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倫敦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我的本科三年在UCL度過,讀的是社會學。大學這幾年最深刻的體驗就是,大大小小的論文寫了約40篇,共十幾萬字。這些文字一行一行首尾相接,估計可以繞校區好幾十圈吧。


這些層層疊疊的論文們,解開了一個困惑我整個童年的疑問,什麼是死亡期限。我記得自己從小就喜歡看書,沉迷得彷彿是一幢捧著書的雕塑。我看書有個不知道是好還是壞的習慣,就是一目十行飛快無比。遇到不懂的詞也是常常根據上下文語境估摸出大概意思就飛快掠過。這些不明確的詞語重複遇見多次之後,就能很準確地領悟到它們的意思,也不需要詞典大全。


第一次遇到「死亡期限」這個詞,如果沒記錯的話,是在《金銀島》這部小說里。模糊記得是有個小男孩,有個瘸腿水手,小男孩發現這個老水手在害怕一個事情 —— 一張寫著死亡期限的紙條。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不及陽台高,記得那天從清晨剛剛發白讀到傍晚火燒雲映了半邊天,小說從開頭讀到了很最後的死亡期限。我做好心理準備,「老水手拜拜,限你活到今日」。然而劇情沒有按照我的內心劇本發展,老水手安然過了他的期限,竟毫髮無損。年幼的我頓時蒙圈了,自己給的前面十幾章節的內心鋪設全部轟然倒塌,有一種蓋樓蓋到了十幾層卻發現看錯了圖紙的感覺。收拾了收拾心情,我讀著讀著慢慢領悟出這個死亡期限應該就是截止日期的意思。小小的我幽怨地想著,叫最後期限不就完事兒了嗎,這翻譯怎麼翻的。


直到在UCL的某一天,又是趕論文趕到天昏地暗。我猛地恍然大悟,我每周趕的deadline,不就是當時書里的死亡期限嘛。看來那本書的翻譯也不是憑空捏造出一個詞語來。這個詞就像是卡在我童年的魚刺,終於是被拔掉了。


UCL也幫我實現了小時候說過的話。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問我,長大了想做什麼呀。我說,不知道,讀很多很多書,去世界名校吧。當時也是這樣講講而已,誰又會想到成真呢。連我弟弟都說,「放假時候你帶的頭在外婆村裡把田裡草垛都燒了,結果罵到的是我;讀書時候你翹的課比我多那麼多,結果老師說我該跟姐姐好好學習下讀書態度。到處跑,玩得不知頭,結果還去了倫敦大學。」說到這裡我弟實在是感到義憤填膺,提著我的脖子威脅我,「說,你是不是開了外掛。」

我說,你就是圖樣。你是看到我玩得嗨嗨森森,沒看到我收心讀書時候也是用功得快掛的節奏啊,否則考試直接塗眼淚和鼻涕在試卷上啊。 我們系的考試就是寫論文,在每學年的末尾五月底六月初的時候,一考就考兩三個禮拜。大一的時候,我的哲學考的不錯。於是我有了錯覺,就是誤會哲學很簡單,以及以為自己有哲學天賦。大二的時候我便一口氣選了3門哲學,哲學史,倫理哲學,醫藥哲學。本著好好挑戰一下自己的心理,結果不小心直接摧毀了自信的心靈。到最後4月份復活節放假一個月,我可憐兮兮是基本常駐在圖書館閉關修鍊。還真是自己選的菜,含著淚也要吃完。


雖然上課期間,基本每周都有一個論文死亡期限,但也還是有蠻多空暇。因為一周可能只有三四天有課,每天的課可能就倆小時或四小時。所以還是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自由安排。大二的時候我便一邊開始實習。當時國企LD剛剛進軍倫敦的房地產行業,臨時辦公室就在UCL隔壁。我便每天去上班,有課的時候請假倆小時,走到街對面去聽個課,下課了回辦公室繼續上班。因為LD剛剛落地倫敦,除了幾位外派的部門經理,就只有我和另外一位法務顧問。我這個行政助理身兼數部門的助理,幫財務部填報表,幫合約部翻譯合同,諮詢公司過來洽談我便做會議翻譯。實習的過程很忙碌,卻也是學習到了很多讀書之外的經驗。這也是託了學校課程自由的福。


在英國讀大學,一年裡有半年是在放假。聖誕節放一個月,復活節放一個月,暑假放三四個月,加上各種reading week和bank holiday。只覺得本來想好好看個電視劇,結果一半時間都在放廣告。不過好在這些假期都可以好好過得有營養和意義。趁著假期爬了西西里的活火山,去了阿爾卑斯山滑雪,逛了古希臘神廟和古羅馬斗獸場,等了峨眉山的日出,住了陝西的大炕,看了神農架的銀河,拜訪了三國火燒過的赤壁,見了驚艷的巴塞羅那,聽了維也納的歌劇,吃了巴黎的米其林,感嘆了柏林的牆,還有很多。很感激大學時候有這麼多可以擠出來的閑暇,能到處走走轉轉。雖然有時候得在旅途的火車或飛機上趕論文,但是旅行中也會有很多欣喜和觸動。


在UCL的這三年,我不僅認識了很多良師益友,也更多地認識和了解我自己。UCL不僅僅是賦予我很多有趣的知識的平台,也給了我很多讀書之外的接觸世界的機會。2014年的時候,我在給沈老師寫的郵件里說,「 「社會」這本無字書,要讀很容易,要讀懂卻很難。希望在接下來的新學年,在讀有字之書的同時,努力讀好社會這本無字之書。」 而前一陣子我在給師母發微信問好的時候,驚聞老師離世的消息。這個消息很突然,也讓我一時很傷感。我會謹記自己說過的話,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


06年秋天,我三限盤水星過天底,踩了狗屎運從一個國內非著名老牌建築系畢業進入Bartlett(相當於UCL建築系的概念)讀Urban Design的碩士(March)。

報到時,底樓大廳正在展示上一屆的作品,我當場傻了,根本看不懂,隱隱約約覺得我十年內都不可能看懂。真的,後來等我離開UCL的時候,我還是看不懂。。。據那些成績很好的同學說,他們也不懂別人畫的是什麼。

在一個飯局上聽說去年某專業來了四個同濟的,三個沒能畢業,我想同濟建築系出來的都那麼慘我怎麼辦啊。後來,我真的也沒能畢業。。。

聽學長們說,在這裡,建築學≠蓋房子。很多人Bartlett畢業都去干別的了,有時候甚至和設計無關。後來,我發現我真的盡讀些和專業無關的書幹些無關的事。但是,學校里讀過的那些書一直影響了以後的思考和學習,談不上是源頭,但總是關鍵的一段劇情。

UCL以非宗教背景著稱,大概就是這個原因,經常有人來校園裡傳教。

和所有的大都市一樣,城市資源非常豐富。再加上牛校的派頭,那麼來自本校的照顧就會少一些,顯得比較冷漠。我來之前聽說老外對留學生挺照顧的,如果暫時沒給你安排上宿舍,會讓你用宿舍的價格住酒店,有的時候甚至免費,我居然相信了。那時來得比較著急(國內本科畢業設計,雅思,DIY申請DIY簽證都是那一年搞定),沒有預定上宿舍就拖著嚴重超重的行李來了,在機場和一個華威大學畢業的中國學生買手機卡時還諮詢了一下,他也跟我說別怕別怕,學校會幫你安排的他們很好的。然後我夜裡下了地鐵就直奔住宿辦公室,這才知道所有的傳說都是扯淡。我藏著大筆現金拖著一大堆箱包在附近的幾個hostel輾轉住了一個月學校才有一個又貴又小又遠的宿舍(UCL的校區和宿舍遍布倫敦)空出來給我。當然,後來我知道出去租房子其實也沒那麼難,自己出去租是更好的選擇。關於倫敦的生活經驗請看這裡:英國的物價如何,在英國讀書是不是每天都要自己做飯吃?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學校食堂在主樓的地下室,我來了一個月都不知道這個地方。食堂做的食物非常簡陋,不好吃吃不飽還不便宜。烹飪水平基本上就是原始人的檔次。

大多數設備都很老舊,不是古老,而是老舊。很多機房還是Win98的系統,不過Bartlett很土豪,全是Mac。連學生證也舊得很有感覺,糙得跟假證一樣。我很喜歡這個版本,大家都去換了新的電子卡,而我一直沒有換。

還是說說Bartlett的情況吧。
說實話沒感覺到UCL有什麼明顯的獨特的氣質,也許是因為校區比較鬆散吧。但是,Bartlett還是有明顯的氣質的。這種獨立的認同甚至讓建築系的同學忘記自己是UCL的學生。

關於Gay,我看出來有個亞裔的老師是同性戀(聽說確實是的),其他的我真沒注意到。各種花樣美男美女,尤其是發達國家地區來的,幾乎沒有難看的,雖然打扮很隨意,但是感覺不錯。在Bartlett呆久了,明顯覺得AA的風塵味更濃一些,LSE一本正經衣冠禽獸(非貶義)。還有,我在Bartlett沒見過黑人!好像真的沒見過唉,除了門衛。

來了以後我才知道,在Bartlett最被看重的恐怕是兩年的Diploma課程而不是聽起來高大上的
Master課程。讀Diploma的學生裡面極少有來自大陸的,即使有,也是在海外念的本科。

來了以後才感覺到,Bartlett在業內地位之牛已經不是排名可以描述。尤其是每年summer show的盛況會讓你直觀地感受到她的影響力。展覽的時候Bloomsbury校區周圍幾乎任何一個街道都會有人向你打聽Bartlett的展覽在哪裡。

經常有同學在展覽現場就會被企業相中。

那一年Bartlett的summer show。結束的時候滿地狼藉,都是喝剩的酒瓶子。

我們這個課程當年的評審陣容是這樣的:

資金贊助也主要來自這些企業。

有的時候Peter Cook也會出場。

Bloomsbury校區步行不遠就能走到AA(被認為是Bartlett最強勁的對手),可以很方便地分享AA的資源,包括圖書館,書店,展覽,大牛的講座,小圈子的聚會討論。

很多課是和其他學校合辦的。我們有一門課就是哥大的Grahame Shane帶,一部分哥大的同學也會跟過來旁聽(他們應該是順便來英國field trip)。很多同學都買了他的Recombinant Urbanism請他簽名。還認得一個在UCL念PhD的朋友一半的課都要去帝國理工聽。

帶我們的是Colin Fournier,關於他有不少傳說。有人說他曾主持中東某城市的建設,那個土豪國給他配了私人飛機和一大群秘書,有人說那時他每年可以調撥數億還是數十億美元的資金。他偶爾也提到,當年確實很闊。

建築系的同學一直都很拼的,熬通宵是基本功,國外也是這樣。不一樣的是,國內交了圖,建築系是一片寂靜,大家都睡倒了。在這裡,反倒是狂歡的開始。感覺這些人射了一發都沒有不應期的是不是?

我們建築類專業有一大福利,就是field trip。學校還給報銷機票,從倫敦去洛杉磯的機票也給報!12個月的課程,至少有一個月是在旅行中。而且一邊玩兒,一邊還有老師給你講解,也會去拜訪兄弟院校,拜訪老師的老朋友,拜訪業界大牛。去Morphosis的時候他本人接待了我們,很多同學都圍上去合影簽名了。當時,這對我來說就是遊山玩水,其實說遊山玩水都糟蹋了這個詞,歐美同學每到一地要麼好奇地掃描城市各個角落要麼坐下來點一杯酒躺在椅子上安安靜靜地觀察。大陸同學基本上是奔著商場去,瘋狂購物瘋狂剪刀手拍照(這些年可能沒那麼土了)。王澍說他那個瓦園的作品放在威尼斯雙年展,很多老外都非常痴迷,但中國人多半是看一眼就走了,我當年就是那個看一眼就走的。等我活到30歲,到過許多城市做了一些項目甚至還讀了不少經濟方面的知識,我才有能力在旅行中看出一些關於城市設計與經營的門道。而那時候我是班上年齡最小的一個,國內建築學要學五年呢,我還比他們小。他們的眼界和知識結構確實讓他們具備更完整的思考能力。

我記得我剛到倫敦的時候,從Euston站上來,拉著一堆行李向一位很有派克風度的男人問路。他非常耐心地給我指路,然後對我說,我就是UCL畢業的,這是個好地方,你會有很好的前途。


法學院學渣一枚。

但是覺得學校好好看。

主圖書館。

裡面坐鎮的是邊沁老先生的。。遺體。。考試之前大家都會去拜一拜。。

圖書館外面。

剛開始覺得主圖太高大上。後來才發現每個學院每棟樓里基本都有圖書館,而且都比主圖環境好還各有特色。這是最近大愛的教育學院圖書館。旁邊就是costa!買杯咖啡一邊曬太陽一邊看書太贊了有木有!如果現在不是考試月的話!

查詢圖書的電腦都是mac!!教育學院你是有多土豪!!

然後這裡是我們樸素的法學院。

好吧其實我們也挺土豪,開學的時候發了大禮包。(但是聽說隔壁IC開學禮物是iPad mini!!!)

醫學院。

小花園。中午偶爾在裡面吃飯。一丟花生麵包餅乾啥的松鼠這些吃貨就圍過來了。別吃了!看你們一個個圓的!!

現在春天花開了。美!!

有個長的挺好看的教堂。

隨手拍街景。

附近就是大英博物館、大英圖書館、國王十字車站。找尋食物很方便。

羅素飯店真心美啊~人家建於1898年呢!

每次被考試折磨的要死要活的時候看看旁邊的景色就任命的繼續看書。。。當年選擇了風景最美的路,現在再怎樣艱辛,也要咬牙繼續走下去。。。


『聲明』

昨日(2015年3月21日)某微信公眾號未經我允許轉發我在「在倫敦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知乎問題下的答案。由於其關注者大多集中在都英國,有不少讀者直接或間接認識我本人,對我個人生活產生了負面影響。


首先,去年上半年時寫的一篇槽點滿滿的知乎答案居然現在被突然轉發,讓我實在是對自己當時憤青式的語氣和明顯裝X的內容感到難堪 (年少輕狂還請海涵)。所以希望讀過那個答案的人中有很多雖現在還不認識我、但有機會會當面認識的小夥伴,不要以那個答案為標準認識我。


其次,對UCL工程學院管理方面的吐槽僅代表個人看法,UCL工程各個系都有很輝煌的歷史且當下也時刻影響著歐洲的科技發展,譬如計算機系的虛擬現實、醫學工程的腦成像技術、化學工程的各種新開發等等;並不是說因為一些個人遇見的管理問題,就代表學術問題,我還是殷切地希望能與工科小夥伴們好好玩耍。


最重要的是,我真的很不喜歡不授權就擅自轉發,不是不知道怎麼維權,而是我本身寫答案時間就不夠,維權時間卻花的更多。本想因為其運營者也是校友,本意肯定不是想給我帶來困擾,就沒有及時舉報,但經過交涉後卻反悔不願發聲明,說此事對公眾號影響不好,運營者們很鬱悶。鬱悶,請問有我鬱悶嗎?我願意在知乎上分享,但並不代表我希望別人通過那個答案認識我本人。答案我不準備刪,因為從一開始我就沒打算匿名。好吧我活該沒有匿名,這樣就可以直接轉發不需要允許了是么?

