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逃避型依戀能戀愛嗎?
對自己的的戀愛模式感到很大的好奇 偶然之下接觸了依戀理論
但自己經過測試後卻是恐懼逃避型...
也就是既焦慮又想冷漠我成長過程中沒談過戀愛
無法談成
戀愛前我會擔心好感對象不喜歡我
覺得不可能被喜歡
對方一舉一動我都會放大檢視曖昧過後若對方像我表示好感或心意
我就會開始感到窒息 想逃跑
開始覺得與對方肢體接觸很恐怖
不敢接觸眼神 覺得對方的心意很有壓力我覺得我簡直像精神分裂
我這輩子大概沒法戀愛了...
關於這類型的論點總是很少
想聽聽專業的人怎麼分析?
什麼原因造成我至今還是很模糊
有沒有解決方法?
知乎處女答獻給閣下了。
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我與一個迴避型依戀的人有過五年的戀愛關係。而我現在愛上的,正好是恐懼依戀的男生。
因為愛過那個他和很想愛現在的另一個他,我看了很多相關的文獻資料。我感覺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還是相對比較少,因此我大量的看國外的研究。
恐懼型依戀,fearful avoidant attachment,按數據來看只佔百分之五左右,比較少見。在戀愛關係中一直處於"come here-go away"(來這裡-走開)的怪圈。跟焦慮型依戀,anxious avoidant attachment 一樣,你很想被愛,因此你會慢慢靠近喜歡的人,但當別人真的靠近,你內在的迴避型依戀,dismissive avoidant attachment機制會啟動,所以你很有何能冷漠地推開喜歡的人。但一旦別人離開了,焦慮感(也就是你內在的焦慮型依戀模式又啟動了)使你又靠近喜歡的人。
首先要強調的是,1.你並沒有錯,也不是什麼怪人。2.你值得被愛。你的依戀機制出現問題,是因為童年沒有建立起一個安全的依戀模式(也就是大多數人有的安全型依戀,secure attachment)。你的父母,或是其他的照顧者(英語裡統稱caregivers)可能對你來說,同時是天使和魔鬼的化身(這裡沒有冒犯之意)。他們有時候對你很好,但有時候很嚇人,小小的你會不知所措,不知道該靠近,還是遠離。這一切造成你現在的感情問題。因為成人感情的依戀就是讓你從新回顧母子親情(或是其他caregivers)的一個過程。你的腦內早已預設你喜歡的人是一個可愛又可怕的一個人,所以你會有很多靠近-推開(push-pull/pull-push)的行為。
有些恐懼型依戀的人是因為遭受其他的傷痛(trauma)才形成這個依戀機制的。比方說,受性侵犯了、校園欺凌等等。
不同於迴避型依戀,恐懼型依戀有較低自尊心,也相對比較敏感。這就是你說的,感覺自己不可能被別人愛上。在轉往安全型依戀的路上,你需要打敗內心的魔鬼。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它會一直強調你是不可愛的,不值得被愛的。你要時刻提防羞恥心來襲。這很難做到,也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一步。
這是自愛的力量。自愛無堅不摧,我甚至認為這比最單純的母愛更為堅定。如果自己都不愛自己,你是無法把愛給予別人的。
心理治療師可以幫助你。他們會以朋友的身分幫助你正確地看待自己和與你們連結的人。他們會告訴你如何梳理一些壞情緒。說到壞情緒,恐懼型依戀著會有很對情緒風暴(emotional storm),因為他們意識到他們需要依戀別人,但同時做不到建立關係。這使他們痛苦萬分,而因為羞恥心作祟,這些情緒風暴往往不能宣之於口。
