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坦然接受智商的差距?

我從小一直覺得自己的智商是超過常人的(只是比一般的人高,並不到天才的水平)。在周圍基本沒見到智商比我高的人(當然也有可能是我自大而已)。
初中自己學了點編程什麼的,自學了部分高中數學,在學微積分。周圍人感覺我好像是個天才。
然而,我看到那些真正的天才,感覺智商真的是無法逾越的溝壑。泰勒威爾森,14歲就造出聚變反應堆。我十四歲在幹嘛?還在入門c++,連類這個概念都覺得好費勁。
很多數學家科學家十來歲就掌握很多高等數學知識了,但是我還在死啃微積分書,啃得很慢很痛苦,雖然能理解,但是想到有一群人看幾眼就能懂還背下來真的很不甘心。
看到各種15歲上大學,16歲搞科研的,各種過目不忘的神人(我記憶力很差,比一般人差,不說丟三落四,背書背公式都比一般人慢。我覺得我比一般人強的只是理解能力而已),真的感覺很受打擊。
而且這群天才不光是聰明,努力程度也是不知道比我和大部分人多多少倍。
說什麼智商高情商低,很多時候只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情商高智商高的天才也多了去了。

如何坦然接受這種差距?如何在明知從天賦上和努力上都比不過那些天才,還繼續去做這件事?

--------------------------------------------------------------------------------------------------
問這個問題之前我就知道,肯定會有人說我裝逼,也肯定有人說我已經很不錯了。
不管我到底怎麼樣。我想說的是,如何平靜地面對那些天才的碾壓?我說我自己的事情,只是為了說明從小時候一直被當做天才,直到到遇到真正天才的時候的心理落差。
--------------------------------------------------------------------------------------------------
智商(也可以換一個詞,天賦),決定的是最後的極限。就像猴子再努力,它也不會變成人。
明知道達不到頂峰,卻還要繼續爬,不會不甘心嗎?
是的,知乎有一句有名的話:「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還沒輪到論天賦」。
但是你明知道你再努力也可能達不到人家天才的青少年時期的成果,不會不甘心嗎?
--------------------------------------------------------------------------------------------------
突然看到有人添加了個「智障兒童」標籤,笑了好半天。
黑我就黑我唄~


高一的時候考進了某重點中學的理科強化班。由於學習氛圍過於枯燥,外加本身對理科也提不起興趣,於是每天都被同桌帶著上課的時候看小說看漫畫,下課就一起打球吹逼,作業神馬的從不好好做,我們厚著臉皮輪流去找別人抄答案然後再資源共享,過了夜自修回到宿舍,每天不是鬥地主就是四國軍棋。就這樣我倆天天混在一起,幾乎是24小時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結果期中考試他班級前10,我倒數前10。而且令人髮指的是,他物理考了滿分,數學化學幾乎滿分,全是英語和語文扯了他後腿。

我一開始以為他作弊了,但他媽的這貨總不見得考試的時候抄我這個傻逼同桌的考卷對吧?後來我才慢慢搞明白,這人其實每天都在認真學習,只不過他學習的方式異於常人——在他每天抄作業的時候,他一邊copy人家的答案,一邊卻在分析著解題思路和知識要點,並且可以瞬間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媽的,就是這『寫輪眼』一般的可怕能力,一直誤導著我。還記得那次考試前一天的下午,我還憂心忡忡地和他吐露心聲,擔心最後考砸了被家長責罵。結果,他卻拍拍我的肩膀安慰我說:『放心,你語文英文那麼好,再差也有我墊底。』

聽到他這麼說,我還禮貌性地回了他一個同情的微笑。

媽的,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簡直就是一個活脫脫的智障啊!!

後來雖然我及時醒悟,不再跟著同桌胡鬧,開始認真學習天天向上,不為別的,就為爭一口氣。可結果卻是,不管我再怎麼努力,平常他再怎麼亂來,我還是一樣考不過他。在那以前,碰到那些個考不過的尖子生,我還總會以『對方不過多花了一點時間而已』來告慰自己,但直到我碰到了這樣的同學,這種挫敗感,分分鐘讓你懷疑人生。

於是,一個學期後,我主動把自己從理科生變成了文科生,這也是我日後踏上文藝工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機。雖然我覺得我硬著頭皮還是能把那些東西學下來,最後考試的分數應該也不會差到哪裡去。但是因為和同桌的這段經歷,讓我十分清楚地明白了什麼叫做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同時也讓我更好地認清了自己:與其以平庸的資質在天才面前當一個亦步亦趨而又盲目努力的智障,不如朝著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方向前進,雖然你還是可能會遇到其他碾壓你的天才,但你不必再有追趕他人的壓力,只需一路欣賞沿途的風景,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一生足矣。

雖然我智商遭到了碾壓,但也算是悟出了一個終生受用的道理,這波一點也不虧。所以,這種坦然的態度

又叫做『阿Q精神』。

╮( ̄▽ ̄)╭


同學/題主,我很理解你的想法,因為在某個時間段我也有你這樣的困惑。我想跟你說的是,你並不孤獨,與你有相同經歷的人都在這困擾之中。如果人生是一座山峰,我們向上攀爬,總是會覺得在自己前面的人太強太強,自己永遠追不上。