最後,我不叫「趙思佳」,而是「趙思家」。強迫症真的是看到錯字就很難受。


無論怎樣此事也給我了個教訓,我以後不會在公眾平台上分享主觀看法和經歷,所以大家不要再邀請我回答類似問題。


還希望大家是通過我平時認真寫的腦科學相關的科普答案,而非這篇答案來認識我。五月中旬我準備發布知乎「鹽」自選集,歡迎關注,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沒有好好過周末而不開心的趙思家

2015年3月22日

-------
謝 @Yijia邀。沒想到還有人會問UCL的生活是怎麼樣的...感覺UCL在國內不怎麼有名,雖王思聰是UCL哲學系畢業...

我是2010年進UCL讀神經醫學本科、2013年開始計算機科學碩士,2014-2017在UCL讀神經醫學博士。算下來,我將會不間斷地在UCL讀3+1+3=7年書。想想都覺得恐怖,我是一個極其不安分,非常喜歡冒險的人,但我是我所知道唯一一個如此在UCL一口氣悶到底的人。也不是說我覺得UCL有多好,而是因為多方面原因,譬如說專業、生活環境以及家庭。有機會的話,還是應該去劍橋牛津讀一年碩士,或者是去美國讀博士的,換換環境多認識不同的人。但如果要我選擇一個地方工作定居,我還是想呆在UCL。

幸運地是,我的三個階段在三個不同的faculty(就當成是學院):生命科學、工科和腦科學,並有機會在學生會和校辦公室任職。我本科比較不安分也不太上進,參加了很多社團(現在想想真是千奇百怪:搶救隊、模聯、攝影、茶會、雜技、企業家、哈利波特等),但沒有進入核心群體也沒有擔當任何職位,實在太不上進。我沒有進入中國學聯,算是個圈外人...

前面的答案已經講了很多關於倫敦大學學院的地理優勢、學生生活極其豐富、學術還不算辜負其歷史地位等等。我也來講講我的主觀感受吧。

====7月7日關於UCL神經科學更新===
這裡居然有簡里里 @簡里里 關於神經科學的回答!那必須多多補充一下大名鼎鼎的Queens Square。

UCL神經科學世界排名第二。開始覺得,為毛啊?就這兩三棟舊不拉幾、裡面樓層複雜到讀了4年書都搞不清的破樓能頂得住世界第二的帽子?
大二開始和導師開始做實驗。我才發現媽蛋UCL太有錢了。在UCL Bloomsbury主校區那裡,神經醫學主要在這幾棟樓裡面:
(先貼一個主校區的地圖)

Medawar Building, 主要是和藥理學相關的大佬在這棟樓。在科學圖書館對面那個洞後面,門把手是這個模樣的。而且這個門特重,還必須得拉,所以一定需要你的手緊緊握住某個人的身體...用你溫暖的手包裹著他們裸露的身體~~(「我們手裡握的是什麼!?」)

Medical Sciences building, 就是那個拱洞上面的樓,在Print room cafe對面。內部連著著高爾街的Anatomy building (估計好多人永遠不會找到連接的方式...只有像我們這些常年需要奔波多個教室的人才找得到...裡面巨複雜。)
Anatomy building,樓上全是實驗室。至少有兩層樓是神經學的實驗室。
Andrew Huxley,print room cafe那個小小廣場上的玻璃房子。那裡面全是細胞神經學的實驗室。
Cruciform(醫學樓)樓上有個Wellcome Trust資助的大實驗室,裡面也有神經科學的。

這些都不算啥子,重點是在Russel Square車站背後的那個Queens Square。Queens Square本身是個小花園,也有些歷史,見維基百科(Queen Square, London),圍著它的房子全是UCL神經科學的。
什麼UCL Institute of Neurology, Institute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Gastby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Centre, The Queens Square Imaging Centre, Child Health (裡面很多是發展神經學)等 都在這裡。至少有個7個樓都是UCL神經科學的。

為什麼要建在這裡呢,主要是因為這兒有個牛逼閃閃的醫院,也是UCL的。
National Hospital for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呵呵呵...記不記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時候有個很傻逼的伏地魔出來的橋段?那一大部分是講童話的,是專門向英國兒童故事和NHS致敬,主線不是一群兒童病人(啊還有美護士)嗎?那些病人全是從上面這個國家醫院來的。
選它的重要原因是因為它實在是太有名了,旁邊全是科研所,有太神奇的病,科研所馬上就可以來研究。
我們常在上課的時候學一些很奇特的神經學病例,譬如說一些有腦創傷不能再有新記憶、不知道什麼是生氣的...病人。為了保護病人隱私,他們的名字都是縮寫譬如說HM等,只有等他們死去,才會公布他們的姓名生平。這些病人可比好多諾貝爾獲得者還有名多了。常講完一個病例,老師就陰陰一笑,說這個病人這兩個月就在Queens Square呢。我們全都是「啊啊啊啊啊 老師你帶我們去看看吧!!!!」打雞血的狀態。

除了這個Queens Square周邊的,還有很多研究得更細的研究所,譬如說視覺研究所、聽覺研究所等等。這些研究所離UCL主校區較遠,主要原因是為了建在相關的醫院旁邊(一般會直接在醫院隔壁)。譬如說我所在的聽覺研究所,就在國家耳鼻喉醫院旁邊,就在國王十字車站旁邊。
這些研究所和醫學院關係非常緊密。

---BSc Neuroscience的苦逼生活---
我的本科是UCL神經科學(BSc Neuroscience)。大一全是各種專業基礎課,解剖、生理、藥劑、生物、生化、基因、化學。各種作文、實驗、報告。所有課皆為必修,沒有選擇。大一的personal tutor是生化系的申請官,特別逗的一個大叔,每天穿個白色的汗衫頂個超大的啤酒肚就來了,因為他講課講得特別特別好、說話行事非常風趣所以他非常受歡迎,第一次見面他就對我們幾個tutees非常嚴肅地說,大一就是玩兒的時間,你們要多去party多去社交啊。當時我當時心中各種惶恐...大一除了上課我真的就是各種玩兒。party、club、吃飯、參加社團活動。當時每周三還要跨過倫敦一區,去帝國理工那邊去找高中同學吃飯。生活真的是非常忙碌。大一暑假我運氣很好找到了在解剖實驗室的一個實習。在我周圍,我是唯一一個得到與專業相關的暑假實習的人。那個機會雖並沒有直接給我什麼知識或者經驗,卻意外成為之後在大二找到我現在的導師的重要跳板。

大二除了必修課(實際上就是大一的進階版,一下子難了很多),還有兩門專門是神經科學的課,當時看著覺得巨難,學各種細胞神經學的實驗方法,我很不擅長,patch就是拿超細的玻璃管子,suck住細胞膜,然後測量單個或多個channel的電流什麼的。想想都覺得好煩啊。還有很多生理實驗,學習各種神經反射之類的東西。每周五都在測各種生理數據。大二真的是最難的一年,課程非常多,實驗極其多,而且是全能,什麼都得學,所有必修課都是各個專業(譬如說生化、生物、藥理學)的核心課程,也就是說譬如別人一年有6門課,有一門是核心課,最難,其他都是輔助或者鞏固的必修課程,而我們專業的是6門全是別人的核心課。另有兩門可全校範圍選擇(但必須是大二的課程),譬如說我的好朋友就是選擇的藝術史,有人選擇的非常簡單的統計,還有人選的計算機。我傻逼了全選的神經科學的各種實驗課...沒有最傻逼只有更傻逼。
大二我有一門課滿分做獨立實驗或者review,於是我找到了我現在的導師David McAlpine,系聽覺研究所的director。我跟著他寫了一篇《論腦成像在聽覺神經研究里的重要性》得了很高的分。之後大二暑假也是和他做實驗,大三的畢業實驗也是和他做的。
那年我們班來了很多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的交換生。他們在美國是大三學生,來了我們這兒也覺得不輕鬆。

比較特別的是,每周我們都要仔細閱讀分析一篇論文,然後要寫報告、還要和老師討論。當時覺得挺蛋疼,現在回想,我覺得那是最有作用的學習神經科學的方式。雖然很吃力,但是培養了我們閱讀與時俱進的論文的能力。
只有多讀了,才能寫得好。我們大三就要以Nature的標準寫論文。我覺得這個真的很難得,到研究生時看到有些在英國其他大學畢業的同學居然連reference都不會寫,真是有些驚悚。
大二開始我開始去參加一些學術會議和講座。Queens Square的每周的認知科學的seminar,每周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來做演講、交流,我都回去。開始完全聽不懂,大三突然有一天,覺得好像已經更得上節奏了誒~有種「我已經是科學家」了的錯覺。

大三是最可愛的一年,也是學習難度最大的。沒有必修課,全部自選。但我專業是必須在本專業內部(我知道藥理和生物是可以去選統計、數學、物理啥的,選那些真的得分特別特別容易)。有非常多極其有趣的科目,譬如睡眠和生物鐘、視覺神經學、人造智能、情感、極端環境生理學等等。這些科目都非常有趣,但都是碩士和博士生的課程,非常難,而且我們只能選3-4門。我選的是人造智能、視覺神經學、情感還有一門藥理學(是我的個人輔導員的課...)。那一年學的真的很開心,但也非常辛苦。半分的課有20堂課,每堂課都是一個新的主題,都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來講。如果你對ta的課非常感興趣,便可以去問可不可以和他做實驗。然後大多數時間就是做畢業實驗寫論文。論文要求很多,目標肯定是發表。我們這裡從大二開始,只要論文能上80分,就是可以發表的水平。

在UCL神經科的三年,我變了不少。以前就算不認真學習我也能輕鬆比同班同學考得好些,轉到神經科學,就算是我拿出吃奶的勁兒,我也只是個中下游。真的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大三老師對我們的要求是,每天能看一篇論文。

專業30個人里只有兩個中國人。另一個是我的好友,她是我遇見最好、最聰明、最堅強、最堅定的人,而且一點都不虛榮、不浮躁。時間雖然不長卻是我最好的兩三個朋友之一。我對她的崇敬之情真是濤濤不絕...每次我遇到了困難,想抱怨想放棄,我都會想想她,然後就會冷靜下來,並受到鼓舞。有時我覺得有些遺憾,如果我在國內讀本科,一定會有更多的小夥伴,但是我也覺得朋友不一定是要天天在一起,能夠有這樣沒有負擔地分享快樂分享淚水、相互理解的、而且還是有標榜作用的朋友,我真的非常幸運。每當看到「同窗」這個詞,我就會想到她。

---BSc Neuroscience 苦逼生活結束---

本科三年,在我眼裡UCL就是這樣的,
從學術上來講,有輝煌的歷史,有非常優秀的研究人員,有非常寬鬆自由的環境。
從本地或歐洲學生圈子來講,學生水平非常高。特別是神經科學,被狂虐啊。無論家庭背景,還是長相還是智商、情商,吾已被亮瞎。
從中國圈子來講,的確層次不齊,但也有非常非常優秀的人。耐心尋找,一定能找到摯友。

的確UCL有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我對UCL是我的母校這一點非常非常自豪。

===關於UCL神經科學的補充完畢===

優點:
1.作為一個都市大學,地理位置絕對是UCL的最大優勢。位於倫敦中心,這裡工作機會多、國際交流多、來來往往讓城市充滿活力。對於大多數學者來講,倫敦絕對是個好地方,有世界上前100名大學最多的城市,每天每個領域都有各種大會在此舉行。對於學生來說,生活極為便利、豐富。

我一點都不後悔來UCL,地理位置絕對是第一原因。對我的生活、眼界、朋友圈都有非常大的正面影響。

但住宿和生活費很高。除房費和一些額外花費(如旅遊或者其他興趣有關的花銷),每月基本花銷差不多400英鎊。我有一半時間自己做飯、一半時間在外面與朋友同學吃。住在學校周邊租房子,按人頭算,每周150-250英鎊。

學校周邊有很多美食,是培養吃貨的最好的地方。

交通極為便利,學校東南西北四角上10分鐘步行之內有6個地鐵站,加兩個火車站:Euston火車站(國內火車)和國王十字火車站(國內和國際火車)。

2.學校歷史悠久,文藝氣氛濃厚。這比其他倫敦的大學譬如說帝國理工、LSE感覺要好不少。

3.由於是個綜合大學,(帝國主理工,LSE主政治經濟)很容易遇到各種專業的學生。學生氣氛非常活躍。朋友皆是來自各種各樣的背景、有不同夢想的有志青年。
拿本科同學做例子,有泰國小公主(又漂亮又聰明而且超級優雅)、印度巨富的幺女、東南亞跨國旅遊公司的繼承人(那位小哥有18個兄弟姐妹,讓他做繼承人去讀酒店管理不幹,非要讀醫學...而且做得一手好菜、和糕點,長得有些妖孽。結果人家有男朋友了,掩面),也有家境不太好的,某英國同學家裡父母都沒有工作,全靠自己打工和教育貸款,還有個極品是泰國生物競賽第一(留學全程的全額獎學金,意思是,從高中出國到博士後,只要他想讀,就學費全免,且每個月還有1千美金的工資。不限留學國家、不限時間。讀完了,回國直接給他一個實驗室負責。人家也有男朋友了,掩面)。畢業之後我發現,我的一個好友,是巴基斯坦政府高層的千金,她現在的工作就是當好名媛。每周發的那些照片,讓我只能跪舔。
結果我發現,我所知牛叉的同學裡,若是女的,都是身世背景形象智商情商樣樣都讓我跪舔的;若是男的,要麼有個死心塌地畢業就結婚的女友,要麼就是只喜歡男生的...
所以說...讓我如何在UCL找男友啊...只好去帝國了...

4.活動超多超多超多。每個學院定期有與專業相關的展覽或者活動。
學生會每天都會有1-5個活動(見What"s On? | UCLU)
下圖繫上個月的學生會活動日曆。算是一年裡活動較少的。所有在校學生在註冊時,自動被註冊為學生會會員,不收取會員費,僅部分活動收取費用。【注意:這裡未包括各個社團的活動】

學生社團隸屬於學生會,每個社團每周都應該有多個會議和活動。

5.學術水平很高。(一般UCL被排在世界第二十一,在某些排名如QS上多年排名世界第四)
建築、純藝術、醫學、法律、考古學、語言都是UCL最好的專業。

醫學和法律是眾所周知的。聖雄甘地是UCL的法律學生,醫學出了不少諾貝爾獎。達爾文以前在UCL教書,在這兒寫了自然選擇。
建築、純藝術、考古學、語言,妥妥的英國第一。

雖然這麼說超賤,但有時候吧...聽到某某超牛逼地說ta的專業是美國前多少...我會口頭點贊然後心中想我的專業(神經科學)還是世界第二咧...我還不是一樣渣。

*另,UCL 剛剛兼并了倫敦教育研究學院,這個大學將在今年12月正式成為UCL的第十三個學院,其為教育世界第一...

