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越大越愛喝茶,怎麼看待這一說法?
每次家宴,父親總會沏好一壺茶,每一次都問我要喝茶嗎 ?但我並不喜歡那種味道,父親總說等你長大了就會愛上這茶了。
相比更年輕時喜歡的那些事物,如川菜、如烈酒、如濃咖啡、如最勁的妞兒、如足球籃球、如各種通宵達旦...現在確實更喜歡偏「清淡」些的事物,如淮陽、如精釀、如白水、如三五好友、如游泳慢跑、如規律作息...
這種變化是因為啥?
是否是因為歲月將年輕的激情沉澱為年長的睿智?
是否是因為心中更加淡泊名利,更加「沉靜」?
別TM扯犢子了。喜歡喝茶的十幾歲就喜歡,喜歡喝烈酒的老掉牙也喜歡喝酒。非說統計上跟年齡有相關性,最主要的原因就一個:
你我都tm老了,退化了,吃不消了。
你想啊,35 - 50+的孤家寡人一個,朋友們和妹子們都有家有業,自己呆著生生蛋疼。喝白水寡淡,喝烈酒胃疼,喝咖啡心悸,喝汽水兒和啤酒都蹭蹭長肉...連喝個冰水牙都要掉了...轉了一大圈兒,就剩下茶和紅酒了。
然後人們對這種半夜白月光照在牆上蚊子血一般的慘淡事實,是本能選擇迴避、修飾和美化的。
明明就是生理機能全線退化,也非要幻想成智慧和逼格全線亢進似的。也算是個典型的精神補償機制,補的不外乎就是各種鬆軟和下垂的失落。
而這類美化重複得多了,也居然就跟真的似的了。
而令人艷羨的尚年輕的你們居然也信?!
趕緊著趁著還年輕,吃最棒的美食,喝最烈的酒;在球場跟最鐵的兄弟廝殺,在合適或不合適的場所跟最艷的妹子滾...甭一個個二十沒幾歲呢就老氣橫秋的,生怕自己裝老衰巴兒裝得不夠像,累不累啊。
我早說過,年輕人總是留戀最容易得到的東西,比如甜,最願意吃到糖,喜歡鮮,最願意嘗到海鮮,喜歡辣,更願意去重慶涮鍋……而茶,質非甜,卻因為一種體驗,因為一種感受,給你一種悠長的甜味。與道、與人、與靈相合,沒有一定經歷和感受是沉澱不下來的。
糾正一種觀點,沒有好茶是苦的,但凡是好茶都有著驚為天人的口感,只是你沒遇到而已。好多年前,我跟你一樣,從來不喝茶,卻成長成了每天與茶接觸的人。
小時候覺得喝茶很苦,父王總是會泡茶,讓我試試,我總是以各種借口拒絕了或是以放一塊冰糖隱隱下咽。「終有一天,你會愛上的。」這是每次拒絕之後爸爸都會對我說的話。
人總是在時光的流逝中才開悟,發現自我的成長。能夠靜下來為自己煮一杯清茶,在生活越來越像一場疾奔的暴風雨的今日,顯得格外的誘人。
慢慢的你會發現,品茶,可以洗滌心靈,她不是論戰,需要的不是「灌翻你」,而是在尋找共同的「誘惑」,用所謂的「最大公約數」去與對方交流。
生活是硬的,同時也是軟的,我們不能迴避堅硬,卻可以創造柔軟。你看漂浮在杯具里的茶葉,像極了再世上浮沉的人,原來煎熬時也有芳香。
長在山丘的茶,不知道自己會和什麼樣的水,相遇在怎麼樣的茶具里,可是那場邂逅卻註定會發生。就像鳥兒都會給自己的家選擇好的棲息地,註定會和我相遇。身在凡塵的人不知道自己會和什麼樣的人,相遇在怎麼樣的時光里,可是我們一生會註定遇到無數的人。你們散落天涯,從今往後的年年月月所有共同的交集有且僅有,此時此刻,一絲不苟,一塵不染,這一方茶席,飲盡一盞茶,這便是我所期待的一期一會。我想說喝茶和年齡無關。
今年25歲,我也愛喝茶,大量喝茶已有7年時光。
因為在泰山,所以偏愛泰山女兒茶,或許能夠喝出自己人的味道吧(不是打廣告哈)。
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唐·皎然
高中學習壓力較大,只記得狂喝咖啡和各種飲料,本科的時候我才開始喝茶的,具體自己也記不清怎麼就開始了,那時候臉上長痘痘,醫生說少喝飲料之類的,多喝點去火清肺的茶。就在超市隨便買了點菊花茶(原諒我當時的文化知識低,一聽到清肺去火的茶我就只能想起菊花茶。現在想想 菊花茶不知道算不算茶)。正好今天也疼,又在喝,因此來個圖片。
DuangDuangDuang!!
