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硬實力體現在哪裡?

很多一線程序員對對於產品的理解,對細節的追求都非常到位。產品經理的價值體現在哪裡?怎麼能提高產品經理的硬實力(hard skills)和對團隊的價值?


準確的蒙中甲方需求未來的變化


「一個人如果在公司里歷經很多波折扯皮,最後能夠把一個產品往前推動,並不意味著一定要貫一個頭銜,我認為產品經理就是總經理,能夠這麼做一回,恭喜你,有一天你去創業,發現美國那些創業公司,其實根本沒有產品經理這個頭銜,主程序員就是產品經理。換句話說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如果有一天想創業,想擁有自己的生意,想擁有自己的事業,如果不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坦率的說很難,成為產品經理是一個最重要的前提。」 ——周鴻禕

此文完美的給出了答案。

周鴻禕:做個好產品經理到底有多難?

我剛才來的時候,會議主辦方跟我講,今天來交流的很多人是設計師、產品經理,據說還有50位公司的高管,我今天希望跟大家有一個交流,對很多公司高管來講,我其實有一個建議,過去這種公司分工特別明確,做一個產品好像變成一個生產線,有人負責策劃,稱為產品經理,有人負責項目實施,稱為項目經理,還有專門做UE,我後來沒搞清UX和UE怎麼區分,曾經有一個大公司跟我講半天,UX是用戶體驗,UE做UED,分的非常細,我聽了半天,這兩個角色至少從我的從業生涯來說,我覺得很難區分,最後可能還有負責做研發的人,負責拿到產品規劃,用代碼堆出來。


今天在座更多是設計師,我也非常反對在一個公司里,很多人把設計師看作一個美工,說設計師產品做好了,你給我美化一下,潤色一下,調一下顏色,看一下像素,設計師本身應該成為產品經理。


我有幾個個人的心得,不是因為我有多麼成功,而是因為我曾經是最大的失敗者,我在用戶體驗上犯了非常巨大的錯誤,甚至被別人罵得狗血噴頭,大家看到我有投資和參與做的成功產品,那是因為你們沒有看到背後還有很多不成功的功能,不成功的產品,沒有被大家所關注和記得。所以正是有很多經驗教訓,我總結出幾個簡單的心得,就是幾個「心」字:


一是說起來最簡單,就是用心


很多人笑了,我們做事不用心嗎?很多人原來在公司里只是一顆螺絲釘,很多時候做產品,真是為自己在做,還是覺得在執行老闆旨意,還是執行上級的命令,真的在用心嗎?

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看得太小,只看把自己看成一個打工的,你是這樣的層次和胸懷,你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能做好產品的產品經理,所以我希望如果各位聽了我的心得,回去在公司上班的時候,也不用管公司是不是你自己的,你拿出一點創業精神。很多人講我又不是創業者,我幹嗎要創業精神,難道非要你自己辦公司才能把一個產品做好嗎?其實在別人的平台上花著老闆的錢,花著公司資源,做不成是公司交學費,如果我們都不能把自己充分調動起來,想把一個產品做到極致,讓這個產品在市場獲得成功,給自己積累,無論是聲望,無論是積累人脈關係,更多的是積累經驗教訓。難道你今天從公司出去拿一筆錢,自己再做一個公司,你真的覺得你做產品的能力就有所提升嗎?我跟產品經理講,你心裡要有一個大我,要對這個產品負責任,要把這個產品看成你自己的產品,我認為每個人都是有潛力的,我經常給員工舉一個例子,很多員工,很多產品經理做產品,能挑出很多問題,但是他也盡到了他工作職責,僅僅靠盡到工作職責很難成為優秀產品經理。


