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為什麼會糾結,糾結了該怎麼辦?


謝邀~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團隊Harreveld等人曾經在2009年發表的研究探討矛盾感的源頭。他們利用皮電測量技術測量大學生們在面對矛盾糾結情境不同的環節時的情緒生理喚起程度,發現矛盾糾結情境的確會誘發負面的情緒反應

而有趣的是,人們只有在被硬性要求對矛盾議題進行明確表態時,才有明顯的情緒生理喚起。也就是說,讓我們感到糾結矛盾最嚴重的時候,往往是必須要做決定之時。


一、我們為什麼會如此糾結?

1. 對情況的不確定

Harreveld等人的研究也同時發現,需要對爭議話題明確表態的參與者表示,他們對所表態的選項的確定程度更低,而選擇所帶來情緒生理喚起也完全是由這種不確定感引起的。因此,我們之所以糾結/矛盾/猶豫不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對情況掌握得不夠,對選擇任何一方都沒有信心。

舉個栗子,某位友心人會員也曾問過:「為什麼那些企業家做重大決策都可以如此堅決果斷,關鍵是他們的決策很多時候又都是對的?而像我們,連買什麼樣的手機都如此地糾結許久?」

也許就是因為企業家一生都在鑽研自己的經商領域,對決策的情況相對熟悉,才不會那麼「方」吧。


2. 害怕吃後悔葯

根據費斯廷格的認知不協調理論(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人們一旦做出一種決定,就會立刻把注意力投放在已選選項的不好方面,以及放棄選項的好的方面,這很有可能會導致對選擇的「後悔」。也就是說,行動會比不行動更容易出現「後悔」的狀況。

這跟我們看待事物的「負面偏差」是一致的。我們總是對自己「選錯了的事情」印象比較深,而忽視那些「選對了的事情」。久而久之,我們就會開始質疑自己的決策,甚至覺得事情永遠和自己的想法相反(比如,自己沒看的奧運比賽的中國隊都贏了),使得在決策上更加躊躇不前。


無論是對情況的不確定,還是「認知不協調」,都會導致迴避、拖延等消極應對策略(比如寧願刷幾遍里約奧運開幕式都不動筆寫文章),直到下定決心痛定思痛,或者環境所迫不得不去做點什麼來改變這種狀態。

二、如何破解這種糾結的心理?

對於像我們這樣的「糾結(+選擇困難)星人」,到底應該如何改變這種煩人的糾結心理呢?


1. 覺察自己的糾結

我們常常不習慣覺察自己的情緒,然而了解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情緒,清晰地覺察它,永遠是應對和改變它的第一步。知道自己處於糾結的狀態中,知道自己在為什麼事情糾結,知道自己糾結的點是什麼……


用「正念」的方法也許能幫到你,點擊查看正念課

2. 相信deadline的生產力

這件事情有多重要或緊急,必須現在就開始思考嗎?大部分的人對於糾結矛盾的事件都有天然的迴避和拖延心理。

Nohlen等人2015年研究表明,當面對矛盾議題時,大部分人會選擇完成無意義的分心任務(畫出從家裡到學校的路線圖),而非能夠幫助梳理矛盾議題的任務(寫出議題的正反信息)。

如果事情並非重要或緊急的,那麼不妨先安心地把事情放在一邊,不要去想它,先做其他事情,等時候到了再想吧。大腦很神奇,常常會你在做別的事情時靈光一現,找到答案。


3. 不要沉浸在負面情緒中

Nohlen等人的研究同時也表明,很多人在面對糾結矛盾的問題時,會沉浸在負面情緒之中(Emotion-focused coping approach),而非理性地去解決問題(Problem-solvingcoping approach)。

當我們腦海中拚命只想著「這件事讓我很煩燥」「這件事我不喜歡」「這個問題讓我很困擾」,而不從問題本身出發去思考解決辦法,這就會陷入無休止的「糾結」。有可能只需要稍微思考一下,或者簡單的一個動作,就能「撥開雲霧見明月」了。盡量拋開情緒的影響,也許事情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複雜。


4. 選擇合適的思維方式

丹尼爾的《思考,快於慢》中提到過人類認知加工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快車道」的自動化「啟發式加工」(Heuristic processing),直覺決策不費腦子,但是容易出錯;另一種是「慢車道」的「系統化加工」(Systematic processing),深度分析需要耗費腦容量,但比較保險穩妥。

讓人糾結的事情有很多種,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必須花很大力氣去解決。如果只是像文章開頭列出的生活小事,不怎麼重要,所費無幾,那麼不妨相信自己的直覺思維,即便決定做錯了也不需要承擔很大的後果。更有甚者,交給「選擇困難終結者神器」——硬幣!

如果事情非常重要,選錯了後果不堪設想(特別是像我這種直覺一般都會錯的人),那麼就必須啟動系統加工了。但是對於大部分事情,我們沒有必要進行非常全面的系統加工,因為那樣效率太低了。我們可以進行帶有「選擇性偏見」的系統加工。

以買電腦為例,先將我們想到的評判維度列舉出來,比如品牌、價格、處理速度、便攜性、硬碟大小、外觀好看、別人推薦度……然後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對這些維度的重要性賦予權重(在計分時需要乘上權重係數),然後收集相關資料,把「候選者」在各個維度上的表現量化成數值評分(比如1~5)填充上去,最後加總一下自然就很清晰知道該選誰了。

5. 後悔無益

還記得前面提到的「認知不協調理論」嗎?世界上並沒有後悔葯,一旦做出了選擇,就接受他吧。你可以總結問題,為下一次的選擇積累經驗,但是不要過分沉浸於「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怪圈中。

作者:婉君

友心人運營總監,中山大學應用心理學學士,科普作者


參考文獻:

Armitage,C. J., Conner, M. (2000). Attitudinal ambivalence: A test of three key hypotheses. Persona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6(11), 1421-1432.

