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相識後,怎麼建立持久深厚的人際關係?
初次相識時都比較容易,因為大家對陌生人都比較客氣,但是通常兩人的關係也止步與此了。即使互相留了微信,電話,但由於平常也沒什麼交集,或者說沒什麼共同興趣愛好,也很少聯繫。
另外,通常還有另一種情況,比如我先認識的某個朋友,我把他介紹給自己朋友後,漸漸的他倆卻玩的比較好了,三個人在一起的時候,自己反而像新來的一樣……
請問如何在認識新朋友後,建立比較深厚的友誼了,而不僅僅停留在互相認識?
以我個人的觀點,首先應該是真誠平等,其次是需要共鳴,最後需要機緣。高質量的人脈是指如果你欣賞某人的為人、知識或資源,又有緣結識,如果雙方互相欣賞,日後的相互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成長,都是水到渠成。
我認為於小宛的闡釋說的更到位:
通過社交展示自己的信用、三觀、價值,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玩伴,能帶來人生成長的導師,相互信任可以合作的朋友」。
我們不可能跟絕大多數打過交道的人維持長久深厚的友誼。所以,最初認識的過程,其實雙方都在無意識的進行著內心的取捨。
例一,某天我在會上經人介紹認識了孟非,也加了孟非的微信。孟非在初次相識時表現的很謙和,因為他沒必要對我這種小人物表現得盛氣凌人。但我與孟非沒有交流的基礎,即使我表現對他的佩服,也對他毫無價值。所以,我即使再真誠,每周給他發信息,但是由於我與孟非並不平等,無法加深雙方聯繫。
例二,我在一個校友活動上認識一個嫡系的師兄,發現有很多共同熟悉的人,共同經歷了很多活動,一時間親切感爆棚,這就是共鳴。但是後來我發現他的人生態度比較消沉,他的很多觀點與我南轅北轍,我們漸漸淡了聯繫。保持著一種「有事你說話」的默契。
例三,機緣是這世上最好的事。請問,在以下四種結識過程中,哪種最可信:A,約炮;B,搭訕;C,校友;D,介紹。如果有人覺得A或B最可靠,那說明我們價值觀完全不同。我對生活的領悟對你毫無價值。
我一直想認識一個領導,但是苦無機緣,又不想冒昧上門徒惹人笑。結果趕上領導籌備會議,手下缺人,於是就有人推薦了我。順理成章的在上位者前展示自己比貿然上門好得太多。
例四,大家處於同一個圈子,圈子之間經常聚會。剛認識的朋友之間很有可能缺乏共同語言,所以依靠一個穩定的圈子定期組織活動,會有助於相互熟悉,同時保持人群間的熱度,避免一對一接觸,不至於冷場。
總之,真誠、平等、形象、個人價值,是你跟新朋友保持聯繫的必要條件。持續的自我提升是結交他人的核心,也是他人欣賞你的基礎。
有效結交新朋友的前提是:人脈口碑、社交價值、資源交換
人脈口碑是指有其他人為你的個人價值和信譽背書,讓大家知道你值得交往。
社交價值是指他人在見面前對你已經有了一定了解,知道你所感興趣的和擅長的。
資源交換是指你手上有可用於合作或交換的資源,才能和其他的資源所有者一拍即合。
都在說隨緣……
難道人生中就沒有過很功利的想獲得一段關係的時候么?
認識不熟的姑娘?
到新公司獲得認可?
被領導看到和賞識?
具備更廣闊的人脈?