在座諸位,我知道北京買房很難,當然來360有點機會,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做公司這麼多年裡,看到很多同事好不容易買一個小房子,然後裝修,他們都成了裝修專家,瓷磚專家,馬桶專家,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他的房子,他每天花很多時間在網上搜索,每天到建材城和賣建材的人鬥智,只要拿出裝修自己家的精神,一個外行能夠成為瓷磚專家、浴缸專家,沒有理由不成為一個產品專家。很多人問我,我先講一個大家覺得特虛的用心,即便大家覺得我在產品上有一些心得,實話說每次做一個新的產品,我也不是拿出幾個錦囊,也不能在那三分鐘有靈感,我也花很多時間看同行的東西,去論壇看用戶評論,花很長時間用這個產品,每個產品都是要嘔心瀝血,有時候感覺做一個產品像一個媽媽十月懷胎生一個孩子,就算你成功養育了三個孩子,第四個孩子不用十個月,三個月就生出來,可能嗎?還是要經歷十個月的痛苦的孕育過程,我覺得用心,對自己負責任,對自己做的產品負責任,是一個產品經理的基本前提。


儘管你在公司的頭銜不高,職位不高,產品經理是最委屈的,因為他頭銜最低,經常要協調很多人,要忍受技術部門的白眼,要忍受公司不同高管不同方面給他近乎矛盾的要求,甚至有時候不得不忍受一些所謂白痴領導給他的指令,而且很多時候還要協調公司內部不同的部門,包括市場、傳播。但是我認為產品經理就是總經理,就應該把自己當成一個總經理,就要通過人微言輕,但是你要敢於說話,要能夠表達自己的意願,敢於對一些意見說不,要能夠鼓起勇氣去推動很多事情的進展,哪怕非常難。


所以一個人如果在公司里歷經很多波折扯皮,最後能夠把一個產品往前推動,並不意味著一定要貫一個頭銜,我認為產品經理就是總經理,能夠這麼做一回,恭喜你,有一天你去創業,發現美國那些創業公司,其實根本沒有產品經理這個頭銜,主程序員就是產品經理。換句話說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如果有一天想創業,想擁有自己的生意,想擁有自己的事業,如果不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坦率的說很難,成為產品經理是一個最重要的前提。


二是將心比心


我剛才講完了一個大我,比較自我,敢於承擔責任,將心比心講的是小我、忘我、無我,我們做產品無論有多麼好的技術賣給用戶,有多麼好的設計感覺給用戶很酷的設計,其實都要把握一個理論,所有用戶體驗,什麼叫用戶體驗,為什麼不叫產品經理體驗,不叫老闆用戶體驗,因為所有體驗從用戶角度出發,從用戶來看產品,你覺得好的產品用戶不一定買,用戶選擇一個產品理由跟行業專家選擇一個產品的理由,有的時候是大相徑庭。用戶選擇一個產品,有時候非常簡單,如何學會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思考,我覺得對很多人來說,說起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是實際上很難做到。因為每個人不管成不成功,隨著自己經驗的增加、閱歷的提升,每個人講的最多的是什麼?是我認為,我以為,我覺得,我們自我太多了,很多時候做產品,是給自己做。


我們很多時候討論產品的時候,在激烈爭論不下的時候,爭論雙方可能沒有站在用戶角度,都是激烈的認為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如何能夠讓自己將心比心,這個心理學上有很多這種詞,叫同理心,從用戶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這對很多人來說不是能力問題,也是一個心態問題。原來我有一句話,我教育公司里的很多人,像小白用戶一樣去思考,思考完了得出結論,像專家一樣採取行動。很多人顛倒過來了,像專家一樣思考,像白痴一樣採取行動。


最近微信產品的負責人張小龍的觀點,他的觀點,跟我幾年前說的觀點是不謀而合的,三年前我在主導這個話題,大道理是一樣的,進入白痴狀態或者進入傻瓜模式,你們每個人有沒有一個按紐,能夠快速的進入傻瓜模式,我在公司里很多時候討論產品,我對產品經理一個挑戰,也是因為我能夠這麼多年被用戶罵得多,經常到第一線看用戶的帖子,在微博做用戶的客服,這不是為了作秀,為了保持真正掌握用戶的想法,我最喜歡的雜誌不是行業高端雜誌,類似電腦迷、電腦愛好者、電腦軟體,在地攤上賣的中低用戶的普及雜誌,上面有很可笑的文章,這麼簡單的功能早就用了,為什麼寫一篇文章教育用戶,那是用戶真的不知道怎麼用。


