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傳統製造業 500 強企業用年薪 60 - 80 萬元都招不到互聯網的運營人才?

作為一家傳統製造業,正在考慮戰略轉型,做了一款類似創業者資源的知乎網站。
但是無論從流量還是知名度上看都不高,可能思維方式停留在製造廠商上。
因此打算聘用運營人員,但是這麼久了,合適的真的不多,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不願意來傳統企業呢?
-------------------------------------------------------------------------------------------------------------------------------------
3.18更新
感謝各位的作答。
作為在目前這種新科技革命的時代,互聯網已經開始滲透到實體經濟,作為實體經濟責無旁貸也必然要向互聯網滲透與發展。因此從戰略上來講,做互聯網沒有錯。
第一、從薪資來講,只要願意來,這個都可以談。
第二、從實體到互聯網,我們也是摸索著前進。肯定有很多的錯誤或者失誤,但是不能因為沒接觸過互聯網,我們就不去研究它。
第三、文化體制方面,這個真的是非常大的衝突。從各位作答來看,要解決此問題,需要兩個方面的條件,第一,大老闆的強力支持,第二,實體經濟作為投資方,互聯網公司獨立運營。
而實際上,我們就是這麼乾的。
第四、經營模式上,這一塊我們也在嘗試,我們覺得有實體經濟的支撐更能有利於互聯網的發展。萬一哪一天風口消失了,我想豬掉下來,我們還有東西接著。
歡迎加入微信訂閱號,springdata


我就是這樣的人呀。在互聯網做了很多年,後面又跑到一家傳統企業做運營。槽點滿滿。

戰略轉型不是只是口中說說的,而是要真刀實槍的要干出來的。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思維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無論招了什麼樣的運營人才過來,只要整個公司上下還是以原來的思維方式辦事那就做不好互聯網。

做為傳統企業,真要往互聯網轉型,你必須明白幾件事

第一,無論你們傳統企業以前多牛B,但在互聯網企業就是新丁,完全沒有互聯網的基礎。不要以為砸點錢就可以把一個網站給做出來,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企業方方面面的配合,這和一個新人白手起家做一個新網站的難度一樣大。而中國這樣的網站多如牛毛,但能打響知名度的是萬里挑一。真有能力白手起家的人也沒興趣來當一個運營人員,大部分運營人員並不是說個人能力多強,而只是更擅於利用資源而已。

第二,傳統企業大多是發展非常平緩的行業,而互聯網是發展非常高速的行業,這就導致企業原來的運營模式根本套不到互聯網運營模式上去。但老闆或者企業其它員工由於對這個行業的不了解,只能用原有的經驗來判斷運營的成敗,這就會導致企業的認識與實際情況出現強烈的反差。

第三,節奏不一樣。傳統企業的的節奏是比較穩重的,但互聯網的節奏是快快快。說實話,這個節奏就能拖死運營人員了。可能上午發生情況,下午就得馬上做調整,但換傳統企業可能還要上報審批開會討論。。。等領導同意,一個星期已經過去了。(吐槽一下,我就在這裡被坑了無數次。每次我提意見說公司這個流程太慢太繁瑣了。老闆一瞪眼,你為什麼事先沒考慮到這種情況的發生,早點做準備不就好了balabala。。。)

第四,待遇不同,互聯網企業是高薪行業,這就導致整個行業的人員工資比傳統企業都要高一些。但傳統企業卻不太好在內部分出三六九等出來,總要讓工資和企業平均水平持平才好,但這樣一來也導致無法招聘的優秀的人才。比如說,60-80萬找運營,可能題主覺的是高薪了,其實在互聯網企業,這樣的薪水只能算是中等偏上,至少和500強的身份是不符合的。更何況其它的工作人員,企業是否能都開出在業界中等偏上的工資呢?

