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遊行(LGBT PRIDE)是否會在實質上造成更大的負面效果?

首先,本人是GAY,上個月去了倫敦同性戀遊行現場,我可以說我被亮瞎狗眼了嗎。
第一,同性戀遊行當中有大量身著女性服裝、誇張女性造型、打扮的男性參與者(你們想想一下一群高大肌肉鬍渣歐美猛男穿著高跟長裙塗抹艷妝戴金色假髮的樣子)我承認作為一項狂歡,他們也許只是搏眼球。但這麼做,真的讓我看了很不舒服。難道不會影響到普通民眾對同性戀群體的正確形象認知嗎?
第二,過分強調同性戀權利,是否會惹得旁觀者反感?既然我們與異性戀是平等的,又何須把自己擺到弱者的位置去張揚自己?
第三,現場有許多中國留學生觀眾,至少在我看來,很多人只是去湊熱鬧,並非支持同性戀權利平等等等……也就是說,跟去動物園看一場稀罕的展覽差不多,這難道是LGBT PRIDE想要的效果?

順便發一張剛剛在網易看到的網友評論,新聞是講述巴西高達千億美元的同性戀市場。

大家覺得呢?

相關問題:為何這兩年社會上的同性戀越來越公開化?


晚上回了家,思考了一下,改了一下答案,好好回答這個問題。
先對題主勸告一句:
不要在這個世界把你看低之前,自己把自己看低。

為什麼這麼說,等我接下來慢慢回答你的三個問題。

一、

同性戀遊行當中有大量身著女性服裝、誇張女性造型、打扮的男性參與者(你們想想一下一群高大肌肉鬍渣歐美猛男穿著高跟長裙塗抹艷妝戴金色假髮的樣子)我承認作為一項狂歡,他們也許只是搏眼球。但這麼做,真的讓我看了很不舒服。難道不會影響到普通民眾對同性戀群體的正確形象認知嗎?

引用 Wikipedia 對 「遊行」、「巡遊」 的解釋:

遊行巡遊可能意指下列事物:

  • 巡遊:一種以集體遊行方式慶祝特定節日或事件的活動,屬於慶祝或節日活動的一類。

根據我的判斷和 LGBT Pride 本身的意義,應該屬於巡遊。既然是這樣,那麼它的意義應該不止是 「狂歡」,更多的是一種自我認同和正義的主張。既然如此,他們穿上五彩斑斕、造型獨特的服裝的目的,恐怕不僅僅是為了 「搏眼球」,他們想表達的是對自由的敬畏,是自由能讓他們無拘無束地戀愛,這只是一種誇張的表現形式。你有在生活中看見同性戀穿著暴露、拿著皮鞭上街嗎?

另外,對於普通群眾的看法,這一點我也想了很久,可能是外國人思考的方面與我們不同吧,不過我一直堅持前面所說的:首先,我們應該學會的是自我正視、自我認同。

二、

過分強調同性戀權利,是否會惹得旁觀者反感?既然我們與異性戀是平等的,又何須把自己擺到弱者的位置去張揚自己?

這一點問得很好。我身邊的許多 Gay 也像題主一樣,對這些所謂的活動呲之以鼻。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看過《平常的心》,這部電影里的主人公 Ned Weeks 就是一個主張自由、言辭激烈、被許多人討厭的同性戀者。包括我在觀影過程中,對於他的行為方式也感到很不舒服。

但題主你有沒有想過,沒有他們,誰來為我們尋求平等、自由?
是的,你可能會想:「我可以使用較為溫和的方式聲張正義。」

在這裡,我必須要指出我身邊大多數人存在的缺點:太過膽怯,以至於不願意當那第一個出頭的人。

你以為獲得自由,就這麼容易?如果不讓世界聽到你獨特的聲音,誰會在乎你的死活?沒有那些被許多人厭惡的 「發聲者」,現在我們身邊的大多數人可能甚至還不知道同性戀已經不被認定為精神疾病(可悲的是到現在大多數人還真不知道);沒有他們略顯 「極端」 的語言辯駁,同性戀的自由會被你的 ZF,乃至你的公司、你身邊的家人,輕易剝奪(參考俄羅斯)。無論他們做出了多少貢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負面的,我們都應該首先感謝他們,至少讓大家聽到了我們渴望自由的聲音。就像現在的我們,太多人不願意站出來,為了自己的自由大聲呼喊,沒有達到一定數量級的話,ZF 是對你不聞不問的。如果當初黑人不那樣堅決,現在他們會獲得這樣的地位嗎?
同性戀今天的地位其實並不樂觀。依然有許多人存在歧視心理,正如網易網友的評論。如果身為弱者還不願意張揚自己,誰來幫你聲張正義?

好了,稍微有些偏激。回到 LGBT Pride 上來,它的意義我想還有一點:讓世界聽到同性戀的聲音。題主你可以對它外在的形式反感,沒錯,我也不喜歡許多人花枝招展的打扮,但你應該明白它本身的意義,並不在讓大眾認識同性戀的真實一面——那是《平常的心》這些電影該做的事兒。只要你能聽到我們的吶喊,看見我們,就夠了。

三、

現場有許多中國留學生觀眾,至少在我看來,很多人只是去湊熱鬧,並非支持同性戀權利平等等等……也就是說,跟去動物園看一場稀罕的展覽差不多,這難道是LGBT PRIDE想要的效果?

正是省略號後面的這句話,讓我對樓主產生了開頭的想法。

嚴格意義上來說,每個像你一樣站在線外的看客,都是湊熱鬧的人。沒必要猜測別人的目的,說俗一點,哪個人第一次看到這種盛大的集體活動,不感到好奇、興奮呢?難道看這場遊行的人,一定要支持同性戀權利,才能入場嗎?

為什麼要拿動物園展覽來作類比呢?有個道理很簡單,動物與人的區別,在於有沒有思想。題主完全停留在了 LGBT Pride 絢麗的外在表面上了,卻忽略了它本身真實的目的。照題主這麼說,那豈不是你去參加演唱會、參加什麼其他的集會,也是如此了?

