道行之,購買奢侈品等來營造自己購買力的假象。再換一個角度想想,不是二代的話,誰都有窮的時候,這個時候,多積攢一些金錢,用於投資,不論是提高自己綜合能力或者去購買房產或金融產品,而不是用於消費,十年之後,結果完全是兩樣。消費的產品在物理上可能早就滅失了,帶來的愉悅早已過去,如果投資,這時候可能就是一筆不大不小的財富了。

  4、放棄尋找安全職業的錯覺。當然,作者說的是萬惡的資本主義,沒有公司能萬古長青基業長存,也沒有公司能保證哪天不讓你走人。本次金融危機中,資本主義又把這些故事重新溫習了一遍:美國底特律的汽車工人,英國倫敦金融城的投行家、中國深圳的產業工人們......最尷尬的事實是,也許在一個企業奉獻了青春,不再年輕,某天發現從事的職位變成了夕陽行業沒了飯碗,這個時候不得不從頭做起,和20歲畢業的毛頭小子們一起競爭。
  在中國,當然有特殊情況,公務員和國企有編製的員工目前看來還是很安全的。但是,安全感永遠不能讓別人給,在幹事業和談感情上這點是共通的。別人給的安全感,永遠只能是自欺欺人的假象。

  5、人富錢生錢。在中國,資本的回報率可比人「貴」多了。一個受過良好教育、工作勤奮的年輕人,在一線城市一年能有20萬的收入,算得上是不錯了。如果考慮一下家庭為了養育這個年輕人所花費的巨量金錢,這個收入的回報真不高。但是金融資產,一年取得10%的回報只能算稀疏平常。富人的資產量大,也可以接觸到很多普通人接觸不到或不留意的渠道,為自己的資本尋找到迅速增值的通道。舉個例子來說,北京的一些雙語幼兒園,毛利可以達到50%以上。

  6、獲取財富是為別人創造價值。獲取財富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為別人創造價值的過程。通俗來說,就是作出一個財富 蛋糕來,既然你有本事做出這麼一個蛋糕,自然有權利分取其中一部分。

  人窮是一種觀念,時刻想的是「我不能做這個」、「我不能做那個」,正是這些自我施加的桎梏,徹底束縛了一個人追求財富的能力,在中國這個社會,有很多不自由,但是唯獨對追求財富,真的沒有那麼多「不能」的限制,把這些「不能」替換掉,時刻想想「我怎麼能做成這個」、「我怎麼能做成那個」。做一個積極的思考者和行動者。物質上的富裕,本源來自於思想上的深刻、精神上的豐富和意志的鑒定。

來自 豆瓣http://book.douban.com/review/5673258/


我準備對資產階級炮製的心靈雞湯,進行群體性批判。
每個善良的窮人在通往財富的路上,你只能領取到一張死亡判決書。

歸根結底,還是剝削的問題。

窮人相對善良,單純不善於剝削思維,

富人相對邪惡,虛偽善於剝削思維。


首先明白金錢是什麼?

金錢是一種商品,商品是為了滿足人類用途而發明的使用品,

比如iphone是一個商品,是一個肉眼就能看見的實體商品,滿足人類通話

而知乎也是一個商品,是一個肉眼無法看見的虛體商品,滿足網民獲取知識。


這些商品都是由工人產生,

iphone是富士康工人把自己的勞動力施加到原材料中而產生的結晶體,

知乎是程序員把自己的勞動力施加到電腦中而產生的結晶體。


原始的交易中是物物交易,

打獵的獵人把自己勞動獲取的肉類商品,和種植的農民勞動獲取的果實商品進行交換,

由於物物交易非常不便利,後期通過進化而發明了新的商品,金錢商品。

金錢這種商品非常特殊,這種商品是滿足人類的便於交換其他商品而發明的中介商品,

這種商品由政府控制產量,由印刷廠工人把勞動力施加到紙原料上而產生的結晶體。


有了金錢商品,人類就可以更便捷的交易,

任何職業的人可以把自己生產的普通商品和金錢商品先進行掛鉤,

先把普通商品交換金錢商品,然後再交換其他人生產的商品,滿足自己生活需要。

例子:1斤肉商品交換10個金錢商品,1斤果實商品交換1個金錢商品,

這樣獵人可以先用自己的1斤肉交換10個金錢商品,

再用10個金錢商品和其他農民交換10斤果實商品。


金錢由誰產生?

