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干預矯正青少年網癮?

最新消息:如何評價《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送審稿)》?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關於《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第十九條 家庭、學校應當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路,預防和干預未成年人沉迷網路。對於有沉迷網路傾向的未成年學生,學校應當指導其監護人開展家庭教育,配合家庭、社區及其他機構進行教育和引導。
第二十條 教育、衛生計生等部門依據各自職責,組織開展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的教育,對未成年人網路成癮實施干預和矯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為中小學校配備專門教師或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增強對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的早期識別和干預能力,並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提供預防和干預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的教育或服務。
國務院衛生計生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出台網路成癮的本土化預測和診斷測評系統,制定診斷、治療規範。

提醒:此條例是在2014年納入當年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
《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已納入國務院立法計劃新聞頻道__中國青年網

相關問題:
如何看待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


以前看到過一種猜測。羊叫獸的電擊集中營可能是未來的某種變種Gulag的試驗點——小規模實驗→逐漸合法化→大規模推廣→實現本來目的。
先是【網癮】患者,然後逐漸推展開來。
照現在這180度甩尾掉頭+狂踩油門的風向看的話,可能性越來越大。
果不其然,網癮矯正合法化了。
不多說了,走著瞧。
——————
沒有什麼事情是它們做不出來的。以往多多少少有所顧忌,現在根本就是明目張胆。


防誤解聲明: 該答案討論的是管理辦法背後的動機,而不是為管理辦法作正面的辯護。答主只是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到,如果不解決滋養網癮治療機構的社會和家庭問題,取締了楊叫獸,還會有李叫獸,張叫獸。與其堵住網癮治療的通道,不如用更正確的方式來疏通。

管理方法是國家層面能夠做到的,處理這個社會問題的,少數疏通方法---其內容亦值得商榷。但是靠管理辦法還遠遠不夠的,因為它本質還是在處理問題的表象,上網行為的控制。解決網癮的關鍵是能夠通過社會機制,提供給青少年更多的上升通道,讓那些孩子成績不好的家庭不再那麼焦慮。因為, 網癮的背後其實折射出整個社會對於單一價值觀的上癮。一旦偏離了這個價值觀,家庭就會焦慮,就會想盡辦法來解決問題。
--------

這個問題要分兩方面來說:

1. 政府為什麼會出面來干預網癮問題?
這和中國一直以來的社會控制模式有關。國家不僅要充當法律和制度的制定者,還需要在「社會道德」上做出引領,這個是中國特有的社會特徵——從古代的」禮教「,到現代的」道德模範「,再到當代的」感動中國「。我們已經習慣,很多重大的道德事件都需要國家站出來發聲。

也就是說,當社會出現道德恐慌的時候,例如網癮,它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與家庭衝突和問題的時候,國家有責任出面解決作為」社會道德問題「的「網癮」,維繫社會道德的統一,降低社會風險。

網癮的實質是家庭問題。它是不是心理問題或者精神疾病,這是學術問題,在實踐過程中根本不重要!因為,沒有哪個家長送孩子去接受治療是因為他們看了治療標準後,認同網癮是精神問題。相反,他們眼中的網癮的本質,其實就是,孩子的不聽話,不讀書,不走正道。

所以中國的網癮,不屬於青少年,而屬於家長。而未成年上網管理法的實質,就是在解決家長的問題。

中國家庭在「控制孩子」方面有著強烈的慾望,但網路遊戲讓孩子太難控制,所以需要更加"專業"的機構來幫助他們實現控制。

同時,家庭又是社會控制系統中的重要一環,國家需要通過家庭來幫助完成對青少年的社會控制。

所以,政府出台這一系列規定,並不是」開倒車",十年前的」綠壩「,一直到現在的新規,其實本意根本不是限制互聯網自由和信息自由,而是一直在幫助家庭管好自己的孩子!