四、

順便發一張剛剛在網易看到的網友評論,新聞是講述巴西高達千億美元的同性戀市場。
[ 圖片 ]

一句話即可回答:
不要看網易新聞的評論。

總結:

寫到這裡我漸漸明白了,題主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沒有弄清楚 LGBT Pride 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其實我們中的許多 Gay,包括我,都沒有這樣的勇氣,勇敢地站出來,為自己應得的自由與平等而吶喊。但是題主一定要明白,即使我們沒有這樣的勇氣,也不要用太過負面的眼光去評價、審視他們。平等不只存在於我們自己心裡,平等的愛情是應該被世界所接受的,不能光靠我們自己互相理解,是沒用的。

所以,自由,要我們去爭取。
這才是 LGBT Pride 想告訴我們的吧。

回頭看了一遍,好像有點偏題,說話好沖。我年紀還小,如有冒犯,題主別太介意(~。~
嗯,就這樣。


對同性戀的歧視歸根結底是文化的單一,接受不了多元的文化。那些歧視同性戀的人,除了宗教原因外(宗教也是為了強調自己正確),往往是因為不了解,無知導致的偏見。認為只有自己是正常的,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就是不正常的,還帶有優越感。樓主作為一個同性戀者,對同志遊行現場,男性穿上高跟鞋打扮的反感,恐怕是因為接受不了男性「娘」的打扮吧。


先說明我的觀點,同性戀遊行不會再造成更大的負面效果,相反,它是促進公眾了解同性戀的非常好的窗口。


首先:同志遊行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展示,打破傳統對性別認知,看的次數多了,公眾的認知度就會被撐大。這就像改革開放早期,大城市裡的人剛遇到外來人口,各種歧視,因為你的口音,因為你的地域,現在這樣的歧視越來越少了,因為天天打交道,相互了解了,地域不同,口音不同,但都是人。同性戀的可見度高了,公眾慢慢了解多了,歧視就會減少。


第二:國外的同性戀大遊行,就是一個大party,不僅同性戀參加,很多異性戀也來參加的,我去年參加荷蘭的運河同志遊行,很多人是全家老少一起出來參加或者圍觀,不打扮的出彩都感覺對不起這麼大的一年一度的Party。你所看到的男扮女裝的,不一定是同性戀。

第三:「同性戀強調權利是否會引起旁觀者反感,既然我們與異性戀是平等的,又何須把自己擺到弱者的位置去張揚自己?」回答你這個問題需要了解同性戀大遊行的歷史。上個世紀60年末同性戀遊行從美國開始,那時候,同性戀根本不敢出櫃,害怕被人知道,早期的同志大遊行,就是為了鼓勵更多的同志,走出來,自豪的做自己。而不是你說的「去張揚」。現在很多城市都會在不同的月份,多數在六月,舉辦同志大遊行,逐漸形成了一種慣例,有些城市會把同志遊行當成吸引遊客的一大法寶,刺激當地的經濟,因為同性戀消費能力強。


第四:同性戀的平等權利只是在最近這10多年才取得了大的進展,英國是2014年才取得同性婚姻合法化,1980年代,同性戀在英國被當成「變態」,被人看不起。同志遊行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點點發展起來的。就算是今天,同性戀也並沒有在法律層面上與異性戀完全平等,在一些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同性戀收養權還不合法。同性戀爭取平等權不是已經結束了,是還在路上。全球,還有70多個國家同性戀被列為犯罪,全球一體化時代,西方的同志運動不能自私的只管自己。


第五:至於你的很多同學是去看熱鬧,沒有什麼不得了,同志大遊行,就是要吸引更多的人來圍觀,來了解,來討論,來參與。多圍觀幾次就不會覺得是稀奇事了。


第六:最後想說,你所受到的刺激,包括不能接受多元的社會性別,擔心別人反感,害怕被人圍觀,這些心態,正反映同志大遊行直到今天依然需要舉辦的的意義所在。它匯聚更多的同志,讓更多人敢於做自己,按你的想法去打扮,而不是去看別人臉色。它也說明歧視並沒有完全消除,包括同性戀者對自己社群內部的歧視都在發生。


在這種擔憂的背後,是深深的恐懼,也說明國內也需要多舉辦這樣的活動,讓大家有機會更多的了解LGBT,慢慢就不會受刺激了。呵呵。


這裡提出了三個問題,我的回答著重自己內心的感受,所以可能會和別人的想法不太一樣,但也或許有一定的共性。歡迎留言討論。

1,「會影響到普通民眾對同性戀群體的正確形象認知嗎?」

首先就是不存在所謂「正確」形象認知。

我在十幾歲的時候,從意識到自己可能喜歡男生,到接收自己是同性戀這個事實大約花了半年時間。我當時艱難的接受自己,實際上是提出了一個為自己提出了一個很高的目標:可能你會看不起我的性取向,我的性取向確實也是少數,也是不那麼利於人類群體延續,但我要成為一個很牛逼的人,在方方面面把看不起我的人都比下去。

多年後再回過頭來看我當時的想法,雖然我接受了自己的性取向,但事實上我把自己的性取向當作一個缺陷去看待。我以「一白遮百丑」的心態接受自己的「丑」,實質上並不是接受性取向作為一個人基本屬性的應有態度。同性戀,如同其他非主流的性取向一樣,僅代表我作為人的一個屬性,代表我內在的一種驅動型,不代表任何行為。也因為只是一個屬性而非行為,不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完全無好壞之分。(傷害他人的永遠是行為,而不是人)隨著我想法的逐漸變化,我慢慢願意將自己的性取向向身邊越來越多人提起。你的家人們和你的聯繫是血緣,你的性取向並不會斬斷血緣的聯繫。另一個人願意和你做朋友,更多是因為聊得來,興趣愛好、生活習慣、價值觀相近,性格吸引彼此等等。事實上你的性取向並不會影響你是幽默還是無趣,是富有同情心還是缺乏同理心,是喜歡好酒好菜還是傾向清淡飲食。。。你的性取向對一個朋友來說影響遠沒有上面任何一個因素大。至少我這七八年來出櫃過的朋友,絕大部分都沒有因此疏遠我,或是向我抱怨我的性取向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影響。

因此,我們在看待和接受少數性取向的時候,無論如何不能忘記自己依然是一個除去性取向外各方面依然普通的人。我們看到很多公開出櫃的同志名人,或一些「非常厲害」的gay圈名人,我們對他們的喜歡、崇拜、尊重,很大成分來源於對他們工作能力、人格魅力或是健康的身體和生活習慣。他們如果不是同性戀,你或許沒有那麼喜歡他們,卻不可能由愛轉厭。

