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是否真的能被分類?
現在社會有各種各樣的性格測試,比如性格色彩測試,星座性格劃分等。作為一名工科男,對性格分類存在較大的疑問。在我看來 性格是多種多樣,是一種心裡特徵,標記性格的詞數不勝數,有勇敢,有刻苦,有勤奮,有積極,有熱情,也有虛偽,也有懶惰,也有抑鬱和冷漠,在這裡所舉例的幾個詞只不過是表徵性格的辭藻中的寥寥幾個,一個人的性格是有多個表徵性格的辭彙組成的,他可以是勇敢加積極加熱情等等也可以是熱情加虛偽加懶惰等等,可能很奇怪一個人會既熱情又懶惰,其實不然,因為人處在社會當中,性格是複雜多樣的,是多方面構成,在人類的定向思維當中,如果一個人是好人(暫且這麼定義吧)那麼他肯定是光芒萬丈的,具備各種各樣的優點,但是其實每個人都有黑暗面的性格,他可能熱情 但是也可能虛偽,所以北大學生會副主席偷盜,抗震英雄涉嫌詐騙這種反差巨大的新聞才會廣泛的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因為它打破了我們的倫理觀,在我們看來,考上北大的全部都是優質生,但是其實也是有害群之馬的,所以我覺得如果對於一個人,將他的性格打上了編號那是不適合的,因為你無法了解他的性格,甚至於他自己也不能了解。但是有人會說,為什麼性格分類那麼的火,很多人熱衷於星座性格分類,其實這是一種主觀的情感嚮導的,具體意思就是當你看到這種性格的,你已經主觀的認為你自己就是符合這類性格中的某幾個關鍵詞,就像為什麼很多人會迷信一樣,這是一種心理暗示,當我么被某一種性格分類所吸引,那麼就會不由自主的去尋找符合我們的關鍵詞,而忽略了性格的本質,在我看來,那麼所謂很正式的性格色彩測試只是一種娛樂,就像星座學一樣,是無法上檯面的,如果說真的要將性格分類,那麼性格的基數就是無窮大的,他所排列出來的分類也將是數不勝數的,無法預測的,那麼草草了了的將性格分為四五種的測試是很荒謬的。
樓主問的很用心。雖然這類問題知乎數不勝數,我還是不厭其煩的來簡明扼要的回答一下吧。這是我在知乎上看到的關於人格,智力測量類問題最好的解答:心理學裡的智力和性格測量有得到普遍的認同嗎?它們是否科學?心理學方面有沒有其它得到較廣泛認同的測量方法? - 匿名用戶的回答
還有這個問題下的前兩個回答也很專業:從嚴肅的心理學角度來看九型人格有道理嗎? - 科學
——————————————————————————————————————————
Jan. 2015: 這個回答不知道怎麼突然那麼多人關注,我當初帶著煩躁的情緒其實並沒有認真去寫。我建議大家去看我上面提到的那些回答,都比我好多了,用詞簡單也很少中英夾雜。 當然我也試著把回答稍微修改了一下,減少了一些中英夾雜的情況,大家將就看吧。
*星座,占星,星象問題恕不討論
*MBTI,抱歉我真的不是很熟悉,只不過簡單把人分為9類有點太天真了吧。我接觸心理學6年以來從沒有聽圈內人士提到過。
——————————————————————————————————————————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性格分類,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分類「存不存在?
性格分類哪怕在嚴肅的科研活動中都存在,只不過心理學內部對分類的理解和非專業人員有分歧。下面以五大人格問卷(Big Five Inventory - BFI)為例:
1,問卷的研發過程:我在這個問題下做過簡要回答,可以看這裡: 一份正規的心理測試量表是如何編製的? - 方浩磊的回答
一句話總結就是:心理學量表的編製過程比你想像的要複雜的多,同時它是要經過同行審核的。 像BFI這樣的量表在學術界應用多年,是被廣泛認可並具有其可信度的。
2, BFI是怎麼給人格」分類「的?
