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為了自己活著還是為了他人活著?
請從感性出發,理性收尾。今天晚上我跟父親就這個話題爭論了一翻,我覺得人的一切行為的基準點是為了自己,實現自己的價值,滿足自己的慾望,安撫自己的道德觀。比如為災區捐款,是為了實現自己一直以來接受的道德觀。不做壞事是為了不觸發自己的道德底線。我爸就大罵我自私!請問人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他人而活?
《我的價值因你的受益而有意義》
作者:繼續者張付
——本文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我本人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做的。
人類是群居社會性「動物」。人的價值其實是通過別人得以展現的,這個詞叫做認可,認可的前提是對方受益。除非成了孤島上的魯濱遜,他只為自己活著;哪怕真成為了魯濱遜,他孤島求生的堅韌與生存技能也感染了大量的人,其實魯濱遜的活與死是靜態的,甚至無關緊要;而當他的精神開始激勵那些困境中的孤獨者時,他的活才真正賦予了價值。
我甚至一直認為金錢不是最重要的,而價值感更有意義,除此之外還有榮譽與理想。這點經常被親人罵,甚至一些人離開我,說我裝逼。我理解到,金錢本身是國家信譽的價值外化,或者說金錢是國家價值感的事物化。鈔票是最廉價的紙,為什麼我們相信鈔票等值於它上面的金額,是因為我們相信發鈔的那個國家;美元的堅挺是因為地球人目前相信美國以及美國創造的價值,信任了,於是就值錢了。人的價值也很像一個國家,這點仍然符合自同構原理。
賣一樣東西,貨品得到認可,買家受益,商家價值通過買家購買而得以實現;教一節課,學生從中受益,於是教師通過別人的受益而體現自己的價值;一個行為使周圍的人受益,於是這個行為也通過別人受益而體現行為者的價值。
買了商家的東西,商家得到的利潤,商家也得以受益;學生教了學費,老師也得以受益;因某個行為而受益的人們會傳播這種行為,行為者的人氣和好評度也會隨之增加。
簡單講,商家要想自己活得好,就必須讓買家活的好;老師想讓自己活的好,就必須讓學生活的好;公益行為者讓別人活的好,自己也會慢慢得到承認。
無論是商業的,公益的,其實都是為了別人活的更好,自己才能活的更好。
很多人崇拜馬雲和馬化騰,其實二馬的初衷並不是單純為了錢或者自己活的更好,首先二馬創造的是更廣闊的他人受益。讓更多人過的更好,所以他們價值才會體現。當初他們的公司都曾不被看好,賠著錢走出來的,為什麼?因為在通信領域,沒有qq,沒有微信、甚至沒有qq遊戲,很多人的生活簡直要崩潰;即使馬化騰說自己不幹了,會有幾億人願意花錢把他留住,也就是現在人們願意付費買馬化騰的帳,因為他創造了受益。
馬雲更是如此,不但解決了就業(比如物流行業因他多出至少幾百萬就業,比如淘寶賣家,比如中小企業);還通過電子商務增加了社會信任,倒退十幾年,很難形象,從一家摸不著的跨省小店,敢於把錢打給這個小店的店主,店主把包裹交給一個陌生的非國營快遞員,一單跨省的消費就輕鬆的實現了。
總之,如果能讓更多人過得更好,自然自己會活的不錯。為別人而活,是我的看法,也是我的一種追求。
——所以,我在這裡傳播格鬥、防身自衛術、健身、訓練、康復等知識,很多人從我的文章中受益,這是我最想看到的。
我的現代防衛理論與訓練體系,以及全天候健身;能讓更多人更省錢更省時更高效的得到安全,自信,健康和想要的體型。所以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因為所有接觸課程的人都有所的受益。
此外,對朋友或者合作者也如此,只為我的朋友以及合作夥伴的價值感更大程度的體現,比如昨天我的朋友吳佳聰老師在北京大學做理療瑜伽及康復私教Sina Visitor System。我正好沒事,就去客串了一天攝影師拍攝記錄了全過程,幫她宣傳。——因為我了解吳老師的課,她的課能讓很多人受益,這樣的好東西即使不給我錢,我也會竭力推廣。我希望我的每一個朋友都有好的發展,看到他們的產品或者課程大受歡迎,是我一大快事。
想起了馬雲的3w模式。win,win,win ,客戶win(讓客戶受益),合作夥伴或下屬win(合作夥伴和下屬受益),然後是自己。
希望通過我的理念和課程,讓每一個人成為你自己的英雄。人性就是自私(selfish)。如果說這個詞帶著太多既有的道德評判,也可以換個詞:自我關注(self-regard)。一個人對世界大戰的關注程度遠不如自己的牙痛,除非這件事關乎自身。一切行為都是出於自我滿足而產生的。
為他人著想,為自己而活!
無意間看到的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
我為需要我的人而活著,當需要我的人不再需要我時,那一刻就是我人生的終點。為別人而活!《羅素自傳》序言
最近工作比較忙,連日連夜的忙線下活動,當然幸運的是這些活動都是我自己感興趣的,所以並不覺得有多辛苦。
突然有一瞬間,我轉念一想:為什麼我們讀書的時候願意為了考試而熬夜,工作之後願意為了公司目標而忙碌,卻不願意為了自己的生活作出更多一些的努力呢?
