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畢淑敏的小說《紅處方》?
《紅處方》描寫的是戒毒醫院的故事
都說毒品之毒是無敵的,人一旦被這個惡魔纏上,終生不得解脫,我卻認為這世間最毒還是莫過於人心。《紅處方》與其說毒品,不如說看一個扭曲的人性如何摧毀一件美好的物品。
畢淑敏在《紅處方》用盡修辭語,恨不得每件事情的經過都要用譬喻來加深讀者印象,這有其好處,但看多了反而有一種華而不實的感覺。但是不得不說為了這本小說,畢淑敏確實花了很多心思,對於現實場景仔細觀察。各式各樣的吸毒人員,各懷鬼胎或正義凜然的醫護人士,在這陰冷的自願戒毒醫院裡上演著人性最醜陋或是最高尚的一幕。
聽聞畢淑敏為了這本書,曾在在戒毒醫院呆了幾個月,除了最後對毒品的誇張描述外,其它都比較貼近現實。特別是對每個吸毒人員從人到魔的過程,正所謂描繪的入木三分。庄妍這個女人是全篇描述最多的一位吸毒者,甚至我覺得她就是本書的主角。顯赫的家庭背景,出場就先聲奪人,從不認為毒品對她造成什麼危害。她在乎的是毒品給自己帶來的醉生夢生的感受,追尋極致快樂,平平凡凡熬七八十年不是她的菜,痛痛快快過二三十年也是一輩子,她確實做到了。
每個吸毒人員心中都有一個成魔之種,毒品只是一朵散發著」誘人芬香"的罌粟花,正常人正確會對它敬而遠之。但是心中有魔之人,便能被它迅速趁虛而入,庄妍,貧富吸毒兒子們因父母的過分溺愛,形成一種病態的人生觀。支遠對庄妍著迷,喪失了基本的判斷力,陪著吸毒。但他始終保留一絲良知,勸說庄妍戒毒,最終從毒品手中掙脫出來。
簡方寧的出場是在景天星教授的回憶中,她幽靜典雅,冷靜自信讓百般挑剔的老教授刮目相看。但也因為這種自信也讓她不能接受失敗,在沾染毒品之後沒能選擇戰鬥而是自我解脫。在自願戒毒醫院,她能冷靜的區分吸毒人員的真假話,也確實懷有遠大又高尚的理由幫助這些人戒毒,只是她並不能讀懂人心。
看完書,我不明白,到底是什麼讓沈若魚要潛入這麼一個充滿利益、貪婪、妒忌、暴力、自私,為了體驗處於陰暗一面的人生,或是說為了與簡方寧這位閨蜜並肩作戰而做的準備。聽完這麼多吸毒者的故事,沈若魚居然違和最初的害怕、惶恐,想遠遠逃離醫院轉向堅定無比的支持簡方寧的工作,這應該是書中唯一說不通的地方。
戒毒院長的死亡彷彿告訴世人,與毒品的戰爭我們輸了,因為毒品不僅控制了人的身體,更是將原本扭曲的心理,變得更加惡毒。毒品毒終究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克制它,但人心卻是一個永遠琢磨不透的東西,它從善世界變美好,它從惡便是人間地獄。
高三的時候看的,看完以後感覺壓抑沉重,但還是忍不住再看了一遍,不得不說,畢淑敏在對人物的心理刻畫獨具一格,或許這和她的職業有關吧。
書中描述的是一個很少為人所知的世界,裡面的人特殊,裡面的故事光怪陸離。那時候的我一直堅信世界是美好的,即使有一些壞處,也必然瑕不掩瑜,可事實是,雖然戒毒所是一個魚龍混雜並不那麼純潔的地方,但其中很多心路歷程其實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中也是可以尋蹤覓跡的,所以說,《紅處方》其實是社會某些陰暗面的集結與縮影。
人心是複雜的,不管是什麼人,都有他的心機,都有他的小九九。正如書中簡方寧的丈夫潘崗,體面的背後是婚內出軌的背叛,慾望作祟而已;戒毒所護士栗秋,在戒毒所工作的目的不過是想要乘工作之便尋機嫁入豪門;孟媽為牟利不惜盜取病人資料,勾結外國人另起爐灶……「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總有人會拜倒在利益的腳下,看不清是非對錯,現實生活中也總是如此。
書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東西很多。
首先是沈若魚在參觀戒毒所的時候所看到的實驗動物的情形。很震驚,但也無可厚非,沒有哪方面科學的發展是不需要大量的實驗結果作為支撐的。那些實驗動物的精神在毒品的侵蝕下受到的摧殘和破壞,和人在吸食毒品後的狀況大同小異。關於這一點,書中也有例子,其中,最典型的一個就是庄羽。
庄羽的內心世界是扭曲的,看到她一次次復吸,一次次淪陷,再到後來陷害簡方寧,感到可恨的同時可悲也伴隨而來。她本是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有愛她的支遠,可是在她心裡盤踞著不被理解的苦楚與空虛。不慎染毒後,她一次一次戒毒,又一次一次更烈性的復吸。在再一次復吸被發現後,她認識了簡方寧,這個美麗善良的院長,她對簡方寧是懷著欣賞的。再次戒毒後,因為簡方寧丈夫的冷嘲熱諷,心理的扭曲讓她不僅自己復吸,還將簡方寧拉上了通往地獄的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憐之處。
我曾不止一次的想像,《白色和諧》究竟會是一幅什麼樣的畫,極美,卻又極毒,聖潔的白色,不治的毒藥。
