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專註力?
就是怎樣排除雜念,專心下來的方法
請分享下你的專註之道
謝謝
關於專註力的分散原因:
我們之所以會對微博上癮,對八卦熱衷,是因為人的好奇心會被未知與新鮮事物所吸引,這是天性。持續保持做一件事需要專註力。
焦慮與困難會干擾專註力。減小焦慮的方法:1.避開焦慮,做其他的事。2.面對焦慮,解決根源。
焦慮是身體情緒從內心發出的一種正常反應,是埋藏在潛意識中的不安:它提醒你有未被解決的問題,你逃避了它,但它躲進了潛意識,它讓你無法安心做事,深藏在潛意識中的害怕會時不時的蹦出來破壞你的專註力。焦慮產生新的焦慮,形成惡性循環。
不去面對內心的焦慮,心中的恐懼將永遠存在,即使時間流逝也無法痊癒,它會形成你長時間故意忽視的心結與看不見的痛苦。
產生焦慮的原因是走進了思維誤區,不斷的碰壁與受傷,有些方向的路你本不用走,卻因為思維產生的壞習慣帶領你在誤區中越走越遠。
只有培養正確的思維方式,才能高效學習與成長,減少大量被浪費的資源:時間,金錢,精力,感情。
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需要好的習慣。習慣具有強大的引導作用,長期形成並且難以糾正。
壞習慣會給自己帶來某種快樂的減壓錯覺,讓我們上癮更加依賴它們的存在。
嘴上說,「等會再說吧。」「明天再做。」心裡想,真爽啊,讓我再繼續玩/繼續睡。
為了拯救自己,必須養成好習慣!(心中吶喊)
習慣無論好壞都是自己行為的一部分,人都不喜歡否定自己。所以,對於壞習慣不要太粗魯,防止破罐子破摔。比如減肥減成大胖子,大多都是因為太過壓抑導致了爆髮式的悲劇收場。
把壞習慣想像成住在心裡的一個小孩,耐心的去安撫他,引導他。如何孩子駝背了,你一定會時刻提醒他。就用那種態度對自己。
記住:不要過於斥責自己。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需要長期與壞習慣作鬥爭,就得保持良好的心態。小孩子都需要誇獎,哪怕再小的事一旦讚美了就有了想做得更好的慾望。
所以多誇誇自己的微小改變,哪怕是:早起了一分鐘/本來打算玩手機經過內心的痛苦掙扎放下了手機/本來想反駁爸媽然後閉嘴了/今天鍛煉了5分鐘耶/今天又寫了篇讀書筆記耶/…
這樣能把注意力從【又沒做到,我真差勁】的負面情緒轉移到【哇,我進步了一丟丟耶!】的喜滋滋心情。
專註力的養成遊戲攻略:
一,做自己喜歡的事容易上手,還能產生愉悅的心情與成就感,耶~
二,製造環境:避開網路:我們之所以會對微博上癮,對八卦熱衷,是因為人的好奇心會被未知與新鮮事物所吸引,這是天性……別妄想與天性做鬥爭了人類。
我們容易被氣氛感染,寢室很吵就無法學習,大家都在吃夜宵搞的我也好餓,周圍都在刷微博玩psp我捧著一本書會不會太裝逼了?/進入圖書館,好安靜啊,大家都好認真哦,我也要學習(握拳)。So,要找一個合適自己的環境。比如我,比起圖書館,更喜歡去樹林,離家近,鳥聲自然樂免費包場。走進大自然,內心就平靜無比。最喜歡在樹林里寫字畫速寫散步,有時候困了,忽然醒來,看到眼前的一叢葉子被光照射,那一刻彷彿得到了洗禮般的治癒。
三,製造大塊時間:提高做事效率需要兩個關鍵點:1.長時間的保持專註
專註力是高效學習的要素,普通性的學習就像蜻蜓點水,只是流於表面不肯跳入水中,那麼即使掌握了再多的理論知識,也只是旱鴨子罷了。這有什麼酷的。
投入的做一件事時會忘記時間的流逝,做事要達到投入,就要有大塊的時間創造流體驗的機會。
大腦執行一件任務時需要熱身才能進入狀態,進入狀態後腦部的相關區域被激活,新知識流入,與原有知識發生融合碰撞,產生新的認知。
但是,在這時,我媽突然打來電話讓我幫她送一下忘在家裡的手機,那麼,本來正在流暢運轉的大腦被干擾,一切程序終止。要再啟動又得重新準備熱身,緩慢進入專註狀態。
比如做事做了三十分鐘,十分鐘用來熱身進入狀態,打算休息五分鐘,這五分鐘里如果我只是起來跳一跳活動下筋骨,大腦的程序還在運轉中,但如果我打開手機刷了五分鐘的微博,注意力就被新鮮事物所干擾,大腦程序中斷,刷完微博再回去做事,又得花十分鐘的時間熱身。並且,剛剛打擾你的事會不會讓你分心呢?比如:我把手機送去我媽然後被她念叨了幾句,我心情就壞了/如果和我媽產生了爭執,心情超級糟糕/剛才刷的微博讓我的腦洞大展開……做事效率大大降低。
四,利用碎片時間:第二個關鍵點是:2.快速進入專註狀態
創造大塊時間進行學習,能夠使腦內相關知識活躍起來。利用碎片時間可以培養抗干擾思考能力,能夠加倍提高學習效率。搜集排隊、等車、走路、洗澡、打掃、洗衣服、參加家庭聚會的時間,在暗時間裡從自己的問題庫里拎出一個未解決的問題進行思考,或者反芻自己思考過的問題進行多方面的思考。
益處多多:1.有成就感2.時間利用率提高3.獨立思考能力提高4.負面情緒減少。
去年12月開始在兜里放了一本小本子,利用暗時間,有什麼問題就記下來,有什麼感想也記下來,回到家,把小本子里的東西分類記到其他的本子上。
比如:?本,暗時間裡無聊了就可以拿出本子看下未解決的問題進行思考,當一本?本上的問題都被自己回答完的感覺超爽。
感想本,由自己所觀察到、所體驗到的感觸,這些形成我自己的生命哲學,對於我來說,遠比他人所說的要有價值。如:啟發:人與環境的關係就是囚,混沌而溫暖;人,澄清而冷寂。啟發:滿足的反義詞:壓抑。消滅慾望的解決辦法就是滿足它。消滅壓抑的解決辦法就是釋放它。啟發:不/錯/就不知錯,錯了/才有知錯的機會。
以下是提高時間利用率的一些方法:
1.做計劃:計劃能更自己帶來安心感,人對未知、不確定的事,害怕自己投入了大量的時間金錢精力最後一場空,必須要有進展不斷的提醒自己獲得安全感,比如遊戲里的進度條。否則,恐懼會帶來焦慮,影響做事效率。
制定一個計劃就好像啃一隻大餅,可以從外圈開始啃起,也可以分塊啃解決。但不要沒有時間概念與計劃。無法選擇時,不要迷失在茫然中,推遲決定是在無形中浪費時間。當你面對2個以上的選擇不知所措時,就問清楚自己擅長做什麼,人對自己擅長的事會有信心。大多數人會因做不好某事產生挫敗感,然後就放棄,選擇退出。在退出前,想一想自己是否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做足了功課,一籌莫展時可以問問他人,你的問題別人也經歷過,倘若努力了還做不到,也算是知道了這件事真不適合自己。只有錯過才知錯,不選擇只會茫然無措。很多的路都得自己親自走一走才能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路。
因此,需要給自己制定適合自己能力的計劃。不要盲目跟風他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必須私人定製最符合自己情緒、時間、精力的計劃,這樣才能獲得最好的成果。
提前累計知識會帶來巨大的效益,制定一個單位為年的學習計劃,每天抽出幾分鐘來學習,幾年的積累能夠收貨很多,並且輕鬆壓力小。
2.多閱讀。思考時做筆記,當一段時間後,回顧時能發現新東西。
養成總結的習慣。歸納、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知識的擁有是看你能否在需要時提取出來。書不在於看得多少,而在與思考的時間與深度。
這正是人與人學習效率的區別。思考的深度擴大能夠鍛煉看待事物的能力。知識的吸收除了做讀書筆記,總結歸納,還可以與人交流。教是最好的學。
你只有了解了才能講給別人聽,把複雜的東西用簡單的語言可以讓你提煉出本質。與人交流還能發現自己思考的盲點,並且在說出來的時候是在不斷激活腦部的相關區域,變得更為熟練。這樣才能熟能生巧伸手就來。
也可以將一段時間裡的知識點穿起來寫一篇心得,這樣豐富了知識間的關聯,平添了記憶線索。所謂線索,即是提取記憶的一根線,許多的記憶在特定的氣味、物體,人的刺激下會被激活,而平常則被放在記憶深處,如果想不起線索、關鍵詞,就很難把那段記憶揪出來。
可以利用抽象形容、圖像、氣味、文字、方位來製造線索提醒自己。
良好的分類有利於記憶。這也是人們喜愛標籤的原因之一。
3.利用他人的經驗來豐富自己。把自己帶入進去,假想創造情緒體驗,這樣能夠使之深刻。對比自己與他人的經歷,觀察結果有何不同,切勿情緒化。分析為何不同的原因,能夠提高你的分析推理思考能力。
情緒從心出發,占我們大多數行為,並且讓我們依賴於此獲得所有感知。
思維從腦出發,給我們帶來便利。只有利用正確的思維方法才能做到這一點,否則會助長糟糕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
4.學習利用聯想添加線索。比如看到一個正方體可以想一下有哪些物體是相似的。舉一反三。5.帶著疑惑去看待知識。學習一件事情前,所產生的疑惑越多,思考得越深入。所學知識的結構、本質、第一原則是什麼。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種出一顆屬於自己的知識樹。
6.時間管理的原則:要事第一。主動關注重要事,讓瑣事被動的來找你。
以前讀書的時候,對於不喜歡的科目,我總是很難靜下心來看書,經常分神。我想過很多辦法,比如做計劃或是用定鬧鐘,但都沒什麼用。
但在看自己喜歡的小說,或者是玩遊戲的時候,就特別入迷,經常都會忘了吃飯,還是同學提醒我才能回過神來,專註力簡直驚人。
後來我就想,是什麼原因讓我對不同的事情,有著截然不同的專註力呢?
