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榮格心理學語境下,所有的情結都是基於原型而形成的嗎?

原型就像一塊磁石,它將與之相關的思想,情感,記憶,經驗吸引過來,形成情結。那麼情結還有沒有別的,與原型的吸引無關的形成方法呢?


這個問題其實是在探討榮格心理學中的心理結構。榮格自己對這些方面做了很多很深入的探討,假如對他的論述感興趣可以閱讀他文集的《情節心理學》。

我在這裡只是討論一下我對榮格的論述的理解。

這裡有一個問題,我經常拿來問自己:榮格花了一生所描述的原型概念和集體潛意識概念到底是什麼?

一些讓人摸不到邊的妄想?還是一些虛無的心理學概念?還是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心理體驗?

我覺得這些都不是。我更加傾向於把這兩個概念看做是對於人類的人性的描述。這些描述絕對離現實生活不遠,每一個人都會在日常生活中有所體驗。

這裡我講一個A君的故事:A君是一個22歲左右的男性,剛找到一份工作,開始自己一個人居住,但是他最近碰到一點困擾,就是他突然感覺自己的老媽好煩,每天都要向她報平安,感覺自己這麼忙,老媽還有的時候突然就一個電話就打過來,感覺會影響自己的工作,自己又感覺明跟老媽說呢,又會傷害到她,他並不想這麼做,所以他很是困惑。

A君的這種困惑在分析心理學中可以看做是大母神原型的母親意象和英雄原型的衝突在個體心理生活中的體現。

大母神原型包括了很多層次,但是其中的兩個基本的面相是:1.個體對母親的態度;2.母親對孩子的態度。第一個面相可以擴充到很多層面上,比如說人類對地球的看法,人類對大自然的看法,個體對祖國的看法,個體對所在環境的看法等等。第二個面相也可以進行類似的擴充,比如說社會集體對個體的看法等等。而這種態度細分下來也會有很多層次,例如基於得到的情緒體驗又可以出現很多不同的意象,例如對於壞母親的體驗可以與醜惡的女巫的意象聯繫起來。

英雄原型則是對個體體驗世界,體驗自由,達成成就的願望以及態度。在分析心理學中,這個原型被認為是自我形成的原因,甚至有些人認為自我就是英雄原型,因為英雄原型間接的與社會適應有關,所以它也經常和人格面具原型關聯到一起。

所以在原型層面來說,A君的衝突是顯而易見的,就是獲得自由的英雄和一個不願意放兒子遠離自己的負面母親的衝突。

那麼可以假設下,這種情況持續很長時間,A君會是什麼樣呢?很大的可能是他會找到一個類似他母親的人結婚,然後他給了他母親很多的參與到他的家庭生活中的機會,放棄掉很多發展的機會,等等,他自己對這種情況感到痛苦。這裡就可以說A君已經形成了一個情節。可以看到,這個情節有很多A君自己生活中的記憶,但是同時,又具有原型意義。

所以,在相當程度上來說,原型提供了人類本能的一些心理基礎,而這些心理基礎會尋找個體的經驗進行充實,慢慢的也就形成了情節。


推薦閱讀:

弗洛伊德和榮格對心理學的貢獻有哪些本質區別?

TAG:心理學 | 榮格 | 分析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