詳細的論述可以參看去年在《文化縱橫》的文章: 中國社會控制模式的變革:拿什麼拯救網癮少年?
以及知乎上的高分答案:家長害怕網癮的根源是什麼? - 霍真布魯茲老爺的回答

2. 為什麼網癮機構在中國會存在如此大的社會和市場需求?
這個問題,一方面,就是剛才說到的,家長要控制孩子,國家需要完成以家庭為核心的社會控制。
而另一方面,則是在」控制欲「的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即是什麼讓家長、社會產生如此強烈的控制孩子的慾望——甚至當孩子可以靠玩遊戲賺錢。這事關中國社會對孩子的「未來」的想像力,以及"現實觀「。它決定了玩遊戲在中國很難成為一條被成人世界認可的」正路「。

下面是我結合自己在網戒機構三個月的田野研究給出的答案,請參看
網癮治療合法化是「開歷史倒車?」 也許你還不清楚網癮的本質是什麼! - Yichen的文章 - 知乎專欄

原文有點長,我節選其中兩段比較相關的:

網癮危機與「中國式現實」

很多玩家告訴我,遊戲之所以令人痴迷,是因為遊戲可以提供在現實世界中無法體會到的「即時滿足感」。也許可以說,全世界的遊戲人口在成倍增長,就是因為「現實」這個遊戲對很多人來說設計得太爛。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遊戲玩家都會被送去治療。而且,除中國以外,大部分遊戲人口龐大的國家甚至不存在網癮治療機構。這又是為什麼?


我訪談過一位叫做宇飛的少年。他在機構里待滿了半年並成功「改造」。剛滿18歲的他,兩年前曾是「英雄聯盟」的一名職業玩家。16歲時,他的收入已經超過所在省會城市的平均工資──他也覺得自己根本沒必要回到無聊的學校。


可是,長期在外工作的父母得知以後,通過關係找到了「基地」,並將宇飛連哄帶騙地送去接受治療。回憶起這段治療經歷,他的情緒有點複雜。因為對他而言,治療是重新認識自己和世界的過程。


在很多人眼裡,職業電競玩家不僅收入高,還是受到追捧的「明星」運動員。在基地里,我遇見一個14歲的學員,靠賣遊戲裝備,在一個暑假賺到了40萬──但這些人依然被家長送了進來。

從「理性」角度思考,家長的行為無法讓人理解。但從「現實」角度考慮,卻不是這樣。宇飛告訴我:「治療的後期,我逐漸意識到,為什麼我的父母會把我送進這裡。你要知道,中國的現實就是,社會是分三六九等的。雖然我一個月可以賺4000塊,但在主流社會眼裡,這依然是個無法登堂入室的職業,是低端的。職業玩家和農民工沒有本質的區別──他們的收入並不會隨年齡提升,他們的工作不被社會尊敬,他們沒有能被認可的社會身份。」


我追問他,什麼才算「社會身份」?他說,像你這樣的「名校高材生」才是。每每想起這段話,我總有一絲震撼。在宇飛身上,我看到很多年輕人都要經歷的「社會化」,即所謂的「認清現實」。


可以想像,在網癮問題背後,其實存在著一隻更加巨大的幽靈──整個社會日漸加劇的階級分化、資源競爭及中產的身份焦慮。即便「電子競技」變得受人追捧,它依然無法避免在中國這個深受儒家觀念影響的社會環境中,隔絕於主流社會對「成功」和「正經事」的想像。


這種想像有關階級。如果賺到40萬的「天才少年」是農民工的孩子,或許他會得到認可。但不巧的是,他的父母都是博士──精英階層,他們期待孩子這40萬不是靠玩遊戲賺來,而是用金融知識、用被主流認可的商業、政治、知識頭腦賺來的。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兩代人的社會想像不同,新一代做了家長以後,也許有所改變。但當宇飛這個曾經的職業玩家說出「現實」一詞的時候,我意識到,「現實」的構建者和維護者永遠存在,而大部分都不會是那些以虛擬遊戲為工作的人。