第五,協調能力不夠。傳統企業在招聘人員時,可能更多的是看重在這個的運營能力上。但是,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實比運營能力更重要的是協調能力。這個協調能力是指與互聯網部門與企業其它部門的協調能力。前面我說了,要靠自己單打獨鬥,這個難度和白手起家一樣難。只有藉助整個公司的力量才能儘快把網站運營好,這就需要和企業其它部門搞好關係,協調大家一起做好這事。這個能力非常稀缺,互聯網的人才與傳統企業的理念與做事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剛過來,連適應都未必能適應,更別說協調了,我也是做了大多年才慢慢找到其中的節奏與平衡感。

總之,傳統企業做互聯網是很難的,他的優勢在於線下有一定的資源,但是如何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為互聯網所用,卻是非常難的。這牽涉到企業內部一系列的變革,包括思維的變革,管理方式的變革,工作節奏的變革。戰略轉型絕不是企業花錢做一個互聯網網站就叫戰略轉型了,而是要真真切切的改變自身。否則你仍只不過是掛著互聯網皮的傳統企業。

----------------------------------------------------------------------------------------------------
2015.3.14更新

看了一下答覆與評論,感覺大家都在拚命吐槽,似乎都覺的傳統行業如果要轉型成為互聯網行業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其實也大可不必如此悲觀。以我的經驗來說(當然不是500強這種級別),傳統企業在以往的運營當中,已經行成了一種自己獨有的管理理念與管理制度,這套理念與制度其實與互聯網行業相比是非常低效的。這事,有的企業領導知道,有的企業領導不知道。但如果企業真的深受其害,決定要戰略轉型,它仍要面臨三大問題。

第一,企業上上下下圍繞企業的原來的理念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生存哲學。轉型對企業原有的員工衝擊有多大?老闆心裡沒譜。就象一個池塘,水比較混,但有很多魚在裡面混,你現在直接把一個池塘的水換了,魚能不能適應?可能沒等你轉型好,整個企業已經散架了。

第二,就算老闆有決心改變,但是怎麼改?很多老闆或者公司其它人員甚至有互聯網背景的員工,都知道企業有不足之處,但他們對這些不足的了解是片面的,知道這個制度有問題。但是究竟怎麼改,誰又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來?包括我們這些在互聯網行業工作過多年的管理人員,我們誰能把互聯網工作的管理經驗總結出一套制度、一個理念出來,然後輕易的套到一家傳統企業里嗎?說風涼話容易,但解決問題可不能靠嘴皮子。

第三,就算老闆知道怎麼改,怎麼保證這個改革執行下去?前面說過原來的員工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學,你如何保證這些員工能按你的理念去改變?陽奉陰違,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怎麼辦?甚至全體員工和你對著干怎麼辦?

怎麼解決?其實也不用太擔心,從長遠來看,傳統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越來越單薄,從管理抓效益慢慢已經成了企業的共識。當社會整體大環境都意識到企業需要更優質的管理,管理水平自然而然就上來了。到時優勝劣汰,管理能力差的企業會自然被淘汰掉。

扯遠了,回來再說說怎麼解決?還是要從管理入手,但要接地氣,不要張口就來什麼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只是一種表象,背後簡潔高效的管理精神才是值的學習的。有過基層管理經驗的人都知道:級別越高的人員最好管理,基層員工最難管理!那些談起來頭頭是道的「專家」和「大師」,基層工作未必能做得好!作為企業高層,不能光緊盯著戰略、業務模式、競爭、方向等「務虛」層面,更要多關注管理過程的實際執行層面,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做出調整,因為這些具體的執行過程才是真正給企業帶來效益的工作。

關於企業管理的東西扯遠了可以寫一本書,我就不多扯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已經有很多人意識到傳統企業管理上的不足,正在做提升傳統企業管理能力的工作(我也是其中之一,我現在的工作就是幫助傳統企業提高銷售管理能力)。未來肯定也會有大量的適合中國國情的企業管理理論出現,傳統企業必然會改變,不願改變的將會慢慢消失。


