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范進?


階層上升的實現,本來就相當艱難,不管古代還是當下。

只有在亂世,草莽英雄才有機會,但是絕大多數人還是寧做太平犬,不做離亂人。

如果關閉我們的上帝視角,范進離你我也沒那麼遙遠(知乎上的各路大牛除外)。在我乎有很多關於名校畢業還沒車沒房之類的討論,那不就是了?上了top2也不一定就有很好的出路。

可是在當時,考上秀才就有人請坐館,就是教書,工作體面乾淨社會地位還高,薪水也比種地或者擺攤做生意好。秀才考得好(書里要秀才里的一等)就可以到官府領大米,叫廩米津貼。而且秀才見官可不拜。

舉人更不用說了,可以和找縣官「打秋豐」,有人送銀子房子上門,有人主動送上門當僕人,從此就是「衣冠叢中人」,牽涉到官司也是不受刑的。

中學課文里學的時候,老師說《儒林外史》是為了批判科舉制度,就覺得是為了批判科舉制度才寫的書,范進也只不過看著有點獃獃的。現在再讀,有很多感慨,其實我有點不好意思說,關於范進的段落,我讀得眼淚掉下來。

一、范進的學術水平

周進的認可。范進考中秀才那段,周進做考官,看到衣衫襤褸的范進,五十四歲還是童生,參加鄉試考秀才,作為被埋沒到六十多還沒考上秀才,跳過秀才卻連戰告捷,進士第七,殿在三甲的周進,因為同病相憐,而且,范進卷子交得很早,周進等交卷無聊,所以格外仔細地看范進的卷子。而且看了第一遍覺得狗屁不通,第二遍覺得有點意思,第三遍覺得是「天地間之至文」。同時,從范進的寫作風格看,也是個胸中有丘壑的人。

考試的結果,舉人是一次就考上的,第七名。進士也是一次考中的,而且因為丁憂(就是范進的母親去世,他要回老家,導致三年不能去考進士),是舉人考完,過了三年才去考的,也還能一舉考中。不過略減分的是,他的恩師周進,老早就跟同僚強力推薦過范進了。

不過從以上的兩點,基本戰鬥力不弱。

二、范進會辦事,有城府,情緒管理能力很強。

范進與周進,一個是真誠的感激,一個是發自內心的欣賞。

范進獨自一人送周進到三十里外,「轎前打恭」,一直看著周進的轎子完全看不見,才回家,到家已經深夜了。知恩圖報,行為恰當。

後面還有一個值得玩味的小細節,就是范進中舉不久,因母親去世要「丁憂」,直到三年後才進京參加會試,但是他到京去見周進的時候,遞的帖子很有意思。按道理,就是寫個門生帖,表示我是你取中的秀才范進,當時周進已經在京為官多年,迎來送往的人是非常多的。但是范進什麼都沒有寫,就光頭名字,范進,但是周進看了立刻就知道。見面之後,范進口稱恩師。足見兩人確實是兩心相照,惺惺相惜,另一方面,范進也對自己很有信心,他確定周對他的欣賞,即使過了三年也完全不會忘了他。

胡屠戶在范進中舉的前後,前倨後恭,勢力到荒謬可笑。范進對胡屠戶,前後所有的語言動作都很恰當。之前范進去找胡屠戶借盤纏考舉人,胡屠戶把他罵個狗血噴頭,說他的秀才也不是自己考的,是宗師可憐范進年紀大了,賞給他的,說范進的母親,你那老不死的老娘。這是特別過分的兩點,但是范進並沒有辯白,說我明明是第一名的秀才,也沒有生氣,說我偏要去考。他頭腦清楚,情緒穩定,判斷行不通,就去找同案商量。然後中舉人之後呢,任憑胡屠戶怎麼厚顏奉承,他都沒有情緒流露,人前背後也沒有抱怨說,你當初還不讓我去考吶。

人要掩蓋自己的狂喜,其實比忍住自己的悲痛更困難。我記得在一本現代官場小說中看到一個情節,就是一個男的得知自己要高升一級之後,深夜才告訴老婆,說我本來想鍛煉一下自己,看看能不能忍住,明天再告訴你,但是現在還是忍不住要告訴你。范進在中秀才,中舉人,這短時間內一步登天的命運大轉折之中,范進是瘋了一下,但是他之前潦倒到五十多歲了,一朝發達,狂喜和悲辛交集都很正常。但是,他清醒之後,馬上又恢復正常了,輕描淡寫地說,是了,我也記得是第七名。能做到這樣,已經是功力相當深厚了。

三、范進發榜那天去賣母雞的行為,你真的看懂了嗎?

很多人說,范進獃獃的,而賣雞是呆的表現之一。其實是誤會。

一方面是潦倒到飯都吃不上了,一方面是拼著家裡餓了兩三天去考了試,而且宗師親口說此科必中。你說范進會忘了放榜的日期嗎?不會。

去賣母雞,放榜去賣母雞,是無奈,更是因為,范進怕不中,特別怕,所以鄰居說他中了,他說你開啥玩笑,別逗我了,真覺得自己不可能考中,就不會借錢去考了。他怕不是真的,萬一是鄰居有心戲弄他———以他當時潦倒的處境,這太有可能了,會很丟臉,萬一是空歡喜,會更失落。所以他賣雞又不蹲在那裡好好賣,都出門四個小時了,多天沒吃過飽飯了,還走來走去,說明心裡不平靜吧,估計就在想著到底中沒中的事兒呢。

等到鄰居把他的雞扔到地上,他才跟鄰居走了,因為如果開玩笑,是不會真的把他的雞扔掉的,這個時候,范進的理智已經明白是真的,可是潦倒多年,失望太多次,情緒上一時不敢相信,直到回家,「三兩步走進屋裡來」,看到報帖,確信了,就瘋了。

四、范進到底有沒有呆的地方?