興趣是一個主要原因,這個大家都能想到,但背後有沒有更深層的原因呢?而且我們生活中不可能一直都能做喜歡做的事情,有時候不得不做一些枯燥的,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那如何才能保持專註呢?
關於這些問題,我一直保留著思考。
後來我走上工作崗位,工作中經常需要處理一些繁瑣又枯燥的事情,這就使得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提高效率。
這麼多年過去,我如今已經養成了一套對我個人來說非常有用的工作習慣,這讓我得以應對越來越繁忙的工作,也讓我的事業有所起色。
下面,我將這些關於專註力的心得分享給你,希望能幫助你處理好那些不感興趣卻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1,做一個晨型人
有段時間流行番茄工作法,就是每25分鐘作為一個工作時間,到了就暫停,休息5分鐘。我也跟著用過一段時間,但後來發現這種方法作用不大。
有時候我看書看得正起勁,突然時間到了,一聲鈴響把我的思緒拉了回來,雖然有點不舍,但還是強迫自己休息5分鐘。休息過後繼續看,結果之前那種勁頭似乎就沒了。
看書都還好,如果是處理一些工作,就可能還要想之前自己做到哪步了,這就比較影響工作體驗和效率。
而且如果你的工作是需要一些創意的,比如我之前做項目策劃,在快有靈感的時候突然被人打斷,靈感瞬間消失,那種感覺真的是非常糟糕。
所以如果想要獲得高專註力,反而不要去用市面上說的這些碎片式的時間管理法,因為這是違反我們人類天然的工作習慣的。對專註力的培養以及工作效率來說,是不利的。
真正對於培養專註力來說有效的工作方式,是讓自己獲得大段的,連續的,不會被打擾的時間。
只有一個完整的長段時間,才能讓你有機會沉浸在工作中,甚至進入「心流」的狀態。你的靈感非常豐富,思維也很清晰,工作效率非常高,你甚至能從中獲得愉悅感。
每一次這種沉浸式的工作體驗,都會讓你的專註力得到一次提升,久而久之你就會獲得強大的專註力,工作效率也會得到大大的提升。
所以,我們需要想辦法在工作/學習的時候屏蔽外界的打斷。
人一天的時間是固定的,但不同的時間段,每個人的精力和效率都是不同的。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清晨的時間段是最好的工作時間。 這是因為,清晨的時候,很多人都還在睡覺,我們的社交圈尚未活躍,不會有微信、電話來打擾你,我們可以安心享受一段完全不用擔心被打斷的時間。
另外,由於經過了一夜的睡眠,我們的大腦空前清醒,而且沒有太多瑣事影響我們的思緒,這時候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擁有一個很高的效率。
而更關鍵的是,如果選擇早起,清晨就處理完當天最緊要的工作,白天的時間就會顯得從容,午飯後困頓的時間也可以不用強撐著處理棘手的工作,心情會得到極大的放鬆。
所以,選擇成為一個「晨型人」吧,這是獲得專註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方法。
2, 身體是一切的基礎
人的精神力量與我們的身體是有很大關係的。無論是精力,意志力,還是專註力,其根基都是我們的身體。擁有一個好的身體,是獲得強大專註力的基礎。
這很容易理解,比如在餓了或者沒睡夠的時候,看書就很難集中注意力。所以,為了獲得強大的專註力,我們就必須照顧好我們的身體。
那麼,如何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呢?
這需要從運動、睡眠、飲食和情緒四個方面來著手。
首先來談談運動。
我們從小就聽過「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但其實很多人都沒有深刻意識到運動的重要性。
從生物進化的理論來說,遠古人類的生活中充滿了運動,不擅長運動的人都會遭到滅絕。有研究表明,我們人類的長跑能力在自然界中是非常突出的。雖然過去了幾十萬年,但我們人類在基因上的改變是很小的,我們的身體依然渴望著運動,那是最適合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是讓我們保持健康的最佳方式。
無論你是什麼人,哪怕身體再羸弱,運動神經再不發達,但你身體的深處,依然時刻準備好迎接運動,因為這是留存於我們基因里的東西,是遠古祖先給我們的饋贈。
當然,運動不是說就要去健身房鍛煉一身強壯的肌肉,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是可以接受的。比如騎行,攀岩,登山,游泳,跑步,選擇一項你喜歡的運動方式,定期參與它,能讓我們身體里的運動基因被喚醒,從而獲得更強壯的身體。我們的大腦也會因為運動而獲得更多的氧氣,從而獲得更強大的專註力。
睡眠也是一項現代人普遍不夠重視的因素。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熬夜,但熬夜的危害卻很少有人能夠注意,但當它造成傷害的時候,已經無力挽回。
有醫學研究表明,長期熬夜的人,不僅免疫力會下降,而且得癌症的幾率也會大大上升,甚至有可能猝死。之前經常有程序員加班猝死的新聞,就是因為長期缺乏睡眠導致的。其實在之前,他們的身體已經發出了各種警示,但卻不夠重視,依然強撐著,最後釀成慘劇。
當然,缺乏睡眠更直接的影響,是會導致我們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專心工作。因此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晚上很少超過12點睡覺,也是為了早上能夠更早起來。而中午的時候,我也會小憩一會兒,哪怕只有20分鐘,也會讓整個下午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所以,永遠不要犧牲睡眠去工作或者娛樂,要知道,你現在欠下的睡眠,以後你的身體會讓你加倍償還。
而飲食的話,則跟我們的體型息息相關。現在有一種說法,叫做「過勞肥」,這並不是開玩笑。對於在大城市工作的白領來說,越是勞累,越是工作繁忙,就越有可能肥胖。
因為白領的工作是坐在辦公室,不僅很少運動,連太陽都很少接觸。而腦力消耗對我們的脂肪減少沒有任何幫助,它消耗的是精神力量,而不是體力。
但精力的消耗依然會促使我們吃進更多的食物,尤其是含糖類的食物。這是因為大腦喜歡糖分,在精力消耗以後,我們不知不覺就會去找含糖的飲料或食物來緩解這種壓力。而糖分則是肥胖的元兇,不知不覺我們的體型就像吹了氣球一樣膨脹了起來。
肥胖對美觀的影響還是次要的,它會導致非常多的疾病,諸如脂肪肝,高血壓等等,對健康來說是非常有害的。
所以,如果想要獲得一個健康的身體,首要的就是戒掉對糖的渴望,盡量吃含糖少的食物,拒絕含糖飲料,多吃蔬菜和富含蛋白質的瘦肉,這些不僅營養,而且會使得我們的身體保持良好的體型。
最後一個對我們身體有重大影響的,則是情緒。
很多人都忽略掉了情緒的影響,但事實上,情緒的波動會使得我們的器官也跟著其變化。很多人都會經歷過,生氣的時候可能會肝疼,傷心難過的時候可能脾胃會不舒服。我有時候如果過於緊張,就可能會腸胃不舒服,導致腹瀉。
這在科學上是有結論的,美國「博聞網」刊登一項調查發現,75%的頸椎疼痛、80%的頭痛、99%的腹脹以及90%的疲勞都由壞情緒引起,人體的每個臟器都與對應的情緒息息相關。
除了對臟器的影響,它還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行為和精神能量。抑鬱症患者普遍工作效率低下,有拖延症的表現,這就是因為抑鬱的情緒會讓他很難集中精力去完成一項工作,會使得他不停拖延。