先給出BFI的鏈接:http://goo.gl/BzGQKf,裡面也有相關研究其效度(validity)的文獻。
簡單的說就是:人格(personality)多作為自變數,或者被控制的變數存在於科研中,類似於BFI這樣的人格調查在科研中一般是:
a)面向群體不是面向個體的,因為心理學研究往往在一定的樣本容量下才具有其普適性和統計學意義(power)。如果你偶然看到了某個人格心理學研究成果(某某人格傾向於啥啥),無論你覺得是「准」還是「不準」,首先要想到的是這只是對大眾平均水平的一個描述,具體到個人情況是毫無意義的;
b)分類不是」粗暴「的,是根據原始問題的回答,通過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得到的5個方面(dimension):extroversion, agreeableness, neuroticism, conscientiousness和openness。 這些分類標籤是根據EFA的結果人為命名的,來賦予這些因子(factor)以意義。於是發表出來的問卷就有了」分類「這個感覺;
c) 這些分類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如上圖,拿Openness這一個人格方面舉例,你的得分是連續性的(從低到高),而不是絕對的「高」和「低」。這樣每個個體在這五大人格方面上都有個對應位置,放大群體中,形形色色的人格特徵於是都可以得到解釋(在五個方面各有一個不同的相應值)。
3,這種」分類「怎麼來閱讀?
這種分類式的量表其實是不推薦非專業的解讀的:
a)因為它不是面對個體的,相關的研究成果和現象必須是在群體樣本的前提下解讀才有意義。硬是把針對群體的理論加到個人身上是不嚴謹的。
b)不能簡單的說某個人是extrovert, agreeable, etc.,而是說他在某一個方面相對於平均數是高還是低 (如上圖)。通過閱讀過人格心理學的相關文獻,就會發現,研究人員永遠只會說"individuals high on neuroticism" "highly neurotic individuals" 」individuals who scored high on neuroticism"這樣的語句。而不是簡單粗暴的"neurotic individuals"。
現在我們回過頭看你的問題:
標記性格的詞數不勝數,有勇敢,有刻苦,有勤奮,有積極,有熱情,也有虛偽,也有懶惰,也有抑鬱和冷漠,在這裡所舉例的幾個詞只不過是表徵性格的辭藻中的寥寥幾個,一個人的性格是有多個表徵性格的辭彙組成的,他可以是勇敢加積極加熱情等等也可以是熱情加虛偽加懶惰等等。
首先你這些次有部分是描述「情緒」的,對於具體情緒,心理學有其他方法測量,這裡不表。我假設你這裡說的是比較寬泛的情況。
其次,5大人格的量表完全考慮了你這些方面。我手頭正好有一份BFI, 拿幾個問題舉例吧:
(下劃線前面是題號,下劃線是打分的位置:1-5,強烈反對 - 強烈同意)
4._____ Is depressed, blue 這裡就是你說的抑鬱
7._____ Is helpful and unselfish with others 你說的熱情
16. _____ Generates a lot of enthusiasm 你說的勤奮,積極
27._____ Can be cold and aloof 你說的冷漠
那麼這幾個問題都是劃歸到那個方面(dimension)里的呢?
4是neuroticism
7,27是agreeableness
16是extroversion
這是不是解答了你的疑惑?你想到的多樣性,心理學家其實早就想到了,只是他們通過不同的問題及得到的回答,把它們分類到不同的方面(dimension)了。
常用的人格測量就數BFI了,臨床問卷(用於個體診斷如抑鬱症,癔症之類的)有MMPI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當然這類量表自然有它的弱點,這也不在此題範圍之內,就不討論了。
至於兒童氣質(temperament),是我自己的研究領域,測量方法更為多樣,這裡篇幅所限寫不了了,l樓主也沒問到。
—————————————————————————————————————————
學術的分割線
—————————————————————————————————————————
另外一句話回答下半部分問題:什麼星座啊,色彩啊都是扯淡。
這個問題我回答了出生時間和性格的關係:一個人的性格跟他什麼時候出生有關係嗎? - 方浩磊的回答
色彩可能會有一定道理,雖然我不了解,但把大五人格換個詞就行了,忽悠普通人嘛。
References:
John, O. P., Donahue, E. M., Kentle, R. L. (1991). The Big Five Inventory--Versions 4a and
54.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Institute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Research.
taxonomy: History, measurement, and conceptual issues. In O. P. John, R. W. Robins,
L. A. Pervin (Eds.),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 (pp. 114-158). New
York, NY: Guilford Press.