缺點:
1. 學校管理很分散。每個學院、每個行政單位,都非常獨立。獨立是個好事兒。但是太獨立了,就不能團結起來創造一個共同的形象。
學校官方對外宣傳效率很低,質量很差。各個學院、部門之間缺少聯繫,讓市場部和負責國際宣傳的部門無法跟上。
這個所導致的直接問題就是,在某些國家,如中國,知名度非常低、且有諸多誤解(譬如說,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大學之間的區別?在申請UCL時,中國學生3個裡至少有1個不知道。)

2. 不同學院在水平上差距較大。
得益於各個學院的獨立性,好的學院能夠時刻與時俱進,「一日千里」不斷發展,從學術水平、教職工質量到教學質量、課程管理以及畢業生水平,在歐洲以及世界保持領先地位。
但是,某些學院,除了教職工的名聲還擔得起UCL的大名,其他種種,從行政人員待人待物的水平風格、課程設置管理到學生平均水平等,真是讓人覺得虛有其表,若是僅在這些學院內部悶頭學習,一定會讓你覺得,UCL是怎麼保持英國前五、評上世界第四或是第二十一的?

我的本科是在生命
科學學院,研究生在工科學院。我在工科學院的這一年,正好擔任工科學院的學生會代表,同時也在校辦公長期兼職。雖然我主要在計算機系活動,但是也與工科學
院其他系接觸過。在工科學院的這一年,我無不一刻在將其和生命科學學院的三年在對比。我的看法是,除了各系的掌門人以及下面數個教授的確是名聲在外、研究
前沿之外,UCL工科學院管理簡直一塌糊塗。授課水平、老師牛逼程度、學生平均水平、行政管理、就連交作業發作業的流程都能充滿槽點。還不提這短短一年,
各種發生的嚴重問題,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我開始覺得可能只是流年不利吧,正好讓我知道了這些事兒。現在我知道,「巧合」多了就不是偶
然了。為什麼我在生命科學院就沒遇到、聽到這些問題,是因為學院會及時、合理地解決,至少最後會解決。在工科學院,別說及時解決了,能不能解決都是個問
題,而且各部門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絕對低於平均水平。

3.教職工水平很高,對待工作、接待學生非常非常負責。但兼職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絕大多數行政人員敢說敢想卻少做事。
大多數學生應該還是覺得UCL不錯的,有非常多的活動、展覽,水平也很高。那是因為這些教職工和學生水平本身都非常高,但實際上完全做更多事兒、更有效率。
這個的根本原因是,學校龐大、各個單位太獨立,沒有危機感,日子過得太安逸,就沒有危機感。

另外,UCL沒有商學院,也完全不會有打算建商學院。

再另外,UCL的畢業典禮太水了!參加了一次再也不想參加!完全沒有帝國理工在皇家艾爾伯特音樂廳舉辦的高大上!憑什麼憑什麼啊!!

=============
近兩年有聽到某些對UCL了解不夠深入的人說「哎呀UCL差帝國理工、LSE太遠啦~」。半桶水響叮噹,認識不全面,還要拿出一副狂霸酷炫屌炸天的樣子。真傻逼。

UCL是我的母校,此自豪感不容侵犯。


樓上看到這麼多校友,好開森。我大概是比較老的一個啦。我是06年在UCL讀的認知神經科學碩士。

前兩天有個雜誌來採訪我,讓我講起在UCL讀書的經歷。七八年過去,差不多都忘了,但記得那是我讀書讀得最辛苦的一段時間,在此之前,在此之後,一直到我今年創業之前,我都從未那麼專註地做一件事情。

我申請UCL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它是個什麼學校,我只是摸著心理系的排名一個一個看,看到了UCL就申請了。我讀書回來之後,大家問我去哪個學校讀的?我說倫敦大學學院,一般大家的反應都是,到底是大學還是學院?我說,就是倫敦大學學院。「哦哦,倫敦大學啊,不錯的學校吧」——這個感覺就跟北京大學、巴黎大學、鄭州大學沒啥區別,因為是首都(省會)大學,應該是個過得去的學校吧。

我讀的那個項目主要在Queen Square,那邊有一個大的認知神經的實驗室群,緊挨著國家醫院。沿著那條路往東走不遠,還有一個學校,叫「Good Enough College」,我聽說的時候,專門跑過去在黃昏下面對著小校牌大聲嘲笑了十分鐘。


我本科學的是英語語言文學,UCL錄取我的是個理科學位,叫Msc in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我讀得異常辛苦,幸而當時年紀小,即便後來我沒有再在認知神經這個方向上狂奔下去,但UCL給的科學訓練還是受用終身。

我們那個課程主要是培養科研人才的,畢業之後申請博士最好。班裡面有讀過兩個博士學位的義大利人,有結了婚的俄國人,有五十開外的大媽,還有當時19歲的我;實驗室裡面還有一個印度阿哥在研究魚(魚!)的數學(數學!)認知,我當時應該還腦殘問過他如果在研究過程中魚死了腫么辦。在UCL學習那段時間,也許是形勢所逼,我真正開始對知識產生興趣,你想知道論文怎麼寫,想知道數據怎麼分析,論文怎麼查,人類有那麼多的奧妙你想要探索和了解。

碩士結束之前你必須獨立完成一個科研項目,佔據畢業成績的百分之好幾十。項目一開始你要說服系裡面導師收了你。我去找了一個叫做Brian Butterworth的小老頭,長得很像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中的一個。但是很酷,發飆的時候口無遮攔,f**k, 從背面看像個小炮彈。我在畢業前請他給我寫推薦信,他哼了一聲,說行,下周倆事,給你寫封推薦信,給布萊爾交個報告——這估計這是我一生中離布萊爾最近的時候了。

系裡面有很多小的研討會。世界各地的認知神經科學家們帶著他們當時最新的發現來做報告,大家吃著三明治相互討論,其中討論之犀利在當時的我看來很多都不可思議。我當時科學基礎太差,鮮有能聽懂的研討,每次我也帶一塊三明治坐在最後看各位操持著各自的口音打得稀里嘩啦,純打醬油。

徹夜寫論文是常事。生平頭一次雙腿發軟是因為研究提案在截止日期前幾個小時被打回來說不行;也有無數次聽不懂聽不懂不知道大家在講啥玩意數據到底是啥意思的時候無比沮喪。但也是在經歷一切你以為抗不過去的事情,最終睜開眼睛發現自己居然活下來的時候,興高采烈。

另:壓力大,吃得多。在UCL讀書期間胖了20多斤。下飛機時候我媽都不認識我了。


================
簡里里公眾微信(心理諮詢科普):簡里里
簡單心理
http://www.jiandanxinli.com
找到適合你的心理幫助


MSc來了UCL,畢業後讓老師留下繼續做了PhD。到現在在母校呆了2年多,箇中滋味有苦有甜。很多人愛談專業設置、課程安排這些東西,我其實覺得,不同學校的相同專業,絕大部分專業內容都是一致的,而你要是想在這個方向裡邊做到出類拔萃,到最後都是要靠自己的,跟課程什麼的都無關了;而如果你不想做出類拔萃,那你還那麼關心課程設置幹什麼?而對於關心科研設施的同僚們,我只知道一些數學計算機的設施,也幫不上太多忙,但是UCL有和Dell一起開發的超級計算機,也有提供各種針對PhD的training,從教我們如何撰寫論文,到軟體、編程、操作系統......在這裡,本文只談生活,不談學術。

剛來英國,來母校的第一件事就是來主樓前邊拍照

後來事實證明,這裡成了我拍母校最多的地方。
好多時候,跟家裡朋友同學親戚介紹自己在倫敦大學學院,他們也就點點頭,表示他們聽到了,但不知道是什麼。確實,UCL沒有牛劍那麼聞名遐邇,沒有IC那麼霸氣,沒有LSE那麼被業內知曉,但看看全英國,說比UCL好的學校還真屈指可數,其實這也就夠了,我這個人不喜歡爭第一,只喜歡好好過自己的生活。對我來說,UCL不只是一個好學校,還更是家,是我生活、奮鬥的地方。

在辦公室research遇到了問題,就來學校後邊的Gordon Square散散步,坐在木椅上喝杯咖啡再吹吹風,換個思路重新思考一下問題。

在圖書館呆的忘了點,匆匆回家,主樓、教堂也是一樣壯觀。

學校附近很多的Park,路邊的樹也很多,到了秋天,落葉能讓你感覺自己生活在畫里。下雨天,打著雨傘披著雨衣,路上行人匆匆,這種感覺不能再棒了。

學校挨著攝政公園,周末加班的完成後可用去攝政公園散散步,給朋友約著打打網球。

學校圖書館有十多個:喜歡復古風格,可以去古羅馬穹頂建築下邊的main lib看書學習,這裡也是拍《盜夢空間》的地方;搞理工的同僚們為了方便可以呆在我們的sci lib,數學、物理、工程的資料都在這裡,lib里暖的讓人都昏昏欲睡;喜歡看美女的男同胞可以去SSEES樓下的圖書館,很多歐洲的文科美女,學累了就看會,多麼愜意......

我很感謝UCL給了我繼續讀書的機會,很感謝數學系教授老師們的信任,也很喜歡UCL的環境,和提供給我的設施。


就想說說社團

UCL一共有200多個各式各樣的社團,數量多質量應該也不算很差,畢竟每一個社團必須每年拉到30個member以上才可以成立,(沒記錯的話),如果已經開創很多年的社團今年招收的member不夠,就會被UCLU取消,所以社團就勢必要在開學的一兩個月組織各種活動忽悠學生們買membership,新生一開始真心十分忙碌的參加各種taste event,然後從中找出感興趣的再加入。

像那個最少30個member的規定,UCL的印度尼西亞社團當時就很努力的在拉朋友,因為整個UCL的印尼人加起來都不超過20個,於是我可愛的印尼小夥伴當時和我說如果他們社長湊不夠人,就要讓我去幫個忙買個membership。。(雖然他們社團除了組織吃還是組織吃,實在也沒搞什麼活動……)

個人參加了幾個art相關的社團,當時我就感慨覺得UCL的這些氛圍很好。UCL的交響樂隊,一年演出不下五次,每年Music Society會出一部歌劇,請專業的老師來演主角,然後UCL的學生擔任配角和伴唱,交響樂隊在台下演出。整體水平當然比不上專業的,但個人覺得水平不差,雖然我一直在台下演奏,其實整個歌劇我並沒有完整的看過。。

Musical Society一年排三到五部音樂劇,我去看過一場HAIR,整場演出完整,唱功很好,與觀眾互動也不少。印象很深的是一個女生,一隻手截肢,但仍然在台上非常熱情的唱跳,大家也沒有顯露出任何對殘疾的歧視或什麼。這個女生唱功和跳舞也都很棒,之後再Dance Society的表演上也又看到她的演出。

恩到Dance Society,明年好想參加,燈光音效配合各種舞蹈超好看,每一種舞蹈的聯接都十分和諧,從踢踏舞到芭蕾舞,到hippop到爵士,女生超帥氣的玩地板,(啊那個女生和我在music society認識,會樂器會跳舞,成績也好找到很好的intern,覺得她好牛,星星眼)
(2014.08.04補充Dance Society的一段舞蹈,偶然在微博上看到的:
【MV】Sam Tsui -Bring Me the Night (UCLU Dance Society) 現場版)

還參加了Fashion Society,Society有兩台縫紉機,每周開縫紉課教有興趣的學生做衣服,設計師做衣服,面試模特,走秀,門票捐給慈善組織。今年最厲害的姑娘一口氣做了近20件衣服,每件都超好看,在要正式綵排前的一大早她還在拚命趕工縫衣服,那天下午見到她時她說這兩天有due,又要趕Dance Society的綵排,還有這邊的走秀,兩三天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

我喜歡的,就是這些有熱情有精力的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情當中的人,並且UCL給了他們平台,讓他們的大學生活更多彩。我相信還有很多其他有意思的社團,我也有參加經濟金融類的,也非常的專業,請各種投行各種精英來開講座,networking等,不過我接觸的不多。

恩寫那麼多Art相關的Society是因為UCL是沒有這些專業的,沒有聲樂系舞蹈系之類的,大家都是業餘的,然後花時間完成這麼多高水平的演出,這就是我想要的大學。

社團是我很想講的,其他有什麼想知道的再補充吧。。地理位置什麼的已經有人說了,不能更愛UCL的地點了,棒的要飛起來~


佔個位置
本回答主要是寫在UCL讀書,早飯,中午飯,晚飯,夜宵的去處
首先早飯。。。。。
一般可以忽略,warren station 附近的 the court(108a Tottenham Court Road, London W1T 5AA)是個不錯的選擇,英式早餐4胖子解決。早餐會有培根雞蛋香腸麵包。。。頂飽

然後午飯。。。。這是大家最關心的事情

中餐:
UCL的地理位置前輩們都強調了很多。學校坐落在euston 跟kings x旁邊的同學一般運氣多不會太差。
euston周圍有一家陝西肉夾饃,人均12胖子左右(肉夾饃+泡饃)。為免廣告的嫌疑。。。具體評價微博查看 62 Eversholt St, London NW1 1DA
euston周圍有一家紅滿天。老闆還是那個老闆,大廚卻不是那個大廚。價格正常,。 37 Chalton St, London NW1 1JD
euston周圍有幾家老成都。有自助火鍋有炒菜。價格正常。 15 Leigh St, London WC1H 9EW
goodge station旁邊有一家三峽人家,70胖子10頓蓋飯,包飲料。點菜也有很多選擇。 29 Goodge St, London W1T 2PP
warren station 旁邊有一家龍餐廳,主打海鮮,有燒烤,有東北亂燉。 100 Cleveland St, London, UK W1T 6NU
Brunswick Square 旁邊有一家Hare Tortoise,簡稱龜兔,人均8胖子。他們家有日式拉麵,簡餐,不過口味比較符合中國人。11-13 Brunswick Square, London WC1N 1AF
順帶一句, brunswick square 還有一家奶茶店。chat time,國內名字好像是日出茶太,奶茶還好哦。

日式快餐:
Euston Sation有 itsu,人均5-7胖子
warren Sation 旁邊有 wasabi,人均5-7胖子,127 Tottenham Court Rd, W1T 5AU
warren sation旁邊有 The Japanese Canteen,人均5-7胖子 ,W1T 7NW
Brunswick Square 旁邊有 yo sushi, 壽司轉盤,人均稍高。

快餐+三明治:
大腐國的三明治是大眾情人。簡單方便便宜。
各大超市的meal deal是不少人的選擇。一般會在3胖子左右,三明治+薯片+軟飲。
Pert A Manger,大概4-5胖子
Warren station 旁邊有麥當勞,goodge station旁邊有KFC

UCL 食堂:
UCL食堂,Refectory 。。。不是太符合我廣大吃貨的口味, 網頁地址:UCL Estates: Refectory Opening Times

好了
我要上圖了

晚飯的話大家就可以隨便去浪了

holborn那邊老成都(羊肉燴面♂大滋補營養液),tottenham court road那邊各式韓餐中餐都物美價廉,直接米其林也能體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

----------------------------------------------------------------------------------------------------
感覺說了這麼多吃的,並沒有說學習上的東西,一點都不excited


最直接的體驗是,別人問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到底是university還是college啦? (笑)


去年UCL化工碩士畢業。

UCL是一所,永遠不會讓你感到boring的學校。

先說地理位置,學校南邊是大英博物館,東邊是大英圖書館,北邊是倫敦文青聚集地Camden Town(不過這裡幾乎沒有小清新),西邊,嗯,是中國大使館,再遠一點就是大名鼎鼎soho區…。自己曾經住在Earls court, 每天去學校的半小時路程內,可以經過自然歷史博物館,白金漢宮,國家畫廊,倫敦西區劇院,牛津街,還有中國城…在倫敦,在UCL,每天的生活都可以不重樣。