Festinger, L. (1964). Conflict,decision, and dissonance (Vol. 3).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Harreveld, F. V., Nohlen, H. U., Schneider, I. K. (2015). Chapter five – the abc of ambivalence :affective,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attitudinalconflict.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52, 285-324.

Harreveld, F. V., Pligt, J. V. D., Yael, N. (2009). The agony of ambivalence and ways to resolve it: Introducingthe MAID model.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13(1), 45-61.

Harreveld, F.V., Rutjens, B. T.,Rotteveel, M., Nordgren, L. F., Pligt, J. V. D. (2009). Ambivalence anddecisional conflict as a cause of psychological discomfort: Feeling tensebefore jumping off the fenc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Psychology, 45(1), 167-173.

Luce,M. F., Bettman, J. R., Payne, J. W. (1997). Choice processing inemotionally difficult decis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23(2), 384.

Newby-Clark, I. R., McGregor, I.,Zanna, M. P. (2002). Thinking and caring about cognitive inconsistency:when and for whom does attitudinal ambivalence feeluncomfortab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2),157.

Nohlen, H. U.,Harreveld, F.V.,Pligt, J.V.D., Rotteveel, M. (2015). A waste of time?The preval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choice delay in ambivalent decision-making. Under

review.

Pillaud, V., Cavazza, N., Butera, F.(2013). The Social Value of Being Ambivalent Self-Presentational Concerns inthe Expression of Attitudinal Ambivalence.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Bulletin, 0146167213490806

Song, H., Ewoldsen, D. R. (2015).Metacognitive model of ambivalence: The role of multiple beliefs and metacognitionsin creating attitude ambivalence. Communication Theory, 25(1), 23-45.


——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友心人(yosumn)

友心人,鼓勵批判性思考、有趣且專業的心理學科普社區


糾結是因為自卑!
你不確定你的選擇是不是對的,你不確定你這麼選了之後會不會有意料不到的後果。
對未知的恐懼讓你糾結。
你羨慕勇往直前的人,勇敢是因為他自信,不管是不是真的有本事,但是他自信,覺得天塌下來也不怕,所以這種人就不會糾結。
不管你實際是不是很有能力,你內心裡一定是認為自己沒有力量的,沒有辦法去對抗未知,沒有辦法草率,沒有辦法去承擔做錯的後果。
--------------------------------------------------------------------------------------------------------------------------------------------
2016/4/3
我一直不喜歡太長的答案,因為好的答案不需(lang)要(fei)篇(shi)幅(jian)。
我也是想了一想,才終於大半夜跑來碼字了。
所以如果覺得上面的話能幫到你,下面的就不用看了。

承蒙錯愛,感謝那些告訴我,我說到他們心裡去的人們,我們都是沒有傘的孩子,抱抱。
自卑的人很多,很脆弱,很容易糾結,因為我們沒有保護傘。感覺自己弱小而無力,沒有辦法任性放縱,所以我們小心謹慎,所以我們為每一個選擇而苦惱。
是真的在苦惱!
是真的在前前後後仔仔細細的思考,分析每一個決定的後果哪一個是自己比較能承受的。
這才是我所認為的糾結。
想的太多,謹慎過度。心裡有個結不停的揪著你在想它,多希望自己能不去想。

我不經常作答,本以為自己不會再補充這個答案,但是最近發現自己收到這個話題下很多問題的邀請,我很開心,因為我把它當作是對我的認可,自卑的人一旦被人認可,會很感動,真的很感動。
但是看完題目我就不開心了。
親愛的你真的在糾結么?大多數邀請我回答的問題我都覺得不是問題。
「今天中飯吃雞還是吃鴨,哎呀好糾結怎麼辦,快告訴我。」【類比】
你真的有為這個問題認真思考過么。
糾結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的太過廣泛以至於我們忘記了它背後的謹慎和痛苦。

問別人之前先問問自己,這個問題真的很讓我苦惱么?
如果你發現中飯吃雞還是吃鴨已經不那麼像問題了,下面的可以不用看了。
如果你真的為吃雞還是吃鴨糾結到自己已經不敢吃午飯了。那麼我們確實可以談談這個問題從何而來,該如何解決,因為它確實是一個問題。
--------------------------------------------------------------------------------------------------------------------------------------------
你為何要在吃雞還是吃鴨這個問題上前思後想。
我們糾結一個問題的順序大多是:代價-&>後果-&>個人喜好(當然優先順序以你自己實際的為準)
現在開始分析:拿出一張紙,左邊寫「雞」右邊寫「鴨」,雞下面寫的全是你選了雞之後發生的事情。
*先看代價
雞和鴨從價格上看,你付出的好像差不多,代價似乎相似。
萬一那隻雞奇貴無比,請在雞下面,寫下「①雞比鴨貴了80塊」
其他的代價一時沒想出來,如果其中有讓你在意的地方,諸如此類,我們先寫下來。
*比完代價我們看後果
吃了雞,鴨會生氣么?好像不會。
如果你執著認為鴨會生氣,那就在雞下面寫「②吃了雞鴨會生氣」。
吃了鴨,你會有排斥反應么,比如一吃雞拉肚子這種。如果有就在鴨下面寫「③吃了鴨我會拉肚子」
請寫下你所有在意的後果。
*後果完畢我們看喜好
我現在很想很想吃鴨子,明知拉肚子,我特么還是想吃!那就在鴨下面寫「④我真心想吃鴨子!」
請寫下自己所有任性。
下面是最最重要的步驟,加權重。
代價和後果類的項都為負,喜好類的都為正,然後認真想每一項的權重。
利弊的權衡本身就是計算題。
初始狀態每一項的權重都是1。
*我最近錢比較少,80塊足以讓我多活一個星期,請增加①的權重(1×n,n&>1)具體值自己想。
*我很在意鴨的感受,不忍心辜負它,請增加②的權重。
*我覺得其實好好跟鴨子談談,它會理解我。(鴨子好欺負這事好解決),請在剛剛基礎上再降低②的權重(1×n×k,n&>1,0&*我覺得不就拉個肚子么,寶寶屁股硬小意思!請降低③的權重(1×k,0&*我覺得我想吃鴨子的願望太強烈了,不吃憋的慌!請狠狠增加④的權重,加到開心為止。
加權結束,計算開始。
兩邊權值加起來,哪個大選哪個。
即使都是負的你也要告訴自己,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是我認真思考的決定,我為自己負責。
(答主內心活動:我只告訴你公式,權值都是你自己定的,我不背鍋~~)
請做一個獨立思考的好少年。
人生在世,能自己做決定的時候不多。珍惜自己每次做決定的機會。
晚安思密達。


