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會死嗎?

blogger 會隨著twitter的強大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嗎? 人們的思考越來越片段化,博客是不是已經不易生存了?


每一個Bloger衝動創建自己的博客時,都曾幻想過用博客年復一年地記錄自己的生活,幻想在老去時翻看文章時的感動。但幾乎沒有人能夠堅持,因為博客的傳播機制並不好,人們並不喜歡沒有反饋的付出,也因為付出高質量的內容耗費精力過多。

博客是互聯網上僅剩的少有的容許安靜深思的地方。當用戶被微博與人人的廉價信息所吸引時,博客上的低質量內容和用戶被篩走了。於是博客的高質量就顯得彌足珍貴。至今我仍然沒有看到博客的替代品,它仍是一個可以「託付終生」的產品,至少,現在看起來,是這樣。

就算博客衰弱,它還會以另一個不知的名字再生,因為高質量分享的需求永在,在這個紛繁的世界,總能有一小撮人熱衷於記錄,並懂得沉思。


與其說博客會不會死,不如探討一下個人表達會不會停止。

答:不會的。

不管這種表達是生理上的需求還是心理上的訴求,可以肯定一點,人類先天就有表達的慾望。

我們現在為什麼很少寫字,因為我們有了WORD;我們為什麼很少寫信,因為我們有了E-MAILL。

而博客只是互聯網時代給予我們表達欲求的一款工具,既然是工具,那麼,在沒有更好的工具替代它之前,它是不會死的。因為:

表達不止,工具不死。


博客,微博屬於不同形態的產品,滿足人們不同的需求。比如說你要論證」博客未死」這個命題,你可能需要列舉事實數據,闡述自己的觀點,那你就要選擇博客;如果你只是想說明你的觀點」博客死不了」,那你可能就去發推了。
比如說,前段時間羅永浩,霍炬,和菜頭爭論推特和新浪微博的孰好孰壞,最先就是起源於推特。限於微博客本身字數的限制,很快他們便將戰線退到各自的博客,引經據典,分析論證各自的觀點。還有一些人會定期把自己微博客上的內容整理到博客上。
微博客、社交產品只是用來分享自己思維火花的平台,但人類的思考永遠不是碎片化、片面化的。微博客、社交網站只是利用了人們碎片化的時間產生了碎片化的內容。博客內容會通過分享鏈接流入微博、社交網站等平台繼續傳播。
另外,博客也分BSP上的博客和獨立博客,在如今的商品經濟驅動技術發展的時代,媒體的炒作已經嚴重影響到人們的選擇。博客大熱的時代,形形色色的人或是因被BSP引導或是生活中跟風,都湧入了博客圈子。但是,當博客這個概念慢慢降溫,而BSP盈利方式不明確。互聯網巨頭和風險投資商們依然熱衷四處尋找可收購或投資的企業,不過他們的目標已經轉移到互聯網應用、社交網站、微博客或者問答社區,博客這個話題對他們來說已經拿不上檯面了。博客這個產品經過沉澱,已經回歸理性。最初被引導寫博的人們已經逐漸對博客失去了興趣,轉而投向了微博,社交網站等平台。博客概念已經過時,但博客本身這個產品沒有過時。同時,隨著社交網站、微博客等產品逐漸降溫,肯定也會有大批的用戶叛離,投向更新穎的概念產品。
博客沒有死亡,消失的是只是泡沫,流失的是不適合博客這款產品的用戶。寫字的人仍然在寫字,創造價值的人仍然在創造價值。只是Web 2.0的發展,用戶被細分,給了用戶多元化的選擇。
更多內容看我博客吧:
http://www.yuewei.net/633.html


不會。它們各有用武之地。

我估計博客最火熱的時候,對「書籍是否將死」也有過類似的疑問吧。

到今天我認為書籍是凝鍊成塊的智慧,博客是智慧的片段,而微博中也有智慧的閃光。細小、精巧、容易理解的東西總是討人喜歡,但人們會慢慢發現它不是一切,屆時博客的價值會再次得到承認。