造成你這樣的想法的一個原因是,你的早期經驗說明,你是環境中非常優秀的;而之後的經驗卻說明,自己並沒有那麼優秀。這種失落感是來自於眼界開闊後的自我認知的失調

我的解決方案:
1. 尋找自己的早期經驗,看到早期經驗的優秀並不是因為真正的優秀,而是因為環境基數大和環境不夠優秀造成的。
2. 找到新經驗與舊經驗的矛盾點。自己是如何發現自己不如那些天才的。自己經過的怎樣的努力發現無論如何都追不上他們的。
3. 正視新的自己。你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平台。舉一個例子,之前你的平台有1kw人,你是前千分之一;你站在了新的平台之上,這個平台只有1k人,你卻是500名左右。同時你發現這個排名分數並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型的。自己如何努力也達到不了前100名。
4. 直面現實。無論是從基因還是環境,自己都不可能做到前100名那樣的成績的。那麼你需要的是努力進步,從500名開始追趕。每前進幾名,就是非常大的進步。而這種進步,如果用你之前的平台視角(從千分之一還在千分之一,完全沒進步)和排名理解(線性),你就是原地踏步;如果用新的平台和新的視角,你將會發現,自己也是慢慢成長的。即使到不了前100,最後也能戰鬥進前200。
5. 最後,請不要苛責你的環境。以我的小人之心做一個不負責任的假設,你可能會責備父母沒有在早期給你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以至於讓你成長的更好。請不要這麼想。咱們的父輩已經創造了他們心中以及他們能力範圍內最好最好的壞境給予咱們。

我的過程:
1. 你說你在周圍沒見到智力比你高的人。這說明小時候環境沒有適配你的能力。我出生的時候我父母花了血本給我買了台電腦和鋼琴,從此我走上了跟我媽一起上鋼琴課,跟我爸一起打遊戲打字混聊天室的生活。我上小學的時候,wps每分鐘能打40字,老師也打不了這麼快。音基二級也過了,老師的鋼琴彈得還沒我好。一直到六年級,班裡的數學作業都是我幫老師判。當然這並不是我很厲害,而是因為小學水平特別次,整個小學就幾個老師,上到二年級一年級和二年級合併了,因為沒老師了。造成這種環境不匹配的情況可能是由於分區劃片兒,或者一次考試失常,或者是由於父母某些因素,或者單純是因為小學人口基數大等等。

2. 而到了某個時間點,當你發現並理解一些比你更優秀的人的時候,你的新的經驗與之前的自我認知產生了衝突。我上了一個很好的初中,初中入學考試,一個班50人,我考第44。我初三坐最後一排,現在我的那些同桌,左邊在北大,右邊在清華,左前高中出國,前面首經貿,右前北師大。這是我的打字速度能到170每分鐘,但是班裡有能到210的。當時也就學學注入,看看網路攻防,抓個包破個解,而我的一個朋友(210那哥們兒),他用vb編寫了一套區域網管理系統,包括屏幕控制、特定程序禁止運行,幾個病毒專殺等等多個功能的小系統,現在我們初中高中還都在用著這套系統。班裡最厲害的學音樂的已經寫小習作了,而我連和聲還沒掌握,班裡還有幾個有絕對音高的人。這時我就感覺到了衝突。明明之前我很聰明,我很優秀,我是學東西最快的那一個,到了新的環境,我連個p都不是。自我防禦就產生了,自己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自己應該是那個優秀的人才對。

3. 然後上了高中,才發現初中我用父母的中學數學課本,而父母的中學課本是高中的,所以高中的數學我已經自學過了。即使這樣到了高中,發現周圍人都是在學大學課本。上了大學,考了研究生,之後種種事實才使我真正認定,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自己的每個「精通」的領域,別的學院隨便拉出一個就能把我虐的不行不行的。而且自己也不是全才,不是學什麼方面的知識都是學的最快的。至於你說的,天才,我是沒親眼見過的,因為我身邊的這些「普通人」碾壓我就已經碾壓的我不要不要的了…這是我的打字也就110了,音準也固定在一個音階里了,鋼琴跟沒學過一樣。原來並並不是自己很優秀,而是之前的環境顯得自己很優秀

4. 確認了自己沒有那麼厲害,就努力學習吧。別人都在努力,我不努力就會被超越。我就不用跟那些天才比了。我就跟身邊的人比都比不過了。這時我深信什麼能力的人做什麼樣的事情。那些14歲會造反應堆的,讓他們發展他們的吧。我就盡我所能,達到我自己限制內的巔峰,甚至突破自己的限制一點點,就算很好了,也能做到千萬人能力之上了。這時努力學習已經不是為了追趕前面的人,而是為了自我實現。不要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在你的身後,你也是無數人的大神

5. 我也想如果我的小學是個不錯的小學,計算機老師不是只會打字的老師,音樂老師不是只會幾首伴奏的老師,那個數學老師要能給我們講點初高中的數學,自然老師不要歧視我不合群,不讓我玩命寫檢查,初中英語老師換一種教學法,不要記不住就抄15遍……人生就是這樣,我們能夠知道這些是因為我們成長過了那個階段。既然自己的經驗無法改變,不如,讓自己的以後變得更好,讓未來的孩子們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讓自己變得更好,讓世界變得更好。


希望會對你有幫助。加油!我們一起加油!讓自己變得更好,讓世界變得更好。


謝邀。
我一直不覺得自己有多聰明。中學競賽拿不到一等獎,高考考不上清華北大,在大範圍的知名度高的公開選拔比試中都做不到最好,有什麼資格說自己是異於常人的天才

至於題主所認為的,世界上已經有那麼多天才了,我怎麼追趕也趕不上他們,那我的存在有什麼意義?這是個值得所有人思考的問題。「我」的價值到底是什麼?「我」的價值是來源於世俗比較,來源於外界的認同么?還是說每個個體都有internal的價值?這個世界是不是只需要少數精英、天才就夠了,別的人是否存在都無關緊要?

