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和中文系有關的笑話?


古漢課。
講到論語某一句:"子路曰……"
老師突然露出鬼魅圍笑,道:"以前王雲路老師念本科時,她的古漢語老師把這句解釋為"孔子在路上說"……"
拍桌狂笑( ^▽^)σ)~O~)
這樣說來子夏曰就是孔子在夏天說,子張曰就是孔子張著嘴說,子輿曰就是孔子開著車說hhh


突然一下這麼多贊好可怕(好怕被老師看見……)
順便說一下,我們老師三十齣頭,已經結婚好幾年了啦。
然後為什麼是「條」他沒說,那天和我們講這個故事,只是因為看我們班的人下午剛起床都無精打採的,想給我們提提神~

===============分割線=============


我的古代漢語老師(男)給我們說了段「親身經歷」(個人覺得是段子)
說他讀本科的時候很無聊,於是便去和一女同學表白。
女同學當時在綉十字綉,老師羞澀地問她:「你能把你的十字綉送給我嗎?」
女同學留下一句「你死了這條心吧」便轉身走了。
只留下我們老師一個人,獨自在冷風中,開始思考:「心」前面的量詞為什麼是「條」呢?為什麼不是「個」也不是「顆」,到底為什麼呢……
百思不得其解的他跑去問自己的老師,老師說你自己去翻閱資料研究一下吧。
然後他在研究過程中順便考了個語言學的碩士,又順便考了個語言學的博士,最後成了我的老師。


以前寫回答,也提過這件事,只是未細說。

說是國內某比較文學學者,治學態度不大嚴謹,擺明了,就是「六經注我」的架勢。

自顧自先畫上一框,搜羅些資料,填進去,就是自己的發明創見了。

因此研究弗洛伊德,先將泛性論的盒子取來放好,彷徨四顧,「裡面裝些什麼好呢?」

諸位料想也有所耳聞,弗洛伊德說,長形、尖銳、堅硬的東西算做男性生殖器的象徵。電影《寂靜嶺》里,三角頭拖著一把大刀轟隆隆走來,對鐵門一陣胡戳亂捅,影評中,不少就往這方面聯繫。

但這位學者做的是比較文學的事情,所以不能單說弗氏,也要提及我泱泱中華文明。於是,面對兩軍將士,此君說出這番高論,「古典詩詞里的蠟燭指的是男性生殖器。」

玉釵敲燭信茫茫。 ——納蘭性德《浣溪沙》

誰說容若深情呢,「韻淡疑仙,思幽近鬼」。哀感頑艷。卻未料到,也寫出這等淫詞艷句。

醒時空對燭花紅。 ——李清照《浣溪沙》

易安居士,我也再不能直視,只是眠了半晌,醒轉卻見燭花血紅,這段時間,也不知明誠做了什麼。

當真鬼畜。

然而最喜歡的業內反駁倒是李商隱先生的《夜雨寄北》。

何當共剪西窗燭。

一句出世,義山之妻彪悍竟至於此。

這些都按下不談。
說是雖則知道蠟燭還有如此龐大的象徵意義,我笑了笑也就算了事。
直到去年閑來無事翻論文,又見這句說法。
驚驚惶惶,打開我社交軟體。
個性簽名檔上,幾款軟體的宋體字都眉清目秀得像一位位端莊娘子。
寫的都是同樣的詩句,《古詩十九首》。這組詩當真好,五言之冠冕。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我簽名寫,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


四角號碼:
「然」


抖機靈答案:紅學。

紅學這個行業是沒辦法編笑話的,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大笑話:
手把手教你做紅學家,兼談紅學界那些或雷或囧或呆的破事兒

認真答案:古代文學史冷笑話(原創,大多涉及acg宅梗)

1、
謎語: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斷是遷,寢成孔安,打一fate系列人物。
答案:言峰綺禮。原句出自《商頌 殷武》,描述上山(峰)伐木(還用我說嘛),修築廟宇,成就美好(綺)的祭祀(禮),詩經中「言」常是虛字,無義。