再後來,回家看到我爸有個包裝還特漂亮的茶禮盒,我直接拆開了,(我想當時肯定是因為裝茶的那個小盒太好看了,或許用來裝個頭繩發卡之類的不錯。哈哈)。
然後就這樣開始喝了。這麼多年,現在一天不喝就難受,而且只有喝泰山上的水平泡的茶才行。
估計只有泰安人才知道,櫻桃園路上面的接水點的水最好喝。
一大波照片來襲,平時沒事拍的。窮學生一枚,原諒簡陋的樣子,哈哈哈。
好吧,最後來個泰山夜景!!我記得當時是在山上喝茶,順手拍的。。
沒什麼好看待的,年紀越大越愛喝茶這說法在現在看來已經有些陳舊了。
過去普遍人認為喝茶是個高消費且高雅的事,因為外麵茶店、茶館的裝修看去多數給人感覺傳統古典和高端,還有很多老闆的辦公室、家裡都備有工夫茶具,朋友之間常來往,一些不喝茶的也被帶動起來了,不管是商務交流還是小聚,對茶的認同感比較強。工作繁忙,喝茶對他們而言是偷得浮生半日閑,平日里應酬喝酒,第二天早上能喝杯熱茶是件很舒服的事。
再有加上茶企的電視廣告宣傳,代言人不是西服正裝就是唐裝、中山裝,呈現出滄桑或仙風道骨的形象。早期甚至還有茶企打出「商政禮節茶」的標籤,這就更加深大家對目標消費群體的印象,怎麼也不會跟年輕群體聯繫起來。所以這一切的潛意識裡會覺得喝茶不適合年輕人,年輕人沒消費能力,年輕人應該是有朝氣有活力的,喝茶養生消遣啥的也不適合他們,而且還得有一定經歷或到一定年齡了才會接受並喜歡上喝茶,喜歡上這種忙碌中的平靜。
但現如今時代不同了,大家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喝茶逐漸大眾化,年輕化。網路發達的今天,他們想嘗試喝茶,可以在網上購買,沒有了到實體店的那種拘束感,可以自己一人輕鬆的在家泡茶喝茶。一個興趣愛好是能夠影響身邊人的,在別人那喝到不錯的茶,真實嘗試體驗了茶的滋味,覺得好喝,改變了過去對茶的看法,回去後念念不忘,就開始自己琢磨起喝茶,久而久之從嘗試到接受再到喜愛,這樣的喝茶經歷已經有好幾個朋友跟我提到過。仔細想想這幾年我接觸的喝茶人中,年輕人是越來越多,包括還在校的大學生,即便是在國外留學的朋友,每次回來都得多帶些茶回去作口糧,不然就托同學帶。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泡茶對年輕人來說是繁瑣麻煩,而也恰恰是這樣的環境下,下班後或周末在家安靜的泡茶喝茶帶來的舒適愜意感也是他們所希望和期待的。總之喝茶的群體正在慢慢轉變,不愛喝茶的年輕人當然有,但不愛喝茶的中老年同樣也有,這與年齡沒有直接關係。
至於談到茶葉貴、喝茶過程的時間成本的問題。也許是前面提到過去茶葉給人的印象原因,認為沒到一定價格喝不到好茶,不可否認,茶葉的價格和茶葉品質等級有很大關係,但每個價位都有每個價位的性價比,如果你認為便宜茶都是苦澀的那就錯了,一兩百、甚至幾十一斤的茶也有好喝的,我說的這個好喝是認為它值,喝得順口,喝得舒服,合自己口味。喝茶也不是非得用正規點的茶具才能喝,要覺得麻煩,還有飄逸杯、普通的杯子一樣可以喝,淘寶上就有很多帶茶水分離功能的便攜茶杯。身邊不少朋友喝茶,他們有閑就拿蓋碗、茶壺沖泡,沒時間就隨手拿個杯子放點茶葉直接泡來喝,只要能喝到茶就很開心,說到底都是基於喜歡。