金錢商品由政府產生,金錢的產量代表了他的價值,

如果金錢產量過多,那麼能交換到其他商品就少,如果生產過少,那麼交換到其他商品就多。


例子:

上面提到了普通商品和金錢商品掛鉤,

那麼說明金錢商品就要具有穩定性,不然價格就會產生波動性,

今天1斤肉可以交換10個金錢商品,明天1斤肉可以交換到100個金錢商品,

這樣交換起來就會非常大的風險,金錢商品就失去了意義,為了控制穩定性,

政府就需要具有壟斷權,只有政府可以獨家生產金錢商品。

如何才能獲得金錢?

金錢歸根結底還是商品,那麼獲取金錢商品,就有四種思維模型


第一種是生產者思維模型,

把勞動力施加到生產資料中,結晶成一個商品,然後去賣掉換成金錢,

比如獵人把自己的勞動力施加到鹿身上,那麼就得到鹿肉商品,

把這個鹿肉商品去市場賣掉就換取了金錢商品,然後再用金錢商品換成其他商品滿足自己的需要。


第二種是交易者思維模型,

即自己不直接勞動生產商品,而是通過手中持有的金錢商品去購買別人生產的普通商品,

然後把獲取的普通商品再去換成金錢商品,

但是這裡購買普通商品的價格要低於賣出普通商品的價格,那麼這就是額外利潤。


第三種是政府者思維模型,

即通過大量印製金錢商品來操縱物價,

比如獵人今天用1斤肉商品可以交換10個金錢商品,那麼通過交換獲取了10個金錢商品,

並且把金錢商品存入了銀行,銀行給予利息,變成了11個金錢商品,獵人非常高興。


然後第二天政府印製1倍的金錢商品,那麼今天的物價是1斤肉可以交換20個金錢商品,

也就是說獵人持有的11個金錢商品貶值了,換不來回來自己原來的1斤肉了,

這樣政府就額外搶奪了獵人生產的普通商品。


第四種是搶劫者思維模型,

即通過搶劫或者詐騙的方式來搶奪別人生產的普通商品,或者金錢商品,比如強盜,土匪,電信詐騙等。

如何才能大規模的獲取金錢?

四種思維模型,確定了獲取金錢的理論基礎,要想變的有錢你就要進行實踐,並且進行擴大化。


第一種生產思維模型,

例子:某個獵人自己勞動可以1天獲取10斤肉,10斤肉可以換取100金錢商品。

那麼他可以僱傭10個獵人作為工人,然後每天付50個金錢商品作為工資,那麼他每天就可以獲取100斤肉,去市場賣掉就獲取了1000個金錢商品,減去人工成本500個金錢商品,那麼就賺錢了500個金錢商品。

如果獵人要想獲取更多利潤就有三種手段

1:壓縮工人的成本,比如每天由50個金錢商品壓縮到每天付10個金錢商品。

2:改善技術,提高產量,每天獵人由獲取10斤肉商品,變成了100個斤肉商品。

3:提高被剝削者數量,即僱傭更多的人,從僱傭10個工人到僱傭100萬個工人。

第二種交易思維模型,

例子:比如各種炒家,炒大蒜,炒樓,炒股票等,通過購買別人生產普通商品,然後再高價賣出,獲取利潤,比較典型的例子是金融炒家,索羅斯。或者黃牛。

交易思維的兩種手段

1:在空間中買賣,比如把商品從地點a賣到地點b,從空間中賺取利潤。

2:在時間中買賣,比如今天購買商品到後天賣出商品,從時間中賺取利潤


第三種政府思維模型,

例子:比如美國政府,美國政府控制美元商品的生產,那麼他可以忽悠其他國家購買國債,然後用國債去換購其他國家的普通商品,

然後再用大量生產美元商品的方式貶值國債,這樣換購其他國家的普通商品,就不用還了,等於變相搶劫其他國家的普通商品。


第四種搶劫思維模型,

例子:這個例子不用解釋,比較典型的是張子強搶奪李嘉誠的10億個金錢商品。

錢能憑空產生么?