首先來回答你的題目---性格能否被分類?實事是,當你用勇敢,懦弱,善良,邪惡去表述的時候,你其實就已經在給性格分類了。
其次,你感覺市面上的很多性格測驗不準確,這種感受是對的。世面上大部分的性格測驗都是粗製濫造的。
甚至是科學的心理測驗,比如,16pf,epq,大五,都存在許多的問題。比如16pf把性格分為16個不同方面。(樂群性,興奮性,有恆性,敢為性)等等。但仔細看每個因子,光從分類學上都有重合的地方。比如興奮性,情緒穩定性,憂慮性,緊張性其實表徵的是情緒的穩定與否。有恆性,敢為性,獨立性,自律性全部表徵的是意志品質。
最後,如果你對性格感興趣,推薦你看一看普通心理學,人格心理學,測量心理學這三門課的教科書。
心理學學渣匿了回答下吧。 專業知識且不談。
我理解的樓主的問題側重是,每個人性格具體各個方面都不一樣,怎麼能僅用幾種就把性格給分類了呢。
首先,雖然分類只是幾種,但是對於每個人來說,性格並不是就是非A即B的,也可能是AB綜合型性格。
其次,性格的分類是人為的,當然你可以不認為它是權威的,每種分類不可能涵蓋每個人的性格特徵,它只是將一些一般特徵給概括起來。
最後,用哲學一句話,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完全不同的葉子。
我以為,人類的語言會不斷進化,形容詞會不斷增加,且不斷精細。今天我們很簡單地評價一個人勇敢,懦弱,溫柔,暴躁等等,而將來有一天,我們會為一個人編製很個性化地性格卡,也許會作為省份證數據的一部分:他的性格是有10%的€€€,22%的##,再加23%的……諸如此類,這樣來組成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性格分類的方式,可是都沒有說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分。
假如一個人比較喜歡溝通,我們叫人外向,一個人不喜歡講話,叫內向。這種的分類方式真的很唯物啊。
但宇宙的發展是唯心的,簡單講理論引導實驗,實驗結果檢驗理論是否正確。但現在反過來了,實驗結果得出理論。
理論的發展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研究特殊現象。
唯物學就是等待特殊現象出現,然後去研究它,然後補充理論。得出的理論也不見得會正確,錯誤的可能性還很大,因為極易忽略環境因素。這種研究方法很慢,因為特殊現象很少,而且要是特殊現象不出現那該怎麼辦,不出現不代表不存在。
唯心學就不一樣了,大膽得出猜測,人為製造特殊現象,以此檢驗猜測是否是理論,這種理論的正確性極高,因為環境因素事先都已考慮好了,不然是得不到想要的特殊現象。
講了那麼多理論只是要說明市面上存在的性格分類方式不靠譜。只能研究普通人的性格。
普通人的性格往往是社會主流性格,被當下社會環境影響極大。這種人的性格沒有真正的形成,不算有性格,因為當社會上所有人都有錢的時候,就沒有有錢人是一個道理。這種人的性格隨時都有可能改變,形成真正的性格。
真正的性格是不會改變的,即使是錯的也不變。這種性格的擁有者,往往是那些獲得成就的人,因為他們已經非常肯定了自己的性格。還有一種人就是非常理性的人,他們能非常輕易區分做什麼是有價值的,其中什麼樣的價值是自己最認可的,最容易實現的。
性格的形成是慢慢形成的,被環境所引導而形成的。簡單講,一個人做什麼事是最容易被認可,這裡的認可不僅僅指的是外界,也指的是自己。還有一點即使是做相同的事也會有迥異的性格,比如掃大街阿姨和掃地神僧的性格是不一樣的,掃大街阿姨認可的是錢,神僧是天地間的道理。
給性格分類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了解陌生人,可以未卜先知,可以裝逼,不要告訴我僅僅是學術的研究,這我不相信的。
給題主一點建議,研究普通人的性格就可以了,高層人的性格往往是博弈,一旦涉及博弈就有很多陰暗的東西。
性格是可以被分類的,只是要看分類的方法有多靠譜。你說的性格色彩測試就屬於不靠譜的,談何「正式」?如果正式指的是比較科學可靠的話,那可能心理學界認可的測試會比較「正式」。
如你所說,描述人性格的詞數不勝數,而如果在研究性格(以開展心理測量 psychological testing)時要考慮到幾千個性格變數,會使數據雜亂,不方便進行。而很多詞語是近義的,大可被歸入一類,雖然這不可避免地會喪失一些subtlety。
1930年代,心理學家Allport提出要將4504個形容性格的英語辭彙進行歸納,而後Cattell提出可用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的方法將其歸入16個維度(包括了warmth, reasoning, emotional stability, dominance, liveliness等等,怕翻譯不好就不試圖翻譯了。。)
16PF Questionnaire這裡有更詳細的維度描述。
而後在1950年代,艾森克提出人的性格主要包括三部分:introversion-- extroversion; neuroticism -- emotional stability; psychotism.