喜歡一個事物都是自願的,要讓更多的年輕人端起茶杯,如何引導,如何讓買茶、泡茶、喝茶更簡單一點,那就是茶行業人員要思考的事了~私以為這是一種個人對於生活的總結歸納,在一些人群內是正確的,甚至是大多數人,但是總有那麼些人不愛喝茶對吧?
所以嚴格來說,這個說法不準確。
不過呢?我們不是經常會說不準確的話么?很多時候生活不必較真。
茶很好喝。
跟年齡沒有什麼關係,跟嘗試有關。
如果你永遠不喝茶,那麼活到一百歲也不會愛上喝茶啊。
泡得恰到好處的茶,不用什麼名貴品種,普普通通的新茶就可以,足以讓人為其感動,為其嘆息,為其沉醉。
我最初也是不喝茶的。
因為窮。
工人階級草根家庭出來的小孩,從小到大隻喝白水。
後來在帝都認識的朋友裡面,有特別擅長茶藝的。後來人家還開了茶館。
每次去他的茶館,都有好茶喝。看著他動作優雅從容,行雲流水一般完成泡茶的過程,覺得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然後就入坑了。
現在幾乎每天都要喝茶。
雖然身體狀態更適合紅茶,但是我私心卻更偏愛綠茶。
尤其是那種清香宜人,回甘爽口的新茶。
最喜歡廬山雲霧。
對我來說喝茶唯一的不好處,大概就是會導致牙齒染色吧。
沒辦法,這娑婆世界上,就沒有什麼有利無弊的東西啊……-
客人遠道而來,主人只對付一杯水,便顯得隨意。若是掏出一瓶好酒,但總有不喝酒的人。那果汁飲料呢,亦不大莊重,有點輕浮俏皮。一番搜腸刮肚後,你就會明白,茶才是上上之選,和其它飲品不一樣,它既保留了水的隨性,無所不容,又因為摻進茶葉,從而衍出一分禮儀。茶藝給予人充分的儀式感,從茶葉的挑選,茶具的擺放與洗刷,到燙水的溫度,以及水質的講究,都需不吝傾注心力和時間,而正是這些,才生出尊重。
並不是因為歸於平淡,而是因為更懂得人情世故。當有客人到你家坐一會兒,你不知道選擇什麼的時候,茶永遠是不會出錯的選擇,這是中國的氛圍。你可以不知道,但不能不去了解。不信你等著,等你到了三十四歲後,身為一家之主,逢年過節,高朋滿座,親戚如雲,你家的桌子上,一定會有茶。因為只有茶能夠調劑每一個中國人,即使有人不喝,他也不會覺得主人失禮。
年紀輕輕的時候,愛不愛喝茶,原因有很多,都沒所謂。年紀大了的時候,你會慢慢習慣茶,因為他是待客的必需品,然後才可能會愛上,會為茶辯護。在茶桌子上,有中國人的賓客之道。等你坐上家裡那把太師椅,你自然會明白。
-上邊有個朋友說的好,就是生理機能退化,想喝酒呀,飲料之類的不行了,身體扛不住。
年輕時候多好,我記得我上高中那會兒,喝個一斤白酒,倒頭就睡,第二天生龍活虎;
上大學那會兒,中午同學來了喝,晚上約了姑娘喝,吃完KTV再喝,完了還要去賓館來幾次,第二天照樣生龍活虎;
就剛參加工作那一年,24歲吧,去了單位轉著圈子打通關,今天喝完明天喝,照樣屁事沒有。
現在呢?
