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專業的前景如何?

我是交通工程專業的,現在交通,高速成網,鐵路基本建設貌似完成,我剛上大一(大二啦,已到車輛),對這還不太了解,主要是想請教前輩們國內外交通建設情況以及這個專業的前景,還有就是對我交通研究方向提點建議,有打算考研究生!

交通甚好,我們院長說:交通工程缺高級人才,也就是研究生博士生啊,這類人很搶手,很吃香。
考研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日子過得真快,我又到大三了。


加一下,我就是thu土木系交通研究所的,同學們有在交通界做的不錯的,但轉行比例大大高於其他方向。


------

阻礙交通專業人士有更大發展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騙自己,營造幻覺。這導致不能正確看待行業發展大態勢。


1交通學科的偽自我感覺良好
交通是複雜巨系統,這幾乎是每一個學交通的人第一課就能聽到的結論。所以呢?很多學交通的人就感覺到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學了很多、懂得很多,覺得自己相當有用。

不好意思,學過管理學的人可能都有體會,當一個系統非常複雜的時候,我們最好的辦法不是招一堆複合型人才,而是招專業人才用制度去保證他們能夠很好地配合。所以我們看到規劃院永遠很難進、我們看到互聯網交通公司幾乎不招交通專業。為什麼?因為這類解決複雜問題的機構並不需要那麼多交通專業的,很少的交通專業加上其他技能型人才就夠了。


沒錯,找一個什麼都略懂卻不精的人不如招一群專業的計算機、數據、諮詢人士,用知識庫和邏輯庫去武裝他們。很多自我感覺良好的交通專業人士,思想仍然停留在工業社會以前:

交通複雜,所以我們什麼都懂;
我們什麼都懂所以我們很值錢


工業化的最大特點就是每個人儘可能地把一個領域做精,然後用制度去捏合各個工種。我們舉個例子,曾經道路流量監測(數車)是單獨的季節課程,rfid技術和移動個互聯網技術出現了以後,一大堆所謂交通的工作方法直接被掃進垃圾箱,專業人才直接被替代。傳統土木工程也有技術替代,但是結構設計方法有各種力學、材料、結構理論支撐,核心工作都不會被拿走。交通行業調查、數車、路網優化、流量計算,完全不屬於系統性的核心理論,一旦被替代,基本就是連人也被替代了。當很多人還煞有介事地講流量監測和估計方法如何如何的時候,計算機技術已經把整個桌子都掀了。

--國家交通建設火熱,和交通專業一點關係沒有,人家更喜歡土木專業;
--互聯網交通火熱,和交通專業一點關係沒有,人家都招程序員;
--基礎設施投資火熱,和交通專業一點關係沒有,人家都想要金融專業。

拋棄幻覺,是交通專業找到自身位置的前提,千萬別因為自己寫了交通專業就找一大堆理由,來安慰自己、騙自己,除了心裡無用的滿足,更阻礙了自身未來的發展。

2沒有核心技術
當年我老闆問我新進來的研究生應該怎麼引導他們,我說讓他們每個人選擇運籌學、交通流理論模型、統計學、隨機數學去深入學習一年掌握技術,然後回來做交通。我老闆不以為然,顯然他認為應該引導學生們早早去做項目,特別是橫向課題。

交通學科,真的沒有核心技術。從對學生們負責的角度看,讓他們早早地去做項目,掙錢,除了在簡歷上增加幾列沒什麼意義的經驗外,毫無用處。交通項目運用的數學、物理、計算機、統計、設計知識都太淺顯,和專攻的人比起來差太多。我舉個例子,本人有cfa頭銜。如果有人跟我說他自己在p2p金融經驗豐富,我完全不會覺得有什麼門檻,在具有大知識框架的情況下,什麼債權、網路交易只是兩三個月的學習時間,畢竟p2p的核心是風控,那是cfa的重要章節,線上只是手段和形式不同。但是你讓p2p的人拿一個cfa,難度不要太高。

在物理、數學、計算機專業的人看來,交通專業的所謂的專業知識,就是這麼不堪一擊。你覺得自己積累了很多項目經驗,不好意思,這個門檻太低了。在美國的土木領域研究者,真正本科學交通的非常少,多數是數理、計算機背景。

我們把交通專業列出來,和歷史上的計劃經濟傳統密不可分,國外大學交通系都是不存在的,我們為了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硬生生掰出這麼一個專業,如果就此認為交通是一個必要專業,就大錯特錯了。

只有認清了交通沒有核心技術的現實,才能讓有志於從事交通的年輕人,對症下藥地執行職業規矩。一般來說這種行業對銷售、公關、企業管理的需求會很大,升職的競爭也不太激烈

3拋棄幻覺,準備轉行,這是多數人要面對的問題
交通行業需要人么?需要
交通行業需要這麼多人么?不需要

這個行業是下行周期中的行業,作為一個二級子行業,大量的無法就業現象甚至更甚於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可是一級子行業啊,就業都難。你交通這種二級子行業憑什麼保證學生們的就業。

老師們有的時候出於專業自豪感,總是不遺餘力地宣傳交通如何如何好,然後呢?你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好工作他們管么?作為曾經的券商行研和基金投資人,我特別負責任的說,交通行業還不如鋼鐵煤炭這種行業呢,人家是資源型行業,總有大宗商品反彈的那一天。但是交通的下行趨勢非常明顯,唯一能拉動行業的就是新技術、新能源應用,可是那和交通專業有關係么?

我寧願相信和化工、環境、計算機、統計更有關係,交通專業要啥啥不精的學科,承擔不了行業變革的重擔。

故,只有拋棄幻覺才能認清嚴峻的現實;只有拋棄幻覺,才能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只有拋棄幻覺才能設計可行的思路執行職業規劃。交通並不是一無是處,只是拋棄了幻覺才能走得更加堅實。

--如果你真的熱愛交通科研,拿出你數學計算機統計的能力;
--如果你有志於交通投資,告訴我你cfa、cpa的考試進展;
--如果你有志於交通建設,表現出你比土木系學生更迫切的願望和吃苦能力。

加倍努力,打磨屬於個人的核心技術,才能更好地投身交通事業


我是清華的土木工程本科+交通工程碩士,美國SUNY Buffalo(civil排名美國25)的交通工程博士。讀博期間發了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Part A,TRR,以及IEEE的文章若干,後來靠著這些論文拿到了美國傑出人才綠卡。讀完博士以後轉行做碼工了,現在在矽谷混著。

我先說結論:如果你在美國,交通這行沒前途,轉行吧。趕緊轉,現在就轉。

原因主要有這麼幾點:

1、交通工程本身沒有技術含量。交通是一門應用學科,幾乎所有在交通上的突破都會來自其它領域。而那些交通界的主流研究人員大都在搞建模,約等於浪費生命。如果你做過會懂的。對於城市交通規劃和交通流的研究,在我總結,最後就是兩個字:數(shu3)車。

2、交通工程畢業出來,如果做本行,工資不高。

3、在美國,傳統的交通行業是夕陽產業。工程規範早就定了,需求也基本滿足了。因此找工作比較難。哪怕你是美國國籍也一樣。

4、就以我認識的,清華本科或者碩士畢業,2006年左右來美國的10個同學為例,2個做了美國大學交通工程教授,其它全部轉行。1個回國做了trader,3個做了data scientist,2個女生下落不可考,還有一個女生和我自己是碼工。這些同學除了我以外個個是學霸,出國前成績都在年級前10,其中有3個還是年級第1。


其實我也是建議對交通沒有絕對的熱愛,請轉專業的。

綜合去年找工作的情形,交工的本科生對口工作不好找,而且有一年比一年難的趨勢,女生碩士找工作的難度等級與本科男生相當。主要幾個方向:
施工單位(中建,中鐵等等,基本不要女生,畢竟要上工地)
物流公司(一般交工會學一些物流的課程有利於擴大未來找工作的面,不過物流公司的待遇很低噢)
鐵路局(做鐵路調度不要女生)
設計院(百分之八十的設計院要求研究生以上,或者只要東大或同濟的本科生)
其他不對口專業。