糾結是因為想要有更好的,但是沒有相符的能力。
……我就在糾結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過多的分辨心。
解決的方法是:設想擁有了其中一項後的所得是否足以使你放棄另外一項。

要知道,我們只需要做一個滿意選擇而非完美選擇。
完美主義者的問題在於,花費了太多時間選擇,花費了太少時間享受。當你為選擇哪件衣服、哪個專業、哪個工作、哪個愛人大費心機的時候,要明白,難以抉擇說明它們本身就各有利弊。
你需要的不是反覆的比較,而是想,如果你只有一個選擇,它讓你滿意嗎?滿意的思維讓你帶著欣賞去看待自己的選擇,而追求完美的思維卻讓你帶著批判去找漏洞。


不偏頗矛盾,不低微脆弱。不盲目索取,不事事推敲。


糾結的表現是患得患失,總是在權衡利弊,希望自己不要吃虧。但是我們總是忘了,並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夠預見的。我們比較的是自己推測假想的結果,而忽視了事情其實並非線性的,不是給一個開頭,就能夠計算出結尾。第二,我們把事情的不同面放在一起比,而真正自己想要什麼,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內心並不清楚。比如,糾結當安定錢少的公務員,還是奔波錢多的公司。從心裡角度講,是內心的恐懼與不安全感造成的糾結。內心的貧乏感讓自己捨不得放下,內心的恐懼又讓自己無法擔當。我想,當一個人內心豐富起來,可以心平氣和的接受變故,泰然自若的面對未來,他就可以不糾結。


人為什麼會糾結,因為人經常會面臨選擇。
即使不看下面的答案,看看身邊的人,又有多少人有著所謂的「選擇困難症」?

設想一下生活中的兩種場景,中午要吃飯了,到了食堂,看著一排店鋪,明明有那麼多吃的,舍友問你中午吃什麼呀?你一臉茫然

或者還有一個常見的,兩個女孩子同時喜歡你,一個長得漂亮,但是性格不合。另一個性格合適,沒那麼漂亮,你又陷入了糾結

第一種糾結比較容易分析,主要源於人類本性中逃避的天性

在原始社會的時候,人們面臨著種種野獸的危險,第一時間衝鋒陷陣的要麼慘死野獸的血盆大口,要麼落下殘疾,在部落中受到冷落。無論是以上哪種情況,都不太容易有後代留下。經過長達數十萬年的進化,基本上所有人的基因里都打上了烙印,遇到危險或者事情,第一反應便是逃避。

可能有人要問,逃避和糾結有什麼關係?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和小紅出去吃飯,小紅問你吃什麼。你看了一眼滿大街的餐館,搖了搖頭說,我不知道,隨便吧,或者是支支吾吾半天也給不了答案。
仔細分析一下,明明隨便選一家就可以,為什麼你會糾結呢?選一家吃飯後果糟糕一點無非是不好吃影響心情,這件事情真的很難么?真的就只是害怕選錯了小紅不高興么?

其實不是做決定本身難,而是你自己不願意做決定,難的點在於你戰勝不了自己。

你害怕為你的選擇承擔責任,即使經過分析,你知道即使結果不好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本身是對責任的一種逃避,可能你本身就是一個恐懼責任的人,也可能你只是逃避成了習慣,所以下意識的遇到選擇,第一反應就是逃避。

至於第二種糾結,剛好與第一種想法,不是想要逃避,而是想要索取,凡是備選答案之中的都想要,我們稱之為貪婪。
貪婪並沒有錯,貪婪本就是人性中的一環,與生俱來,誰也不能免俗。

就好像小紅和小麗,你喜歡小紅的漂亮和小麗的勤勞。你不知道選誰才好,那麼如果我問你,這個時候你又認識了小萌,她既漂亮且勤勞並且也對你情有獨鍾,讓你從她們三個當中選一個做女朋友,你是不是就一下子就不糾結了?

這種好事當然不可能有,但是卻能讓你明白,如果你因為這種事情糾結,本質上是你的貪婪在作祟。你不知道選擇哪個,其實是不知道放棄哪個,意味著你兩者都想兼有。所以,當你覺得自己糾結的時候,問問自己,是不是太貪心了,哪個都捨不得放棄?
你會糾結,貪婪並不是唯一的原因,也因為你不那麼聰明

為什麼這麼講呢?
很簡單,給你兩張紙幣,一張面額一百,一張面額五十,只能選一張。這個選擇,我想只要是識數的人都會做。那要是一張是一百的日元,一張是五十的韓幣呢?查下匯率,或者心裡計算一下,也不難。
那為什麼煲仔飯和披薩讓你選,你不知道選什麼呢?

