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的家長在罵哭自己的孩子之後會更加生氣?
有的父母在孩子做錯事(不論有心還是無意)之後對其進行責罵甚至動手,孩子哭了還會使父母更生氣。這是什麼心理?這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哀其不爭,埋怨孩子自己不爭氣
怒其不幸,氣孩子沒能生在個好家庭里
甚至會指著孩子的鼻子,大喊,不準哭,再哭揍死你。
這其實是孩子的哭泣會引起父母對自己行為得愧疚,通過憤怒,父母會擦去愧疚感。
他們只是被自己情緒掌控的家長,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孩子,都很可悲。
不要做這種家長,不管你的家長是否是這樣的人。
加油~
補充一點,多數被自己本能控制的人,遇到不適情況,一般會出現戰或逃的反應。
一般在有致命性危險的時候,會觸發逃的反應,以保證自己的安全;在沒有危險的情況,會觸發戰鬥反應,以爭取最大對自己的有利。憤怒就是最常見的戰鬥反應之一。謝邀!做錯事之後家長就會想教育但是又沒耐心,就罵!罵哭了又覺得孩子怎麼那麼懦弱,一罵就哭沒出息,這些都是我的感覺,我沒有孩子但罵過人!=_=
整個過程是這樣:
孩子打碎花瓶,不知所措
母親過來,怒氣沖沖的說,你怎麼能這麼不小心,花瓶很貴的,就開始生氣,甚至拳腳相向。
孩子,做錯事,本來就害怕,一看父母生氣,自然更害怕了,只能哭了。
母親,本來就是你做錯事,說你兩句你還哭了,更生氣,不準哭。
孩子一看父母更生氣,就哭的更厲害。
這是一個循環,越哭,越生氣,越哭,越生氣。
看一下各自的內心活動
孩子:做錯事不,有點害怕,知如何是好
母親這麼生氣,後果應該很嚴重,只有哭泣才能逃避承擔後果,哭的更厲害
母親:這花瓶,是多少錢買的,你怎麼能這麼不小心,責備
這孩子自己做錯事,還沒說兩句就哭,怎麼這麼不爭氣,更生氣
後果:下次孩子做錯事,會盡量不讓你知道,趨利避害,是本能
一旦被發現,立刻開始哭泣。
先問清楚是怎麼回事,再引導孩子該怎麼處理。
家長要平息自己的怒火,問孩子,花瓶是怎麼碎的,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
如果是孩子的錯,要告訴他,這是媽媽最珍貴的花瓶,你把它打碎了,媽媽很傷心,下次玩的時候要小心一點。
你過來幫媽媽把花瓶碎片清理一下,把地拖一下,媽媽就原諒你。
這種教養方法對孩子的影響還是挺大的。大了來說,這種方法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整個人格的形成,都有影響。小了來說,這種方法不僅無效,而且它會使孩子更加叛逆,然後親子關係和親子互動都會進入一種惡性循環。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會的教養方法其實都是從我們的父母,也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中習得的,很多家長不知道有效的育兒方法有哪些,只會用老一輩的那些無效的方法。其實很多父母自己也很無奈,自己也知道這樣的方法不好,並且無效,但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而且很多父母自己也是「巨嬰」,有很多情緒控制方面的問題。所以我提倡父母要堅持學習,自我成長。
可能父母的心裡是:哭哭哭就知道哭,除了哭還會幹什麼?