設計院里的方向分為兩個大方向,道路設計和交通規劃。很多小設計院招本科生是為了做道路設計(所以道路專業比交工好找工作,但是很多大學生不知道交規設計院需要道路的本科生!!都跑去市政設計院之類的跟研究生競爭…)。

交通規劃裡面再分:
智能交通(剛興起的,要會編程)

常規的交通規劃(包括地區詳細交通規劃,專項交通規劃,比如慢行,公交,停車等等專項規劃,這類佔主要部分,其實本科生也能做,但是人才需求飽和,本科生還是比較少的)

交通模型(包括土地利用與產業經濟的模型,交通擁堵模型啊等等,這就要求很高了,基本都是碩士博士,而且是核心部門啊)

道路詳規,比較偏道路了,但是交通組織啥的還是交規的做。

其實還有交通安全啊,信號控制與管理啊等等很多分支,但是國內主流的設計院並沒有單獨做這些方面的工作,或者說並沒有特別重視這塊的業務。現在很多小設計院的許多產值來自於交通影響評價。

現在大環境不是很好,交規從業人員也沒前幾年那麼好過。而且看形勢,到處都在提交通大數據,所以如果統計,編程和交通理論都學的不錯的話我覺得以後還是很有競爭力的啊~

PS:如果一心想從事交規,不想轉路橋的話,其實建議在大學裡把重心放在高數,概率論等數學基礎課程以及交工的專業課,課餘的時間多學編程,有些小成果。找工作會很有優勢。為了職業發展,讀碩士還是有些必要的,但是僅僅是為了學歷就沒多大意思了,因為現在碩士也並非那麼好找工作~

最後,除了學習,大學還是多看看書,把所在的城市逛遍,談個戀愛啥的,比較不會有遺憾~不建議參加太多社團學生會,真的既沒用又沒啥意思~大概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吧,還不如找個設計院實習,或者做做義工啥的更有意思呢


交通和物聯網,交通和大數據,智慧城市,等等,聽起來很炫。其實這些領域真正需要的STATS,CS,EE等的背景知識,絕對不是你三個月能學會的。
但是交通的Domain knowledge,三個月保你學會。


知乎的交通圈太小,匿了。
今年研三畢業,在帝都也拿到了幾個設計院的offer,但是說實話,能脫坑還是儘早脫坑吧。
意見基本同@重劍無鋒。當然他的答案更側重於國外情況,但是國內的話,無論從博士師兄們還是碩士的就業來說,交通這個專業很雞肋。
1.就業。無論規劃院還是設計院,帝都的這些單位可以說在國內算不錯的,但是就我實習過的北京這兩個院來說,加班的強度只會超過你的想像,實際工作後的加班強度我都不敢想像。現在雖然拿到了別人羨慕的offer,但說實話,我對於交通行業的就業環境很不喜歡,無論設計院還是規劃院。再談點其他的,沒有邏輯,還請見諒。
2.科研。12分贊同@重劍無鋒的觀點,交通本就是門應用學科,所有突破幾乎來自於其他學科,就算是發的transportation上的論文,捫心自問,有多少真正的科研價值?也不要談現在TRB幾乎成了中國人自己的狂歡了,除了名字高大上,又有幾篇論文真正有意義,不過為了發論文而發論文。課題組的大boss也算是國內交通行業的boss人物之一了,可是現在博士師兄師姐們的研究也都偏向小眾的不起眼的方向,一方面是方向小了好出成果,可另一方面,方向也意味著以後就業的麻煩。
今天就想到這些,其實很想有個地方,交通專業的可以相互討論進步。希望我的答案沒有打擊到大家的學習熱情。以後想到什麼再來答。


這個專業學的東西比較泛,也還沒有特別的主幹理論做依託,有的話還要靠經濟學,運籌學裡面的一下知識。我覺得如果真的有精細的理論,肯定是有很大的潛力的。另一方面,和互聯網+聯繫起來也是比較有前途的,所以編程能力是需要自己去鑽研的,絕對有大用。貼一段08年的討論:

在中國的時候常聽說交通工程(通常指運輸規劃、交通運營和交通安全)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行業,是「21世紀中國最有前景的行業之一」。從碩士畢業,工作到留學,8年走過來,頗有感慨。在這裡,我想把我看到和想到的東西拿出來跟大家分享,跟徘徊在門口的弟弟妹妹,跟在工作和學習中迷茫的朋友們聊聊天。結論不見得正確,但確實發自肺腑。如有不妥,還請方家指正。

PART A:現實與思考

讀書的時候,這個專業還沒有現在這麼熱。美麗的校園裡面,記錄了一群年輕人的熱忱。然而多年之後重聚一堂的時候,大家早已褪去書生意氣,消沉了許多。大家普遍感覺這個行業「挺虛的」。而且收入狀況也不盡如人意。留校的人講,隨著擴招的影響,學生就業越來越難。酒酣耳熱之餘,竟多有怨言。那是不是這個行業在我們國家發展的時間還很短,其潛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釋放?還好班裡盡有幾個海外飄泊之人,留學在美國、西班牙和荷蘭。雖然身處不同國家,但都感覺這個行業「just so so」。

這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我國社會的發展,總體來說落後於西方。一個行業在西方的昨天往往是其在我國的今天。正如製造業曾經是西方經濟的支柱,而今天轉移到了東方。如果如此推理,廣大同行們,恐怕失望者甚眾了。

以我的力量和資質,很難全面地調查和評判一個行業;我能做的是選擇兩個側面進行觀察和分析,從而得出一些深入的認識。我選擇的角度,一個是技術含量、另一個是行業的平均收入。從技術的角度,我們可以看清這個專業究竟能做什麼;從收入角度,我們可以看清這個行業在國民經濟中起到的作用。通過和朋友的交流以及在各國官方網站上的數據,我發現同其他工程學科相比較,這個行業的技術含量偏低,平均收入也偏低。交通工程的技術含量同其他工程分支相比,屬於入門比較容易、也比較好混的專業。同時,交通工程師的薪水基本上處於中等水平,同電子、機械等行業相比,在相同的工作經驗和職稱上薪水要低20%到30%。同商科、法律和醫生相比,更是相去甚遠。

這實在讓人失望了。那麼,為什麼會是這樣呢?其實冷靜地想一想,這個世界上有資格對某個行業進行預測的,只有經濟學家;而即便如格林斯潘之類的大人物,也往往給出一個十年的展望。少有的幾次錯誤,也招致大家極大的不滿甚至口誅筆伐。而對於我國高校普普通通的教授或者專家學者給出的關於百年興衰的預言,我們怎麼能過於 當真呢?下面,我們來看看深層次的原因。

PART B: 技術含量:學界和業界大家還在想

我在這個論壇裡面有另外一篇帖子《從交通工程的緣起看我國交通工程的就業現狀》。文中,我給出了一些這個行業的學術發展的概況。任何一個學科的發展,基本上是從理論探索慢慢到實踐應用的。追根溯源,交通工程的理論最初也是一些做區域經濟學研究的學者創建的,後來搞物理的人也走了進來,甚至還有不少搞運籌學的。但是目前為止,交通工程在美國乃至世界也沒有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成體系的方法論。 這門學科的一個很鮮明的特點是:知識很瑣碎,什麼都沾一點,又什麼都沾得不深。這一點與土木工程其他的分支截然不同。土木工程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工程學科,已經是千錘百鍊了;以五大力學為主體(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和土動力學),結合建築材料和結構設計,發展出結構工程、岩土工程和路面材料等多個學科分支。計算機科學則是以應用數學特別是科學計算為基礎,發展出網路、模式識別、資料庫、圖像處理甚至軟體等多個分支。電子工程則是以應用數學和應用物理(電學)為基礎,發展出眾多的學科分支,包括強電和微電子技術。而微電子技術又可以分為電路、信號處理、網路等多個方向。同這些學科比, 交通工程學太嫩了;它沒有自己的根基,到處借東西用。美國大學的教授,招生的時候甚至不願意純粹土木工程出身的人。他們更願意學生有一點IT、經濟學、數學甚至是自動化背景的學生。這一點,大家可以翻看一下Transportation Research 等頂級期刊上的文章,看看上面運用的方法論中,有多少是大家在土木工程學院接觸得到的。