因為啊,那裡的互聯網不是真互聯網。

有朋友吐槽,他在某號稱比較有互聯網精神的傳統企業做互聯網產品。他待了幾個月了,表示非常非常難受。極其不適應。
1、浮誇。整個部門都非常浮誇,每天都在談戰略,談價值,但是從不落地。經常頭腦風暴,但從不總結,從不執行。越是夸夸其談,越被認為有幹勁。
不講邏輯。不以數據為導向。做產品想當然。「只要我們一發力,轉化率絕對超90%」。
2、Leader不懂互聯網。企業內部都是領導,朋友的上司,新來的負責人,完全不懂產品,不知道做產品,只知道瘋狂追求數字,只是為了自己能有業績拿的出手。
更奇葩的是,「領導」要給「大領導」彙報,居然拉著整個團隊十幾號人天天加班給他做PPT。
3、組織架構太垂直,效率及其低下。本部門沒有開發,一個開發需求,要提給IT,要經過本部門好幾層批准,再到IT好幾層批准,等開發完成已經過了好幾個月了。大多數需求,還要經過幾乎所有部門的「會簽」,流程及其冗雜。
4、政治氛圍及其濃厚。寫郵件要抄送「領導」,記住哦,抄送順序完全不能錯哦!錯了要挨批評的!
5、崗位不分。名義上跟互聯網公司一樣有各互聯網職位,但實際職責很多不分,雜亂無章,讓你做什麼就做什麼!比如面試時說做產品,結果進來一直做運營的活,而且完全不成體系的運營


個人雖算不得上是運營,也以看到過一些問題。

再也不會進傳統行業了。

1前景,傳統行業轉戰互聯網的,普遍不看好,就算錢夠,但能拿這錢的,看得已經不僅是錢了。
2權力,不給權,執行低下,給權又不信任。
3工齡,傳統行業發展平緩,多數員工工齡較久,7年8年的員工處處都是,因此有各種圈子,光摸這門水深就得摸好久。
4難服眾,轉互聯網,多數是為了整合原公司的資源,空降來的新人面對其他在工司呆了N久,甚至公司已不可或缺的老人,這酸爽,處處當孫子,當也應該,畢竟人家年紀大。
5思想,我總覺得大部分的傳統行業人員,上上下下,戴著不信任和懷疑的態度,部分高層更帶點輕視,我覺得是想先教育一番,論資排輩,但對互聯網不懂,就一臉怨念,陰陽怪氣。
6氣氛,越是高層的人員越看重工作和業餘氣氛,要打分的話,傳統行業的氣氛是負的。
7團隊,傳統行業的工作人員,都喜歡拖延和推卸責任,配合工作時,就像是在說,這不關我事,聽你的,出事了你負責,還各種擺老前輩的架子,這是以前從來沒有感受過,也可能是我太敏感了。說好聽點叫求穩,但多一個這種員工,就多損失幾倍的效率。
7效率,真是感受過效率低下了,不忍直視,更讓人憤怒的是,時間久了,我居然有被同化的意向,一開始我還急,想作出點成績,但工作都是要配合的,你能拖我就不能拖?配合不到,我催不動也懶得催,我就等著唄。還好公司解救了我,把我解聘了,項目失敗,團隊解散。其實我早就覺得這項目要黃,只是差一個月就過年了,想混完年終獎再跳,坑了。
8方向,這個其實都已經算是次要的,方向就算是錯了,堅絕執行下來,團隊因為這個方向建起來,也算是賺了,人心齊了,再換個方向鑽就是,但很多傳統行業的方向根本說不清楚,團隊本來就還在磨合,這個月想干這個,那幾個月想干那個,又可能要同一個團隊去執行,搞得員工暈頭轉向,不堪重負。

真要發展,高層要有決心,全力支持,另建新團隊,新團隊只和其他部門的的最高負責人溝涌,BOSS盯緊進度,再小的細節也要盯,不然就是被拖,必要時一定要殺幾隻雞敬猴,哪怕就是作個姿態,老員工盡量不要往新團隊里塞,老員工完全是不和諧因素。