簡方寧死了,有尊嚴地死了。沒有屈服於毒品的淫威之下,剩下的未竟事業由沈若魚繼續。她就像是在抗擊毒品的戰役中犧牲的士兵,一個她倒下去,千千萬萬個她繼續向前。
總的來說,《紅處方》在內容上是非常現實的,毫不客氣的將世界陰暗的那一面揭開給大家看。但也只有揭開了,才有改變,才有發展。而在描寫上,是非常細膩的,不論是人物性格還是人物心理。
離看這本書已經很久了,有些地方記得不是很清楚了,如有紕漏,萬分抱歉。
《紅處方》,從吸毒者者角度看毒品。
這本小說出版時,就被《南方周末》評選為當年度量有影響的10本書之一.並獲得第一屆北京市文學藝采大獎。
壹
畢淑敏這個人為了解戒毒者,就深入戒毒醫院,最終寫下了《紅處方》。
小說寫的是沈若魚假扮成吸毒的鄉下娘們身份「卧底」戒毒病院,和戒毒者一起吃藥,聊天。
後來關係都不錯,大家有什麼事都願意和這個啥都不懂的鄉下娘們說。
裝不懂果然是打通圈子的一個好渠道。
由此沈若魚就看到了每個人心底的那點小九九。
貳
沈若魚就像開掛一樣各病房、院長室、實驗室遊走,當然後兩者是悄悄的。
她察覺說「謝謝」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是吸毒的,於是她變得也臟醜話不斷,時不時也神經緊繃一下。
後來她聽多了故事,就知道吸毒者的毒癮上來,海洛因才是親爹親娘,其他的都是胡扯,雖然被毒品控制的人可怕,未沾過毒品的人也一樣可怕,這個戒毒所就是個利益熏心和膨化的場地。
如吸毒病人中的性亢奮者庄羽和支遠,在眾目睽睽之下,竟然不顧廉恥地在醫院床上公開做愛; 護士中的栗秋,為給自己安身立命,處心積慮地將有身份、有錢的吸毒分子作為追求的婚姻目標,把玩弄女性成癮的吸毒、性病患者北涼當成自我的救命稻草。
還有單身母親因溺愛過度,使兒子成為戀母情節極度外化的形象,最終兒子為逃避對母親思想上的褻瀆,開始選擇吸毒進行逃避。
特別是人稱「孟媽」的女醫生,她不僅充當住院介紹人來牟取暴利,還自設戒毒診所,其「借公肥私」的勾當、假充慈悲的偽善面目堪稱一絕。
還有那個叫秦炳的人,持一張祖傳戒毒秘方,向戒毒醫院索取重金不成之後,將秘方高價出賣給了洋人,其利欲熏心的行徑卻自視為光明正大、理所當然等等。
毒品不是一個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好脾氣的婢女,所以吸毒者到底何去何從,就看每個人的意志力了。
叄
如果這本書只是平鋪直敘下這裡的故事,你就太小瞧這個心理學博士畢淑敏了,她總是時不時地借戒毒醫院院長的口來說說這些人行為或者吸毒背後的原因。這是除了人性解刨之外的第二大亮點。 每一個生命個體的行為動機背後都有可以追述的緣由,畢淑敏帶著一種溫柔的冷靜去挖掘扭曲人性背後的深層原因。
就拿那個單身母親的來說,在沒有父親的家庭,加入父母不具備男人女人的最基本優點,很容易讓男孩在家中和社會中出現反常的失范狀態,就是他無法找尋到自己成長的模樣從而導致無所適從的狀態。
畢淑敏從心理學角度解讀這群人走上毒癮道路的緣由,使讀者在一定程度上認知,並沒有什麼生命的高低貴賤,只是一切都有緣由,每個生命都值得敬畏。
肆
但整本書依舊逃不出虎頭蛇尾的宿命,作者似乎想抓緊結束整個故事體系結尾處的人物動機不純,導致人物角色在塑造過程出現偏差。
不過這還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因為這個話題本身和沈若魚的老娘們戲份就值得一看。
讓我們了解毒品,至於那些準備試試的妹子們和漢子們,送書中的一句話給你們:
連自慰都戒不了,說什麼戒毒。所以一開始就不要去踩這個深坑了。
寫過的一篇論文,剛好拿來用。(高中水平)
「天使」、「惡魔」與「平凡人」共存的世界
——解剖《紅處方》筆下的不同尋常的人性
序言
作家畢淑敏懷著治病救人以及對社會的深切關心的心情深入戒毒醫院獲取了真實、珍貴的第一手材料,並把這些寶貴的素材用小說的形式呈現出來。其中小說對吸毒者畸變的心態進行了有深度的挖掘是其他同類型作品所不具備的,《紅處方》為現實世界普通人了解戒毒者真實的內心世界以及那些正在為消滅毒癮而奮鬥的醫護人物的美好品質開啟了一扇窗。本文會針對作家畢淑敏挖掘的人性善與惡進行深度的解剖。
解剖學的理論不僅可以用作科學的研究,也可以用在小說中對人物形象的深度挖掘上。小說中簡方寧說過的「弗洛伊德認為解剖學界定一切,當然有些絕對。但是如果你知道了一塊土壤是貧瘠還是肥沃,你對它上面生長的植物,在通常狀態下的長勢,大體就有了一個判斷了。」
《紅處方》故事中的戒毒醫院是就為我們提供了一片值得我們研究的土壤,這片土壤就是「社會這杯渾濁的水集中在最底層的渣滓」,它不是一個普通的世界,而是一個「濃縮」的現實世界。這個世界有像簡方寧一樣善良、美麗像飛蛾撲火般地奉獻的「天使」,有像庄羽一樣自私自利、人心泯滅的但卻懼怕死亡嚮往光明的「惡魔」、還有像沈若魚這樣對戒毒事業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並在最後決定繼承這一偉大事業的典型的普通人。而本文透過分析小說中如何通過剖析人類內心的善與邪之間的矛盾來表達不同尋常的人性。
(1)人性的善與惡
(1.1).以庄羽為代表,挖掘吸毒者扭曲的人性