交通工程作為一門工程技術的第二大特性,就是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有點脫節。這一點,在Traffic Operation方面最為顯著。就像搞理論物理的和搞實驗物理的不相容,就像搞經濟學的和搞business的人那麼不相容。Traffic Operation和Transportation Planning,是交通工程實踐中最實在的部分。Planning嘛,因為很難驗證,是非比較少。但是Traffic Operation就不一樣了;從一開始就有兩部分人在搞:一部分是搞理論的(學物理出身的人居多,之後也有相當一部分土木工程的教授加盟),另一部分的是搞應用的(以Highway Research Board)。雙方的研究可謂各有特色,前者提出理論模型,後者則依賴於實際數據和統計模型。大家各自的家數(Methodology)各異,觀點也不太一致。搞理論的人,因襲了自然科學研究的法統。他們應用很多其他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同時他們覺得工程實踐中太多的「約定俗成」的做法,缺乏科學依據和嚴謹的科學精神。而搞實踐的人則繼承了經驗主義的理念,堅信實際數據才是最可靠的;同時也認為那些複雜的數學模型在實際中很難應用,一些假設不符合實際情況,很難在實際中運用。當然實踐證明,這些理論派看起來比較「沒有技術含量」的東西,在工業界中確實更有市場,甚至能生成出比那些「科學」的模型更準確的結果。後來Highway Research Board改名叫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TRB),把這些研究成果總結成了一本書,叫《Highway Capacity Manual》。怎麼樣?有意思吧?這也是交通工程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應該講,《Highway Capacity Manual》確實是一本比較「下里巴」的書。

我不想在這裡面斷是非。我只想unfold the story. 事實上,理論和實戰的conflict一直在延續。在工業界,實戰派佔上風;學術界,當然奉理論派位老大。畢竟 ,工業界就是要work;理論界就是要publication。理論派和實戰派之間基本上互不買帳。實戰派的人強調的是,我們既然是工程系,就是要講究「扎紮實實的做,而不是紙上談兵」。而理論派的人則強調說,他們的研究從最基本的原理出發,更「合理」。實戰派的人指責說,理論的東西往往經受不起實踐檢驗;而理論派的人則嘲笑說,實戰派的人搞的東西沒有「技術含量」。可謂「氣劍相爭」,別開生面。我在留學期間,有幸經歷了兩種不同的流派的「武功」,也可以跟大家講講親身感受。氣宗(指代實戰派),都是針對實際問題出發。其研究都要花大量的時間採集數據,特別是實地的調查。氣宗用的大體上就是本科級別的統計學或者是計算機專業的課程。如果是博士的話,大部分時間都是重複地做一些事情。最關鍵的是,把研究報告寫好。教授們更關心的是你的數據是否採集齊全了,你的書寫是否規範,論文的格式、標點符號是否正確。總的感受,這種功夫要求的是體力和耐心,比較適合郭靖之類的人練。劍宗就有意思多了,你需要選很多其他專業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級別的課程。這方面的題目,大都比較理論,跟實際沒有什麼關聯。研究的過程強調你的奇思妙想和智慧。總的感受,這派武功適合令狐沖之類的人練。當然這兩種武功都有自己的弱點。氣宗雖然比較實際,但是感覺這些東西,即便是本科生甚至是高中生都可以做。讀一個這樣的博士,實在不見得比在公司裡面上班更有收穫。而劍宗呢,其研究都要建立在極強的假設的基礎上;雖然理論大廈很漂亮,無奈乎一旦假設被證偽,所有建築一朝就會坍塌。

這種觀念分歧甚至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對立。我原先的導師也是TRB一個重要成員,也曾經當面跟我說過他對理論研究的一個分支的嚴重不滿;他甚至上課的時候都不提那個領域的東西。問及原因,就說「這麼多年了,都不見那些東西有什麼實際價值,我不願意給你們講這些沒什麼用的東西」。確實,那個研究領域的文章曾經霸佔頂級期刊很多年,直至現在都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了,仍然沒有什麼實際的應用價值。而似乎是為了彰顯自己是有價值的,這些理論學者認為自己的research是科學,而不是所謂的工程。他們甚至自稱「Transportation Scientist」,認為自己的研究為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的研究,從更高的層次,提供一種理論支持。

諸位以為如何?是不是有點像封不平大戰岳不群?呵呵,可惜現實不是小說,不是鬧著玩兒的。理論和實踐的脫節甚至對立是一個學科的悲哀。據我所知,有一篇《cell》上的文章造就了一個公司的一夜暴富。我理想的境況是,氣劍雙修,欣欣向榮。黃瓜不用嫌西紅柿個子矮,西紅柿也不要嘲笑黃瓜的皮膚不好。大家都是蔬菜,要通力合作才是正道,吵什麼吵嘛?搞實踐的好了不起嗎?你們的那些不科學的做法給人民的出行帶來多少麻煩?搞理論的就高明嗎?一個交通工程學的教授,一輩子解決的交通問題還比不了在學校門口執勤的交警。合作不好嗎?

一面是理論界的孤芳自賞,一面是工業界的抱殘守缺。唉!交通工程有技術含量嗎?我不知道,但至少目前工業界的技術含量,不怎麼高。

PART C: 行業收入:問君年薪幾何

首先,交通工程這種服務的價格,不是想多大就有多大的。拋開大家工資單上的數字,我想從一些最基本的點出發來說這件事兒,這樣我們就可以對這個問題本身有更清楚的認識了。做交通工程的錢是從什麼地方來?交通工程是做服務的,是規劃和評價基礎設施的。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需求增加,政府需要拿錢出來建設相應的基礎設施並改善現有設施的服務和運營水平。在西方國家,就是納稅人出錢來改善交通服務,縮短他們出行的時間、增加交通的舒適度。那麼納稅人願意出多少錢,完全由這種服務對納稅人的效用大小來決定。比如納稅人平均的時間價值是10元小時,他她不會願意出11元來讓你為他她節省一個小時的出行時間,哪怕你真的能做到。這個效用的大小規定了交通工程市場價值的上界—實際的只能比這個低。

交通諮詢是服務業的一種。但同樣是服務行業,不同的服務帶來的效用不一樣,收入也不一樣。比如說給人當保姆,它收入就不高,因為這種服務的效用不是很高。那麼給人當股票經濟人,那身份地位就大不相同。你是大老闆,他是代理人;你能不重視這個攸關你經濟命脈的人嗎?所以股票經濟人的地位和收入更高一些。通俗地說,就是關鍵看你乾的這行「沾不沾錢」。交通呢?大家都知道吧,干這行的收入都比不了會計。為什麼,數汽車的當然沒有數錢的掙錢多啦!數汽車少數一輛沒事兒,數錢少數了可就要出事兒的。責任可謂重大,老闆當然願意多付錢啦。

第二,交通工程是服務於經濟的,並不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管理,都是為了經濟發展而服務的。發展的軌跡往往是台階式的:當滿足交通需求的時候,就緩慢發展;當交通擁堵嚴重的時候,就迅速越遷。它是為經濟發展服務的而不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原動力。那麼什麼是一個國家推動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呢?對一個正常的國家來說,應該是科技的發展,如重工業、化工、機電和信息技術等等。有些行業本身就是經濟增長點,比如電子和計算機等IT產業。微軟的崛起創造了多少就業崗位,帶動了多少相關行業的發展,誕生了多少新的市場。整個加州的崛起都來源於IT技術的革命。相比來說,沒有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是靠交通工程裡面的技術發展。交通工程也從來沒在歷史上成為什麼「熱門專業」。當然,這些關乎一個國家命脈的關鍵產業,也不見得就如何熱門。但是要注意這個和我國目前經濟發展不均衡有關,可以講有些行業的價值還沒有完全地發揮出來。