在國外很多專家也說,在這方面專業的心理學學者還是相對少,加上金錢、時間等等的問題,阻礙了尋求幫助的人。
另外是萬惡的性別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s),很多想尋求幫助的男生更羞於啟齒。其實我愛過的和愛上的這兩個男生,都是非常非常非常優秀的人。依戀機制的錯亂並不會讓他們低人一等。根據數據顯示,很多恐懼依戀的人甚至是有很高的成就呢。
如果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專家,我覺得多看相關的資料是很好的一個方向。網上找不到,我們就要去圖書館裡查。再不行我們看外文的,哪怕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查。我相信美好的改變終歸會發生的。
其實有第三個方法。有很多人說,找一個安全型依戀的人去談戀愛,這樣可以治癒你。我不否認這是可行的。至少我,是願意陪伴那位男生一起面對這一切(我做過很多測試,結果都顯示我是安全型依戀的人)。但,如果改變不是發自內心,很多東西只是淪為表面。比方說,恐懼型依戀的人,因為看書或是有專家告訴你而知道,當別人靠近你的時候,要抑制想逃的衝動,這樣會有很好的結果發生。然後你按別人說的去做了。對,結果不一樣了,但是你的不安和不自信終究會爆發。
所以,一切的改變,我想要強調,應該是從內在開始。先愛自己,接受自己,相信自己。
如果可以,告訴你喜歡的人,你的依戀機制導致了很多對你和對他人的傷害。但你是無意的。如果對方願意留下,請珍惜,不要輕易趕走他。如果是要離開的,允許自己傷心,也要相信會有愛你的人出現。不需要用假面具活著(恐懼型依戀的人通常用假面具示人,以掩蓋內心的卑微感和不安),Dr. Seuss, 一個依戀理論的學者說過:「Be who you are and say what you feel, because those who mind don』t matter and those who matter don』t mind.」(說你真實的感受。真正在意你的人不會介意的。也不需要在意介意你這麼做的人。)
一切都很困難,但一切都有可能。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而且找到答案了,這已經是成功了一半。
不要放棄。
也希望我愛的人不要放棄。雖然我害怕傷害他而無法跟他說這些。雖然他一直把我推開。
我們人類,本身就是需要依戀的。請相信愛情,在施與受的過程中,它會讓人生完滿。像莎士比亞一句台詞:"My bounty is as boundless as the sea, my love as deep; The more I give to thee, the more I have, for both are infinite." (我的慷慨想海一樣浩渺,我的愛也想海一樣深沉;我給你的越多,我自己也是越富有:因為著兩者都是沒有窮盡的。(朱生豪翻譯))
我不是在國內長大,希望我的中文沒有妨礙你閱讀。祝福你。
親密關係大都源自母嬰關係。如果小時候媽媽給你的感覺就是這樣不確定,遠了害怕,近了還是害怕,你需要花一些時間,和自己在一起。你需要練習許多東西,比如平視自己,找到自己喜歡自己的許多點。試著在你想逃跑的時候,在原地感受自己在害怕什麼,去慢慢解除警報,去試著喜愛一些陌生人,可以從孩子練習起。在這樣的愛的練習中,修復自己和世界的關係
迴避型依戀
迴避型依戀者在親密關係中,就像脫離鹿群的小鹿,讓人憐愛卻又難以靠近。