《紅處方》之所以是戒毒題材少見的經典小說,是因為其用直接的方式直擊吸毒者,為普通讀者帶來了吸毒者最真實的一面,是一種新奇的體驗。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早就已經被毒品深入骨髓了,任何的救贖都失去了作用。其中庄羽在小說中就是這群人的典型代表,庄羽人物形象地刻畫了反映了吸毒者與戒毒事業的尖銳矛盾。
庄羽的墮落不僅僅是來自於她自己人性的黑暗,也有來自社會的影響。從小就養尊處優的她被父母過度寵溺,長期缺乏與父母有效的溝通令她的童年內心孤僻,而學校對她在體育運動上的利用,更使她形成了形成了反抗的情緒,她拒絕了考試,甚至認為這是她一生做過的最偉大最光明的事情。
家庭上和學校里不合理的管教,使她的內心世界開始變得畸形,而毒品也把她最後僅有的一點點人性喪失殆盡,並煽起了隱藏在她身上的嫉妒、自私、敵意、暗算、以及惱悔。她的人性惡的一面致使她走向了極端,最後她竟然向幫助過她的院長「簡方寧」送了一幅塗有毒品七的畫-白色和諧,致使美麗、善良的簡方寧走向了無盡的深淵。
我們對庄羽身上表現出的扭曲、惡毒的人性而震驚,殊不知她也是人,她也有嚮往光明、懼怕黑暗的脆弱的一面。庄羽性格中嚮往「愛」和「光明」的一面值得關注。「但我想,不是,我是愛的太深,我嚮往光明。既然光明不肯接納我,我就撕下一縷光明,帶到地獄裡去,讓地獄也暖和些」。這是庄羽復吸毒品後與沈若魚的一段對話。
從一方面,這段話典型地表現了吸毒者扭曲的內心世界,她把下毒禍害簡方寧說成是愛,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出隨著毒品深入骨髓她的內心世界已經變得極度扭曲。從另一方面,她的話語中其實一直透露著她對戒除毒癮的渴望,她的內心實際上還存有一絲對光明和愛的嚮往,她抓住簡方寧這個最後的救命稻草。然而在毒品面前渺小的人類好像從來都無法站立起來,當內心深處存留的最後一絲光明消失時,她終於還是復吸了,而且還把簡方寧一起拽入深淵。通過這段庄羽有些癲狂的語言表現了其心理在光明與黑暗的鬥爭中還是毒品帶給她無盡的黑暗佔了上風。這是一種矛盾的體現,她深知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能夠帶走她的生命,她也害怕死亡,但是在毒品面前卻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這在這種無力回天的情況,絕望的她這才催生了這樣惡毒的想法,把像光明一樣的簡方寧一起毀滅,並企圖讓「簡方寧」為她帶來最後的溫暖。
每個人的性格都是豐富的,都有兩面性。而透過庄羽的性格以及她的故事,我們看出了吸毒與生命相互之間的矛盾與衝突。這像是一場遊戲——在黑暗深淵守望光明的遊戲,黑暗象徵著吸毒、光明象徵著生命,他們之間的較量是毀天滅地的,一旦掉落毒品的虛假世界,就永遠淪陷其中。
(1.2).從簡方寧身上看人性的善良
在小說中,簡方寧是戒毒醫院院長,她是善良、有奉獻精神的醫護人員的代表,在這個滿是污濁的戒毒所里,她象徵著黑暗中微弱的光明。
而小說在描寫簡方寧的形象時,不僅寫出了簡方寧當戒毒院長時故事發展,還從簡方寧的年輕往事、愛情、親情多個生活側面來描寫她的人生。她的形象被刻畫的天使一般。她有著美麗動人的外表,「她是典型的東方美女,藏在口罩了里的是端正的鼻樑,小巧的嘴巴和桃紅的頰部」,還有善良,無私的心靈。在戒毒醫院這樣一個積聚了無數喪失人性的吸毒者的地方,她忘我付出的感化著她們,告誡他們回頭是岸。
通過她的好朋友沈若魚的回憶來看她的一生時,卻發現她的一生都在奉獻自己,在青藏高原是,年輕的她說:「我只覺得醫學是高尚的職業,我只重視醫學,對別的不感興趣。只有病人快樂,我才快樂。」那時的她還只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卻已經懷揣著自己將要為之奮鬥的事業-醫學,以及那顆無私奉獻的心。
然而正義的行為經常受到阻礙,簡方寧艱難的繼續著幫助吸毒者脫離苦難的偉大事業。阻礙有來自她不僅要治療吸毒者身體上的毒癮,還要幫助她們從心靈深處脫離毒品對他們的侵擾、有來自於家庭與事業的不平衡、也有來自於內部人員毫無道德的地下毒品生意。在小說中簡方寧幾乎放棄了自己的所有時間、愛情、孩子而投入到為患者戒毒的工作中了,然而受到的效果卻是微乎其微的。沈若魚與她最後地對話中,她的情緒被這群這個無可救藥的人徹底引燃,作為一個旁觀者覺得戒毒醫院已經失去了希望,「在你這裡,我看到人太多先天的缺陷,看到了醫學的欺騙和無能。看到了正義不一定能戰勝邪惡,看到人類被無窮的慾望扼殺」她情緒化的感受引起了簡方寧的共鳴,簡方寧說:「你說的都是實話,它們正是我心中想過無數次的,如有有一絲可能,我也要逃離這裡。但這是我的崗位,我必須想到這一點。」她的真情流露同時也是對現狀的無奈。雖然無奈,但是她從未放棄,堅強的站在戒毒的第一線尋求希望。從她不辭辛苦地努力工作我們也能看到她身上體現的飛蛾撲火的精神,對於自己偉大的事業,哪怕遇到再多的阻礙她還是是會一往直前。 為了這個的事業有時需要付出更多,為此,簡方寧甚至犧牲了她的生命。從簡方寧的身上我們能透徹的看到人性善良的一面在閃閃發光。