高層基本難以作到決心支持,因為不懂,便要懷疑。

真能轉型成功的,坦白說,是運氣太好了。


我試圖站在這個互聯網運營的角度來看你這個問題。
假設,不跳去傳統公司,呆在互聯網行業繼續混,前路是自己比較清楚的。比如再過幾年把級別升上去,收入還是相當可觀的;或者遇上互聯網出身的大腿出來創業,去抱大腿;或者自己夠牛逼了,找了好業務,拉筆錢自己創業。這些路數都是很多前人走通過的,有很多成功的經驗。

跳去傳統公司,風險就大得多了,收益可能是短期內比原來多拿一二十萬,但一兩年下來搞不好還得重新回到原來的路子上,這個機會成本是非常大的,大於短期增加的這點收益。
下面列一下常見的風險點。
一、 傳統公司的老闆是最大的風險點。講真,一個業務成不成,第一點就看老闆。所以不止是投資人要看老闆靠不靠譜,打工的更要看老闆靠不靠譜,跟了靠譜的老闆干幾年就飛黃騰達了,不靠譜的老闆毀人不倦。這裡不討論自身能力的重要性,我們就看那些大把的能力並不出眾最後飛黃騰達的和大把相當優秀最後混不出成績的例子,跟對老闆實在太太重要了。
傳統公司的老闆轉型互聯網產品有什麼問題我就不詳細說了,其他帖子上很多人分析得都不錯。感性地說,就是「大家不是一路的人」。要麼是和老闆合作上出問題,要麼是老闆對產品對用戶的理解上有問題,而且不熟悉甚至不願意甚至看不起互聯網公司一貫的玩法。思維上的問題。

二、 傳統公司的原公司本身就是個阻力。我建議傳統公司做互聯網業務要完完整整獨立出來,近乎純財務投資就好了。互聯網公司在做新業務時如果跟原來的業務不是強閉環的,基本上都是獨立出來做的。
一個新業務有相適應的權力結構,和原公司合在一起做的話,會觸動各種既得利益。讓業務走自己的閉環才是最有效的。

另外,還會有各種各樣讓他不爽的地方,比如說傳統老闆覺得60萬80萬好高好高了,但互聯網公司打工的見慣了這種收入,雙方會產生期望上的不一致:老闆覺得你拿了這麼多,要給我超期望的表現哦;打工的覺得這個收入也還算挺正常的,我按照這個收入的那個水平去做到就可以了。一個級別不用很高的員工,遇上一年KPI很不錯,都能到60萬以上,更別說那些混得好的人了。
總的來說,跟你混不單止成功率不高(我知道的從互聯網跳去傳統公司的例子,絕大多數都灰溜溜回來原來的路子上了),而且思維上文化上差那麼多(相處起來不舒服),這個風險是不值得一賭的。


不了解題主實際的情況,可能題主是個好老闆好大腿,我說的只是我的見聞,僅供參考。


這個我寫一點吧,第一次回答,見笑了,有感而發。
一個公司,改變基因是很難的,不管所謂的領導和老闆下多大的決心,終究是反覆的,一旦遇到了機遇和危機,這種思維方式上的衝突就不可調和了。結果,老闆自然是老闆。
你說60W年薪,在我看來應該是不少了,但是,互聯網不僅僅是運營模式。換句話說,一個互聯網的運營經理,跳槽之後,除了運營是互聯網的模式,其他方面呢?會不會有衝突,資源能不能協調,如果其他方面都是傳統的,僅運營就能改變一切?
其實我親身經歷過這種例子,如果公司就認為運營能夠拯救,這種出發點之下,不會有人認可的。
其次,咱們來談錢!60W不少,相對於傳統企業來說,是這樣的。但是,要知道互聯網是一個發展很快的行業,今天不少,能代表明天不少么?互聯網能在不斷發展的同時,給出對等發展價值的待遇。這是傳統企業不能做到的。
這一樣是切身體會,因為目前就在一個創業公司幹活,投資方是國企集團。雖然短期內,我們的發展會很快,但可以預見的未來,這個企業會拋棄我們創業者們中的一些。第一,做事方式,思維不一樣。第二,我們在公司中的待遇遠遠超過了其他員工,領導認為我們工資已經夠高了,每年5%的增長都不一定有。
所以,我覺得無論是個人職業發展,還是經濟利益考慮,都不會輕易選擇去傳統行業。
最後弱弱問一句,500強是不是我曾經工作過的華為大大,哈哈