所以我們要向世人展示的應該是一個什麼形象呢?是一個個人能力優秀僅因性取向遭人質疑的形象么?我認為不是。我認為應當展示的是一個同性戀群體中的普通人,有三五朋友,工作過得去,過著自己的小日子。我們存在的合理性,不是因為除性取向外各方面優秀於普通人,而是性取向本身的合理性,與任何其他方面無關。名人出櫃確實是有壓力,需要很大勇氣,需要自身非常優秀才能做到的,但不要因為名人面向公眾出櫃所包含的傳播學等相關因素就綁架了你自己對性取向本質的認知,不要認為我們只有成為優於其他人的人,暨優秀的人才配得到身為同性戀,身為一個人應有的尊重。

2,「過分強調同性戀權利,是否會惹得旁觀者反感?既然我們與異性戀是平等的,又何須把自己擺到弱者的位置去張揚自己?」

這個要講到同志平權運動和遊行常用口號「Pride」。我在最初了解到到同志平權運動的時候,我也在疑惑你們在到底在驕傲什麼?????很顯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差異造成了我們對驕傲理解的偏差。也確實有一段時間我在想,是不是作為一個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長大的人是不適合說「驕傲」的,畢竟我至少要做了什麼再談驕傲。那我是驕傲於什麼呢?

但後來我發現即便你是一個懂得含蓄內斂的中國人,你也可以做到「驕傲」。我並非驕傲於自己生為同性戀,畢竟這只是天生屬性,若我覺得驕傲,那麼異性戀也應驕傲於生為異性戀。所有人都因為自己天生屬性驕傲,這個不叫驕傲。這個頂多叫「慶幸生而為人,有來世走一遭看看這個大千世界的機會」。我驕傲於在這個同性戀依然屬於弱勢群體備受歧視,依然未能完成平權道路的情況下,我擔的起風險,敢於向朋友和家人承認自己是同性戀。我願意投入時間精力在公共平台為同性戀相關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影響這世界上對這問題還不甚清楚的路人們。這是你可以驕傲的原因。

相關帶出來的就是同性戀群體目前的生存現狀,很多異性戀不會遇到的問題中,同性戀難以找到相關法律保障自己的權益。由於法律的制定實質上都晚於民眾的需求,在這個法律逐漸完善,逐漸實現平權的路上少不了流血犧牲。(不管是生命上的,或事業層面,或社交親友關係層面)並且我們始終追求的是「平權」,而不是「奪權」,在出發點上毫無侵略性和獨佔性,利於建立一個良性循環的社會氛圍。合理和正確的事情不會因為始終在談就變的不合理了。

所以,身為一個同性戀,面對「強調同性戀權益」這件事是需要保持一定的謹慎的。這種審慎不在於約束自己宣傳平等權利的頻率,而在於時刻警惕不要將自己宣揚的「平權」變成高於別人的「特權」。不要吝嗇於分享和傳播同志平權的內容,因為在全世界範圍內,沒有完成平權的國家和地區就依然很需要它們,包括中國。

3,「很多人只是去湊熱鬧,並非支持同性戀權利平等等等」

你講的卻是是事實。我曾去過澳大利亞悉尼同志大遊行,現場氣氛非常high,站在身邊的本地爺爺還問我從哪裡來,還主動向自己的朋友介紹我們認識,全程保持熱聊。我作為一個不喝酒沒磕過葯的人,當晚全程保持上頭的狀態orz。但當我第二天一早從床上醒來,翻看其他去參觀的人朋友圈,心還是掉回現實。對於大部分身邊人來說,同志大遊行像是參觀一個娛樂經典。有不少人也會在發遊行照片時跟著酸幾句。

在我看來生活中一些道理由共通性,我是在我喜歡的樂團蘇打綠的身上看到了宣傳同性戀信息的意義。

我在高中時期聽的音樂風格都挺重的,Dream Theater為代表,感興趣可以去搜搜。所以當有一天我聽到吳青峰唱的小情歌的時候,你們能想像我當時的表情么?

酸!膩!聽著真的有不適的感覺。我常常在小情歌前一首歌末尾提前準備好按快進。身為一個理工科生,海量的實驗報告你們懂的。。。因為很多實驗報告的大量主體部分都是不變的框架,老師又要求全部手寫,我不得不靠聽音樂來緩解寫報告的枯燥心情。可是不知道哪一天,我忽然發現我已經習慣於不按快進,聽完蘇打綠的整首歌了。在此之後,對蘇打綠的追蹤、研究日益增加,發現其作品優秀的音樂性和豐富的信息量,變得越來越喜歡。

等我回頭看時我意識到,我們生活中確實會對一些沒見過的東西產生不適感。事實上度過這種不適感的方法只有不斷的脫敏式接觸。當你不斷接觸這些並不會傷害你但會讓你不適的事物時,不適感會逐漸淡掉,然後你會保持相對客觀的心態去看待它,然後可能發現一些之前被蒙蔽了雙眼看不到的美好或特點。

吳青峰的嗓音是一個特殊、少見的東西,正如同性戀這個性取向一樣。事實上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當看到同性戀感到不適這個情況出現時,如果從此銷聲匿跡,那麼一段時間後你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只會再次引起最初不適的狀態,這個過程毫無進展。我們對同志平權內容的傳播事實上就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尺度。我們並非宣傳特權思想,因此我們的宣傳並不會從實質上傷害異性戀群體的任何利益。但持續不斷的製造接觸的機會,是使初接觸有排斥心理的人能夠逐漸脫敏的過程。隨著他們與我們的相處逐漸增加,不適感減弱,才會慢慢以同理心的角度思考「同志平權」內容的合理性,然後才可能出現發自內心支持的情況。這個過程要確保不能停,內容不帶侵略性。而同性戀大遊行就是一個非常合適的途徑。你有在任何同性戀大遊行上看到「提高同性戀權益,降低異性戀權益」的口號么?而遊行能保持熱情、放鬆、友善的狀態。事實上我並不認為同性戀大遊行太多了,相反,還遠不夠。與此同時,放低對同性戀大遊行的期待。舉行遊行的目的不是一蹴而就,讓所有參與者都能立刻接受。而是簡單的展示同性戀最真實的狀態,並以雙方可接受的程度進行這個脫敏過程。這個過程必不可少,且它比同志平權歷史上各種流血犧牲事件的成本小太多了。