通過不斷的歷練,我自己養成一種心得,我的手下做出一個軟體,給我用的時候,我好歹也是一個程序員出身,也幹了這麼多年技術和產品,一個功能多動兩下滑鼠找到了,能難得住我嗎?或者說一個按紐文字寫的很晦澀,我看一遍,我稍微動腦筋一想就想明白了,但是我腦子裡有第二個白痴的我起作用了,如果我看什麼東西能夠不加思索的去用,我就覺得這個產品很順暢,但是突然我怔了一下,大家不要笑我,有的時候我親手設計的產品,設計完了,我用的時候,我就精神分裂了,一個周鴻禕設計的,但是另外一個白痴周鴻禕開始用,用一下怎麼就覺得彆扭,這幾個文字看一下,我就進入了小白狀態,我怎麼看不懂這幾個字什麼意思呢,我馬上會告訴產品經理,這個體驗有問題。


我做產品,至少有一半的靈感從用戶那來的,不是說用戶會具體告訴你一個產品應該怎麼做,這可不能直接問用戶,用戶具體需求,一個個案需求不能聽,那樣會被用戶牽著鼻子走,用戶需求同理性,把自己置於用戶情景中,用戶為什麼會這麼想,用戶為什麼會這麼來抱怨,這個抱怨的根源是什麼,就會發現,你想得再好的產品,這裡都會有很多問題,自己自覺不自覺,做著做著按照自己想法做,從用戶出發的思維模式,不斷的在內心有天人交戰,不斷自我挑戰,使用戶體驗能找到最好的感覺。

我一直強調用戶體驗,所有的體驗都是要從用戶出發,作為我們行業專家,特別是各位最容易犯的一個錯,是因為你在行業里混久了,經常參加行業高端論壇,結果同行討論問題,往往同行加強,你講一個道理,同行一定是認同,你做一個產品,同行一定覺得很認同。但是在中國,往往一個高端人群都很認同的產品,有的時候在中國大量的中低端人群,我們經常說的小白用戶,往往覺得很難認同,在中國互聯網經常有一個巨大的鴻溝,在高端用戶和真正的主流用戶,誰能夠跨越這個鴻溝,就是誰能夠從用戶角度出發。


三是處處留心


很多人覺得在公司工作的時候,在開產品討論會的時候才叫改善用戶體驗,下了班或者沒事的時候,這事跟我沒關係了,這種人很難成為優秀的產品經理。產品體驗無處不在,任何事情都是產品體驗。比如新進到一個酒店,比如坐航空公司的飛機,整個登機過程,機場安檢的流程,最糟糕的用戶體驗,如果不幸摔傷了腿,拄著拐杖去醫院,當然很多現代化的醫院改善了,但是傳統醫院的流程,永遠不知道先到哪兒劃價,然後再去交費、拍片子,讓你樓上樓下跑很多來回,包括著名的笑話在北京西直門的橋上,所有司機都會覺得走入了叢林一樣會迷路。如果去過美國,美國的路牌和中國的路牌,中國的路牌總是等你看清楚以後,恭喜你已經上錯的道路或者你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個出口,但是美國路牌在你離還有一定距離的時候會提醒你。


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無處不在,如果能夠處處留心,把自己當成一個抱怨的用戶,但是把它再上升一個層次,抱怨完了之後,想想為什麼會抱怨,這個東西怎麼改善,從而看成一個頭腦體操,如果我是這個道路設計師,如果我來設計醫院,如果我來設計搖控器,大家用的手機、車鑰匙,會發現這裡面有太多的體驗做得很糟糕的東西,但是你來思考的過程,我覺得就是一個提升自己對體驗的感覺。


行業專家容易有行業誤區,因為在這個行業里太熟悉了,審美疲勞了,已經形成慣性思維,有時候做一個小白用戶,沒有耐心,很暴躁,想想餐館吃飯,在菜里發現蒼蠅,各位怎麼感覺,當時就跳起來,恨不得馬上跳起來,在你的行業里,用戶用你的產品出錯了,你會很不以為然,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事,不就程序出錯了嗎,你再重裝一遍不就得了嘛。