有一天下午一出校門就發現遠處聚集了好多人,過去一看是在拍Sherlock。電視劇裡面的221B的鏡頭裡有時候可以看到UCL的。

學校內幾乎什麼專業都有,並且十分強調diversity,一半學生都是來自英國以外的學生(前些天學校發郵件祝賀某校友當選塞普勒斯總統)(有興趣可以查一下包括伊藤博文的長州五傑)
所以這裡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學校也提供很多平台,比如周二周四都有lunch hour講座,社團也很豐富,自己參加的photo society每周都有幾次活動。有些社團也很厲害,比如克里斯托弗諾蘭就是當年電影社團的會長。


由於自己所在專業並不是UCL傳統優勢專業(醫學、生物、建築等實力很強)等,所以在教育上沒有多大發言權。化工比帝國理工有差距,主要是沒錢地方小。但系內關係和諧一些。


關於UCL絕佳的地理位置樓上幾位已經說得很詳細了不再贅述。
本人在英國讀了兩個碩士,第一個是在曼大讀的化工,第二個就在UCL讀的生化工程。所以,對於關於這兩所學校的體驗,我還是有親身體會的。
首先我想說,我很愛這兩所學校以及這兩個城市,沒有想黑任何一個。

剛開始我從曼城轉移到倫敦的時候,很不適應倫敦的節奏,在英國生活過的人都知道,除了倫敦,所有城市都可以被稱做為「村」,曼城也不能免俗。對於UCL這樣一個位於倫敦市中心的學校來說,真是處於一個黃金的不能再黃金的位置。

在學習上,兩所學校更是很不一樣。UCL的課業負擔比較重(相比於曼大)。我本以為我已經完成了一個碩士課程的學習可以更適應英國的學習節奏,但是當我開始UCL的學習之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強大壓力,幾近崩潰。我相信所有在UCL上過學的人都能感受到這一點,但是所有人也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我們身處一個頂尖的世界名校,所有的歷練都是有意義的,這就是苦中作樂吧(ps.我在曼大的專業也不輕鬆,都是工科,課業量都不小)。老師的水平UCL明顯是高一個層次的,首先體現在師生比上。我在UCL參加的課程基本是中小規模的教學,也就是我們自己專業和平行一些相似的專業一起,在曼大很多課都是大課(國內上課那種200+的規模)。而且我感覺UCL更注重自學,也許是老師們都太牛了沒時間,tutorial的時間幾乎沒有,頂多考前有個QA,那也是大家爭先恐後的提問,得搶。不過老師會很耐心的回復你的郵件回答你的問題。
而且,據我的觀察,UCL的中國學生比例還是很小的(還是跟曼大比),也許是沒有商學院的緣故,但是學工程同班的中國人也很少。我也不是黑別的學校,但是我聽到看到的中國人多的班裡,大家學習興緻沒有這麼高,而且小組活動都講中文實在是沒什麼意義。也許是現實所逼,到了UCL之後有時候一天都講不了一句中文,我覺得這樣才是出國留學的核心意義所在。
對於授課的老師,他們很多都是業內的專家,當然免不了你會遇到奇葩。總的來說英國人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是很有素養的,這點你不用擔心,UCL的英籍、歐洲裔老師很多。
有時候深夜小組討論結束,從校園裡穿過,特別是走的main library前面的時候,看著燈光照映下的古老建築,就覺得一切壓力都在這些歷史氣息的影響下得到了很好的安置,重新充滿了鬥志。也是由於倫敦的繁華,一個人走在街上也不會害怕,地鐵里總會有人,總會有人比你還晚下班,買走剩下的三明治。你會更能體會奮鬥的意義。

在英國已經全面把高等教育做成出口產業來經營的時候,弄清出國留學的真正意義對於每一個留學生來說都很重要。我在UCL真正學到了感受到了這個國家的先進這所學校的高水平,雖然有怨言有痛苦,但是現在想起來滿滿都是成就感(儘管會有人比我更優秀更有成就)。

如果題主問體驗,我想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我想說如果你有機會在UCL讀書,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因為這個學校並不是很好進的,雖然他在國內的知名度簡直少的可憐(我求職的時候經常被人認為這個學校是個野雞大學),但是酸甜苦辣自己知道,不識貨的人就不要理會了。


在UCL藥理課每個單元按照科研興趣分發給各個領域的教授,所以總能見到不同大佬,又得益於英國沒有TA授課的政策,所以在老師水平和教學質量上還是非常有保證的。還記得來到UCL的第一個學期第一個session就是系主任Trevor Smart教授負責的。,TS教授講的藥學史和UCL藥理系歷史,洋洋洒洒45分鐘,從1900到2014,從歷任系主任科研成果到他自己,好像日曆一頁頁直到翻到今天。

好奇UCL藥理系歷史的可以私信我,這個一百多年的系還是經歷了太多波折的,現在已經變為了一個research department,就是現在的NPP了(Dept. of Neuroscience, Physiology Pharmacology)...

嚴格的課程考核同樣是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基礎。本科下來幾乎所有藥理考試答錯都是被negatively marked的,也真的見過在小考中亂蒙一氣拿到負成績的同學哭暈在廁所。他們可能需要點時間先把成績歸零。大一有門有趣的化學課CHEM1603,上課的是個我所見過怪咖程度最深的老師Andrea Sella,也許你沒聽說過他,但是我在念大學之前就確實看過他的BBC化學紀錄片Chemistry: A Volatile History

第一節課上,他質問的我們斑馬為什麼有斑?是什麼把化學和生命聯繫一起?
這個酷酷的老師在課上就是這樣的

有時候也是這樣的。

還有很多很多其他大牛不一一列舉了,不過當課本里反覆出現UCL校友和前輩的身影還是很自豪的事情。生理課藥理課老師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這個XXX就是在這棟樓三樓的XXX實驗室首次發現的...這個XXX機理就是XXX教授和他學生XXX在樓上XXX實驗室發現的,後來我就是跟他的這個學生讀的博士後,理論說的是......發表在......」

在一個有很悠久的科研歷史和很強大的科研成果的學院學習,對於一個藥科狗來說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光榮。立志努力把UCL藥理大旗傳遞下去。


學業的話,比較depressing的是一節一小時的lecture一般都要花3小時以上看懂slides/做reading,讓你不知道去上課有什麼卵用(事實是確實只有那麼大用。)大一的workload有時會有些忙,但還是manageable。
真正讓你累的是學業重的時候還要坐高峰時段的公共交通;
要做飯洗碗來餵飽自己(如果有朋友能各自分工的話可能好很多吧);
要去運動來保證自己的睡眠質量和規律作息(which I completely failed to do,作為一個不愛運動又喜歡想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來折騰自己最終導致熬夜的人。)
當然這並不是ucl的問題,而是進入社會必經的一步吧,但如果想能吃點像樣的食物或省點錢而不得不把時間精力投入到燒菜洗碗的日常生活中,就會想說能把這時間拿來讀書多好。希望明年我自己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私心:如果學校有affordableedible的食堂,生活會好很多吧,這點很羨慕國內大學。但沒辦法這是英國,能在「午餐的點」坐下來吃頓熱食當中飯是很奢侈的,一般吃得好的時候是超市裡的盒飯,不好的時候就帶點零食水果肚子餓了就墊墊。)

課餘生活的話,可以說you can live whatever life you want吧。ucl的無論是什麼層面上的diversity都可以,個人不負責任的認為,稱霸歐洲吧。個人體驗是你可以很容易的建立很多weak social links,當然與之相對的strong就會比較難。但還是利大於弊吧,一來對career無疑是前者更有益,二來對我特別重要的是這樣可以很容易的從一些尷尬/不愉快的社交情景中抽離(重度尷尬癌)。Unlike places like LSE,這裡可能沒有什麼特定的atmosphere,這應該能稱為是好的一面吧。(當然clubbing還是永遠的主旋律...

最後考試就是考試,我的第一個考試季是從春假的第一天開始放棄90%學習以外的生活,刷圖書館/學習室,然後做菜餵養自己是最大的incentive。畢竟期末考試的比重非常之高。考前爆痘失眠三觀壞掉這種事倒是早就習慣了,複習的過程中確是深深感到,自己在 學習效率/自我控制/時間管理/planning 真的還有太多要提高的地方了,然後又陷入自我糾結死循環。但整個流程走下來之後又會覺得,pushing yourself bit by bit does make a difference這種感覺。所以自己憧憬的優秀的人也一定是走過同樣的路吧:)

寫於第一年考試結束回國倒數第二天。明年的此時再來更新吧。(另:個人也不喜歡但已經有點習慣講話有點夾英文...可能本來就中文表達能力不強...請見諒)


答主專業:MSc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儘管最近被收不到畢業證的事弄得怨氣衝天,但是看到這個題,尤其是第一個特別有愛的回答,還是得承認在UCL這一年真的會是我生命中很難超越的體驗。

我就讀的DPU(Development Planning Unit)是我們建築界大牛Bartlett學院下面的小眾存在。其他Bartlett人都是忙著通宵搞設計,弄土建,搞房地產啥的,相對於他們的技術性,DPU洋溢著NGO的氣氛,底下幾個專業覆蓋環境、社會、經濟、城規、建築等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議題。Bartlett明星大牛教授Peter Hall(研究過倫敦城市發展和城市理論的人需要跪拜lol),經常發表一些關心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演講,非常貼我們DPU的方向。中肯的說,UCL在發展領域的資源還可以,但全然沒有生科那樣的旗艦級別。我們在DPU有機會做非常實踐性的諮詢性項目,同學進NGO、企業都有,進聯合國級別就只能靠自己造化啦。

我們經濟方向的,在第一學期結束時會接到倫敦市政府GLA(Great London Authority)的合作研究項目一枚。GLA會派人來給我們講講他們對經濟數據的處理,也會拋給我們一些題目做,比如服務業出口的統計啦,大倫敦地帶對其他英國城市的輻射啦,外來人口對就業的影響啦(這個題目真的非常非常切合英國社會的熱點,議會天天吵架)等等。GLA會提供一些內部數據讓我們做研究,最後要聽審報告。這個題目是我們第一個要合作的大項目,需要每周當堂review每組的研究進度,所以整個2月都異常焦慮痛苦,因為小組都還沒什麼經驗,但是周五到了一定得說點什麼,還得有一個人上去直面被導師全否了推倒重來的重創……有一次直到上一組講了,我還在寫PPT……但是!我也特別高興練就了PPT寫完上去就講的技能,也許對一直在留學的人說不算什麼,但是對碩士才留學的人來說,被逼出這種技能我挺高興的= =。哦對,有歐洲同學有通過這個項目去GLA實習或工作的,但是中國學生因為簽證問題比較難啦。

第二個學期結束後,我們要去亞非拉國家做田野調查啦。DPU幾個專業去年分別去了衣索比亞、坦尚尼亞、肯亞、秘魯和柬埔寨。我們經濟發展和公管去了衣索比亞的默克萊,當地大學的老師給我們當嚮導和聯絡人,可以找到默克萊當地的政府官員、各類機構、商人、學生還有農民伯伯……我組研究電信產業的發展,也有研究房屋產權、小企業發展、交通等等……所以大家在非洲度過了若干個白天上山下鄉灰頭土臉、晚上整理工作到深夜的日日夜夜。小組成員在非洲一起調研、出訪、求助、爭論(吵架)、腐敗、出活兒、做展板、最後瘋狂慶祝,真的是一生難忘的回憶。雖然不是發生在倫敦,但也是UCL給我們的體驗:)

對了,除了兩個大項目,我們在剛入學的時候有一個在溫莎搞的大工作坊——模擬解決坦尚尼亞某港口的發展問題,把DPU全學院的學生分成市政府、國家政府、聯合國、當地NGO、投資者、當地居民若干組,互相協商(撕逼)一周,以解決當地現實的問題(港口洪澇、危房、投資者建設拆遷等等一系列有機聯繫起來的問題)。期間有個虛擬的政論節目,上去交流意見,增進了解,互相問詢。每個組都有一個media representative需要統籌這些事,為組員統一口徑啦,制定談判策略啦,策劃campaign啦。很不幸我因為入學之前有過記者經歷,就被選去當這個亟需軟實力的可怕角色了。那一周,我被我們市政府組的、其他組的人面對面、facebook、電話簡訊、郵件轟炸了個遍,我是一個上碩士前都沒用英語生活過的人!要努力搞明白外國人的狀況,還有很多搞不明白狀況的中國小夥伴全都要問我…真是又沮喪又要熬下去撐場面。當時一邊努力裝做可以hold住,一邊心裡抱怨,這個Workshop運行起來各組亂成一鍋粥,搞毛!但是在我後來開始關注真實世界中的世界大會時——嗯混亂不堪的氣候變化大會——我忽然發現學校的良苦用心,當時的工作坊真的就是國際組織談判的某種再現,利益團體諸多,各懷目的,多人協商效率難以保證,越談越難談……你怎麼在複雜之中找到有效的途徑,奮力前行,改善現實?

除了這幾個大的項目,平時的生活就是被各種論文和presentation填滿。我們專業的作業都是些城市經濟的分析,產業結構怎麼變化,新型產業怎麼發展,新移民和城市就業市場,城市交通,節能減排,自貿區等等都可以搞。我最後的論文搞的是氣候變化下的城市化,討論經濟發展了城市裡的工業、交通和建築怎麼影響了溫室氣體的排放,Bartlett和UCL的地理圖書館成了我最常去啃paper的地方。(去地理是因為這個科目範圍極廣,完全包括上述那些方向。)UCL的地理和Bartlett圖書館完全滿足我這個階段的需求,我畢業論文寫掉後離校前還特意又去了地理圖書館,特別傷感,覺得再沒有這麼全心全意的學習和理想的生活了。後來我發現UCL地理系的教授還說了這麼一句話,讓離開UCL的我真的是瞬間淚目——

"Never look for a good job from Geography. What you can only get, is the love to this planet and her people. It"s not about how you benefit from them, make money on them, but how you understand them, express them, and work for them."

說說學習之外的。DPU不像一些UCL的文科院系都是富裕歐洲人的天下,我們這兒基本上是聯合國,亞非拉歐美中日韓全制霸。由於我一開始就被拉去當那個media guy,所以被逼練就了打入外國人圈子的技能。當然這是很開心的事,因為DPU是個很熱情洋溢的學院,平時沒事就會聚會、去pub,有人過生日、世界盃、考試考完了、有人提前離開倫敦,大家都會聚起來party(很健康的)。這種同學情誼可以在UCL別的院系比較少,Bartlett有一次搞返校酒會,DJ一一高喊每個院系的名字,其他系都是稀稀拉拉的掌聲,只有喊DPU時爆發出了熱烈的歡呼,別的系的人大概都覺得超怪吧。

除此之外,UCL周圍全是倫敦大學集團的各個專業領域的學校,亞非學院SOAS啊,高等研究所啊,教育學院IOE啊,倫敦夜校Birkbeck啊,熱帶疾病什麼什麼的啊,某個貌似很厲害的戲劇學院啊,皇家獸醫啊……首推亞非學院SOAS,裡面有本區域最棒的小黑屋——四樓自習室暗無天日,一人一個小檯燈,不僅僅是安靜,而是寂靜。不學不好意思占桌子!亞非書也好,衣索比亞的事兒也能翻出來。唉,俱往矣!