反正在我看來,我想做什麼事情,是因為我自己想要做這件事情,是因為這件事情本身有意思、好玩,不是「別人認為做這件事情好/別人認為這件事情做得好可以體現我的價值,所以我就要做這件事情」,也不是「我希望通過做這件事情來和別人對比來證明我比別人更好更優秀」。如果不能從做事情本身獲得單純的樂趣,如果我活著不能主導我自己的生活,而要讓我自己的生活被某種外在的標準/價值認同所左右,那人和機器人有什麼區別呢? AlphaGo還能打敗人類的世界冠軍呢,請問全世界的棋手如何坦然面對自己和AlphaGo的智商差距?他們的存在又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我覺得龜兔賽跑這事不純是雞湯。

我們一群醫生曾經討論過「從鄉鎮來的進修醫生」這個話題。鄉鎮衛生院很難招徠人才,很多醫生只有大專文憑,但是從這些鄉鎮衛生院上來進修的醫生中,有一些人也很能幹,他們呈現出一種雖然比較軸但是非常肯學的狀態,對這種人,師傅一般都更看得起一些,覺得較之腦子轉得飛快但對醫學沒有敬畏心的人,前者更容易成事,後者更容易出事。

但其實你有沒有想過,這些人為什麼會顯得軸,既然他們這麼肯努力,為什麼當初只上了一個大專?真的就是因為笨?哪方面笨?

在鄉鎮衛生院醫生中,相當多都是本地人,他們就是在那個鄉鎮長大的,父母就是本地的農民或者個體戶,文化程度不太高。在他們的學生時代,他們的父母沒有什麼學習方法可以教他們,也很難就教育的意義說出什麼深刻的道理來。所以他們是在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下完成的學業,不但不開竅,而且自己也不太明白學這些有什麼用,沒有多大的動力。隱隱覺得是為了以後糊口而已。老實說,這個理由是不能激發一個人的鬥志的。

但是當他們進入臨床的時候,他們就體會到了這些知識技術的用途何在了,其中一部分有自我實現的願望的,就會開始變得非常勤學肯干,不恥下問。

這時候他們會暴露出來短板,就是他們的腦子不如本科生畢業生好用,就更難跟碩博比了,他們學得很辛苦。這其實不是因為他們天生笨,是相對那些在高考前就已經開竅的人來說,他們是缺乏訓練的。比如他們不太懂得如何快速集中注意力,經常對著一本書一下午也沒有看進去,只能逼著自己多熬幾個這樣的下午來趕上人家。而集中注意力這件事,就我個人體會來說,除了腦器質性病變和激素異常外,它就是一件完全靠訓練得來的本領。更早通過強迫自己訓練出了專註力的人,更適應考試,在高考里通常取得了更好的成績,於是他們上本科。某種程度上,的確是努力程度的差別,不是天賦的差別。

所以師傅通常更看重那個肯學的徒弟,哪怕他現在都一把年紀了看起來還很吃力,但師傅心知肚明,多鍛煉,這人能混出來。

反而有的人腦子非常好用,或者說他非常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大腦,但他因此覺得眼前的事只要他想做什麼時候都可以,不看重,太多非分之想,不能沉下來做事,白白荒廢許多時光去做夢。

前面這就是我所說的,生活中的確存在的龜兔賽跑的情況。現在回到題主所說的這種錯覺:我記憶力不好但是我理解能力很好。

我並不認識題主,不能斷言什麼,但我常遇到這樣的人:他們不懂如何控制自己快速集中注意力,所以要背書的時候,一直在走神,背不下來,但是當他們偶然注意力集中的時候,他們很快就理解了其中的道理。他們因此覺得自己不算笨,但為什麼就是不如那些天才少年之流呢?

真的,就是還沒練出足夠的專註力而已。這事是可以練的。你不練,靠那點偶然,就只能這麼平庸了。

當然了,世界上有一些人,真的是無論如何努力,都沒法比的,這也許不公平,但不公平的另一種表述就是多樣性呀。我和他只是不一樣而已,有什麼好失落的呢?他有他智慧的大快樂,我有我賤賤的小確幸啊!


------------------------------------------------
關於評論區有人說我有什麼優越感的,真不是,我自己也腦鈍得很,舉個例子罷了,我原也不能給你什麼標準答案,只能給你一個切入點,你從這個角度想想,是不是這個理,當然你也可以舉一反三呀,你自己有腦子,用一下嘛,用用就好用了,不練怎麼會好用。


首先,題主你不用氣餒。Taylor Wilson做的那個東西,只是個Fusor。兩層籠子中間抽真空,通上高壓就能聚變。1967年就已經發明了,他並沒有什麼創新,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告訴你原理,給你幾天時間,你也能做出來。所以,這只是個知道和不知道的區別,並非聰明不聰明。

你要說聰明,碾壓眾人的有的是。比如說Sir William Lawrence Bragg,1904年14歲時進入阿德萊德大學,學習數學、化學和物理,1908年畢業。1909年秋,他儘管因患肺炎而在病床上參加考試,仍獲得數學獎學金,入讀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完成數學方面的學習後,他轉入物理學習,於1911年畢業。1915年,25歲就拿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要學習,好歹目標應該是這樣正經有用的,而不是被媒體吹出來的人。

順便說一下,我14歲的時候也只是剛學了C和圖形學,都還沒學C++。你的進度已經不算慢。記住,不需要做到最好,只要比你競爭對手好就行了。


等你再大幾年就不會為這種破事兒煩惱了,現在只是中二病,一心想要自己聰明絕頂。換一種模式:從比較低的地方一步一個腳印衝上來,享受成長不也是一種成就感嗎?