我的看法是博客不會消失的,我是從高端用戶角度去思考的:
1.目前使用博客的高端用戶並沒有放棄博客;

2.自己的感覺是:這群高端用戶把微博定位成博客的宣傳出口,是為了幫助宣傳博客而開設微博的。而非為了積累知識,分享知識去開設微博;

3.在我周圍的可能成為博客的高端用戶開設微博也是為了維繫朋友圈,而非記錄系統的知識點;

因此,這群高端用戶繼續使用博客,未來的高端用戶又不打算用微博代替博客。所以,目前來看,博客似乎還沒有出現瀕臨滅絕的趨勢!


很多人說不會,但是,你要知道,微博來了,寫博客的人會少一些了,儘管是還有一些人在用,但是,用戶少了,生存就可能成為問題了。
儘管網路來了,報紙還在,但是,你也要看到,美國的很多報紙集團都倒了。

再補充一下,博客發文章麻煩,尤其是在中國,很多文章發不了,或者發了又發刪了,這樣,寫博客的成本很高。而寫微博即使被刪,也得到了一定的傳播,而且刪微博的成本應該會比刪博客高一些,而寫微博的成本肯定比博客要低許多了。


博客相對於其他社交平台而言,是高端用戶的產品,因為博客相對於其他社交平台的高成本,用戶數會減少,但絕不意味著滅亡,因為用戶數的減少其實是一種篩選,選出了在浮躁社會中還能靜下心來寫文章的人群,這些人不斷的創造著高質量內容,而互聯網時代是內容為王的,高質量的東西必定會留下印記,博客不會消亡,相反會改變自己的產品屬性,走向高端化,比如Wordpress建站,Github博客,這些對於程序員當然是小菜一碟,但對於普通人可能是難上加難,甚至連markdown可能都懶的學習,而這種高成本的篩選留下的正是高水準的人和高水準的博客,它不會死。


中國博客肯定會死。


個人博客可以算網站的一處獨特形式,網站會死嗎?所以博客呢?


博客不會死,它會以其他形式重生,比如Medium,比如Zine。

就如@王皓 和@小歐 所說,博客承載的是文章,是故事,是知識。最早的時候,人們把它們刻在石碑上,青銅器上,寫在羊皮卷上,竹簡上,再後來寫在紙上,現在,則直接用鍵盤寫在網路上…只要人們還在講述故事,創造知識,博客就不會死。

雖然,微博,Twitter似乎搶走了博客的流量,但是也可以看見,其實現在微博上更受歡迎的是長微博,轉發和互動都很高;而Twitter則是通過簡單摘要來傳播原文鏈接~

如果大家感興趣,不妨看看Zine,她是一個移動優先(即非常重視智能手機)的產品,講求簡單易用卻又個性化十足。

至少有這幾點會吸引大家:
- 最好的手機寫作和排版能力;
- 最專註的Web編輯器;
- 設計精湛,並簡單易用;
- 支持文章在手機/PC上都可以看見;
- 支持WebFont,讓中文字體也可以顯示在網頁里

說Zine是一個博客有點並不合適,因為她吸取的是博客的精神與文化,只是用移動互聯的技術重新的承載了人們的故事和知識…而且,也增加了特別的獨有的能力,比如注重排版,注重字體……

歡迎大家試用Zine


這要看你所說的「死」怎麼定義了,如果說博客會被微博逼到一個小的角落成為一種小眾應用,那麼用不著預測了,現在已經是了;如果說博客會消失,我認為不會,因為博客的需求不是微博可以完全替代的。