(2).沈若魚的作用
(2.1).體驗式的寫作
小說講述的是沈若魚裝扮吸毒者進入戒毒醫院並記述了她在醫院裡的見聞。實際上這些見聞是有由作家畢淑敏在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入住戒毒醫院並取得的一手珍貴素材,再結合一些背景資料,最後進行藝術加工後構成的小說文本。我們稱這樣的寫作形式為體驗式寫作。
這是一種常見的寫作形式,但是通常畢淑敏體驗式的寫作題材都是一般人輕易接觸不到的角落。不單單是《紅處方》一部,畢淑敏深入到吸毒者的世界給普通人帶來生活生命邊緣的吸毒者的現實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她的另一部小說《預約死亡》也是畢淑敏深入一家照顧即將去世的病人的」臨終翔「醫院,體驗了即將死亡的感覺。
這樣的寫作,把那些看似在局外的普通人拉進了畢淑敏進行構造的特殊的環境,把那些相對封閉的吸毒者的心理通過沈若魚這個人物形象的介入而得到更好的解剖。在文章中沈若魚不僅與戒毒者以難兄難弟的身份朝夕相處,更是與他們相互深入的交談,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讀者感受吸毒者的喜怒哀樂。
(2.2).線索人物——沈若魚
而在小說的脈絡中,沈若魚充當了推動故事發展的重要線索人物。
作為大眾的形象,「沈若魚對戒毒事業充滿了好奇心,她的一些行為和語言也體現了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念。「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這種人不值得可憐,死了算了!」這是一位司機與沈若魚聊天時憤憤地感慨,然而當時的她還未進入戒毒醫院時卻有同樣的想法。這樣的現象反映了當時社會普遍對戒毒事業缺乏了解,對想要戒毒的人的不包容,由此可見「沈若魚」作為代表大眾的人物形象深入戒毒醫院對幫助大眾重新樹立戒毒醫院的真實面貌的有著深遠的作用。
一方面,小說中沈若魚在重要情節的轉折處都起到了重要的銜接作用。小說一開頭採用倒敘的寫作手法,簡方寧自殺之謎因為「沈若魚」親臨現場般的描述,給小說設置了一個懸念,吸引了我繼續往下讀的興趣,讓我在之後整本書的閱讀中一點一點的挖掘故事的真相。
正是通過沈若魚的這一次好奇的嘗試,我們才能注意到那些以簡方寧為代表的不斷奉獻的醫療人員,而就是因為對與「簡方寧」的好感,讀者就會對簡方寧的犧牲充滿了遺憾,開始關注作者筆下的人物,而在這個過程中,北涼,庄羽。琪人等人物形象被沈若魚接觸到,這些都是貨真價實的吸毒者,也逐漸了解這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你這裡是地獄,到處是人間的醜惡與凄涼......
另一方面,是因為外出旅遊的沈若魚一時興起給庄羽打了電話,得知了她給簡方寧塗有毒品的白色和諧的事情,真正的兇手終於浮出水面,而文章開篇就通過插敘的方式告訴我們,沈若魚和簡方寧是感情深厚多年的摯友,為後文她收到簡方寧的遺書做鋪墊。
而沈若魚被塑造出來的意義絕對不僅如此。她在故事的最後主動請纓,要進入戒毒醫院繼續完成簡方寧未完成的事業,這這不僅僅是簡方寧與沈若魚友誼的體現,也象徵著人類在克服艱難險阻時體現勇氣,無私為人的奉獻精神。
(3)人物內心塑造的技巧——第一人稱的敘述
《紅處方》採用第三人稱與第一人稱敘述結合的方式寫作,在沈若魚吸毒病人交流時會採用第一人稱敘述方式,而由吸毒者自述的第一人稱寫作方式有很強的代入感,大量的心理描寫幫助我們通過閱讀吸吸毒者內心,了解到到他們真實的內心世界。
比如文中庄羽人生的敘述,就是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在庄羽的敘述中,她把自己描述成一個曾經純潔,浪漫的女生,在她的敘述中,吸毒成了一種美好的享受而不是什麼不堪的事,「它就像一隻柔軟的手,撫摸你的心,揉搓著你所有的筋骨......我緊緊抓住那無與倫比的快感,不願被它殘忍的拋棄。」這是一段庄羽描述吸毒時感覺的心理描寫,如果那不是毒品,人們會不禁的感嘆那種感覺的美好,但是那卻是一段毒品對吸毒人感受的描寫,在「庄羽」的心中,令人膽戰心驚,奪走無數生命的惡魔-「海洛因」竟然是如此難以割捨的事物,她甚至把戒毒看成是毒品對她的「殘忍拋棄」。
小說最後簡方寧的遺書也採用了第一人稱敘述視角,這是文章高潮,是矛盾與衝突表現的最激烈的片段。這是簡方寧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時寫的絕筆書,那時的她已經知道自己中了「七」號的毒,但是她卻顯得十分平靜,她知道「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是我們具備更高尚的情感。」但是她不願做沒有情感的人,「沒有幸福得生命,是喪失了水分的冰。」在她的內心世界裡,有著很強烈的高尚的人性的概念,她不願為了延續生命而切除藍斑成為一個沒有情感的自己,她更不願意讓毒品來侵蝕自己,用虛假的幸福感來代替自己的情感。在這次人性與毒品的抗爭中,簡方寧作為人類代表頭一次獲得了勝利——她決定結束自己短暫的生命。