在1980年代,學界對有基本的五個性格特質(即Big Five traits)達成大致共識,而後到今天就沒有什麼新的進展。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五大性格特質
另外我們在說「性格」的時候,說的是從出生到成年後基本保持穩定的特質。我們不否認人的行為甚至性格表現會隨環境、情境而變化。而人的性格隨著時間變化的問題也有一些相關研究,這裡就不貼了。但是無論怎麼波動,大致還是變化不大的。
高票回答其實已經分析的很透徹明了了,至少我認為我是做不了什麼補充的了。
感覺題主自己陷入了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心理測評量表裡的一些人格測評量表把人分類是不科學的,就像星座分類一樣不科學
專業的心理測評量表怎麼能和星座相提並論
題主解釋星座分類的時候說的很對,人的確會傾向於選擇自己喜歡或者是想要的某種特性,這就說明為什麼在做星座測試的時候,人們通常會覺得很准呢?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巴納姆效應。
但是像國際上通用的心理測試都是有很高的信效度的
問卷的研發過程: 一份正規的心理測試量表是如何編製的? - 方浩磊的回答
另外提供一個專業的心理測試量表平台:http://www.xinqingxiangjiao.com/exam/list?slr=168
靠不靠譜測一下就知道了
大體是可以的,比如九型人格就分出了8種主要性格,但人是不能被分類的,只有主要性格可以。一個人能同時具有好幾種很主要的性格。但所謂的性格分類也十分模糊,一個人的性格是由其獨一無二的經歷決定的,所以哪怕表象相似的性格其形成原因也有差別,畢竟不可能有完全相似的經歷。
性格是每個人在面對每件事情選擇的總和。有時候自己本人也預料不到接下去會怎麼選擇。哪能簡單的歸類呢~
我覺得性格只能被分為兩種
一種是和我相似的我熟悉的
另一個種是和我不同但吸引我的
不可以,先來說說性格到底是什麼?