第三,交通工程的技術含量不是很高。IT這些行業之所以收入高,和他們行業本身的利潤高有關係。由於IT和EE的技術含量高,其產品的附加值高。而產品的附加值,本身又依賴於技術本身。那麼交通工程的技術含量有多高呢?問一問在設計院、研究所和諮詢公司的同仁們,大家心裡都有桿秤吧?事實上無論在哪個國家,這個專業還沒有形成自己核心的方法論。對於傳統的土木工程,如果問其核心課程是什麼,大家都知道:力學和結構設計。但是交通工程則很難講什麼核心的方法論。這個問題在學界中尚且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我希望未來能有所突破,這也是所有交通研究者的期望。但是至少目前看來,技術並不是增加利潤的主要因素。

有些人可能要說,交通工程既包括技術,也包含社會學,甚至政治。其實政府和官員在交通諮詢產業中發揮的作用大,倒是我國的特點。因為中國社會目前還奉行「大政府,小社會」的理念。西方國家中,往政府圈子裡擠的人不多。經濟利益是一個很大的要素——政府部門太窮。我國由於歷史原因,交通領域涉及的部門比較多,政府對交通的工作抓得也比較牢;部門多了之後,相互之間的協調也就不容易做好。做過大城市項目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磨嘴皮子的時間最多!交通涉及面廣,綜合考量總是無可厚非。但是,政府機構的權力集中以及眾多部門之間的協調都是要花錢的;你要花錢養一大堆人,再花錢僱人協調它們。這麼多機構,又爭先恐後的追求政績,搞重複建設。這些成本是誰來買單呢?當然是社會!資金總是朝著權力集中的。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去設計院所,去交通管理部門等政府機構,是大多數人就業的首選。但我也要提醒大家,這種現象是不正常的。也就是同樣花1元錢,西方社會的公民可以享受到更大的交通服務。我國公民的收入低,但是稅收所能創造的效益反而還少。這種資源分配的方式,從長期的角度上看,對經濟的發展沒有好處。同時,大家也不要低估我們的黨改革的決心!「小政府、大社會」是歷史的潮流。

第四,利益分配。現在假設這個行業有機會了,納稅人都願意掏出來不菲的銀子讓大家解決交通問題了。但是人家出錢也要看咱們能做什麼,有沒有效果。這個效果,就要看如何度量了。比如如果我是股市裡操盤的,幫公司賺了一大筆錢。這個是立竿見影的,所以公司也就願意掏出大筆的獎金。如果我是出色的3D程序員,那麼一個好的遊戲公司肯出大價錢雇我,因為3D引擎是一個遊戲的賣點之一。如果我是一個醫院的主刀,醫院會出高薪,並且給很寬鬆的假期,因為我是醫院的活廣告。

然而,交通工程目前的量化分析方法,還停留在比較粗糙的水平。甚至有些方法論本身還很有爭議。因此很難說誰做的工作是好的。這個時候,更重要的是誰能說了算了。而這個話語權威就變成了一種稀缺資源。而誰掌握了稀缺資源,誰分的多。在這個通用法則的作用下,大多數從業者都不會是受益人。

PART D: 流行的說法:似是而非

現在,我對流毒比較廣的幾種說法提出質疑:

1.「所謂衣、食、住、行是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四個要素。我們交通管的就是『行』。交通擁堵是不可避免的問題,這說明交通工程師是個好職業。21世紀的中國離不開交通工程。」

思辨:糧食問題一直是我國的大問題,我國巨大的人口基數意味著巨大的糧食需求,這說明當農民很有前景。可是大家看看「三農問題」。這實際上是一個必要條件而已。什麼叫做必要條件?A是B的必要條件,意味著B出現了,A也必然出現,但反之不然。絕大多數的「熱門行業」都是能在經濟中起到重要角色的行業,但是並不是說一個行業在經濟中能夠起到重要角色,它就一定熱。這句話說得太空泛了!把這句話抽象出來,形成一個模型:「因為X在國民經濟中很重要,所以X是熱門的」。那麼我們就會發現X可以等於採礦、農業、造紙,等等等等。空泛得很!

2.「交通工程重視經驗,越老越吃香。」

思辨:這句話的問題跟上面那句差不多,過於空泛。其實很多行業都重視經驗。比如財會,更重視經驗。至少在美國,會計每年薪水的漲幅要大於交通工程師。

3.「交通工程是5E學科,包括工程(Engineering),經濟(Economy),能源(Energy),環境(Environment)和法律(Enforcement)。」

思辨:很遺憾,我從來沒有在國外,包括英國、美國、德國、荷蘭和西班牙的交通工程教育中,看到過類似的說法。這個說法,疑似中國人自己的創造。我想表明自己的觀點,學術是講嚴謹的:自己可以瞎編,但不要寫到教材裡面去坑害學生!如果你們這些寫教材的把胡編作為宣傳交通工程的方法,那請你們小心,因為XX功同樣在宣傳自己保羅萬有!

PART E: 結語: 我的觀點和建議

那麼,交通工程究竟有沒有前景呢?我的回答是有!但是,短時間內很難發展到那個程度。而且其原因也不是上述兩個。真正的原因,是交通諮詢業的效用的增加(Utility)。舉例來說,我們看出行的時間成本。現在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時間對於現代人來說越來越不夠用。那麼時間成本也越來越高。如果交通工程技術真的能幫助納稅人減少出行成本,我想他們願意付出的錢的數量也就越高。但是這個要等到一定時間之後了。交通諮詢在經濟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大。另外,隨著交通模式的複雜化,交通工具的發展,可控制和可準確分析的東西越來越多,到時候也不會再是大家平嘴巴見高低。分配的環節會越來越合理化。但是目前來說,我們很難在短期內看到這些東西。至少在西方國家,這個行業的薪酬水準比工程類的平均水準只是略低而已。估計過幾年,等中國的交通工程領域成熟之後,也是這樣一個情況。

同交通工程類似的是生物。生物這個領域可謂在全球市場內供過於求。不是說生物就爛;它還是有很大發展潛力的。但是,大家提到生物的時候,還是往往勸退。美國的MITBBS網站上,生物版面簡直就是一個勸退版。甚至有一篇文章叫《留學孔已己》,寫的是生物博士後的慘淡人生,讀了讓人掉淚。究其原因,就是信息不對稱惹的禍。幾個狗屁海龜回國一通胡吹,然後國家就開始砸大筆的銀子搞,大批量招收學生。可是最後發現社會上根本沒這麼多需求。於是很多人轉行兒,白白浪費了教育資源和家長攢了幾十年、從牙縫裡面摳出來的血汗錢。領導一個錯誤決定,就要成千上萬的家長埋單。唉~~~~~~~~~~~~~~~~~

交通工程沒有生物那麼誇張,但是言過其實是有的。當然,大家做這個行業,一方面得到經濟利益,一方面也創造了用錢難以衡量的社會價值。如果你真的喜歡交通,認同那種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所帶來的那種成就感,還是應該選擇這個專業的。但是如果你是混口飯吃,而且還想吃點兒好的,那麼還是三思而行吧。

[補充說明]

這段話是為了亡羊補牢。我在後面的跟貼中,發現我的話語傷害到一些人。對這些人,我有點話要講。在我讀書的時候有一種浮躁的想法,對我後來的發展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現在我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沒有犯同樣的錯誤。這個想法就是:當覺得自己的行業沒什麼前途的時候,就怨天尤人、昏昏沉沉、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我想說的是,人的事業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大家要有耐心。第二,萬事互相效力。知識都是慢慢積累來的,等你用的時候總是不夠。學什麼不一定要做什麼,你不知道等那天你突然發現機會了,結果因為自己的知識沒積累夠而錯過了,「人世間最大的悲劇莫過於此」!那有人說,我現在學的這些專業課有什麼用?這個我不知道,我只是想跟你說,藝不壓身,同時自學才是成才的必經之路。本科和碩士階段的學習,大多數知識都是個鋪墊而已。而且你會發現,學明白一個行之後,有的時候學其他的也很快的。最後,你即便不好好學習,又能夠為你的明天增加什麼砝碼呢?沒有什麼行業會永遠青春,都是n年河東,m年河西。很多行業的知識,不過也就是把你現在學到的東西稍微重組一下而已。我希望我的帖子,能擦亮你們的眼睛,而不是刺傷你們的心。記住,命運永遠都是垂青那些樂觀、進取的人的。