很簡單,因為現金有面額,煲仔飯和披薩沒有。你無法直觀地從數字衡量它們的大小,因為它們都是十五塊錢的飯,並沒有直觀上的差別,但是它們方方面面又那麼不一樣。你單核的大腦無法計算這麼高維度的問題,陷入了漫長的等待。

看懂了嗎,你無法做出選擇的原因不僅僅是這兩樣東西你都想吃。還在於,你無法直觀地分辨,到底哪個價值更高。就好像漂亮的小紅和勤勞的小麗,你不知道選擇哪個除了因為你貪心之外,還因為你並不知道她們中的哪個相對你更加珍貴。

做個總結,人會糾結有的時候是因為本能中的逃避和貪婪還有缺乏對事物價值的衡量能力。其實分析一下會發現逃避和貪婪本質上差不多,都是只想索取,不願意付出和承擔,都是人趨利避害的天性。

那麼想要克服糾結,本質上就是和你的這些天性作鬥爭。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做選擇的問題,而是和你的心魔做鬥爭。

問題上升到這個高度就太難了,遠遠不是我這種小人物就能說清楚的。不過我還是可以提幾點給你點啟發,也許你自己能夠慢慢找到答案。


關於承擔

害怕做出選擇,害怕的不是選擇本身,而是害怕承擔選擇帶來的後果。然而有一個很明顯的道理就是,以大多數人的認知水平,糾結的時間並不能改善選擇的結果。糾結了很久作出的選擇未必比憑著直接作出的選擇要好,甚至很多場景下,有一個錯誤的選擇遠遠勝過沒有選擇。

你不相信的話,可以做個統計,每次做決定你花了多少時間,那些決定你認為是正確的,哪些則不是那麼好。對比一下,是否花的時間和起到的效果成正比?

其實大多數時候,人們做決定花時間並不是因為做出了什麼思考或者是什麼分析,而只是在延後做決定這件事而已。如果你真做了統計,你會發現,你為了延後做決定的痛苦花費了多少時間。

這些在你青春歲月里如此美好的時光就被花費在了這麼一些無意義的事情上,難道不會覺得惋惜么?難道不會覺得心疼么?難道不會想改變么?


關於貪婪

貪婪真是心魔,它能蒙蔽人的雙眼。總能讓人覺得,好像再等等就有一種辦法可以魚和熊掌兼得。

好像不做這個選擇,就不會失去。
真的是這樣么?你遲遲做不了選擇,最終決定隱瞞,同時和小紅和小麗兩個人交往。短時間之內,看似兩全其美。可是紙包不知火,你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謹慎,可是總有一天會露出馬腳。你一次又一次地僥倖過關,只會讓最後付出的代價一次又一次地增大。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貪婪不能給人智慧,卻總能給人擁有智慧的錯覺

而從經濟學上而言 ,你糾結所花的時間增加了成本,可是最終的收益並沒有變。也就是說,每多糾結一秒鐘,便意味著你的代價增大了一秒。因為貪婪想要獲得更多,卻付出得更多。許多人沉浸在糾結和貪慾中不可自拔,全然沒有意識到它正一點點偷走你的時間

終於,你決定克制自己的慾望,戰勝貪婪,那麼你應該怎麼做呢?
你需要智慧,如果沒有就去看書,就去討教。慧劍斷的了情絲,也斬得斷貪慾。你先要擺正自己的認識,認識哪些選項是可行的,哪些是貪念。沒有人逼你往錯誤的路上走,也沒有人逼你去尋找兩全其美的辦法,這一切的背後都是你的心魔

既然你已經知道了,選擇放棄也意味著選擇得到,什麼也不願放棄,只會什麼也得不到。光知道沒有用,你要做到它。一些事情會讓你痛苦,因為成長伴隨著痛苦,一些事情充滿了光鮮和誘惑,可是它的背後卻是深淵

如果你還是做不到,推薦你去讀讀陽明先生的心學。認識一下你本心的力量,了解什麼是知行合一。等你境界和認知到了,自然就能以身躬行,知道的道理都能化作行動了。

關於訴求

最後,你戰勝了逃避和貪婪,決定作出決定。然而你還是不明白,到底哪個決定對自己更有好?
好這個字本就包含了太多的概念,既然能夠成為選項之一,已經說明了它本身的競爭力。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已經不是從選項入手了。
而是從你自己入手
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喜歡什麼樣的東西,這些選項各自的優點當中你更在意什麼?哪一個選項能夠使你離你的目標更近,更有可能實現你心中的預期?
這些問題,如果你都有答案了,想必結果自然呼之欲出。

當然除了花心思分析和思考之外,當然也有一些捷徑
比如愛情公寓里曾老師為了在諾瀾和一菲之間做出選擇,採用了拋硬幣大法

正面是一菲,反面是諾瀾。為的不是用硬幣來決定到底應該怎麼選,而是在硬幣騰空的時候,內心自然會知道期待的結果是什麼。

顯然我們的好男人曾老師並不是一個戰勝了貪慾的人,在諾瀾的美麗和一菲的感情之間陷入了兩難。但是如果看過前兩季就會發現,曾老師這樣一個賤人的性格和處事哲學,明顯一菲和他更有默契也更為融洽。諾瀾美則美矣,卻很難擦出深刻的共鳴來。

寫了這麼多,希望能夠幫到你吧


一個人糾結的源頭往往不在選擇本身。
舉一個糾結的例子(現身說法)——保研只看核心課,出國要看全面的GPA,那對於沒決定方向的我,非核心的課要不要花大功夫學呢?
然後就各種糾結,各種利弊分析。
但是問題的本質是我的學習太功利化了,我應該以獲取知識為核心來分配學習時間,保研標準儘力兼顧就好了。
當然有人會說這涉及到保研還是出國這麼大的決定,足以影響一生啊!
我認為你的決定是會產生重大影響,但是只要你一直是實打實在學習,那你的大方向就是正確的。保研和出國會把你帶到不同的地方,但都是很美好的歸宿。
很多問題放到更長的時間維度上或者作為另一個大問題的子問題就不再是大問題了。


【先上觀點 】不要把選擇題做成判斷題,你可以通過增加選項的方法破解選擇難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共計2932字,建議閱讀6分鐘。睡覺覺前可以進來看看。ξ( ?>??)