這個平靜地決定卻給人帶來深深的震撼感,她的決定不僅是遵從自己內心正義的結果,也是對那些還奮戰在戒毒事業的人一個鼓勵。
結論
我通過對簡方寧、庄羽、沈若魚等小說形象分析,仔細分析了作者如何通過這三個典型人物的塑造,描繪了一個鮮有人知的戒毒所的真實生活,得出了作者如何剖析戒毒醫院各個人物從而體現的不同人性的結論。
我通過分析作者通過沈若魚作為線索人物的體驗式寫作,明白了作者用這個線索人物來串連故事的發展。並通過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直擊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庄羽」這個典型人物的刻畫我們知道了吸毒者極其複雜扭曲的內心,想要戒毒但是卻無法徹底擺脫毒品的誘惑,我知道了作者想要表達的人性的兩面性。通過對簡方寧人物內心的描寫,我認識到簡方寧這樣善良,無私的醫生,他們堅持與毒品作鬥爭,企圖用身上的光與熱來感化黑暗中的吸毒者的人性善良,美好的一個方面。雖然這是看似一個西西弗似的悲劇,但卻反映了人性光明與黑暗的一面,以及人類對光明的渴望。
人性本惡 小說里的每個人基本上都心懷鬼胎 而披著一張和內心世界不一樣的表皮 以第三人稱寫的好處是可以把一個人物形象的外在和內在做對比 讓讀者心裡會產生「cao這是個婊子簡方寧不要相信她不要不要!!!」的激動心理 更給人看下去的慾望 刻畫了很多病人 不僅從學術上講述了病症還描述了這個病人的故事 吸毒的人很大部分心理是畸形的 他們就像光亮世界中不為人知的影子 瘋狂的畏懼日光 渾渾噩噩的度日
但並不是所有吸毒者都是病態的 也有庄羽這樣的女強人和為了愛情放棄一切的支遠 相比起簡方寧的老公出軌的潘先生 他們似乎更有良知 而最後的最後 簡方寧死的輕飄飄的 就像她活著的時候一樣無聲無息 沈若魚按照簡方寧的暗示 拿著她的工作彙報 當上了戒毒醫院的院長
當上院長的是沈若魚嗎?
不 是范青稞
這本書中不止一次的提到「吸毒者不屬於人 他們的思想和正常人不一樣」但我看完這本書卻覺得 吸毒的人也是人 只不過是得了一種無藥可救的病而已 總之希望大家遠離毒品 一次吸毒終生解毒 同時也希望更多的科研人員投入禁區研究 ??
不小心寫成了讀後感…
意猶未盡地看完了,講講幾個人物,院長太高大,我無從下筆。
庄雨:她的性格里,人性的光芒僅僅是一閃一閃地。她的心路是對現實的某些諷刺。
因為生於文革,父母給予了更多的關懷,有點溺愛的。
因為身體素質的優秀,學校基於實用主義,僅僅將其視為學校在體育的招牌,給特權而不給教育。她的老師更是將神聖的考核、公正踐踏,以滿足運動員的野蠻要求。之前的教育在這一不誠實的舉動的反證下崩塌。
她叛逆了,不進名牌大學而進入了部隊。追求指標,盲目服從又是一個循環;她感受到了一層壓一層的頑固風氣;連神聖的入黨也被拉下神壇。
社會的原始性讓她憑藉出身就大可馳騁商場,她自覺得看透人性,可以玩弄人於股掌之間。空虛、好奇讓她被毒品這條蛇盯上了。她對於漏洞很敏感,而且一直在利用漏洞。她很聰明,但是缺乏足夠的控制力。
特殊的成長讓她習慣以自我中心論、附帶上強烈的控制欲;幾乎不在乎其他人的存在。她是孤獨的,缺乏心靈上的朋友;她是空虛的,物質生活是充足的,但她缺乏一個真實的存在來填充生活。
她保留著潛意識中的報復火焰,但又沒有道德規則這種冰塊來抑制。她經歷了太多謊言,以至於她已經習慣於說謊。
孟媽:投機主義者,一副很好說話的樣子,其實一切都是她內心宏圖的一角。她有她存在的合理性,為人民幣服務而已,最大的不是就是她引狼入室,導致了古方的流失;這個過程她是一個被利用的工具。為一己之私,她讓其他人付出很大的代價。
外國人畢修德:商業獵手,披著高大上的外衣的間諜。
三柏:戒毒醫院裡的漏洞,利用檢測的漏洞混進醫院,讓醫院的通訊封鎖徒勞。可以說是戒毒醫院的敵人。
張大光板子:一個充滿罪惡的人,準備借戒毒逃脫法網。醫院裡的反動因素。
支遠:一個比較誠懇的人,不過因為愛進了煉獄,因愛也撒了慌。比較關心他人,因為覺得來之不易。
潘江:導火索與引路人。追求光鮮體面,又頗有心機,精打細算的模樣。缺乏有效溝通毀了美好的事物。
景天星:權威泰斗,所以她習慣於俯視一切;精於研究卻有失人情味。
沈若魚丈夫:模範丈夫一個。對妻子相當了解。而且每次重大決策都是中庸的建議;勸阻無效就進入全力支援。這很難得。也是很寶貴的。
沈若魚:直率有點漢子氣,小日子倒也比較舒心就是怕閑得慌。願意為朋友分擔;有決心有方法,鐵杆。
滕大爺:悲觀主義、忠於職守的良心醫生。熟知人類在與毒品鬥爭的艱辛,感嘆戒毒醫院力量的薄弱,又孜孜不倦地投入工作。內心善良但不顯山露水。
剛看完,畢淑敏內心描寫和比喻寫法,還有插敘倒敘手法,一直很佩服。看了兩篇他的小說,一個《女心理師》和《紅處方》,每次都是看完結局後覺得過癮,開頭一般都不吸引人!
