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寬鬆會讓財富分配更不平等嗎?

Monetary policy and inequality
雖然被質疑量化寬鬆降低了借貸成本,有利富人,但是伯南克稱量化寬鬆也有利於中產階級。
量化寬鬆讓美國財富分配變得更不平等了嗎?在歐洲、日本、甚至中國,會有一樣的效果嗎?


雖然吐槽不好,但是我還是得說,每個問題都有討論的門檻,不懂的事情請不要亂說話。重要的事情我不說第二遍。此回答中所有數據來自St Louis Fed, 截止2014年11月。不可以在除知乎之外的地方引用。

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部分:1. QE是否會增加財富分配的不平等。2. 如果會,Fed應不應該把這個納入未來政策的考慮。
回答:不一定增加了財富的不平等,如果有,Fed也不一定需要關心這個,因為這不是Fed的職責。

第一:
QE的目標之一就是通過降低borrowing cost,特別是長期的利率,從而促進投資,增加資產價格(降低長期利率),增加通脹。這對於修補overleveraged的balance sheet是有利的(當通脹高的時候,debt就被inflate掉了,實際上價值減少)。具體上Fed是通過在open market上買agency debt和長期的國債實現。此為Fed的balance sheet

可是並沒有像很多人估計的那樣造成超級高的通脹,各個銀行寧願保持多餘的reserve賺0.5%的IOER。橘色部分是總的多餘的reserve (reserve就是在貸款出去的時候銀行需要留一部分在自己的book上的那部分)

而且通脹(core PCE)一直很低

那麼問題來了,QE真的有增加財富分配的不平等嗎?如果從股市來看,只是恢復到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而已。當然你假設所有富人都在09年抄底股市我也沒辦法。
如果要回答QE是否增加了不平等,那麼對比的標準應該是金融危機之前的不平等水平(只比較金融危機最嚴重和現在的不平等水平是沒有意義的--難道減少不平等的方法是再製造一次金融危機嗎?)此外,回答這個問題需要ceteris paribus, 即其他情況不變的情況下(控制變數)。但這完全是不可能的。所以我的答案是--不知道

但是在同時,工作機會(labor market) 也漸漸恢復,難道這對窮人沒有幫助嗎?

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對富人(富人的定義是什麼?)好的事情不一定對窮人(窮人的定義是什麼?)就不好。這個世界不是一個零和遊戲。而且不平等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沒有提及絕對數量的問題。

第二:
Fed的dual mandate: Maximum employment, stable prices. 然而並沒有減少不平等。

因為這是政府的事(transfer)! tax return/Obama care 補助什麼的。
貨幣/財政政策不是萬金油什麼都行——一個政策的好壞判斷要從其結果是否與目標吻合來看。一個政策的實施必定會有各種tradeoff, 不可能面面俱到(Yellen就曾經吐槽,請不要希望用貨幣政策來解決financial stability的問題,會被玩壞的好嗎?)

總結:
QE是否造成了更多的不平等,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不知道」。但是,離08年已經過去將近7年了,不管從labor market還是GDP, QE也許不是最好的辦法(e.g. Exit strategies?),但一定是必要的。

最後,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working papers, Google一下都可以看到。少看情懷文,多看paper才是正道。


量化寬鬆本質上是貨幣政策…雖然是非常規的,但也是貨幣政策,這就決定了它具有貨幣政策最重要的性質——總量型政策。
收入分配是結構問題,縮小貧富差距等等往往依靠的是財政政策,因為財政政策是結構型政策。
因此,從邏輯上來說qe本身並不會加劇貧富差距,這取決於一個社會原有的財富分配結構。


簡單的回答,是的。而且對於不同國家來說,細節不同,但總體效果仍是相同的。

讀了不少爭辯的文章,其實主要爭議點不在是不是讓財富分配更不平等,而在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當然很大程度上也為不同政黨之間的互相指責創造了火力點。