大家買車的時候,你對車不了解,就會聽著推銷員天花亂墜,你可能就不關心這個車的某個螺絲是什麼做的,可是到自己產品的時候,你巴不得把你的技術細節都展現給用戶,也不管用戶懂不懂。很多人買家電,真正懂家電的技術嗎?很多人因為家電長得好看,或者現場推銷員一頓天花亂墜忽悠了,把彩電買回家,買了很多功能回家,回家自己最能用的還是音量鍵、開關鍵和頻道鍵,搖控器上大部分鍵都摸過嗎?電視機一定有看照片的功能,你是否把SD卡往裡插了呢,你如果插了一次,就會知道這個功能不是給人設計的。


我有時候會說,很多功能做得像找抽型功能,說你沒做吧,你做了,這功能都有,功能都能完成任務,說你做了吧,用戶用起來很難用,但是在你自己的領域裡,產品都是你做的,你知道細節,你知道流程,你絕對不會罵,你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做得多好,用戶不會用,我們研究出一本書21天學會使用什麼,我們沒準公司靠辦培訓還能再產生一個產業,今天修手機比賣手機賺錢,這個笑話都知道。


為什麼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熟悉的領域處處留心,這是發現用戶感受,培養同理心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僅是在上班那幾個小時,或者開會那幾十分鐘里,能讓自己無處不在的處在一種小白用戶的模式,能讓自己在不斷的生活中發現體驗不好的地方,有人在微博抱怨,射燈不好,這個細節真的留心,處處留心皆體驗。過去一個好的詩人,不是天天在屋裡看唐詩三百首照著抄就能寫出偉大的詩篇,他有赤子之心,有胸懷,到處採風,遊歷名山大川,和朋友喝酒,像李白一樣,才能有這種靈感,很多產品的靈感來自於在產品之外。據說蘋果設計師來蘋果之前,設計最酷的產品是馬桶,很多人覺得很奇怪,怎麼設計蘋果的人是一個設計馬桶的人,你們不覺得在白色上有共同的靈感嗎?


產品經理是一項技能,不是一個職位。
有這個職位的人,未必是產品經理。


最硬的實力,一句話:對需求的洞察力。不僅能看到已經展現出來的需求,還能看到沒有展現出來的、用戶自己都不知道的需求。
如果再加一句,這種洞察力來自哪裡?來自對人性的深刻認知以及社會發展的深刻洞見。
其他的,就是一般的職業技能。

補充:產品經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東西,大概是那種你大概可以用很複雜的方法和過程得出,而有天賦的人一拍腦門就知道的東西。


1. 學習能力(Learning Ability)

有些東西不懂很正常,從不懂到懂,從懂到精通,自己想想,原來不會的東西,是否可以很快上手。學習能力,其實蠻難衡量,我更願意看到產品經理在每次產品項目實踐中的總結歸納,清楚的知道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

2. 執行力(Execution)

完成預定目標及任務的能力,包含完成任務的意願,完成任務的方式方法,完成任務的程度。這對於產品新人來說,或許是最重要的,剛剛開始步入職場,沒啥決策權,先按照領導要求做出來吧,當然,做之前,自己可以有個決策判斷,產品出來後驗證自己的決策。

3. 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

有效傳達思想、觀念、信息,把握對方意圖,就是自己和產品項目的干係人信息通暢,信息對稱。溝通能力強的個人,有時候並不是能言善辯,而是讓整個團隊目標一致,各個崗位同事相互理解,共同推進項目進展。

4. 行業融入(Industry Intimating)

了解公司所屬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鏈,政策環境,最新的行業動態等。個人的產品項目在行業處於領先水平,有較高的知名度,同時個人能力為行業認知,有一定的影響力。

5.心態和情商(AQEQ)

積極主動面對困難及壓力,以開放的心態迎接變化和挑戰,並推動問題的最終解決。

6. 技術基礎修養(Technology Understanding)

了解與產品相關的技術實現原理及其表現形式,能夠就技術方案與技術人員有效溝通,具備技術實現的基本技術概念。

7. 項目管理(ProjectManagement)

通過流程規劃、時程安排、任務和人員的管理以及資源的整合運用,順利達成項目目標。

8.關聯知識:心理學、美學基礎、財務知識、辦公技能等(RelevantKnowledge)