這個小說看完了,心中一直有疑問:毒品戰爭在人類的社會中什麼時候能結束?有的人利用毒品掙錢,有的人因為毒品中魔,有的人卻在跟毒品共舞!
在新聞中看的永遠都是販賣毒品和緝毒警察,第一次接觸到戒毒所醫生的作品。
看小說一直在想簡方寧是黑蓮花,也許是最後的大BOSS,看到結局,突然無數天使光環嘩啦啦地戴到了她的頭上,原來她是最終的佛,一直在拯救那些戒毒者。但是她太孤獨了,像自由女神一般,高高地俯視眾人,卻無人明白她的孤獨!她看著那些戒毒者,有一種想拉一把,卻總被當成自作多情的傻瓜,她只能用冷漠和沉穩去偽裝著自己。她在給好朋友很多善良的無知問題解答同時,也在悲哀自己的成長和無力。
我很喜歡支遠這個男人,為愛衝動,也能為愛理智,自信,坦然。
我不喜歡庄羽,她太聰明了,卻生活在一個不需要她聰明的環境中,所以,她只能選擇另一種讓人注意的方式,她很喜歡別人的焦點,但是是她害死了簡方寧,是她打敗了一個戰士,無論出於扭曲的愛還是無聊的吸引等理由,這個不能成為她被饒恕的理由!
看到秦斌出來的時候,一直以為這個小說開始出現了陽光,卻沒想到是另外的黑暗!不過在簡院長的追悼會,出現了很多被治癒的病人,也算是在放有紅處方辦公室的一縷陽光吧!
孟媽和滕大爺,他們是毒品抱有消極態度的兩種不同活法。也許滕大爺更被世人理解,畢竟還是白大褂在身,而孟媽卻在做著一些不被人原諒的交易,算是一個反面角色。
小說一直以沈若魚的所見為線索,線索很好抓,沈若魚一出來,我每次畫面是跳廣場舞的大媽,因為我在和那個年紀的女性靠攏,我覺得她應該就是那個形象,生活無憂,非常有激情,同時對自己沒有涉及的領域好奇,結局,她成為簡方寧的接班人(就是關於戒毒事業,但不一定是院長,她的職業是景教授的助理),是一個對革命事業很有責任,對戒毒事業更有熱情,是一個很好的戰士苗子。
我一直以為小說就以簡方寧的信結束了,這樣的話,絕對是黑暗的經典,這樣結局更好。但是小說的主線還是很積極向上的,所以結局的意思是:抗毒不止,後繼有人!
現在發現了,只要涉及到毒品,無論是影視還是文學,或者現實中,就不會有陽光,愛陽光的孩子還是遠離毒品吧!
第一次看難受的不行,實在是太沉重了,後來又忍不住又看了一遍,一以貫之,情節人物鋪排都沒話說,但也沒有好到那個地步,大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黑暗,第一次總是問自己,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的腌臢事,在最需要被拯救的泥淖里,施救者也是一窩麻木的蟲蛹,背叛,自私,利益驅動被無限放大,在這方世界的死角里,只有女主角既被震懾,又被觸動,選擇在永無出頭之日的漫漫長途上成
為血淚的鋪路石,而她的好友死時,我看到了戒毒的無奈,永遠無解的謎題(儘管作者留了一絲希望,還是感到絕境中掙扎的窒息),和烏黑中最正義最正直的化身。從來沒有一本書讓我的三觀得到徹底的修正,從來沒有一刻在我為簡方寧哭時讓我看清這世界,沈若魚和她的先生,是我愛上這世界的理由,已經足夠了。
謝邀
大概上學期看過的書吧,感觸還是比較深。一直很喜歡的一個作家,所以寫了這篇文章。———————————正文分割線——————————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是一個永不完結的循環,這是一場暗流涌動的和諧假象。她是一個孤獨的鬥士。不,是他們。用善良挽救罪惡,用熱情堅定夢想。沒有感恩,沒有欣慰,只有一個個骯髒醜惡的故事,一段段蜿蜒曲折的謊言,一場場令人痛心的鬧劇。我不知道,在痛苦絕望的邊緣他們還能堅持多久?一個個青春鮮活的生命對醜惡能有多大的包容?我希望他們能了斷,了斷這腐如蛆蟲的生活。我又害怕他們了斷,至此天下無良醫!嘔心瀝血的付出只換來騙局與憎惡。我不知道那些有著漂亮名字的白色粉末有多可怕,能如惡魔一般攫住靈魂,壟斷善良,掏空身體,扭曲人性。或許與海洛因無關,人性本醜惡。殘忍如孟媽,白衣天使的名號下坐著令人唾棄的勾當,用貪婪的心把那些癮君子們一步步送進牢籠,不知她身上的貂皮大衣是否有血液的猩香?