-----------------------------估計我寫了也不會有人看,因為大家都喜歡看故事-----------------------------
我們的每一種情緒包括喜怒哀樂、愧疚、興奮、暴躁等都是人類為了適應自然環境和性選擇進化出來的適應器。可以看作我們手機里的APP,每個APP有不同的觸發閾值。性格則是各個APP閾值的綜合的長效的反映。人們往往通過這種編寫在硬體底層而不是更上層的理性思考在特定情境下對外界事物做出反應和決策。
那麼為什麼每個人的閾值會有不同呢,這是進化和概率在共同起作用
幹嘛又黑我北大……
看了題主的提問:我想說我們
是不是應該把「性格」與「品格」
兩種概念明確分開一下?關於性格的理論,有1 特質型,2 類別型。
按照特質型,就像樓主說的 有xx的、xx的等性格特點。按照類別型,就可以分類。如內外傾、A-B型、體液說。
性格分類往往是處在連續變數上,並且有不止一個維度,因此分類並不是決定的,有程度的不同,並結合多維度分析。
例如體液說,將性格(這裡具體是人格)分為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鬱質四種類型。以我的為例(記不清具體數字了 大致是這樣),四種類型的得分為18、20、18、-6,前三個類型分數沒有顯著差異,因此我的性格(氣質類型)是多血質-膽汁質-黏液質;如果分數是3、20、6、6,那麼即為多血質。
所以說,分類也並不是絕對的。將性格進行分類 在人際交往和人事管理中 還是很有效的~
這涉及到認識論。你要是想分類,什麼都可以分它一下,你要是像休莫那樣的人物,那就放棄分類吧
世上本來沒有心理學家,只有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解釋心理。
不記得哪看過這樣類似的話。
所以有,不奇怪,但有類型以外,叫非典型。
其次,中國人和其它人也不一樣。我就覺得樂嘉的色彩性格可以迎合中國人性格辨析的需要。
糾正一下題主,那個北大學生會主席偷盜可能不是你所理解的那樣...據我所知是一個考上北大的研究生,他曾經是某學校學生會副主席。只是在媒體的報道中被扭曲了。可能信息有誤,望指正。
導言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教授是一位組織心理學家,現任沃頓商學院教授。本文是他於2013年寫的網路日誌,從多個角度批評了MBTI測試,基本反映了當前心理學界對該測試的主流研究結論。文章深入淺出,值得HR從業者閱讀。(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翻譯發布中文版。閱讀英文原文請點擊文尾鏈接。)
我是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我是INTJ型人格。這是一個盛行全球的人格測試給我測出的結果。每年有250多萬人參加這個測試;在《財富》全球100強企業中,有89家企業使用過它——它就是「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簡稱MBTI。我的測試得分表明,我是一個偏內向而非外向,偏直覺而非感覺,偏思考而非感情,偏判斷而非知覺的人。當我細想這份測試結果,我覺得窺見了自己:儘管我常常在台上授課、演講,但我應該更偏內向——我情願選擇讀一本好書,而不願參加狂野的聚會;偶爾,我還會整理自己的備忘錄。
然而,數月之後,我再做這個測試,卻變成了ESFP型人格。我搖身一變,成了一個聚會達人,隨心所欲,放縱不羈。難道是我的性格改變了?還是這個測試根本沒有大家吹的那麼好?我開始查閱相關證據,結果發現MBTI與測謊儀一樣不太靠譜。有研究者甚至說它的基礎是「一套不著調的理論」。就準確性而言,如果說占星術是最不準的,心臟監護儀是最準的,那麼MBTI大概處於二者中間。
如果你是MBTI的擁躉,你可能會說:INTJ型的人就是那種典型的會求助於科學的人。說得好!但無論你的人格是哪種類型,你都不能否認這一點:如果要把人劃歸為不同的類型,那這些類型應該是有意義的。在社會科學領域,我們採用四個標準來衡量分類方法的優劣:是否可信(信度)、是否有效(效度)、是否互相獨立、是否全面。證據表明,MBTI劃分的人格類型不太可信,無效,不獨立,其實也不全面。
1.我不是精神分裂症