鄭重聲明:寫這張帖子的目的是針對國內部分高校和媒體對這個行業過於誇張的宣傳,是為大家對這個專業的判斷提供一個基本的依據。另外,為了給大家點信度,我說一下我的背景。我本科學的是交通工程(土建和規劃管理),研究生偏向交通管理與規劃。這個學校是國家第一批頒布交通工程博士授權的三個學校之一(請原諒我不直接說名字)。碩士畢業後我參加工作兩年,後到美國一所較有名氣的學校讀博士。讀博士期間,也發表了論文併到歐洲開會,結識了歐洲的同行。可是愈發興味索然,最後博士轉碩士。現在攻讀別的專業的博士了。這一番曲折經歷,在美國並不罕見。無論如何,我想我還是有點資格講這番話的。國內學術環境的浮躁,浪費了大量的科研經費,也害了諸多莘莘學子的青春。寫這篇帖子的目的,是給主流唱唱反調,潑潑冷水,希望更多青年才俊能本著自己的實際興趣選擇專業,而不要被虛假的廣告迷惑。—————————————————————
不過文中提到的一點我想反駁一下抖個機靈
摘:【1.「所謂衣、食、住、行是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四個要素。我們交通管的就是『行』。交通擁堵是不可避免的問題,這說明交通工程師是個好職業。21世紀的中國離不開交通工程。」

思辨:糧食問題一直是我國的大問題,我國巨大的人口基數意味著巨大的糧食需求,這說明當農民很有前景。可是大家看看「三農問題」。這實際上是一個必要條件而已。什麼叫做必要條件?A是B的必要條件,意味著B出現了,A也必然出現,但反之不然。絕大多數的「熱門行業」都是能在經濟中起到重要角色的行業,但是並不是說一個行業在經濟中能夠起到重要角色,它就一定熱。這句話說得太空泛了!把這句話抽象出來,形成一個模型:「因為X在國民經濟中很重要,所以X是熱門的」。那麼我們就會發現X可以等於採礦、農業、造紙,等等等等。空泛得很!】

當農民不要什麼技術含量,那干雜交水稻的要吧。為什麼交通問題就不可以也這樣換一種思維來改進?在這一點上交通工程師也是有責任的。

------------------嚴肅的分割線---------––—--
無論他有沒有前景,年輕人心還是不要浮躁,踏踏實實的去學,拓寬自己的視野(交通工程思維一定要開闊,看相關雜誌有好處……)。前景這個東西誰說的定呢,交通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現在看沒什麼理論,但是這是一個交叉性學科,水很深,有太多的未知領域去探尋,去整合,也是很有挑戰性的,當然還是踏實的去學最重要,眼光放遠一點,跟上時代的潮流。
有一段話說 「Now I have come to the crossroad of my life. 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I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 It is too--- damn----- hard!」需求有,前景也有,誰也知道怎麼樣去提升自己(比如說學交通工程同時利用好課外時間去鑽研編程)但是真正的往下走下去有的時候太難了,需要有人鼓把勁,共勉之吧,也希望交通工程這個行業能煥發大光彩,能解決或者說優化交通問題,也是一件利民的事,也是一份有成就感的事業。

一起學習成長,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呀,日常分享總結與思考^ ^ 交通在學中

http://weixin.qq.com/r/LjppcQXErVjSrUES9288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本次更新是和大家分享一下就業的相關內容,針對設計院類(包括鐵路的一、二、三、四院)。

鐵路的一二三四院主要是勘察設計,分別位於西安、成都、天津和武漢。其中,一院和四院是中國鐵建的全資子公司,二院屬於中國中鐵,三院屬於總公司,是親兒子。四個勘察設計院在業界的排名基本上是四三二一,但是畢竟三院是親兒子,項目水平略高。

關於幾個設計院,之前搜集了一些資料,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需要北交大知行賬號)。

http://zhixing.bjtu.edu.cn/thread-998354-1-1.html

http://zhixing.bjtu.edu.cn/forum.php?mod=viewthreadamp;tid=1042046amp;highlight=%E8%AE%BE%E8%AE%A1%E9%99%A2

http://zhixing.bjtu.edu.cn/forum.php?mod=viewthreadamp;tid=883889amp;highlight=%E8%AE%BE%E8%AE%A1%E9%99%A2

http://zhixing.bjtu.edu.cn/thread-1070045-1-1.html

我覺得上述的資料已經是比較全的了,能夠幫助大家對鐵路設計院的基本工作有一個比較清楚地認知。這裡說一下來設計院的渠道:

(1)大三結束的時候學校有產學研,北交是有的,不知道其他學校有沒有。之前有同學通過這個去了鐵一院和鐵四院,基本上是非常爽的;

(2)學碩第二年暑假/專碩第一年暑假/博士畢業前一年暑假去相應的設計院實習,需要經歷6月份學校面試-78月份設計院實習-8月份設計院內面試-10月份校招環節,最後簽協議。

補充一下籤協議的時間:

一般情況下,三院是九月份給通知的(今年是9月20日),然後會簽署協議;

四院是分了三批,2017年給的時間比較晚,第一批是過了十一假期,第二批是十月末,第三批是十一月。

有其他想了解的信息可以留言,之後會不定期更新。

————————————————————————————————

本人男,本科北交鐵路方向,博士車站行人模擬,參加過業內國際會議,在Transport Reviews, Simulation Modelling Practice and Theory、鐵道學報等國內外刊物均有文章發表,去過德累斯頓工大交流,即將畢業,談一談交通專業(不局限於交通工程,在國內交通工程更偏向於道路交通)前景。樓主說是專業前景,我覺得從專業培養和就業兩方面談比較好。最後會談一下自己對交通運輸行業理論研究發展的看法

本科:

(1)專業培養:從技術上來說,交通相關專業的知識難度都不是很高(在理工科領域,但是比文科還是高不少的),所以北交的專業培養不僅僅是專業知識(運輸組織、港站樞紐等),還涉及到土木工程、電氣、計算機、資料庫等知識。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對於交通行業(鐵水公管航、城市交通、物流等)還是非常了解的,所以基本上就業不是問題。不要純粹地說沒有技術含量,因為本科生的培養目標不需要那麼高的技術含量。想要技術含量,大規模的模擬(車站模擬、路網模擬等)、大規模的數學求解(動車組運用、排班計劃等)、新興技術(空天車地、區域軌道交通等)都不比計算機等領域差。本科生的培養更多的是了解運輸生產的實際,嘗試用多種方式解決運輸現場可能遇到的問題。當然,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純粹以為泛化的培養沒有必要」,因為有種東西叫做「熏陶」。沒有四年的熏陶,對於運輸的了解不可能深刻

(2)就業:運輸專業的就業基本上還是很好的,男生百分百沒有問題,女生會差一點。就業方向主要是鐵路局、地鐵、物流公司、其他。舉個例子,曾經有鐵路來面試,問題是「你會踢足球么?」等之類的問題,不為啥,就是因為沒啥問題可問的,男生就是這麼好就業。工資待遇的話,在北上廣跟一線的白領相比還是有差距,但是在其他地方,工資絕對是中上層。

碩士:

(1)專業培養:碩士的專業培養基本上是比較水的,不僅僅是交通運輸行業,在任何一個行業都差不多。第一年是上課,第二年基本上在實驗室幹活,第三年是寫論文。以上是學碩,專碩的話基本上不會承擔很多的項目。個人以為,碩士培養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項目了。通過項目的歷練,碩士能夠嘗試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應用到運輸生產實踐,這也為將來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現在交通運輸行業的項目並不簡單,需要應用計算機、數據分析等多學科的知識。此外,根據本人承擔鐵路總公司、北京地鐵、廣州地鐵等多個橫向項目的經歷,理論型的橫向項目比計算機類的橫向項目更難,因為前者需要廣闊的視野、對於問題的深刻認知、廣泛的調研和宏觀的把握。要知道現實世界比計算機世界複雜多了。隨便舉個例子:全路18個鐵路局(含公司),下面有幾百個車機工電輛段,每個段的具體情況都不同,如何進行劃區管理,如何適應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這些問題遠遠比計算機領域的固定知識難多了。

(2)就業:碩士的就業基本上沒什麼問題,女生找工作可能會難一些,但是基本上都是有工作的。主要就業單位是設計院、鐵路局、地鐵、物流公司、事業單位等。現在設計院的工作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碩士承擔起來沒什麼問題。在鐵路局和地鐵公司,碩士的工作崗位要比本科好一些。

博士:

(1)專業培養:博士的專業培養基本上是上課+項目/研究並行+論文的模式。博士基本上是要作為主力來承擔橫向項目的,我覺得這是博士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國內土博比國外博士最大的優勢之一(雖然我們都不喜歡項目,哈哈)。通過項目,博士會在項目管理、計算機編程、數據分析、帶學生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國外的博士相對來說沒有這個環節,但在語言和環境適應能力會好很多。關於論文,國內和國外期刊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國內強調方法和結果,國外強調研究過程。這個親自寫過相關的論文就知道了。

(2)就業:博士的就業基本上是三個方向(運輸現場/設計院、研究院、高校)。目前還是以高校為主。大趨勢是國內土博去二三本高校,國外博士去一本高校(只想呵呵)。當然也有很多比較優秀的土博通過海外的博士後再回一本高校的。研究院如鐵科研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位居北京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要考慮買房之類的壓力。設計院來說目前的博士不是很多,但是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尤其是鐵三鐵四,一方面買房的壓力比較小,更重要是能夠在運輸現場發揮自己的才能。

最後,談一談對交通運輸理論研究的看法

關於@小川的看法,首先覺得其說得很好,但是我覺得其混淆了兩個問題:(1)交通運輸的發展趨勢(2) 理論研究和運輸實際的gap。前者是討論理論研究發展的方向,後者是理論研究和運輸生產實踐之間的距離。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贊成他的看法,在互聯網+、大數據等驅動下,基於數據的交通發展是一個很大的趨勢,在去年本人參與完成的軌道交通技術體系及其發展趨勢、軌道交通科技創新模式及技術變革分析的研究報告中,這些新興的技術已經嘗試開展研究和應用。目前的滴滴、優步、地鐵AFC等數據都在推動大數據下的交通研究。但是這些並不意味著傳統的基於模型的研究的沒落(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建立的模型只是為了好看,但是建模的過程卻意味著我們對於現實世界的抽象和理解能力)。數據更多的是基於對結果的分析,缺乏對理論的本質原因的思考。應當將兩者統一起來。

實際交通問題和理論研究確實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一點我們不能避諱。一方面是頂天,一方面是立地。我們應當做頂天立地的研究,這是最好的結果。但是,我們同樣應當允許兩者的極端,一是立地,二是頂天。我們只看到了Part B,那是因為Part B本身就是數學建模部分。我們為什麼沒有看到Part C呢,那是新興技術啊。part B本身就是為頂天存在的,還有很多的立地的啊,而且立地的本來就有很多。因為只看到影響因子下的Part B頂刊,所以被影響因子蒙蔽了眼睛。當然,我還是很希望所有的研究者們都能夠從實際問題出發,用合適的手段來解決相應的問題。就像我們研究領域的Helbing,從1995年的社會力模型出發,解決了一系列的行人模擬、人群疏散問題。我們應當始終以包容、進取的心態去看待當前的研究。作為一個交通人,我還是願意一輩子從事交通運輸行業,這在未來的中國依舊是欣欣向榮的產業。


看到這個問題不斷地在添加新回答,我決定來點乾貨。文後是我們學校的交通專業課表。
我們這交通一共6方向,分別是交規,道路,軌道,運輸,物流,交信,整個學院100多號老師,本人由於轉專業原因是軌道。
本人現在大三,無奈這行學了兩年才發現自己不喜歡。所以現在在逐漸放棄以後申交通,準備轉cs。
前途大家都說了,我就來說說我們在學校上課幹什麼吧。真正專業課從大二開始,我們先是學了一門資料庫,做了個小項目開始,我就逐漸意識到了交通是個cs專業。但大二下無情打臉,我們被拉去開夏天38度g20的杭州野外實習,學了一堆土木的課。本人在軌道方向,現在正在和土木一樣學混凝土,寢室小夥伴在交規方向,上課是寫報告(初中生都能寫的調查報告)加全天問卷調查(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周圍抱怨的人很多,有點戾氣的感覺。
學院所進行的項目科研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和材料土木一起的混凝土或者路面實驗,一類是做以vissim為主的模擬課題,一類是結合當前最火的大數據,機器學習的交叉課題。後兩類課題本人都做過。這三類的科研前景我不作評價,總的說來,由於我們體制的一些原因,申報項目基本等於滿口跑火車……所以帶給我的科研體驗非常不好。至於科研水平,離其他回答的大牛有差距。
當初學軌道是為了回家鄉建設,但就從就業來看,我校研究生主要是學出來去設計院,進不了甲方,工地又嫌棄……
遇到不少外校生和學弟學妹,都對交通充滿嚮往,我會微微一笑。遇到高中同學以及老師,無法解釋清楚自己的專業。
最近諸事不順,deadline多如狗,先答到這裡,歡迎交流。


本人交通專業本碩,本科國內,MS美國。目前在美國從事交通方面的工作。
其實我想說的是,LZ現在大一,真的沒有必要在如此美好的年華里考慮這麼深遠且略糾結的問題。建議LZ該吃吃,該玩玩,遇到喜歡的人就去追,讓大學沒有遺憾就好。
至於專業,看LZ想走哪個方向了。我本科是偏設計和工程,Ms完全是規劃,現在從事的也是交通數據方面的工作。對規劃方向而言,編程語言還是挺重要的,主要是python。另外還有統計方面的內容,建議LZ好好學統計。交通方面的概念其實並不複雜,難的是如何理解這些理論的原理,因此,個人感覺統計、演算法、編程是很重要的。
研究生強烈建議,至於碩士還是博士,要看LZ未來的方向。如果想工作,碩士足矣,有時候博士甚至會成為某些工作機會的絆腳石。如果你想做學術,那就不用多說了。國內的交通研究生我了解的不多,不過我還是很推薦出國讀的。美國的交通行業有聲有色,感覺還是挺有趣的。

先寫這麼多,有想到其他的再補充了。


1.公路網,鐵路網基本建成,長距離的交通出行大大便利了,但是每個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的交通問題卻日益嚴重。2.交通工程是一個綜合的學科,交通工程的學生在大學四年幾乎能接觸到包括,交通規劃,城市規劃,橋樑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道路設計,交通管控,工程施工,路面材料,結構設計等在內的所有與交通有關的知識。所以,題主如果真正想在這方面有所研究,做一點貢獻,那有太多可以選擇。


前面幾位說的都挺好的。交通工程是個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涉及面廣。本科學的東西雜而不深。兩方面來說吧。
1. 如果目標是就業,建議考研,目標應是名校(東南,同濟等)。近年來交通本科就業層次普遍較低,發展空間有限,不建議本科畢業直接工作。研究生畢業後可以考慮到各大設計院,規劃院,勘測院等,也可以去一些有實力的中資或外資交通諮詢公司。
2. 如果對研究有興趣,建議本科畢業直接申請出國讀書,或者在國內讀完研出國讀書。交通工程學科的研究,國內外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有個國外的,比如美國比較好的學校的PHD學位,將來選擇空間更大,可以留在美國工作(搞交通或者轉行),也可以攜牛paper到國內牛校任教,都是相當不錯的出路。
題主才大一,選擇餘地很大。目前能做的大概就是學好相關課程,把GPA搞高一點,多拿些獎學金之類的。不管以後考研還是出國都很有幫助。
其實這方面的問題,題主可以多多諮詢本校的老師或者研究生,他們經驗應該是很豐富的。祝好。