冷漠高傲詭計多端的庄羽,謊話連篇的張大光膀子,混水摸魚大發橫財的三大伯,吃裡扒外機關算盡的孟媽……畢淑敏將人性的醜惡一一剖析,呈上檯面。唏噓感嘆,久久難以平息。不僅因為毒品禍國殃民,更是為像簡方寧一樣的人不值,用犧牲青春付出的代價被人如此不屑的玩弄!
深思良久,我終於覺得他們是值得的。有善良可親的滕大爺,有年輕朝氣的蔡生,有宅心仁厚的護士長栗秋,有真誠細膩的沈若魚。他們是簡方寧難得的戰友。可能自從踏入醫學殿堂的那一刻,他們曾鄭重宣誓過,即使孤軍奮戰即使敵我力量懸殊,活著就要不停的戰鬥!
從1840年林則徐虎門銷煙,到東南亞滿山的罌粟花,醜惡從未離我們遠去,只是有人替我們遮擋。如今我也有幸踏上醫學之路,但願我能不忘初心不負這一身白衣!
昨晚剛讀完發的朋友圈:
我媽多次給我推薦《紅處方》這本書,算得上在她給我列的人生必讀書單里的TOP10了。剛剛划過最後一頁,沒來得及把堵在胸口的各種情緒扯出來擺弄清楚,先跑來安利給全列表。
作者畢淑敏,心理醫生,正式創作之前潛伏到戒毒醫院數月,翻閱了近乎可以找到的所有戒毒文獻。通篇除了些過分修飾的文字讓我得空抽離出來,曉得自己只是在看一位首次嘗試長篇的作者寫的不太成熟的作品外,對於我這樣一個剛滿20歲的外行,真實得可怕。
我見過罌粟花,很小的時候,在小縣城的一處綠化圓盤,我喜歡經過那條街,喜歡看那一暈灼心的紅,不過後來突然就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乾巴巴的瘦骷髏樹。我更喜歡她另一個名字:虞美人。只有這樣凄楚的愛情故事,才配得上她的美。
我覺得花挺無辜的。書里說,虞美人謝了以後,留下一個青青的果實。從這時候起,種植農開始切割果實收穫毒液。早晚兩刀,持續15天,直到果實遍體鱗傷,漿液被榨取乾淨。然後,作為罌粟的一生終結,作為海洛因的旅途開始。
我沒見過吸食海洛因的人,不過也許有過一面之緣,我是分辨不出。
以前我以為他們,底層的渣滓,發作起來也不過就像《情深深雨濛濛》里的可雲犯病一樣。大不了捆在家裡,毒癮過去也就好了。
原來並非這樣。
一個人染上毒癮,如果不是被惡意引誘迫害,與他的家庭是脫不了干係的。種此瓜,絕不會得彼豆。印象最深刻的,是14號病房靠門的兒子。青春期男孩輕微的戀母情結,即使母親作為性的符號出現在夢中,也不是十惡不赦的失格。缺乏適時的疏導,生理上成熟,心理上卻極端幼稚。這種病態人格,是一種大悲哀、大危險。海洛因帶來的無與倫比的安寧與夢幻,讓人逃避自我的折磨。我感恩我的爸媽,沒有讓我在家庭和社會中失范。
《紅處方》這本書,不講販毒緝毒,講吸毒戒毒。
癮君子起初是沉迷山呼海嘯的巨量快樂。你覺得熱,它就是喜馬拉雅冰,你覺得餓,它就是滿漢全席,你覺得勞累,它可以讓你精神充沛三天三夜不用睡覺。漸漸地,嗎啡在機體內失去了捕獲幸福的能力,他們的對生活只剩下兩件事,吸毒和找毒。戒毒成功者一定要到新的環境生活,很大原因就是回到曾經吸毒的地方,那種鋪天蓋地的幸福感就會像螞蟻出巢湧出來,慾望重新籠罩意志力。戒毒病院里的「病人」,一次又一次用復吸來證明人類的意志在海洛因面前脆弱得不堪一擊。
戒毒醫生每時每秒都在與海洛因抗爭,大量的理論、臨床試驗,大多無奈地指向兩個結局。失敗,或者,以毒戒毒。林則徐銷了一輩子的煙,但在他研製的戒煙方劑里,始終含有鴉片。以毒戒毒,藥品即是毒品,方死方生,是個怪圈。
我不知道如今的醫學界,戒毒的技術發展到哪一階段。海洛因對F肽的掌控,什麼時候可以徹底解除。
但是每划過一頁,我對醫生的尊崇,就多一分。
最後,小說的主角之一簡方寧自殺了。她親自治療的病人方羽,設計讓她染了毒。
「我嚮往光明。既然光明不肯接納我,我就撕下一縷光明帶到地獄裡面去,讓地獄也溫暖些、清潔些。」
理應算徹徹底底的悲劇,可是投於戒毒的熱情前仆後繼,讀到最後竟也覺得有一絲暖意。人類不會停止戰鬥。
絮絮叨叨寫了這麼多,也沒理清楚我究竟什麼心情。我感恩父母與朋友,感恩奮鬥在一線的戒毒醫生。他們讓我、讓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可以看雪看月亮,可以開心地笑,可以悲傷地哭。世界在我眼中的大團迷霧,又略微清晰了一個小角落。
我相信萬物相生相剋,戒毒工作總有曙光到來的那一天。
如何評價這本書?