小李,這個動畫列印出來為什麼不動了?


作為傳統公司or傳統生意人,轉型做互聯網or互聯網部門,最大的問題不能放權。


其實不止是運營,進入傳統行業做互聯網方面的崗位,都需要慎重考慮,並且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大家,能不去就別去,不管那公司給你吹了多少牛逼。
我的上一家公司是國內IC行業里的細分龍頭,早早的就上了市。前幾年打車軟體火的時候也招人做了個,結果根本做不過別人,項目不到一年草草了事,投進去幾百萬全部打水漂。之前還巨資收購過一家互聯網公司,結果那個公司現在也半死不活。
吳軍在《浪潮之巔》里做過基因決定的結論,我覺得這很好的解釋了傳統行業進軍互聯網存在的問題。就算招了一堆員工,領導的思維還是傳統的思維,溝通起來完全沒有辦法。並且傳統行業的公司各種流程異常複雜,做事制約多反應慢,開一個埠走流程都要兩周那還搞什麼?
不過話也說回來,這麼多年製造業轉型比較成功的可能只有IBM了吧,能做到這點,堪稱偉大。


每個搞互聯網的人才心裡都有個暴富的夢.....
幾十萬,難吸引高端人才。
不如直接砸錢成立子公司,分出部分股權。放開控制權,做好全賠的準備。
這樣才可能吸引來合適的人才做大事。


去這樣的企業,總有一種當商鞅的感覺


看了大家好多的回復,各有各自的觀點,很多都還結合了自己或身邊的真實案例,真的非常棒。以下我從風投的角度談談,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業務或上線互聯網業務時,一般會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並給予一些小貼士。文末有微信公號歡迎關注!

當下O2O如火如荼,國家也鼓勵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的大規模融合。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趨勢,可是這個聽起來很好的事情常常困難不少。就我接觸的傳統行業轉型者和企業主,來聊聊一些體驗:

  • 企業基因-觀念最重要

在所有問題中,這個問題我把它列為首要。改變基因這事需要人才、需要錢,更加需要的是觀念。很多傳統行業企業主接觸起來,都還是拿著過往的成功經驗說事。要知道,經濟是有周期的。當下周期的互聯網經濟,和之前的個體經濟、製造業經濟、煤礦經濟或銷售人員爆紅的市場經濟初期都是不一樣的。但考慮轉型的傳統行業企業主,難免用過去的思維去審視當下的互聯網機遇。使得互聯網人才就算入職,也並不能非常好的發揮能力。這從根本上來說,是由企業主的思維模式所局限的。
(@風投小兔兔 出品)

  • 企業文化-合作的氛圍

互聯網人才入職後,可以說一個有著互聯網工作經驗和工作方法論的同學加入了公司。但是如何合作呢?一個功能上不上,怎麼開會怎麼審批?一個推廣做不做,又是怎麼開會怎麼審批?如果整個公司的氛圍保持在之前的經濟形態,那麼很多的決策、審批的制定,工作氛圍等都會削弱互聯網人才的工作效率。缺少了合作與尊重,如何取得好的成績?題主希望靠著一個互聯網運營人才就把app做活躍,這個考慮難免有些單薄。

  • 企業待遇-人才的安身立命

這一點很多答案都提到:互聯網人才的平均待遇水平是很高的。不管是泡沫也好,還是行業浮躁也罷。陌陌3年就上市的神話今後只會越來越多。好的人才本就可以在更好的企業獲得更好的機會和可能。北上廣消費水平高,拿不到可以平心靜氣的薪水,如何安身立命為公司效力?
(@風投小兔兔 出品)
那麼,傳統行業轉型可以怎麼做呢?