最後放一張遊行圖,一張大夏天還把自己裝扮的里三層外三層的一個drag queen。他在展示的不是「不正確」的形象,他在展示的是一個最真實的自我。


關於gay pride的正面意義,上面已經有許多朋友講得很清楚了,在這裡不過多重複。簡單總結一下:提高了同志群體的可見度、有助於LGBT群體爭取自身權益、有助於大眾對這個群體有更多的了解,祛除那些污名化的想像等等。從某種程度來說,這都是對的,也是事實。但是不是就不存在負面性了呢?從實踐和理論的層面,確實存在負面性,而這樣的負面效果也確實跟北美式的LGBT運動目前面臨危機相關。
首先,如果參加過同志遊行就會發現,LGBT的話語權和「代表性」高度集中在特定在階級與特定的族裔手中。說穿了,就是集中在白人為主體的中產階級手中,而其他更受壓迫的階層的聲音則被壓制了。譬如當你想到同志遊行,你可曾想到過黑人?想到過老年同志?想到過跨性別者?更別說社會中那些不具備經濟實力的人群了。當LGBT的話語權被高度集中以後,另外一部分更弱勢的人的聲音就很難被聽到被看到。

其次,正因為這種代表性的高度集中,同志遊行在很大程度上界定了什麼是「好的LGBT」,而把所謂的「壞的LGBT」給更加邊緣化了。譬如,你在同志遊行上看到的男同志大部分是什麼樣的形象呢?他們往往是身材健碩,基本是健身房裡練過的,年輕貌美的。這背後是什麼呢?是一種中產階級化的生活方式,這是當前最主流的歐美的同志運動所呈現出來的。這就在LGBT內部劃定了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正常」,什麼是非「非正常」的身份區隔。但只要對於平權運動有一點了解或有一點期待的朋友,肯定會想:如果是平權,那目標就應該是打破社會無形中強加的「正常」、「不正常」的界限啊,怎麼我們又在無形中在LGBT群體內部划出區隔呢?我們不是把另一部分人給更加「邊緣化」了嗎?但這種把LGBT群體往所謂的正常、健康等看似正面的方向上引導的邏輯就慢慢在變成我們今天看待同志的邏輯了,而且這樣的邏輯被很多參與同志平權運動的人所共享。比如,為了抹去附加在這一群體上的那些負面的標籤,我們就會強調:同志都很有才!很有藝術天分!你看,很多藝術家、成功人士其實都是同志!這是事實,但問題是,如果你遵循了這樣一種邏輯,那麼沒有這些光環的同志,你怎麼看呢?LGBT群體本身就是非常多元的,他們中可能有很多人身材很一般,長得也一般,也沒有多少錢,他們有的人可能非常沉迷於性交,這些群體就會被當成「不正常」排斥出去。用一個比較學術的詞來說,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同性戀正統性」(homonormativity),意思就是說在這個群體內部建構了一種正統的標準。仔細想想,是不是走到平權的反面了?


第三,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今天的同志遊行背後往往是有大資本在支持的。每年的遊行,都會有大公司、大財團在背後操控。你以為LGBT們是同志遊行的主角,但實際上很可能資本才是後面真正的主角。每年的同志遊行業是一樁大生意,對很多公司來說,是打廣告的好機會。他們的重點其實並不在平權,而在於資本增值。所以,筆者有一個小夥伴,他對同志遊行的商業氣息非常反感,於是在阿姆斯特丹運河遊行時,就打出「我們不要主流化的同志遊行!」的口號。

同志遊行這些比較負面的面向,恰恰是今天北美式的主流的同志運動所遭遇到的危機,也是消費社會時代的一個後果。世界上所有的壓迫都是相連的,為了打破一個壓迫維度的努力,卻強化了另外維度的壓迫。這也是為什麼同志遊行也好,同志運動也好,以及之前的同志婚姻合法化也好,都面臨批判的聲音。順便在這裡就前段時間的「美國同志婚姻合法化」再多說幾句。同志婚姻合法化,當然是同志平權運動的一個階段性的勝利,但同樣,在很多更激進的平權人士看來,這也是平權運動的倒退。作為本質是鞏固私有財產的一項制度,客觀上必然會把某一部分人給邊緣化。譬如剩女、譬如沒有多少經濟實力結婚同志等,也是對一種更多元的性關係的排斥。


當然,歷史上同志遊行或同志運動也是非常自覺地和階級、種族這樣的議題勾連的,譬如英國電影《Pride》里,撒切爾主義一出來,當時應該煤礦產業私有化,很多煤礦工人下崗,當時的同志們就上街遊行,和這些被壓迫的工人階級堅定地站在一起。當時還有同志運動的領導人創辦了「gay left」(同志左派)這樣的左翼刊物,在他們看來,爭取一種性向的平等是和追求一個沒有階級壓迫的、更平等的社會的追求結合起來的。當然在「左」這個詞被全面污名化的今天,同志運動越來越脫離了和階級、種族的聯繫,而逐漸演變為追求一種生活方式。

所以,對於gay pride,我們既需要看到這個活動對於提高LGBT這個群體的可見度,也要看到它是不是遮蔽了什麼,辯證地來看。


看了題主的描述,我依然堅持我自己的觀點,就是同志平權在中國任重道遠。請注意,我用的是平等的「平」字。

總會看到有人說「你們同性戀在自己的圈子裡自娛自樂就可以了,別出來丟人現眼」這樣的話,說這種話的大多是直人,但是很遺憾的是還有很多題主這樣的同志們,嘴上雖沒有這麼說,可心裡一直覺得有人丟了自己的人,覺得他們不配或者不能代表同志們。

可我想問,你能嗎?你配嗎?你能像他們一樣勇敢的站出來嗎?用不著代表全體同志們,你能勇敢站出來為自己說話嗎?如果做不到,作為一個縮頭烏龜,你們有什麼資格指責那些站出來的人?

人人生而平等,只要不影響和妨礙他人,怎麼表現自己都不為過。在gay pride這樣的場合之下,誇張的表演毫無疑問最能吸引眼球和大家的關注,這有什麼問題嗎?我認識一些參加遊行活動的人,他們有的是網路公司的CEO,有的是居家的好爸爸,有的是公司的骨幹,按照世俗和異性戀的眼光,他們都是爺們無比的人,為什麼他們要打扮得花枝招展參加這樣的遊行?沒錯,就是因為他們想這樣做,他們喜歡這樣做,僅此而已。

在一個異性戀為主導的霸權社會(審美和認知霸權)下,網路上必然會充斥各種各樣的無知者,他們看不上也瞧不起和自己不一樣的人,他們自詡為大多數對性少數族群缺乏起碼的了解更不要談尊重,拿這些人的言論作為自己的論據,作為一個同志,題主你真的不會感到愧疚嗎?還不用他們看輕自己,自己先已經自輕自賤了,就憑這樣,就能讓公眾對同志正眼相看了?