寧願周末宅在家裡刷劇,也不願意為了自己喜歡的一件事去學些什麼;寧願周末下班回家就躺著不動,也不大願意去欣賞一部話劇或者音樂劇;寧願等到時間一天天過去,也不抓緊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
我想原因之一可能是大多數的我們沒有自己的「目標」。
目標到底是個什麼鬼?
讀書的時候我們的目標是考試,工作中我們的目標是工作業績,這些東西都有人幫你制定好,然而我們的生活的目標卻是由自己掌握的。在學校我們學了很多,卻沒有人教我們怎麼給自己的生活定目標。
解題有固定好的公式,但是生活的解題方式卻千差萬別。目標這個東西,有的人很早就找到了,而有的人一輩子也找不到。
原因之二也許是我們都習慣給自己找太多退路
考大學的時候,填寫志願可以有好幾個備選,所以這個上不了還可以去下一個;戀愛的時候,可以找好幾個備胎,這個不能成,也許另一個有希望;找工作的時候,也常常喜歡海投,總有一個會中吧?
然而太多的退路,太多的選擇導致的唯一結果就是也許永遠得不到自己最想要的。因為當自己沒有付出百分之百的時候,又憑什麼期待生活給你百分之百的回報呢?
我自己也經常給自己找退路,來北京之後我常想也許做不好還可以回家,女孩子嘛,不需要那麼拼搏。所以日子也得過且過,當初說的來北京的願望卻都拋之腦後,沒有付諸行動。
假如,能每一天的生活都當成最後一天去過,那麼就算沒有目標,生活也會變得有意義很多吧!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不能排除,那就是:懶。
曾有一個人說了一句話,我印象特別深刻:其實成功並不難,只不過大多數人都太喜歡偷懶。同樣的,生活的精彩並不難,只不過太多人不願意多為自己做些什麼。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至少在我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女性來看,她們很願意為了生活而生活。喝茶、做飯、看戲、聚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她們的生活特別豐富,非常的令人羨慕,但是我們除了那些好看的朋友圈照片卻沒有看到她們在這之外時間裡作出的努力。
如果你想要生活變得更加精彩,那麼是時候多為自己做些什麼了。
是的,以上是我寫給自己的一個雞湯文,也許不好喝,但卻是我這一刻的真實想法。
微信公眾號:CitySister
這裡是兩個姑娘的文字基地,你會想要關注兩個有趣的人
人往往糾結於自己的行為別人怎麼看,在我看來,這個多數可以理解為是擔心別人輿論的眼光,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為別人著想,很多事常常事與願違,你想要的,並非別人能接受的。活著大多數人追求意義,享受過程,為了活著開心,做自己很重要,但人心要正,就不會有輿論壓力。為自己而活,自己開心,自己精彩,別人自然會看,會欣賞!
愛因斯坦「人是為了別人而活著」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處境是奇怪的:每個人,都是來做一次短暫的訪問,不知道是為了什麼。不過有時似乎也會覺察到有某種目的。
但是從平日的生活來看,有一件事情我們是很清楚的:我們是為別人而活,最重要的是為了這些人活:他們的笑容和幸福構成了我們快樂的源泉。同時,我們活著還為了另外無數個不相識的生命,憐憫之心,將我們同他們的命運聯繫起來。每天,很多次,我都會意識到我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那些活著的,和死去的人們的工作之上的,意識到我必須誠摯地、竭盡全力地努力去回報我所得到的東西。我經常心緒不寧,感覺自己從別人的工作里承襲了太多,這種感覺讓我惴惴不安。
總體上在我看來,從客觀的角度,沒完沒了地思考自己為什麼會存在,或者是生命有什麼意義,是非常愚蠢的行為。不過,每個人都有一些理想,來指引著自己的抱負和辨別是非。始終在我面前閃耀著光芒,並且讓我充滿活著的喜悅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理。對我來說,以舒適和享樂為目標的生活從來沒有吸引力。 以這些目標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一套倫理觀點只能滿足一群牲畜的需要。有些事兒一旦看到本源,就比較容易豁達了。
我個人比較認同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的觀點,包括人在內的一切生物都是基因的工具,生物的一切行為都受基因的控制或影響,人類或者其他生物之所以會出現幫助其他個體的這種利他行為是因為每個人體內都存在著相同的某一種或幾種基因,這些利他行為可以看作是相同基因間的互相幫助。
人之所以會對弱小的同類產生憐憫,是因為人體內的某種基因想要幫助存在於弱小同類身體中的同種基因,人體本身只是這許多基因共用的一個複雜外殼和工具,就像《環太平洋》里那一個個巨大的機甲,而基因則像是機甲的操控者。
所以題主所問的:人是為誰而活,我覺得如果用「基因選擇」的觀點來看,人不是為自己而活也不是為他人而活,而是為基因而活。
所以,有的問題實在想不通的話,不妨follow your gene。