所以,為了獲得強大的專註力,我們需要學會調整我們的情緒,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只有管理好了自己的情緒,我們才能專註於做事,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3, 今日事今日畢
在GTD(時間管理的一種理論)里有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清空你大腦的內存,使得你的大腦隨時處於靈活的狀態,因此擁有高效的思維能力。
而會擠壓在我們大腦里,佔用內存的,就是那些未完成的事情。舉個例子,如果你有一篇需要交的論文,但你遲遲沒有動筆,而是跑去打遊戲。但實際上,寫論文這件事一直會佔用你大腦的內存,你在打遊戲的時候心裡還是會記掛著這件事,它會產生一種焦慮情緒,使得你無法安心。只有真正把論文寫完交了以後,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放鬆,玩遊戲也好,做其他事情也罷,才能真正得到享受。
如果我們未處理的事情太多,每一件都會形成焦慮,最終我們會不堪重負,根本無法專心做一件事,工作效率也會大打折扣。而效率的降低又會增加我們的未完成工作,最終導致惡性循環,我們最終會崩潰,開始逃離,開始自暴自棄。
因此,我們要時刻謹記著不要讓未處理的事情積壓過多,遇到事情就迅速解決它,時刻保持我們大腦的清醒和靈活,這樣才能得以專註於一件事,才能處理好一些需要創意或者較為棘手的工作。
專註力是讓我們獲得事業成功的關鍵素質,但這並不像智商一樣是與生俱來的。它可以隨著我們的鍛煉得以提升,就像肌肉會因為鍛煉而變得粗壯一樣。
上面這些方法是一些對我來說提升專註力的有效方法,不過看起來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好卻很難。不過只要你堅持了下來,最終一定會變成一個專註而又高效的人。這種事情有一分耕耘,就會有一分收穫。
2016.1.23 UPDATE
前幾天在個人公眾號上分享了這篇文章:
如何提升自己的專註力
如果你對排版審美有更高的要求,我建議你看這個版本,不然就看下去吧。
? ? ?
我曾在網上和書中找過一些提升專註力的方法,但要麼太雞湯,要麼太學術。前者的缺陷是「看似有道理,但道理誰都知道」,後者的缺陷是「你說的都對,但我要怎麼辦」。
而最近無意中,發現了一本小書,叫:
How To Concentrate Like Einstein
當時我心想,「哇靠,竟然直接套用愛神的名字!你叫他一聲他答應嗎!」但我溜了一眼發現,書中提到的方法,確實有很強的實操性。而根據書中的描述,這個讓 Einstein 稱讚的方法,來自於 Roger Vittoz 博士,也確實與 Einstein 是同一個時代的牛人。
其真實性我沒法考究,但我認為這個方法,還是值得分享給有需要的人的。
? ? ?
書中給了一個公式,套用了著名的 E = MC2 的格式:
CONCENTRATION = BP × (NAC)2
專註力 = 最佳實踐 × (自然專註能力)2
- BP = Best Practices
- NAC = Natural Ability to Concentrate
? ? ?
而這本書也是根據這 2 個方面來闡述的:
- 6 條最佳實踐
- 12 個專註力訓練
讓我們依次看看吧。
? ? ?
6 條最佳實踐
6 條最佳實踐關注 6 個方面:
- 在壓力和焦慮的下如何恢復專註
- 利用專註力減少學習時間
- 通過改善環境提高專註力
- 避免干擾
- 神遊時怎樣回到專註
- 長時間的演說中怎樣保持專註
? ? ?
在壓力和焦慮的下如何恢復專註
壓力、焦慮、擔憂和各種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人的專註能力,所以書中提到用一種「呼吸法」,來幫助內心平靜。這種方法也有助於冥想。
這個「呼吸法」有 4 個階段,先上一張圖,再來詳述:
這個呼吸法總共耗時 15 秒,分 4 個階段:
- 吸氣 4 秒
很自然地深吸一口氣,不用太急,感受到自己的腹部慢慢鼓起,你可以先試幾次適應一下。然後呢,再吸氣的時候,當你認為已經吸滿了之後,再試著多吸一些。為了多吸這些空氣,你的呼吸會利用到胸腔的容量。這樣一次飽滿的呼吸,會按摩到你的太陽神經叢,從而舒緩焦慮。
- 屏氣 3 秒
嗯,就是屏氣 3 秒而已,不用更長時間。
- 呼氣 6 秒
自然地、舒緩地呼氣,不需要過急。如果你覺得爽,你可以同時發出 "hummm" 的聲音( 用鼻不用嘴,整個呼吸過程,嘴都應是閉著的 )。
- 休息、調整一會兒 2 - 10 秒
感受一下肺部放空,沒有呼吸壓力的狀態。當你覺得需要再吸氣的時候,回到第 1 階段。
由此循環往複,直到內心平靜一些。你也可以早上起床和晚上睡前各做 5 分鐘,長期以往有助於改善你的呼吸習慣。
? ? ?
利用專註力減少學習時間
專註力,其實是一個跟時間比賽的遊戲。為了贏這個遊戲,學會掌握時間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有 3 個方法,有助於你更好的管好時間及專註力:
- 設定固定的工作 / 學習時段,並死守它,養成習慣
比如:晚上 8 - 10 點,就是固定的學習 / 創作時間,不出意外,雷打不動。一旦養成習慣,就會減少進入狀態的時間。潛意識也會意識到,嗯,又到了要專註的時段。
- 開始工作 / 學習之前,給自己設定具體目標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且不能省略的步驟,這個步驟的意義在於,讓你明確的意識到,這段時間,你是為了專註於解決這個目標而來的。你可以通過問自己 2 個問題來確定這個目標:
1. 我這段工作 / 學習時間要做到 / 獲得什麼?
越具體越好。比如,「我想了解這個作者」確實是一個目標,但不如「我想了解這個作者的生平和主要著作」。
2. 我需要多長時間完成它?
請記住:The more time we HAVE,
the more time we TAKE.又好又快是可以做到的,而實際上,你並不需要,也沒有那麼多時間。你要給自己定下時間目標,並視為挑戰。
- 規律的休息
一般來說,休息 4 - 5 分鐘就夠了。腦力上的專註,最好控制在 90 分鐘以內。但每隔 45 分鐘休息一次,是最好的選擇。
通過設定目標提高專註,來節約時間;
也通過規律時段,來提高專註。
你越專註,你需要的時間越少;
你時間規劃地越好,你越容易專註。
相輔相成。
? ? ?
通過改善環境提高專註力
上一條講的是「時間」,這一條講的是「空間」。好的工作 / 學習環境對專註和創造是有其影響力的。你可以通過下面這個 3 個方面來改善環境:
- 一把好椅子
坐著不舒服的椅子,當然是不行的。但是太舒服的椅子,也會讓人容易想睡覺。知乎上有個問題叫:長時間坐著工作,如何選擇舒服的椅子? - 健康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
- 好的配色方案
在你的視野範圍內,最好減少紅色、橙色、亮黃色這類的顏色。這類顏色不僅容易長期吸引你的視覺,而且會讓你興奮(大多購物網站的設計,都偏愛這類顏色是有原因的),這兩點都非常不利於你專註。你應該多使用冷色或者中性的顏色以達到冷靜、舒緩的作用,比如綠色、藍色、白色、米色。
- 整潔有序
把不同的東西,放在它們合適,且固定的地方。這樣的話,當你需要的時候,你立馬就能去那個地方把它找出來。最大程度的降低你分心的時間,立刻回到著手的事務當中。如果你隨處安放,你需要的時候,要分心去尋找,不僅耗費時間,還會增加你重新專註的行為成本;更有甚者,當你找不到東西而產生小情緒,就更難再專註回來。
Order will teach you how to win time.
by Goethe
? ? ?