難道這些事都從來不考慮么。
既然沒人說,那就我來做俗人吧。
【基於利益交換的關係,最穩固而持久。】
第一級的交換:學識交換。
初次見面寒暄不超過十句。
接下來學識交換是最重要的破冰手段。
你知道別人感興趣,但了解不深的東西。
你對他的知識逆差越強,他對你感興趣的粘性越大。
知識的種類很多,從歷史,到科技,到做指甲;只要是能在知識上產生逆差,你們進一步交流的機會越大。
男性目標知識庫:
科技,數碼,理財,歷史,文學,車類,運動,電游,壯陽,porn,保健,大保健。
女性目標知識庫:
美容美妝,微整形,經期護理,減肥,育兒,奢侈品,美食,旅遊,家庭關係,性技巧。
第二級的交換:服務交換
已經互相認識的人,
如果能幫上別人的忙,你就被收入到了人家的資源庫內。
當你對別人有服務產生逆差時,你就能向對方提出同等交換的服務需求。
每完成一次交換,你們的關係就更穩健。
當你們彼此默許了這種交換長期存在。
就變成了「自己人」。
第三級的交換:經濟交換
經濟交換是關係的最高級形式。
財務信任是最高級的信任。
公平互惠的獲得雙方認可的經濟收益,將建立起最穩固的關係體系。
這時的關係就變成了「合作夥伴」。
以上任何一種關係,都有可能出現背叛。
越高級的關係,被背叛付出的代價越大。
聰明人不會隨便允許陌生人進入高級關係里。
所以,想直接跳級或者允許別人跳級都是不明智的。
想做一個關係網達人,
你需要考慮的問題:
1,我有怎樣的知識可以用來破冰。
2,我有怎樣的能力可以為別人提供服務。
3,我怎麼能從這段關係中,讓彼此賺到錢。
你能想明白你能提供的利益逆差是什麼,
就有足夠的立場來向對方提出要求了。
同樣,選擇朋友時,需要考慮對方為你提供的是什麼。
如果你只有輸出,沒有輸入;
或者你一直處於逆差狀態里,
那這就是一段垃圾關係。
可以減少維護,甚至摒棄。
以上理論,適用任何1對1關係里,
不管是朋友、上下級、情侶、還是企業之間。
以上理論,不適用多方關係的建立。
多方關係存在利益博弈,要複雜很多。
這種時候,我們需要選擇通過1v1關係尋找盟友成為利益共同體,增加博弈籌碼,減少博弈變數。
最後,
利益和感情是在任何一種關係中都是同時存在的。
但,
越有用的關係越勢利,
越垃圾的關係越〖談〗感情。
謝邀。
個人的看法,人際關係是篩選出那些「跟自己志同道合的玩伴,能帶來人生成長的導師,相互可以利益合作的朋友」的過程。
這樣,就意味著我們不可能跟絕大多數打過交道的人維持長久深厚的友誼。而最初認識的過程,其實雙方都在無意識地進行著內心的取捨。
也許這種原則看似功利,但卻讓彼此生活更有效率。我們通常痛恨那些食之無味的應酬,是因為我們的精力和努力,用在不合適的人身上,於對方同樣是種浪費。
如果你能認同這種看法,我願意接下來共同探討如何在此基礎上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
首先,初次見面時,要盡量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人價值,有助於對方的取捨。換句話說,選擇是雙向的,任何單方面的討好都不容易長久。
其次,尋找那些「跟你有共同愛好,品味和看法一致的人」做玩伴,在見面結束前最好約定近期某項共同活動,作為再次聯絡的切入點。以後每次採取同樣方式,以螺旋式上升來增進彼此感情。
尋找那些「見解比你深刻,願意指點別人的人」做導師,在見面結束前以請教為由留下聯繫方式,並在他沒忘記你之前,跟他探討感興趣話題。話題最好是他精通而你略通的那種,再加入個人看法,讓他感覺到誠意而非刻意。多幫他點力所能及的小忙,從習慣到熟識。
尋找那些「有共同項目,且為人誠實的人」做合作夥伴。利益場沒有一廂情願,只存在雙贏。只要保證合作過程無虛假,對方自然願意長期維繫。
以上所說種種,前提均是真誠待人。願意為人際關係投入大量精力和財力,且不以利用為目的。至於溝通技巧,可參考社會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如適度自我暴露,登門檻效應等。而交往時的待人接物,平時多看多聽,勤加練習自會得體,在此不再贅述。早戀,父親在深圳一封信直接郵家裡了。