不會有負面. 經歷過兩次San Francisco Pride, 感覺場面有些嗨也有些感動.
P.S. 用動物園來描述挺過分的.

遊行的並不全是LGBTQ, 像SF Pride, 有很多矽谷公司組成的方陣參加遊行. 碼農覺得在直男界混不下去有退路也不錯, 大家都支持地特別熱心. 很多人都穿著T恤: IM GAY TODAY.

另外, 三番LGBTQ比例太高了...... 群眾一致抱怨應該有個straight people pride. :-)

今年San Francisco Pride拍的一些照片

I"m straight! JUST WANNA BE NAKED

有一個gay伴侶的方陣, 大叔們手牽手, 舉著牌子結婚若干年.


半年前發郵件向張北川教授請教問題,那是我在作第一次學校里關於同性認同個人公開演講的學術準備,我當時給出了一個類似的問題:過多同性戀社區組織的設立是否會使人們對同性戀的認同產生負面影響?這裡給出郵件的原文。
「同性關懷組織」這一特殊的存在形式的出現到底是會加劇人們對於同性戀的病態化,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病態並且需要關懷的認識,還是最終會促進平權平等觀呢?

教授給出的答案很簡潔:

這些組織有助於破除把同性愛疾病化的認識。
還是類比一下網上紛紛設立的各種同性論壇組織和同性遊行gay pride這樣一個活動,實際上有相似之處的。

下面嘗試來集中回答你的三個問題。

第一,同性戀遊行當中有大量身著女性服裝、誇張女性造型、打扮的男性參與者(你們想想一下一群高大肌肉鬍渣歐美猛男穿著高跟長裙塗抹艷妝戴金色假髮的樣
子)我承認作為一項狂歡,他們也許只是搏眼球。但這麼做,真的讓我看了很不舒服。難道不會影響到普通民眾對同性戀群體的正確形象認知嗎?

首先我很難界定什麼樣的民眾才是你所說的「普通民眾」。
對於同性戀一無所知?在有gay pride遊行的地方,對於同性戀一無所知可能性不大。
這麼說吧,如果你對同性戀本身就抱有偏激或是反感的態度,那麼這樣一個舉措可能無異於火上澆油。話說回來,個人覺得一個人對於同性戀的看法並不是僅僅由每年一次的遊行來決定的。那些抨擊遊行的人應該無一例外都對同性戀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或是偏激的原始想法,或者說的稍微委婉一點,他們本身就對同性戀沒有多少好感,gay pride只不過是給他們提供了抨擊的平台和機會。
因為你自己也說到自己是同性愛者,提出這個問題的你從出發點上說可能是因為你顧慮自己所在的這樣一個大家庭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認同。事實上你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你在質疑你自己。你太關心所謂「外界的評價」了,你在害怕得不到更多人的認同。
其實不認同的,是那些人應該也還是那些人。你又何必強求?
就像你所粘貼過來的第一個網易評論,他開頭說一句「不反對同性戀」你就跟著後面傻乎乎地信了?
另外,作為遊行這樣一個形式,你所認為的「誇張」的表達方式,在我看來是必要的。
單從結果來看,每一次巡遊過後,並沒有出現什麼反對同性戀的聲音爆炸性增長之類的,相反的,gay pride的影響力正在壯大,有越來越多的非同性戀者也加入到遊行中來。這一點是很有提示價值的。

第二,過分強調同性戀權利,是否會惹得旁觀者反感?既然我們與異性戀是平等的,又何須把自己擺到弱者的位置去張揚自己?

事實上,不得不承認,同性戀在當代社會大多數情況下的確就是屬於弱勢群體。
在我看來,你不能把巡遊認為是在「過分強調同性戀的權益」。「過分」這個詞用得太重了。在我認為,目前國內外大部分同性愛的活動都達不到「過分」的層次。
所以說,你還是在顧慮。
這個問題暫時就這樣吧。

第三,現場有許多中國留學生觀眾,至少在我看來,很多人只是去湊熱鬧,並非支持同性戀權利平等等等……也就是說,跟去動物園看一場稀罕的展覽差不多,這難道是LGBT PRIDE想要的效果?

就像上面的回復,首先,「動物園」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的比喻。
另外,我覺得這就是LGBT PRIDE想要的效果之一。
有人去湊熱鬧,至少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既然如此,請允許我也打一個不負責任的比方。好比商場促銷,沒有人湊熱鬧,就算有十個主持人在上面喊,又有什麼用?相反,如果就一個主持人,卻會有很多人都在湊熱鬧,雖然這些湊熱鬧的人中不一定每個人都會買你的商品,但是營銷的目標卻可以輕易達到。
你不能要求每個湊熱鬧的人都去買你的商品,就像你不能要求每個LGBT PRIDE的旁觀者去支持同性平權。
滿足吧,人家不反對不抨擊就已經是一件不太壞的事情了。


草率地回答了你的問題,最後再說一說。
我從高一年級的時候採訪了第一個同性戀,到現在為止,我逐漸意識到,如果你是一個同性愛者,你應該主動站起來捍衛自己的權利,讓社會接納你。
靠我們這些或是業餘或是專業的同性戀探究員或是什麼主修社會問題的高校大學生、教授有什麼用?
今年春天的時候我電話採訪了「同志之聲」,他們的主編說得很對,同性愛現在缺什麼?缺榜樣。我們能做的只是為同性愛者發聲,同性愛者要自己把自己樹立為社會的榜樣,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

綜上,我認為LGBT PRIDE是一個很好的形式。
祝好!