曾經風行中國大陸的電視劇《蝸居》里,有一段經典台詞。單身的小貝對蘇淳說,他不明白為什麼女人都要房子,因為租一套房子比起買一套更加「現實」。蘇淳告訴小貝,你說的都不是「現實」,而是理性。真正的現實,是不管房子多貴,你都要把它買下來。在中國的語境下,「現實」不是實用主義,而是近乎非理性地去承擔社會責任,迎合社會眼光。這種「從眾性」似乎是絕對的真理。

於是,能標籤一個人是否有「網癮」的,往往並非是某個機構,而是這個機構所置身的更大社會圖景──中國人眼中的「現實」。

幾乎每一個網癮少年面對的,都是無法容納他的「現實」──他的學校、家庭或社會環境。他又不得不在以家庭和學校為單位的社會控制下──被迫奮力接受和擠進這一現實。


所以,當中國的孩子無法融入學校/社會環境,無法取得主流認可的時候,旁人往往會批評他「不夠努力、用功、守規矩」,而不是思考:是不是我們太過於依賴單一的評價體系和上升道路?當一個人無法得到認同時,就只能選擇逃往那個唯一讓他感覺更舒適的虛擬世界來證明自己、保護自己。而這個世界,往往不被主流認可。


現實的巨靈,比電擊更可怕

網癮所反應的社會問題,不僅僅是個體對網路遊戲的過度依賴。從根源上,它也折射出整個社會對單一價值觀和狹窄上升通道的過度依賴。

如果一個人無法適應學校環境時,他受到的不是批評與歧視,而是容納和接受;如果他能夠在主流價值觀之外,擁有第二個、甚至第三個受到認可和尊重的人生選擇,他還會讓自己全然沉浸在虛擬世界中,尋求那虛無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嗎?


可現實本身,就是一家巨大的網癮治療機構。我們在機構里看到的各種「不人性」手段(軍訓、電擊、教育),雖然「沒有醫學範例」可以參照,但從我們成長的環境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很多人會在新聞評論里大力斥責楊永信,將他比作惡魔、人渣,但是我們思考一下,這是不是只是因為電擊治療侵犯身體太過露骨,才讓人如此義憤填膺呢?


面對這樣的問題,家庭治療比其他的治療方法更好,因為它不是進一步地強化我們的「社會現實」,也不是讓我們學習和假裝歸順,而是通過讓人們意識到「網癮」到底是什麼,改變家長和家庭成員的溝通模式,小範圍改造「現實」,讓曾經很難容納網癮少年的世界,慢慢接受他們。諷刺的是,像「宇飛」這樣的成功「改造」並沒有和家庭的蛻變一起完成。他的父母從始至終都因為「工作原因」不參與治療。也正是這種「自主性」,讓他在出院後更決絕地走向了和之前完全相反的另一個極端──成為一個比大部分人都「現實」的現實維護者。


世界上最可怕的,永遠不是露骨的懲罰,而是那些作用於人的內心的無聲無息規訓。也許,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早已經受過多少次比「電擊」要殘酷百倍的「現實治療」。如果說電擊給青少年造成了肉體的懲罰和精神的震懾、改變了他們的行為模式,卻反而讓他們在心裡更加仇恨和逆反;那麼「現實」則一遍遍通過它無形且殘酷的規則,更根本地調教了所有人的世界觀,規訓了人們的心靈,讓人們更加溫順,更想要迎合這個世界。


而國家試圖將網癮合法化的行為,則是在尋求一個合適的方法滿足社會與家庭的「現實」訴求。與其說,它是一個違背信息社會發展趨勢的」倒車「行為,倒不如說,它出於中國政府亘古以來對社會」道德建設「的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它基於一個「美麗的設想」:學校、網戒中心等各路機構能夠幫助被網路遊戲打亂的家庭秩序重回正軌,讓「孩子」重回學校,回到社會認可的體制和被」凈化「的環境下成長,讓他們中的更多人能夠成為「有社會身份、對社會有用」的人。


說明領導的子女創業賣綠壩軟體了


沒幾年了,折騰去唄。
以後成了新昭和新德三,大家就不會關注這類問題了。


倒車,請注意!喜迎我們的美麗新世界!