大體內容忘記了,唯有三句話刻骨銘心。
平等才能交往。
高出才會尊重。
尊重才會愛你。
以為這句話如今可以引用到各類交往。
順其自然,不要強求。
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社交圈也是相對固定的,能建立深厚友誼更是可遇不可求,需要緣分,也需要時間考驗。
自身越是吸引人的人,能交到好的朋友的幾率也會更大,因為友誼是建立在互相欣賞上的,而不是單方面的籠絡或者巴結。所以,在索取之前,你要先學會付出,在挑朋友的同時,你要提升自己。
有緣相識,只要性格上合得來,愛好上合拍,雙方又抱著不功利又真誠的目的,總能成為好朋友的。反之,就算用了各種技巧熟絡起來,熱鬧過後往往難免淪為應酬,好友變熟人,兩條線相交又遠離,是挺令人失望的。
珍惜身邊的朋友吧,不要對陪你成長的人冷淡,卻對不斷出現的新人交淺言深。很多年後,你會發現,那些一直都在的人,才是你真正的財富。
政治不正確!
最功利的辦法,同時也是最快速的,就是儘快提高自己「可被利用的價值!」,然後用自己的能力真誠的去幫助別人。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駁斥傳統的觀點《跪舔和討好,永遠換不來人脈!》(轉載自我的公眾號:吳寒笛可愛多)
人脈不是依靠特別的技巧拓展而來,而是靠價值交換而來。
有效人脈的本質就四個字:價值交換!
簡單的說,就是你拿出一部分價值,去交換對方的一部分價值。
為什麼在中國,塞錢走關係能解決大部分人的大部分問題(塞錢沒有解決的,往往也是沒塞夠)。
因為錢是超級硬通貨。錢的價值是大家都認可的,你拿著這部分大家都認可的價值去交換其他人的價值,只要錢是給足了的,人家當然願意換。
理解了「人脈的本質是價值交換」這個理論,你來看很多問題就豁然開朗了!
男人們為什麼都喜歡結實美女,哪怕她是已婚的,因為她有潛在的XX價值以及炫耀價值。
關鍵時刻,圈子裡的朋友不幫你,是因為你沒有足夠的價值跟他交換(如果馬雲找他幫忙,他肯定會幫),或者是你沒有展現出足夠的價值。
現在我們確定了「價值交換」的人脈建立準則,為大家介紹六種快速建立有效人脈的辦法,相信一定對大家的創業、職場、生活有幫助!
1.不求「幫忙」,但求「交換」
我小時候,非常討厭洗碗。但是父母規定,全家吃完晚餐後洗碗的任務歸我。
有時候我實在不想洗,父母又不肯幫我。
我就對我爸說:爸,你來幫我洗碗吧。我晚上幫你捶背。
或者對我媽說:媽,你來幫我寫吧。等會我把你喜歡的韓劇都下載到電腦上。
我爸媽就願意幫我洗。
這裡就運用了一個技巧,用捶背或者下載韓劇的「技術價值「,去交換洗碗的「勞動價值」。而不是一味地懇求或者抱怨「不想洗碗,換個人來洗」。
我們現實中接觸到的大多數人,不會像我的父母這麼好說話,人情關係更單薄,利益訴求也更強。
除了父母、兄、弟姐妹、配偶這樣的親屬關係,或者是發小、戰友這樣經歷過很多考驗的鐵關係,大多數(同事、普通朋友)都屬於中關係或者弱關係。
僅僅是認識對方,或者工作和生活上有正常的交集,並不足以讓人家願意拿出自己私有的價值出來無償奉獻給你。
所以「交換」這一概念尤為重要。你在請求別人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最好能拿出相應的利益跟他交換,這樣成交的可能性比較大。
人、財、物都是可以拿到天平上的籌碼。沒必要不好意思,現代商業社會建立的基石就是交換和流通。只有通過不斷的交換,才有機會真正慢慢豐富和做大自己的資源。
2.指出並強調給對方帶來的好處
當你跟別人合作或者請求別人幫忙的時候,在交流的過程中,儘可能指出並強調給對方帶來的好處。
比如在大公司,跨部門的協同、聯動和合作常常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你有求於兄弟部門的時候。