------------------------------------------------

啰啰嗦嗦回憶了這麼多,現在黑一下!——

DPU比較國際化,很多非英國人,有些口音難辨,有些生性散漫。選到教學水平欠佳老師,就挺糟心的。我有門經濟學的課是個智利老爺爺,聽西班牙英語我真的崩潰。也有歐盟那邊的西班牙老師,需要磨耳適應。學業指導看情況,抱怨老師的情況也是有的。

UCL食堂真的不行,我是一個吃了一年英國食堂並且感覺良好的奇怪亞裔,卻都受不了UCL食堂。所以養成午飯去cafe買三明治的習慣,不愛吃正餐了。

畢業證是UCL統一發的,院系不管。他們一開始一定要寄出,不讓代領,也沒有在離校當年冬季就開畢業典禮當場發畢業證。結果我N個中國同學都收不到,丟件了。後果是不能入職,公務員不能進行,不能辦戶口,麻煩的很。然後並沒有開心的畢業典禮,因為畢業快一年後才弄,沒幾個人能去了……


感覺這個問題得找學習刻苦認真並且順利拿到畢業證的王家大少爺來回答。


「答人」學長分享在倫敦大學學院就讀的體驗:

留學英國在UCL(倫敦大學學院)呆了三年,但對學校的了解也是在算不上多,不過還是對UCL進行簡單的介紹,可以給「答人」平台的小夥伴們一些啟示。


學校環境:

倫敦1區,學校周圍的感覺還是不錯的,頭頂大英圖書館,腳踩大英博物館。交通也很便利。相對於UL下的其他學院,UCL的規模是比較大的,而且分布相對集中,上課一般不用全倫敦的跑來跑去。學校內有兩家Shop, 一個是UCL Shop,位於South Cloister 的底層。宿舍的網路Voucher 要在這裡購買。裡面主要經營文具用品,飲料和三明治之類的。價格比外面貴一些。另外是Bloomsbury Shop,在Bloomsbury Building的底層,也經營寫文具用品,飲料和三明治,另外有報紙雜誌賣,價格比外面的便宜。兩家Shop都賣印有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字樣的衣服。Bloomsbury那家還賣lab coat。


衣:

學校離著名的Oxford Street不算太遠,也有數輛直達車前往。因此經常有學生在相隔數小時的兩節Lecture之間跑去Shopping,大包小包的回來繼續上課。Oxford Street上的店衣服都不算貴,能淘到不少好東西,人也是特別多的。一直沿路走下去,會到Bond Street,據說那裡是真正名牌出沒的地方,相當於國內百貨公司的Selfridge,就是個大名牌的櫃檯林立。據說英國的某位公主在那裡打工,擔任VIP顧客的諮詢員。附近還有其他的大的Shopping Mall和商場,因為不擅此道,就請大家自己去了挖掘吧。


食:

UCL校內貌似就兩個Refectory,價格比外面便宜,一頓2-5鎊不等。東西很一般,偶爾也能有適合中國人口味的東西。學校附近有麥當勞,subway,wasabi,印度餐館和中餐素食Buffet和一些咖啡店。雖然沒怎麼吃過,不過感覺味道都一般。由於學校去中國城也很方便,也有同學去中國城吃飯的。倫敦的中國城規模應該是全英最大了,裡面不少餐館,店鋪和超市。價格不算高。超市的規模都很小,價格上來說似乎不在主街上的泗和行是比較便宜的。另外在倫敦的3,4區似乎有幾家大型的華人超市,比如在格林威治附近的大泗和行,裡面能買到的東西更多,也更便宜。有車的同學們可以考慮。沒車的話,建議還是在中國城買吧。


住:

第一年來的人強烈推薦住學校宿舍,一般來說,同一地區宿舍比外面住要便宜(據說這也是倫敦的特色之一)。自己住的話,找房子,房租,賬單和網路都是麻煩的事情。宿舍相對便宜,安全,交通方便。UCL有catered和uncatered兩種,不想自己做飯可以考慮住catered,包周一到周五的早晚飯,價格似乎在120/pw。而uncatered是80+/pw。Ensuite的話往往會100+甚至更多。我一年級的時候住的Ifor Evans,是兩家catered hall中離學校比較遠的那家,但交通很方便,吃的還算不錯。只是房間比較小,也很舊,住久了也習慣了。外面租房子的話,普通大小的Shared House中的一個房間,1區 120-150 pw是正常價格,2區的話100-120是正常價格。Bill有的地方包有的地方不包,有的地方包一部分,一定要問清楚。


行:

如果住的遠了,辦一張Oyster Photo Card,買月票(Bus Pass/Travel Card)會有1/3的折扣。另外,想要去哪裡,用什麼交通工具,多少時間,全部可以去網站查。Oyster辦好後,使用的時候只要把卡在公車上或地鐵站中的機器上刷一下便可。Bus Pass是可以只能做Bus的,貌似現在已經改為是全倫敦內都可以使用。Travel Card則是什麼都可以,Bus,Underground,DLR,Train(倫敦市內)和overground。但有區域限制,如1-2區,1-4區這樣,如果去了所購月票區域外的地方,是要額外付錢的。最好在卡上預先沖一點錢,不然會刷不出去的。萬一忘記了也不要緊,和地鐵的員工說一下,他們會幫你解決的。


機場:

除了離市區最近的Heathrow(地鐵Piccadilly Line可達 )外,還有Gatwick, City,Luton等小機場。一般回國直飛的航班都是從Heathrow走,而英國國內的則一般從小機場走機票會便宜。

游:倫敦市內景點很多,可以考慮先乘坐一圈觀光巴士,然後根據個人喜好再細游各個景點。歷史名勝,博物館都是不錯的好去處。景點大部分集中在市中心,交通很方便。除此之外,倫敦附近還有很多風景優美的小鎮,是周末出門的好選擇。個人去過的地方不多,網上也有很詳細的倫敦攻略,這裡就不多說了。


治安:

做為大城市倫敦必然有其亂的一面,但因為是首都所以應該比其他的英國大城市的治安要好。UCL附近的話,除了周末的晚上可能有醉鬼鬧事外都還好。1地鐵站外的King』s cross火車站附近是比較亂的,一家麥當勞中發生過槍擊事件。倫敦的東區(具體哪裡我也不太清楚)治安據說是非常的糟糕,那邊起了不少新房子房租很便宜,但個人強烈建議不要去。據說英國某位官員去那裡視察的時候還穿上了防彈衣,安全狀況可想而知。


背景介紹:在英國讀的Alevel學了Math(A*),Further Math(A*)Acc(A)還有Art(A只讀了AS一年),雅思考了兩次都是7然後本科自己申請的報了UCL的BSc Mathematics with Management Studies。大一均分70,大二64,大三68 最後2.1畢業。後來又申請了UCL的碩士MSc Technology Management。去年九月畢業。

在UCL呆了四年,非常愛這個學校也非常懷念倫敦。現在回國了半年多再回憶起之前的學校生活,有很多珍貴的美好的回憶,也有很多後悔的地方比如當初沒好好學習。寫在這裡希望給同學意見~ 先上一張本科畢業照~

正文寫了1w多字 方方面面都寫到了 希望對學弟學妹們有幫助~ 多圖預警

學:先說說本科吧~ 在讀Alevel的時候數學成績屬於非常好的(基本上中國人都理科很好)Math 599/600 還是C1因為一個多寫了一個負號扣得一分 (我至今都還記得 ) 高數成績也很好 只是沒有這麼高 所以我天真的以為到了大學肯定學習也不會有問題 事實證明了我太naive的 大學和高中比難度真的高几個level 不知道別的系怎麼樣但是就數學系而言我覺得高中學的和大學學的最大的區別就是 高中教材寫的都非常的簡潔明了 不管是多難的東西 都有由淺到深的足夠多的例題來幫你理解一個知識點 所以每一個知識點我可以100%理解透+運用自如 可是大學數學學到的東西 真的一下子非常不適應 上課就是兩個小時lecture都在馬不停蹄記筆記 學霸們還能跟上老師思考 然而像我這樣的學渣就是偶爾難得一點點可以聽懂的 課後都要再問tutor或者學霸教我做作業

我們數學系是一門課一周交一次作業 一學期學三門課所以每周要交三份作業 然後每周見一次personal tutor可以問tutor你不會的問題(只有大一有) 她會給你hint 或者就是作業批好了錯的也可以問 就會給你全部解答過程 基本上每門課都是一周4小時(一次2hr)大的Lecture 就是上百人在一個大的Lecture room 大家一起埋頭苦寫 然後學霸們就課後再一起討論學習 最好是去請教一下學霸或者tutor解題思路 除了數學我還修了兩門商科 就要寫論文 一門一篇

考試的話都是5-6月一起考 6門數學加上2門商科的 每次到了考試季之前 不管是學霸還是學渣都會埋頭苦讀 蹲Lib記各種知識點 還有學霸朋友看得太晚了結果被鎖在圖書館的 也有學渣小夥伴去24小時開放的Lib通宵的 每次到了考試前 都會感受到一股濃濃的學術風氣! 最後成績出來學霸們都是high first 90+ 滿分的也有 學渣們有的也不錯也是first 有些就是second 也有少數運氣不好真的fail了要被gap重讀一年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吧 一般平時認真讀書的學霸們都是First畢業 稍微認真一點或者靠前衝刺一把可以2.1 實在是太混日子的就是2.2 或者pass 你的朋友圈很重要 要多和學霸們做朋友多去圖書館 遇到不會的就問 不要憋著 最後積累了太多不會的真的考試前沒那麼多時間去理解的 還有pastpaper多看看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 要去認識學姐學長 我有幸可以畢業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我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學姐把全套她的筆記還有pastpaper答案都給我了 裡面也有之前她做的作業 所以都可以參考 對於學習一句話總結就是 一定要好好學 要上課 要自己寫作業!!!!!

這個是學校Moodle 可以看到每個學年的選修科目

隨便點了一個 每周的作業就在上面發布要自己列印 reading list也會在上面要及時看

大二~ 這個是考試期間 某一門數學

這一門課我真的記憶猶新 在我的本科生涯學的一共18門數學課裡面 只有這一門!!!! 我沒過!它的名字叫做Algebraic Number Theory 不要看到Number Theory就覺得他一定很簡單 我就是被這個名字給騙了 如果不是大學霸真的不要選!!!血與淚的教訓

之前的回答里有校友吐槽過我們的考場真的遍布倫敦 沒錯! 在考試之前真的要好好的找一找考場!! 比如這一個! 真的太偏僻了 我在走去考場的路上還看到了住在集裝箱里的人! 已經忘記這個是幾區了 就算是1區也絕對是1區的邊邊角角 絕對是我去過最偏僻的考場 還有一次考試是在一個運動中心 在一個籃球場 真的是太有想法了!

說完我的學習及考試體驗還有一些建議給大家~ 敲黑板!!!

1.對於學習文科以及要寫論文的 一定要推薦一下一個網頁 或者也可以下載 叫作Grammarly 這是一個免費的幫你改語法和修正措辭的強大app 免費! 不過如果付費的話可以享受更多功能 我在master那年因為都是論文最後就買了這個membership 對於動不動就3k字的論文以及畢業論文上萬字的 如果英文水平不夠真的會犯很多錯誤 如果找不到native speaker幫你修正的話用這種app最好了 直接複製粘貼過去 還可以選擇學術類別 會把你的不同類型的錯誤都指出還可以自動修正 用了四年真的無敵推薦!

2.教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裡買書真的是非常貴的 和國內十幾二十的教材比這裡的書真的是死貴死貴 動不動就60鎊 之前買了很多教材因為老師說是必須要買的 不過後來發現有些跟本就沒有用到 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開學前就先看好教材用的是哪本 去圖書館online先用長期的把書借到 一般圖書館的書分為長期借和短期借 短期的話有些真的很短就是一天 如果一開始就把可以長期借的教材拿到手就可以定定心心的用 不用去renew 或者還書 或者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去問學姐學長買二手的 也很便宜 運氣好的話還會給你畫好重點 我之前畢業的時候就把很多書都賣掉了 那時候學校難得好心的提供了一個網站專門給我們買書賣書 然後我就把我的note和作業一起給了買我書的學妹 基本上數學的話臨近幾年教學大綱是差不多的 難得會變動 所以如果有之前的note 和homework真的會非常有助於學習!認識學姐學長是很有必要的! 劃重點!

3.說一下Personal tutor 其實很多事情都可以找他 不止是學習上的問題 如果你生活上有一些問題或者家庭變故健康問題或者心理壓力都可以找他 可能是我的tutor比較負責人特別好所以給了我很多幫助 總之不要有什麼事都憋著如果覺得學習太難了真的就找tutor好了 我記得之前有一門課老師真的教得太差了我們就集體去和tutor反映問題 還有之後升學報master也可以找personal tutor給你寫reference 如果準備讀研的話真的要好好讀書給老師留下深刻印象 不然一門課上百個人 你不給老師impressive的印象 老師可能真的就隨便寫寫

4.學校網站其實有很多信息 有找工作的 part time的 charity的 其實大一的時候特別閑建議找一找實習或者義工充實一下自己 之後寫進cv里 簡歷也會漂亮很多 可能有些人覺得UCL作為G5學校考進來就很了不起了 其實事實是如果你不是超級大學霸或者經歷很豐富很nb的 畢業之後真的會發現沒什麼了不起的 大一的時候就要有緊張感 為以後的工作鋪路 說到這裡學校網站里還有一個地方是可以給你模擬面試 幫你修改cv或者ps的 非常的實用!!! 如果不是學姐告訴我我都不知道學校還有這樣一個部門 你可以約不止一次 之前我是報研究生的時候book了一個time slot 我記得是20還是30分鐘 一個英國小姐姐就給我看了我寫的ps然後給我改了語法還給了我一些意見 真的很useful! 比你找一些國內的中介讓一些不知道英文水平到底如何的人給你寫靠譜多了

5. Student discount 學生卡真的很實用 很多地方都是有學生折扣的 一般九折 比如ugg asos 出門買東西記得帶上卡帶張嘴 有些店付賬的地方會標示出來有些不會 像ugg就是我朋友告訴我我才知道的 總之結賬的時候問一句不會吃虧~ 還有我們學校是有健身房的 我比較喜歡ULU的那一個 是地下的 學生價格真的便宜很多 其實在ucl學習課餘時間還是挺多的 約上小夥伴一起去健個身不僅可以減肥還可以調整心情~ 還有泳池 價格也不貴 一年也就240鎊 器材什麼還是挺全的 也可以選3個月 6個月 不過沒有一年的划算 如果選一個月的話是32鎊~

官網截圖的簡介~

6. 補充一個 才想到的 在我上accounting課的時候老師有介紹幾個學生助手 就是上一年考試拿最高分的 會和我們一起聽課有時候指導我們給我們改作業還有幫老師做一些事情 如果成績很好的話可以和老師多交流 如果運氣好的話可能老師會對你畢業之後的出路給出一些建議或者幫助