一位做心理諮詢工作的朋友說,他時常注意身邊家人、朋友的煩惱,這些煩惱都很有意思。他們大多數頭疼的問題都是「領導/老婆/客戶非得要我這樣這樣做,做了的話什麼用都沒有,不做還不行,真實太煩人了!」

其實,這也是大多數人一生的真實寫照。對於他們來說,一生中所做的選擇只有兩類:

第一類是選擇去做一件事 : 「我決定從今天起努力學習英語」;「以後我再也不吃垃圾食品了」。

第二類是對一件事,做一個「是」或者「否」的選擇:「晚上的聚會,我去還是不去」;「老師讓我讀博,我讀還是不讀」;「同事拉著我給領導的舉報信簽字,我簽還是不簽」。

有沒有覺得這些選擇很耿直,特別的直接。對於他們來說,世界是二元的,只有「是」和「否」,「干」或者「不幹」。所有的選擇題,在他們看來,都是判斷題。他們很少會想:「我有沒有可能把這件事改一改,給自己創造一些新的選項?」

1.創造新選項

做決策時很糾結、很艱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選項太少。當選項只有「to be or not to be」兩種時,你就沒有迴旋的餘地,也就沒有辦法做出最佳的決策。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創造新的選項。

拿「去不去聚會」這個事情舉個例子。你可以思考朋友為什麼請你,如果朋友邀請你參加聚會,是為了借用你的名氣提高參與聚會的人數,那你到了之後,看到聚會人數足夠多,就可以借故離開了。也就是說,你在「去與不去」之間找到了一個折中的選項,從而解決了這個問題。

再比如,上級給你安排任務,但你不喜歡這個任務,或者覺得這個任務完成了也不起到什麼作用,怎麼辦?如果你是二元論者,在接受與拒絕兩個選項中選擇拒絕的話,想必你的職業生涯距離結束也不遠了。

對於上級來說,用哪種方式完成任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實現任務的既定目標。你可以深入分析自己的任務,找到一個可以實現目標的新方法,進而與上級進行溝通,最後協商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新方案。

我在李翔老師那裡看到過一個很棒的案例:

1994年NBA東部決賽第三場,芝加哥公牛隊對決紐約尼克斯隊。注意,這是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第一次退役後的芝加哥公牛隊。公牛隊已經輸掉兩場,第三場成為關鍵比賽。在結束不到兩秒時,雙方的比分是102平,芝加哥公牛隊有球權。傳奇教練菲爾·傑克遜叫了暫停,布置最後一次進攻。他安排原先球隊中僅次於喬丹的球星斯科特·皮蓬吸引防守,然後把球傳給三分投手托尼·庫科奇。但是皮蓬認為自己不是最後關鍵一球的投手,是一種侮辱。他拒絕上場。菲爾·傑克遜很老道。迅速安排換人執行原來戰術。事實證明戰術非常有效,公牛隊贏下了比賽。

比賽結束,回到更衣室之後,菲爾·傑克遜面對一個難題:是否要處罰拒絕執行主教練戰術的球星斯科特·皮蓬呢?處罰他,讓他道歉,還是假裝什麼事都沒發生?處罰皮蓬,可能激發球員和教練之間的對抗,對接下來的比賽也不利;裝作什麼事都沒有,那就很懦夫了,而且,這意味著接下來比賽要把所有球都交給皮蓬,否則就會一再重演。

看到這裡,我們先暫停一下。如果你是主教練的話,你是處罰皮蓬,還是假裝什麼都沒發生呢?你是否能想出來新的選項呢?

結果,菲爾·傑克遜看了每位球員一眼,然後說:「剛才發生的事傷害了我們所有人。現在你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他讓球員們自己討論如何處理這種棘手的事,並給出解決方案!

「創造選項」的方法實在是太多太多,我們沒有一套固定的方法論可以參考,只能「視情況而定,見招拆招」。但是其思維方式卻很簡單:學會傾聽與合作,達成協同,追求更好的解決方案。只要秉承這種思維方式,一定能創造出新選項。

2.決定權不在你手裡的,不是你的選項。

現在,讓我們回到「今晚去不去聚會」這個選擇。經過一番思考,我們擁有了「去聚會那裡露個臉,然後再走」這個新選項。如果我突然又冒出了一個新念頭:「我不去聚會了,讓馬雲替我去吧,他人氣也挺高的。」

你覺得「讓馬雲替我去」可以算作是我的選項嗎?