如果一種測量方法得到的結果與其他測量方法所得的結果是一樣的,那麼這種方法就是可信的。比如,你懷疑你的腿骨折了,而兩位放射科醫生都診斷你骨折了,那麼你就能確信自己的判斷。在人格測試領域,信度高意味著,即便是由不同的人(當然他們都要了解我)在不同的時間段來為我做測試,所得的結果也能基本一致。而我的兩次測試結果差異很大,則說明MBTI的可信度並不高。研究顯示「多達75%的受測者在第二次測試時被判定為不同的性格類型」,Annie Murphy Paul在《人格測試崇拜》(The Cult ofPersonality Testing)中寫道:「邁爾斯-布里格斯所描述的十六種人格類型毫無科學依據。」Roman Krznaric則在他近期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補充道:「如果五周後重做一次測驗,那麼你有五成的可能會變成另外一種人格。」
2.MBTI無法有效的預測你的表現
如果一項測試能預測重要的結果,它就是有效的。如果企業要使用它,它就應該清楚地預測出個體在某一崗位或某一群體中的表現水平。儘管有數據顯示,不同的職業會吸引不同個性類型的人,但目前尚未證明人格類型會影響工作績效或團隊效能。管理學研究者William Gardener和Mark Martinko在一篇綜述中寫道:「研究者並未發現人格類型與管理有效性之間存在穩定的關係。」
3.蘋果和桔子都是水果,西紅柿也是--但土豆不是
一種分類方法所區分出的類別應該是相互獨立的,即,每種類別都能區隔不同的特質,類似的特質則包含在同一類別中。對照這個標準,MBTI的分類方法也是不合格的。我僅舉兩例:
例A:根據MBTI,思考和情感屬於同一類別,是一個維度的兩極,但其實它們是相互獨立的兩類特質。三十多年的研究都表明,你可以既喜歡概念和數據,也喜歡人際交往和感受情緒。(實際上,這兩類特質通常密切相關:研究顯示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更強的人也更擅長識別、理解和管理情緒。)我第一次做MBTI測試的時候被評定為思考型,第二次做的時候卻被評定為感情型,這是因為我既喜歡思考也喜歡感情,這兩種特質應該分開打分。
例B:感情型指的是我偏向於人際交往和情緒感受,但這個類型其實是將三種不同的特質混為一談。這三種特質是:能否積極地與人交往,是否容易感受他人的負面情緒,以及對這些情緒的接受程度。
4.體檢卻忘了測心肺
一個全面的測試能夠評估所有主要的人格維度。而MBTI卻遺漏了一種關鍵的維度,即人格心理學家所說的「情緒穩定vs.情緒靈敏」。這個維度用來評估一個人能否在壓力下保持鎮靜,因此它是預測個體和團隊的思考模式、感覺模式和行動模式的最重要指標之一。所以說,MBTI的疏忽是很不專業的。
另外,「判斷—認知」這個維度是用來描述我是否傾向於組織者和計劃者的,但它卻忽視了通常與這種傾向聯繫在一起的勤奮精神和成就導向——而這幾樣共同構成了一種叫做「盡責性」的人格特質。正如人格心理學家Robert McCrae和Paul Costa所總結的:「MBTI在四個領域取樣,卻沒有呈現這些領域的全面信息。」
MBTI刻畫得最好的特質是「內向—外向」,但它甚至連這個特質也沒有完整刻畫出來。根據MBTI,內外向性這個維度指的是你從哪裡獲取能量:是從外部世界還是從內心世界。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但一個人並不是因為喜歡和人打交道才變得外向。內外向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皮層喚醒時的大腦活動。正如Susan Cain在《安靜》(Queit)一書中所解釋的:「全球有數千項科學研究」均表明「較之於外向的人,內向的人對外界更敏感,無論是咖啡因,是一聲巨響,還是商務宴會中的冷場,都能影響到內向的人。」另外,內向—外向維度上的人群分布呈一條鐘形曲線:大部分人的向性都趨於中間。這和其他人格特質的群體分布特點是類似的。正如Dan Pink在《源自人性的銷售力》(To Sell is Human) 中說的那樣:絕大多數人「既不是很外向,也不是很內向。」
耽於一廂情願