分割線~~~~~~~~~~~~~~~~~~~~~~~~~~~~~~~~~~~~~~~~~

接下來再說說衣食住行~~~

衣:最高級的就是HarrodsHarrods, designer clothing, luxury gifts and fashion accessories (然而非常容易迷路)然後是Selfridges Designer Fashion, Accessories More (比較好逛不會迷路) 這兩個我比較常去 還有一些網購的網站比如net-a-porter 還有一些高街品牌也不錯有些很文藝很小清新 大眾一些的話就是zara hm還有topshop這些 買衣服真的是完全可以uk買沒必要國內帶 什麼都買得到的 英國天氣比較冷 多雨 夏天也可能中午還有大太陽到了晚上就陰風陣陣的 所以基本上都是穿 保暖的衣服比較多 比較便宜話uniqlo也有旗艦店很大

食:UCL的話附近就有一條全是餐廳的Charlotte street 基本上下課了很多學生都是去那裡吃午飯的 種類特別多 便宜的貴的都有 泰國菜 中餐 日本菜 韓國菜等等等等 基本上味道都還不錯 我最喜歡的其中一家是Koba 韓國菜 倫敦可以排前三 基本上兩個人吃60鎊左右 人多share的話便宜些一人20大概 還有一家bibimbap名字就是石鍋拌飯 味道不錯價格也比較便宜 人均15吧 生意特別好這家 如果中午lecture結束的晚的話基本上就座位都滿了 還有我的最愛 Roka 日本菜 不過真的挺貴的 這三家很近都在charlotte street 別的菜系我覺得沒有好吃到我想特意寫一寫 學校附近的bloomsbury centre也有很多餐廳 每次中午也特別多學生 比較平價一點也有好吃的 比如nando『s烤雞真的好多留學黨會懷念這家店 還有就是龜兔一家餐廳涵蓋了所有亞洲菜系 這家真的便宜 一人10鎊- 這個centre里還有一家chattime日出茶太 也是生意不錯不過這裡和國內比貴很多~ 旁邊的街上有一家中餐廳 做的牛腩飯很好吃~ 他家只有牛腩飯好吃 也是一人10鎊左右 除了這些還有一家店也在附近叫做老成都 這家真的很火! 店面很不起眼也不大 但是真的特別受學生的喜愛 價格大概20人均 基本上進去全是ucl學生 吃的有太多可以寫的了 感興趣我之後單獨寫一個帖子 推薦一個訂餐app我都是用的opentable 這裡很多餐廳都是預約制的 所以提前訂好比較方便 可以選人數時間 上面還有具體地址 可以寫單獨的要求比如window table 或者標註special occasion生日的話會送甜點 還可以安排好一點的位置 總之這個app非常好用

這個是Koba

這個是Roka

如果是自己做飯呢 我個人最常去買菜的地方就是waitrose Waitrose - Online Grocery Shopping 直接放了官網鏈接這樣看起來比較方便 離我家很近bloomsbury就有一家超大的 這家是女王最愛的超市 東西很全 他家自己的new york cheesecake 特別好吃 我很喜歡他家的水果麵包 還有corn fed chicken買來煲參雞湯 還有小白菜賣 反正他家真的特別齊全 還有中式醬料 真的是我的最愛的超市沒有之一 還有japan centre Japan Centre - Japanese Food Hall since 1976 我也很喜歡去 各種零食 也有熱食賣 還有和牛 海鮮 日式甜點 麵包 他家還有很多好吃的高級日本米 真的特別推薦 缺點就是貴 ps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 在英國殺豬牛的時候是不放血的 所以這裡的肉類腥味都特別重 除了雞肉 中超的話有兩家比較火的 一家泗和行 可以去他的官網看看他賣的東西SeeWoo - Home 還有一家龍鳳行 東西都很齊全 各種中式的調料蔬菜肉類速凍食品都有~ 很多超市都是可以網購的 可以自己研究一下~ 順便推薦幾個chinatown的餐廳 最常去的一家是老樹台灣菜 人均10-20 只收cash 還有金龍軒吃早茶的還有例湯很好喝 早茶比較便宜兩個人30多 晚飯貴一些估計40+兩位 還有比較常去一家愛吃鬼小屋 有烤冷麵 煎餅果子手抓餅 都很好吃 各種小吃 包子豆漿什麼的也有 周末的話一直排隊 隔壁就是很火的台灣炸雞排 也很好吃

如果特別懶的話呢 叫外賣也是很方便的 推薦兩個app 一個是deliveroo 還有一個是jinn 建議一起下載 裡面很多餐廳是一樣的 不過可能收費不一樣 有近的免費送餐的餐廳 也有一些要收費的2鎊到7鎊不等 有很多甜點 中餐什麼都有 主要要看你住在哪裡 他都是跳出來你附近的餐廳的~ 但是12點就不送了

好了吃的就說到這裡接下來說~

在倫敦中心特別是1區中心租房是很貴的 如果是別的城市租最好的宿舍也不會超過200鎊 而且會大很多 學校宿舍的話我記得最低是200一周 房間十平大概就是一個單人床一個書桌 柜子 但是要合用廚房 有些廁所也是合用的 因為我對住宿要求很高 學校提供的住宿我直接沒有考慮 我大學三年還有研究生一年住的都是第三方的學校宿舍 Unite student accommodation旗下的woburn place 上學5-10分鐘走路 還挺多ucl學生住的 我之前有幾個同學也住在這裡 有多種房型 價格200-600一周 有ensuite 也有one bed apartment 最小12平最大25大概 只能51周合約 不過這個宿舍現在被賣給別的集團了 本來是離ucl最近的第三方宿舍 但是現在學校附近又新建了幾個宿舍樓 還是有別的選擇 一般學生宿舍都是由多種房型越大的越貴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建議不要租學校宿舍 因為1.吵 學校宿舍隔音不怎麼樣 如果旁邊的人放音樂很大聲或者周末開par 玩遊戲什麼的 你很可能就無法安心學習 2.有可能你一個樓層里有人抽大麻的話這個味道就會飄到你房間 好像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3.因為要公用廚房 所以你放在冰箱的食物可能會不翼而飛 depend on 你室友的素質 還有可能大家都用了廚房不打掃 最後如果你要煮飯的話就很麻煩 這三種情況我住學校宿舍的朋友們都一直有吐槽 常常發生 真的很煩心 不過學校宿舍還是有優點的 近 便宜 住宿這個真的是要看你個人的取向還有預算 剛剛還提到了可以合租 但是我不太推薦 因為合租而鬧翻的朋友真的太多了 身邊無數案例 你可能和一個朋友關係不錯 但是住一起就會有很多很多摩擦 而且還要忍一年 所以真的不建議 不過如果本來就很了解生活習慣一致的話還是可以考慮合租的 可以用最少的錢一起住到比較好的房子 校外租房的話有很多很好的房子周租大概500+ 兩個人平攤的話和宿舍其實差不多 而且有客廳有廚房 空間也大 一般bedroom越多share下來越便宜 一些三房四房的有的share下來一周200不到 一般拿到offer了就可以計划起來住宿了 建議網上論壇多查查相關信息

第三方學生宿舍的話除了unite student accommodation旗下還是有很多其他集團 一般便宜的100多貴的400多 要看位置 越中心越貴 還有房型 越大越貴 我有很多朋友住的是iQ的宿舍 iQ shoreditch 價格300不到 最近的地鐵站是old street 就是上課要坐地鐵或者bus 大概去學校要20-30分鐘 這個樓很新是個高層公寓 如果定的早 租到高層的話真的view很好~ 倫敦的第三方宿舍很多 但是一般性價比高 距離近的都特別早就被定掉了 我之前幫我學妹找房子才發現現在學生宿舍這麼搶手 建議4-5月就開始找 能提前多久就早點找 ucl是在bloomsbury區 ucl周圍最近的地鐵站有Euston Euston square Goodge street 還有Russell square這四個地鐵站 不管是自己租房還是找學校宿舍都可以看離這些站最近的 如果是選擇自己租房的話推薦兩個 網站一個是rightmove 另一個是zoopla 你可以選位置 budget房型什麼的 不過要注意的是很多房子是沒有reception的所以你網購的話要自己守在家裡等包裹 不太方便 還有很多房子光看圖片 是不夠的 一定要view一下看看周圍環境 有沒有施工啊 安全不安全啊 房子設施什麼怎麼樣 因為我master本來想外面租房的 然後看了特別多房子 最後都pass掉了 有不能開窗的 窗戶打開正對大馬路特別吵得 還有夏天特別熱的 對了uk好像沒什麼空調的除了新建的高級公寓 基本上倫敦很多老房子隔熱都很差 夏天真的可以悶死人 還有房子格局不好什麼的 畢竟要住一年呢真的很多方面要好好考慮 建議提前1-3個月看住宿~ 好的學生宿舍真的特別搶手

行:一般出行的話就是地鐵 計程車 走路 bus這些選項 比較少人在倫敦買車子 因為這裡停車養車保險都特別貴 如果是伯明翰曼城的話買車子還是挺方便的 倫敦的話地鐵就很方便 就是每年漲價 如果住的遠的話可以辦一個學生地鐵卡 Oyster Card需要enroll之後才可以辦 可以放自己的照片 如果需要每天地鐵上學的話 可以用這個學生卡買月票就比較划算 如果不需要買月票的話直接地鐵站買一張卡5鎊然後充值 每個地鐵站都可以充值的有top up machine 也有人工服務 地鐵還是很方便的 就是夏天特別悶熱 然後空氣差 不過速度最有保障 因為打車有時候真的特別堵 而且倫敦一直修路可能要一直繞路 一般我都是用兩個app 一個uber 一個addison lee 一般來說uber便宜 但是他有時候會有溢價就很貴 1.2倍到2倍都碰到過 而且uber車子一般都比較差 addison lee是統一車型比較舒服 也更安全 uber司機有聽過騷擾乘客的 但是AD從來沒有 不過他的價格稍微貴一點 不過他家現在一直有promotion 每個月都有 總之都下載好了~ bus的話特別久 真的有時候要等到天荒地老 不過偶爾做一下也還行 ucl學校大門口就有一個station 很多路都開去chinatown 很方便~ 不過uber馬上就要下線了 之後應該只有ad 或者blackcab了 如果搭車的話下車真的要檢查東西 我有朋友忘記過剛買的東西 或者文件 還有行李 英國的警察效率非常低 東西基本很難找回來的 所以要多注意

這個是坐在bus上一層拍的Oxford street 倫敦晚上還是很美的~

這是我的在知乎寫的第一篇回答 想到什麼就寫了 可能比較跳躍 之後可能會繼續更新~

在UCL讀了四年還是非常熱愛這個學校也非常喜歡倫敦的生活 雖然母校常常被同在倫敦的IC 和LSE鄙視 確實也在很多方面不如他們 但是我覺得UCL還是有很多優點 也有一些同學用這份學歷在倫敦找到了工作並留下來 我不知道別的系如何 不過如果是數學系的話真的會比ic輕鬆很多 教學內容和考試都會簡單些 學習壓力沒那麼大 讀ic的話被fail和gap的幾率都高一些 相比較的話ucl真的輕輕鬆鬆就可以2.1 可以花更多時間提升自己或者充實自己的生活 我有很多朋友在學習期間就報考了acca 也有考cfa的 不過我沒有往這個專業走 如果是學金融的話可以努力考一下履歷也會比較好看 因為我本科大二大三都選修了日語 就是用來拉分的 也確實分數比較高 然後就對插花產生興趣找到一個日本老奶奶專門教日式插畫ikebana 去她家裡上了幾節課 還有同學就去打工 比如去selfridges里的專櫃做part-time sa 一個月也可以掙1k多鎊 就周末上班 還可以鍛煉口語和交際能力~ 還可以去報一些班像做甜點的做西餐的 在倫敦的話真的可以找到很多事情做~ 不要宅在家裡看劇打發時間 多出去走走看看 也可以去學校發起的公益活動 有one off的也有比較長期的 可以挑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做

~~~~~~~~~分割線~~~~~~~~~~~

更新一個9月6號參加的master畢業典禮

ucl的畢業典禮是在Senate House旁邊的Russell square搭了臨時的場地舉行的 拿票 領學士袍 還有學校拍照都是在Senate House 下面上的圖就是當天領到的ticket背面 還有黃色那個手環是要戴手上才能進辦典禮的場地的 我那天在學校拍照太晚了後來就都沒檢查 這些還有guest ticket都會在一個信封里 到了Senate house領完穿好學士袍 再憑藉id領這個信封

今年的畢業典禮是9月4號到9月6號連著三天 每天有三場 分別是10am 2pm還有6pm 最舒服的就是6pm那場了 因為這個是開始畢業典禮的時間 但是都要提前去Senate house穿衣服 拍照 還有紀念品選各種事情 所以每一場建議你到的時間是早上7:30-10am的 11:30-2pm的還有3:30-6pm

當天的流程就是先到Senate House first floor去領學士袍 那個是學校會發郵件給一個學士袍租借網站讓你提前訂好 本科的話是紫色邊邊的像我這個文章第一章照片 研究生的話是銀色邊邊 那裡都有人幫你把衣服穿好固定好 還有戴好合適尺寸的帽子 然後就是靠id領前面提到的信封 都做好之後就可以各種拍照 樓下的Photography還是很專業的 進去的話門口會有人給你一個表格填你的個人信息 寄的地址 然後拍照時候會給你道具 給你調整好角度 拍單人的還有帶guest的合照多張 照片都拍好之後就去旁邊看相框照片大小 一張照片列印34鎊同一個尺寸3張 如果要數碼版底片要加18鎊 如果要不同尺寸一張照片的話好像是6張 大中小都有 36鎊 價格應該差不多這樣可能有點偏差~ 我覺得還是可以拍一拍的 因為我們學校辦畢業典禮的時候是不發畢業證書的 上台就是握個手就下台了 也不會有學校的人在下面給你抓拍 像別的學校就會有! 還拍得很好看 再一次吐槽一下我們簡陋的畢業典禮

這兩張就是Senate House~

然後這裡都結束就可以去學校拍照了!!! 最好就是幾個小夥伴一起拍! 才有畢業的feel!

這裡是一定要拍照的! 台階上 台階下全是人 我去的時候好多人都拍完了 去早一點估計 擠得位置都木有 因為我是過了deadline才臨時決定去的 我系的小夥伴去的都是前天的場 所以只能孤零零的拍單人照了T,T

學校拍完照就可以去畢業典禮了~ 差不多5:45出發剛好~ 就要用ticket入場 到了裡面呢 學生和guest是分開做的 學生全部一起 guest一起~ 進去坐下之後就要把帽子脫下來放好 如果是一個系的學生的話會被安排坐在一起 然後就是漫長的等待 先是樂隊演奏 然後不同的人上台講話 估計半個多小時吧 就開始一排排站好 上去分別握手 就是報個名字 上去握手就下台回座位 本科的話就報BSc大類別 研究生會給你報你學科的名字再念你名字 我是我們系唯一一個

握手會估計差不多快一小時~

全部握完之後呢就又開始各種人輪番演講 然後又有樂隊 估計又是半個小時 還會有ppt和視頻之前的畢業生拍的~ 然後呼籲一下關注各種社會問題 還有一個捐款 提到了一下 最後就伴隨著音樂所有學生客人出去隔壁廳~

一整個廳擠滿了人 有各種(難吃的)迷你食物鹹的甜的 還有各種無酒精和酒精飲料 大家都各種high 各種拍照 然後我就去還衣服吃炸雞了 真的無比的餓 提醒各位參加畢業典禮前一定要吃飽! 要自備水 不然幾個小時會很渴 還有女生除了高跟鞋還要帶一雙平底的不拍照的時候換~ 差不多想到的都寫啦~