當然不算了。因為「讓馬雲替我去」這件事,不是我能決定的。這個選項的決定權不在我。

但如果我堅持執行「讓馬雲替我去」這個選項會帶來什麼後果?我的朋友會認為我是在戲耍他,從此跟我斷絕關係。

當然,馬雲教育我們,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讓馬雲替我去」,可以是我的目標,我的理想。但絕不可以是我解決問題時的選項。也就是說,「讓馬雲替我去」這件事的地位,等於「今晚去不去聚會」中的「聚會」。而不等於「去不去」。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去不去」這個行為,我控制不了「聚會」開不開。

因此,那些決定權不在你手裡的事情,不是你的選項。那隻能是你的目標。

大二創業的時候,聽了太多的傳奇故事,認為自己的項目足夠好,憑藉一紙策劃書可以拿到很多投資。因此所有的規劃都建立在了有大量投資的基礎上。這樣的後果,就是一窮二白,毫無資源的我們,一步也走不出去,連產品雛形都做不出來。我們犯的錯誤,就是把自己根本沒有的東西,當做了可以隨時被拿來利用的資源。

後來,自己有了一定的資本,也有了人願意投資。在簽了投資意向後,我們歡呼雀躍,認為錢已經拿到手了,開始了下一輪的布局。沒成想,最後被投資人放了鴿子,前期的布局全部付之東流。所以,那些沒有到手的東西,都不是你的,都不可以作為選項被你使用。

保研、找工作的時候也是一樣。很多人在offer還沒有到手的情況下就開始主動放棄聯繫新的導師、申請新的公司。這是非常錯誤的選擇,任何沒有到手的東西都不可以作為你對未來預測的依據。如果你把對未來的規劃,建立在了海市蜃樓的地基上,頃刻間就會倒塌。 因此,在你做選擇的時候,要保證每一個選項的決定權都在自己的手裡。

3.並列選擇

當你創造了很多新的選項後,接下來,便要做出選擇了。

因為選項出現的時間順序不同,所以會有兩種選擇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將選項逐個對比。比如你先拿到了A的offer,然後又拿到了B的offer,這時,你在心中對比A和B,覺得B好,便直接拒絕了A。過了不久,又拿到了C的offer,再次對比,又選擇了C,放棄了B。以此類推,最後在時間截止時,確定了Z公司的offer。

第二種是把這些選項都擺在桌子上,一起選擇。採用這種方法要耐得住性子,等到最後一個Z公司的offer出現時,把A-Z一起放在桌子上,進行對比,從中選出最符合心意的選項。

在我們做選擇時,要採用第二種方法,即:把選項都擺在桌子上,一起選擇。

很多實驗結果表明,採用第二種方法時,選擇的效果要好得多。都擺出來,哪個好哪個不好一目了然。一個一個比較,費時費力而且到後面你會忘了前面的。

所以你看古代謀士給主公出主意,都是一次性給出:上策、中策、下策,三個策略讓主公選擇 。這就是為了方便主公把所有策略放在一起,進行橫向比較。

4.小結

  • 不要把選擇題做成判斷題,你可以通過增加選項的方法破解選擇難題;
  • 決定權不在你手裡的,不是你的選項;
  • 進行選擇時,要把選項都擺在桌子上,一起選擇。

每天五分鐘,我們共同成長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微信搜索「五分鐘成長學院」即可關注

http://weixin.qq.com/r/A0WnvwTE-1mArUDc9xA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想法太多了 同時在內心有幾種想法

個人看法就是 你在乎了這個事情 在乎這個結果 就想著很多問題 很多想法 有各種看法觀點

但是這並不矛盾 矛盾的是 沒有測重點

什麼是最重要的 想想自己的目標和動機 打個比方你想吃吃番茄了 然後你就會想吃了它會不會對自己產生什麼影響 有這種好的影響 其他的水果會不會也有這個功能了 功效了 然後你就糾結於哪個好 糾結怎麼才能讓自己知道更多的有功效的水果

所以你這個時候就問問自己 為什麼要吃這個東西
問問自己的目的目標動機

第二點 個人覺得得失心太重 放不開心 太計較那些不必要的東西了 浪費精力

讓自己洒脫豁達一點 我很討厭較真


糾結是因為有選擇恐懼症,選擇這個必然會失去哪個?但是都要又不太可能。都不要更捨不得。


拒絕內耗:新的一年,做順眼的自己

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候:

經常覺得很累,壓力很大,但其實也沒做什麼;

制定了減肥計劃,深夜時禁不住炸雞的誘惑,吃完後會非常自責;

拖延症晚期,習慣把事情拖到最後,當接近最後期限時,心中的壓力和不安讓你有說不出的疲憊;

明明是娛樂放鬆的時候,心裡卻總惦記著還沒完成的工作……

當你專註做一件事或投入與人交往時,你不覺得累,而當你什麼事都沒做,只是宅家裡上網刷微博,卻感覺很累。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經常下意識地把「好心累」掛在嘴邊,你覺得這只是對日常生活隨口的吐槽罷了,但其實,這些看似平常不過的行為正在慢慢消耗你的內心資源。

心理學上對這種行為的解釋是: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資源,當資源不足時,個體即處於一種所謂內耗的狀態,長期的內耗會讓你感到疲憊。


內耗是一個無止境的惡性循環。你越是內耗,情緒越是低迷,對自己的表現越是不滿意,接著你很快會發現自己又陷入新的內耗中。

你總是對自己感到不滿意,希望自己能夠經常堅持健身、節食、早睡、做事有始有終、有執行力、有時間規劃;


希望自己能夠變成勇敢、堅強、樂觀、勤勞、充實、果斷……的人。

有時候你會羨慕身邊的人,尋思著我也可以擁有這些。有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短板在哪裡,會感到無奈,但也想努力改變自己。


更多的時候,你都在跟自己默默呢喃:我要變得優秀起來。

那種內心默默較勁的感覺,你一定不陌生。

一大早我計劃好的事情沒有做,因為家裡漏水要回來處理,我的計劃被打亂了,煩!

見到物業,他們告訴我,這是我的問題,自己想辦法吧,看到他們不負責任的樣子,自己又不知道怎麼說服他們乾的這種無力感,煩!