我覺得題主眼中對那些真天才的印象是錯誤的:你覺得他們那近似超能的智慧是純天然的,但我敢說那是經歷過長時間的思維訓練一點一滴積累提升所達到的,現在有個節目叫最強大腦,那裡頭的各種神人異士都有,節目裡頭說的很清楚了:得練,經年累月的苦練。

題主也應該專註於自己的興趣中來,努力鑽研,逐漸積累,說不定到哪天你就有了某種令人嘆為觀止的超級智能了。


記得好多年前看過一篇文章《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內容都不太記得了,大概是說一個農村的孩子多麼努力考上大學,才能和城市裡的孩子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

是啊,人和人的差距就是這麼大。同樣都是懵懂地來到人間的嬰兒,有的含著金鑰匙出生,從小吃穿不愁,接受的最優質的教育,父母鋪平了康庄大道還恨不得擺好紅地毯。有的卻生在貧窮的山村,鄰里相親大部分一輩子沒出過這個村子,沒見過外面的世面,最近的中學要走十里的山路。

我要怎麼接受,我苦苦奮鬥了18年的成果,我整個童年的汗與淚,我父母一輩子辛苦勞作攢下的積蓄,是你唾手可得甚至不以為意的瑣碎之事?

就像那杯咖啡。

不過,回頭看看,那些兒時的玩伴,父母的親友,又有幾個知道咖啡為何物的?或許你會覺得他們很幸福,因為他們壓根沒看到人和人之間的差距,但那是你想要的生活么?

智商亦然。

大部分人甚至都看不到人和人之間智商的差距,就像隔壁的老王覺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是整個世界。你感受到了碾壓,只因為你了解了強者的遊戲規則。看到了差距,才能想辦法彌補,用自己的努力,去換取別人的天賦。

然而,世界上大部分人,並不是坐在星巴克里的農村大學生,而是家裡有台電視的村頭老趙。

「我覺得我是村子裡最富的人,我種地比周圍所有人都好,我沒見過周圍有比我富的人。但是你看電視里那個馬雲,他XXX真有錢,我一輩子也趕不上他了,怎麼辦呢?」

走出村子看看吧,至少到了大城市,成了周圍人的首富,再去考慮和馬雲的差距。大部分人覺得自己天賦異稟,只是因為周圍都是笨蛋而已。


日子過久了,自然就明白了,彆強求,強求不來。


人類有一點很奇怪,我們可以很坦然的承認我們沒有別人高,我們沒有別人跑的快。但是一旦涉及主觀的方面,我們就變得不那麼坦然,甚至是固執了。譬如說,我們很難承認自己不如別人帥,自己不如別人有文采,自己比別人笨。

我一直很困惑於這一點,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人是由大腦控制的。所以大腦很容易承認自己控制的身體不夠優秀,但它不願意承認它本身不夠優秀。如果把大腦和身體看成兩個部分,大腦作為主體,它可能會說:
「哦!我控制的身體太差了,當這也怪不了我啊。」
但是它絕對不會說:「哦!我太差了,配不上這個身體。」

哈哈,這樣看起來大腦還是一個小傲嬌吶。其實逃避是生物的本性,恐怕只有最克制的大腦才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這種人應該就是古時候所謂的梟雄吧。

就我自己而言,我始終告訴自己,智商也只是身體的一部分,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肯定會有高有低,我不會是最高的,但也絕不會是最低的,我只是最普通的一個。

我的大腦:「我這麼完美這具身體配不上我呀。」


見過非常多智商甩開我十條街的人,遇到了我一般會自我安慰的這麼想:

一般比我智商高的,大多沒我帥

一般比我智商高的,也比我帥的,一般沒我家條件好

一般比我智商高的,也比我帥的,還比我家條件好的,一般沒有我有女人緣

一般比我智商高的,也比我帥的,還比我家條件好,比我有女人緣的,一定不喜歡女孩子


謝邀。你已經很可以了就不要謙虛了。


「撒鹽空中差可擬。」
「未若柳絮因風起。」


人家做出的那個核反應堆並不是你想像中的聚變反應堆(要真是托卡馬克或者仿星器的話一個人怎麼造的起)。

圖紙網上都有,你想做也可以做得,與其說是你的各種基礎能力,不如說是你的動手能力了(當然基礎能力也很重要,不過沒有動手能力重要)

焊接會不會?螺栓會不會配?玻璃會不會切割?有些管子要攻絲,外面小店可能沒有,會不會用工具攻絲?電路板會不會焊?電路板會不會自己蝕?

這些看起來和技工一樣的技能,反而對你說的那個」天才「的核反應堆更重要,而不是你的微積分什麼的。

首先你的智商可能的確是高,而且能體現出來。

指不定你也那麼天才

但是問題來了,你怎麼驗證呢?