~~~~~~~~~分割線~~~~~~~~~~~
今天重新把正文裡面的內容精簡了一些也更新補充了一些內容 學習建議里多加了一條 關於就業我也想到了一些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了解一下

我的同學及朋友里大部分都回國了 只有少數幾個留下來了 我熟悉的朋友我都問過畢業後的工資情況 在國內的朋友比較好的稅後收入7k多在上海 實習轉正後就拿到這個數字 在證券還有銀行 一個是ic研究生畢業一個是kings college研究生畢業 還有不在一線城市的也是從事這些行業工資5-6k 也有去國際學校當老師的工資有1w5 和留學幾年的教育和生活成本相比回國工作的收入其實非常不成正比 很多同學都會有很大的心理落差 相比之下 如果能在英國找到工作先在英國鍛煉兩年在 再回國的話在工作上肯定更有優勢

我也有少數讀研的朋友在英國找到工作畢業後就留下工作的 有月薪稅後2k鎊的在金融交易所做客戶服務的 還有一個台灣同學應聘到了花旗銀行 現在剛開始training做技術後勤的工作轉正後有3k5鎊工資 還有一個本科在別的學校學acc和我念一個master的在倫敦華為面試通過找到了工作 外派在歐洲國家做acc相關工作 馬上又要換一個國家工資在我的朋友里屬於最高的 基本上如果要留英工作 需要非常強的學術研究能力 相對而言工科專業性強的同學可能更好找工作 如果是金融方向的話就要有過硬的實力可以考取一些證件 好的大學背景在面試的時候只能幫你過挑選簡歷的一輪 之後能否應聘成功都要靠你的實力口才 要早點準備相關資料 我的台灣同學是連續一個月蹲lib看時事新聞 看相關專業書籍 還有學校career中心模擬面試才拿到的citi的offer 缺一不可 因為工作簽證比較少 一般公司要給你申請這個簽證對他們自己來說會麻煩很多 所以一般聽說你需要工作簽證就會pass掉你 我有很多學霸的朋友都因為簽證問題沒有找到工作留下

再說說畢業後如何留在英國的問題 如果想畢業後繼續留在英國的話有四種途徑
1-找到工作並且願意給你發工作簽證 這種類型的工作會有一些最低收入的要求 具體要看英國政府的相關網站

2-企業家移民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想利用這個方式留下 但是現在這個簽證卡的很緊 很少有項目可以通過 之前有一個學長在ucl的幫助下又找了一個在英國有工作經驗的合伙人順利拿到了這個簽證 還有一個學姐最近回來英國做的是醫療技術後台運營相關的項目也順利拿到了簽證 還有很多朋友做了幾次申請都沒有拿到企業家簽證 拒簽率很高

3-投資移民 我本科有一個學姐做了這個1kw 5年的投資移民 大概20%可以投資房產 剩餘要買指定的幾個國債之類的 基本上五年後可以回來大部分 但是如果去算投資其他項目的收入這個是很虧的 現在1kw的已經取消了 只有2kw 3年的投資移民 我研究生班上有一個同學和他媽媽都做了這個移民 真的是要資金非常充足才會去考慮這個移民方式

4-十年永居 如果在英國用學生簽證和工作簽證呆滿了十年的話 並且符合很多條件 就可以免費申請十年永居 這個是最便宜的方式 我前面說到的在金融交易所工作的朋友就準備申請這個簽證 如果有永居的話找工作就可以少很多限制 因為你自己有合法留下的簽證 相對而言有更多的職位選擇

如果畢業後想留在英國或者在英國找工作的話都要在讀書的時候就早點準備起來~

終於都寫完了 希望看到的學弟學妹們有offer的都順利入學 沒有offer的早日收到~


上周末 @王鶴鶴 同學邀請我作答的。

當時就很犯難,因為各位校友實在講得很全面了,連校名的梗都沒放過,所以一時想不出還能補充哪些談資,琢磨來琢磨去,劍走偏鋒,講些與UCL有關但又讓大家意想不到的零散往事吧xD

1.
UCL在國內的知名度確實很低(已經越來越改觀了),當初決定去UCL後,得到不少人不解與懷疑的目光(意思是為啥不是牛津或劍橋)。我早就料到他們會這樣(只認同牛與劍),不慌不忙的給他們灌輸早就準備好的UCL「冷知識」。

比如:UCL是大不列顛歷史上第一所無差別接受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高等學府,同時也可能是第一所給與女性與男性同等教育權利的學府。 —— 聽起來是不是很impressive?

比如:創造了「International」這個詞的哲學家邊沁(牛津大學畢業的),在UCL的歷史上享有盛名,是高等教育應廣泛推廣理論的強烈擁護者。 —— 是不是很能引起國人的支持與共鳴?

比如:邊沁的遺體至今仍保存在UCL並公開展示(叫Jeremy Bentham Auto-Icon) —— 一般到這兒就洗腦成功,因為聽者肯定會想起某位偉人的遺體。將遺體展示是邊沁的遺願,在遺囑里寫明的。遺體為坐姿,安置在Porter"s Lodge的Wilkins Building。

2.
我媽是醫務工作者,有同學在帝國理工、國王學院的附屬醫院或醫學中心教學或做研究,她醫院每年也派不少醫生護士到海外學習進修,所以,很早就對英國的公費醫療系統NHS有所耳聞。UCL的「附屬」醫院叫University College Hospital...UCH給人一種熟悉的感覺—— 建築物看上去比較像國內的某些醫院。

我能說我比較奇葩么?觀光過英國許多醫院。這些醫院不管名氣多大,規模比起國內來,都很小。UCH大概有600多張床位,國內商丘那種級別的城市,其中心醫院的床位也超過1200。

我的小夥伴里有幾個三甲醫院高層子女,我們曾經想過做倫敦地接的活兒,因為越來越多的國內醫院派人去英國進修訪問。這事兒最終沒成,因為大家都太懶了 O.O

葛蘭素史克以及隨後的葯企事件後,葯企不敢支持醫院的活動了,不過醫院外派海外學習的人數仍是越來越多。除了各專科,英國醫院的護理、醫院管理還有危機防範(包括醫患關係)都是很先進很受國內醫院歡迎的交流內容。

記得我還參與了戳穿一個假裝與倫敦各醫院熟悉的台籍英國人真面目的事件——他其實是拿著國內旅行社的醫院出國資源去英國醫院忽悠,說成是他的資源,獲得了英方的關係(英方很歡迎中國醫生去交流)。假如他是個厚道的生意人還罷了,他給國內醫院許諾的食宿條件,都是騙人的,實際會差很多,還找各種借口搪塞是一時湊巧才這樣。

因為這事,我與帝國理工管對外交流的一個女的混得挺熟的 hoho

3.
UCL的建築學院很強,叫Bartlett。在歐洲,人們直接叫Bartlett,不加UCL。它可是在全球都很有名噠!到了畢業季,此院估計是最愁雲慘淡的學院,因為畢不了業的人挺多的。

為啥留意它呢?因為我媽好朋友的兒子想念這個學院,拜託我搞些實地情報。

一了解,發現建築水好深,與想像的不一樣。Bartlett強在規劃,想做扎哈(就是設計北京望京SOHO那個女人)那樣的建築設計師,選擇去AA比較好~Bartlett的教學非常嚴,老師們都有很好的藝術和哲學知識與審美,缺乏美育的中國學生讀起來很累。

據說這個院les和gay挺多的,我看不出來 ...

4.
UCL的學生都是above average,不苦讀是不行的!

UCL有16個圖書館,附近就是大英圖書館。我有一個愛好就是在圖書館搜尋最厚、最古老、灰塵最多的書,抄寫生僻字句考以英語為母語的同學!


很多次想在這個問題里留下我的回答,卻沒想到,真正回答問題的時候,已是在UCL的第五年。我的留學生活和我的UCL
生活基本是個等號,這所我唯一就讀過的英國學校,有個中文語境里倒霉得不能再倒霉的名字:倫敦大學學院。既是大學,又有學院,還敢說你不是三本?

  • 「英國哪個學校/大學啊?」(好奇臉)
  • 「倫敦大學學院」(講英文你也不懂,懂了也和不懂沒區別)
  • 「哦,倫敦大學」(斷章取義毫無察覺臉)
  • 「不,是倫敦大學學院」(認真臉)
  • 「哦,挺(學)好(院)的(啊)」(故作鎮定臉)

過去五年里,遇到過不計其數聽到學院二字不禁咋舌,然後勉勵我好好讀書爭取考到XX大學的長輩;遇到過不計其數聽到倫敦大學四字時便開始說我那個同學在XX大學的平輩(此處XX分兩類:G5除了UCL以外的其它所有學校,英超球隊同名大學);還遇到過不計其數一二都未必略知而見解頗深批判英國大學不行美國教育才是真教育的眾生。有時候我不由自主地有一種UCL搬到東倫敦改名阿森納大學就能走上人生巔峰的錯覺。


坦白講,除了預科,本碩申請時,UCL都不是我的第一選擇,這並不妨礙我對學校不出於任何動機的熱愛,也不是因為成績問題(預科distinction本科first),也不能阻止我對UCL種種的吐槽。我不喜歡用母校這個詞,原因很簡單,我媽特愛我,但是學校總是坑。


==============================


簡單介紹一下:

2012-2013 本科科學和工程學方向預科

2013-2016 本科土木工程

2016 碩士交通規劃在讀中


除了沒有到來的和估計也不會到來的博士階段,從學生的角度講,我大概算UCL經歷比較多的那部分人之一,預科申請,本科申請、本科跨系轉專業、碩士不同專業同時申請、UCL宿舍申請、換UoL宿舍,還差一張畢業證一個畢業典禮,今生今世的緣分大概就到頭了。

PHASE ONE:初來乍到

簡單說,英國大學前的學制和中國大學前的學制是不一樣的,因此沒有英國承認的高中教育(A-Level,
IB, …)的國際學生,必須讀預科。英國本科三年,大一起便是專業課,沒有馬克思也沒有體育課,而預科授課內容大致相當於國內大一。預科分文理兩個,一共四門課,理科如下:

  • 數學。有微積分,微分方程,gamma函數,beta函數,等等(等等的意思是忘了還有啥)。分大課和輔導課。每學期結束都有考試。72%對應A-level的A,76%是A*。
  • 物理。力、電、磁、光、聲、熱、量子,等等(等等的意思同上)。分大課、輔導課和實驗。每學期結束都有考試。72%對應A-level的A,76%是A*。
  • 社會和科學。分兩部分,大課和討論課。
  • 學術英語。聽說讀寫。小班教學。個人覺得考核方式比雅思難,閱讀篇幅更長,聽力是先記筆記看不到題目的,寫作字數更多,口語是12分鐘presentation(記憶可能有誤,以實際課程為準)。UCL的標準里,70%和雅思7分等價,75%是7.5。

不確定國內高考大省的理科教學和UCL的預科哪個更廣更難,至少UCL的預科讓我學到了更多國內高中沒有的知識,所以其實不是語言強化班的概念。順便說,預科的語言要求比本科和碩士低,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的同學英語很差。因此當我在入學前10個月唯一一次屠鴨滿足本科錄取的語言要求而以為相安無事的時候,受到了強烈的衝擊:你們那些美國學校讀書讀到大為了簽證隨便考托福的人是怎麼回事(那個時候托福有效),捂臉逃~~~


預科是我在UCL最愉快的階段,一方面是初來乍到的好奇,另一方面則是能切實感受到每一個老師都在用心負責讓你完成一個學業和生活上的過渡,不僅是知識,還有行為習慣層面的。所以有時候,我會覺得預科之於大學,更像是一個理想意義上的附中概念。


這也是對學術習慣培養和養成非常好的階段。舉個栗子。不知道國內讀書十幾年,有多少人有過抄襲和被抄襲的經歷。而預科第一天的第一次見面,我們被告知的是no plagiarism,小到每一個作業,大到每一篇報告。再舉個栗子。預科之前,我從沒寫過真正的實驗報告,目的簡介儀器步驟數據處理討論全部要的這種,對實驗報告的經歷有且僅有實驗書上畫好的橫線上填個數據做個計算,而預科期間的多次寫實驗報告經歷,足以讓我在本科時期的實驗報告方面得心應手。預科的時候我第一次知道Harvard
style,很多時候我甚至覺得預科對reference的要求比本科更為嚴苛,不贅述。


預科期間的活動也很豐富。第一個reading
week有去Dartmoor
National Park,經常組織倫敦西區看劇,保齡球羽毛球等體育活動,還去過Greenwich。就連personal
tutorial都是每周一次。總之我個人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是預科老師真的在負責地讓人儘快融入新的環境,這樣的感受在我呆過的其他兩個部門並不如此強烈而有力。


然而預科有個非常致命的缺點,就是申請G5的大學專業選擇上十分受限。比如IC收數學EEE和CS,LSE不收,Oxbridge收數學,就連本校的法律、心理學啥的也不收預科。無關成績,專業不合,就是不要。因此,有志於站上人生顛覆的童鞋,盡情地去讀A-Level吧。


總之,預科的生活讓我感覺UCL是個又負責又充滿人情味的地方,完美保持work-life
balance,並且這個時期的很多事情對我後來的學術觀產生了無比積極的影響。


PHASE TWO:任重道遠

本科註冊的時候,我還不是土木專業。大概預科的時候College
Hall住久了天天能看到UCL
Engineering - Change the world看出了感情,活蹦亂跳的跑去和老師說我要去搬磚:土木、環境和測繪工程系,簡稱CEGE,UCL大門右邊第一幢。


我們這屆是最後一屆本科同時招收土木和環境兩個專業,大二第二學期前課程設置完全相同,也就是說,我們一群搬磚的要學生物化學水質量,而讀環境的也要學習結構流體土力學。通常情況下,UCL一個學年有7或8門專業課,而CEGE的前兩年,每年有十幾門。因此,相較於傳統0.5 units的劃分,我們的portico只顯示4 units。四個分別是contexts,
scenarios, mechanisms, tools,每個又細分為無數的測評,包括小組實驗報告,個人實驗報告,考試,小組project,平時作業,多且瑣碎,但比重都不大。掛掉一個unit就fail,然而CEGE本科fail掉的人每年都只有個位數,即便會出現土力學均分40.16(英國及格是40),低於平均分的那部分學生也不會再來一年,只要那整個unit及格了。

圖1:大二第一學期,課表是這樣的。白色和黑色是沒課,除了中飯和周三下午,基本都要上課。


CEGE的前兩年有個特別的課程是Scenarios,在reading
week前一周,整個星期不上課,小組模擬一個工程項目,從近乎零知識到做出項目,包括計算畫圖寫報告presentation。Scenario是個強度非常大的課程,或許這也是安排在reading
week之前的原因,至少交了作業以後能好好放鬆一下。那個星期,晚上10點學校保安會把人從系裡趕走,cruciform
hub修好前基本都去science
library,修好以後當然是去cruciform。這個課程涵蓋的內容很雜,我們做過的項目包括:海地地震救援、倫敦地鐵、橋、MI6總部建築、新建道路、被動建築設計(passive
design)、海上風力發電和遺址參觀。感謝scenario,讓我常有機會坐末班地鐵回家。

