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非心理學專業出身的人想當心理諮詢師?


  1. 很同意入行門檻低的說法。首先在勞動部證書層面,就非常簡單,前些年基本上就是「背題」考試,通過率不低。完全不需要你有心理學基礎,甚至不需要參加培訓,背下來選擇題就可以了。
  2. 鑒別機制很難完善,除了學歷,基本上沒有很靠譜的鑒別方法(即便是學歷也很有水分,心理學是個很廣的領域,例如主修人力資源方向的心理學畢業生,即便是個博士,他可能也不會做諮詢)。心理諮詢又是一種無形產品。例如我說我是舞蹈家,你若不信我當時來個一字馬,你多少會信一點。但諮詢行業貌似沒有這種簡單粗暴的鑒別手段。
  3. 金牌兼職。心理諮詢師是一個很適合作為兼職的工作。首先它根據時間計費,每小時xx元,周六上午沒事兒去做個諮詢,輕鬆加愉快。第二,它單價收的比較高,兩三百都是入門價,這很有誘惑力。第三,諮詢工作一定是在客戶閑暇時間(例如周末),開展的居多,這也正好符合兼職的需求。因此你可以坐著本質工作,同時每周兼職去掙幾百塊錢。
  4. 想給自己治病。這個群體或許佔據諮詢師行業的小半壁江山。我和我媽關係不好,我去學個諮詢師;我總是太內向,去學個諮詢師;我剛治好抑鬱症,去學個諮詢師……人總是希望被拯救,要麼被別人拯救,要麼被自己拯救。被自己拯救還便宜,何樂不為?(ps,這裡的病為廣義,泛指一切心理不適)
  5. 聖母情結。教師團隊改行做心理居多,當他們看到人類的精神生活處在水深火熱中時,不覺激發了聖母情結,希望自己用愛去拯救眾生,因此選擇了諮詢師行業。如果按照4中對於病的概念,聖母情結本身也是一種病。
  6. 把諮詢簡單化。心理諮詢不是安慰,不是居委會大媽的勸說,更不是某電視節目裡面專家的幾句帶火藥味的雞湯。它是一整套系統化的幫助技術,以語言為主要表現形式(部分技術中會有道具和特定的行為,例如沙盤、暴露、藝術表達、正念等)。看上去只是在說話,但實際上諮詢師每一句話背後可能有著上百字的分析。說個基本功練習:你去找一個有情緒的人,聽他說話,他每說一段話,你就用一個形容情緒的詞語做總結,並求證。看你的準確率有多高?
  7. 不督導、不學習、不總結。心理諮詢不僅僅是兩個人在諮詢間裡面的50分鐘,它在前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技術學習、案例督導(目測國內至少90%以上的諮詢師需要接受每周一次的督導)、案例討論、案例記錄、總結、分析反思。整套工作下來幾乎是兩倍的諮詢時間,而且督導和學習費用不低,每年10000拿出來備好了,這只是個入門價。

http://weixin.qq.com/r/ATjZwb7EgOP-rfqi920T (二維碼自動識別)


補充:看了一眼其他的回答,大家有沒想過,「覺得自己有問題就去考證了」和「聽說XXX就來考證了」是一件非常不自然的事情?

要打官司,不是應該請律師嗎?
要治病,不是應該去診所和醫院嗎?
……選擇自己學,只是因為諮詢費太貴吧。

只是感興趣的話,學了為什麼又要考證?
因為門檻低就去考證? 就去從業?
是不是因為你相信,這個行業會有好未來?

是誰讓你相信這個行業前景好? 是誰讓你覺得別無他法只能考證?