我不是專業的書評人,就簡單說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兩點吧~
1.語言:首先,這是畢淑敏的第一本長篇,我沒有讀過她的其他書,單看這一本,通篇太多多餘的比喻,有刻意修飾之嫌。有一種小時候,用得比喻越多老師越會誇獎的背景下寫出的作文的感覺。其次,對於人物形象的刻畫,是非常生動細膩的。彷彿書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活生生存在的,大家都有自己最獨特的性格,過著與自己性格搭配的最合適的人生,一個也不多餘,一個也去不得。就算是著墨不多的景天星教授、保姆范青稞、沒有名字的護士長、老三屆三大伯……都讓你想到這個名字,腦海里就浮現出他的表情、他的一生。
2.篇章結構:讀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便是她不像其他長篇小說,一個主線故事貫穿始終。這本書,除了方羽與簡方寧、若雨於簡方寧的感情糾葛兩條主線外,適時穿插了很多故事與材料。而每一個小故事、小材料,無一不直擊心靈。這讓你讀書時雖然心情沉重,一直壓抑著,可是也讓你對這個神秘的領域始終保持著新鮮的好奇心,引著你不得不去思考。印象最深刻的三個,是最初婦產科醫院醫生逼問少女墮胎兒父親下落的故事、狩獵與殺戮的故事,還有林則徐怪圈的資料。另外:很多時候,她用的是不同人物的第一人稱,你覺得你在讀這本書,但又不僅僅在讀這本書。
(/ω\)
最後……五六十年後,一起約嗎?
我很喜歡畢淑敏的作品,之前看過了《拯救乳房》很受感動。喜歡畢淑敏的緊湊情節尤其是對於人物心理的極其細緻的刻畫。看完那本書之後會有衝動去當一名心理癌症醫生。《紅處方》這本書是畢淑敏的第一篇長篇小說,看完整本書後同時也讓我有了當一名有人情味、從事戒毒工作的醫生的決心但是這部作品也令我有許多的疑問。為什麼庄羽會轉變的那麼快?對於簡方寧的態度和情感的轉變,而她們之間的情感同時也令我十分地費解。或許有時我認為情節推動的有一些過於的快,為什麼庄羽一定要拉簡方寧下水呢?難道是她自己的人生觀有極度的扭曲?但不管怎麼說,我十分地佩服簡方寧的決心、毅力和勇氣。她知道後果是什麼樣的,而且也僅僅只有一種解救自己的方式——切除藍斑。我專門去簡要地搜了一下藍斑以及為什麼吸毒會上癮這一件事情。藍斑在書中畢老師也進行相應的講解了。我認為她將藍斑比喻成一把椅子很形象,就像平時在一輛空地鐵到來並且開門時的景象。人們分別有快樂、痛苦還有書中提到的「七」。在一路上,有人上車也有人下車。人離開了座位也就有其他人又坐了上去。但「七」就像是從起始站一直霸佔到終點站還不下車的人,令這個地鐵秩序都受到影響,也就是人自身受到巨大影響。人體細胞有耐藥性(這句話或許說得不夠準確,也請諒解),吸毒時也是一個道理。或許你今天只用了五克海洛因但幾個星期後你的神經系統就會習慣了這個劑量而去告訴你的身體,你的意識你需要更多,於是你就揮霍更多的金錢去購買。在附錄中畢淑敏提到在義大利的一個廢棄的車場中,有吸毒者用剩下的針頭,而身份無文的吸毒者們,就只好撿起他們用剩下的去滿足自己。這一件事令我想起了老舍的《駱駝祥子》中結尾祥子在人的背後撿煙頭的事情。但這兩者是不同性質的,完全不同的。一個是自己的慾望,一個是國家的興亡和個人命運之間的關聯。我想畢淑敏在書的結尾還有後記中都表明了戒毒在進行中,永遠一直都在持續中。
我喜歡畢淑敏的結尾,並且通過她的兩本書我都發現了畢淑敏永遠會把答案在最後揭曉。說實話,在畢淑敏描寫庄羽以及其他吸毒者在犯毒癮且吸上一口就舒服的樣子時,使我不由得好奇到底是什麼東西。但我不敢保證我會有簡方寧的決心。
感謝畢淑敏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的一個這麼角落。
白色進入鼻腔,進入心臟,進入大腦,進入全身,然後接著進入天堂接著眼前一黑,沒了。
地獄空蕩蕩,魔鬼在心間。
讀到一半,感覺壓力很大,可能是我看的側重點沒在人性上?單從庄羽描述那個人給她毒品之後她的反應那段,就覺得無法再讀下去了,太真實,細思極恐!
斷斷續續到今天剛看完 不是因為內容不吸引人 時間緣故。結局讓人太壓抑了 種種因果和真相怎麼會如此巧妙和天衣無縫?震撼之餘會情不自禁生出一個想法 我無法完全領悟當中的人性和各種細小的映射等等 到底是怎樣一個透徹的人才能寫出這本書 實在讓我驚嘆 推薦給一個朋友 我一個勁的誇這本書好啊好啊 強烈要求她看 她笑著說下次吧 挺失落的 我默默的把它還回圖書館 希望它不會被我們學校的學生冷落
剛看完 這個領域是黑洞 可怕
我幾乎不看小說的人一口氣看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