避免干擾
- 告訴相關的人你沒空,讓他們不要來打擾
- 杜絕背景聲音,不要聽歌,包括輕音樂
- 從社交網路中離線,關閉提醒,手機靜音甚至關機
這裡我特別提一下我個人對手機及微信的使用,供參考:
- 工作學習狀態一定靜音
- 微信通知在系統設置中全部關掉,只保留小圓點提示
- 幾乎所有 App 安裝時的通知請求全部拒絕
- 關掉一切不必要的 App 通知
這麼做的目的只有一個:
需要的時候就用,不需要的時候杜絕干擾。
保持主動
拒絕打斷
? ? ?
神遊時怎樣回到專註
走神最要命的是,有時候你並沒有意識到你走神了。而唯一搭救的方法就是,每當你意識到你走神了,就要立馬中斷走神,回到專註。就像冥想一樣,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一旦意識到胡思亂想,便重新把注意力再集中到呼吸上。堅持這麼做,時間長了,走神率會逐漸下降。
? ? ?
長時間的演說中怎樣保持專註
演說前要做的準備工作:
- 別坐在喜歡說話的人旁邊
- 評估自己在演講主題上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演說中,有意識的對比自己與演說者觀點的異同,這樣你會更留心演說
- 放鬆,用上文提到的呼吸法放鬆
- 在即將開始之際,閉眼,將自己與環境隔絕一小段時間
- 睜眼,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演說者身上
演說中要注意:
- 不要被動的去聽、去看,心態上越主動越好
- 當演說中有用到圖片、圖表,要更留心;圖像比文字更吸引注意力也更好記,可以做筆記幫助理解和記憶
- 筆記盡量簡明,如果長時間專註於筆記,你可能會不知道演說者說到哪了
- 遇到不能立刻懂的,不要在那長時間思索,這樣也會分心,先記下來,演說結束後去問
LOOK instead of just seeing.
LISTEN insetad of just hearing.
? ? ?
12 個專註力訓練
這 12 個專註力訓練,分布在 4 個系列裡。這 4 個系列的訓練,是層層遞進的;這意味著在完全掌握前一個系列之前,不要貿然進入下一個系列。
系列 1
練習 1:
閉上雙眼,想像出一條兩邊都植了樹的路。視線由近及遠,一排一排地想過去。兩棵、兩棵,再兩棵...... 隨著視線慢慢遠去,樹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短,直到盡頭,那兩棵樹變成了一個點。
練習 2:
閉上雙眼,想像一個孩子正在盪鞦韆,越盪越慢,直至停止。
練習 3:
閉上雙眼,想像你在一個火車站,看著一輛火車。這輛火車的最後一節,上面有一個大大的字母 i ,隨著火車遠去,i 字越來越小,直到成為一個點。
? ? ?
系列 2
練習 1:
睜開眼,用你的右手,在空中畫一個橫著的 8;再用你的左手畫一遍。
閉上眼,不用手,在腦海中完成上述動作。
練習 2:
睜開眼,雙手在空中畫螺旋,由左及右。
接著,再由右及左。
然後,再對著畫。
再反著畫一遍。
接下來,閉上眼,用手在空中完成上述動作。
最後,閉著眼,在腦海中完成上述動作。
練習 3:
閉上眼,想像一朵花,慢慢盛開。
? ? ?
系列 3
練習 1:
找 8 個物件,一件一件的放在桌子上;再從最後一件開始,依次把它們拿掉。
閉上眼,腦海中再來一遍。
練習 2:
閉上眼,想像你正在一個黑板前面寫字,寫 1,2,3。當你完成之後,從 3 開始,一個一個的擦掉。
練習 3:
閉上眼,想像你正在一個黑板前面寫字,NEW YORK,和上個練習一樣,寫完之後,從 K 開始,一個一個的擦掉。
? ? ?
系列 4
練習 1:
放鬆,閉眼,深呼吸 10 次,感受氣流在你的喉嚨和肺里流動進出。
練習 2:
放鬆,閉眼,慢慢呼吸。跟著呼吸的頻率數數。第一次吸氣,數 1;第一次呼氣,數 2;第二次吸氣,數 3...... 直到 20。
練習 3:
放鬆,閉眼,慢慢呼吸 10 次,但是什麼都不想。
? ? ?
以上,就是 6 條最佳實踐 以及 12 個專註力訓練。不過光看是沒有用的,要實踐。專註力的訓練可以一天做個幾次,堅持規律訓練,幾天之後就會有所改善,17 天之內會有明顯改善。
-----
曾經在知乎看過一個類似的問答,如何集中注意力,專註地干一件事?。
答案中@李繼剛推薦了一本叫《focus: a simplicity manifesto in the age of distraction》的書。
:focus
通過上面這個鏈接可以鏈到作品網站下免費版,當然新浪共享資料上也有,不過需要1個積分。
PS:後面有附上不要積分的鏈接...
看此書的書名就知道此書是教人如何在這個充滿「被分心」的世界裡保持專註的。
後來在網上查了得知作者已經寫過一系列此類作品:
- focus
- The Little Guide to Un-Procrastination
- The Power of Less
- Zen To Done
- The Simple Guide to a Minimalist Life
- The Zen Habits Handbook for Life
- Essential Motivation Handbook
附上鏈接:
leo"s books
上面會有書的介紹。
然後我在新浪共享資料上找了下這些書,把找到了的放到新浪微盤了。(因為有些書要積分才能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積分,我就先下了,然後弄到我的微盤了,和朋友實驗了一下這樣就不要積分了。)
-----
2013.12.8 UPDATE
感謝@王增福提醒,這裡面的鏈接全部不能下載了,微盤更改了共享政策,然後更新了下面一些鏈接地址,剛測試了下是可以下的。
-----
"Focus (Leo Babauta).pdf" Focus (Leo Babauta).pdf
"Zen_To_Done.pdf" Zen_To_Done.pdf
"the_power_of_less-leo_babauta.pdf" The Power of Less-Leo Babauta.pdf
"Handbook for life 禪習慣-生活手冊.pdf" Handbook for life 禪習慣
我看過一本思維管理講提高專註力的書《慢思考》,接下來我會結合這本書以及我的經歷談一談如何培養專註力。
現在我們的生活方式,近乎一致。看電視的時候刷手機,刷手機的時候想看書;一邊開車,一邊玩手機;既想學插花,又想學烹飪;想著把事情做好,可總是半途而廢。 《慢思考》是特奧?康普諾利教授的代表作,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在一心多用的時代保持專註的書。
1 隨時在線VS離線思考
首先要聊的是大家對於時間的惶恐。如果待在公園看半天荷花,反倒覺得這是閑人才會做的事。可忙人忙的是什麼呢:玩手機,僅僅一個低頭的動作,就是許多個白天到晚上,讓自己忙的不知所然,又好像什麼事都沒做。 話說回來,在大理曬太陽,這種生活方式我們也能樂意,可我們為什麼還會如此惶恐呢?而且我們還忽略了隨時在線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們要知道,惶恐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時間該如何度過。你可能會覺得,隨時在線在短時間內提高了效率,可是從長期來看,隨時在線導致信息超載,讓你筋疲力盡,最終會讓你無法深入思考,在線時間越久,處理持續信息流的效率就越低。部分人覺得癱的狀態玩手機更舒服,實際上是很錯誤的想法。 一位日本僧人是這樣要求自己的:不看電視,驚悚的不看,新聞也不看,即便是綜合類和搞笑類節目也有攻擊性;盡量不上網,堵住垃圾信息的源頭......這種反現代的生活方式,你可能不大讚同,但在這想強調的是,生活方式有很多種,日本僧人做到了離線思考,這只是其中的一種生活方式。正如《慢思考》中提出的:「有太多書籍和課程教你如何安排工作、如何完成任務、如何管理時間,但如果你無法做到離線思考,那麼一切建議都將淪為空談。」離線思考沒你想的那麼難,無非就是不受干擾地做一件事,明明白白地過日子。不給自己留些時間,怎麼會有自由的體驗呢?