不能,

任何商品都是互相掛鉤,

任何一種商品的大量生產和其他商品相對比較就會貶值,成為廉價品,金錢商品也不例外。

如果錢能憑空產生,那麼政府就可以無限量的印製鈔票,必然成為廉價品,類似民國時期金圓券。


商品是來自於工人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的結晶體,

工人把自己的勞動行為施加到生產資料上成為商品,

由於生產資料是死物,不可自己變成商品,而且生產資料本質上也是一種商品,

那麼一切商品最終本原就是工人的勞動力,

即勞動力是所有商品的底層,也可以說所有商品都是工人的固化勞動力。

金錢商品和普通商品進行掛鉤,而普通商品由勞動力結晶。

即一切商品交易行為,本質上都是勞動力交易。

人們使用金錢本質上就是用商品的形式支配別人的勞動力為自己服務。


總結一下,

金錢是一種特殊商品,可以和普通商品自由交換,

而普通商品的源頭是勞動力,因此金錢=勞動力,

而勞動力是不可以憑空生產,因此金錢也不能進行憑空生產,

因此各種商品千奇百怪,歸根到底一切商品都是勞動力,一切交易都是勞動力交易

一切財富都是勞動力。

勞動力=商品=金錢,如果你想賺錢就想辦法提高自己勞動力,或者去剝削別人的勞動力。

額外獲取的利潤來自於哪裡?

四種思維模型中,都是通過額外獲取利潤而成為富人,

而金錢來自於勞動力,因此也可以說,額外利潤就是額外勞動力,

反過來說,

由於商品是勞動力的結晶體,那麼交易中產生的任何額外差額,

都是對於其他人勞動力的額外佔有。


生產型思維中是剝削了其他人的勞動力,

交易型思維也是剝削了其他人的勞動力,

政府印製鈔票也是剝削了其他人的勞動力,

搶劫者也是剝削了其他人的勞動力。

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

窮人賣出的是自己的勞動力,隨著年齡,體力會下降,

勞動力量少了能交換的金錢商品就少,交換到其他普通商品就變少。


富人剝削的是別人的勞動力,隨著剝削優勢建立,即進入規模優勢,可以壓縮勞動力的成本,結晶成更多商品,交換到更多金錢商品

慢慢從積累少量金錢商品,變成積累龐大的金錢商品,俗稱資本。


當富人把大量積累的金錢商品換成稀缺性商品,比如土地,優質公司股票,優質公司債卷等,

那麼富人即可以獲取一個無法大量生產的稀缺性商品。


而社會隨著發展,人口越來越多,

那麼輸出的勞動力就會越來越多,增加勞動力輸出的結果會導致各行各業結晶的新普通商品越來越多,

而且政府也喜歡偶爾印製金錢商品來掠奪老百姓的商品。


發展的結果必然會導致:

1:勞動力商品供應越來越多,

2:普通商品供應越來越多,

3:金錢商品供應越來越多,

4:稀缺性商品供應越來越少。


之前談到整個社會,每種商品的交換定價都是互相掛鉤,

當一種商品的量供應變的稀缺,而其他商品量供應變的增多時,那麼交換價格就會發生浮動改變,

稀缺量少的商品可以交換更多量多的商品,

也可以理解為稀缺性商品相對升值,大量生產的商品相對貶值。


富人可以靠佔有稀缺性商品而持續升值,能交換更多的商品

窮人勞動力因大量供應而持續貶值,能交換更少的商品

而且

窮人由於只能持有普通商品和金錢商品,無法持有稀缺性商品,即無法抗通貨膨脹,

隨時會被被政府的印製新金錢商品而稀釋掉持有的金錢商品,減低交換普通商品的能力。


富人憑藉持有稀缺性商品能交換到其他商品的回報率

超過了

窮人勞動交換到其他商品的回報率

那麼

貧富差距就開始擴大,窮人跑100米,富人跑了1000米,跑的越久,富人跑的越遠。


富人憑藉佔有稀缺性商品進入良性循環,交換能力增強。

社會勞動力越多,普通商品越多,就能交換更多的商品,生活越輕鬆。

窮人由於無法佔有稀缺性商品則進入惡性循環,交換能力變差,

社會勞動力越多,普通商品越多,那麼自己的勞動力能交換的商品就越少,生活越難。

七個社會發展模型


化繁為簡,先假設一個虛擬國家,

假設一個國家基本情況,這個國家整個社會的總財富包括

勞動力商品=10個

金錢商品=10個

普通商品=10個

稀缺商品=10個

這裡四個商品都是互相掛鉤,等價交換。


窮人階級持有大量勞動力商品。

中產階級持有大量普通商品和少量金錢商品

富人階級持有大量稀缺性商品和少量金錢商品

第一種情況:

但是隨著世界發展,人口增長了,人口增長,勞動力就會增長,

勞動力增加就會被施加到生產資料中,產生新的結晶,普通商品越來越多,物質越來越豐富,

社會總財富增長了。


勞動力商品=15(相對貶值)

普通商品=15(相對貶值)

金錢商品=10(相對升值)

稀缺性商品=10(相對升值)


結果:

窮人階級和中產階級,持有勞動力商品和普通商品,變的更窮了,交換能力更差了。

富人階級持有金錢商品和稀缺性商品,變的更富有了,交換能力更強了。

第二種情況:

國家迎來戰爭,疾病等導致人口衰退了,那麼人口的勞動力就會減少,普通商品也會吃喝拉撒被消耗,社會總財富減少。

勞動力商品=5(相對升值)

普通商品=5(相對升值)

金錢商品=10(相對貶值)

稀缺性商品=10(相對貶值)


結果:

窮人階級和中產階級持有勞動力和普通商品,所以升值了,交換能力增強了。

富人階級持有金錢商品和稀缺性商品,所以貶值了,交換能力變弱了。

第三種情況:

政府大量印製鈔票,社會總財富增多。

勞動力商品=10(相對升值)

普通商品=10(相對升值)

金錢商品=15(相對貶值)

稀缺性商品=10(相對升值)


結果:

除了持有金錢商品的人貶值,即中產階級持有大量存款的人被剝削了,

持有其他商品的人都升值了。

第四種情況:

這個國家引入了另一個國家的援助,社會總財富增多。

勞動力商品=10(相對升值)

普通商品=15(相對貶值)

金錢商品=10(相對升值)

稀缺性商品=10(相對升值)


結果:

窮人階級持有勞動力商品受益。

中產階級持有大量普通商品受到損失。

富人階級持有金錢商品和稀缺性商品,因此也升值。

第五種情況:

國家援助另一個國家,社會總財富減少。

勞動力商品=10(相對貶值)

普通商品=5(相對升值)

金錢商品=10(相對貶值)

稀缺性商品=10(相對貶值)


結果:

物價升值了,所有人交換能力都貶值了。

第六種情況

國家,損毀金錢商品,減少金錢流動量和發行量。

勞動力商品=10(相對貶值)

普通商品=10(相對貶值)

金錢商品=5(相對升值)

稀缺性商品=10(相對貶值)


結果:

持有金錢商品的人升值了,持有其他商品的人貶值了。

第七種情況

n年後,人口也得到極大發展,社會生產力,科技得到極大發展,物質非常豐富
勞動力商品=1000(相對貶值)
普通商品=1000(相對貶值)
金錢商品=10(相對升值)
稀缺性商品=10(相對升值)

結果:
社會越發達,科技越進步,人口越多,物質越豐富,
勞動力商品越來越廉價,普通商品越來越廉價,
相比較下金錢商品越來越高價,稀缺性商品越來越高價,
那麼貧富差距就會拉得越大,
富人階級可以憑藉持有稀缺性商品,永遠的剝削窮人階級。

最後總結:

1:金錢商品,普通商品,勞動力,三者可以互相交換,屬於財富範疇,也可以理解成三者都是金錢。

2:窮人都靠自己的勞動力進行生產商品,自力更生不剝削其他人的勞動力,所以存在瓶頸,致富難,能力非常強的窮人可以靠高產的勞動力成為小資產階級或者中產階級,但是永遠成為不了富人。

3:富人是善於利用別人的勞動力,並且從別人的勞動力中剝削額外勞動力進行致富,所以致富易。

4:通過七個社會發展模型證明了,社會越發達,窮人階級一切貢獻最終都會成為富人階級的墊腳石,富人可以持有稀缺性商品,穩坐釣魚台,生生世世剝削窮人階級。


思維決定格局,你的格局大小是由你的思維決定的。

其實思考是需要參考的,就像提出和關注這個問題的知友都是去試圖參考某些成功者的思維


那你有沒想過,盡然你的思考是需要參考的,你是不是該需要個【思維模板】。

什麼是思維模板呢?

就是在你思考問題時,一個指導你怎麼思考的模板。也許看到這,你會想,【思維模板】,那它會不會框住我的思維?