首先是你沒錢

就算是天才,也不可能抱著一本微積分學的很快,必須有人教。

不知道為什麼你現在沒人教,是家裡困難還是如何。如果有點錢的話,請一個大學生來給你上上課也是很有幫助的。

因此你現在就下定論說自己是智商比不過人家,天賦比不過人家是非常武斷的事情。

事實上自己能慢慢啃,能看明白,如果你能自主通過同等章節內容的試卷的話。

如果說你用一年半的時間自學,但是能做到別人上課(一般人)一年的學習成果,很顯然你的智商至少和你說的那些天才是同一水平線的。

但是你要明白,人是社會動物,大多數天才並無這樣的資本,這是人類當前生產力和分配方式所決定的。

當然,這也不代表聰明才智沒有用。

事實上有人說你情商低,我是沒怎麼看的出來,我覺得從問話的角度來說已經是削弱一些方面了,就一個很年輕的人能想到這些而且做得還可以,實際上已經很不錯了。

至少比很多回答要好的不知道哪裡去了。

總之你要明白,天才這個東西,不僅僅靠天生,後天也是很重要的。

不要認為這不公平,這很公平,因為一個人不光光是個體,是整體性的競爭,所以你缺少一些資源是很正常的,大多數人情況比你更差。

另外呢,如果你說的智商是IQ,其實主要是人的線性邏輯這一塊測的比較准,但是具體實用化能有用的,這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IQ測試算是測試中和現實掛鉤比較好的,但程度還是不太高。

EQ的話就更不靠譜了,沒有定論。

但是大多數IQ高的,EQ一般不低(各種方式),這倒是真的。

總之,不需要進行比較,說到底,你是把所有技能用來給自己高興,實現自己的目的的,不用進行無意義的比較。


其實題主焦慮的原因在於覺得自己無法超越他們從而很可能沒有辦法達到匹敵他們水平的成就。

你的自信來自於與他人的比較,當你發現有人更厲害,你就很糾結了,感覺自己智障了。這種心態不健康,真正的自信不應該只來源於比較。有自己的目標,能夠有條不紊的實現,有了內在的動力和實現目標的反饋,自信可以建立。

而且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的一大部分貢獻並非是由你所說的這些十幾歲就天才爆表的人所做的。

這說明題主你還是有很多機會做一些微小貢獻的(手動微笑)

此外,人與人的比較本身就很難有盡頭。你說那些數學家是不是比你高到哪裡去了,那放到貝努利,歐拉,高斯之流那兒呢?又覺得好像這些人不知道高到哪兒去了。。。

如果你真的是第一天才的話,大概也會覺得自己無法完全參透所有理論和技術,覺得自己彷彿是個智障。。。


我迷戀人類世界的規則,因為它讓公平的實現成為可以幻想的可能。可是規則衍生標準,標準滋生比較,而無休止的比較便成為一切困擾的開始。

我們比較誰的男/女朋友更美,能帶出去見人;

我們比較誰的房子更大,車子更豪華,能在聚會上撐面兒;

我們比較誰的朋友圈更廣,能左右逢源;

我們比較誰的孩子更出息,能給自己長臉;

我們比較誰看的電影多,誰讀的書多,能提升逼格;


我們還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不分領域地比較誰智商高,能夠不用複習就考全班第一,能夠全憑靈感就有收入來源,更重要的,能夠居高臨下地碾壓別人的智商,或者防治被別人碾壓智商。


極端點說:


嫌棄伴侶顏值,換了就好了;

嫌棄自己不夠多金,拼點命就好了;

嫌棄自己朋友不夠多,別那麼要面子就好了;

嫌棄孩子不夠優秀,再生一個就好了;

嫌棄自己閱片量寒酸,不分晝夜地刷片就好了;


可是唯獨這智商,生下來是多少,自然死去的時候也不會有太大浮動。


我們對很多要求都不那麼刻薄的情況下:顏值無所謂,性格最重要;物質無所謂,精神最重要;成績無所謂,快樂就好,我們對智商的追求卻是有增無減。


眾多曾經或者正在熱映的美/英/韓/國產劇都少不了高智商的元素:《生活大爆炸》有一群年輕的科學家天才;《天蠍》有一夥反恐天才;《神探夏洛克》有一個偵探天才;《太陽的後裔》有一個部隊天才;《餘罪》有個表面看似學渣,但實為反偵查能力爆表的卧底天才。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告訴你,對於智商的崇拜是個無法偷換概念的事實,我們都無法否認被它吸引。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不幸作為一個總感到智商被碾壓的小可憐,又不幸陷入智商比較的囹圄中,該如何自拔?


記住這句話:你擁有的智商水平和你能Handel的智商水平一致。


我一直對「心理能量」這個精神分析學派提出來的概念有著持續而強烈的興趣,精神分析認為每個人具有的心理能量是一定的,不會增加或者消耗,但是會不停地轉移。而這一定量的心理能量就是維持你這一輩子各種心理活動的電池。

你只看到了智商高的人如何帥氣地解決了常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如何通過無意識的智商碾壓行為成為了焦點,備受關注,如何獲得物質財物(錢,地位)和精神財富(異性的撲倒);你沒有看到的是高智商往往和精神健康的程度成反比。多少天才備受精神疾病的折磨?多少高智商伴隨社交障礙?根本不需要舉例,因為這就是套餐,你有得天獨厚條件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要承受相應的代價。

每天被焦慮窒息,無法享受普通人的快樂,這不是你有的那點心理能量可以承受的。很可能在高智商給你帶來利益的同時,你已經不堪重負而精神崩潰了。


這就好比,現在有個讓你成為蝙蝠俠的機會,我賭你會猶豫,因為那麼強大的能量所伴隨的責任和壓力,你未必能承受。


「歡迎關注微信號:安慰記yes。一個你也有發言權的心理公號」


當然不能坦然啊,為什麼要壓抑自己的情感。人有嫉妒攀比之心,不是一件太過正常的事情嗎?