僅僅具備自控力,就可以做到離線思考嗎?不是的,自控力的背後還需要一種能力,包括理解生活的能力,認知自我的能力,樹立目標的能力。而慢思考,會依附著這些能力,把你帶入更有趣的未知。
2 多任務進行VS 批量處理
周末在家看孩子,我著急看電視,於是找了個玩具讓他玩,他自己玩的很開心。下午的時候,我又找了很多玩具給他玩,但他玩了一個小時就來我這磨蹭了。我感到很納悶,跟老人提起這件事,老人說:你給孩子過多選擇,他就很容易形成浮躁和注意力渙散的毛病,所以,他很快就會厭倦。讓孩子養成了這種習慣可不好,以後注意力很難集中起來。
吃驚的同時,更多的是理解。我也是這樣的,一邊寫郵件,一邊整理資料,寫郵件的時候,想著還差哪些資料;整理資料時,想著郵件這樣寫不對,顧慮太多,效率很低。可能大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準備合理安排任務時,卻發現自己實施起來也很困難。問題出在哪了?由此來看,如果無法判斷出優先順序(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那也很難做好批量處理。我倒是覺得書中提出的這三點很受用:1)一次完成一個任務,或者相對完整的一部分,拒絕所有干擾;2)把不相關的任務,郵件和瑣事丟到一個批次里;3)準備好在家裡處理的批次。你不僅需要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上,還應該避免瑣事的干擾,這點很重要。而且,肯為自己的工作、生活花時間,對於自由散漫的人來說,這就是用心了,畢竟他們願意接受約束了,這不距離專註力又近了一步嗎?
3 低水平壓力 VS 科學應對負面壓力
生活節奏快的足以讓我遺忘掉壓力的時候,卻在《慢思考》中看到了這兩個字,尤為覺得感動。我知道有一群人對工作充滿幹勁,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壓力。我遇到困難時,會啃指甲;愛人遇到困難時,會打坐;父親遇到困難時,會抽煙;小孩遇到困難時,會哭泣......應對困難的各種反應,就是我們解決壓力的客觀體現。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應對壓力,或許可以這樣說,我們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充滿壓力的社會。
在學校,提倡的是成績讓你快樂;進入社會,發現房子是幸福的基礎;工作中,結果的意義要更大於過程。因為成績可以決定出路,所以沒人給我們說考少了也沒關係;一個小區剛開盤,許多人承擔著巨額貸款搶房子,卻沒人肯承認:讓你念念不忘歸心似箭的那個人身處之地才是家,一磚一瓦並不代表你有家,買房子,實際上完成的是對房子的執念......所以,應對壓力之前,《慢思考》並沒有直接安慰我們慢慢來、不要怕什麼的,而是首先讓我們修復或改善自己對於某事的感受,然後系統的介紹了如何應對壓力。
有些壓力,是別人給的,也有些壓力,是自己找的。比如,你想讓愛人做一件他辦不到的事,他會覺得吃力,你們會為此爭吵,弄的整份感情都很有壓力。人在脾氣中看不到感情,同樣,事情陷入壓力中也就變得很複雜。我們解決壓力,一是為了讓彼此舒服,二是為了讓生活變得可控、可預測。《慢思考》中也經常在強調這一點,給自己多一點空間,給未知多一點可能,再加上專註力,一切都會變得很踏實。
4 睡眠不足 VS 恢復正常的睡眠模式
提起睡眠,我們就不得不談下存儲腦了,簡而言之,存儲腦是負責檔案管理的。你白天忙著寫PPT、刷手機、做excel時,存儲腦根本沒時間處理你那麼多信息。而當你在睡眠期間,存儲腦才會有機會,整理、識別尚未消失的信息。存儲腦讓我們想要看到的區域更加活躍,所以頭一天解決不了的問題,睡一覺就解決了的原因就在這。
有位朋友在互聯網公司搞研發,每天十點起床,近十一點上班,十點下班,回家後,他也不著急洗洗睡覺,而是先喝掉一瓶啤酒,周末就別說了,完全癱的狀態。他這種生活方式,對健康一點都不利,他卻不以為然。我相信有不少人都是這樣,覺得自己還那麼年輕,身體絕對沒問題,可是有些病已經潛伏在你身上了,你不在意的事,最終也會擊垮你,我們不能太過自信。
以前我失眠時,會看一些枯燥的書,再後來一看到枯燥的書就倒胃口,以至於一直沒找到解決失眠的方法。直到看了《慢思考》,我才知道不是沒找到好方法,而是從一開始我的狀態就不對。比如當我想要解決失眠這個問題時,我並沒有按時按點的就寢、起床;我想要在周末補覺,應該提前一會兒上床,而不是晚睡.......日常生活的很多誤區,都被這本書給糾正過來了。所以說,《慢思考》這本書,它所科普的並不僅僅是如何提高專註力,而是在修正我們對於自己的態度,讓我們對自己負責。
我們每個人都很忙,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卻又在擔心吃完飯了做什麼,追完劇了做什麼,事後也想不出來自己都將時間花在了什麼地方。或者當你想要學習自我管理時,不妨先問一問自己:是否具備專註力?別看25歲,正是最好的年紀,可它也像過山車一樣,「嗖」地一聲衝下來,迅疾、不留情面,然而只有專註力,才會讓時間慢下來。
總結,要想提高專註力,可以從這四個方面入手:
1、離線思考
2、批量處理任務
3、科學面對負面壓力
4、恢復正常的睡眠模式
完!
親測有效。
請題主做一件事,什麼也不做,從一數到一千,速度不要太快,大概一秒一下,你會發現什麼?
即使是這種看起來這麼簡單的事,在數的時候是不是也想干其他事?
對於重度專註力分散的人來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下來說說怎麼克服注意力渙散,提高專註力。
還是剛才的測試,如果你完整數了一遍,就會發現,真正讓你分心想去干其他事的時間,大概也就是1~120(估計值)之間,再這之後,慢慢會平靜下來,把剩下的九百數完。
延伸到任何事上,就可以得出一個規律:我們專註不了的時間,大概是做這件事的時間的10%左右——當然受其他因素干擾,比如事件的難易、環境和身體的舒適等。而這10%的時間中,我們做其他事,比如刷微博朋友圈知乎等,都可以獲得短暫的快感。但是你只要堅持挺過這段時間,會開始進入一種平靜的狀態,同時開始獲得快感,而這種狀態的持續時間越長,這種快感越強烈——完全不是高潮那種快感可以比擬。但是不得不說,即使你在這種狀態下,也時不時會冒出「刷下朋友圈微博知乎吧」的念頭,如果出現這種念頭,不要去壓制它——它來了,它又走了,坦然面對。(如果有更多興趣可以關注『森田療法』。)
怎麼專註?捱過那10%。
知乎第一次長答,望包涵。
——————————————————2016.1.15
在上文說專註力容易分散的時間大約在1~120是考慮到個體差異,並不是假設,(比如我大概在90左右,四個舍友按我的方法分別是120-90-110-70)得出這個大致範圍。
如果非得要我做一個大樣本,只能表示暫時無此精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嘗試幾個人。
讓自己塵埃落定
現在就是個「屏時代」。手機屏、電腦屏、ipad,以及各種各樣的屏。「屏時代」的信息是海一樣的大,人的專註力很容易被分散。「屏時代」,如何集中專註力
現代人每人每天所接受到的信息量大概是100年前一個人一輩子獲得信息的總量。龐大的信息轟炸之下,人的注意力是很難集中的。
你在回微信的時候,一個電話插進來,整個思緒瞬間就跑了。電話掛掉,微信也就忘了回。上班坐在電腦前,筆記本上的待做事項寫滿一整頁,滿屏小紅點微信在等著回,這當中又有很多岔路,你越走越迷失。
古今中外眾多先賢都曾強調專註力的重要,比如佛教就講戒、定、慧——戒能生定,定能生慧。專註力是定的一種體現,沒有專註力,就離智慧越來越遠,是時候遠離歧途了。
人的用心習慣,非散亂即昏沉,想要專註,必要的訓練不可或缺。訓練的方法多種多樣,比如抄經。
抄經確實能夠讓人安靜下來,但是這個安靜是表面現象,實際上你心一直在持續不斷的運作,是動感強烈的。更重要的是通過抄經來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心性運作的規律。
平常因為人在日常生活當中過分喧囂,過分浮躁,心其實一直是浮著的。不是有一個詞叫塵埃落定嘛,地上老有浮灰在你腳面一尺高的距離暴土揚塵,你已經體會不到你的乾乾淨淨的鞋,走過乾乾淨淨的地的那樣的感覺了。
抄經就是讓塵埃落定,那個時候你的腳底到底是泥濘,還是乾淨,還是順滑,還是有阻力很大,你都能夠慢慢體會到。