(原答案,跑題準備……)
假如再有個問題是「為什麼私人教練里這麼多非體育專業的人」就好了……這兩個行業挺像的。


1。行業准入證書,諮詢師和健身教練證都比較好考。對於業外人士來說,心理諮詢師備考複習時間稍長,考試好過,健身教練證考得很痛苦,但是培訓時間短。……總之比起醫師司法和翻譯,這倆都是渣渣。


2。(至少本科階段)學校教的和社會需要的嚴重脫節。科班出身的人往往也需要參加培訓機構的培訓。(此處培訓是泛指業內,不是專指國家證書。)科班出身的人被迫和非科班的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3。大眾對這兩個行業了解得太少,少到根本無法憑自己能力鑒別出相關人員的水平。甚至大眾覺得這行業里人都差不多,根本沒有水平的分別。

4。偏偏還都執行預付費制度。先交錢,後執行。

5。這導致了銷售(銷售自己或銷售課程)的能力變得非常重要,甚至強於專業水平的能力。

6。繼科班人員在培訓領域被迫和業餘人士站一起之後,在銷售領域科班出身的人又被甩下一截。(雖然本科沒培養出專業能力,倒是把職業道德培養出來了,所以宣傳上不敢亂說話,而業餘人員則毫無顧忌。)


7。種種淘汰之下,居然是業餘出身才更容易在該行業生存下去。


8。有些營銷做得好的人,片面推動了輿論,大量的刻板化宣傳,造成大家對兩個行業收入高、輕鬆容易的印象。事實上從業人員很難持續作業……同時,收入與高端客戶需求其實沒那麼多……全職諮詢人員很難生存,全職教練受到健身房過度管理。(其實宣傳不全是他們搞的……)

宣傳的巨大壓力也在拷問從業人員:我真的有那麼神奇?我真的有那麼高的水平?(這是一種篩選機制,良心值過高就……)

9。兩個行業都缺乏基礎服務。比如就醫可以選擇小診所和三甲醫院和私人醫生,教育有打工子弟學校和國際私立和家庭教師。但是私人教練和心理諮詢,從一開始,行業內水平再低端的也是二三百一小時起。(心理學碩士生例外……)


諮詢方面,國外可以有公益團體,互助小組,醫保範圍內的心理諮詢。健身方面,國外網站上很容易獲得完整的健身知識和訓練計劃,健身房很普遍很多樣化。

但是國內,沒有這些高低錯落的生態系統,只有強行拔高的高端一對一服務。

而且需求量不多,降價不能換來收入上升,只會把從業人員變得更累。

10。由於缺少基礎服務,收入中等的人群想解決自己的(心理、身體)問題,最省錢有效性價比高的方式,竟然是參加從業人員培訓。在培訓班上,總有一定比例的人只是想解決自身的問題。

11。由於行業資格證好考,加上有人宣傳行業就業好前景好,想發財的、想治病的、想謀生的,紛紛參加了培訓班。(看第一條、第五條)

12。現有高校對人才的要求並不強調技能、教學,主要看論文……這導致學院派和實踐派無法融合。學院派因此封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順便造成培養的下一代人才也與實際脫節。(看第二條……)

同時,兩個行業中實踐派走到高端層次的人會選擇轉而兼做商業化的業內人士培訓(心理學這邊也有學院派過來兼職的)。(再看第二條……)

13。費用起步高,培訓費更高。兩個行業中想要在專業內深入發展的人,每年有相當的收入變成了培訓費。(兩邊價格差不多,大概一天1K上下……)培訓機構進一步影響輿論,造成行業收入高、前景好的宣傳氛圍。
(看第七條第八條)

14。當行業內高端人士忙於賺業內人士的錢,他們就沒有動力開拓額外的市場,做額外的普及工作。也沒有特彆強的意願進入高校教學。於是基礎生態系統照樣空缺。(看第九條……)

15。由於兩邊業內培訓多數走短期、集中、快速路線,導致業內人士也會覺得自己實際能力短缺,具體表現在,兩邊的同學群都容易出現「我遇到一個來訪者/客戶,有XXXX問題,該怎麼處理」這樣的問題。

同時,兩邊都有不同程度的迷信新技術的現象(XX取向的治療技術,XX工具的運用……),因為這種培訓短平快,從上到下都很歡迎。

16。當專業人士多數浮於表面、浮於短平快,加上被宣傳過分拔高,一些真正有複雜疑難需求的客戶,往往抱著極大期待卻找不到合適的諮詢師/教練。
從而,導致大眾認為「專業人士沒啥了不起」。