  • 觀念:從老闆開始,轉變思維觀念。要切實看到,時代不一樣了,思維要開放,要放權給信得過的有能力的年輕互聯網人才,甚至給予副總裁VP的頭銜和許可權.
  • 氛圍:多聘用90後95後小鮮肉,讓這些互聯網原住民改造公司氛圍。我的一個觀念是,自己不去革命,只得等著他人來革自己的命。
  • 融資:有意轉型或涉網,就踏實學習互聯網方式。包括很重要的一點:融資。互聯網的企業薪資高,離不開積極融資。傳統企業有著巨大的傳統業務優勢,如果覺得接下來要改造的新經濟形式有意義,那麼完全可以去互聯網融資市場上聊一聊。如果有幸獲得投資,那麼這個轉型,以及整個公司往新方向發展的事宜,將大大上一個台階。那時,年薪是60萬還是80萬還是100萬,都不是太大的問題了。

不是黑互聯網,但互聯網經濟很有一種「期貨」的即視感。懂得使用互聯網武器、風投武器,是未來蓬勃發展的必經之路。看一看迪士尼收購了多少家公司吧,沒有那麼多大手筆、果斷的收購,我們會少看到很多美好的作品。這是從側面說明資本的力量。

祝大家高薪的高薪,轉型順利的順利!有需要資本快車的歡迎找我聊:)
風投小兔兔,微信公眾號kellyshi(搜索kellyshi-1111添加)


本來被提問者私信,希望我隱去公司名,我想想可能提問的怕被問責就改了,結果你給我來一句「就事論事」。
我請問,我哪裡不就事論事了?
你以為只有你是500強?只有你要轉型互聯網?
我自己有工作經歷的,我也不怕別人看。我黑的是誰,認識的都知道。
好吧,我這麼說吧:
原文中問題針對所有想做互聯網的傳統行業的所有企業。

給你留點面子,我不說你們公司是誰了,山水有相逢,做人留一線。但我希望你以後不要動不動就揣測別人的動機,要不你就別問這麼具體的問題。
我就問幾個問題吧:
這個互聯網項目是獨立核算的嗎?
項目成立分子公司嗎?
總公司全權授權嗎?
能認真的聽取意見並且無條件信任候選人的專業度嗎?
能保證互聯網人才受到足夠尊重嗎?

都能的話,肯定有人願意來接offer,可惜,嘴上答應了到時候身體也會很誠實的。不如投資一家公司,只給錢和一個遠期目標就好。


錢不是全部,作為人才,更關注這件事的價值,以及可行性。


作為經歷過這兩種類型的企業的人,我暫且基於自己的經驗來揣度一下原因:

1. 錢給的不夠!
60~80萬,在五百強外企,大致相當於一個工資偏高的manager level和一個正常薪資的Sr. manager level這個級別,離director level有相當距離。這個薪資,拿到現在一線的互聯網企業(先不管盈利水平如何),怎麼看充其量都是個中檔水平。對於有經驗的人才(經驗5~10年或以上),根本不具有吸引力。你要曉得,一個60w的人,一個月凈到手也就三萬來塊錢,在北上廣這種城市,如果你買個房還點貸款、供輛車、娶個老婆生個小孩,還要有時出去social一下,拿這點工資日子過的是非常緊的非常苦逼的。純屌絲一枚而已。