這時候你在交流的過程中,說一句:「這個項目對你的工作也是比較有意義的,之前公司沒運作過類似的項目,完成之後你可以把它作為一個亮點包裝一下。不管是做成案例呈現給客戶,還是作為亮點工作寫進年終總結,對你都是很有幫助的。」說這樣一句話,很有可能會增加對方的配合度。
很多時候,當你有求於人。對方其實並不是很清楚這件事給他帶來的好處是什麼,你明確把好處指出來,即使這個好處微不足道,也會大大增加對方答應的可能性。
每個人,其實都不是很關心,也不太能體會別人的請求之迫切。但是一旦這個事情可能會對自己產生某種好處的時候,他就會有感知,這時候感性的衝動很可能就會讓他答應下來。
3.前置互惠
「前置互惠」,說通俗點,就是平時沒事兒多惦記一下周圍的朋友,提前幫幫別人。等大家都欠著你人情了,你想找人幫忙自然就成了。
在羅伯特·西奧迪尼所著的營銷經典《影響力》里,他把「互惠原則」放到第一的重要位置:只有一直秉持「互惠」的方式,讓彼此雙贏,你才能持續對別人發揮影響力。
比如我,身為中國最好的營銷專家(吳寒笛,你丫臉皮真厚),有創業和做生意的好朋友遇到營銷方面的困難,我一般都還是會幫他出出主意。回頭我有需要,他們也自然樂意幫我,甚至經常在我沒有需求的時候,主動問我需不需要幫你這個那個的。
4.過濾掉無效人脈
在重慶方言里,有一個詞兒叫「耿直」,可以理解成「仗義」的意思,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耿直。
在你的朋友圈裡,一定有相當一部分人。你跟他說什麼事兒,他都推脫或者答應得勉強,哪怕你跟他一直關係要好或者幫過他無數次。
這種就是無效的人脈,建議遠離。
什麼叫「好朋友」?!
就是願意幫你的人朋友。
「願意」很重要,即使他能力不夠,或者最終沒幫上。但是你感受到他願意幫你的意願,這就足夠了。
不願意幫忙的人,平時也不是不能接觸,但是不可深交。關鍵時刻肯定指望不上這些人。
小結
肯定會有人噴我:吳寒笛,你丫交友有沒有必要這麼功利!
其實我一點都不功利,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應該是最不功利的那1%的人。
人脈這個詞在中國被妖魔化了,好像人與人之間叫朋友就是互相利用。
這其實是沒理清邏輯線。
我們跟人交往,出發點本身肯定是友善和正直,而不是相互利用。只是具體到人脈的功能屬性上時,我們要提高其效率。上文所說的四個方式,絕對是你提升人際關係網的使用效率的絕佳方式。
附我的微信公眾號:吳寒笛可愛多(也可搜索whdkad)
http://weixin.qq.com/r/VkyRiUjEoxXcrQzq9xlE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
我覺得交朋友有兩個原則:
第一就是要明確一點,一個人不需要太多的朋友。
第二就是自己做事要對得起別人,一個讓人信得過的人起碼不會招人討厭。覺得朋友對不起你的話,再想想第一點就釋然了。你和他在一個階級且互相有可利用的資源
正常的交往,不要把對方變為人脈,不要想著如何利用對方就可以。
謝邀。
……
實踐出真知~
以現有的社交網路研究來看,題主不必費神了,持久深厚的友誼一定是順其自然而獲得並且是有限的,任何技巧最多保證你交到的朋友更靠譜而難以擴大深厚友誼的朋友圈。
首先,每個成年人因為精力的有限,其社交網路是相對固定的,能保持深厚友誼的人數通常是在5+(-)2的範圍;不信的人試著列一下自己現在交情很深且依舊保持聯繫的人,看看是不是這個數。
其次,朋友圈是處於一種相對固定而又動態變化的狀態,也就是說,保持親密交往的人數大概如上所述,但具體的人總是在不斷變化著的。我們也不難發現從小學到大學再到社會上就業以後,總有朋友開始變得疏遠,而會不斷遇到新的親近朋友。現在由於互聯網的發達讓大家舊時朋友聯繫得更容易了,但有針對facebook的朋友圈研究發現,每個人在facebook上能保持緊密互動的人數一般也沒有超出上面所述的範圍。至於是否與現實交往一樣動態變化,暫時沒看到相關研究。