17。心理諮詢只是心理學一小部分,健身也只是運動體系的一小部分。國內心理學和體育教育、運動人體科學、體育學、還站在「全面基礎大而全」上培養。

分開說,心理學確實本科階段培養不出來合格諮詢師,體育學這邊又經常定位成培養萬金油體育老師。

教師們迫於論文科研脫離實踐(心理),或者本來也缺乏經驗脫離實踐(體育),而實踐派老師可能缺乏科研能力或教學能力,加上缺乏進高校的動力,一直在體系之外。

……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師資力量層層阻礙傳承。(看第二條,第九條,沒有傳承哪裡有生態系統。)

18。後來的故事就是,行業內劣幣驅逐良幣,行業外大眾對兩個行業期待過高又反覆失望。心理學本科生積極考研,諮詢方向研究生從一開始就做好了沒錢賺的悲壯心理準備,健身教練這邊,運動科學的人才培養繼續與現實脫節,教練則在頻繁跳槽後終於轉行。

19。而大眾繼續以為兩個行業輕鬆又賺錢,不斷湧入進來。


說點樂觀的。
新的希望已經出現:互聯網的力量。

健身這邊已經開始了,健身小團體課、健身普及課程、健身公眾號、健身app、健身團購,還有X熊快跑這種低價健身。還有做硬體的。


心理這邊,簡單心理推出了58元傾訴項目。這應該也是開始(呃……這邊好像就了解這一個……)。心理學普及公眾號也出現了不少。

果殼網搞了個在行,現在上面既有心理諮詢師,也有健身教練。諮詢師和教練,有擺脫傳統場地限制的可能了。

總之,哪天出現了生態系統級別的分化,做到各取所需,也就有各司其位、各專所長了。(話說美術作品市場其實也有這個問題……缺少低價的普及類藝術品……)(就沒有人向廣場舞學學嗎?)

利益相關:……呃……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覺得好賺錢。雖然我說得有點直白,但請原諒我的直接。我試探性地在身邊考察和調查過無數的諮詢師和正準備考試的學員,大多數的回答是這樣。

另外,就是有心理問題想要自救的人也想要學心理學,並且考心理諮詢師證,他們想先自我救助,然後幫助其他更多有心理問題的人。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

還有一些人呢,就是像我一樣的,在本職工作之餘,結合自己的性格特點,想找一些工作的樂趣。現在的社會多元性發展比較強烈,一輩子做一門工作已經不可能。多去嘗試一些新的職業,多擴展自己的人脈和事業,也是一部分人想要學心理學並且考心理諮詢師證的原因。

不過說句心裡話,心理諮詢這份工作並不好做,現實的情況就是大多數諮詢機構做諮詢的人都很少,一個月都接不了多少案子,為使機構能夠生存下去,做培訓、做社區服務工作、考試輔導、心理講座、沙龍的事會佔據一大半,真正想要靠心理諮詢並維持自己的生活非常困難。因此,我不希望那些剛考到證的同學就馬上去諮詢機構做諮詢師,如果可以的話,以兼職為主比較好。找個好老師,好夥伴,研究一下諮詢技術,多學習理論知識,集思廣益,結合自己的性格特點,發展屬於自己的諮詢才華。心理諮詢這東西是開放式的,多角度的,不能用書上的東西或者程序,就去給求助者做諮詢,這會適得其反。

一名好的諮詢師,他們在收費的時候會酌情考慮求助者的經濟情況,做合適的收費,不會漫天要價。

一名好的諮詢師,他們在諮詢的時候不會邯鄲學步,紙上談兵,會根據求助者的特點,採取不同的諮詢技術來給求助者治療。

一名好的諮詢師,是個會擅於學習的人,一天24小時都不夠用,都會拿來充實自己,卧室里肯定堆了不少要研究的書籍和資料。

一名好的諮詢師,是不會說自己多NB的,也不會在現實生活中用心理學的東西去看待任何事物和評判別人,他只會在需要諮詢的時候,才會展示自己真正的才華。

一名好的諮詢師,絕不僅僅滿足於拿過的證書,而是對知識的無限探索和渴望。

心理諮詢師這個行業的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它的發展和創造力。在大家都沒做成熟、找不到規律的時候,你找到屬於自己的事業方式,那麼你就比別人優秀了。