能綜合考慮並有效應用相關知識為產品服務。

9.產品規劃,版本發布(Product Planning)

準確把握用戶需求,進行優先順序排序,明確版本規劃,通過迭代實現產品目標。明確業務邏輯,協助業務方制定業務規劃和配套產品規劃,推進產品線業務目標實施。

10.專業設計能力(ProfessionalDesign Ability)

依據用戶使用場景,使用相關專業領域的知識、工具和技巧,設計出滿足甚至超出用戶預期的功能特性。

11. 市場分析能力(Industry Understanding)

對行業情報、競爭對手動態和用戶變化進行掌握和分析,確定產品的市場地位,掌握競爭格局,預測市場變化,確定戰略戰術。新機會、新產品或新項目的識別:能在較為模糊的情況下發現新商業機會,獨立提出項目或方案;面對模糊的問題,分析現象,找到原因,挖掘問題,識別出關鍵點,找到解決方案,判斷優先順序,拿到結果。

12. 商務溝通(BD)(Business Communication Driving)

理解合作方的利益點及自己可提供的資源,通過一定的談判技巧,形成共贏的成交方案。

13. 數據分析(Data Analyzing)

通過設計數據指標體系,進行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挖掘潛在規律和問題,以優化產品和支撐決策。說道這點,個人的看法是,產品經理不能知識分析現有數據,更重要的是理解數據產生的各個環節,這樣才能更精準的進行分析和問題定位,才能更有效的利用數據做產品。

14. 市場營銷(Marketing Skills)

根據目標用戶、產品特點及品牌塑造需要,進行營銷及公關策略的制定和執行,以實現有效傳播、危機化解、產品目標達成。

15. 渠道管理(ChannelManagement)

開拓和維護用戶或內容的來源渠道,優化渠道結構,形成渠道合力並規避風險,建設利於產品發展的優質渠道體系。

16. 市場/用戶的調研與分析(CE UE)

主動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用戶反饋,掌握定性、定量調研方法,並將用研方法付諸於產品實踐,持續優化產品。

17. 方法論建設(ProfessionalismBuild-up)

在工作中主動幫助他人提升專業能力或者提供發展機會,幫助他人的學習與進步。不只是自己學習,更強調的是把經驗的積累上升到方法論水平,提升團隊整體能力。

18. 知識傳承(Knowledge Sharing)

從工作積累中不斷總結提煉,形成普遍性解決方案,起到指導及示範性作用,並加以推廣應用。

主動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信息、資源信息,能通過交流、培訓等形式分享,推動團隊共同提高。


詳細可以了解下http://www.woshipm.com/pmd/88721.html


曾經寫過一篇日記,發現用到這裡很合適:

產品經理,負責創造需求和盯著工程師們完成需求,對需求的準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你讓大家做的事情,一定要是足夠必要、創新且可行的。為什麼是這三點?必要,可以理解吧?不必要,可能是沒有商業價值,可能是在現階段對產品沒有幫助,也可能是有其他更好的替代方案。產品經理的責任,就是在這些「沒有」和「有」之前加一個「是不是」,然後回答它。創新,是很值得強調的。一個無法想出獨創idea的產品經理,只能幹干打雜的活,或者就算撿了狗屎運,也只能是土暴發戶。可行,除了技術上的可行以外,最主要還是對「創新」的制約,避免那種「為了和別人不一樣」的創新。因為這樣的操作,很容易誤入反常識的歧途。

不過除了這些!!產品經理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責任!!那就是【制定計劃】!!【預見遠景】!!這算是我今天幡然醒悟過來的一件事。我們為什麼需要產品經理,為什麼需要專門的人當產品經理?好的工程師和設計師,不需要產品經理就能做好以上三點。唯一缺的,是一個人來統籌全局,從宏觀層面指導一個產品或者團隊在其可以預見的必然存在的將來要做的事。有產品經理去做這件事,工程師就可以專心去探索技術上的可能性,設計師就可以更用心關注用戶體驗的細節。如果這件事做得好,需求變更就會變少,工程師在寫代碼時也能按目標做規劃,從而充分預留介面和搭建更合理架構。

什麼樣的計劃才靠譜呢?宏大願景不行!模稜兩可也不行!!越詳細越確定越靠譜!而且,做這個「確定」的時候要保守,必須明確它是真的確定。可以有不確定的東西,但就算是不確定的東西也要變成「十分確定它在將來是可變的」。當然,你可以邊做變修正,但最開始就拿出一個詳細的分階段目標的規劃,正是你的責任。

理想的情況,應該是產品幫工程師考慮到各種用例,而不是實現代碼的時候發現,哎呀,還有這種情況怎麼辦?