一頓酒,喝上幾瓶啤酒還算好,起碼第二天爬的起來,要是喝上半斤白酒,先是醉睡過去,等半夜酒勁一退,醒了以後再睡不著。早上想起起不來,看見陽光都頭疼。
飲料也不敢喝了,怕糖高。
連肉也不敢像以前吃了,怕膽固醇呀之類的超標。
以前都是睡到日上三竿,現在早上5點半醒了就起床,出門先快走,養好身體最重要。
飲品就那麼幾類,喝白水沒味兒,喝糖水怕高,咖啡喝不慣,苦了吧唧的,
也就剩下茶了。海軍艦艇上的軍官們特別喜歡喝,不明白是為什麼,我剛研究生畢業剛分下去,有些比我年輕的軍官也喜歡喝,可我都是直接喝涼水,但是慢慢的也開始喝茶了,可能是出海枯燥環境中比較簡單又耗時的消遣了,也可能是值更後生物鐘混亂的調劑,其實最可能的是錢賺的很多但沒地方花。。。
這種說法並不屬實,至少不能概括全部。
我就很愛喝茶啊我才21,而且我是從小就喜歡喝茶。
茶的味道,那種苦盡甘來的味道,怎麼回味怎麼覺得美好。的確尤其一些生普入口很苦,但是咽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甜的啊,口水都變成甜的了(?′?`?)
而且不同的茶味道也不同,感覺也不一樣,各有各的回味,每天挑選琢磨喝哪種茶的過程也是蠻有趣(??????) ?
而其他年輕人常喝的飲品諸如果汁,汽水,奶茶一類,的確入口甜,但咽下去甜味就散了,有些還泛酸,回味並不美好╭(╯^╰)╮
至於所謂的長大了就愛喝茶了說的更多的是一種情懷吧,經歷豐富後才會懂得苦味背後的深意神馬的@( ̄- ̄)@就像年輕人最開始多喜歡年輕的甜白,長大成熟後就會更偏愛陳年的干紅一樣(。﹏。*)
而我現在喜歡茶也無非喜歡茶的味道,豐富有層次,餘味甘甜悠長,讓我感覺很舒服╮(╯▽╰)╭
茶並不是只有大人才愛喝的啊(?&>ω&<*?)
因為茶葉貴。
別和我說100塊錢一斤的茉莉花,那種茶出了一壺泡一天的大爺很少有人喜歡喝。
除去特殊情況,比如你家是茶葉產區,你家某某親戚是賣茶葉的,你就愛喝10塊錢一包的茶,正常的茶葉品質和價格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首先說,茶葉好不好喝。
好喝。
越貴的越好喝。
綠茶的加工工藝算是比較簡單的,就拿明前龍井和碧螺春來說,能喝到好喝的,少說500塊錢以上了吧?
烏龍茶鐵觀音和鳳凰單從算是比較普及的,我今年買的也都沒有少於七八百塊一斤的了。
紅茶和黑茶,要是上了年份,幾千塊幾萬塊也就買個茶餅子。
另外喝茶還得講究。
茶器要置辦吧?一套瓷的茶具倒是不貴,但認識的紫砂之後,怎麼著也得燒個幾千塊買個紫砂壺吧?買了朱泥還想要綠泥,綠泥養好了想再收個緞泥,各種泥都玩兒的差不多就該想了:我是不是要收個名家的壺呢?