真高興找到這個問題! 我認為你是對的你爸是錯的 我想先誇獎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麼非常有用 但是誇獎也是建立在你的人生準則里 然後再說明你為什麼是對的
誇獎:
人生充滿選擇 沒想過這個問題的時候 人生很糾結 沒有一個確定可以照著做的行為準則就會有很多麻煩
我想通這個問題還要歸功於道德困境 你是犧牲一個人去救5個人呢還是看著5個人去死呢 沒有一個評判標準在這種情況下 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對 愧疚一生 但是如果有一個人他的道德標準就是最大化總共的利益(consequentialism) 犧牲一個人救5個人就是對的 省去了很多煩惱 如果有一個人他的道德準則是盡到自己的責任(deontological) 這時候 什麼都不做可以是對的如果他沒有要去救哪一個人的任務 所以說有一個一貫使用的標準 你的人生會輕鬆很多 不然每次遇到不一樣的問題都要想來想去想不明白
為什麼你爸錯了:
你的問題在你爸看來 就是看似兩個平等的標準 類比例子里的deontological 和 consequential ethics 然後選一個來實施在自己的人生里 然後他認為他自己的「為別人活」方法比你的「為自己活」方法更好 批評你太自私了可他的行為明明就是在按照你的準則執行 純粹為別人而活的人 不應該和人爭吵 也不會批評別人 行為準則就是 不干預別人 盡最大可能縮小自己的存在 並且不在意別人過得怎麼樣 這樣一說猛然感覺很矛盾 但是如果不把「為了別人而活」理解為「為了別人過得好而活」 就不矛盾了 但是世界上沒有這種人類 生理結構決定了你自己的腦子會接受你發出的信號 要想活下去必須不斷滿足期待獲得reward 情緒太低就會自殺 一旦有什麼「我希望你開心」,「我希望你能按我的想法活著」這種想法 不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期望嗎 而且他不但爭吵還批評你 顯然對你有很大期望 可你爸自己沒意識到這點
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話 人生就會比較麻煩了
以前在街上遇到乞討的 我總是很糾結 首先我認為上街乞討不好可他們又確實慘 我覺得順著他們也未必就真的是對他們好的 拒絕他們又覺得良心不安 這個問題實在太複雜了 既然決定要幫他們 給幾塊錢又解決不了問題 那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要想從根本解決問題 我也不見得有這個能力 而且有的人不想被我幫 這一系列都太無解了 每次遇到我都要糾結好久 後來終於明白我不是為了拯救世界的 或者說 想拯救世界其實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 人生輕鬆了許多 從此做事就只憑自己開心而不是為了「正義」 所謂正義 就是希望自己是個好人 覺得自己是個好人就會覺得高興 終究不都是為了自己的慾望 我今天覺得高興 正好看你順眼 那就給你錢 管你是不是會更懶惰 以後會不會乞討一輩子呢 乞討一輩子有什麼不好嗎 你樂意就好 馬路上遇到發傳單的 為了避免自己尷尬就收下 討厭的人來找我幫忙 為了避免麻煩就幫了 我想發明一個厲害的東西造福社會 只是因為想讓自己是個厲害的人 總之 當你意識到自己做任何事只是為了自己高興而不是為了別人 真是十分省事 希望你爸能明白
自己的人生當然是為自己而活。另外,誰說為自己而活就是自私了呢?誰說要無私就必須得為他人而活呢?
等你到了令尊的年紀 有了妻子和孩子的時候 你就明白了人不是僅為自己活的
感覺像一個蹺蹺板,過分為自己。全世界都成為阻礙。過分為別人,全世界都成為你的幫力。就看你的格局有多大了
表面上看是為自己而活,過程中讓你活的比較好的方式又進一步影響激勵了其他人。
即使只是為生存而到處謀生的農民,他們的行為也是當前社會經濟文化觀念的直接反應,他們也在創造歷史。
多年後,誰說他們的行為沒有影響到我們呢
都有,
人具有個體獨立性與社會性 共同存在。
矛盾對立統一。
把握平衡就好。
就像你不能簡單說 資本主義 與社會主義 哪個好。
資本主義 承認自我人權獨立 財產私有
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也用到社會主義政府調控導向機制
社會主義 代表集體 公有制社會生產
可社會主義經濟滯後 也運用了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帶來經濟活力。
存在即合理
不同意識形態 相互矛盾又相互補充。
不應該是滅了哪一方 而是平衡
很多東西都是矛盾中激化出生的
互聯網 就是。
人為了自己活。
為他人活的只是一顆善良的螺絲釘。
繁殖之前是為了自己活,並且,為了自己活的好,要考慮他人的利益,必要時會妥協,但出發點是自身利益(物質或精神上);繁殖以後嘛,國人不太能為自己活了,畢竟有大國情在。
在不干擾別人的情況下,為自己而活。
為自己而活,想得到的一切都是以自己為核心
人與人之間是一個共同休,人為自己而活,是建立在別人身上的價值,為他人而活,是自己離不開別人,否則就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存在,也就沒有任何的意思。
照顧自己利益的同時,兼顧他人的利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