2、
李逵被羅真人一股怪風刮飛,掉到薊州府大廳上,吏人見了大驚,上報:「天上掉下個黑大漢來,怕是活神仙羅真人的從者。」馬知府道:「以羅真人的脾性,招從者怎會招berserker?必是妖人!」

3、
除了b.i.g.,還有什麼替身是本體死掉才能發揮作用的?張道士。本體是榮國公。(JOJO梗)

4、
加島信天翁是個長得很搞笑的鳥:

可是,它為什麼這麼瘦?
因為郊寒島瘦。

5、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孟德爾。

6、
為什麼鳴人口遁不是他師父教的?因為「自來也沒敢多說一句話」。(《紅樓夢》第七十四回)

《中國當代文學史》比較亮的幾句話:

「我反正不讀新詩,除非給一百塊大洋。」

「剃光了毛的漂亮的,卻沒有生命的死豬。」

閻王殿、才子佳人部、外國死人部……

因為背景介紹是關於30多年前的,審核通不過,這個就當成「xx專業的孩子們,你們懂」的geek笑話吧。我也想不到別的辦法了_(:з」∠)_

最後發個無笑點但是有種奇怪冷感的:

文章好不好,要問老媽子。
老媽子看得懂,可以賣稿子。
老媽子看不懂, 只能當廢紙。
廢紙哪個要?送給書獃子。
陶行知詩《問老媽子》


教一外國哥們說漢語,我說一句他學一。

我:「吃了嗎?」

他:「吃了嗎?」

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他:「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我:「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老外瞪大眼睛看了我幾秒,用標準的普通話回了句:「你大爺的。」


1932年8月陳寅恪為清華大學入學國文考試出題,有一對子上聯「孫行者」,有一考生對「胡適之」,比參考答案「祖沖之」「王引之」更得陳先生青睞。

1935年陸侃如在巴黎大學進行博士論文答辯,主考官提問「孔雀為什麼東南飛?」,陸先生答「因為西北有高樓~」

胡適的哲學史——————只有上部沒下部。


老師們講的幾個梗:
古代文學課老師:「我2000年念書的時候,系裡一台灣學生寫了一集句詩:『城上斜陽畫角哀,百年多病獨登台』,沒過幾天大選民進黨就上台了!」
文字學老師:「有一次我買東西,看見一編織袋上有個字我不認識,中文系職業病啊,我回家就查,誒呀字典翻遍了差不著啊,我就好奇這是個什麼字呢?後來我又去那家店問人老闆,老闆說,哦,大金苗。」

電影評論賞析課:「同學們,如果雨天你發現一個人打著傘,獨自校園漫步,那我跟你們說,百分之八十的概率是文學院的,如果沒打傘,那再加百分之八十概率是中文系的。」
西方現代派文學老師:「過去說你是個詩人,是說你有才華。現在說你是個詩人,『你才詩人!你全家都詩人!』」


圖片源自網路,侵刪。


復旦四大閑系之首。


「女兒樂……」


混沌是怎麼死的


最近寫繁體,發現,黨的繁體是

黨 (下面居然是個黑字(⊙o⊙))


陸遊的書憤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讓你背書你感到很憤怒。【此處來自古代文學老師】
還是這個老師,講《聲聲慢》,「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獨自憑窗,埋怨爹媽為什麼將我生的這樣黑。
和歷史系共用一棟樓,互相看不起對方,整天撕。歷史系:我們乃中華民族精神事業之正統你中文系算逑 中文系:你們連聖誕節都不許過實乃閉關鎖國閉門造車眼光狹窄,我們一出手分分鐘虐死你們 一屆一屆不停打嘴炮,不停撕。上課時老師甚至公然嘲笑歷史系:歷史系轉到中文系對他們來說是棄暗投明。
每年學校的辯論賽最後剩下的永遠都是中文系和歷史系,於是兩邊輪番撕,撕出的結果就是歷史系屈居亞軍好多年。佩服歷史系永不服輸的精神。