最後,現在社交網路的研究更多開始關注人格特質對社交的影響;最近看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是,self-monitoring水平更高的人(更關注自我言行,往社會規範靠攏),更容易獲得更多的結構洞(成為社交圈中的核心人物)。目前心理學上的研究趨勢就是,你的人格傾向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你的社交圈子數量與質量,這也就是我認為「持久深厚的友誼應該順其自然」的核心論據。
所以,與其考慮如何去建立深厚持久的友誼,不如多想想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喜歡交什麼樣的朋友——尤其要記住,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的人疏遠了便疏遠吧,沒有必要強求。
P.S:注意到題主的問題是,如何保持深厚持久的人際關係。不限於感情基礎的友誼的話,那自然是要保持大家都有一致的共同利益可分享即可。比如銷售與客戶間的互信互利,關鍵不在酒局喝了多少,而是大家能一起賺多少錢啊。
參考文獻:Sasovova, Z., Mehra, A., Borgatti, S. P., Schippers, M. C. (2010). Network churn: The effects of self-monitoring personality on brokerage dynamic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55(4), 639-670.
針對facebook的研究已經忘了原文出處,沒記錯應該是12-13年間的文章,僅憑我的記憶負責吧。
沒必要刻意搞社交。社交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比如,我新認識一個人,但是話不投機,志趣不投,強行為這段關係續命根本就是折磨自己也折磨對方。
比如,我喜歡玩怪物獵人,經常和幾個人一起面聯,我不需要花心思花力氣,一樣能和小夥伴們玩得很溜。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路漫漫系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背了這麼多的課本,我可不是高中語文老師,我只是人渣而已。人渣說:知己什麼的,都是騙人的啊。所謂的當代人際交往不就是這樣么?聊得來的就是伴,聊不來的強顏歡笑,找話題聊。每一天每一個會面都是一場戲,累了,算了,卻也再找不回自己。
精神上無非就是知遇。可遇不可求。
物質上簡單了,綁架彼此的利益,成為利益共同體。
持久深厚的人際關係一般都是靠著持續不斷的聯繫維持的,簡單來說只要你們能持續聯繫十年,都可以達到這種關係,問題是很多人堅持不到這麼長時間。
有人可能覺得不就是聯繫嗎,這很簡單啊。但事實是這真的很難,你們如果有共同的志趣愛好這當然很容易,時常交流關於愛好的事情就可以了。如果只是為了結交對方呢?這就需要你持續的聯繫對方,並且讓對方對你持續保持興趣,又不讓對方對你的頻繁聯繫感到膩煩,也不會因為你有段時間沒聯繫你而與你疏遠,這裡面的度很難把握的。
我覺得還是順其自然吧,人際關係有時候很重要,但未來你不知道哪個人會對你的未來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未必是那個最有權勢的人能影響到你,所以沒必要對有權勢的人就卑躬屈膝,也沒必要因為某些朋友沒什麼能力就慢待他們,都平等對待吧。喜歡的就多接觸,不喜歡的就不要太多接觸,不撕破臉的話,能堅持下去的都算是你的人脈。1、初次接觸至少三種方法讓對方接觸到你的名字,留下印象。