這是要徹底禁言啊!

《1984》,真不是操作指南啊!


我的擔憂果然成真了!政府一旦處理不好楊永信這趟事,必是要出大事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580355


首先。
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法是絕對需要的,避免臨沂某網癮戒除中心的某敗類這樣的跳樑小丑的再次出現,這點必須支持。
但是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法律制定者和那些跟風附和者知道么?貼吧與QQ群今年出道(身份開示)了多少未成年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未成年人遭受網路暴力?
一個巴掌拍不響。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自行查詢孫立軍吧等主要戰場,看看各位所要保護的對象素養何其之高。
未成年人應該受到保護,不過這也不能成為他們在網上肆意辱罵他人以及進行炒作,抄襲,病毒傳染,以及降低各大社區討論水平的擋箭牌,這裡我不想欽點他人。
我覺得,在這一點上,不止家長的教育不夠,還有國家與社會對未成年人的各類教育不夠重視。
我們小時候哪有這麼多電腦玩?整天在外面爬樹看風景或者在檯燈下做作業。我是九零後,聽著撥號聲長大,接觸互聯網的時間也相對較多,網路迫害也是見得多了。帝吧聖戰之後,大致對這些情況有個了解而且有自己的一些見解:孩子們在某種程度上缺乏關懷,包括家庭層面與社會層面。
為什麼孩子們要花費大量時間在網上聊天以及玩遊戲?因為網路這個虛擬的世界給了他們關懷,這也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
也有不少人把矛頭指向社會,教育,與信息化時代的高速發展
誠然,社會的物質發展沒有帶動精神文明發展(教科書並感),但是這需要時間,教育亦然。
信息化時代發展是必然趨勢,我們不可能強迫孩子們不去看屑站動畫玩遊戲然後去爬樹玩。
我們能做什麼呢?現在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所以可能兩害取其輕,用一個能保護未成年人受傷害的暫行條例來保護大多數的孩子,因為那些敗壞風氣的人只是少數
我們又怎麼對待那些犯了錯誤的孩子?
難道只能迫害?
那不是的。
若要在堅硬的高牆與擊石的雞蛋之間作選擇,我會永遠選擇站在雞蛋那一邊。
這不是說我為那些受迫害的傢伙說話,只是想去闡述幾點:
1.小鬼懟不完,如果我們去懟他,為了所謂正義或者找樂子,那麼一定程度上或許能滿足他近似病態受人矚目受人關照的心理,這樣做只能激發更多孩子加入小鬼行列。
2.未成年人畢竟是弱勢群體,而且處於身心尚未成熟的階段,他們犯了錯或許還能改正,或者到了一定年紀就會知道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有多麼幼稚。
3.迫害未成年人可能會造成不可補救的後果,比如某潘性女子。

好了,那小鬼硬度五星,在被出道之後瘋狂使用類二相箔網路打擊。
這種時候怎麼辦呢。
這就是這個討論的重點之處。
國家應該制定有關未成年人的網路犯罪處理條例,對侵犯他人利益破壞網路環境的未成年人,進行一定程度的處罰,把這部法律的相關精神加入中學生守則之類的地方,加強對孩子的教育。
同時學校以及社會各界要注重對孩子精神健康的前期引導以及心理諮詢治療之類,維護孩子的精神健康,找到讓孩子們合理疏導負面情緒的適當方案。