選修文心雕龍 一個同學認為是跟建築相關的書籍 解釋:一個叫文心的人雕刻龍


嗯~講一個我自己的笑話好啦。

大一那會兒作為一個偽文藝青年,選了一門「詩詞鑒賞與寫作」的課,開課的時候,老師說,你們鑒賞的詩也不少了,我們就不鑒賞了,直接寫吧。
於是講了一三五二四六仄起平收等等基礎知識之後,老師先讓我們寫詩鐘練手,第一次的題目是「秋天和光棍節」。

哈哈哈哈。好吧以上是背景。

後來就要開始寫格律詩了,我們買了《詩詞格律》。
他布置作業不會讓我們交紙質版,而是用微博發在微群里,下次上課老師當著全班點評。

這個老師水平很高的,所以對於我們寫的詩沒有太高的要求,首先看有無出格出律,好的會誇誇,幫著改幾個字,不太好的也會給出中肯的意見,所以第一次點評我雖然很緊張但也很期待。

放一下第一次寫的小破詩吧…

暮春閑扯花,
流水去芳華。
撫卷肝腸斷,
回首日已斜。
(下平七陽)

(題外話,雖然下平七陽的韻字很少,但是我發現很多同學都特別喜歡這個部包括我,不知道為啥覺得這些字用起來超級順手)

如你所見,這首小破詩就是一個閑得蛋疼的偽文青無病呻吟啊呻吟,大概就是感傷春天青春易逝什麼的。哈哈哈。

然後老師看了,先是說沒有出格出律,就是那個扯字有點不好。然後看了一會兒就笑了說,這首詩,很悲慘。

我在下面:???

老師接著說:這個顯然是考著考著試,因為不會寫走神了,想著揪朵花,看流水去了,一摸桌子,摸到了卷子,抬頭一看到點了!卷子還沒寫完就要收卷了!!!

我:……!!!

教室里笑趴一片。

哈哈哈哈哈哈哈這麼解釋是挺帶感啊老師!!


後來大四的時候我又選了一門「古詩文寫作」,是另外一個老師教,我喜歡寫什麼江湖啊血雨腥風了,刀光劍影啊這類的詩,老師看了看我,說你一個女生怎麼老寫這些,怪嚇人的。噗。

——————————

第一個老師叫檀作文~有木有認識的同學呀~


《博物志》里有一段記錄山雞的文字:

山雞有美毛,自愛其色,終日映水,目眩則溺死。

翻譯過來就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隻小野雞,這廝長得頗有幾分姿色,就是俗話說的顏值偏高,然而空有絕世容顏卻獨立山中無雞欣賞啊,因而只得終日映水照面顧影自憐,不想被自己的美貌閃瞎鈦合金雞眼,一頭扎進水裡淹死了……