對 @重劍無鋒 的答案里關於「做模型等於浪費生命」的觀點給個反對吧。雖然我也不建議對交通或者數學建模很有興趣的同學讀交通,但是這個觀點實在是比較走極端。
數學模型的意義,應用是一方面,理解才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我不覺得任何漂亮的模型在預測由複雜的人的決策組成的系統里能有精確的結果,因為要理解系統的一些本質本就需要做大量簡化。畢竟按照這個做模型等於浪費生命的想法,今天的大量經濟學研究都可以去死了--交通里駕駛員的決策還算相對簡單,經濟學研究的可是在更複雜的場景下的決策行為,裡邊的模型簡化比交通里的各種分配模型更甚,按你的想法經濟學存在的意義何在?搞經濟學理論的(甚至包括做OR的)都是在浪費生命么?
目前的交通基礎理論的建設的確非常不成熟,part B以及transportation science上有大量的基於這些不成熟的基礎理論的漂亮模型,在實際中都不會有什麼應用的可能性。但是這不就是做學術的常態嗎?有哪個學科的研究圈子裡篇篇文章都能有應用?學術本身就偏重於對事物的理解層面和對於不同的價值觀的細究,如果每個學術成果都要問怎麼用否則就是浪費生命,學術圈存在的意義在哪裡?深度學習那種調一堆參數把準確率提高十幾個點,但是完全不知道為什麼的,才叫不浪費生命的學術?
理論不成熟的學科之中研究者,自然要有一些能夠改造這個學科的面貌的使命感,在這其中肯定會有大量的失敗的嘗試和為了在學術圈活下去的取捨,毫無學術理想、湊文章混飯吃的學者我自然看不上。像您這樣不看好學科前景轉行的我也完全理解支持,畢竟人各有志,但這好像構不成貶低學科價值觀的理由。
至於其他的關於行業選擇的論述基本贊成。交通專業的教專業教育屬於雜而不精,還有很多過時的東西;業界對於交通本專業的需求也不高,不管是想找好工作養家糊口的還是有一些學術理想的,本科都不建議選這個專業。有理想從事交通科學基礎研究的本科建議讀數學專業並且學一些CS、經濟學的課程。


如果不是真的很喜歡這個專業的話,建議脫坑吧,大一還來得及。


前排大佬們都給出了自己見解,身為交通領域小白的我也想從一個學生的角度給出我對於行業看法,見解不會有他們這麼犀利,但是應該是比較接地氣的吧
背景 本科211交通運輸
研究生。英國world ranking 100內小野雞 交通規劃與工程

提示 本人的觀點具有狹隘性,背景也不夠硬,請自行斟酌,純屬娛樂


第一部分 交通未來的熱點在哪裡

多數人贊同:基於需求爆炸增長的交通安全,數據分析,以及高端些的無人駕駛,車聯網
多數人不看好:道路幾何設計規劃,交通政策,路面材料等等
不好說的: 交通環保

這個從我們研究生的畢業設計的選題就可以看出來,單說中國留學生,大家潛意識是「有數學分析」更硬,偏文科的交通政策是國人的禁區,因為肯定寫不過那幫有工作經驗回來追加學位的英國人,而且覺得虛無縹緲。再有就是只有一位老鐵選了路面材料研究,這個在我們中間肯定是曲高和寡了,私以為這個類型分析偏少,應用經驗偏多,缺乏創新和激情。

大家的潛意識是對的,所謂看好的方向,基本上是與新興科技沾邊,能趕上這波依靠信息技術帶動的產業革命。好吧有可能你僅僅用回歸分析擼了好幾周的交通流量,但是咱也腆臉說此乃大數據挖掘哈哈。

選純文科的交通政策的歐美白皮同學就是不識時務者了嗎?他們很多都是工作了一段時間來讀研,基本上是在各個城市的council 。英國這裡交通沒我們國家發展這麼迅猛,而且他們大多數的工作都和學術研究無關,基本上都是能說會道即可上崗,具體案例就是在高福利下對於交通就業者持續加大的投入,某城市的city council,招收的畢業生年年增加,具體幹什麼呢,去交通調查,去研究交通中的社會科學問題,說白了就是挨家挨戶擼問卷,一個希思羅機場的三跑道建設論證,搞了幾十年,council每年投入大量人力進行調研走訪,論證分析,花費劇多,然後呢,還是懸而未決。這其中養了多少人多少年。這種事情,以後只多不少。這些交通老鐵們工作性質完全和學的知識沒啥關係了。請問這麼easy的本地工作中國人也能輕鬆hold住嗎?不能。語言,當地人脈,居民身份,無形天花板等等完全隔絕了中國留學生和這類工作。我們國內有類似收入尚可還輕鬆的工作嗎?有一些。競爭的人多嗎?門檻這麼低,不找關係還是吃力些。拓展到傳統交通,被大佬們不看好的領域,對於這些Native speaker們來說,是穩定而有未來的,他們對此的時間成本投入是值得的。但是對於同齡的中國人來說,你去回國搞這些大部分本科生甚至專科生都可勝任的領域,競爭會很激烈結果也不會好。。。類似council這種機構初級職員所需的專業水平這裡不做過多討論。

所以結合我們的國情和自身水平,想有更多競爭力的,還是多向和新興產業掛鉤的方向靠攏吧。這些領域在未來確實會火,可是最關鍵的問題是作為交通專業普通畢業生能否吃到這個蛋糕。我們就說無人機器的路徑規劃問題,假如這是一個公司給出的課題,交通本科都學過Dijkstra最短路演算法吧,如果你還記得,恭喜你,最簡單的機器人躲避障礙的路徑可以算出來了。然後系統里加了更多機器人,更多限制比如機器人為了安全一個區域內不能超過多少,這個層次的問題拿出來,大部分交通科班的就會遇到困難。如果我們再加目標,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事實調整路徑,讓機器人最快地走出這個迷宮。憑藉學校習得的知識,就捉襟見肘了,對了還忘了提這需要編程求解,大部分交通老鐵大三以後編程都生疏得不行了吧。

可能覺得和交通沒關係?仔細想想,機器人換成行人,再變化和牆壁和其他行人的反饋模型,赤裸裸變成行人動力學模擬吧,保持區域密度赤裸裸變成避免踩踏事故吧。行人動力學,是交通裡面的一個小方向。或者機器人換成汽車,share space 研究了。所以我覺得,很多交通問題,表面上專業相關,其實一般交通專業的人吃不下去,原因大佬們說得對,這個專業涉及的內容包羅萬象,面面都不精。有人說,學習交通的人,現在多去學習編程演算法將來幾年去趕交通智能轉型大潮,因為優勢在於交通的知識加成。我想說的是,這個做法是明智的,但是不要把自己的交通知識加成看得太過重要。敢拍拍胸脯說除了課本上那些簡單的什麼車流均衡模型,什麼交通流車輛速度密度關係之外,你還涉獵了更深層的知識嗎?現在問幾個大四的,都不一定還記得呢,更別提去擴展。所以神馬「以後擼cs,去uber滴滴之類的比計算機科班出身有優勢,他們只會搞碼」的這種說法,我是一萬個不信的。正是由於交通廣泛的涉獵而不精,加上好崗位對於小方向的技術要求,其他專業的想補習,並在某個方面趕超交通人,是很簡單的一件事。