另外茶器都置辦好了,擺弄一會兒茶器,泡上十幾泡茶,從第一泡發黃到十多泡之後不上火了,少說一兩個小時功夫吧?
泡上幾個小時茶,也怪無聊的,研究研究香道插畫古琴文玩兒吧,這又是多少錢?
又費錢又費功夫,這個事兒,還是最適合有錢又有閑的中老年人。
看了一些答案,覺得有點失望。
我們的鄰國日本傳承了「茶道」,並將其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文化產業,甚至一種國家和歷史層面的精神內涵,而在同一時間,我們還在討論喝茶和裝逼的相關性。
也許是我們這些年的發展,讓我們太過於務實,太過於注重新鮮和刺激的體驗,卻抗拒接受歷史和平淡。可是一切形式的新鮮都會被時間釀成歷史,一切形式的刺激也會被時間刷成平淡。從新鮮轉化為歷史而被遺忘掉,從刺激轉化為平淡而被忽略掉,我們感到自己的文化正在飛速失去著什麼,卻又說不出為什麼——我們其實就是在失去我們曾經經歷的一切。而最恐怖的是,我們已經喪失了體察這種「失去」的體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將這種「體感」以及其背後的儀式感和深度思考矮化為「裝逼」,「做作」,「虛偽」……但我們自己說不出它們為什麼是「裝逼」,「做作」和「虛偽」,因為我們的邏輯本身就只是想去標籤化的否定,而不是邏輯性的駁斥。換言之,我們說喝茶就是在「裝逼」,然後便可以合理地無視一切喝茶「裝逼」背後積澱了千年的歷史,平淡和文化,並將它們通通遺忘。
而有點諷刺的是,我們卻又是那麼喜歡喝咖啡,我們也說不出所以然,只是覺得早晨起來去星巴克排長隊買一杯35元的拿鐵拿到辦公室的感覺就是比自己燒開水沏一壺綠茶要白領一些啊。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我們在喪失自己社會文化同時,卻在不斷被動地在其他文明下的尋找類似的替代物。我們喝著咖啡,甚至努力培養「咖啡」文化,努力接受「咖啡」背後社會文化意義上的歷史和平淡——我們其實並不了解,我們是在用「咖啡文化」的填補「茶文化」的失落。結論:很大程度是老一輩和茶葉從業者對於「目前大部分年輕人不喜歡喝茶」的現象一廂情願和自我安慰的想法。
--------------------------------------------------------------------------------------------------------------------------
目前泡茶、喝茶的消費者是中年以上,男性為主導的,他們成長在長輩喝茶的年代,同時在他們成長的年代,並沒有很多茶葉的代替品,所以他們對茶葉的認同感強。
然而目前二十五歲一下的年輕人是成長在可樂、雪碧等一系列蘇打軟飲料,他們本身並沒有對茶和中國的茶文化有太強的認同感。
茶文化與年輕人的文化需求並不是完全吻合的,而且以後年輕人發展的新的文化需求與茶文化也不一定吻合
在這個前提下,去說「年紀越大越愛喝茶」,就像是相信年輕人在長大後會喜歡寫毛筆字/練書法、讀經典的書、學個樂器什麼的。我個人覺得除非茶葉公司能夠有意識得去做文化和品牌傳播,否則不大可能實現。
而且,說到文化和品牌傳播,茶葉是傳統行業,對於中國消費者的市場營銷還在自我探索的階段。可口可樂花了多少年、多少資金讓可口可樂和「快樂」這兩個詞聯繫起來,在市場營銷上投資和經驗的差距是顯而易見。在營銷信息無孔不入的時代,茶葉行業相比起其他行業在營銷上的投入不足,講進一步弱化年輕人對於茶葉的認同感。
所以,上一輩的人或許有「年紀越大越愛喝茶」這種情況,但是對於當代的年輕人在文化認同缺乏的情況下,「年紀越大越愛喝茶」就是茶葉行業內的聊以自慰了。
之前寫的一篇文章,關於茶葉的需求的,可以看一下:喝立頓的高級茶藝師Gary:所以我為什麼喝立頓
你逗我嗎?從小茶當水喝,這跟年齡半毛錢。跟你家是不是在茶的產區,有關係才對。
可以坐下來,一心喝茶
===============================可以坐下來,一心喝茶
大家的回答都這麼文藝,我也是醉了。其實這根本就是個生理學問題嘛。
原因很簡單,因為年輕人,尤其是小孩子的各項感知,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都是最靈敏的。所以,茶葉、咖啡的苦味;啤酒的馬尿味;白酒的辛辣;在孩子的感官里都是那麼的強烈的刺激。當然很不容易接受了!