想要「坦然」接受別人比自己牛逼,意味著你其實在拚命地壓抑自己內心升騰起的攀比之心。這是因為社會普遍認為嫉妒攀比之心不好,可是,無論好壞,這確是深植於人類血液中的本能啊。在職場上,你看到比你掙得多的人,就會有嫉妒之心;看到比你掙得少的人,你又多少會覺得開心滿意。不然你怎麼解釋同學聚會上那種撕裂的兩極化表現呢?

在一個正常發展的公司和社會裡,擁有一批充滿嫉妒攀比之心的階層並不是一件壞事,最好的坑位就那麼幾個,大家拚命向上爬想要搶佔,於是就要努力工作創造成績,公司和社會才能健康發展。

在這樣一種本能和社會環境下,我現在告訴你:不要攀比,做自己就好,請坦然接受別人比你牛逼這件事。這不是胡說八道嗎?

你內心的焦慮完全不會因此而減少。

攀比是人類的本能,這不是一件壞事。人人都會攀比,不同之處在於,當嫉妒發生的時候,你該如何面對這種心境。社會往往會告訴你,請壓抑這種感情,別人擁有的和你沒有一毛錢關係,你只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但是這沒有用啊。你看你拚命地說服自己「坦然」接受差異,但還不是滿心焦慮地跑來知乎提出這個問題么?

所以,聰明和愚蠢的區別完全不在於是不是能夠「坦然」面對別人比自己牛逼,而在於如何面對嫉妒之情。聰明的人會接受自己會嫉妒的本能,然後將其轉化為內心的熊熊烈火,催促著自己不斷前進,在這個過程中,即使你無法超越世界上那5%的天才,你也會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無論你最終成為一個天才或者庸人其實都不重要,因為彼時你已經不在執著於內心的攀比,你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也就明白了此時你這種嫉妒攀比的內心其實只不過是夢幻泡影。

請你記住,人都無法擺脫一些情緒上的弱點,你完全不必壓抑這種情感。攀比,嫉妒,痛恨,邪惡之心是人人都會擁有的感情。不必因為擁有了這種感情而自責,情緒本身並無好壞,好壞存在於你如何面對它們。接受自己,轉變消極的情緒,來壯大自己的雄心,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大。


  • 說到底一個人的出生和跑一遍程序沒什麼區別,跑完程序後個體被隨機賦予了成千上萬的變數,其中比較重要的包括外貌、智商、精神健康、身體健康等等。
  • 他們學習的時候也未必不痛苦,只是你不知道,只是傳記作家都是騙子。陶哲軒博士資格考前一天因為怕會掛科差點嚇哭。
  • 如果有一天你變成他們這樣厲害,你還是會遇到在單一維度或全方位都比你更厲害的人。因為造人「程序」不會在生成一個單維度局部最大值後就停止運行。
  • 人類文明是由近千億的人通過數千年一路推到今天的,大部分人做的到今天來看都是dirty work,但dirty work需要有人來做。
  • 不要把通過比較獲得成就感和快感作為學習的誘因,可量化的正向反饋(如成績)基本都有耗盡的一天。把對事物本身的熱情,對真理的熱情、對世界的好奇心作為學習的誘因,不然總有一天你會很痛苦的。
  • 生命是有限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活的開心點。

我想這是因為你沒學離散數學吧。

學了離散數學,你就知道了偏序關係,比?比個毛?這TM壓根就不是全序關係!


你這輩子幾乎不可能獲得奧運會男子100米金牌。你是不是覺得很不甘心呢?
你這輩子幾乎不可能成為頂級的物理學家。你是不是覺得很不甘心呢?
這兩個問題你的答案一樣嗎?
如果你對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否」,而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是」,那你覺得成為頂級物理學家和成為頂級短跑運動員的區別是什麼?

其實很簡單:你從來沒有把成為短跑運動員作為自己的目標,但你(有意或無意地)把成為物理學家作為自己的目標了。
有人比你跑得快,有人比你力氣大,有人鋼琴彈得比你好,有人字寫得比你好看,這些你都不覺得什麼。
有人比你聰明,這就讓你感覺很挫敗。

目標,是一個絕對非理性的東西。有人以賺更多錢為目標,有人以成為國家領袖為目標,有人以當一個咖啡店老闆為目標,有人以成為一個殺人狂為目標。
看題主的提問,我估計你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成為科學家為目標的。
我理解你的感受。
我是學物理的。每個讀物理的人,或許小時候多多少少都幻想過自己站在諾貝爾獎的頒獎台上。我猜想,你應該也幻想過。
回憶一下,你還記得自己是怎麼產生這樣的目標的嗎?
我以為,能夠影響一個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孩子如何樹立自己目標的因素無非以下幾點:父母教育,學校教育,同齡人影響,書、電視和網路的影響。
但無論如何,這個目標本身,是非理性的。