有。不但范進有,周進也有,那種一眼望上去的表層的呆。日日讀著聖賢書,與胡屠戶為伍,大半生都處於社會底層,一朝功成忽然走入上流社會,就比如底層農民突然置身富豪圈,或者從未憂慮的富二代忽然置身貧民窟,當然會顯得格格不入,或者表現為呆,或者別的。


范進是古代所有讀書人的縮影。司馬遷有言,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讀書人科舉其實是一定水平之上的碰運氣。老童生比比皆是,和孫輩一起考試,圖的就是中個舉人當個鄉紳老爺。說白了,科舉之於古代就如同發財之於當代,對象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社會地位的提高,社會階層的躍遷。現在社會基本不會有范進這樣的讀書人了,因為社會發展了,出人頭地的方法多的是,何必難為自己。所以,范進可悲,是時代的可悲,但換角度想,時代也沒什麼可悲的,因為這麼個生產力,匹配的就是這麼個生產方式和社會結構,想往上爬沒什麼路好走。想到這裡,不禁還是要感慨一下科學的力量。別嘲笑范進了,畢竟那年代中舉的難度比現在高考靠985難。


范進後來又中了進士,點了學台,老樹開花,憑的就是一口氣:「自古無科場外的舉人,宗師說我火候已到。「這種窮困潦倒時的自信,殊為難得。裡面的魯編修講,八股通,無所不通。說八股禁錮人思想的,只是給自己找借口罷了。


與其說一個時代的悲哀,不如說他,范進,代表了或表達了封建社會的腐朽,當時皇權極盛,百姓盲從的愚昧。。。balabala…課本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吧。
可是我並不覺得范進是個迂腐的書獃子,他是個人,壓力很大家裡貧窮情商也不很高的正常人。他很孝順,很感恩,也很自信(宗師說我火候已到…如不進去…如何甘心?);也很膽怯,很懦弱,很笨(賣雞)。這使我感觸很深。思考一個時代的悲涼的同時,我也在思考本時代是不是亦是悲涼?我覺得這是個活生生的活了50多歲的險些餓死的社會底層的人啊,為什麼教育我們的啟蒙課本和許多政治正確的精英一面的批判和不屑,還有嘲笑?你們沒有見過或了解這些可憐的貌似唯唯諾諾的人嗎,可憐兮兮,彷彿是人窮志短。現在我們的底層人民還有數千萬,中產也僅2億,不要忽略沉默的其他人,他們窮確實是時代的悲哀。努力了,只是沒有成功的跳板。以背景來看,但並不愚昧。trump真是厲害。


時過境遷,不同時期重複范進中舉,有不一樣的視角和感悟。中學教科書灌輸的思想,完全是諷刺,諷刺范進讀書人,諷刺科舉制度的毒害,諷刺市民諂媚,讀起來完全是個笑話。

現在看來有著更豐富的內涵,另一面范進是個身處最底層的屌絲,目標堅定,毅力非常(持續到54歲),最終獲得成功。

再說科舉制度,一個制度存在二千多年,而且傳到周邊國家,開科取仕,居功至偉。現在演變成高考,高考制度也就三十多年,近年已經遭到多方批判,應試教育~扼殺創造力~考試工廠,每年衡水中學和毛坦廠的照片同樣有著諷刺的意味。只能說一定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下,有著相應的制度。

再說市民諂媚,面對范進中舉前後的態度,典型的胡屠戶和張老爺,古今有變化嗎?他們就在你公司,在你單位~他們十惡不赦之人嗎?


范進是古代中國精英治國思想的典型。

誠然,科舉制度是進步的制度,它打破了貴族世襲壟斷,讓平民有了穩定的上升渠道,只要努力讀書便可出人頭地。

但它也的確是痛苦型社會。

--------------

不能考中科舉的廢人,只會被嘲笑,得不到任何尊重,而那些考上功名的讀書人,則是嘲諷他們 現成的實例。

「同樣是平民,為什麼別人能出人頭地,但是你不能?因為你這個人不行啊。」

而考上功名的平民也會自覺加入特權階級;

「我付出了這麼多的努力才有今天,憑什麼你不讀書,不努力,考不上功名,也能跟我平起平坐?」

因此古代中國在剷除了世襲階級矛盾之後,產生了新的階級差異矛盾,這種矛盾和西方不同,古代中國是可以靠讀書改變階級的,因此「科舉」,便成了所有讀書人又愛又恨的夢魘。

------------------------------------

如果現在依然使用科舉制度,我像范進一樣不停考試,不停落榜,作為萬年屌絲,連老丈人都看不起我,突然一朝上榜,外放當官起步就是市長縣長,我覺得我的心態也會失衡的,能像范進這樣很了不起了。


推薦閱讀:

平時怎麼背英語片語和歷史題呢?
如果當年是中國侵略日本,中國人會怎麼做?
中國有哪些傳統習俗是真正有上千年歷史且基本沒有變化的?
如何给女朋友讲中国历史?
生活在晚清你會是哪一派?

TAG:歷史 | 教育 | 素質 | 文學 | 科舉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