其實怎麼說呢?思維模板只是個幫助你思考的工具,它只是個參考而已,遇到類似的問題你可以參考它,遇到不類似的問題,你可以不參考,你有選擇權。

做了幾個,希望能對你有啟發。

這是康師傅公司分析問題的一套常用方法,我把它做成了模板,這是可以算一個萬能模板了,我來舉幾個例子:

【我要減肥啦!】:

【客戶的需求】:

這其實是個營銷分析圖,我們通過分析「客戶與夢想的差距」的原因,然後制定不同的對策,這個對策可能是你的產品或服務,也有可能是你產品或服務中的某項功能或幾項功能,當然這個策略還有可能只是個方案,總之而言,你只有分析顧客的夢想,才更有可能找到幫助他們圓夢的方案。

【我的QQ空間為何如此冷清?】:

總而言之,我舉這幾個例子,就是想說明,只要你掌握了思維的方法,你就可以輕鬆思考很多問題,

下面我們再來列舉一個實戰的案例看下:

第一步:明確目標

很多人迷茫是因為目標不夠明確,問他想賺多少錢,他說越多越好;
問他想找什麼樣的工作,他回答不了解;
為他想要什麼樣的女朋友,他也說要林志玲范冰冰那樣的......

目標明確才有力量,沒有力量就是不夠明確,要賺錢先搞清楚自己在多長時間要賺多少錢。
比如:「在1年之內賺20萬」,這就是一個明確的目標。

第二步:找出達成這個目標所需要的條件

意思就是你要完成哪些事情,具備了哪些因素,可以讓你達成目標。

比如,要喝白開水,條件有:

1、找一個熱水壺
2、電源
3、自來水

第三步:把要做的事情列成具體的步驟

知道了有哪些條件,就必須把所有事情細化,變成步驟,步驟代表知道怎麼操作,
沒有步驟你幹起來就會一頭霧水。

第四步: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去做

按照你的步驟,一步一步操作,做完一步打個勾,然後進行下一步,這樣,你做事就
有了條理,穩紮穩打。

舉個例子:

去年我想搞一個產品測試一下不用主動打推銷電話,能不能讓顧客自動下單買產品,自動賺錢。

以下是我的操作流程:

第一步:我定了一個目標

1個月之內至少賣出200套產品,一套298,而且全部是顧客自動下單

第二步:找出所有條件

1、需要一份銷售文案
2、要有一個網站
3、需要一套產品
4、需要製作產品的費用
5、需要有人來推廣
6、需要有貨到付款的快遞服務
7、需要幾篇建立信賴感的軟文

第三步:把要做的事情列成步驟:

寫文案——做網站——寫軟文——測試效果——優化——融資——全體推廣——製作產品——簽約快遞——發貨收錢

第四步: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做

這時候只需要按照上面那個流程圖,一步一步去做,做完一個步驟打一個勾,然後做下一步,
後來的結果是,目標超越!

多說無益,關鍵還是執行力,把自己想到的細分的規划出來,再一點點的去實現出來,大家一起加油!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忍不住想湊個熱鬧。
我是個窮人,但是仔細觀察過富人以及富二代,有點感想。
富人的思考和行動的包括:
1、基於目標思考而非廩賦
柯維寫的《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第一條是「以終為始」。就我個人的觀察,我認為這算是對能成為富人或者已經成為富人的人的最共性特質的提煉。
富人思考問題,不是基於我有什麼,能做什麼事情,而是我要實現什麼目標,如何想辦法找到和目標有關的資源,如何配置資源。
這種區別從小就形成了,比如生日的時候,窮人的孩子可能預期不會得到什麼禮物,那麼就剋制自己的慾望,告訴自己沒有什麼也很開心;而富人的孩子則可能是明確自己想要什麼,從哪些人手中以何種方式獲得想要的禮物。
基於目標而非廩賦思考,能帶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2、對資源有深入骨髓的敏感性
富人對於周圍的人有什麼資源,包括金錢、關係、技能、知識,能為我提供什麼價值,具有深入骨髓的敏感性。
所以和富人呆在一起,你會發現他們的目的性是很強的。
但是這種目的性很多時候並不會表現得急躁不加掩飾,也不會讓你感覺到不舒服。
很多時候,富人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於導演,自己不一定懂多少知識技能,但是能夠識別並調動懂得知識、技能的人。

3、抓住重點,抓大放小
(剛剛看到補充進來)
富人大多具有抓住事情重點的能力,明白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做最重要的事情;這也很多時候體現為抓住關鍵環節,非關鍵環節予以外包,所謂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人士。