當然在這裡也不得不提到一些亞文化對孩子們的影響。
我在這裡不是針對性少數者,本人也是其中之一,屬於GID(性別認同障礙)。
你們有看過葯娘吧之類的貼吧么?不知道多少對現實不滿的孩子接觸這些信息,然後幼稚地以為吃藥就能變好看,然後改變現狀,從而起到逃避現實的作用。
可其中真正的性別認同障礙人士又有幾個?
還有某些誘導孩子吃藥的,這算不算一種網路暴力呢?
當然。

以上只是個人的觀點和看法,評論區我會及時回答,如果觀點政治不正確,我會儘力修改或者刪除回答。


楊永信就要逍遙法內,受法律保護了,從此之後,令無數未成年屈打成招的集中營將拔地而起。


支持 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法 ,希望該法儘快實施。
下面是摘錄的幾條:

第二十一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通過網路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威脅、侮辱、攻擊、傷害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學校及其他組織和個人,發現未成年人遭受前款網路欺凌侵害的,應當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救助,必要時向公安機關或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單位應及時受理。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對未成年人實施網路欺凌,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通過網路收集、使用未成年人個人信息,未在醒目位置標註警示標識並徵得未成年人或其監護人同意的,或拒絕刪除、屏蔽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由網信、工信等部門依據職責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並可處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或拒不改正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並可責令暫停或停止相關服務。
本條例所稱未成年人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未成年人身份的各種信息,包括但不限於未成年人的姓名、位置、住址、出生日期、聯繫方式、賬號名稱、身份證件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肖像等。

如果此法律實施,某些罵我的人(為了友善度,這裡不直接點名)有期徒刑5年,惡俗wiki被處以50萬元罰款,入侵進我們學校的判卷系統改我考試成績的某人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
小曹鐵路又能繼續繁榮了。


如果,萬一,我是說萬一,這個草稿被通過的話。
學術界並沒有認定什麼程度是網癮,網癮治療的方案。

那麼請問,誰來定義什麼是網癮呢?會不會最後和執行網癮治療的是同一家機構呢?


時代是會發展的。
憲法都能修改,何況是這麼一部看起來根本就沒有卵用的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法?原諒我噁心到了。

作為一個21世紀的社會人,還在考慮網路的危害?你的辨識度是有多低?保護未成年人就是不讓他上網?誠然網上很多的東西不適合未成年人甚至是成年人,但是這些東西出現在隨手可點擊的網頁不是應該反省的嗎?本末倒置。
就像你摔了一跤,卻怪你媽把你生出來一樣。讓人可笑。

這個國家需要時間,我們才走了67年,一個國家的成長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借用一句話,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是我們的不幸,但是如果我們的孩子出生還是這樣的時代那就是我們的無能。


另外,腦子是個好東西,希望每個人都有。


你們就看到楊永信?
就看到電擊?
怎麼定義網癮?

我告訴你們主要的根本不在這!

軟體怎麼識別未成年人正在上網??
通過網路遊戲的身份驗證?得了吧!誰不知道只需要一個成年人的身份證就能解決.

未成年人玩遊戲時開啟軟體監控?完全不可能,監護人不能保證隨時隨地的提前開啟.

唯一的辦法是什麼?一開電腦就運行的後台監控!而且條例里還說了,你不能不用!

換句話說,監控的目標根本就不在未成年人,監控的是所有智能終端產品!

這太可怕了.

別忘了,前幾天那個聊天記錄將成為證據的那個規定.現在只要條例通過,軟體監控到他們認為非法的信息,你能怎麼辦?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and you"d better never forget it.
對於老大哥來說——無論是哪個國家的老大哥——合法地把刺頭關入高牆總是很爽的。「被精神病」就是美妙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無須審判,隨意拿人,隨意量刑,還可以合法地電擊,用棍子把大腦攪成肉沫,比監獄還強。為此,一直以來老大哥們勤快地致力於:
1. 捏造新的精神病種類,擴充精神病範圍。
2. 掌握精神病的鑒定,批捕,關押、治療、釋放權。
捏造「網癮病」,大規模興建網癮病監獄,只不過是這場運動中的一個新花樣而已。每一個能上知乎的人,都是符合標準的「網癮病」。從此,老大哥可以自由自在的逮捕每一個看不順眼的知乎用戶,以治療網癮的名義。
今天,我們還能在精神病院外面喘氣,得益於老大哥們的互相撕逼,和西方白左們的長期抗爭。
然而,中國大陸的網民,本應成為新的抗爭力量,卻因智商的低下,素質的低劣,知識的貧乏,對此毫無反應。看看本問題貧乏的關注度就知道了。