人的一生有無限的可能性。成為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固然是這種種可能性中非常偉岸崇高的一種,但也僅僅是其中一種而已。
事實上,你的每個決策都在削減自己未來的可能性。
你沒有去體校學田徑,也沒有去棋院學圍棋,你就已經放棄了成為短跑運動員和圍棋國手的可能性了。
你並不覺得可惜,或許只是因為你的父母從來沒有給你灌輸過這樣的觀念。
你潛意識裡把成為科學家作為自己的目標了。你對數學和物理比較感興趣,而且學得比同齡人好,而且超前學了很多東西。因此,可以說,在成為科學家這條路上,你是比絕大多數人有優勢的。
但別忘了你的人生並不僅有這一條路,你的未來還有很多其它可能性呢。只盯著這一個方向,看到有人跑在你前面就自怨自艾,何苦呢?

題主問:「如何在明知從天賦上和努力上都比不過那些天才,還繼續去做這件事?」
是否要繼續去做這件事,是需要你自己決定的,而不是需要別人幫你找一個堅持的理由。
我高中時就見過比我優秀得多的人。在強手如雲的清華基科,這種「比我聰明又比我努力的人」更是見得不少。
但我還是繼續在學物理。
並不需要什麼理由,只是因為我覺得學物理做物理讓我挺開心的啊。
就算成不了頂級的物理學家,我還是覺得每天過這樣的日子挺愉快的。就如同玩遊戲讓我快樂一樣,學習也讓我快樂。

題主問:「明知道達不到頂峰,卻還要繼續爬,不會不甘心嗎?」
我不會不甘心。
我向上爬,不是因為我喜歡站上頂峰,而是因為我就是喜歡向上爬。近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如果學習本身不讓你快樂,只是「比別人強」讓你快樂,那我真心建議你別學物理。
講真,對於題主這樣的聰明人,走向人生巔峰有很多種easy的方式。想通過科研這樣的路走向人生巔峰,真的是hard模式。

說了這麼多,我並不是想把題主批判一番。
看到題主的提問,其實我心裡是有點親切的。我也曾產生過這樣的問題。
我小時候有一段時間也一直被周圍很多人認為是「天才」,這導致我幼小的心靈中對自己的認識一直有點失衡。
直到真正見過能全方位碾壓我的人,我才開始反思對自己的定位。

我覺得,題主的問題就是這個意思。
希望我沒理解錯。

還記得以前玩口袋妖怪的時候,主角一路上遇到的捕蟲少年們,哪個不以成為最強的口袋妖怪訓練師為目標?然而最後的冠軍不還是只有主角一個人?
只不過,在遊戲里,我們總喜歡把自己帶入為主角。
但在生活中,你到底是主角還是捕蟲少年呢?


這個問題,我很想回答,我就用我自己的例子吧。但是這個回答以前也貼在過另外一個問題過,現在重新簡練一下。

想談談我留學時候的一個環境

在你入學一個項目的時候,每一個人已經不一樣了。我的同學有的已經有幾年工作經驗了,來美國就是為了找到工作移民;我有的同學,在美國留學4,5年,英語就像是native一樣;我有的同學已經拿了其他的master學位;我有的同學就是必須要讀博士,並且已經和教授合作了很多paper。。。看到這裡,如果大家還是用簡單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本人就是可以幾乎回家種地了,人生已經失敗了。但是你覺得我會在我二十齣頭的日子裡,願意放棄大好時光嗎?是你,你會嗎?不會的,本人就是沒事要找事做的主,只要是俺能做的,俺都會給殺出一片血路。

一個留學生或者國內的畢業生,二十多年的光陰不是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他就是愛學習,你玩遊戲的時候他就在學天體物理;她就是愛看書,你看電視劇的時候她已經林肯怎麼當總統的都讀完了;當然,這些第一是跟天生的基因、性格有關;第二,跟家庭教育有關,他全家都只讀書不看電視劇。這些時間的積累,你不可以磨滅,你也改變不了。

於是,你可能和我之前有個想法:「我靠,尼瑪天生就比別人落後一大截,今天趕不回來,以後更不可能」。我十分理解這種心情,上課時做作業已經被班裡的大神碾壓過智商無數次,他們用一個小時做的作業,本人需要用三個小時,做出來質量還差一大截。

於是,你就知道找工作的結果並不是因為你們上過同一個大學,學習同一個專業,你就可以和他著一樣的工作。更現實的是,他能去高盛,你只能在地區級投行,甚至只能當一個會計。你問我,我能不能在美國找到一份好工作? 我說:你英語怎麼樣, 專業能力怎麼樣才是決定你能決定你是否能找到工作。

我的英語可能就是不好,因為我不擅長,但是我的專業能力很強,在美國我不能做對我有價值的,所以我要回國。我就是英語好,我就是想在美國待著,做一份工作就可以。我家人在這裡,我想和他們一起,所以我要留美國。這些都是一個人留下來或者不留下來的理由。但是,你要看見的是這個背後的邏輯:每個人都在最大化自己的幸福感、效用。對於他,和家人在一起時人生第一位選擇,她,事業成功才是她想要的,他,就是有父親的關係,可以去紐約投行工作。關鍵的關鍵你是否知道,什麼樣的東西能夠讓你幸福最大化?資源最大化?不要在看別人取得什麼樣的成功了,先看看自己手上有什麼樣的資源,怎麼樣組合手中的牌才可以把自己的人生過得無悔。