QE最直接的表現是低利率與被推高的資產價格,因此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對借貸者與擁有資產的人有利。很多辯駁的觀點以中長期經過了各種反饋循環的效果不確定來爭論,我覺得已經偏離了QE這個主題,任何經濟政策在中長期的效果都是不確定的,互相作用的因素太多。

央行自身以及許多研究經濟政策的組織與個人都對此話題進行過研究,關鍵詞可搜索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quantitative easing。有篇文章里有對不同相關研究的總結與擴展閱讀,感興趣可戳 The distributional effect of quantitative easing

以英國央行為例,09年3月開始QE,12年7月發布了研究結果The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Asset Purchases http://www.bankofengland.co.uk/publications/Documents/news/2012/nr073.pdf, 在央行官網上一直掛到現在。文章很長,對於不同類型的人群產生的效果有細緻的分析,有時間可詳細閱讀,沒時間可直接跳至最後看結論。摘取幾段我覺得代表了各國央行共同觀點的。

「The past few years have been extremely difficult for many households, with weak growth and
above-target inflation being the painful but unavoidable consequences of the sever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associated deep recession, as well as a sharp rise in oil and other commodity
prices. In response to these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monetary policy has been exceptionally
expansionary for an unusually long period of time. That has supported nominal spending and
incomes in the economy as a whole, mitigating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subsequent recession. Without the loosening in monetary policy, it is likely that the economic
downturn would have been far more severe, to the detriment of almost everyone in the
economy, including savers and pensioners.」

大意為,經濟危機以來大家都過了好長一段苦日子,為了抑制經濟衰退的惡果,我們實行了極為寬鬆的貨幣政策,要是不這麼乾的話,經濟體里的每一個人都會受到損害啊。所謂逼不得已,兩害相權擇其輕...

「The benefits of loose monetary policy have not been shared equally across all individuals,
however. Some individuals are likely to have been adversely affected by the direct effects of
QE. Many households have received lower interest income on their deposits. But changes in
Bank Rate – not asset purchases – have been the dominant influence on the interest households
receive on bank deposits and pay on bank loans. By pushing up a range of asset prices, asset
purchases have boosted the value of households』 financial wealth held outside pension funds,
although holdings are heavily skewed with the top 5% of households holding 40% of these
assets. 」

大意為,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沒有讓所有人都平等地受益,甚至有些人會直接利益受損。家庭的存款收入因為低利率而減少了。因為資產價格被推高,擁有資產的家庭總體財富也隨之增加,但這種效益更加集中地體現在最富有的5%的家庭,他們佔有40%的資產。

此研究一出就吵成一片,尤其heavily skewed with the top 5% of households holding 40% of these assets這點從此被不斷引用以及做新聞大標題,比如

財富分配這是個涉及太多方面的獨立問題,紮根於社會本身,血肉難剝離。題主引用的文章里,伯南克有表達他對財富分配不均根源的觀點,「...widening inequality is a very long-term trend, one that has been decades in the making. The degree of inequality we see today is primarily the result of deep structural changes in our economy that have taken place over many years, including globalizati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demographic trends,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he labor market and elsewhere...「

並且伯南克認為雖然考慮財富分配是制定經濟政策首要關注的問題之一,但不是貨幣政策的主要關注點。」Certainly, inequality and lack of social mobility are issues of first-order significance for economic policy in general. Should they also be first-order considerations for the making of monetary policy? I have my doubts.「

我老闆和朋友聚會的時候常玩兒組建政府的遊戲,我覺得很能幫人換角度看問題。大部分人對政策的思考完全從自身利益出發。微博上袁浩713的《假如你是總理》系列寫的非常有趣,幫你換個角度思考經濟問題,推薦閱讀。