一堆扯淡的,我來慢慢填坑了。

感覺大家給出了一堆似是而非的答案,你會發現這種素質放在任何一個崗位上都是很重要的。而如何去真正尋找產品經理最本質的素質,那當然應當從結果本身反推。

==============================

1、高度專註目標,做正確的決定,做正確的事

賬號體系太重要了,我們一定要做這個;評論功能也很重要,趕緊做了吧;流量監控很多人在後台吵著要啊,還不快做?後台好多人抱怨載入慢啊,立刻安排人修復了吧;這個按鈕感覺好彆扭,改個顏色再放右邊吧,就現在改了吧反正很容易....

相信我,會來事的產品一下午就能找到一百多件該立刻做的事情,但當過了小半年這些事情做完了之後會悲催的發現數據居然一點都沒變?!這時候產品基本上也就這樣了。

因為很多人並沒有劃定一個清晰的目標,並去反推去做當下最需要做的事。任何邊角料的工作恐怕都無法觸動核心與實質,更不用奢望砸到用戶痛點了。

綜上:基於目標反推,很多事情不必立刻去做。

2、尋找關鍵路徑,深度即是壁壘

現在產品經理多是事務導向,即我做了多少功能,還有什麼功能沒做。但當下互聯網,在一個功能已經被至少幾十個團隊做爛了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建立自己的壁壘?這本質上也是做正確的事。

而你真的確定你能尋找得到功能的深度?

玩個小互動。你認為清理app的核心和深度在哪裡?備份還原app的核心和深度在哪裡?手電筒呢?

如果不能很快地回答上來,那至少說明,在通往目標的關鍵路徑的尋找上,還有一定的問題。

案例:

請容許我打一個獵豹移動的廣告。獵豹清理大師剛做到一個月左右時遇到了用戶增長瓶頸,團隊決定增加功能以吸引更多用戶,但後來被否,要求專註於垃圾清理這一個功能。

通過對用戶使用場景的還原和歸納(細節就不贅述了,有興趣評論里慢慢聊),當時發現清理類app最核心的點是:1、掃描的時長(時間長了等的崩潰啊);2、掃描出垃圾的大小(掃的多才能清的多啊);

於是,全團隊投入到了清理庫的收集運營中,當人工運營了google play下載量前一萬款app的垃圾緩存文件存放的路徑之後,垃圾掃描的時間與清理垃圾的數量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那時在沒有推廣的情況下google play的每日下載量也到了數十萬的量級。

而如今,產品本身的壁壘已經形成,想在垃圾清理上追上獵豹清理大師已經非常困難了。

綜上:高度聚焦目標,通過對用戶場景的還原,尋找功能的核心與深度,形成品質與壁壘。

3、砸入資源,堅決快速地執行;

怎麼做已經清晰了,剩下就是拼執行了。

做深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偶爾你會覺得非常的枯燥無聊,以前有一個做搜索的高手說過一句深得我心的話:搜索,非宅男不能御之。

至於執行,過程中有非常多的手段和技巧,這個沒什麼好說的。但本質上無非就是:建立共同的願景,搞好大家的關係。

綜上:耐得住寂寞,搞好關係。


產品經理不比程序員和設計師,編程,設計是項技能,一個可以安生立命的技能,也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但是對於產品經理來說,如果從技能角度去總結,那簡直弱爆了,看看我們每天用的工具,word,PPT,project,axrure,excel,MM,都是基礎的不能在基礎的工具,就算有點專業性的Axure,我想好好學的話,一個星期差不多也能到個中等水平。

如果要比硬技能,我們單項肯定談不上核心競爭力,頂多拼個綜合素質來進行自我安慰。所以產品經理的核心必殺技一定是軟技能。

曾經有個前輩跟我講,產品經理要把邏輯能力作為武器來武裝自己,尤其在產品狀況混亂的時候,PM必須保持冷靜從一團亂線中找到線頭的那個。這話不錯,但是貌似還談不上核心能力,所以再去向前深挖一步,就是產品狀況混亂是在什麼時候呢?