儘管存在這些問題,MBTI卻仍舊這麼流行。為什麼?Murphy Paul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成千上萬的人為了當MBTI認證的培訓師和教練,已經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正如我說過的,沉沒成本是很難放棄的。二是人們喜歡那種「噢!對對對!就是這樣!」的感覺——他們覺得通過測試能了解自己和他人,特別是能了解自己。Murphy Paul寫道:「那些迷戀MBTI測試的人已經被他們想像中的完美自我誤導了。」就像人格心理學家Brian Little說的那樣,一旦你成為MBTI的信徒,跟你討論信效度的問題就像跟教徒討論聖餐酒好不好喝一樣,毫無意義了。
手相和星座一樣能引發思索,但並不適宜在正式的工作場合討論。正如Brian Little觀察到的:「MBTI總能引發話題,但不幸的是,結束話題的也常常是它。你是哪種類型,就像一個戳一樣已經蓋在你的腦門兒上了。」
《華盛頓郵報》上有一篇文章叫《了解你的類型有用嗎?》,作者Lillian Cunningham問道:能不能把MBTI送回工廠翻修?Brian Little對此回應說:「這有點像要把一輛道奇商務車翻新成勞斯萊斯。」其實,過去五十多年,心理學家已經用科學的方法建造了一輛更好的車,這就是「大五人格特質」,這套理論符合前文所述的所有標準。全世界各種文化中都穩定存在著五項人格特質:外傾性、情緒穩定性、宜人性、盡責性和經驗開放性。大五人格具有很高的信度,在預測工作表現和團隊效能方面也具有很高的效度。它甚至有基因和生物學基礎,新興的人格神經科學領域研究者已開始將五種人格特質對應到不同的腦區。
大五人格模型還遠遠不夠完美,越來越多的證據轉而支持HEXACO人格模型,該模型增加了第六項特質:「誠實—謙遜」。不過,目前大五人格模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推廣。在宜人性這個特質上,大多數人不希望被測評為「不宜人的」(不易相處的),所以,我們應該把宜人性這個特質表述為「喜歡支持他人—喜歡挑戰他人」,我希望接下來會有人推動這件事。
至此,我們都應該認識到——M、B、T、I——這四個字母無法公平地展現一個人的特性。領導們,顧問們,教練們,老師們,心理諮詢師們,來吧!讓我們一起告訴世人:
MBTI,我要跟你拜拜了!錯不在我,而在你。
作者簡介: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本科畢業於哈佛大學,並在密歇根大學取得組織心理學博士學位,現在是沃頓商學院(The Wharton School)最年輕的終身教授,著有《取與予——革命性的成功之路》(Give and Take: A R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Success)。
翻譯:馮睿
校對導言:梁開廣
原文:亞當?格蘭特:告別MBTI——流行終歸是流行
那你幹嘛不直接找一本(多點也可以)心理學的入門書籍讀一讀呢?工科。。。可否這樣理解:如果人做選擇的模式是方程,那麼性格就是方程的解,而且這方程有無窮多組解。關於性格類型的理論,就是在向你說明這方程的基礎解系是個什麼樣子,每一「類」性格,就是一個基礎解。各種關於性格(有的地方叫人格)的理論,有的爭議就在性格類型有幾種(基礎解向量的個數n-r=?),該按什麼分類(正交基選哪組)。當然現實中的人,絕少有恰好就是純粹某類型的「基礎解」,往往是若干基礎解的疊加,差異在前面的係數上。我和朋友讀過《九型人格》,感覺講的挺好。這本書自己也強調,幾乎沒有哪個人是純粹的某型人格。人在情感、意志、思維三方面,各自有各自的不同的焦慮。人表現得好壞(如何管理自己和如何與他們互動)不是類型的差別,而是健康度的差別。這個理論據說也是在人力資源和營銷兩個領域實踐效果不錯的,我也是看某有才的大佬在微博上推薦才讀的(這裡就不給他打廣告了)。
不過可別走火入魔了,我和朋友看完,覺得看誰好像都有點病。
內傷性格:
第一,什麼是內傷性格。我們看看內傷性格的表現:
1 朋友室友毒舌,被他們說的窩一肚子氣。
2 課堂上有問題不敢問,課後花時間問。
3 尿急不敢和老師說,憋到尿失禁。
4 旅遊遇到黑導遊,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任由宰割。
5 遭遇服務員態度差,朋友圈惡語罵街。
內傷性格簡單來說,就是自己的遇到的事情的復面情緒或者行為自我消化的過程。
第二,內傷性格的危害
1 給自己的心理和生理留下傷害。窩氣影響情緒,這一天你都能鬱鬱不樂,容易引發胃潰瘍。憋尿影響膀胱,讓你尿急尿不盡。
2 任由黑暗勢力猖狂。