先放張美男圖,嗯,百度找的,細皮嫩肉大概是魏晉時候的審美吧

是不是仙氣飄飄???
但是有一件我覺得超級不可思議而且現在看來非常搞笑的事情。魏晉時興服五十散,服後煩熱,皮膚變嫩,嫩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不能洗澡也不能穿新衣服……因為會破=_=名士為了追求風度也是很有能耐啊。『捫虱而談』,成為一種風尚。虱子變成文人的寵物=_=你說你養什麼不好。咦,我怎麼老想到阿Q呢……
接下來是一些科普,來自百度
捫虱」是中古時代的一種時髦、一種新潮。捫虱而談和握麈談玄一樣是魏晉時的一種風雅,《晉書?王猛傳》記載,前秦宰相王猛在沒發跡時,披著粗麻布衣服去謁見東晉大將恆溫:「桓溫入關,猛被褐而詣之,一面談當世之事,捫虱而言,旁若無人。」王猛捫虱而談,英雄氣概,名士風度,靠著小小的虱子展示無遺。梁實秋在《洗澡》一文里說:「晉朝的王猛捫虱而談,更是經常不洗澡的明證。」這個考據有一相情願的動機,主要是在於魏晉時期,興起「服石」之風,稱「五石散」或「寒食散」,服後煩熱,士大夫於是到處「行散」亂竄或睡卧路旁,以顯示其高貴和闊綽。魯迅曾說,「為預防皮膚被衣服擦傷,就非穿寬大的衣服不可」;
「更因皮膚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於穿舊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所以在文章上,虱子的地位很高,『捫虱而談』,當時竟傳為美事。」(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
《魯迅雜文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12 P293
)甚至沒落了的隱士已經無力服石時,也要硬裝出服過的樣子。體熱加上不洗澡,很容易生虱子。在隱士們看來,在濃郁的體味里不停有動物出入,更是回歸自然之相,虱子儼然已經是風度和人生追求的證見了。王猛這種落拓不羈,心雄萬夫的國士風采,至今還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神往比以,可以說是瀟洒了。這個故事衍化出一個辭彙「捫虱」,形容放達任性毫無拘束。「捫虱而談」遂變成一種風雅的行為藝術被很多自栩放蕩不羈之士模仿,代表瀟洒不羈,蔑視權貴。竹林七賢中的大名士嵇康在他的名文《與山巨源絕交書》中頗為沾沾自喜地說他「性復多虱,把搔不已。而當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作為不出仕做官的「七不堪」之一,可見在他心目中虱子比做官還重要,寧可去撓虱也不肯去做官。可見,身上有虱子在當時是一種榮耀。魏晉時期,服食丹藥和耽酒狂醉之外,虱便成了魏晉風度重要的組成部分,沒了虱子,好象會使魏晉風度減色不少。說虱子是魏晉時人的寵物也不為過。士大夫尚名士風度,臟、懶、狂、怪,以別於常人,以示不俗。身上骯髒,又懶於或不能洗滌,長了虱子,自然與一般人不同了。因此,虱子成了這一時期文人的寵物。唐宋以後,虱子就與文人的名士風度結成了一種固定的聯繫。「捫虱而談」、「捫虱傾談」、「捫虱」幾乎成了描寫名士風度的專門用語。


1

在《等待戈多》里看到的一段:

弗拉季米爾 窩囊廢!
愛斯特拉岡 這倒是個好主意,我們來相罵吧!
【他們轉身,把彼此間的距離擴大,又轉身面對著面
弗拉季米爾 窩囊廢!
愛斯特拉岡 寄生蟲!
弗拉季米爾 醜八怪!
愛斯特拉岡 鴉片鬼!
弗拉季米爾 陰溝里的耗子!
愛斯特拉岡 牧師!
弗拉季米爾 白痴!
愛斯特拉岡 批評家!
弗拉季米爾 哦!
【他被打敗,垂頭喪氣地轉過頭去

(法)貝克特 著 施咸榮 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據說當年北大有一門佛學課,期末考試大概是論述一下佛學的含義,有一個同學交了白卷,老師大喜,認為他悟得了真諦,打算給滿分。
那個同學交卷後,心裡感到惴惴不安,遂打電話給老師。老師說:「看來你心中仍放不下分數的執念。」改為零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一位北大博士,本科學的工科,碩士階段研究宋代詩詞,博士改為研究當代文學。他報考北大當代文學博士時,研究目的十分明確,就是思考中國的古典詩歌是如何「沒落」為一敗塗地的新詩的。
在他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後,有一次和人聊天,說到對中國新詩的評價。他說,新詩其實是個很醜很醜的女人,但是有人給她塗脂抹粉,穿上皇帝的新衣,讓她坐進花轎里;給他抬轎子的有三個人,一個是謝冕,一個是孫玉石,一個是洪子誠;前面還有兩個吹鼓手,一個是臧棣,一個是胡續冬……
這話給朋友轉述給了老師們,老師們都大笑起來,也覺得非常生動貼切。
(這個故事寫在洪子誠老師編的《在北大讀詩》的序里)

待續


214+214=35+214


推薦閱讀:

TAG:文學 | 段子 | 中文系 | 領域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