從某個方面來看,完全可以解讀成國家承認網癮並承認網癮需要治療嘛。
話說之前有人問怎麼洗白楊永信,是哪個傢伙寫的回答被上面的人看到並採納了?
下一步是不是要電療合法化擴大化了?


「智能終端產品製造商在產品出廠時、智能終端產品進口商在產品銷售前應當在產品上安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體(牆外域名劫持軟體),或者為安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體提供便利並採用顯著(強制)方式告知(強迫)用戶安裝渠道和方法。」
估計以後梯子少了啊
~~~~~~~~~~~~~~~~~~~~

第十九條 家庭、學校應當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路,預防和干預未成年人沉迷網路。對於有沉迷網路傾向的未成年學生,學校應當指導其監護人開展家庭教育,配合家庭、社區及其他機構進行教育和引導。

第二十條 教育、衛生計生等部門依據各自職責,組織開展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的教育,對未成年人網路成癮實施干預和矯治。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以後類似電擊羊那樣的機構可能每個小區就有一個了,你舉報也沒辦法。再以後,估計某度搞一個類似於「某度戒網」的公(keng)益(qian)機構,,,,

~~~~~~~~~~~~~~~~~~~~

還有,這個規定的定義有一些含糊不清,估計正式發布的時候會改。

「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00至8:00期間使用網路遊戲服務。」

不知道設置這個時間的原因是什麼


雖說是在十月三十一號之前徵集意見,但是說不定種秧已經欽定了。因為長者們肯定會料到未成年人的批判呼聲很高。
未成年人的權利?人的權利當然要靠自己爭取,當然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作為未成年人,我們的意見很可能是無足輕重的。
除去未成年人的話,那就幾乎沒有反對意見。
可以勉強稱為「眾望所歸」。


我們將在沒有黑暗的地方相見。


還是前腦葉切除術更成熟安全無副作用。


取締之類,其實是一個假命題,國家的目的並不在於治療網癮,推動任何政策,任何政策的目的,背後都有利益驅動,明白這一點,才能談今天各項政策背後的動機,否則就是緣木求魚

以網癮問題而言,楊的電療學校自己背了大部分罵名,卻給當地帶來了極大的經濟利益,與房地產一樣,怨悉歸於下,利皆交於上,何樂不為?

說難聽點,將來真出了類似孫志剛一樣的事兒,也完全可以把楊丟出去當出氣筒,當局的利益是一件旱澇保收一本萬利的事兒,那麼看到楊模式在當地賺大了,你覺得當地gov會放著這塊肥肉不動心嗎?

至於網癮少女殺母,普通人看來也許驚天動地,gov會在乎嗎?一想就知道,不會

另外請大家注意一個細節,參與治療網癮的有計生部門,聯繫到二孩開放導致計生部門無事可做,那麼這次網癮治療政策的出台,也有給計生部門分點蛋糕省的他們鬧騰的地步


推薦閱讀:

男生不玩王者榮耀是種怎樣的體驗?
幾個月前批判楊永信的人呢?
怎樣戒掉用手機看小說?
如何有力打擊所謂的「戒網癮學校」?
如何看待人民日報發文《國家或許動真格!禁止未成年人0-8點期間打網遊》?

TAG:新聞 | 網癮 | 輿論 | 未成年人 | 楊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