胡爺爺


第一,同性戀遊行當中有大量身著女性服裝、誇張女性造型、打扮的男性參與者(你們想想一下一群高大肌肉鬍渣歐美猛男穿著高跟長裙塗抹艷妝戴金色假髮的樣子)我承認作為一項狂歡,他們也許只是搏眼球。但這麼做,真的讓我看了很不舒服。難道不會影響到普通民眾對同性戀群體的正確形象認知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樣做並沒有什麼不妥啊,倫敦同性戀遊行是宣揚包容和多元的,他們這個樣子也許不符合你的審美,但是並沒有造成什麼危害啊。就像同性戀本身,也不符合一些人的價值觀、審美觀之類的,只要他不折騰同性戀,也隨他。同性戀群體的」正確形象認知「?這就是正確的啊,這並不是虛假的東西,又不是塑料娃娃假扮的。遊行本身就是一場特別的文化宣傳活動,有它的特殊性,並不代表常態。就像演員在舞台上聲嘶力竭地喊叫,不代表他在家裡說話句句都是100分貝啊。

第二,過分強調同性戀權利,是否會惹得旁觀者反感?既然我們與異性戀是平等的,又何須把自己擺到弱者的位置去張揚自己?
——————————————————————————————————————————
如果已經是」過分「的,那麼一定會引起反感,但是我目前沒有感覺出同志遊行有什麼過分的啊,你具體指的是哪一個角度呢?我們和異性戀應該是平等的,但是實際上呢?真的是嗎?同為中國人,同為gay,這個問題應該不必多說吧。

第三,現場有許多中國留學生觀眾,至少在我看來,很多人只是去湊熱鬧,並非支持同性戀權利平等等等……也就是說,跟去動物園看一場稀罕的展覽差不多,這難道是LGBT PRIDE想要的效果?
——————————————————————————————————————————
這麼大的一次遊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類比狂歡節,雖然也有政治目的,但是並不是完全為了政治目的。而且,我覺得如果能達到」展覽「的效果,讓更多人了解和接觸同性戀,也不錯啊。

截圖中所說」打開一個網站就是同性戀的新聞「其實包含了歧視色彩——如果他真的認為同性戀和異性戀是平等的,看到同性戀的新聞又何必如此?類比一下,如果同性戀說」打開一個網站就是異性戀的新聞「,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如果樓主參加過狂歡節、各種parade,你會發現,gay pride其實不是最出位最奪眼球的那一個,而且一年就只有一次釋放自我的狂歡,其他364天誰發這個神經。但是為什麼還是有爭議?其實還是因為「同性戀」這三個字背負的污名太難洗刷。我們追求的平等,並不是一兩年就能實現的。

我參加過一次parade,給我的感覺是,那大概是我一生中最輕鬆的一天。其實說白了,pride parade不是為了博人眼球的,也不是為了故意刺激直人,而是讓躲在柜子里的少數人群看到,你們可以驕傲地做自己,無所畏懼地展示自我。

至於以為pride parade是給你們看的直人們,你們太自作多情了。


「尊重你們的選擇,但請在自己的圈子,不要出來秀了」這不是赤裸裸的歧視么。


首先搞明白這些活動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喜歡同志,接受同志,那這並不是特別有效的做法。
我覺得這些活動,是為了讓表明一種態度:「我在這兒,我們是存在的,我們是這樣的。這是我們的權利,而你喜歡不喜歡,那是你的事。「

對於這個,我覺得目的已經達到。沒什麼不好的。
現在你想想,
第一、每年一次的遊行,越來越多的曝光率讓同志存在感更強,誰能否認同志的存在呢?
第二、展示lgbt圈正常的生態,雖然可能有人會覺得難以接受,但是了解是理解的第一步。
等等等等
所以這是很好的活動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話說,這個答案下很多答主的回答都讓我有一種非常不舒服的感覺,除了部分異性戀答主回答中有意無意流露出的歧視性質言論,部分同志答主回答中流露的少許自輕自賤的態度尤其讓我覺得難受。

我的問題是:

同志為什麼一定要讓大眾喜歡自己呢?

強扭的瓜不甜,對於雙方都是。

一批異性戀,頑固程度超乎想像,何必對其詳加說服,浪費口舌?

還有一部分異性戀,雖然口口聲聲說可以理解表示尊重,但是一旦稍微出乎其想像,便立刻勃然大怒:「我已經給了你們如此的寬容,為何依然如此放肆!」
只是不知我何罪之有,需要您屈尊紆貴的原諒。

甚至有一部分同志,畏畏縮縮,努力按照異性戀的要求謹言慎行,把自己的尊嚴縮的無限小,以換取被施捨的「生存空間」。還要提醒周圍的夥伴:「低調些!低調些!咱們可是帶罪之身!」


何必呢

我要的不是尊重,也不是喜愛,更不是寬容,理解!只有平等而已。

尊重喜愛,寬容理解,有則好,無也罷。

我要的是
你可以不喜歡同志,但你不能公開的辱罵,污衊同志。
你可以不尊重同志,但你不能在任何媒體上發表歧視言論。
你可以覺得噁心,但你不能打人。
你可以不理解,但是我們該有的權利,一個也不能少。
我有權結婚,有權在職場出櫃不被歧視,有權在街上穿奇裝異服(違法的除外),你如果以任何手段干涉,我可以告你,而且我會贏,因為你違法。


這就夠了,法律上的平等,而且能嚴格執行,就夠了。

其他的什麼形象啊之類的,我為什麼要關注我在異性戀眼裡的形象,這能為我帶來什麼好處么?難道我非要去追一個異性戀?

所以我覺得,不必那麼累,爭取完法律上的平等平權之後,他們愛怎麼看怎麼看。他們做錯了,就告他。

看了幾個相關的問題覺得有點上頭。
口氣略沖,還望見諒。


看了一下問題和部分評論,作為一個transgender,覺得「異裝癖」也要平權啊。。。沒有礙著別人還要被說噁心,這跟異性戀覺得同性戀噁心不是一個論調么。。。


為什麼要反感呢?他是對你吐口水了還是罵你了?他做的只是free himself just one day, 也許你平日里了解他們會發現他們比一般人更加有趣,異性戀還有裝偽娘製造氣氛的,同志就該被打死嗎,所以你先入為主的鄙視了一個你完全不了解的人,你這樣和異性戀鄙視同性戀有什麼區別?
我真是看不懂有些回答說支持同志卻又看不慣這些,我可以理解為你們只是隨大流的接收一些搞基的新鮮感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解什麼是多元嗎?不喜歡就不喜歡,還挑肥揀瘦的。
題主截圖的那些評論沒有什麼參考價值,討厭同志的人不會因為如果遊行全是爺們就會變的不討厭你,這就是同志的一部分,你可以選擇不做那樣的人,但你不用表現的如此厭惡。


