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回憶里的人能不能見?

有人說,回憶里的人是不能去見的。去見了,回憶就沒了。人都是會變的。愛情也好,友情也罷。
有人說,去見你想見的人吧!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噪,趁你還年輕,趁他還未老。
我問,回憶里的人,你見,還是不見?


謝邀。
瓊瑤阿姨的成名作《窗外》可以解答這個問題。
女主花季時節愛上了風華正茂的男老師,兩人暗生情愫,私定終身。然而,老師與女學生這段敏感禁忌的愛戀並沒有得到人們的理解,反而遭到女主家人反對,最終兩人被迫別離。雖然,身體相離,但心中美好的情愫還在與日俱增,內心的愛戀絲絲入扣的折磨彼此,那些相思入骨的瑰麗回憶也在午夜夢回不斷徘徊於眼前。
許久後,女主在學校又見到了男老師,那時她已經成熟,而記憶中英俊談笑風生的男老師卻變成了又老又丑的糟老頭,當這個記憶中的完美愛人以如期形象再次進入眼帘的時候,女主是選擇逃避的。她躲在欄杆後,目送男老師直到離去,卻不敢上前叫一聲名字。
這是誰?這是曾經心心念念,海誓山盟,非君不嫁的愛人啊!這是誰?這是心中崇拜的大英雄,是讓所有美好的形容詞都顯得蒼白的男人啊!可眼前之人?
我們能說女主錯么?並不能。儘管男老師的難堪境遇和頹廢狀態很大程度上是與女主這段禁忌之戀所付出的代價,是身敗名裂後的懲罰,造成了他的慘敗。然而,這也不是女主的錯。
對男老師的刻骨相思與執念並不是在女主多年後見到他的一刻突然消失的,而是在這段心心念念卻不得見的日夜裡消磨殆盡了。一點點的蠶食,好似溫水煮青蛙,心境早已改變,然而心中好像還留存著執念。這份執念如附骨之蛆一般難受,你渴望見到他。
可是,人是會變的。
光陰荏苒,瞬息萬變。你們沒有聯繫,沒有見面的日子裡,每一分每一秒彼此的生活和心境都在發生變化。他和你印象里的模樣早已相去甚遠,如果貿然見面,只會和前面小說里一樣。離他越近越情怯,即使勉強再次相處也會產生諸多矛盾,這些歸根究底就是他變了,你變了。
你會發現,那個活在回憶里的人幾乎都帶著柔光效果,他們蒙朦朧朧的分外美好,輕紗薄霧後的美不斷騷動你的心,所謂得不到總是最好的。
有時候,你不是一定要與他再續前緣,而是你忘不了曾經自己的付出和執念罷了。既然,回憶很美,不如讓它一直美下去。讓這個人在紗幔下靜靜的存在,在心裡鑿開一個空間,將他與過往的回憶一起塵封。
這樣,也許你會在某個閑來無事的傍晚,對著夕陽吹著晚風突然想起,然後微微一笑。
也許,你會在與伴侶吵嘴,生活不如意的時候突然想起,給自己一份寧靜與勇氣。
也許,這是最好的抉擇,也是彼此最美的結局。
至少,你完美規避了後來,你們彼此心中念著的都是最初的美麗。
你知道嗎?你們為什麼當初會離別呢?肯定是某些不可抗力。既然當初選擇別離,而回憶還是綺麗的,那就不要破壞這段難得的美。
國畫里講究留白,小說里建議殘缺美。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一份距離產生美。
不是所有打破砂鍋的真相都是盡如人意的,不是所有薄紗後的美人都是不可方物的。也許就是隔著些東西,有些距離,才讓我們更加痴迷,更加珍惜。
此外,你的心裡活動也許和對方是南北兩極。對方這些年,早已走出過往,擁有了新的生活。你的突然出現於你自己是一份勇敢追求,於他呢?就是壓力,過去與矛盾。沒有人百分百原封不動的在等你,何必給對方壓力,破壞曾經的美好呢?
再來,對方如小說里一樣慘敗,對你回憶里的模樣是致命的衝擊。我們心理學裡說,開始美好的印象,只要出現一點不好,你對於他就會放大這份不好,反而不如開始印象一般,後來變好的人。即使這兩個人,前者更加閃耀。這就是著名的阿倫森效應。
所以,請給回憶一點隱私,給回憶一份自我。
讓曾經回憶里美好的人在心中特殊的閃耀著,讓彼此相忘於江湖吧!


沒什麼能不能見 想見為什麼不見 他變或沒變又如何 至少給自己一個交代
很多人說 回憶中的人不能見 什麼距離就是美 什麼會破壞原來美好的記憶
不過是自欺欺人 他在或不在那裡 都是他的選擇 你見或不見 那是你的選擇

--故事是別人的 感受是自己的


見,然後才能徹底死心。


就別見了吧

記得當年美好的樣子就好


推薦閱讀:

在北航71系(啟明工科實驗班)讀書是怎樣一種體驗?
玩使命召喚OL有什麼趣事或有趣的回憶?
在臨沂一中的美好回憶?
在當陽市一中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准初三應怎麼提高自己?

TAG:情感 | 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