圖2:Scenario 1 海地地震救援。每個組負責草地上那個房子的一部分建造。

除此之外,比較大型的項目還有兩個,威爾士的測量實習,和constructionarium,分別在大一和大二的六月,大部分專業的學生享受暑假的時候。測量實習是在威爾士的大學裡,從倫敦坐大巴六個半小時即達(哭),每個組劃定一塊範圍,找基準點測繪,AutoCAD畫出區域的地圖,各組之間的拼在一起是那個大學的平面圖。Constructionarium是英國很多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學生都要參與的項目,前期製作標書,後期是身體力行去搬磚,大約20個人在四天半的時間裡建造一個等比例的橋樑或是建築,測繪、挖地基、做模板、擰鋼筋、澆築混凝土、測強度、拼裝一個環節都不少。一部分概要文件和項目圖紙是給的,還有一部分是缺失的要組裡自己完成。兩個項目的共同感受是,感覺身體被掏空。

圖3:Constructionarium

大二結束的時候,一部分MEng的學生會選擇去其他國家學習一年,可選的學校挺多的,包括Caltech,哥大,UIUC,倫斯勒理工,ETH
Zurich, Waseda, HKU, HKUST, 港城大,
NUS, NTU,還有一些Erasmus項目。


大三的課程是細分units的,只有七門課,然而卻是最忙最累的一年,大學期間唯一的通宵經歷也是在大三。大三有個兩人一組,自選導師的研究型項目。從一定程度講,這一年的辛苦程度和分數/時間的回報率,是和這個項目直接等號的。可選擇的項目分為結構、岩土、材料、流體、交通、環境、建築環境幾個大類,每個導師提供若干個自己領域內的研究方向可供選擇,學生也可以自己提出感興趣想要研究的課題。我選了以實驗為基礎的課題,沒課的時候基本都在實驗室採集數據。Scenario的時候還能坐末班地鐵,而這一年常常坐公交車回家,因為地鐵已經停運。課題的審核方式和博士論文很像,研究計劃、中期報告、viva、最終報告、演講和答辯。


本科三年,值得吐槽的地方太多太多,來自feedback的缺乏,來自不合理的deadline設置,來自讓心累的負面情緒。大二上課好幾周的時候還不知道大一最後一個scenario的分數,後來系裡把feedback的要求設置為3個星期。可是相比預科時候一個星期內知道反饋並且明白如何改進,這遲來的三星期的有的甚至只有分數完全沒有評語的反饋,看著真是哭笑不得。前面說過,有大量課程和作業,剛開學作業少還能應付,學期近半各種不同的小組作業撲面而來,往往和A組一起做作業1,卻要同時和B組協商幾點為了作業2碰面,和C組討論作業3的分工。因此,CEGE的StAR有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和各科老師協商推遲死線。


UCL的社團種類很多,花樣也多(比如吊車蹦極),lunch
hour lecture一周兩次內容豐富,而我的本科三年勞心勞神,幾乎無福享受。如果人生有二次選擇的機會,我可能重新尋找一個平衡點。勞累之下,收穫有兩個,一是長期有大量的新知識需要汲取,學習能力有了質的飛躍,二是在高熱高脂的飲食結構下,每年回國都發現自己瘦了。


英國的土木工程側重點和(我所認知的)國內並不一樣。一是英國更強調大土木的概念,因此課程設置並非專而精,而是廣而泛。二是,課程更強調一種工程師對社會的非工程項目的責任。簡要來說對於一個項目,並非最酷最炫最時尚的鋼結構就是最好、並非做大就是最好;很多環評、生物多樣性、公眾質詢、可持續發展的議題是國內忽略的,卻是英國最先考慮的,所以希思羅機場的第三條跑道終於提上日程,所以300多公里的HS2估計2034年能通到利茲。英國的土建工程師行業相對穩定,畢竟一輩子兩個半個大項目從頭做到尾,也就退休了呢(此生之幸,生在飛速發展的種花家,無數的機遇(認真臉))。

PHASE THREE:題目待定

今年開學伊始,發現UCL
master plan把學校搞得面目全非,封路的封路,繞道的繞道。以往校園裡有很多便捷小道可走,而今在Gordon
Square上課要繞好遠的路,用戶體驗的角度講並不很好。


UCL的研究生生源相比本科可謂「參差不齊」,同學有和我一樣本科畢業白紙一張毫無社會經驗的,也有工作幾年十幾年換個專業來讀的,更有一邊工作一邊讀part-time。讀了碩士以後才發現,本科階段長期大量不同的小組作業,是更快認識了解一個人的過程。相比本科同時期班裡人認識的差不多了,碩士下課回家的模式導致班裡還有一般人不認識。


新學期過半,明顯感覺到碩士課程比本科輕鬆,這可能來自於院系之間的差異,又或是因為碩士更像是教育產業化上的一環。如果說本科階段學習的是講故事的能力,如何把一個項目在腦海中的設想轉化為圖紙和文字,告訴別人並說服別人你的方案,那麼研究生更像是一個聽了很多故事的人,在不同的故事中比較、平衡和批判,所謂critical
thinking。


莫名奇妙寫了四千多字,很久沒有這樣閑下來寫過東西了,文字質量不高還請見諒。只想留下些感受,免得以後忘記時忘記得一乾二淨。UCL
2012-2017 (expected)


2016年雙十一前夜,國內馬雲家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激戰正酣之時

於 英國倫敦


知乎校友太多,先匿一下,雖然沒什麼人認識我,畢竟輟學了,在學校的時間也就一年。

不黑母校,輟學完全是自己問題(基本上沒學習過),我知道本人SB,不喜勿噴。

我就是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本人12年英國A-LEVEL畢業,GAP一年,13屆Unconditional入學4年制 ME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選擇來英國的原因下文有說,剛來的時候做夢要進劍橋,後來實際點UCL成為了我的目標,因為高中在農村,實在受不了,大學只想去大城市。

先直接說總結吧:倫敦可能不太適合我,理由其實也很奇葩,因為UCL在市中心,所以土地資源真的是最大的一個問題,這就導致了,很多活動其實是無法實現的,或者說實現的代價很高,舉個例子:比如說你要做個運動,要麼你只能去附近的公園,要麼你只能去BOOK場地,BOOK個場地不是問題,關鍵是這些場地全都在地下,不想去地下室可以,就是距離遠,大城市,沒地方只能向下發展,上課,有一半以上的課在地下上,自習室,地下,圖書館,一部分地下,本人極其討厭地下室,以至於我基本就是抑鬱狀態,上學不想上,睡眠又不好,哪怕有天心情好,天氣好,充滿元氣要到學校學習,一進去地下室,瞬間GG,空氣不流通,悶得我要自殺,沒有陽光。我特么在坐牢么?為什麼什麼都要去地下室?????當然這只是一部分原因,反正本人當年在UCL就很壓抑。學校真的沒什麼設施,考個試要全倫敦滿圖跑,教堂,宿舍,各種地方,你想運動嗎?很遺憾學校沒有操場,沒有任何場地,你想鍛煉基本只能跑步或者健身了。除了回家方便,逛街方便,玩樂方便,我沒覺得倫敦有什麼優勢,城市陰暗面也很多,看似繁華,但很多角落都是荒無人煙,其餘的不多說了。

下面是作死經歷:我也是佩服我自己這麼作,但說實話除了年齡大點,我沒任何壓力。

剛開始拿到OFFER其實很開心,畢竟UCL排名還是可以的(TOP10無懸念),但是學科排名真的不敢恭維(大概排全英20左右),Dream School是IC但被無情拒絕,華人同學基本都是IC淘汰下來非倫敦不去的那種,非華人不太熟悉,學生資質上只評價華人(不錯)。

下面開始流水賬:

入學以後,成天打LOL,不務正業,因為覺得這個科目實在無聊,失去任何興趣,為了讓自己良心過得去,還是每天去上課,基本上就是打卡玩手機,下課就回家。

早上到學校就想著中午吃什麼,因為學校食堂毫無疑問暗黑料理,根本下不了口,平時都是去ROBERTS BUILDING對面的UCLU樓上吃(起碼可以吃),時間多的話走幾步去買WASABI外賣。因為整天玩遊戲的原因,睡眠質量不好,午飯過後下午就犯困,基本上下午上課也是打卡,下課無聊就去REGENT STREET逛街,看起來過得很安逸,其實真的很無聊,找不到學習的樂趣,其他事情也毫無樂趣可言。以至於我這一年基本就是得過且過渡假遊學。(學長高端作死大家別學)當時還沒意識到後果最後只能輟學。學費當然是白交一年,加上其他零碎的,損失慘重,幾十萬加2年時間就這樣沒了。(所以真的,大家是來讀書的,一定要好好學習,血的教訓。)

後面輟學了一年在家想回去UCL讀,因為一些個人的事情沒有把握好學校給補考的機會,並且14年以後遇到本專業課改,就是說在這往後面的新生跟我們這一屆上的東西不一樣了,聽說是變簡單了,並且錄取要求比我入學當年提高了一個檔次,所以本人只能重新申請從大一開始,當時補考完已經過了申請時間,遂猝,又回家干別的事情過了一年,當年DEPARTMENTS的回復是:我需要SUPER CONFIDENT FOR 來年的申請,不然你就是浪費時間。 我隨即表示沒有問題,來年申請了BATH,BRISTOL,SURREY,SOUTHAMPTON,UCL的機械工程,(專業排名都比UCL高),毫無疑問拒信,UCL以學習記錄不好拒絕(當然了,我當年不務正業只玩遊戲),其餘最後因為本人當年是UNCONDITIONAL OFFER,並且高中在UK就讀根本沒想過雅思的問題,最後所有學校因為都需要雅思,錯過提交時間,又GG。(我真是蛋都碎了)其實是本人當年只考慮倫敦的學校,沒想到UCL直接給我拒絕了措手不及,UOL裡面別的學校沒有機械工程,QUEEN MARY呵呵。


現在來說說原因(包含部分不負責猜測):

第一,學校排名很強(13年當年QS全球排第四),但專業排名過於靠後,換句話說就是水,個人覺得對不起UCL的招牌,但是誰讓它是UCL呢?誰讓它在倫敦呢?就這2點足以吸引各路被頂級學府淘汰的學生。(13當年錄取A-LEVEL最低只需AAB,但是華人一般都是A*A*A的成績進入的)也就是說生源很好,這就導致了競爭很大,加上我學習記錄基本告別UCL。

第二,我覺得UCL本質上就幾個王牌對得起金字招牌,並且各個專業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政,各自在自己的DEPARTMENT,互相沒有什麼交流。王牌專業資源那必須比我們這種學校里的3流專業要多得多,君不見建築系的豪華DEPARTMENT跟我們一對比,高下立判。沒有資源那就是說設備設施都很差了,有一次做實驗需要跑到READING的SURREY裡面去做。如果你去IC參觀過的話,那UCL本專業的設備基本就是上個世紀的產物,一個詞概括OUTDATED。

第三,個人原因。本人是十足JDM車迷,當年就是為了來英國買右舵專屬的性能車而來英國的(因為日本留學被家人拒絕,並且英國有親戚)當然我選擇MECHANICAL ENGINEERING也是因為這個,但是,在UCL上本專業就是2個字「無聊」,沒有資源,老師不知道在講什麼,設備不行(或者說基本沒有),如果不是倫敦情結UCL情結和當年UCL的誠意unconditional offer,我根本不會選UCL讀本專業。

總結:來好好學習,還是選專業排名TOP5的吧,LOCATION只是你需要考慮的一部分,當然你如果跟我一樣非倫敦不去,那就當我沒說。來渡假當遊學的話,哪個靠倫敦近申請哪個(只要你能進)。LONDON的魅力這裡不再闡述。

今年還是UCAS申請2017年OCT入學:

先感謝我的高中母校,我都畢業5年了依然幫助我UCAS申請,感覺錢沒白花哈哈。

本人還是一如既往申請UCL,畢竟書沒讀完,留學生涯就沒完成,路是自己選的,跪著也要走完。當年放棄國內高中毅然前往英國,就是一句話而已,感恩父母為了我這個不孝子也是操碎了心,也感恩他們無條件支持我的選擇。(雖然顯得有點草率,畢竟誰沒年輕過。)

今年選擇就比較奇葩了,我一一道來。還是倫敦原則。這裡有一個伏筆。
Personal Statement 因為申請專業跨度巨大,概括寫Engineering,沒有明確什麼Engineering。

LSE:純屬沒別的好選了,隨便申請一個MA,GEOGRAPHY,毫無疑問拒信,我也沒抱希望。

UCL:申請了EEE和本專業ME(對的我很倔強,我就只去倫敦)。

KCL:Electronic Engineering

LEEDS:正兒八經TOP5的Mechanical Engineering

首先LSE毫無懸念被拒,問過能不能額外遞交一份PS,回復公平原則不接受任何UCAS以外資料。你一個申請GEOGRAPHY還要是MA的學生,你給我提交一份全篇ENGINEERING的PS?LES:EXCUSE ME?對不起,我就漏漏臉,打擾了。

好的,來說UCL:EEE王牌專業(英國TOP5),被拒,回復是: Regrettably, your personal statement did not demonstrate an informed interest in all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degree programme for which you have applied. 這我也很無奈,因為我跨專業申請沒法專攻的去寫你一個專業的PS,其實我這個要申還是很有信心的基本必拿,只是我變得不再非倫敦不去了。當然如果你給我的話,我還是樂意去的,·本專業不行我換一個專業試試還不行嗎?怎麼說你也是王牌之一。再進一步說:今年認識了些ucl新生還答應別人要約飯呢。

接下來本專業ME:當然是被拒了你這個Shit一樣的學習記錄,回復: Regrettably, your academic record to date is not strong enough to warrant further consideration of your application. 沒有懸念,我就申著看的,去年也是同樣理由,給我我也不一定去。

KCL:EE,毫無疑問必拿,我高中到現在用了UCAS系統3次,基本都是OFFER收割機。除了TOP3(具體來說OXBRIDGE,IC)

LEEDS:這就有趣了,我一位北大的好友,LEEDS來北大做了一個宣傳的活動,他當時申請了UCL久久沒有回復,遂基本上把英國TOP10都申請了個遍,因為LEEDS的OFFER來得比較早,他就每天每天每天安利我一定要申LEEDS,到時候一起去上學,我其實早就告訴他你北大,均分85,UCL絕對給的(後面給了他4個專業的OFFER),但是吧,將錯就錯,我發現原來LEEDS的ME今年TOP4了。。。並且給了個UNCONDITIONAL,那就去吧,本專業設施毫無疑問碾壓母校。

所以本人最後,接受了LEEDS的OFFER,今年10月啟程。

嘛:其實不作死,我已經畢業工作2年了。如今卻只能當學弟了...

所以各位,書,還是要好好讀的。。。


推薦閱讀:

在南京大學就讀是怎樣的體驗?
在包九中就讀是一種什麼體驗?
在伯克利音樂學院學習是怎樣的體驗?
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ETH Zurich)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在東京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TAG:教育 | 留學英國 |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 | 名校就讀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