以上。


經濟政策對於政府來說目的在於撬動經濟系統的發展,可要在【民主】之下說服國民支持政策卻又是另外回事,所以這個問題實際上有了社會政治因素而不那麼經濟學了
人的天性是不患貧患不均,社會弱勢群體也就是所謂大多數窮人首要關心的不是一個經濟政策能否給國民經濟加油,而是是否會讓自己處於更加不利的位置,甚至是短期內是否會讓自己獲利還是變得更糟
在這麼一個心態下,別說量化寬鬆,大多數經濟政策都是通過策動資本》配置投資》增加就業》增加資本,於是不論什麼經濟政策在刺激資本之時總會引起給富人分紅的懷疑,這種懷疑也很正常,廢話!沒好處誰會投資搞建設?就連捐錢也是因為有好處富人才捐啊!立馬給全民發錢的只有提升社保
所以,量化寬鬆不論是直接還是間接刺激資本活力,都不會考慮什麼社會總體財富分配,而資本活力增加引發新一輪經濟增長成功的話,就會帶來新一輪造富和就業機會以及技術進步等等,財富再分配的結果是某些人暴富,某些人破產,總體增加
為了可持續發展,人類另外發明了調節社會財富分配的手段,如稅收調節,以此最大化平衡社會結構

我想吐槽的可能是不怎麼經濟學的規律:任何明智且有效的經濟政策都不是以【共產主義】為目的,而是以提供可持續經濟發展動力為目的,從縱向歷史來看,維持適當程度的貧富差異比維持適當通脹更加必須,這是刺激人性動力從而刺激經濟運行的基礎條件,如果哪天財富分配愈發平均,那麼人類社會內部的競爭性可能就無法作為社會系統發展的主要動力了,搞不好就是人類被淘汰的時候

不患貧患不均者別指望經濟政策,想翻身基本上只有三條路:幹革命打土豪、苦熬坐等社會進步提高富人稅+社保、勤勞苦幹坑蒙拐騙不擇手段變富人

私以為,既然自然生態金字塔的演化趨勢是堆積出更複雜消耗更大的高等生物,那麼社會經濟金字塔的演化趨勢也是堆積出更消耗資源的結構,顯然世界上還將誕生更富的首富,而對比百年的山區赤貧和千年的海島土著,個人財富的貧富兩端絕對差是不斷加大的,甚至是加速加大,而整體財富分配的正太分布是否是趨於扁平化的呢?
這個過程如果財富分配不均加劇,是該怪在量化寬鬆頭上?還是經濟發展頭上?還是生物進化頭上?乾脆怪造物主頭上吧


是的,QE會讓資產價格嚴重上漲,而勞動者一般以打工為生,沒有什麼資產。而持有資產的人會大規模致富。勞動者相比只會越來越貧困。


這個世界每一次遊戲規則發生較大變動的時候,必定是重新洗牌的過程。

金錢就是力量,有錢人幾乎就是有權人,規則是他們制定的,或者是受他們影響的,你什麼時候見過反過來的活雷鋒?

光聽說的有什麼用?得看實際的效果。


從圖可以看出,20年來,M2走出一條完美曲線,一去不回頭。特別是09年四萬億後,上升斜率陡然加快。


中國過去20年平均保持17%的m2貨幣增量,想要抵擋貨幣貶值唯一辦法就是增加自己的負債,讓債權人替你承受貶值損失。


富豪因為通過狂炒上海、深圳樓市,房貸使得負債暴增,然後把貶值損失轉嫁到低息存款到銀行的普通儲戶身上。


回想一下過去20年,敢於舉債的大都是人生贏家。

ps:本回答來自 專業理財師之家星火金服(微信號:myxinghuo)