日常浮躁當中你根本顧不上體會這些,你對自己是不夠了解的,自己對自己又有很多偏見,自己對自己又有很多錯覺。
我所謂的專註力的集中,可以靠抄經這樣的活動來慢慢培養,而且能夠讓你更好的了解自己,更好的了解自己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是一個真實的自己。
「一心」一詞由來已久,早在《黃帝四經》中即有此說,在哲學、宗教、文化層面意義深厚。「一心講堂」,提倡的是一心一意,專心致志,甚至不惜一意孤行(這個詞最早在《史記》出現,以今日眼光看,本來即褒義,應予平反)。在信息時代的修行是逐步恢復專註力,將有限的精力集中起來專註做好每一件事。
抄經是一種方法。
抄經有諸多好處,且不說抄寫一遍有閱讀十遍之效,會幫助我們深入理解各種經典;抄經還能訓練專註力,增長智慧;依照佛教的講法,在筆與紙的接觸、心與手的協調中,由身動而心靜,能獲得近乎禪定的喜悅。
王羲之、蘇東坡、弘一法師、魯迅都曾致力於抄經。抄經歷史悠久,敦煌發現的很多抄經卷是六朝時的產物。書法中甚至有專門的「抄經體」。
撰文 | 楊葵
點擊視頻,聽聽怎麼訓練專註力 ▼
【視頻鏈接:楊葵:「一心」就是要自己塵埃落定_騰訊視頻】
願大家都能培養起專註力。
我自己常用的一個辦法是辯論法,類似於武俠小說里的左右互搏
每當寫產品方案或者思考某個問題時,頭腦里一直有一個假想敵在和我辯論,不停的從各個角度挑戰我現有的方案,一旦我停止思考或者走神,頭腦中的假想敵就在耳邊不停的叫囂:你說話啊,怎麼不說話了?你在幹什麼?你剛才思考的問題想清楚了嗎?它是完美的嗎?還有更好的方案嗎?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這個辦法非常有效,當然也會非常累。我感覺自己自從讀研以來專註力不如從前了,也一直想探討這個問題。
1,首先要清楚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程度以及對自己的影響。
2,在內心意識到重要程度之後,我感覺專註是可以鍛鍊出來的,鍛煉的方法可能因人而異。比如閱讀一段英文文獻,應該及時的做出段落的總結,最好能寫下來,不要只是想想。
3,很重要的一點還是要心靜。如果心有雜念,最好先理清所有事情的邏輯,以及自己所能影響到的程度。然後分清主次,既然不能一次性解決所有事情,就要一件一件的處理好。-
活在當下,極盡所能做好手中的事,不留後患。
-
學習打坐。
大多數的焦慮都來自於你自己逞能而又無法學習。
知識的搬運工知乎上很多,我只說下自己在實操的時候的一個經驗。
當我們想要專註的時候,其實是我們無法專註的時候。
這是什麼意思呢?
當你專註的時候,你就不會去想它了。你甚至感受不到自己的獨立意識在觀察自己。
我先下一個結論,當你不專註的時候,你所操作的事情只有兩種可能,第一:過度簡單,第二:過度困難。
過度簡單的問題實際上很操蛋。
我見過不少說自己專註力不夠的聰明人,他們可以用很短的時間來通過文科考試,樂此不疲的搜集學習方法。
但是他們不願意做任何簡單重複的練習。
因此這種不專註其實是心態不好。
有的人是害怕成功,有的人是害怕失敗,還有的人是單純的懶。
比如我輔導的高考語文學生,很多孩子挺機靈的,就是不做死記硬背的工作。總想著用理解來逃避記憶。
另一種專註不足則是你所做的事情太難了,超出了你的能力範圍,這個時候你專註到哪裡去呢?
我大學學高數就很不專註,還掛科了。這是因為第一我毫無興趣,第二因為我願意翹課所以很多知識點沒跟上,導致對題練習的少沒有什麼敏感程度。
但是我寫東西就很專註,因為我對文字敏感。
所以我琢磨,人要改正前一種不專註,但是要尊重後一種不專註。對自己會的事情或者可以做到的事情不專註,其實就是對待生活不認真罷了,不可原諒。但是一個自己不會的事情不專註,基本上就是自己沒有掌握學習它的辦法或者....根本就沒必要專註。
當然,義務教育階段的同學們對放棄的權力基本上是沒概念的。所以還是要掌握學習它的辦法。
我覺得i+1這個觀點就很好,
你要時刻牢記學習比自己難度高一點點的內容。
泡妞從同學泡起,
健身從跑步跑起,
自習從優勢學科練起,
別想著專註不專註,我有沒有專註的能力,
你選對事情做,自然就專註了。
去學習內觀禪修吧,內觀禪修的第一個部分就是觀呼吸。觀察呼吸的進出。
剛開始觀察呼吸的時候,會有妄念,而且還會很強烈,這時候按照方法的指導,你需要持續不斷的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你要做的就只是對呼吸的息入息出保持清楚的覺知,要了解你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心的專註,也就是心的定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一個漂亮的物體,心馬上就會升起一個想要擁有它的念頭,接著我們就會貪愛,然後就會產生執著、執取,最後將它買回家,據為己有,但擁有後,慢慢就對它失去興趣,再有甚者,開始懊惱當初為何買了這個物品。
同樣的,觀察呼吸時,腦海中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念頭,有令人愉悅的,有令人厭惡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思緒跑掉後,不斷將心拉回到呼吸上,由此心的定力就會不斷的被開發,當下次看到一件美麗的事物時,心雖然依舊會貪愛,但是你有足夠的定力,可以不會產生執著,不會因為不買而焦躁不安,不會因為不買就會痛苦,這就是發展心的定力所帶來的好處。
同時不斷的觀察入出息,還會發展心的專註力,就如你在學習時,旁邊不斷傳來吵鬧的聲音,讓你的心煩惱不斷,一刻也不得安詳,讓你無法靜下心來專註於工作,同樣,在你觀察呼吸時,妄念如水般持續不斷,而你持之以恆的,在思緒跑掉後不斷將之拉回來,慢慢的,你的心會因此而發展出專註力,到了一個階段後,你會發現,你的心依舊會思緒不斷,而你卻能繼續的觀察呼吸,而在現實生活中,你發現,隔壁的聲音依舊不斷,而你卻能按安住於當下,繼續做自己的事情。
觀息法並不僅僅是觀察入出息這麼簡單,它還有其他幾個階段,當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並不是自己摸索,就能輕易學會的,這是內觀方法的一部分,建議題主完整的參加一次十日內觀課程,之後再在家中自行練習!
祝快樂、安詳!
內有乾貨,親測成功,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本人專註記錄:10小時30分,除規定的休息外無15秒以上的分神(後來是到睡覺時間了才結束),而且做的是一系列普通工作,本人既不是很喜歡,也不是很討厭。而同樣是周六日,未使用這個方法時最多能堅持下來的工作量一天僅1小時左右。
先用幾句話總結方法的核心:
聽說過《殘酷一叮》沒有?我用的是反式番茄時間法:使用正計時紀錄專註工作的時間,用創造紀錄的心態,要求一旦有較長時間分神現象(也大概就是15秒左右),馬上把時間殘!忍!地!歸!零!。每30分鐘休息5~10分鐘。
注意事項:
1.到後期你會感到痛苦,然而由於越是到後期積累的時間也就越多,你就越是不願意放棄,這大概就叫「痛並快樂著」吧。
2.到後期可以適當把休息時間調久一些。
3.這個方法有一個不錯的副作用:當你強行抑制分神時,你以前經常苦苦思索的問題的靈感可能在此時穩定且源源不斷地冒出來誘惑你,其它方法抗拒的是負能量誘惑,而咱們抗拒的可是正能量的誘惑!此時應允許自己用一張草稿紙將其簡要地記下來,利用方法詳見:如何學會多線程工作?
4.眼力的消耗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疲勞,準備好眼藥水,並在長時間休息時閉目養神一下。
5.注意把機械式的任務和耗腦細胞的任務交錯安排。
6.此方法僅適用於較長連續自由時間的管理。
我發現很多時候如果很清楚了解釋了,理解這個東西的本質是什麼的時候,答案自然而然就浮現了。
什麼是專註力呢?我理解的專註力是指積極主動的對一個東西或一個問題進行長期的探索,思考,無時不刻的關注。這裡面需要注意如下幾點:
1:首先他是清醒的,對自己的目的,目標非常清楚,因為他是積極主動的。
2:他不是功利的,他只是為探索本身,因為一旦功利,專註力就無從談起。
3:長期的思考,探索最終會內化成身體的本能,從而形成無時不刻的關注,而這種關注將會深化思考,探索。
那麼我們要怎麼提高專註力?