一,不會 因為在保守的普羅大眾眼裡 我們同性戀從來沒好過 我們的形象不會再差了 還有啊 只不過同性戀穿了奇裝異服就要討厭 這不更應該是這個社會的問題么 我甚至更認為這是恐同的粉飾 畢竟我也沒見右撇子討厭左撇子 最後 題主啊 我不得不認真地說你現在在這裡看不順眼的那些sissy的奇裝異服的行為出挑的同性戀都應該是你需要尊重的人 因為你現在尚且能享受到的同性戀權利都是他們爭取來的 而不是那些straight acting的男性化的符合大眾期待易被大家接受的同性戀們的功勞
二,同性戀從來沒有過分宣揚過 我們只是站在那裡就有人要hurt us 這從來不應該是我們的問題 而是他們的問題
我們和異性戀也不是平等的 我們離平等還很遠 不要以為婚姻平權就平等了 這只是一個開始
三,這些狹隘的觀點不是我們輕賤自己拒絕自己的理由 我們同性戀的權利從來都是自己爭取來的這些人根本不配對我們指手畫腳 我們現在能發出的聲音包括題主你能說自己是gay都是我們這個群體的前輩們 粗糙點來說是可能拿命換來的 我們更應該在乎的應該是如何更好的幫助服務同性戀以及類似同性戀的少數派人群 而不是被一群狹隘的hater嚇得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 (看到截圖裡那些經典的反同理論其實挺像笑的 比如什麼對青少年有不良影響 說真的 彎的直不了 直的彎不了)

題主身為一個gay在我看來還是沒有完全接受自己的identity 當然這也沒什麼可指責的 估計很多lgbtq人群年輕時都有你現在的感受 因為在我們意識到自己是gay之前 我們的文化接受的教育甚至國家從來沒有給過我們反思或者自明的機會 我們腦海中只有我們被教育的那個形象 這個形象可能是沉默的 有力的 穩重的男人形象 所以哪怕直到有一刻你發現了自己是同性戀的身份 你依舊會拿這套形象來要求自己與周圍同性別的人 也包括所謂的acting straight 然而問題是 這個形象是好的么?這麼做是對的么?我們是否還能接受容忍其他的形象呢?我們能否也因此變得比一般人更開明更容易接受多元文化呢?我們身為少數派人群是否還要被主流意見綁架或者在某些時刻成為它的幫凶呢?

對於題主來說 學會接受擁抱自己少數派的身份才能完成真正的解放 不要再試圖將自己放在人群里 這不可能的 這是cliche的majority minority的身份問題 你早晚有一天會明白 gay這個身份即使不一定會成為你的全部但肯定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你的角度 你最終還是要在這漫漫人生路中跑出人群的 這大概是從你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的事情了

最後
we are gay we are fabulous out and proud!


沒去過美國英國,根據之前看各種美國電影得到的經驗,他們組織大規模遊行是為了宣告:we are here.

推薦題主看個同性戀主題的電視劇:queer as folk 裡面的主角Michael是個觀念保守的gay,他一開始也覺得遊行這種事情很奇怪,搞不懂為什麼參加遊行的人都把自己弄成真正的queer。但他的母親認為大遊行是個節日,是盡情釋放往日壓抑的時刻,勸他參與,去盡情的狂歡。Michael最後穿著女裝參加了遊行,在曾經因性取向或恐懼或歧視他的同事面前展示自己。

是否真的有人會因為遊行中的奇異裝束而更厭惡同性戀?當然是的。可那又怎樣?坦率的接受自己的性取向、自信的面對他人,在參加遊行的人眼中,比他人怎麼看待自己更重要。


你作為Gay的自我認同不好。


2016年11月19日下午,北京的天氣在陰霾和冰雨的夾縫中迎來難得的一個晴天。我和BF一起到久負盛名的北京「目的地」酒吧四層參加了以同志出櫃為議題的Color S主題分享會。第一次在白天感受到安靜的目的地酒吧,也算是不可多得的體驗。

當天凌晨,目的地酒吧剛剛經歷了一次有驚無險的集體尿檢,好在分享會活動沒有受到影響,而且氣氛異常熱烈。感謝BF給我推薦的這次活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對中國大陸地區公益組織的看法。嘉賓的很多觀點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並且給了我很多啟發。

雖然關於「出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經歷,但是在其中一點上,與會人員達成了共識:性取向是一種非常私人化的問題,沒有必要拿到公開場合去追求全社會的「認同」;同時它並不是生活的全部,同性戀群體的生活品質如何,受到性取向的影響程度是有限的,還取決於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

那麼回到這個問題:同性戀遊行是否會在實質上對同志群體造成更多的負面影響?我的回答是:對西方國家的情況了解有限;對於中國內地,不考慮具體情況地照搬LGBT驕傲遊行活動的模式,至少不會對所謂「平權」有任何促進作用;某些情形下,確實會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其實這兩個問題存在一定的共性和聯繫。在分享會的tea break時,我跟BF說起了關於同性戀遊行的議題。我也明確表達了我的觀點:如果在中國大陸照搬歐洲和台灣的模式搞同性戀遊行,其最大的意義就是讓圈內人士找一個機會,打扮的漂漂亮亮,相互勾搭一下,認識一些朋友(我相信這是參加同性戀遊行的大多數人的真實目的);此外,一些以同志為主要目標群體的商業機構可以藉機搞個宣傳。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意義極其有限。如果是在帝都這樣交通擁擠的大都市搞大規模的同性戀遊行,除了擾民之外真的對社會沒有什麼正面作用。

很多打著「平權」旗號的組織反覆地宣傳要通過大張旗鼓的作秀來讓主流社會「了解並尊重、認同」同性戀群體。這就回到我們一開始提到的:你的性取向是你自己私人的事務,你要求全社會去認同,有什麼意義?至於別人會不會尊重你,也並不取決於性取向如何,而是你自身的社會價值。真正的成功者,不會因為其性取向而缺少尊重;而自己養不活自己的人,即便是生為直男,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如果僅僅因為你是性少數全體,就要給你特殊的優待和關照,這樣的社會真的正常么?