肯定會死,只是時間問題,卡帶會死,黑膠會死,cd會死,dvd會死,但音樂不會死,這個道理是共同的,博客只是文字的載體。


我覺得什麼都不會是死,妓院到現在還存在,只是形式不同,有需求就有市場,除非他的需求被其他的東西轉化了,想想世界發展了那麼多時間,哪些可憐的生物最後死了,這個道理似乎太博大精深,但是又很好懂,屬於我最近一直在想的問題。我揣摩應該探討學習下考古人類學才能真正回答。除了前面的回復,在此不裝逼的說,
至少微博並沒有給予人們很好的討論平台。
微博的特點是快、閃、粉。快速分享,世界或是腦海閃動的信息,還能求粉。但是真的要討論,這樣一樓一樓真的適合么,我某種聯想到百度貼吧,我很少用,但是前段時間因為工作需要查詢了一下,我發現,很多時候,亮點回復,在「第73頁第11樓」這是虛指。作為一個社交網站,人的能動性在於,討論的時候能夠產生觀點碰撞和火花,我想這是每個社交網站,包括知乎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為什麼要談這個,所有的社交網站,真的只是無聊的」hi,和我睡么?「一件東西產生時候總是被人罵,真正的精華總是在發展中被挖掘的,同理適用於大部分藝術。假設我今天用fb,我的朋友有太多群體,我又有太多需要,我需要和熟人保持聊家常,「吃了么」,討好老闆,還需要讓他們知道我不是無所事事,偶爾在狀態里更新點關於工作的事……
而微博又不同,他是一個太適合做運營的東西,因為變成了名人效應。這裡可以扯開說太多了,只想討論一種情況,假設今天我真的說了點什麼關於《黑客與畫家》的看法,當真有人認真回復了我,於是我們認真討論,碰撞和產生了火花,回復狀態的功能可以使多人討論,可以使大家不用太思考就說出想法,可是我需要整理信息,並發布給想和我討論的人(博客功能之一)
這些似乎前面都有人提到,似乎我說了一堆廢話,但是我的觀點是:是否真的能產生幾件產品,能滿足人們所有的需要。web發展到現在,已經出現「垂直社交」的概念了。我回到我的自然界理論:首先,你怎麼定義「死」?

我朋友為了裝逼,買了改裝的老式電話機的聽筒插在手機上接電話。很多東西都不會死,如果你觀察豆瓣你就會發現人們是多麼懷舊。我有很多的老式磁帶,我朋友嘲笑我為什麼要留著這些,是啊,音樂的東西我不懂,論音質肯定不如黑膠,這裡又可以扯到,後搖發展到現在,夾雜在聲音之中的雜音,有時候也是一種音樂。只是想舉個不恰當的例子,若干年後人們拍電影,講述2001年人們的生活,其中有個中國孩子在準備高考,恐怕就有個場景是在去學校的路上的公交車上聽著磁帶,那麼假設此電影拍在2100年,去哪裡找這麼一盤磁帶,磁帶是不是就不該死?當然這個問題帶來的問題更多了,首先這麼一個我假想的場景出現有什麼意義,其次磁帶好歹是實物,而博客、乃至互聯網都是一件很難定義是否為實物的東西。他的背後需要人運營,需要伺服器,需要維護,需要程序員,就算是雲服務也需要儲存……他其實存在也不存在。沒有人做生產磁帶的工廠了,磁帶還有,可是要是沒有人做微博了,微博還有么,以怎樣的形式存在?題外話,磁帶並沒有死,豆瓣fm不是活的好好地,人們有了fb,還是要寫信,因為紙張帶給人們的體驗與感受是不一樣的,gmail也沒有死,好好思考下再寫下來,至少這樣你才不會因為口誤而惹怒女朋友。

其次,真的能用一種或幾種代替轉化其他么?是以何種形式?有什麼可以思考和借鑒的地方?
至少就現在而言,人們需要去豆瓣喝情感雞湯玩文藝,也需要去知乎日報喝改版雞湯,但是知乎這麼大的社會化群體,不要和我提什麼精英理論三人行必有我師,他真的能做的比""STACKOVERFLOW「好么?現在國內有segment f(非廣告),他和stack一樣,真的能替代「Github」么git又能替代LinkedID么?