曾經想做一名心理諮詢師,現在可能不會當成主業了,但是有可能的話會去考個證。我出生在一個破碎的家庭,痛苦過,迷惘過,絕望過,很偶爾的一個情況接觸到一些心理學知識,並嘗試使用這種方法來治療自己,現在看來效果不錯,我希望能用它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人,就這麼簡單。


說白了,很多人把心理諮詢師當成知心大姐、知心大哥,以為就是開導人的一個職業。

有些人覺得這個行業好賺錢,聊天就可以賺錢。有些人覺得這個職業有面子,比較神聖。有些人覺得現在的人壓力大,這個職業會比較有前景。

在這裡,我真的潑一盆冷水,一般的人,不要去做心理諮詢師,說實在的,有時候不能幫助人就算了,而且會害了別人。

我另外一家培訓學校,我曾經招過4個心理學專業的全職心理學老師,面試了很多心理學老師,自己也看了非常多的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主要是以國外為主。每個心理學畢業的人,都想當心理諮詢師,包括題主說的那些非心理學專業的人,也想從事這個行業。

現在心理諮詢師的證是勞動局頒發的,很容易考(我朋友就做這個輔導的),甚至可以花錢搞定。我面試過心理學專業的老師,看的基本都是國內的心理學書籍,連國外的一些基礎心理學也沒有看過。更何況那些非專業的人呢。

心理諮詢師需要很專業的素養,有專業的理論知識,以及大量的社會實踐和經驗。這樣你才能更好的幫助別人疏導心理問題。多看看國外心理諮詢師是怎麼做的,心理學國外真的比我們發達很多。特別是美國!


1、無知者無畏;2、利益驅動。這就是江湖上魚龍混雜的原因,每個行業都存在懂點皮毛(甚至根本就是不懂)冒充專家牟取暴利的人和事。


大概跟我報考這個專業之前想法一樣吧
1. 跟人聊天我很會啊,可以拿來賺錢多好
2. 感覺自己比同齡人成熟得多,覺得你們跟我聊的問題姐早幾年都經歷過
3. 總是說出一些似乎很有道理似乎讓別人豁然開朗的話,於是很有成就感以為幫別人解決了問題。
4. 一小時200塊,一天工作8小時,年薪50W+。簡直是走向人生巔峰的捷徑啊!

但,實際上
先把「聊天」和「心裡諮詢」的區別以及諮詢師需要的技能放在一邊。
【心理諮詢師自身需要有金剛不壞之身】
聊天一小時,需要消耗巨大的心理能量,後期還要分析整理材料。一天真做八小時諮詢大概會死人的吧。基本上一般水平是一周20小時,工作量已經算比較大了。而且後期投入會比較大,就算本專業的已經畢業工作,也要參加各種培訓,提升技能,培訓都很燒錢。

綜上,
1. 心理諮詢師沒你想的那麼容易當。
2. 心理諮詢師沒你想的那麼容易當。
3. 心理諮詢師沒你想的那麼容易當。
4. 心理諮詢師賺的錢沒你想像的那麼多。
5. 心理諮詢師賺的錢沒你想像的那麼多。
6. 心理諮詢師賺的錢沒你想像的那麼多。


看到好的一點,那就是越來越多人對心理健康重視起來了,也看到了這行的前景。雖然現在還有些不是那麼客觀的認識,至少有意識了嘛。
再一個,現在有些做的好的從業者反而是非科班出生,而科班出來的很多轉行做了其它。
這個現象值得深思,有一點是學校內教育,一學校方面,二學生自身方面。有多少學校是讓學生學到真學識的?又有多少學生是認真學習了的?
而很多後來入行的人,在生活閱歷上,經濟上很可能比一直科班以及後來一直混在這一行的人更厚實,特別是經濟。了解的都知道,要想在心理諮詢這行走得久遠,不是那麼容易的,也許就是看過了世間的險惡依然抱有希望的那群人才能夠更加堅定吧。