4、以我為主而非以人為主
富人更注重實現自己的目的,而非遷就別人,以避免破壞關係。這一點和窮人表現截然相反,比如我就習慣於遷就別人,不會正確地拒絕——這是我的出身帶來的性格弱點。
富人也許可以說更「自私」,但我對這種自私不作價值判斷,我認為這是一種比較有效的策略。
自私很多時候表現為保護自己應得的利益,不一定要侵害別人的利益,因為這個世界產生價值必須基於合作。

5、行動力強
行動力強往往是富人最讓人讚賞的品質。任何事情都是做出來的,如果不能做到,有任何想法都是假的;行動可能會犯錯,但是拖延肯定會犯錯。

6、願意承擔風險
這涉及到決策,而且和上一點相關。很多人無法行動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規避風險,而富人往往在大方向差不多的情況下,願意承擔風險去試錯。平均而言,收益和風險成正比。

7、自控力強
做正確的事情和正確地做事,不僅需要認清事實,更重要的是要控制自己。在做這個層面,需要控制自己,克服懶惰、拖延、貪婪、恐懼……

8、某些方面認識得遠比一般人深刻
我所能看到的富人,都在某些方面,或者僅僅是一個點上認識得非常深刻,有些是對於社會規則的認識,有的是技術上的認識。而一個點上的深刻的認識,也許就能帶來大量的財富。

-----------------------------------------------

另外,很重要的,很多時候,富人和窮人所享有的資源本來就有很大差別,富人的策略並不一定都適合於窮人


有一次和一個朋友聊天,關於做生意的問題,她給我講了她小時候的一件事:

遙遠的小時候,她去鄉下拜年,收到了10元壓歲錢和一大堆土特產。回家的時候,因為拿的東西太多,走路走的很辛苦,於是她拿出5塊錢來,租了一條船(那裡是通水路的)回家。那時的5塊錢已經是很大一筆錢了...

當她蹦蹦跳跳的回到家裡,她爸爸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對她說:「你做的很好,如果你今天是自己拿著東西哭著回來的,我一定要揍你一頓」。

因為,她能分清楚事情的重點,知道什麼時候什麼東西最重要。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衡量著事物的優先順序,琢磨手裡有限的資源應該如何分配,本質上這是運籌學的問題。閑暇的時間,是用來學習、用來實踐、用來娛樂,如何分配?有限的資金,是用來投資、消費,還是做別的用途?在不同的時間點、不同的階段,都需要知道哪個對自己是更重要的。

格局有時候很重要,或者說是長線與短線的平衡。如果直接且明確的好處放在那裡,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做出選擇。但是我們面對的是,長線投資必然要犧牲短線收益,眼光太放在腳下,就難以注意到遠方的美景。


心胸要寬廣
"當家人,惡水缸"
-----------擴容-----------------
有人要詳細一點,好吧。本來不是很想答這種意義不大的問題。(提問者想學習怎麼富,但是富不是坐在電腦前看看就可以的)而且因為我不喜歡富人這兩個字,它只強調了物質,還有結果,卻忽略了背後的努力。再次富足和成功定義可以很廣泛,每個人都可以說是個成功者,是個富足的人。還有就是成功學真的是另人厭惡,成功啟是一個人就能成就的?人不過滄海一粟,能否做成一件事受天時地利人和以及命數決定,何況要做成一系列事,成為"富人"?有時候你可能什麼素質都具備了,但是你沒有機會,沒有這個命。你真的認為的"富人"的個人素質就牛逼到爆么?真的只有那百分之一的人有這個素質么?肯定不是。大部分的基本質素是差不太多的,只不過是機遇命數造成了不同結果。

另外題主的提問有點問題,要說思考方式,是針對一個事情或者一個方面,而"富人"大部分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面對過許許多多情境。思考方式優秀或者卓越也不一定就可以富足,這個問題邏輯本身有問題。我暫且以"富人的品質或者特質有哪些?"來回答。


成功者或者"富人"都有很多另人欽佩的品質,有的勤勞,有的天賦異稟,有的堅韌,有的靈活。我想真誠的品德是應該首先具備的,這一點跟現在流行的厚黑投機完全相反,我認為厚重真實的品德是基本條件。

但是這裡我最想強調的是這些基本條件里最核心的一條--就是心胸。對的,就是從小就知道的道理。

一個人的心胸決定他能走多遠,也決定他是否能夠成功。見過太多太多的人,因為狹隘的心胸,或膽小怯懦,或猜忌疑惑,或顧面子,總之夾雜各種感情,錯失一次次機會,浪費時間,最後留在原地,什麼也得不到,還難以忍受自己的親朋好友的成功,鬱郁一生。你看的越寬,你的思維就越寬,你放眼越寬,目標和行動也更清晰。