為什麼blogger有許多是程序員,我想大概因為這一行業快速發展,有太多新知識,甚至催生了36kr,雷鋒網……這些媒體。一方面他們也引來了投資人的親賴,可以說是雙贏的模式
包括greader叫停,也是因為,過去的設計圈,那些需要「用圖片說話」的人,已經分流到了instragram(我很少用,總是拼錯,大家指正下),flipboard,包括那個「閱後即焚」首先火的公司,叫什麼去了...包括現在新出得Be,
我想每行每業其實都不一樣這裡要分開討論又可以寫太多,都一樣的確實一個做blogger人需要考慮的,如何把那些志趣相同的人網路起來。因為只有這樣我的blog才會有人和我討論,我才能獲取反饋激發我更好的創作……豆瓣最初的推薦演算法里也有「你可能感興趣的人」,發現這招出現罵聲一片,可是微博卻用的很好"你關注的人也關注"為什麼,有什麼不同,因為微博有粉絲數,有認證,我關注的人也關注裡面有好多是行業的大牛,他們不敢亂髮「約炮么」的廢話,又扯回來,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微博的平台適合做運營。因為人要面子,我們在外面和家裡不一樣。……除了創意,思考,方法,你如何為目標讀者提供專業的服務。也許友盟最初也只是一兩個行業內人分析如何讓自己的網站更暢銷的博客(不是軟文)… …說到底,是信息效率的問題。
我想人們叫停greader時候,就有人說,我們時代不缺信息,信息爆炸也不是新鮮idea,可是這個問題卻從來沒有被解決,為什麼?我覺得得從進化樹來考慮,我真的不覺得這不是一個一家獨大的領域。

所以我覺得這是進化樹的問題。人到現在在胚胎時期還保留著魚的樣子,我還記得一種古老的魚有著最古老的骨頭還是呼吸系統,某種魚因為他的生活環境變了變滅絕了,恐龍應該是遭遇了x星撞地球氣候大變遷,可是小強卻活了下來(我讀書少你們不要笑我)……你們自己感受一下
我在這裡提出一種解決方式,考慮到太多互聯網產品,除了信息流,更像第三方服務,提供平台促成兩方交換利益。我覺得,應該像細菌一樣存在。細菌和病毒,他們是人類最討厭的東西,他們之所以無敵,是因為他們小巧無處不在,同樣小巧的為人們討厭的是蟑螂和蚊子。但是細菌和病毒更小,所以他的受眾廣,他的傳播速度是令人畏懼的,他的最大優點除了利用宿主,還有變異。正是這種變異能力,使得現在浙江省的人民還在聞「禽流感」而色變。
包括,這帶來了我認為互聯網將來最有潛力的領域,網路安全領域。……

最後,我們面臨的是WEB3.0和線下的問題。前面提到太多例子可以引出這一觀點了。包括廣告投放的問題。個人化、輕量化、需求細化、互利共生還是牛到變成人。有一種細菌長在豆的根部,汲取養分,和豆子共生。這像不像小米手機?人的牛逼,在於學會了使用工具,使用語言,探索這個世界的運行原因……這裡可以扯開太多了,聰明人應該多少能從我說的之中得到一些體悟。再提一點,為什麼evernote要和3M合作做便條貼。evernote的概念里寫道,他要做百年企業。且不論企業後期的管理問題。我想他至少給出了一個答案,他開始做便條貼了。social media發展到現在,至少我所知的,有人提出了MEDIUM(是不是這麼拼)……
包括我奶奶到現在還在訂閱紙質夕陽紅,最後你要面對這些信息如何保存,圖書館?我記得很多年前就有影視音象cd的博物館了,這方面留給大家思考討論。
再說一點線下的例子,比如可穿戴設備,比如友寶便利店。我想在複雜的彷彿被阿里一家獨大的B2B包括O2O,友寶卻是我很看好的,至少Idea方面。……不贅述了
我想互聯網創業人員要切記,要不死,你要抓住一根草,這根草,到了千萬用戶級別,就是實在的實體的東西。但是真的么?你這麼做面對的風險也是很顯而易見。分散了精力……我就不贅述了