另外,很多人在討論同性戀遊行這個問題的時候,總是忽略一點,那就是西方社會和天朝的反同恐同思想(如果說天朝確實有反同恐同思想的話)產生的機制是不一樣。西方源於宗教觀念,天朝源於社會體制。西方近年來LGBT地位提高,並且形成一系列政治正確的思潮,轉折點是宗教改革。西方的同性戀遊行之所以能堅持搞下來,是因為在西方的習俗里,子女在18歲之後基本上脫離原生家庭獨立生活,因此西方社會同志群體的壓力主要來自社會的傳統觀念。

而天朝並非宗教國家,尤其不是一神宗教占絕對優勢的國家,沒有很強的反同恐同的歷史傳統。對中國同志群體的限制,最核心源於父母和家庭,同時也有一小部分來自單位(特別是軍隊、機關、國企、事業單位這些體制內單位)。其根源是權力的邊界不清晰:公權力和私權力的邊界不清晰,工作和私生活之間的邊界不清晰,人與人之間的邊界不清晰。

上個月某國內同志交友平台上大肆宣傳台灣同志遊行,一度刷屏。我在動態里寫出了我的看法,並且因此與該平台官方請來的幾位台灣網友發生了爭辯。最終,氣急敗壞的管理員直接封了我用了兩年的賬號,經過申訴也不給任何解釋。

在此,我重申我的觀點:你要爭取權利,最直接的方法是回家去搞定你的父母(當然實施之前要充分考慮自身的情況,例如你的財務獨立性,以及家庭的具體情況)。除此之外,再怎麼作秀,爭取再多社會上的認同,都是隔靴搔癢。中國父母對於子女的控制欲才是問題的根本,同性戀無非是干涉子女私生活的一個借口罷了,沒有這個借口也有其他的,這跟逼著你穿秋褲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社會公眾做再多的宣傳,作用微乎其微。因為父母們對於你們宣傳的那些根本沒有興趣,他們只是盯住自己的孩子,並儘可能控制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即使是社會上有反同的思想,那些跟你八竿子打不著的路人甲,他們的看法有那麼重要麼?

我經常做一個比喻:我們要做一把撒進沙子里的大米,融入主流社會之中,讓那些反同恐同分子即使要來干擾也找不到對象,有力氣使不出來;而不是時不時的自己主動跳出來站在靶子上,增加隔閡、激化矛盾。

在此我提醒那些對LGBT Pride的心懷憧憬的基友們:如果你出於交友目的去參加此類活動,無可厚非;如果你覺得這種活動有利於改善同志群體的處境的話,小心別被那些打著平權旗號的商業機構利用了。


半夜睡不著來答這個好了。

個人立場:
首先我是一個傲嬌且低調內斂的lesbian;
其次我是一個傲嬌且低調內斂的S。
身為一隻穴居les沒有參與過LGBTQ的相關活動,以後下崽了會傲嬌的帶著老婆孩子去。

反對貼標籤,LGBTQ不算一個小群體了,當然是各種屬性都有,萌屬性、傲嬌屬性、奇葩屬性、年下攻、傲嬌受、中二病、瑪麗蘇,哪一種應該拖出來作為同性戀的標杆出來示眾普及同性戀形象?高調和低調是一個人的人格特徵,和他是不是同性戀沒有任何關係,高調的人不只是在性取向,在其他方面也不會太低調。對於高調是否有利於同性戀平權這事,要同性戀都低調點兒在自己圈兒里待著的想說的不就是「我特么都這麼慈悲了沒架個火刑柱把你們都燒死還不快來謝恩誰讓你們出門瞎我狗眼了」。
同性戀該不該擺出一副弱者的樣子?除了移民我沒法和自己喜歡的人結婚不能給她生孩子這麼悲催的事兒我又沒有蹲你們家門口嗷嗷哭,而是歡樂的和小夥伴們一塊散步還有礙觀瞻了不是?
這活動的目的有沒有達到我不知道,我去參加活動的目的是想說明作為一個安全無公害的紅領巾,不,同性戀,我希望能通過我的行動來讓更多的人認識LGBTQ這個群體,希望出櫃的時候不會讓家人因為社會偏見而難堪,希望我的伴侶能受到法律的保護,希望我們的寶寶不會僅僅是因為他有兩個媽媽這件事就受到別人的指指點點。

OUT AND PROUD.


視你在國內還是國外而定。國外根本沒影響,畢竟開放,這個日子就是個狂歡的大party。國內影響負面影響巨大,適合用溫和中庸的、更為理智的方式。因為曾經親耳聽一個很要好的直男朋友說我(本人女同):「我知道你了解你才不覺得你怎樣,要是一個人,我不認識他/她,我知道他/她是同性戀,我他媽覺得這噁心死了。」爾後也聽到過不少身邊人對同性戀的微詞,雖然都對我沒什麼影響,但我更加註意自己的行為舉止並且也不會特別高調地隨意宣揚同性權益,只有深交才會告知。畢竟尊重是互相的,如果你毀了有些人的三觀,對方一般也不大會尊重你了。不刻意強調反而更能讓中國人接受,畢竟骨子裡恪守中庸之道,都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理念。LGBT Pride這種事一年一次,注意尺度不要搞得太誇張,既能提升人們對同志的關注度又不至於令人反感,這樣是最好的,畢竟一件事在你耳邊叨叨太多遍是人都得煩。


1,這是屬於LGBT群體的狂歡,不是為了搏什麼人的眼球。
2,少說集體,多談個人,只有個性得到發展,群體才得以存在。
3,所以那些人本來如此,在遊行上他們將自己最獨特的一面展示了出來。
4,也許在某種層面上,你所不願接受的這部分人代表不了你或整個群體,但他們仍是集體的一部分,你和其它的人也無法代表他們。
5,所以我認為與其說是可能造成更大的偏見,不如說是展示了LGBT群體的多樣性。
6,其它的負面影響,即使有,這個群體還可能比現在更慘嗎?即使有,能大過正面效果嗎?
7,我祝福他們,支持他們,羨慕他們的開放,欽佩他們的勇氣。
8,然而從您的題目中我看不出您身上有什麼閃光點,您不懂什麼叫自由,不懂什麼叫自重自愛,不懂什麼叫自我,當然,最重要的,您不懂什麼是尊嚴,更不懂什麼叫包容。
9,最後,LGBT爭取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讓您和網易上這種人在公開場合不得不閉嘴。
以上,不匿。


推薦閱讀:

在童年時,你或身邊人經歷過哪些遭遇,讓你一輩子有絕望感?
作為性單戀,我不知道怎麼辦?
怎樣才能不嫉妒身邊的人?
電影《致命ID》中描繪的通過強行使多重人格自相殘殺從而治療人格分裂在現實中作為一種心理治療手段存在嗎?
如何坦然接受智商的差距?

TAG:同性戀 | 心理 | 社會 | 男同性戀 | LGBTQ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