交通熱點顯而易見,蛋糕卻吃不到,有點悲哀吧。

有空更

第二部分 我交通本碩混的個人經驗,以及交通英國讀研的體會
第三部分 心目中未來的小打算以及實現手段


其他兄弟的答案大致看過,有贊成有不贊成,說些自己的看法吧(交通專業本碩博),拋磚引玉,僅供參考:
1、交通專業是政策導向型專業,也就是說跟國家宏觀政策密切相關。目前國內交通設施大規模建設的時代已是過去式,隨著一帶一路等國家政策的引導,中西部仍是交通建設的主戰場(據我所知,這樣的趨勢已經持續了三五年)。並且,現在中西部交通建設的成本很高(融資難),一方面是設計標準提升,另一方面是客觀的工程施工難度。但這樣的局面決定不了交通工程專業的發展。交通工程一級學科下面有很多分支很多方向,例如你學載運工具或者交通控制的,關心這些交通建設情況沒多大意義,只是個大背景而已。所以,作為大一新人,你最重要的是根據你學校的學科設置、師資力量、研究實力、興趣愛好特長選擇一個具體一點的方向。
2、當然,部分學校沒有細化專業或者設置具體研究方向,這時你能做的:
(1)多看多聽多學,了解交通工程專業的特點和自己自身的特點;
(2)把學業成績搞好看點,爭取讀研,有人提到過,交通專業的本科和碩士就業層次差距很大,長期發展,需要碩士及以上學歷;
(3)關於出國的問題,如果你醉心學術,最好走這步,國內外研究生教育差異很大,而且最理想的做法是,本碩(國內)、博士(國外),若你本科是交通工程強校除外;若你研究生畢業後去設計單位、規劃單位、諮詢單位工作我不建議你出國深造,原因暫不解釋,展開話多跑題。
3、交通專業,多學科混雜,研究方向多如牛毛,暫不介紹,若你有特別感興趣的點,再說。最後簡單談一下交通工程專業的前景吧。一句話,交通工程大有可為!
原因之一,很多交通現象是無法根本解決,只能緩解惡化,合理引導。例如:交通擁堵、交通安全。這說明交通專業有固定的資金保證和充足的立項需求。
其二,交通建設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頭戲,前20年以房地產為主要手段的國家經濟發展模式已近尾聲,房地產泡沫已是事實,在經濟結構調整期,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如何保證穩健的GDP,交通基礎設施投資任重道遠。
其三,交通的發展不僅僅需要建設,還需要規劃、管理和養護,而後面三項都需要大筆的資金投入。

總結,在強烈的國家發展需求和足夠的資金保證情況下,交通這個專業大有可為。


本科交通工程狗告訴你,本科學的東西太泛太淺了,從施工到材料到規劃,這門學科真的太大了,喜歡這門課程並且想有所成就,自己得有主見,哪些課70分過就行,哪些課90+都還要課外學習相關內容,定好自己的研究生方向,就是這樣


個人認為交通的發展包括規劃、建設、運行、管理四個部分,相互聯動。
1、現在的交通建設表面是基本成型,一般稱之為骨架網路基本建成,後面還有好長一段路需要走。
2、現在的交通規劃講求與土地規劃和總體規劃的「三規合一」,這是「十三五」規劃的新玩意兒。
3、現在的交通運行包括了太多的種類,城市內部的公交、地鐵、道路、慢行等等,城市外部銜接的高速、國省道等等,都存在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4、現在的交通管理涉及的政策、規章和管理方法、理論都沒有定型,都有可研究的巨大空間。
我覺得交通工程專業本身就是為解決交通產生和運行的四個部分的問題而設置,所以發展前景可以用好來回答。
它所涉及的東西確實很寬泛,什麼交通調查、模型、規劃、交通經濟,甚至還有結構、路勘等其他相關專業的東西。
本科的開始階段,題主可能才剛剛接觸到專業導論,面對抓不到主幹的專業培養計劃有些蒙圈。
題主既然要考研,就寫點建議:
1、好好學習,開心玩耍;
2、交通工程的核心東西無非是交通模型和規劃,可能有些難,以此為基礎發展的調查、組織、經濟等等就簡單多了;
3、考研要選好導師,研究生階段這件事情是最重要的,當然你的努力是第一位的;
4、研究方向這個東西其實不那麼重要,你喜歡什麼就可以去鑽研,都是大學生了,別把自己限制在一個特定的領域,何況交通工程本身就是交叉學科;
交通工程研究生畢業之後的收入么,還不錯哦!


傳統交通不落伍,數據方向更適應潮流,不過傳統交通以後門檻可能會越來越高,博士幾年後都要成標配了,數據目前門檻低,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包括海外學成歸來的巨大競爭,門檻也會被逐步提高,畢竟,國內研究交通大數據的也就同濟,國外美國,新加坡,英國都在火熱的研究,而且,國內一半也是做城規的研究數據多一點,趁早學些熱點的吧,但不要荒廢傳統的交通項目的手藝,比如CAD,Vissim等,雖然就是操作性的東西,但當你發現新東西學不下去的時候,這些東西還是能幫助你養家糊口。鐵路什麼的就不要學了,體制思想太嚴重,嚴重磨滅年輕人活潑開朗的氣質。
小本一枚,喜歡交通,17畢業,共勉。


不清楚樓主所說的「交通工程」的範疇到底是什麼,但就我自己的理解說一下:
1.交通工程小類,偏重土建方向,貌似是學些道路設計相關的知識,以後工作方嚮應該偏向施工單位或設計單位吧,因為我一直不是這個方向的,不太清楚,不過認識一哥們長安大學這個方向的,本科畢業去了遼寧一設計院,我感覺挺不錯的。
2.交通工程大類,也就是偏重交通運輸類,主要學習交通規劃,交通流等相關知識,其中有的院校也會學習軌道交通知識。本人應該算是這一類的,本來交通運輸專業,因為學校原因除了學習交通類課程外也學車輛相關課程,當時個人比較喜歡交通方向後來考研到其他學校,研究生期間所學更偏向智能交通。
既然樓主剛大一(還是大二?),還有很多種可能,平時多了解一下自己喜歡的方向,看看跟自己想的是否一樣。本科期間一定要學好專業課,學好編程,學好編程!現在社會背景下,學好編程即使以後你不搞交通對找工作也是有幫助的。搞了交通,學好編程可以在傳統交通與智能交通間隨意切換。找工作,考研兩個方面範圍會更廣。總之,學會編程很重要!不會編程的我在學智能交通過程中很慘~
希望樓主加油!
以上是我個人拙見,如有冒犯,見諒!關於編程這一觀點純屬個人意願,同學中好多不會編程的仍然找個好工作。
手機碼字,不喜勿噴!


准交工本科畢業生一枚,現在一家設計院實習
交通工程在不同學校的方向偏重是不一樣的,如某工偏重單片機、交通控制一塊,某大偏重大數據、智能交通一塊。相對應的就業方向也是不一樣的。
我個人是認為交通領域需要讀研讀博出路會更多。理由如下:
1、本科生專業知識淺薄,交通工程大類(如果學校沒細分什麼方向)學的東西很多,而且很淺,出來工作發現很多都只知道皮毛。就業方向是設計院(從畫圖改圖做起)、施工單位(這個還有土木的爭)、考公務員(研究生不是優勢更大?)、智能交通行業(其實嚴格來說不是很對口)、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公交地鐵公司運營調度管理等,以上工資普遍不高,而且優勢不大。
2、在設計院工作應該是比較對口的(就我們學校專業設置而言),然而設計院遍地都是碩士博士,一個本科生去到學歷低壓力大不說,工作能力也不一定能得到好的體現。
3、讀研讀博能夠積累相當的項目經驗
4、交通行業很大一部分是與國家發展地區發展相關聯,涉及到的項目,必要的文憑還是要的
5、讀研讀博之後,想到設計院規劃院工作,選擇機會很多(很多都是要求碩士以上學歷)

當然,還有公務員和國外深造可以選擇。
交通作為傳統行業,而且我國的交通規範很多都借鑒國外的經驗,其實發展得並不好,所以我認為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面,交通會依然是一個很穩定的行業。


推薦閱讀:

TAG:大學專業 | 交通管理 | 交通規劃 | 智能交通 | 交通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