在《志明與春嬌》中,張志明就是迴避型依戀最好詮釋:在親密關係中,無論是開始階段,還是最終走進穩定期,每個關係遞進的節點,無不逃避退縮,給人一種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的表象,令人著急。余春嬌是焦慮型依戀,兩人相愛相殺。影片節奏跌宕起伏,劇情不斷反轉,讓人情緒起起落落。
在親密關係確立前,情緒起伏讓人心動(迴避型依戀者總是讓人覺得很有魅力)。在長期親密型關係中,建立健康良好互動穩定的關係,才是雙方的需求。可迴避型依戀者情不自禁地就把親密關係帶入如同電影情節跌宕起伏,讓對方心累不已。他們自己也會被這種行為折騰的很難過,想改變卻無能為力。
哪裡丟了東西,就去哪裡找。心理機制的建立,是在遭遇傷害的時刻,一種本能地自我保護,哪怕這種心理機制是不成熟不健康的。迴避型依戀的人,往往在童年或者青少年時期,父母中一方長期缺位(通常是父親),而另一位(通常是母親)會潛意識地把子女分化出伴侶的身份角色。對子女的互動中,不知不覺帶入伴侶相處的模式。因此,父母(通常是母親)就有以下的行為:
親密即控制。由於伴侶雙方的一方缺位,導致在潛意識層面,對伴侶關係產生關係破裂錯覺,雖然不會上升到理智層面,可是潛意識中會對缺位伴侶的替代人——子女產生強烈控制欲,進而強化伴侶關係沒有破裂的事實,為理智提供證據。這種行為的隱蔽之處在於,它往往帶著愛和照顧的名義。比如說:「孩子,你不能這麼做,你必須按照我說的來。」「孩子,你別不開心,我這麼做,完全是愛你啊,你不懂啊,我不能看著你犯錯,我這是為你好啊,你怎麼這麼不體諒媽媽的心!」這種行為,對迴避型依戀子女造成的影響是對親密依戀的認知錯位。在子女認知中,親密=被控制,從而對親密產生迴避的本能反應。另外,這還會造成孩子明顯地心理獨立期滯後,外表冷酷內心敏感脆弱等隱形問題。
責任的推脫。因為把子女分化了伴侶角色,所以在父母遇到問題和困境,自己無法解決而無法求助於缺位的伴侶時,本能地就會把責任推脫到毫無反抗能力的孩子身上。比如:「我是為你,才忍受這一切委屈。」「我這一輩就這樣了,我唯一念想就是你能有出息。(潛台詞就是我為了你犧牲了我的幸福)。」「你一定要出人頭地啊,否則我這些苦就白吃了。」由於孩子的年齡幼小、心理幼稚、認知不全面等原因,基本上來者不拒地承擔了這種類似原罪的責任,認為問題確實在自己身上。可是自己幼小又無力解決這種本不屬於自己的問題,由於上面控制造成的迴避機制,又在面對問題時進一步得到強化。在成年後親密關係相處中,對方通過撒嬌、嘮叨、埋怨等不同方式來尋找情緒共鳴或者需求關注時,迴避型依戀者就將其解讀為:對方將問題丟給自己(雖然對方本意並不是這樣)。可在迴避型依戀者的視角中,問題丟給我,我又沒辦法解決,這就是痛苦。此刻,他們立刻就轉向迴避的心理機制,直接逃避這種痛苦。其實,想想蠻有趣的,就好比馬戲團的小象長大後,仍然覺得自己掙脫不了小時候的鎖鏈。另外,這種兒時記憶也會造成迴避型依戀者缺乏應對問題的勇氣,不能正視現實。
缺乏真正的依戀。由於以上原因,導致父母對孩子是一種強控制加責任的推脫的相處模式,而恰恰缺失了父母與孩子的正常的親子關係,孩子得不到完全信任的依戀感。他們進化出的迴避機制在自我保護的同時,不斷強化自我暗示:我不需要依戀,我不需要親密關係。外化給人的印象就是,迴避型依戀者是獨來獨往的人,很難融入集體中,對人感情冷漠,缺乏正常情感交流,戀愛過於理智等等。可是,潛意識中對親密依戀的渴求缺從沒有停止,雖然被理智這個守門人全部屏蔽。在行為上就會表現出不斷尋求新的親密關係,這樣才能獲得安全感,可是他們又無法把握(更多是心裡層面因素)長期親密關係,所以一旦從吸引到親密關係確立,他們就會尋找各種理由結束這段親密關係。在迴避型依戀者中,花花公子和花花公主不在少數。可是別忘了,在他們記憶中,親密=傷害,他們是在逃避傷害。
在親密關係中,一方如果遇到另一半是迴避型依戀者,雙方應該怎麼做,才能讓迴避型依戀者走出錯誤認知,共同塑造出健康穩定的親密關係呢?