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感官能力在不斷衰退,尤其是到了中老年,眼花了,耳背了。味覺的敏感度也隨之減弱!所以,必須要要有更強烈的刺激,才能達到滿足的閾值。
通俗的說,中老年人喜歡濃茶、烈酒、其實是味覺麻木的表現。
有的答案說年輕人也愛喝茶,但是從大群體情況看確實如題主所說,茶人更多是年紀偏大的群體。
個人情況:三十歲還差幾年,普洱有幾缸,每年花在茶和壺的錢是幾萬
先說年輕群體為什麼大多沒這愛好:
首先,體驗、興趣。高票答案說過,比起其他食物,茶本身對年輕人的衝擊力吸引力比其他事物要弱很多。沒興趣的事物即使再好會有多少人去感受,去愛呢?
古人有話:獨啜曰神,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
古人高冷范也有現實原因在裡面,茶與茶的味道差異,茶的香,茶的美需要聚精會神的去感受的。茶不像其他飲料感官刺激這麼強,年輕人多少原因把時間花在這呢,最多也是作為三五好友閑時一聚的飲料。宅家裡的年輕群體也是在進行別的愛好。。
其次,經濟。得益於各種食品添加劑,其他的飲料可以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做出絕大部分人覺得美妙的口感,比如奶茶、咖啡,各種所謂的果汁飲料。而對於茶而言,在中國茶農不懈努力下,頂多就是添點糖,香精,真的沒有什麼太好的添加劑了。糖對於某些品種的茶確實有點遮瑕功能,香精真的是很好辨認。相比其他成本較低的飲料而言,確實沒辦法在同等成本下做出好味道的。
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個群體經濟來源整體不多,有來源收入也不高。從現實原因來講也難愛上。如果說真的感受了,經濟也是個很大的限制因素。
類似的例子,80、90年代學校門口的小零食不見得品質好啊,但便宜,你看賣的多好
以前覺得兩千一斤龍井好貴,現在普洱隨便都是上千的
第三,色香味。相對於其他飲料,茶很講即時性。對茶有過接觸,你會知道剛泡出來和涼了味道完全不一樣,放幾個小時和開始味道差別也很大。根據物理知識,熱茶肯定是要比涼了香。湯色在放幾個小時後也會變得難看。
基於這個原因你在市場上完全找不到真正的暢銷茶飲料(在我的概念里冰紅茶、蜂蜜柚子茶一類不能算我們這個問題探討的茶類),換誰也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聞香、觀色、品茗。三個問題都難解決,實在無法大面積推廣,快速推廣。
第四,泡茶是個技術活。可能有人會反駁咖啡也是技術活,怎麼就推得很好?好的咖啡也講究溫度,咖啡用多少,用什麼牛奶,放不放糖,拉不拉花。
某些技術問題卻是可以標準量化解決:譬如上投、中投、下投,投茶量,水的比例,水的溫度。
但也有解決不了的:每一泡茶的味道相差也大,不可能把味道相對差的第一泡賣給甲,味道真正出來的後幾泡再賣別人啊。幾泡混合起來賣?時間過了茶就不是那味了。每泡的時間也是個問題,機器沒法控,對不同的茶人控都很難。