接下來談談怎麼解決』你比別人差『的問題:

我之前對於找不到實習和工作特別苦惱,一直覺得自己特別沒有用,然後一直在想,如果我回國了,肯定能在好的券商或者銀行找到一份工作,再怎麼差,我也不用去做銷售。就是在這樣迷茫與痛苦的過程中,班上一位有工作經驗的同學對我說了這麼一句話:「一個人不管你在哪裡,其實都不會對你有多大的影響,正在能夠決定你的是你已經有的生活模式,你到哪裡都不會改變太多」。

仔細想想,這是非常有道理的。我拜訪一個已經移民美國15年的家庭,他們依然做著最正宗的家鄉菜。我認識的一個在美做生意的朋友,他在國內就是白手起家,來了美國失敗了很多次,現在的公司也是白手起家做出來的。來美國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在這一段時間裡,我仍然和我在大學裡一樣,積极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努力去networking。而班上很多同學,還是做作業抱大腿,不願去學很難懂的數學過程,到處去玩。所以,決定行動的是每個人堅信的那個信仰,你是不是堅信你的努力就會有回報?你是不是相信你可以把你做的每一件小事都串聯起來,讓對方看見你是一個有潛力的人?你是不是願意去學習新東西,哪怕那個東西你一點都不擅長?

實話,我改變不了我比別人差這種情況。這個時候我開始靜靜地享受生活(可能是一種無賴的放棄吧),我心想,反正也不能超越別人,再怎麼努力我也做不到。我開始用心去發現我能夠做什麼,我慢慢感受到我對於信息的敏感,我可以從別人談話中迅速抓到與我現實情況相結合的點,我可以聽出別人玩笑中隱藏的信息,我可以有很好的直覺,並且一段時間後會有正確的應正。這就像是,一個瞎子,他可以有很好的聽力一樣。

我為什麼要說這個例子呢?因為我發現,當有些事情你不能改變的時候,你是不是應該多想想怎麼能夠改變自己?這裡指的改變自己,並不是說現在computer science很好找工作,你就趕快去學,拿一個學位。而是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之前我們講過那個問題,別人在智商上超越你,在資源上碾壓你,他的家庭比你好,他有很多非常好的生活習慣。是的,我承認。但是我想說的是你今後該怎麼解決,然後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個良好的習慣能夠讓你在每一天都進行積累,十幾年二十幾年以後就會有質的改變。想必,我這個年齡段的人已經有了這樣的感受,這是你六歲、十歲、十二歲感受不到的。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就是,你的父母有一些特長是潛移默化給你的。舉個例子,我母親以前是個文員,我小時候她就每天不停在寫文章,後來我讀大學以後她要求我一段時間寫信給她,說這是鍛煉我自己的能力,可惜的是我並沒有堅持多久。後來慢慢的,我發現沒有人要求我寫,我會一段時間後忍不住要把自己的感想記錄下來,然後思考很多東西。接觸過的人就說我的思想很成熟,而且我也發現我把經歷與感受記錄下來,是對我過去總結,並且可以讓我審視更多未來的問題,而不僅僅是焦慮。

我以前聽不懂那句話: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罵過,哭過,迷茫過,說過:這就是一句屁話!時間走到我找不到工作的今天,我的父親再給我說起這句話的時候,我明白了,我不可能做學術大牛,我不可能在數學上有造詣,我去不了對沖基金做quant。但是,我身上有一些我從來沒有發現過的品質,我喜歡寫,我喜歡想,於是我可以把這個技能繼續培養下去,也許我不會成為一名作家、記者,但是我一定會在金融界當一名會寫文章的人。現在的我兼職在寫作,不斷去看很多創意,揣摩寫作的邏輯、技巧。生活心態很好。

我和大家一樣,未來的路很長,很艱難,我也很迷茫。我堅信,沒有任何一個人生下來就有一個完美的計劃和目標。我本人更傾向於更改我的計劃和目標,因為我覺得我喜歡那種感覺帶來的挑戰。如果不適合你,你就定一個目標,一步一步去做就好。但是,在你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沒有人能幫你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牌打好,莫要去羨慕別人的牌。

說了那麼多,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我要說:姐,在哪裡都可以綻放煙火。再無奈,明早起床,又是一條好漢。


最後送一張圖:
amp;https://pic2.zhimg.com/d3983dece81f94b047b9ff75c991303d_b.jpg&" dw="440" dh="328" w="4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d3983dece81f94b047b9ff75c991303d_r.jpg"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https://pic2.zhimg.com/d3983dece81f94b047b9ff75c991303d_r.jpg&"amp;>

我沒有一個很大的title,沒有做過很牛逼的實習,只是一個勤勤懇懇思考與努力的人。願與大家真誠分享我的感受,希望能夠多交流。

——分享自小編自己的故事


推薦閱讀:

學習數學的瓶頸怎樣突頗呢?(還是看具體內容吧,我寫了一大堆)?
當有一天已經長大了的你遇上了年輕時候的你,你們會成為朋友嗎?
為什麼我總是在羨慕別人的成就,後悔自己的過去?
我很懦弱,該如何改變自己?
為什麼會嫉妒朋友的成就?

TAG:心理學 | 心理 | 智商 | 天才 | 自我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