1:弄清楚你的目的,目標
2:將你對你的目的,目標的思考,觀察內化成你的身體的本能。也就是說堅持。堅持你的思考,觀察,無時不刻的記錄。跟進。
很多時候都是拖延症惹得禍。
最近複習考試我給手機換了個鎖定屏幕,效果很理想。
屏幕上是我在記事本上打得幾個字:
聊鬼QQ?
刷屁微博?
打毛遊戲?
看書去!!!!
然後我就縮了。。。
然後關掉電腦(如果你要做的事情不用電腦的話)是個很好的選擇,開著電腦就會手賤,你懂的。
然後和自己說,我做一個小時再休息,45分鐘也可。就坐定定開始,其實只要下定決心,也沒那麼難的!
加油打倒拖延症!Y(^_^)Y專註力是一種習慣,一個習慣於專註於事情的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容易並迅速進入一種專註的狀態。金出武雄在《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科研成功之道》裡面提到「思維體力」的概念,所謂思維體力就是能夠持續注意力的時間,注意力造就非凡專家,天才來源於長期的專註的訓練。
除了培養專註的習慣之外,還可以通過另一個充分條件來實現專註力,即做自己喜歡的事
培養專註力的習慣時,對於時間的管理是至關重要的,人們的心中是否能有這樣的概念,對於自己一天的時間都有著精確的計算,在哪個時間段里完成了什麼事?大部分人沒有去思考一天的時間安排,不經意就流走了。我們可以做的是,拿出紙筆或其它工具,記錄下自己一天中的時間花費,這樣的好處是你能夠清晰地了解時間都花在哪些事上面啊,哪些時間浪費了,要怎麼調整。每天堅持記錄,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對於時間的利用率會越來越高,做事也越來越有效率,也能夠更加專註於手頭上的事。
附我一天時間記錄:
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晴
AM 8:20 起床
AM 8:30 出門,至9:00 到公司
AM 9:00 至 9:30 早飯,知乎,微博
AM 9:30 至 10:00 瀏覽網頁
AM 10:00 至 12:00 「讀書」網站的設計
PM 12:00 至 12:15 休息
PM 12:15 至 1:45 午飯,休息
PM 1:45 至 4:30 「讀書」網站的設計
PM 4:30 至 5:30 閱讀《學會提問》
PM 5:30 至 6:30 上網,小會
PM 6:30 至 9:15 下班,部門聚餐
PM 9:15 至 10:30 練字
PM 10:30 至 11:00 練習啞鼓
PM 11:00 至 12:00 洗刷,與室友商量著去看電影《一代宗師》首映
12:00 至 2:15 電影院看電影
2:45 睡覺
———————————
今日小結
面對「初心」,每日反省,要自信樂觀
「讀書」網站要計劃好
考慮給自己一些獎勵
多注重自己的形象,穿著、舉止
部門聚餐
「讀書」網站的設計深入
以下內容引自同人於野的《科學的勵志與勵志的科學》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655
關於意志力的研究:
一般人可能認為意志力是一種美德,應該通過教育的方式提升思想的境界來培養。然而實驗表明意志力其實是一種生理機能。它就好像人的肌肉一樣每次使用都消耗能量,而且用多了會疲憊。在作者Baumeister本人領導的一個著名實驗中,作為受試者的學生們被要求事先禁食,全都餓著肚子來到實驗室,然後他們被隨機地分為三組。學生們以為實驗的目的是測試他們的智力。他們的任務是做幾何題,而他們不知道這些題其實都是無解的,實驗真正測量的是他們願意在題目上堅持多長時間才放棄。控制組的學生直接做題,他們平均每人堅持了20分鐘。而兩個實驗組學生在做題之前則先被帶到另一個房間,面對剛烤好的巧克力餅乾以及一些蘿蔔。實驗人員告訴第一組學生可以隨便吃餅乾,但是要求第二組學生只能吃蘿蔔。你可以想像自己在飢餓狀態看著熱氣騰騰的餅乾而不能吃是一種什麼感覺,你需要強大的意志力才能只吃蘿蔔!
第二組學生抵制了餅乾的誘惑。然後兩組學生都被帶去做題,結果餅乾組跟控制組一樣堅持了20分鐘,而蘿蔔組只堅持了8分鐘。唯一的解釋是,蘿蔔組的意志力在抵制餅乾的時候被消耗掉了。
所以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你用在這裡就沒法用在那裡。為什麼統計表明總能按時交作業的學生反而經常穿臟襪子?為什麼每當期末考試之前學生們更容易吸煙,不注意飲食和個人衛生?因為他們的意志力用在學習上了。如果一個人在工作中用到很多意志力,回家以後就很難再用。雙職工夫婦很容易為了小事吵架,因為他們懶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反過來說,如果讓他們早點下班,雖然在一起的時間增加了,但是卻會更少爭吵。
如果意志力消耗能量,那豈不是說我們可以通過補充能量的辦法提高意志力么?事實正是如此。在作者的另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偶然發現如果在實驗過程中給受試者喝一點含糖的飲料,比如果汁,他們的意志力就會被增加。而且必須用真正的糖,甜味替代品沒用。據此研究者推斷人的意志力能量來自血液中的葡萄糖。這一說法在諾貝爾獎得主Daniel Kahneman的新書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也得到了採納。葡萄糖理論有很多佐證,比如低血糖症患者的意志力就比較弱,研究發現他們很難集中注意力和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有很多葡萄糖,可是他們不能合理運用所以意志力也薄弱,作者形容糖尿病患者就好像一個人守著一大堆柴火卻沒有火柴一樣。更有甚者,有芬蘭科學家僅僅通過測量即將被刑滿釋放的犯人的葡萄糖耐受性,就能以超過80%的準確度預測他們是否會再次犯罪!
這樣看來,當一個人沒有意志力的時候,我們似乎不應該指責他的「人品」— 正如你不應該指望瘦小的人拿重物,或者讓跑累了的人爬樓梯。但這並不是說意志力是完全客觀不可控的,實際上我們可以想辦法合理支配這種資源,甚至像鍛煉肌肉一樣增加意志力的容量。而這一切必須建立在對意志力科學認識的基礎之上。
一個有意思的發現是做選擇會消耗意志力。在一個實驗中受試者面對很多禮物,而每個人只能帶走一樣。第一組受試者被實驗人員不停地問:你要鉛筆還是要蠟燭,如果要蠟燭的話你要這種蠟燭還是那種蠟燭,你要這個蠟燭還是要T恤衫,你要黑色T恤衫還是白色的……不停的讓他們做選擇。而另一組受試者也要對每一個東西評估,比如問他們這個東西對你來說價值大不大之類。兩個組做的事要消耗同樣多的時間。終於選定了禮物之後,兩組受試者到另一個房間測試自控能力:把手放到冰水裡看能堅持多長時間。結果發現做了很多選擇的這一組人,能堅持的時間要少得多。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意志薄弱的時候不願意做選擇。本書提到,商家非常理解這個被稱之為「決策疲勞」的原理。買新車的時候往往會有很多升級配置的選項,而聰明的銷售總是讓你剛來的時候先對一些花錢少的配置進行選擇。等你連續決策到選累了以後,他再向你介紹價格貴或者根本沒用的選項,比如要不要來個防鏽?而這時候你的意志力已經沒辦法對抗他的推薦了。更有意思的是如果採取這種先易後難的選擇順序,顧客對購物體驗的評價往往還更高。
冒險也需要意志力。統計表明以色列犯人的假釋申請總共有35%的批准率,而能不能批准與審核這個申請的法官……什麼時候吃飯很有關係。如果這個申請是在法官剛剛吃完早餐或午餐的時候審核的,那麼它的批准率是65%,然後隨著時間慢慢減弱。等到臨近下一頓飯兩個小時,法官已經感到餓了的時候,批准率幾乎是零。意志薄弱的法官們做出了風險最低的決斷。
為什麼廣告要用美女?因為美女,哪怕僅僅是美女照片,都能降低男人的意志力。善於自控的人可以為長遠打算而拒絕短期誘惑,比如他們為了能在一個月以後得到150美元而放棄立即可取的100美元。但是一個實驗發現在做這種選擇之前如果讓受試者看一些名車或者漂亮異性的照片,他們的意志力就會減弱。效果最明顯的是美女照片:之前選擇等待150美元支票的男性受試者,看完美女照片後很多選擇了100美元支票。名車照片只對女性略有影響,而美男照片則幾乎沒有影響。
除了形成好習慣可以減少意志力消耗,作者提到另一個重要自控手段是自我監視。實驗表明僅僅在房間里放一面鏡子就能讓受試者的自控增加不少。據此作者建議我們把自己經歷的每一秒時間,花的每一分錢都上傳到專門網站去記賬。如果這也不能讓你管住自己,你還可讓別人來監控。比如你可以把一筆錢交給朋友或者專業網站代管,並宣布如果你不能在規定時間完成一項任務,比如戒煙,他們就有權把這筆錢捐給慈善組織!