剝離給迴避型依戀者的控制感。雖然這種控制感更多是種假象,是由迴避型依戀者自己腦補出來的。比如,直接告訴對方:「親愛的,我只想和你戀愛,從沒想過要控制你。」另外,迴避型依戀者要糾正親密即控制的錯誤認知。如果,迴避型依戀者存在心理不成熟、外在冷酷、內心脆弱等不同問題,也要從自己角度一點點做出合理地改變。
建立正確的親密相處觀念:對方在尋找情感共鳴和尋求關注時候,並不是向迴避型依戀者推卸責任和問題。即便,親密關係中真出現了問題,作為一個成熟獨立的個人,迴避型依戀者也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就像告訴馬戲團的小象,你已經長大了,力氣足夠大到輕輕一扯,就能擺脫那條困擾你的鎖鏈。
親密關係中安全依戀的提供。安全依戀是純粹兩個人的信任的依戀。迴避型依戀者,內心極渴望依戀、行為模式上抵觸依戀,行為和意識高度不統一,他們需要更多的陪伴,雖然他們並不明確提出。
好了,每個愛上迴避型依戀者的人,都是墜入人間的天使。當你們陪同迴避型依戀者建立正確的相處觀念、健康的親密關係後,你們收穫的愛情也較普通人體驗更豐富(迴避型依戀者在世俗觀念中是浪漫體貼而又富有魅力)。
發佈於 2017-06-12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孩子從半歲起就開始對母親產生依戀,此階段母親是否給了孩子足夠的陪伴和安全感,決定了孩子對母親的依戀類型:安全型、矛盾型和迴避型。安全型的孩子是媽媽離開後會焦慮,當媽媽回來後會安心高興。以後會發展成:媽媽離開後,孩子也能知道媽媽還會回來,也能比較安心地做自己的事。比較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而矛盾型是:媽媽走時,孩子會哭鬧,媽媽回來後孩子仍會沒有安全感,仍會哭鬧,甚至鬧得更厲害,因為他們在發脾氣,因為他們的媽媽總是突然的消失,回來的時間也不規律,給孩子的陪伴也不夠,所以孩子總在不安當中。以後他們長大以後對於與他人的關係,他們也容易和人發生矛盾,尤其是親近之人,不在一起時他們往往想掌控對方的行蹤,總是打電話給對方,在一起時他們又會因為怕失去對方而過度敏感。第三類迴避型,因為得到母親的陪伴和安全感也很少,但這類孩子「另闢蹊徑」,他們發現如果對母親沒有感情需求那麼就不用擔心失去,所以他們往往是母親走的時候也不太在意,沉迷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當母親回來事,他們也挺高興,打過招呼,還玩自己的。對母親不大在意。他們長大後與其他人相處也是如此,他們對與人的關係不大信任所以也沒什麼期望,對人際關係不感興趣,所以顯得比較冷漠。所以我們對人際交往和親密關係的態度和行為模式都是受到兒時的影響,而你需要認識到不是所有人都和你的母親一樣,在和你的互動中,你的母親因為一些原因沒能做好,但是不代表其他所有人也不值得信賴。認識到這點受到的影響就會淡化。你還需要認識到現在你已經長大了,你可以用你的方式與人來往,如果你希望對方關注你,你可以先走近對方,如果希望對方關心你,你可以向他表達你的需求,也可以主動關心對方。你可以在你的關係里起到很大的作用,這樣你就不用擔心自己會被逃避親密的情結限制了。
我也喜歡了一個恐懼型的男人,他在他的領域內是超級大牛。但他總是但是擔心我太美好而拋棄他。其實我眼中的他可是閃著光呢。他是個真正有著赤子之心的男人。每次感覺被他愛上了又會被他推開。還好我是個有敏銳觀察力和深深共情能力的女人,所以能兜住他的這些破壞性行為。給他空間,在他逃避退縮的時候不要和他吵鬧,也不要逼他親近,更不要報復性的疏遠他。讓他慢慢相信會有一個人能夠持續性的愛他。《風之谷》中刻畫了一個畫面:女主人公娜烏西卡儘管只是一個孩子,但已是完美的部落領袖。父親的朋友帶來一個小動物,娜烏西卡一看見就全身心地愛上了它,並去接近它,結果被它狠狠地咬了一口。娜烏西卡也感覺到疼痛,卻絲毫沒有動搖對它的愛,而且還深深地懂得它對愛的不信任。結果,就在一瞬間,它徹底相信了她的愛。愛上這樣恐懼型的男人你需要自帶充沛的安全感,敢於包容和堅持。和這樣的男人建立感情的難度超過了一般的感情,但一旦建立可能他這輩子都無法離開你了,因為你給了他從未有過的接納與愛。
推薦閱讀:
※接纳自我是心灵鸡汤吗?
※男生和你聊天的語氣很萌是為什麼?
※在貼吧水經驗是一種什麼心理?
※工作上對人說一些明顯的恭維話真的那麼有用么?
※性格外熱內冷是什麼樣的感覺?這樣的性格會讓人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