弗洛伊德給愛因斯坦的信里說過一番話,大意是:你我其實是同一層次的人,只不過能看懂相對論,推導出質能公式的人少之又少,而心理學,誰都能來插一嘴。以前看心理醫生,雖然不是專家號,但是一點也不在乎我的感受,也不看我寫的東西,就是講人生大道理,還沒有我朋友講的好,我就覺得心理諮詢沒什麼前途


後果請參考《我愛我家》第46集 生活之友


不知道為啥做諮詢,我可以講講大家為啥考諮詢師——以下是我的詢問調查結果。不保戲劇性,但是絕對可以保真實。


新班主任說學校來了新規定,必須有諮詢師職稱才能競聘班主任,於是去考諮詢師。

老班主任說自己畢業時間早,中專想搶碩士生的工作,必須有點特長,於是去考諮詢師。

團委書記表示,想保住位置就得高學歷,為了不被新來的碩士擠掉,必須過諮詢師。

醫院工會主席表示,現在博士碩士那麼多,領導要求轉崗,我學別的等於重來,只好去學諮詢師。

街道大姐為了不下崗,要求去調解鄰里糾紛,領導說怎麼證明你能力?去學個諮詢師吧。

在校學生講,大學畢業等於零,光有文憑怎麼行,必須靠個諮詢師,為將來求職增加砝碼。

律師打官司被人牽著鼻子走,感覺太累,想要看穿當事人,必須學個諮詢師。

法官說現在鬧上訪的有很多是瘋子,需要鑒別一下,外請專家太費錢,於是要我學諮詢師。

精神科大夫說,其實我也想高薪,可是住院太危險,得,還是轉行學諮詢吧。

「社會閑達」(已經步入社會,坐在辦公室里閑得慌的各路達人!)鬧得慌,跟心理諮詢師聊過之後感覺放鬆了,從此對諮詢發生興趣,立志學個心理諮詢師。

畢業的學霸表示,本來不學這方向,看到女友(男友或泡友)來學諮詢師,也來跟著湊熱鬧。

自己感覺挺困擾,看了心理學的書感覺沒用,想學專業的手段「自助」。

正在接受心理諮詢,感覺跟諮詢師說話沒安全感,想知道諮詢師如何對付我,於是去學諮詢師。

感覺和諮詢師說話不舒服,不想被他控制,為了對抗諮詢師,前去學做諮詢師。


因為精神科太少、抗抑鬱葯定成處方葯不好買,不能有效的碾壓心理諮詢市場。


因為病人太多。


覺得好玩、容易、張嘴來錢。
如果要只是考個最低規格的證就開始工作,也只能陪來訪者聊天了,一次收費一二百,最後劣幣驅良幣,想想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這個行業名聲也會越來越差。


入行門檻低不說,渾水摸魚容易,拿個證後,稍微學點忽悠普通人沒問題,再結合星盤塔羅冷讀,就是一個小半仙。

這行在國內從小到大,從業餘到職業充滿著大量混事的,職業多年的也一樣,能真正解決問題的人太少。

第三世界的行業規範,卻拿著發達國家的時薪


因為開始覺得自己的心裡有問題,後來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都是心裡有問題,從而導致更多的問題出現,人們總是在意環境,外表,其實最應該在意的是內心。


首先 我覺得心理學是現在的流行趨勢
說白了就是可以賺錢

然後 高端,一說我是心理學的
我就會覺得這人肯定有點本事

其次 門檻低 會說話會觀察的糊弄幾句
我都會被騙到,心裡想這個怎麼這麼
牛逼呢

最後 裝逼真的挺不錯的


好為人師


還有很多多愁善感的年輕人認為自己是作家呢。


文不對題的答一句,作為心理學本科在讀的學生狗。如果考研沒有上心理諮詢方向。絕不持證上崗,對自己負責,也對別人負責


推薦閱讀:

為什麼人總是自己過不去?
有哪些很萌很治癒的電影,動畫,漫畫,以及這一類的物品可以推薦?
看完 AV 後,為什麼我會有一種罪惡感,是什麼原因(如心理因素)造成的呢?
沒有老師出沒的前提下,為什麼原本哄鬧的教室有時會突然間雅雀無聲?
跟人說話總露怯怎麼辦?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師 | 興趣和職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