從你這裡聽到你的名字,看到你的名字,從朋友那裡聽到你的名字,從郵件里看到你的名字,從簡訊里看到你的名字,如此等等。
2、第一次接觸後,在20個小時內強化聯繫。
通過郵件、簡訊等渠道加強雙方的關係,強調共同經歷過的美好體驗,共同關切的主題等。簡短。
3、策劃第二次不同性質的接觸,工作、生活、興趣任何一個與之前不同的場合。
在每次的聯繫中留下可以發生下次際遇的線索,並緊緊抓住它,製造更多面相的交流機會。彼此深入。
高三最忙的時候和我的好朋友冷戰很久,後來同我老師聊過關於朋友的問題。
她告訴我她這麼多年以來,能夠一點也不怕不好意思就去麻煩,並且對方也心甘情願不在意被麻煩的朋友只有一位。
後來我寬心了,覺得只要有一位足夠,每多一位就真的是感恩。
回到題主的問題,人際關係在我這分為廣度和深度,無論是和誰交朋友我都堅持四點∶坦誠,尊重,還有堅持,接受。
坦誠讓我們互相展示自我,尊重讓我們的不同得以放心顯露,堅持讓我們互相看到各自最真實的自己(有好有壞),接受的程度最終決定我們交往的深度。
前三點都可以僅取決於我們自己,這三點帶來人際關係的廣度;後一點卻取決於兩個人互相,這才帶來人際關係的深度。
題主問如何?我卻只能答做好前三點,最後一點隨緣。你倆如果有觸發點能一步一步走到最後一步最終互相接受,那就真的會成為彼此牢不可破的親密關係。如果沒有又何必太過於期待?
每個人精力有限,無需太過於刻意建立關係。人際關係的廣度可以不斷拓寬,深度卻真的是隨緣隨心。我經歷了很多年,交到的好朋友,不多。
而且大多數好朋友都是看到了我身上的品(毛)質(病),走進我,包容我,和我成為了好朋友。
之前我很少包容自己的朋友,有不滿意我就說出來;有紛爭一定要弄清楚;一旦被冷落了一定不高興。
後來我慢慢地學會了看到他人身上的品質,走進他人,包容他人。
朋友之間,很多事情不必說出來,不必弄清楚,不必在乎冷落。
多去理解他,多去關懷他就行了。
有時候有這麼些朋友,可能什麼事情都幫不上,即使陪你說句話,也是不錯的。
當然,我也有一些朋友因為種種原因,漸行漸遠,疏於聯繫。
但有句歌詞唱得好:
有個哥們,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工作中都很能混得開。他說過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當你把你的朋友看做是你的人脈的時候,你就已經沒有朋友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話題主你別說你不懂。那麼題主是不贊同這句話么?
哪有分分鐘就能建立的深厚友誼。要說什麼樣才叫深厚友誼,可以這樣來形容,當你無事時想起那人來就覺得暖心。才認識一會兒,沒有共同愛好共同經歷等等一些東西,你指望人家回憶起你的什麼來才能微微一笑?
所以要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最好的當然是共同愛好。其次是共同經歷。不都說男人最鐵的友誼就是一起一起一起什麼的。你看幾句俗語就能說明白的事。
由這個也可以看出。我覺得你好,值得當朋友,是因為你讓我愉悅了。所以總的戰略就是讓他愉悅。信任能讓人愉悅,認可也可以,讚美也可以。你讓他感受到越深刻的愉悅,他就和你有越深厚的友誼。
推薦閱讀:
※怎樣的言行舉止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教養和內涵?
※似乎在父母眼裡我是最差的,自卑,沒安全感,和人相處總是沒有底氣,別人對我稍微好一點,我就覺得虧欠別人?
※跟男友各種觀念不一樣 我要怎麼處理呢?
※怎麼簡潔明了地告訴一個想自殺的人這個世界有多美好?
※非常非常想隐居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