①掩蓋黑暗勢力的行為普遍性。你遇到服務員態度不好,還以為是個例他今天和老婆吵架了,心情不好才對你服務這麼差。其實他對誰都服務不好,他全年都性生活不和心情不好。你把情緒自我消化,不把這個服務員的行為曝光出來,真不知道接踵而至的有多少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傷害者。就像是韓國旅遊黑導遊事件,不曝光出來還天真的以為旅遊業一片祥和。
②黑暗勢力的連續性。不跳出來反抗都以為老實人好欺負噢,真的好氣!不跳出來他更囂張,繼續傷害更多的消費者。
③危害社會治安。當內傷心理已經到了極限,就可能引起殺人放火的行為。前幾年廈門BRT著火事件,一個人的內傷讓一車的人來療傷。
1 練大膽量,當面說出來。朋友圈吐槽的效果肯定沒有當面掀桌子來的爽快,再者不要把別人給的垃圾留在自己體內。
2 提高粉絲量,傳播給更多人。
3 同時關心身邊的內傷者。就像廈門BRT著火事件,你雖然不是內傷者,但是車上有一個內傷者,一樣被牽連。所以我們要推己及人,關心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看題主提到性格色彩 我來說下
題主的「在我看來,那麼所謂很正式的性格色彩測試只是一種娛樂,就像星座學一樣,是無法上檯面的」此觀點我不認同
因為你沒有真正的去了解或是研究過性格色彩
題主的「草草了了的將性格分為四五種的測試」
無非是「一些人」將這個分類簡化了,讓不了解的人只看到了這些,而其間的東西並沒有直接體現出來。這個所謂四五種性格是代表性格的特徵而已,並不草草。
性格色彩,並不是簡單的四大類人群的劃分,也不是完全為依據斷定某一類人群,而是你通過了解性格色彩懂得自己去分析一些人的性格、行為出發點,幫助你了解自己及他人,更好的處理人際,面對生活。
讀過一些心理學書籍 試著探索題主所說的問題,但是我作為一個工科生,專業的書籍對於我來說著實是太晦澀難懂。也無法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領域,想吸收的內容。
我比較喜歡 樂嘉的 性格色彩分析,可能會有人覺得我有點膚淺,但是這書確實或多或少對我有些幫助
以至於樂嘉出書 我便追,但是也覺得越來越多重複性的觀點內容,可吸收的東西越來越少了。
這書讀起來比較輕鬆,很厚一本,很快就能讀完。樂嘉語言詼諧 很有代入感,很多地方都會讓我直接聯想其在 非誠勿擾 做嘉賓的場景。甚至是看書的時候直接聯想起此話於他口中會是如何表現。(有點跑偏~~~)
樂嘉的書提到了
「性格色彩學」的鑽石法則,用適合不同性格需求的方式去對待不同的人。
講性格分為 紅 黃 藍 綠 四種類型,以及不同色彩人格突顯組合而成的八種特性人格
雖說不能絕對的將人的性格劃分,但通過這本書的指導,至少讓我明白了 很多人很多行為的出發點。我開始圖去接納不同人格的人,繼而如何應對某種行為的人。某些層面上都可以在書中找到詮釋。
另外書里也說了。一些性格是先天的,或是家庭教育影響的。會在後天的不斷認知改變,性格有所變化,更趨近於色彩的平和。當然 人無完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下面寫一個案例:
我是偏藍色性格的人,摩羯座,我之前很不理解我雙子座的發小,一些過激的喜樂表現的行為,有時候很誇張,我覺得好傻逼。同時也很羨慕他遇到什麼不友善的事情,總能以一句幽默詼諧偏帶諷刺意味的話搪塞住對方,又不失情面。像我這種人可能是 當面表現出不快,或是覺得與之爭辯毫無意義 不予理會。後來我發現她是十足的大紅色人格 。我就開始理解她一些行為的出發點,進而理解她了。
我推薦題主讀先一下這本書
FPA性格色彩入門 (豆瓣)
私以為,「性格」這個詞本身帶有主觀色彩,對它的分類不能做到絕對的客觀和理性,但基於大多數人的交際經驗和認知判斷,大致的分類還是可以的。簡單舉例:外向,內向,雙重性格,這樣的分類,基本上可以把各種性格囊括其中了。
人性本善,只是在不適合的場合做了不該做事兒。這樣的分類跟分等級有區別嗎?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都缺乏安全感?
※25周歲,抑鬱+焦慮+自卑+惶恐,很難受。。。問題?
※怎麼幫助一個人發現自己真正擅長什麼?挖掘出其天賦和潛力?
※十分容易焦慮,怎麼辦?
※「藍鯨」遊戲的模式能否用在積極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