寬大的心胸真的太重要了,不僅體現在命運轉折和機會來臨時自己能否理性決策。還因為隨著事情越做越大,你要處理的問題也越來越龐雜,每天你要面對不是物,而是人心。處理的問題核心如果是人心就複雜的多了。為什麼現在很多公司尤其製造業越來越寄希望於自動化,不願意僱傭人。就是因為一人一世界,人太管理了。管理的核心就是人。你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有能力強的,有能力弱的,有高學歷的,有不識字的,有高素質的,有無賴的。什麼樣人都有,面對他們你怎麼辦?首先要處理他們,用好他們,你必須要容得下他們。有能力的可能心不在曹,培養幾年就離開你,氣的你半死;忠心耿耿的可能能力很差,辦不好事情,氣的你半死;有能力又忠心耿耿的,可能脾氣古怪,不給面子,氣的你半死;即使有素質差的,你想趕他走,就算你是老大,也必須要時機,和另旁人信服的理由,那他天天在你面前蹦達,還是氣的你半死;所以這時候心胸就很重要了,心胸小的兩天就氣死了。

除了自己的人,你還要面對外界的事務,說到底是跟外界的人打交道,這就更複雜了,如果沒這個心胸,那也會氣的半死。


上面說氣的半死,肯定健康是影響了,關鍵一氣之下就很容易做錯事情,造成很多悲劇。歷史上多少成功的人是因為一時氣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又有多少人是面對風雲變幻,面不改色同樣把握了自己的人生。

到這裡我也不再多講,有些人可能認為道理太簡單了,心胸大就能成為"富人"?不能,但是大部分走到最後的確實有寬廣心胸和智慧。現在就可以檢討一下自己。你是否對網路上或周邊正在發生的很多事情充滿不滿,對和你意見相左的人睚眥必報?和你前途不相關的人事擱在眼裡,放在心上,容不下他們,夾雜個人的感情進入觀點,不能平靜的面對。好吧,你在關注這些,無法平靜時,"富人"在琢磨這是不是個機會。


首先抱歉,有點跑題。
自己所闡述的觀點,都是根據身邊的朋友身上的例子、以及一些大牛隻言片語的總結。
並且只是針對「信息」這一方面的思考方式。
本身並非富人,只是對我很有幫助。

--------------------------------------------------------------------------------------------------------------------------------------------
不說WHAT只說HOW。

這也是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思考的方式之前,先談談思考的態度。

自身沒有達到「富」的層次,所以所有的論點都是通過學習,案例,思考的結果。雖然財富還沒有達到「富有」的標準,至少目前讓我突飛猛進,願與君有所幫助。
--------------------------------------------------------------------------------------------------------------------------------------------
財富的很大的來源都來自,信息不對稱
那麼如何才能掌握到信息呢?為什麼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的情況下,還是有很多人不能很好的獲得信息呢?
這就是,對陌生領域的快速學習和掌握的能力
舉例說明:
1.淘寶剛出來的時候,C2C,B2C等電商剛興起的時候。朋友告訴我這絕對有前景,讓我考慮一下。我一想,這不會啊~電腦用的都不遛還開網店,還要學怎麼開,還要學怎麼進貨,還要學推廣。哎呀,好麻煩~現在回頭想想。。。
2.淘寶已經有所起色了,但是我們縣城的快遞公司還是比較少。很多時候網購送貨都只能選擇EMS,朋友告訴我,整個物流公司吧,絕對有前景。我一想,這不會啊~還要弄公司,如何才能註冊一個物流公司呢?那我是不是還要找人派送什麼的?哎呀,好麻煩~現在回頭想想。。。

以上僅是我生活中的小栗子,但是大家總結想想自己身邊。因為覺得未知和麻煩,錯失過多少東西。
我知道學習一個陌生的領域是非常難受的,你必須在一堆專業術語把你搞的頭暈腦脹之後,去記錄、歸類、分析、理解。但是當你真正掌握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進入到了另一個世界

如果一個人想要成長,就必須接觸和掌握已個個陌生的東西。每天重複勞動90%簡單的工作,剩下10%困難的,去逃避去無視。去迴避新的挑戰,駐紮在自己的堡壘里。還想富有,只會徒增苦惱。