,經濟要發展,貨幣就需要流動性,要麼提高周轉速度,要麼增加周轉量。
然而任何調控都不可能100%精準,最後無論政府怎麼做,結論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需要發行更多的貨幣。
貨幣:就是一個價格度量單位,只有交換才有意義。
聰明的人,不會長期將其持有,而是換成另一種形式資產,如公司有價證券,隨著經濟一片繁榮,股市長牛,擁有公司股權資產的人,資產價格水漲船高;至此,第一次財富分配完成。
聰明的人,這時會把股票賣出,買進避險資產,如黃金。再然後,經濟泡沫刺破,發展放緩,股市崩盤,當資本忙著尋找避險資產時,第二次財富分配完成。
聰明的人,會把黃金賣給那些尋找避險資產的傢伙。買入土地。這時候,政府說話了,我們需要保增長,銀行給你貸款搞基建吧,然後房地產市場一片大好。第三次財富分配完成。

這個時候你會問:愚蠢的人在幹什麼呢?答曰:他們一直在抱怨-----生不起、養不起、住不起、病不起、死不起。。。。
好了,道路已經給你了,現在停止抱怨,做聰明人吧!


好吧 我是來吐槽知乎日報的答案的。您這立場比伯南克都「高尚」,沒有人否認qe對經濟復甦的重要性,但它客觀上確實大大減輕了債務人的負債成本,同時就相當於稀釋了債權人的財富。而富人的負債率及負債能力遠遠大於窮人。
當然回答這個問題的第一步應該是界定「富人」與「窮人」。


經濟學專業的學生答一個。

是的。

量化寬鬆增加了貨幣流通量,就是通俗意義上的通貨膨脹。

而在這個過程中,越早花出貨幣,持有現金越少的人損失越小。儲蓄越多的,損失越大。

所謂通貨膨脹稅。

本質上是掠奪窮人的儲蓄。


【更改了答案】


量化寬鬆是什麼我就不贅述了。其本質上是為了【刺激總需求】,以達到刺激經濟發展的目的。
然而,其有一個副作用就是增加了貨幣供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通脹。

這一定程度上的通脹,從【理論】上來說,根據收入分配效應:
吃死工資的窮人【短期】內名義收入不會改變,貨幣實際購買力下降,實際收入下降;
對於經營資本運作、投資理財的資本家而言,並沒造成很大影響。

所以【理論上】會造成了一些收入分配的不均。

然而,有一下幾個問題:
1.這只是短期的一個現象,在【長期】中工資水平是會變化的,工資水平會提高到、甚至超過原來的實際購買力。
2.其實QE帶來的的通脹並不是非常的嚴重。具體可以參考排名第一答案的相關數據。而這微小通脹並不會引起很大程度上的收入分配問題。
3.這只是理論層面,而且實際上除了收入分配領域還有就業等非常多領域,要綜合考慮。


PS.
1.非常反感「資本主義世界就是剝削窮人」之類的偏激語言。
2.本答案經過修改。嗯。就是問了老師…


滾去寫作業啦~第一次答這麼專業的題目,有點小激動呢~


qe造成資產價格巨幅波動,而且是人為的,有跡可循的,無異於在教唆聰明腦瓜去投機。
好吧,這裡有個大前提,就是從經濟學角度如何定義公平,有種說法是這樣的:促進全社會效率(也就是科技進步,組織方法進步,比如豐田首倡的精益生產)的人應該受獎勵。
反觀qe獎勵的是哪些人呢?
利用遊戲規則牟利的投機分子而已。
這也就是奧巴馬競選時為什麼要打整頓華爾街這張牌,大意是說不希望美國所有聰明腦袋都去投行搞金融。


強烈反對「精英」們的答案!

在消費意識強烈的社會裡,市場中的資本充滿了流動性,此時加大通貨膨脹,確實可以刺激人民對商品的潛在需求,因為錢剛印出來之後,市場並未對其進行充分消化,所以物價相對來說是很廉價和實惠的。

當這些貨幣被轉換成商品,進而會在市場中造成供不應求的局面,從而刺激企業提高產能。
也就是說:是否被定性為通貨膨脹,這取決於社會中流通的商品總量,只要保證「流通的商品總量」=「流通的貨幣總量」比例,就不能被視為通貨膨脹!