見到樓下業主家裡也在漏水,就因為樓上是他哥,羨慕他哥在樓上,煩!

不知道該怎麼辦,煩!

沒有兄弟姐妹發牢騷,只能找父母,想到獨生子女的弊端,煩!

樓下人說我態度不積極、要儘快解決,本該去找物業的事情,非得讓我修,好煩啊!

就是神煩!沒有經驗、想逃避麻煩、對物業有情緒,全是冰山,分分鐘都要哭暈在廁所。

遇到事情就下意識想逃避,不想面對更希望沒有發生過。期待生活能夠簡單、自己渴望被照顧,想讓自己變成生活小能手。


可是除了情緒的內耗,我又做了什麼改變呢?

我就是想要變優秀。這種方式通常就是打雞血,鼓勵自己,鞭策自己,罵自己。不停地給自己偷偷設定目標,方方面面。

雞血多了就是你的思想馬不停蹄的在改變改變改變,努力努力努力,BUT你的身體卻一動沒動。


於是你就內耗了。你開始討厭不用功的自己,花精力來與自己對抗,你就越來越累。然後開始排斥自己,進入死循環。

這種內耗讓你的生活越來越不快樂。

人最大的內耗就是對自己的排斥。糟糕讓人痛苦,比糟糕更讓人痛苦的是對自己不滿的排斥。

難道追求優秀、負責任、充實、勤勞,堅強這些都是錯的嗎?

不是的。追求優秀成績、好的習慣和好的品質是很好的。讓人痛苦的不是追求本身,而是對追求的執著。


如果你的追求超出了能力、不符合情境,你的挫敗是必然的。

當你允許的時候,你就不再排斥自己了,不再跟自己較勁了。內耗降低,對外的精力就最大化了,反而會越做越好。

明明想要靜下心來去看會書,卻控制不了去打了遊戲,那就安心打好了,別邊打邊自責。自責完了一會兒學習的時候效率更低。

明明該閉嘴減肥,卻還是吃上了。吃了你就安心吃唄,下次再注意。自控力不是一日養成,很少有人一直都自控成功的。

學會循序漸進去改變,一味自責,就沒有精力留給自控力了,就更沒有力氣和信心去改變了。

不能說哪天突然磕著了碰到了,你還要罵「我咋這麼笨啊?」

人艱不拆啊,糟糕在所難免。別人還沒來拆,自己倒先拆起來了。受傷了,自己還得撒把鹽,嫌棄自己一頓。何必呢?

About this

不要內耗,要成長,

汲取陽光和雨露,向著理想的方向。

今日禮物:關注微信寸木守心回復「內耗」領取精美壁紙


① 沒有必要為一件不一定發生的事糾結。


② 糾結越久,說明兩個選擇之間的區別越小,這種時候你選哪個都是對的,然後忘記另一個,或許是最有效率的解決方法。(尤其是日常瑣事)


③ 這件事是不是能用錢解決,問題是你沒錢;是不是努力就有效,而你懶得努力。據說人民幣能治好99%的選擇困難症。


④ 把花在糾結上的時間,拿來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很多糾結便自然消解。


⑤ 如果你有超越能力的慾望,就要有走出舒適區的勇氣。


⑥ 永遠記得,困惑從來都是越想越多,越做越少的。


識不足則多慮。
錢不足亦多慮。
能力不足還多慮。
……
諸多不足,還想利益最大化。
……
然而多思無益,二思即止,本著「去他媽的愛咋咋的」的想法,往往有意外收穫。


糾結1:總是想得到與自己實力現狀不相符的東西。
糾結2:做事不果斷,過於計較事情的得失。(特別是失方面)
糾結3:血型星座的不同(90後的世界)


糾結,就是有選擇恐懼症。想要好的,沒有能力去實現。然後,徘徊在左右。我也不知道,我是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以前不會這樣的。


糾結是因為所有的選項都不夠好,於是反覆研究這些選項,希望通過深入研究這些選項來:
1.思考出更好的選項
2.突然發現其實某個選項還不錯,是自己能夠接受的。


患得患失。


糾結的原因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字,懶,窮,丑,解決的方式是慫


為什麼很多人面對選擇時,都很糾結

之所以產生糾結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於和每個人的家庭環境,從小受到父母的教育方式、學習經歷和工作經歷,下面,我們依次展開來談。

一、家庭環境及父母教育方式的可能存在影響

談到教育這個話題,早在希臘的雅典,就有很多哲學家就此爭論過,而且大家的觀點彼此不同,以希臘三傑為例:


蘇格拉斯建議大家都要過著一種自省的生活,通過詰問法,讓大家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亞里士多德根據他的靈魂論把教育劃分為三個組成部分:體育、德育、智育。其中體育是基礎、智育是最終的目的。他認為,要使人的靈魂得到健康的完善的發展,必須施於人不同階段十分恰當的教育和訓練;柏拉圖則從國家教育、學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四個方面分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並是第一個提出公共教育的哲學家。當然,柏拉圖構造的這個學制體系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長的學制,在實際生活中是不可能實現的。


當然,盧梭在《愛彌兒》這本書中也提到幼兒的駕馭,他指出,最好的教育是,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但實實在在的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潛能。


在此,請允許大叔分享John Dewey的一句話:

「Education is not a preparation for life but life itself」

在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開始,一直到成人的教育中,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位老師,如果我們父母的閱歷和認知很廣,加之我們出生在一個原生家庭物質生活良好、氛圍很溫馨的家庭,我們一定會得到良好的成長。但是,並不是每位小夥伴都有這樣好的運氣,所以,大家從一出生開始到讀小學,在受教育的程度上就會區別。