————————————————我是方法的分割線————————————————
怎樣提高意志力?柔日讀史,或者看個熱血電影?這些傳統智慧並沒有科學根據。而一些比較現代的雞湯式建議,比如多想一些高興的事來獲得「正能量」,或者「態度決定一切」之類,本質上都是用自我暗示的辦法調節情緒,對提高意志力其實沒作用。
真正有效的辦法是「常立志」。意志力是一種通用資源,這意味著你可以通過做一些日常小事來提高意志力,然後把它用在其它事情上。本書提出一個有效練習辦法是做自己不習慣做的事。比如你習慣用右手,你可以有意識地用左手。你還可以強迫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必須是書面語的完整句子,而不得出現俚語、省略語和髒話。在一項實驗中有三組學生分別想提高自己的學習,省錢和健身能力,結果通過一段時間內在實驗室對著屏幕鍛煉注意力來提高意志力,他們不但各自想要提高的能力提高了,而且還順帶提高了其它兩個能力。
如果你已經養成了不專註的習慣、或者因為不專註而養成了其他壞習慣,那麼你需要看看來自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副教授Judson Brewer建議:當你分心的時候,試著以好奇的態度專註於事情本身,而非強迫自己去戒掉壞習慣。
你有沒有以下情況?
當你專註與學習時候,拿起手機準備查一個單詞,突然微博/知乎給你推送一個消息,你順手就打開了,之後不知不覺半小時過去了,你忘記了你拿起手機只是為了查一個單詞而已。
為什麼專註會這麼難呢?
這是因為在人類所知的最基本神經系統裡面保存了一種原始的「演化保守的學習過程」。這是一種以獎勵為本的學習過程。
舉個栗子
我們看到了看起來好吃的食物,我們的大腦會說:「卡路里!生存!」 然後我們把食物吃下去,我們嘗了味道發現嘗起來不錯。尤其是有加糖的,我們的身體就會向大腦發出訊息說「要記住你吃的是什麼以及在哪裡找到的」,我們大腦種下了這「情境關連」的記憶,且學懂了下次再重複這個過程。
即:看到食物(觸發)、吃下食物(行為)、感覺很好(獎勵)、重複。
很簡單,對不對?然後過一陣子後,我們富有創意的大腦就會說:「你知道嗎?你不只可以利用這個過程來記住食物在哪裡,而且還可以在下一次你心情糟糕時,嘗試吃一些好吃的食物,來讓你心情感覺好一點。」
這就是當我們生氣或是傷心的時候,如果我們吃下巧克力或雪糕,那我們的感覺就會好一點。同樣的過程,只是用不一樣的觸發方式來代替原本我們胃裡的飢餓訊息,這種情感上的訊息讓我們在感到傷心得時候觸發了想吃的衝動。
再比如抽煙習慣的形成
也許是年輕的時候,看見一些叛逆的小子在外面抽煙,你就在想:我也想這樣耍酷。於是開始抽煙。看到別人耍酷(觸發),抽煙耍酷(行為),感覺良好(獎勵),重複。 每一次我們這樣做,我們學會了去重複這個過程,並養成了習慣。
因為你的大腦已經知道了做什麼會讓你「感覺良好」,所以當你感覺有糟糕的時候,就會觸發慾望去抽煙或是去吃一些甜的東西。
但是如果我們不斷重複上面的過程,就會損害我們的健康。畢竟過度肥胖和抽煙是全世界數一數二會引發病殘及死亡的疾病。
那麼要如何戒掉這些壞習慣並提升專註力呢?
如果想成功達成目標,只需一個簡單的方式:試著以好奇的態度專註於事情本身,而非強迫自己去戒掉壞習慣。
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副教授Judson Brewer研究用冥想的訓練是不是可以幫助人們戒掉抽煙,這些人也嘗試著去強迫自己戒煙,但是他們大部份人均以失敗告終。
現在用冥想的訓練方法,把強迫的那部份去掉,取而代之的是專註於好奇,試著以好奇的態度專註於「抽煙」本身,而非強迫自己去戒煙,讓這些參加實驗的人去抽煙,只是在抽煙的時候,真心的去好奇一下,抽煙到底是怎麼回事?
結果他們覺察到了什麼?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一位抽煙者怎麼說。
她說,「 專註地抽煙時,煙的味道聞起來就像發臭的乳酪,嘗起來則像化學製品,超噁心! 」 其實在認知上,她知道抽煙會危害她。她發現,在抽煙的時候,只要好奇地去體會,就會察覺到煙的味道像大便。
現在她從腦袋裡開始了解到骨子裡去,明白了抽煙對她有害,這時抽煙的魔咒就會被破解。她開始對她的行為覺悟。
明白我們如何養成習慣可以幫助我們從更深的層次去了解它們,讓我們從骨子裡去明白,那我們就不需要再強逼自己去憋住或是去遏止自己的行為,我們只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對這件事放棄了興趣。
當我們感到好奇時,我們就走出舊有的習慣模式,從而踏進了當下。我們成為了熱切地期待著「下一個數據點的內心科學家」。
Judson Brewer教授在研究資深冥想者的大腦時, 會發現他們大腦某個區域會因為癮念本身而引發不必要的啟動, 當我們被它牽絆住、沉浸在其中,它就會讓我們覺得這感覺真不錯,但其實這是一種錯覺。相反來說,如果我們不去有意識地從里走出來,只是單純的好奇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同一區域的大腦就會安靜下來。
利用人類的內心能力去引發好奇心,我們就可以在渴望抽煙、遇壓力亂吃或任何不好的慾望浮現的時候,看看自己是不是可以藉助這先天的能力,就單純的好奇到底那一刻,你的身體和心智在發生什麼事。這可能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你擺脫掉這個壞習慣的惡性循環。
記得當你正專註於學習時,看見手機收到消息時,不要再迫不及待的的查看,反而去察覺到衝動、感到好奇、感受一下不去做的快感, 然後重複直到成為習慣。
以上主要觀點來源於TED演講《A simple way to break a bad habit 》。
我喜歡看TED演講,因為我可以從裡面學到生活技巧、職場技能、通過看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的演講,去開闊視野。如果你正處於迷茫期,不如跟我一起學習TED里有價值的思想,關注公眾號:「TED與橙」,讓我們用TED里的知識,好好生活。
推薦兩款可以有效幫助你提升專註力的APP。
1.潮汐APP:優雅的白雜訊
這款是我很喜歡的一款。
它提供了海浪、雨聲、森林、冥想或是咖啡廳的環境聲音,可以讓你有一個舒心的心境做事或者休息。
如果你心緒煩躁,或者總是被各種瑣事打斷,無法長時間專心投入,建議嘗試一下這個APP。
下載地址
安卓版
https://page41.ctfile.com/fs/14395341-203689546
蘋果版
潮汐 - 專註工作、學習、減壓、冥想與白噪音的番茄鍾計時器:在 App Store 上的內容2、
番茄土豆
很實用功能很豐富又容易操作的一款提高專註力的軟體。
工作生活難免有所分心,若你為此而困擾,那麼你也許就需要這款軟體來助你專心了。
它可以列出今天要完成的所有事情,可以標記緊急程度,打標籤。根據每天,每周的任務,它可以分析出你哪天的效率更高,做哪類標籤的任務更多,並分析出最佳工作時間段,並且使用圖表分析來展示你的工作情況。
下載地址
安卓版
https://page41.ctfile.com/fs/14395341-203690853
電腦版
https://page41.ctfile.com/fs/14395341-203691240
蘋果版
番茄土豆 - 為創意工作者設計的時間管理應用:在 App Store 上的內容以上答案都沒用,多長跑就見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