然而,上述的構思是建立在一個「單位時間」內有效的方案,因為市場的流動性!
這個情況就好比湖中心丟了一塊大石頭,波浪會在單位時間內到達岸邊,誰靠近波浪中心,誰就最先獲得沒有被市場消化的「膨脹前的資金」。
這就是說:量化寬鬆的確會讓財富進行一次重新分配,至於平等與否就看誰更靠近「波中心」了。

當市場開始大口大口的吞食這些「變出來」的貨幣時,商品就會根據市場逐漸漲價了,如果此時「勞動薪酬」或者「社會福利」不能及時跟上來的話(工薪階層無法對工資進行議價),那就會出現「滿大街的人背著一口袋錢去搶購大米」。

總而言之,在消費意識還不夠強烈而儲蓄意識很強的社會裡,量換寬鬆其本質就是蒸發全社會的儲蓄財富,將其「偷出來」轉借給有門路和資源的企業家們,使其優先獲得資金並擴大自己工廠的產能開發。

然而,如果這些工廠的產能是用來出口的,那麼提高產能所帶來的商品並不會在國內市場上流通,國內的商品依然會繼續漲價。
最後,倘若那些有門路的企業家們的貸款都投資在「房地產」等大宗商品上......

那麼你就可以提問:請問「地獄難度」的高端玩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這個不懂


美國不看m2 看m3 記得以前經濟書說 如果美國4輪qe錢不出去 只是美國物價升7倍


QE主要功能有兩種,第一是direct inject,也就是直接增發貨幣,擴大M1的體量;第二是央行在市場中購買金融資產。雖然說M1體量的擴張會造成可能性的通貨膨脹上升,但是理論上央行purchase asset的行為會推動金融資產價格的上升,並且降低cost of borrowing。再加上bank lending的增加,可以打到社會總財富的上升。所以這個問題,需要兩面來看待吧。


我來反對所有答案!因為那些答案,我們的精英們已說過N次了!但是,他們看到的說的也只是硬幣的一面而已!假如按照他們說的去做,實行超長期正利率,即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超過通脹率,還有多少人願意去冒風險、去投資、去舉債,這將大大地抑制投資,降低就業與工資增長,經濟因此而陷入長期的低迷!


伯克南已經無恥到跟發改委的官員一個道德底線了。
qe的本質是通過貨幣超發稀釋資產對沖債務,這是負合遊戲,所有正資產及貨幣持有者都是受害者。
特別是中產階級貌似資產價格有所提升,但是持有稅也一樣高企了,但是手中貨幣的購買力是進一步降低了,哪裡來的財富升值?難道是把房子賣了嗎?還是去銀行抵押?
貨幣超發是為了國家洗劫國民的貨幣稅,美聯儲是通過這個手段救金融資本,是典型的劫貧濟富,當然了美元由於是全球統貨,洗劫的不止是美國人自己還有全球老百姓,所以才引發大家競相超發。


還是那句話,致力於用人話回答經濟學問題

我覺得知乎一半人不知道啥叫量化寬鬆,一看到財富分配才打起精神,比如我…

去查了下QE的具體含義,基本上是央行增加貨幣供給,流動性變高的意思,好吧,我覺得這句話非科班的人也未必懂得其中意思,大概就是說市面上錢多了,可以刺激消費,建設,巴拉巴拉,但是!!!

本人是堅定的反感政策引導類型人格,國家的政策結果一定會偏離預期結果的!扯歪了…

題主可以好好看看原文,不止一項政策的啊,國家操碎了心就是怕各種問題啊,財富不均沒那麼好解決啊,一個政策能改變這麼多那央行行長不會這麼多白頭髮啊。

學經濟真是容易走火入魔,啥都要操心,為啥不能搞點務實的


推薦閱讀:

TAG:宏觀經濟學 | 量化寬鬆 | 微觀經濟學 | 本·伯南克(BenBernan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