我小時候被打都不哭,或者不會哭出聲,然後我爸就會覺得這孩子太倔強,一點都不知道承認錯誤,會越打越生氣╮(╯▽╰)╭
所以我總結一下,大概應該一邊哭一邊承認錯誤,一邊保證下次不會再犯錯或者會做的更好。
這樣呢,承認錯誤表示父母教育的對,給他足夠的面子和威嚴,保證以後改正錯誤或者做的更好,是進步,哭是示弱。讓人心軟。。。。
哎呀,這孩子都已經知道自己錯了,還保證下次不再犯,又哭得梨花帶水的,別打了別打了→_→
嗯。這樣應該會滿意點→_→@完美龍小貓 回答的挺詳細了,但感覺對哭和生氣的惡性循環的描寫還不太夠深入,我補充一下我所理解的過程。
父母更生氣有可能是罵哭孩子讓父母潛意識中覺得自己做的不對,但是卻不承認這個觀點,選擇用更生氣來轉移掩蓋自己的不對,通常還會命令孩子停止哭泣,從而產生越哭的厲害家長越生氣的循環。
這是一種矛盾的心裡,一方面怒其不爭,另一方面又心疼孩子,這樣的心理會讓孩子更加矛盾,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時間久了會產生兩種反應,一種孩子畏首畏尾,不敢承認錯誤,不敢擔責,另一種讀出了父母的「懺悔,心疼」更加肆無忌憚,有恃無恐,無論哪種方向發展,對孩子的成長都不利,教育過程中,是家庭教育中的大忌。
兩個原因居多:1.覺得說了半天孩子根本沒有真正領會自己的教育內容,而是在用哭搪塞,示軟求饒。所以更加惱怒。2.確實覺得自己口不擇言說重了話,心疼孩子又怒其不爭。
覺得我是為你好,你卻不懂事。哭是代表你委屈咯,我不過說了你幾句,扭了下耳朵,就哭了,搞的我做的好嚴苛。我還不是為你好,要不是我孩子我才不浪費時間教你。還哭還哭,孩子真是不懂事。我猜可能就是這種心理。
哭其實是人示弱的一種體現,孩子在犯錯後受到責難表示害怕弱勢,很正常。這時候家長應加以引導,並適當鼓勵。比如,學校打架我們可以告訴老師之類的。
如果孩子哭後,沒有得到孩子積極的反饋,會尋求滿足需要的其它方式。比如以後不跟父母交流或者上網聊天之類。
一個巴掌拍不響,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罵,我覺得要看事由是什麼,當然,若是沒理由地罵且更生氣,那就是家長的問題了,至少是性格或教育方法有問題。
真是像孩子一樣的家長!用罵或打等方式教育孩子,只能證明家長無能。無能的教育自然沒效果,所以他們會更惱羞成怒,陷入情緒的惡性循環。這樣的教育模式最大的效果就是——不知不覺間,孩子也會變得跟這樣的父母一樣情緒化,無法理智地處理問題。
成長有風險,投胎需謹慎
看了目前的幾個答案,大家過於政治正確了。
你的孩子不光長相融合了父母的特徵,性格和思維方式也趨向於你。所以么,長的像你的小孩,干著你小時候也會做的傻事,你會不由自主的認為:他(她)應該會這麼做,會這麼處理事情。而事實上並不是如此。所以我們會想我們小時候不是這樣的呀。於是失落感油然而生。而處理這種感受的方式不同,有些人就變成題主所說的「更加生氣」。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我覺得舉個栗子比較好。我女兒四歲半了。晚上一般都是我老婆陪睡。有一天熬到10點半還不睡覺,於是換我來陪。寶寶知道自己錯了,所以在那裡吧嗒吧嗒掉眼淚。(??﹏?)
實際上我知道這小妞什麼尿性,於是和她說對爸爸玩這套沒用。作過頭反倒自己倒霉喲。然後寶寶秒睡。( ̄ー ̄)???
謝邀。
沒孩子,不過我本來就不喜歡孩子的哭鬧聲,我覺得如果在氣頭上旁邊還有哭鬧聲……我絕對會氣的想掀桌……
(╯‵□′)╯︵┻━┻
推薦閱讀:
※無私的愛是什麼樣子的?
※和父母相處的哪個瞬間讓你感到孤獨?
※如何友好地向爸媽出櫃,並將傷害降到最低?
※被父母罵得想要自殺是種怎樣的體驗?
※哪些東西買給父母之後,可以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