一般來講,會有兩種情況,一個是產品沒有方向的時候,一個是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出現迷失的時候。一內一外兩種情況,基本上就涵蓋了產品經理的核心價值,能否搞定這兩個時間節點的狀況,就是產品經理的能力所在。

了解用戶的心

這是個很好理解的事情,需求是產品經理的命,挖掘用戶(這裡的用戶有可能是你的老闆,請自行腦補)需求,或者說理解用戶的需求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也就是給產品找方向,或者修正方向的過程,用戶實際上是個群體性虛擬存在的,這其中包含幾個層面的東西:

1.知道用戶是誰:就和追女神一樣,行動前了解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偷偷看看QQ空間,關注個微博啥的是必須的。所以去目標用戶的出現的地方,論壇,QQ群等等

2.了解用戶:方法有很多,焦點小組,用戶訪談,就不一一列舉了

3.滿足用戶

其實在這個工作過程中,方法論的東西很多,都是有章可循的。難的是,最後發現,這些你都懂了以後,你還是做不出微信,做不出360,做不出豆瓣。因為核心的東西往往藏在背後

1.把握核心需求:需求每個人都能找到,但是需求有真需求,有偽需求,有核心需求,有邊緣需求,不了解人心,必然迷失

2.需求背後的需求:發現用戶想要麵包,其實用戶是餓了,你給碗揚州炒飯也許更和用戶胃口,這需要足夠的經驗去做判斷

3.產品底線的把握:人都是欲求不滿的,但是產品終究不能是好好先生,必然有自己的底線。取與舍之間,是功底的體現

了解團隊的心

一個產品往往是多個團隊共同打造出來的,團隊是由一個個鮮活的人構成的,每個人有自己的角色分工,有自己的職責所在,於是就有自己的立場。我記得柴靜的《看見》中有一句話:這世上沒有一個人是絕對正義的,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這不是道德層面的指責,只是單純的客觀描述。

於是,作為一名產品經理,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經常遇到額尷尬是同樣一件事,工程師,測試,UE,運營會有完全不同的說法。溝通這件事,說穿了就是合理的妥協,one by one的溝通,不是能力,只是職場的基礎技能。

但是多方面的溝通加協調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必須嘗試做到幾方面的事情

1.嘗試去了解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做事風格,思考方式,經驗背書,性格等等都會影響每一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與理解

2.嘗試去得到事情的真相:通過正確的提問,去掉主觀未經驗證的部分,然後客觀部分的疊加

3.有底線的去妥協

最後,有些真相必定傷害到某些人的利益,如果有辦法有時候「窗戶紙」能不捅破還是不要去捅。其實對於人心的把握的底線原則就是尊重。

我認為學心理學的同學有著先天做產品的基因,就像我覺得樂嘉一定會是一個很好的產品經理。

與內與外,產品經理面對的最多的都是人。搞定人,不代表以為的迎合,而是有原則的尊重。這不是一朝一夕能修鍊成的,必然是在不斷的碰壁與失敗中,總結出來,別人學不會的核心競爭力。


首先糾正大家一個誤區,產品經理的職位,未必就是真正的產品經理。
首先對於一個產品,程序員的劣勢
1、對問題的邏輯縝密
my god 這居然是劣勢,我不是糊塗了吧!
其實還真不是,程序員大部分都是工科出身,特別是優秀的程序員,思維能力很強,邏輯性更強,但是這反而成為了一個極端,會陷入邏輯的糾結中
2、過於糾結技術難點
這個地方真的是技術的通病,自己會不自覺的把關注點放到了技術難點上,而對其他的事情關注點降低
3、對於用戶心理的把握
技術總會直擊用戶最終的結果。但是要知道羅馬的坐標在那,但是路還是要做的。所以技術和用戶就是白天不懂夜的黑。
4、運營的事情他不懂
技術和用戶的關係同時也是技術和運營的關係。