如果說富人的思考態度是什麼,我覺得應該是對於對自己有幫助的,雖然陌生,複雜的領域。都能保持熱情的去學習、掌握,以及應用。

以上。


1,不會隨隨便便在網上給別人傳授人生經驗,所以想在網上學習致富方法的可以滾了。
2,習慣悶聲發大財,不會到處宣揚自己的事迹。
3,在他們眼裡,大部分的青年創業者都太年輕、太單純。
4,懂得感恩,經常會回他曾經戰鬥、工作過的地方,給老同事贈書、題字。
5,愛好文藝,有一定的音樂、藝術、或者文學修養。
6,經歷過艱難困苦的磨練,但常常還會感謝那段經歷,比如一隻讓他痛苦萬分的鴨嘴筆,今天看來也那麼可愛。
7,富人大部分溫文儒雅,但也並非沒有脾氣,當你冒犯他的時候,他會狠狠予以怒斥、回擊。
8,圈子最重要,你和誰談笑風生,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人。
9,眼界也很重要,會經常去國外考察、遊覽。
10,善於提高自身的能力,有些富人甚至能達到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程度,牛逼程度直逼天氣預報小王子諸葛亮。
11,善於抓住機會,但不要做出頭鳥,要謙虛。
12,擁有教授一般的知識水平。
13,很努力,會不斷進行自我奮鬥,但也善於緊跟歷史進程。用雷軍的話說:颱風來了,豬都在天上飛,何況是重量輕得多的兩棲類呢。


窮人的思維是:

有錢人都是有背景的,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我們窮人怎麼奮鬥都沒前途。
有灰色收入才能富,一定要當官。
賺辛苦錢沒什麼意思,學那麼多知識有什麼用,重要的是有關係有人脈,中國嘛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幹啥不能耽誤我下班

反過來就是富人的


富人怕沒規矩,窮人怕不平均。
富人的思維在於關注增量,他想的是,如何增長。
窮人的思維在於關注存量,想的是如何保住即有的。


看了下答案大多是個人經歷。那我從社會心理學角度提供一些富人和窮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規律。這裡我對富人的定義是「high social economical status」(HSE),與之相對的其他人就是,相對「low social economical status」(LSE)
1,HSE在人際交往中大多更加self focus,不容易被他人影響。LSE的情緒,行為方式更容易被他人帶動。比如,LSE的人說話的口氣和語調很容易隨著周圍HSE人的語氣語調改變。
2,HSE男性通常比LSE男性有更高水平的荷爾蒙。與LSE相比更加dominant。
3,從性格上看,HSE的人普遍比LSE的人更加理性。這與第一條其實有關聯,HSE的人情緒相對穩定,思考問題不容易感情用事,不容易被他人的想法,情緒左右。
4,很有意思的一點,當一個HSE的人對LSE的人開玩笑,他可以很隨意,但是LSE對HSE的人開玩笑則會非常小心,生怕說錯話,很多時候會笑著說。
5,HSE的人比LSE的人更少對他人露出笑臉。有調查顯示,在拳擊比賽前採訪兩位對手,面帶笑容的那個人輸的概率遠大於不笑的那個人。(笑容一方面與荷爾蒙水平成負相關,一方面HSE的人不容易向他人顯露自己的想法和情緒)
6,HSE的人更善於表達憤怒。這種情緒表達可以顯示自己對處境的控制力,而LSE的人更趨向於溫和的負面情緒,比如憂鬱,焦慮,不開心,尷尬,LSE的人更少的向HSE的人顯露自己的負面情緒。

好吧好像有點偏題,我沒有回答富人的思考方式,只是給出了他們的行為規律。但是從中還是可以了解到幾點:1,要有主見,不要隨波逐流,擅長獨立思考。2,思考問題要理性全面,不易受情緒影響。3,不要輕易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4,如果有必要發泄自己的情緒,要敢表達自己的不滿,不能懼怕。當然前提是你有理由這麼做的時候,你要是做錯了事情還對著自己boss發怒,故意顯示自己有種,那就願神保佑你了。5,以上規律都來源於實驗數據,但是並不是必然相關的,只是給出一些通常的規律,不排除個例。6,不要盲目相信什麼成功的秘訣,那些秘訣通常都是經驗之談,雖然也許會有一定幫助,但是每個人有自己的方式和特點,與其到處打聽別人的經驗,不如更多地專著自己的idea和手頭的工作。


推薦閱讀:

人的大腦是如何識別某一物體並檢測到運動的?
什麼叫做以人為本的設計?

TAG:思考方法 | 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