2. 也是本質的問題:國內互聯網企業人才的核心價值不被500強外企需要
500強企業,絕大部分在中國的分公司,其本質是一個(銷售+貿易)驅動的地區辦事處。大部分沒有研發,或者有也只是研發一些外圍次要產品。說的白一點,就是500企業在中國要乾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把國外做好的產品在中國賣出去。

因此,500強的企業在中國無一例外都是績效驅動的模式,直接表現就是公司里大家都是追銷售數字,其他都是扯蛋。對銷售數字沒有幫助的事情,基本是要kill掉的。

500強外企的核心價值是兩件東西:
1. 超高的品牌價值(在國外積累多年,再加上一點點國人的崇洋媚外的心理)
2. 優秀的產品 (已經在國外研發製造完成,和國內沒有什麼關係)


而互聯網企業的核心價值:
1. 產品研發
2. 整個公司其他部門和研發的緊密協作及市場快速部署能力
3. 創造一個新品牌的能力

以上三方面能力都是500強外企在中國不怎麼需要的。所以必然造成人才不肯去,或者就算去了也會覺得自己的能力在公司無用武之地,因為那公司整個就不是這個玩兒法嘛。

結論:互聯網企業出來的人的核心價值,不被500強外企在中國所真正需要。

補充一句:世界500強的外企大多是有些年頭的公司,他們能有今天的地位,多少都是有些水平的(中國500強是怎麼發起來的就不好說了,嘿嘿)。人家怎會沒有優秀人才呢?他們的牛人創業的時候,他們當年IPO的時候,不也是像我們現在的互聯網創業者一樣的嘛。只不過,那都在他們的家鄉,在他們的年代,不在中國。


聰明人都會選擇好的方向。
傳統製造業公司來做一個類知乎,簡直就是沒有戰略,策略
方向錯了,好人才自然不會來應聘。


傳統產業想要變革,所面對的壓力是互聯網從業人員難以想像的,沒有頂天魄力,確實很難下定決心。打個比方來說,在A公司我出80%的力氣,即可獲取90%的權益,為什麼到B公司出120%的力氣,去獲取100%的權益呢,這種損益比她們怎麼會接受呢。
再者說,多少傳統產業最後所謂的變革不了了之,而傳統產業真的能尊重新興模式嗎,錯綜複雜的關係對比互聯網產業,怕是沒有多少人願意嘗試吧。
不僅僅是招聘方面,想必物聯網網站其他方面也發展的不盡如人意吧。
與其自己搞,不如合作搞,妄言建議啦


其實本質是一種可能性,就是現在互聯網風大,可能性很多,不知道哪天你就飛上去了,所以同樣的錢,大家肯定希望去互聯網嘛,畢竟那邊有無限的可能性,呆在傳統行業,尤其是時間長了,基本上自己都覺得能看到頭了