我覺得信息流依舊是這個時代互聯網的主旋律,我覺得博客已經進化成了自媒體。這是專業化精細化分工決定的。Social Media才是正路。拓展的形式有微信公開號,這是正向的思維,反向的思維是,人們去哪裡發聲?人多的地方發聲。古代有柏拉圖站在廣場上演講,最後的悲劇是顯而易見的,人們不愛聽他還把他絞死了。但是好歹,他出名了。除了正反的思維,你還可以採取其他的思維來考慮這個問題。

又談到Google Reader,這個東西很好但是google為什麼不開了原因很多,知乎也有人探討過,這裡只想說,「死」對於互聯網產品,狹義就是「賺不了錢,拉攏客戶不是需要的數量級,不符合公司、董事會決策,運營不下去了,最後核心團隊散了,最後廠子改作別的了」深度用戶都說greader好,但是他們為什麼不付錢?怎麼鼓勵他們付錢?
我ciao我覺得我這種話嘮就不該上知乎。


博客本身不會死,這個需求會一直存在。死是因為把它做死了,最近陸續用了新浪博客,網易博客,點點網,lofter,blogbus,片刻網,以及簡書。已經快被氣死了。難看的界面設計,糟糕的用戶體驗,尤其是手機客戶端的,已經死的硬邦邦了!!博客大巴今天更是作死,手機都可以登錄,電腦登錄不了,各種奇葩!!渴望好的博客平台!!


當然不會,雖然現階段輕博客和微博很是火熱發展迅速,但是博客仍是一個闡述觀點發表論述的重要平台,目前還不具備替代性,當然社交類網站的日誌功能也很強大,但是相應的用戶群也不盡相同,這點從現有的名博和名博作者的使用產品可以看出,相信今後微博將是博客的一個新的推廣方式,人們會從微博的碎片化的信息去大概的了解一個人或是問題,當然微博的140個字也很難深邃的闡述清楚一個問題。可以相信未來微博加博客的組合將會是一個比較完善的產品組合,微博提煉觀點,博客詳細內容。


我認為博客不一定會死,但必然會無發展
1、現在的博客網站,其實以基本成為門戶網站的配件,獨立的博客網站,在中國,其實已處在消亡的路上,如無革命性的革新,獨立的博客網站的流量將逐漸下滑,直至主流用戶完全遺忘。微博等碎片化的SNS出現並快速成長的情形下,博客的曝光度和用戶粘度已降至歷史低點。
2、微博等產品功能可能進一步演化,並有替換博客的趨勢。我只是看到新浪微博上很多原先知名的博主,在以連續發布多篇微博的形式闡述個人的連貫性的思想,以曲線形式完成了博客產品的功能。


博客,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批一批的個人獨立博客倒下去,又前仆後繼的衝上來,這就是博客頑強的生命力。儘管個人的博客不被人待見,再說,博客之間交流互動的渠道很少,一個博客就是一個孤島。雖說是做網站推廣,網站外鏈有一些聯繫,也沒有深交。

搭建一個博客很容易,兩三個小時的事。維護博客是很費時間的,大部分的都是上班族或學生,最初的時候還很上心,久而久之,非常枯燥的節律,再加上要不斷地更新文章。費時費力,經營一段時間後,慢慢的就放棄了。

但是,做博客,尤其是個人博客,需要的是興趣,沒有興趣是長久不了的。個人博客是要養的,就如同養個寵物一樣,看著它慢慢的長大,心裡充滿了快樂,並且愛不釋手。之所以堅持,畢竟是花費了自己心血的,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字碼出來的,沒有功勞還是有苦勞的吧!


博客不會死,只不過現在發展博客的思路和以前已經大不一樣,目前博客一樣有生存空間,我這裡專門整理一篇文章:博客生存空間還有多少?,你可以上去看看。


我自己買的域名,自己架的程序,死不死我說了算。。。


感覺雖然現在微博置博客於一個萬分尷尬的境地,但博客不會消亡,微博離開了博客也會喪失掉很多樂趣。。。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人表達憤怒的時候會如此迫不及待?
如何克服浮躁的心理?

TAG:博客 | 互聯網 | 微博 | 浮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