再加上有些我們的父母為了家庭的生計需要外出打工,我們可能會被暫時寄居到爺爺奶奶或者親朋好友家,這就會對我們的成長產生影響,畢竟,從小和爸媽生長在一起的爸媽和從小寄居在其他地方的小夥伴,性格會有些不同,前者也許更加自信、活潑,這也就是幼兒教育和學齡教育為什麼會如此重要的原因,這也是柏拉圖論述教育的根源所在。


假設你沒有這樣好的運氣,也不該自暴自棄,畢竟,人的一輩子時間很長,既然不得天使,那地利和人為因素如果你利用好了,也能為你的未來增色不少,這些地利和人為因素如果你利用好了,比如遇見一位能啟發你並挖掘你潛能的老師,你的未來會有很大的不同。


說到這樣的老師,也許我們一輩子都無法遇見,以大叔的成長經歷為例,前三十年一路走來,學到的最多是閱讀和獨立思考,特別是讀哲人的書可以明智,讀心理學的知識可以更加深入的認識自己,如果你當下有些焦慮和抑鬱,建議閱讀心理學及哲學相關讀本。

二、學習經歷可能對你未來的發展產生的影響

最近,大叔在思考全職做此項事業的初衷,正如《墊底辣妹》這部電影中的女主人翁沙耶加一樣,在大家都認為她一輩子不會改變的時候,坪田先生的出現讓沙耶加煥然一新,除了提升了自信,教會沙耶加更加豐富的找到自己的知識技能,也會讓沙耶加正確的認識自己。


這部電影和《Since you have gone》、《和平戰士》(深夜遇見蘇格拉底)和《相約星期二》等電影深深啟發著大叔,於是大叔聯想起自己年輕時候的學習經歷。每當回想起自己的學習經歷和這些奮鬥的年華,大叔就覺得渾身都是勁。


在大叔的成長過程中,大叔很喜歡曹啟泰先生,特別是他的講座《人生大不同》中的一句話,讓大叔熱淚盈眶,就包括大叔現在懷著感恩的心態去和大家分享大叔此時的心態一樣。

年輕迷茫很正常,如果你能順勢而為,不斷挖掘自己未來的可能性,哪怕你現在有些嘗試都是錯的,那麼在未來的哪一天,當你不迷茫,成為人生贏家的時候,這些過去犯過的所有的錯,會連起來,變成對的。

於是,大叔開始認真的找准方向,如你所知,大叔也走過很多彎路,但是大叔很感謝自己的父母的支持,也感謝自己的過往年華,這也就有了現在大家看到的大叔給大家做的知識過濾和知識服務。


學齡前的幼兒教育並不能決定人的一輩子的命運,如果在你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中,你能憑藉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完全改變自己的。就好像我們說,在找工作中,先選行業,再選崗位,最後選公司一樣;在選大學的專業前,要先選城市(城市決定眼界和思維的高度),再選學校(學校決定你的社交圈的層次),最後選專業(學什麼專業不一定從事對口的工作)。

「Follow the tendency,and make the change」

【一切,都是順勢而為】

三、工作經歷可能對你未來的發展產生的影響

在工作經歷這個方面,大叔已經在過往的專欄中有著比較深入的探討,在此,僅做一個梳理。根據羅伯特-清琦先生的《窮爸爸和富爸爸》系列的書中對人的財富屬性的描寫氛圍四個象限(你回復「四個象限」可以看到相關介紹),所以,建議大家首先給自己定好位,看看自己以後想往哪個方向努力。


接著,在職場中打拚,建議大家遵守職場法則,先做人在做事,很多能力很強的小夥伴在職場中就是因為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就是沒有遵守職場法則。


然後,我們談到職場中如何解除迷茫,無非就是構建符合這個時代的認知模式,這也在大叔的過往文章中都有,大家也可以查閱。


最後,我們談談人的潛能。要想自己未來可以更好的發展,需要進行海量的閱讀和大量的實踐,這就需要大家順勢而為的找到方向去嘗試,這也是大叔經常和大家說道的。


補充一點,很多人都會懷疑自己會不會得抑鬱症,這裡大叔想和大家分享下哈,其實抑鬱分抑鬱心理和抑鬱症,人在江湖中打拚,難免有些不開心,無論是被領導批評還是被同事排擠產生的負面情緒都很正常,畢竟,你不是人民幣,很多人不喜歡很正常,別老先入為主的給自己貼標籤,划不來。


這就像有少部分小夥伴喜歡當噴子去到處噴人一般,噴來噴去積攢了負面情緒不說,自己也沒有得到任何提升,還記得安迪的那句經典的語句么,咱們時間要緊,沒必要為不值得的人費時間和口舌。

【大叔曰】

1、一切,都是順勢而為。無論當下你怎麼樣,都不會決定你的未來,但是你得找准方向去努力;


2、產生糾結的原因有很多,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給自己一個第三選擇就好辦了,或者就選當下能讓自己最開心的選擇也不錯,因為,人在心情好的時候,做什麼時候都會順利哦;


3、要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讓自己的內心受到旁邊因素的干擾,在自己的每個當下,重要的事情就只有一件,記得把它抓牢固;


4、關於很多小夥伴提到的書單,在大叔不了解你的情況下,恕大叔不能亂給你提建議和推薦書單;


5、今天的文章里有很多信息,在十一來臨之際,大家可以好好去享受這些信息,聰明的各位小夥伴們,大家要好好get一下哈~


推薦閱讀:

手賬和日記怎麼兼得?
和直男談戀愛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男生摸女生頭髮什麼意思?
奧林巴斯em10二代和索尼a6000 小白求教 ?
我有非常嚴重的糾結症(或者說社交恐懼症),應該是從初二開始有了,讓我好難受,我該咋辦?

TAG:糾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