大家都吐了槽,卻沒幫樓主解決實際問題。在回答題主問題前先吐槽一下前面的吐槽者。解決不了問題就別老說人企業有問題了,有問題先找自己問題。
—————————————————
本人現在傳統企業做互聯網項目,負責信息技術這塊,包括產品,研發和運維。互聯網金融,還不能說成功,所以匿了,誰讓我們低調呢?
—————————————————
傳統企業做互聯網大家最吐槽的是有幾點:文化,制度和薪資。這也是我這半年多來體會最深的。
文化:傳統企業,特別是有點體量的企業,在運行壯大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規則和文化觀念,這些東西支撐了企業的壯大,是這個企業的基石,雖然慢,但很堅實。互聯網很年輕,給人映像是快。貌似是一種矛盾,但仔細想想,互聯網就一定要快么?互聯網的快是結果,而不是原因,用傳統企業的堅實風格做互聯網項目不是不可以,也許夯實了基礎後可以走得更快。傳統企業裡面還有一個文化觀念是論資排輩。這個其實很好理解,那些人很多都是打江山的人,你讓他們一上來就無條件支持你是不可能的,在傳統企業里做任何新的事情都的先做出成果,憑成績打自己的江湖地位,何況互聯網這種他們大多數人都不怎麼理解的事物呢?如果做出成績,很多人會支持你,因為這些元老對公司感情很深,對公司有利肯定支持,所以在傳統企業互聯網得先低調。
制度:傳統企業有很多條條框框,有些時侯很費事,但這個東西得兩方面看:一方面有制度可以減少犯錯誤的概率,這個很重要,你能不能生存得靠制度;另一方面,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真要做事,制度是難不住你的,當年人民公社反資本主義那麼嚴,真要實行責任制也還是可以做。做出成績就可以影響領導進行制度調整,制度不是為了限制而存在,制度是經驗的總結,如果有足夠的正向經驗積累,是可以影響制度。
所以說在傳統企業做互聯網,考驗的是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耐心。上面是對一些答主說得,下面對題主說。
—————————————————
薪資:這是我半年來感觸最深的,也是感覺最棘手的。傳統企業的薪資待遇和互聯網行業比起來普遍偏低,我們公司的薪資待遇目前能夠給的最高待遇在互聯網企業中等的樣子。招人如果單純通過薪資待遇來招人,基本上招不到想要的人。根據我的經驗,能招到的基本上兩類人:要麼需要找地方練級;要麼不缺錢,就想找個穩定的工作。有經驗有能力正在拼事業的人,基本上不回來,因為憑藉他的能力完全可以拿更多,而這些人基本上是奔著收入去的。我們找了三個月,一個想招的牛人都沒來,甚至想招些成績好的應屆畢業生都招不到(我們這裡應屆畢業生給的待遇也比較低)。最後實在沒招,工期擺在那裡,從學校里找了些還不錯的畢業生,手把手教。自己雖然累點,但是看著新人成長,還是很有成就感。
就題主的這個問題,個人感覺能力有經驗有闖勁的比較難招,如果你或者你們老闆沒有能力帶新人,建議把眼光放在那些不缺錢,有經驗有能力但是迫切需要穩定工作的人身上。互聯網行業薪資待遇高,但是普遍工作強度比較大,個人時間比較少,工作不穩定;而傳統企業,特別是一些體量比較大的傳統企業工作穩定,工作強度不大。這對於一些有家庭(特別是有小孩),另一半也是工作壓力比較大的人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事實上,我們公司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幾個部門的骨幹都招到了(不是我們部門的:()。而這些人其實能力和經驗都比較強,因為家裡有負擔或者不想承受那麼大的壓力,願意到一些穩定的企業工作;企業雖然不能從他們身上榨取剩餘工作時間,但是可以招些便宜的有潛力的人來培養,這是雙贏。雖然慢些,但是不失為有效的辦法。
————————————————————
傳統企業做互聯網不是不可以,不管是老闆也好還是經理人也好,一定要有耐心,沒有耐心很難做好!這是我的感觸。


我就問一句,干到哪個樣60w?如果和我現在僱主演算法一致我相信你的簡歷郵箱會爆。


想了想還是回答一下,我現在就在一家傳統企業做網路營銷負責人,感觸頗多,不逆了。
講政治,內部鬥爭,缺乏使命感這些事,是大公司都有,不是傳統企業獨有的問題,只是傳統企業更嚴重一些,當然內耗也更嚴重。
實際上傳統企業進入互聯網領域,最大的問題是思維的差異,傳統企業是工業思維(搞不好還有農業思維的),追求一進一出的投產比,難以接受互聯網這種打法,往往策略出現反覆,打亂節奏,延誤戰機,沒做成的黑鍋就背在職業經理人身上了。


推薦閱讀:

求分享產品經理專用表情包,聊天技巧~?
如何看待奶茶妹妹章澤天入職微軟產品經理?
知乎的產品上需要哪些改善?
如何記住生活中的遇到的數據?
產品經理常用的軟體可推薦的有哪些?

TAG:互聯網創業公司 | 互聯網 | 產品經理 | 產品運營 | 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