不管你信不信,瓷杯盛放茶湯香氣會更足,這個可以自己在家裡試,紫砂杯陶杯都不行。更別說塑料杯紙杯了。
再說為什麼上了年紀愛茶
看完上面的也許有人會反駁我爸的茶也不貴,壺也不貴,就是喝茶。其實我爸也這樣。
一,喝水無味。上了年紀嘗盡人生百味,天天喝水也無聊啊,對於這類年紀偏大的人群,喝茶就是個生活習慣了。這個跟大環境也有關係,我們的父輩從小到大對咖啡這樣洋玩意接觸想對少,周圍都喝茶,那就喝茶唄-----從眾。這個群體對茶要求不高,但是茶已經是他們的生活習慣了。
二、健康第一。對於上面所說群體,喝茶是從眾,也有道理,上了年紀更關心健康,從健康方面考慮,又要適合長期飲用的,茶葉是個好的選擇。
三,興趣。有的東西是相通的,隨著國家越來越強大,對自我文化的認可也越來越多。90年代我小的那會,說什麼都是美國好,月亮都要比我們圓(當然現在一些方面還是比我們好)。以前是個大爺都能端個茶缸子,但不是人人都捨得去咖啡館點杯咖啡。
現在,我們也覺得自己國家有很多好傳統,有很多好東西,認同了,那大家會覺得喜歡茶葉這愛好拿的出手(一部分人認為可裝B)。無論真愛的也好,假愛的也好,有傳統擺著,有經濟能力,反正這個群體是在不斷壯大。
當然了,這個群體年齡層也在下探,比如我自己,收入不高,但還算穩定(我不是公務員,也不是什麼壟斷企業,每一分都是自己勞動所得啊),但是不喜歡旅遊,煙酒不沾,也不去夜店。所以錢是攢下來的,開始的時候在北京上學,玩核桃玩菩提,慢慢就買壺,慢慢就喝茶。感覺也有意思,也能找到很多我這個年齡的朋友
但是。。。總的說起來,周圍人還是覺得喝茶是老人愛好
大部分年輕人沒喝過好茶,在他們印象里,茶大多是苦澀的。
喝茶,就是個很普通很大眾的愛好而已,哪有這麼多理論上的講究啊。愛喝就喝,不愛喝就不喝。
是否愛喝茶和年齡沒有任何關係,我的客戶裡頭,大約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80後甚至90後,都是我的同齡人。而我比較相熟的同行,基本也都在這個年齡段。
而且喝茶也不是個可以無師自通純生理享受的事情。喝茶,也是需要訓練、學習,甚至需要童子功的。對於很多對茶無感的人來說,與耗費的時間、精力乃至金錢相比,喝茶獲得的快感是不成比例的,那幹嘛要去喝茶。但凡覺得需要什麼年齡閱歷的增長和人生經歷的沉澱才能坐下來慢慢喝茶的朋友,基本都是不喝茶的。愛喝茶的,都是年輕就愛。到了中老年,有錢有閑沒事幹了,琢磨著發展個特長吧,學樂器太難,練書法太累,玩相機太貴,旅遊懶得動,那喝喝茶吧,這叫個人愛好,不叫愛喝茶。
還有,茶真的不貴。一千一斤的頭春綠茶,投茶量兩克,四塊錢一杯茶。
推薦閱讀:
※有的人看起來很優秀,卻老說自己找不到女朋友。事實他確實沒有女友!?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那麼傻逼的命運是什麼呢?
※如何解決因賺錢產生的焦慮?
※為什麼有時聰明的人讓人感覺有攻擊性和戾氣?
※突然有了奮鬥目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