然後說產品經理
A 乙方產品經理:
本來想先說甲方來著,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答案里和問題的提出者的描述里有偏乙方的感覺,所以先說乙方產品經理。
1、能把甲方的思路整體出來,然後製作出原型。(原型軟體的使用,邏輯整理能力。)
2、能讓甲方在原型上簽字。(較好的表達能力)
3、能在甲方修改需求的時候抗住,這是最重要的能力。(誅心的能力。)
4、能夠尊重技術給出來的反饋,但是不僅僅聽信當前負責的開發人員,也能在技術不知道方向的時候提出來建議而不是命令。(團隊配合意識和信息獲取能力。)

B 甲方產品經理:
1、能找到有用戶基礎的產品(需求挖掘能力,我個人喜歡用人-空間-時間 + 關注點進行分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論)。
2、產品所依賴的資源
a)技術等人員儲備(運氣,都說技術滿天飛,能遇到一個真正靠譜的真不容易。當然其他重要的崗位也需要)
b)渠道
c)資金
d)種子用戶
3、能發現可以運營的方法(贏利點的挖掘,其他的留給運營)
4、能夠分析運營、市場、技術的反饋,進行業務調整(善聽,團隊精神)
5、能夠有持續給產品帶來發展(創新和優化能力)


有時候產品產立項並不是產品經理能決定的,所以我認為產品經理最重要的硬實力應該是「團隊管理能力」
1、了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隊內夥伴的實力,知道他們的性格、能力傾向、需求。
2、能夠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同時以身做則,一視同仁,不偏袒任何人,避免內耗。
3、監督產品開發流程,當出現不同問題或情況時都能快、准、穩的妥善解決。
至於細節問題,不用管太嚴重,直接放手給你的成員。一方面是尊重對方,另一方面可以節省你的精力,提高效率,做該做的事。


價值在於是信息最對稱的人,體現在高效有效的溝通協調。


用戶產品的話:

1、能做好當下的事

2、對未來的預判

3、能做好未來的事


好的設計師+好的產品管理者


看看排名第一的答案暴漏了多少不入流的產品工作者。
甲方只是你的需求提出方,真正的需求需要進一步溝通細化了解,才能沉澱出真正的需求。他們是不是你產品中的目標用戶需要區分,你要真正知道你的產品服務的用戶,並真正了解對方的意圖才能儘快確定你的產品。所謂靠猜,就是不想或者沒有真正花時間溝通 拍腦袋想方案的吧。
產品其實也很簡單,在了解用戶需求和對方的產品意圖後產品人員完全能掌控當前需求及後續需求的擴展及變化。
好好反思下吧各位!!!


工業設計原理。
看似不沾邊,學了你就懂了。


接觸的產品經理都不是下面這樣的,所以我要說產品經理的硬實力在於:
1.對所做產品的關注度和認真態度超越他人,可持續發展的產品設計;
2.能將所要實現的需求根據團隊現狀「翻譯」為一種可與開發人員交流的內容並能說服開發人員這麼做的必要性;
3.避免抄襲,即使抄襲也抄襲得很優雅。


成功打消甲方不切實際的幻想!


找到痛點,定義場景;體驗做透,方案優雅;保持克制,體驗閉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干一個,賣一個!


邏輯&>學習&>執行&>想像力。
不同規模的公司要求不一樣,比如bat,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就沒那麼重要,bat做事會比較保守,不出問題是第一位的,所以邏輯能力和執行力就非常非常重要。
創業公司又是另一種要求,四平八穩的創業公司必死,所以他們就對想像力更看重。
當然,不管是何種類型何種規模的公司,學習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推薦閱讀:

程序員如何避免寫過多的業務邏輯代碼?
如何看待11年的熱帖《我在趕集網的兩個月》的北郵生?
如何理解喬布斯說的「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就發現,這是我要的東西」?
歷史上有哪些「大力出悲劇」的產品?
App 產品原型設計用什麼軟體?

TAG:創業 | 產品經理 | 產品 | 個人成長 |